Ⅰ 纏中說禪理論中次級別,低級別,較大級別是怎樣劃分
級別的劃分只是叫起來方便而已。可以先確定自己的操作級別,比如用30分周期圖,其中的類似一段的走勢就可以作為你的操作級別,那麼一段中的類似三筆構成中樞,這三筆就是次級別,在5分圖表上可以看到是三段。而30F類似的一段走勢在日線上看類似一筆,而構成日線走勢的一部分,日線上的級別就是更大級別了。
以上大多用了類似、大致的詞語,只是為了大致給你一個不同級別的概況,不是那麼嚴謹的說的。按纏論要從線段開始遞歸出不同的級別。
級別是纏論的法寶,只有徹徹底底弄清楚了,才能看清楚走勢以及走勢的連接!
既然有疑問了,就不要輕易放過,抓住了根本,進步會一日千里!
Ⅱ 中長期均線壓制與纏論級別的關系
兩者沒有的對應關系,纏論的級別只有遞歸才能確認,首先先有最小級別中樞才能夠搭建劃分各個級別走勢類型,這時候纏論的級別即是走勢中最大中樞的級別
如果你說的是纏論前期的均線系統,均線系統和後面的筆段遞歸出來的中樞級別什麼的沒有關系,它們是兩個系統,是纏師為了引入後面的課程所做的通俗教學
Ⅲ 纏論裡面的級別怎麼看或者有沒有自己創造的看期貨股票走勢級別的方法
一兩句說不清楚....大概來說吧
因為走勢級別在理論上是從小到大生長(遞歸)出來的,有中樞才有走勢類型,有走勢類型才組成中樞(更高級別),所以就有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從最最低級別的分筆數據層層遞歸應該是最完美嚴謹的,但不太好實現。所以纏師其實給了三種近似方法(當然都認識到的人不多):
1、以能看到的最低周期上(一般是1分鍾),有至少三個K線重合的一小段走勢,當做次級別走勢,然後組合出中樞,形成1分鍾級別走勢,然後層層向上遞歸。這實際上就是先近似定義次級別中樞(三個K線有重合)的思路。
2、在能看到的最低周期(一般是1分鍾圖)上,劃分出筆,然後到線段,以線段為次級別走勢,然後形成1分鍾中樞,然後層層遞歸。這就是先近似定義低級別走勢的思路。一般這種方法定義出來的級別比第1種要高1個級別。
3、使用均線纏繞、布林帶、macd、波段高低點等輔助確定出次級別走勢,然後組成中樞和本級別,然後到大級別。這種方法比較近似但方便實用。一般可能發現的人也不多。
在這三種方法中,為了保證精度,一般應該都是要從最低級別遞歸上來得到每級走勢,但實際使用中,如果看日線還要從1分鍾開始,很累也沒啥必要。所以這三種方法,其實都可以用於自己所實際應用的最低周期中。比如你是做日線交易的,可能用30分鍾做短差,那麼可以直接在30分鍾上用這三種方法的任一種,一般也足夠用了(當然如果要用區間套精確定位,可以再看更低周期)。
而要自己創造看走勢級別的方法,其實不難,但也要遵循那些原則。用指標輔助判斷的方法,其實就是個很好的範例了。也有不少學長創造過一些方便的方法,基本大同小異,有興趣也可以看看。
全部手打字完成的。你如果完全沒學過,真的很難只用一個篇幅說明白。還有啥問題可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