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手養魚,背濾魚缸。不知道怎麼放濾材,自己胡亂放的。請高手詳細指導,非常感謝
在安裝過濾器的時候,把出水口盡量安裝在魚缸的一頭,而抽水口則在另外一頭。而且入水口的網注意不要太高,要讓入水口盡量接近缸底,這樣一來的話出水口的水就會把污物沖到魚缸的另一頭。
而入水網縮短了,越接近魚缸的底部其吸力就大,這時候只要用小網把污物向入水口沖,就很容易吸走了。如果您使用的是全新的魚缸或者是全缸新水的話,其中的濾材會更厚一點,吸力更大一點,這樣過濾的水就更干凈了。
其實,所謂的過濾就是建立生態平衡的角度上,模仿自然界中「流水不腐」的道理,如果說缸里總有一部分循環不到的水或角落,那麼其中的水自然就容易混濁,魚類也得不到好的生存環境。而困水、過濾、闖缸是建立這樣的生態平衡的三步曲,是缺一不可的。
如果說你在養著魚的魚缸中發現白霧的話,就說明過濾器的瓦數太小或者是安裝不合理,瓦數在配置的時候要盡量比要求的再大一點,比如說1.2m的缸一般採用30瓦的,我們可以使用36瓦。
另外關於過濾器的安裝一定要合適,這樣才能使水得到充分的循環,也就不會出現白霧的現象了,自然也不用天天換水這么麻煩了。因為換水是為了保證水質,但是更換太勤的話水質反而得不到保障。
濾材擺放順序如下:
1.第一級:物理過濾級:放置纖維棉(註:可以在出水管口套上襪子用於濾出懸浮物且清 洗方便)。
2.第二級:化學過濾級:放置活性炭、吸氨石、沸石、清水樹脂等化學性吸附濾材(注該類濾材的吸附效果一般只有三個月到期一定要換)。
3.第三級:生物過濾第一級:放置生化棉(註:要選孔徑大小合適強度高彈性高濾水率高的為好)。
4.第四級:生物過濾第二級:放置生化球(註:該級的容量要大生化球的數量盡可能多)。
5.第五級:生物過濾第三級:放置瓷環(註:瓷環的吸水率越高越好表面粗糙度越高越好)。
6.第六級:生物過濾第四級:放置黃化煤或水草砂。
7.第七級:水平衡槽:放置纖維棉以及潛水泵將已過濾後的水輸送回魚缸(註:如果是上部過濾可以取消此級讓水自然流回魚缸)。
2. 背濾魚缸是什麼意思,和其他過濾方式有什麼區別。
給你個來鏈接,自源己看吧,很詳細並且有圖。
http://tieba..com/f?kz=273932053
3. 魚缸過濾背濾原理
背部的過濾箱與蓄養箱由一張完全封閉的玻璃隔開。
蓄養箱的水從左上角的三個圓眼流入箱,經過白色的過濾棉,到達底部。棉的右側有兩張玻璃夾著一條水道,左邊的玻璃底部懸空,而右側的則是落底全封閉的。所以,當經過過濾的水面超過右側的玻璃時,水就流進了第一個裝生化環的過濾箱。依次類推,經過四級過濾的水流進裝水泵的箱里被水泵排回蓄養箱。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個玻璃水道右側的玻璃,從左到右是越來越低的。要想水清得更快,每個過濾箱里都加上過濾棉,也就是說,水循環一次可做四次物理過濾。
4. 背濾式魚缸的濾材怎麼放置
第一級放置生化棉,要選孔徑大小合適強度高彈性高的為好;
第二級放內置凈水石;
第三級放置黃化煤或容水草砂;第四級放置生化球,該級的容量大,生化球的數量盡可能多,但盡量採用滴流過濾。
化學過濾級,放置活性炭、吸氧石、沸石、清水樹脂等化學性吸附濾出,該類濾出的吸附效果一般只有三個月到期一定要換。
在選擇魚缸的時候,同時還要配備各種設備,給魚缸購買過濾器就是為了保持魚缸裡面水質的質量,這樣魚才能活得更長久一些,而且在觀賞的時候也可以看到豐富多彩的魚。
首先水族箱裡面的水是很容易渾濁的,主要是因為是死水,再加上魚的排泄物,還有一些魚餌等等,這些都會導致水變得不好,用這種過濾系統,將可以改變水質,水族箱也會變得更完美一些。魚缸背濾原理就是把水經過過濾器過濾後讓水質變得更清一些。
5. 背後過濾的魚缸夾層能拆嗎
能。
背後過濾的魚缸夾層是可以拆卸的,清理完魚缸內的污水,把夾層再重新裝上就可以。
魚缸是一種裝活魚的水缸,缸體透明,多為玻璃質地,也可用來飼養熱帶魚或者金魚起到觀賞的作用,魚缸的種類按材質可分為普通玻璃、浮法玻璃、鋼化玻璃、壓克利玻璃、有機玻璃,按製作工藝可分為磨邊、拉筋,玻璃膠。
6. 魚缸側濾怎麼做
背部過濾器的製作方法和樣式 背部過濾是一種強勁的過濾方式,應用廣泛和極好的效果是它的優點,但是會佔用水族箱內部的很大空間,因此,一般小型水族箱很少採用.側過濾主要採用滴流過濾方法,利用培菌材料--菌床去除硝酸鹽,是同時包含了生物,化學和物理過濾等過濾方式的效果突出的過濾器. (1)小型缸(40-80厘米)的應用 (2)中型缸(100-150厘米)的應用 中型缸水體積較大,因此也就需要更強大的側過濾系統.尤其是飼養龍魚,羅漢,地圖等大型魚的時候.中型缸作為草缸可以參考小型缸的側濾應用,也可以採用中型缸的強大側過濾設置. 例:主缸尺寸:120*55*60,水泵選用流量為4500升/小時的潛水泵.濾材為過濾棉(物理過濾),活性炭(化學過濾),生化球(生物過濾),陶瓷環(生物過濾),飼養魚種:羅漢 第一步,在缸一側18厘米處放置一塊寬高=52*52的玻璃,用於溢流,兩邊和下部用玻璃膠粘牢;玻璃左下角上打一孔,位置與水泵進水口持平; 第二步,在溢流玻璃的外側3cm處放置一塊寬高52*40的玻璃,用於阻水,兩側用玻璃膠粘牢;下部留出8.5厘米,用於設置格柵; 第三步,當阻水玻璃沾牢後,在其上下各沾一個格柵。格柵可到有機玻璃店定做,尺寸分別為:下部過水格柵52*10,上部溢流格柵為52*6,格柵孔大小為5*0.5厘米;下部格柵打孔,尺寸與位置和水泵持平;用玻璃膠粘牢; 第四步,安置水泵和進水出水管件;水泵放置在主缸內;進水管直通過濾器底部;出水管略低於水面,對角出水 第五步,用玻璃條把過濾槽部分按照需求分成3-4部分,粘牢後放入篦子;鼻子可用有機玻璃製作,孔徑大小和格柵相同;篦子是可以拆卸的,不要沾在玻璃條或過濾器內;最下面一層在水泵進水管上面,最上面一層要低於溢流玻璃,預留空間可放置過濾棉; 第六步,從下到上依次把陶瓷環、生化球、活性炭、過濾棉放置好;魚缸運行時,最高水位不得超過陶瓷環上部篦子,最低水位不得少於陶瓷環底部篦子;平時要注意觀察,及時添加水,防止燒泵。
7. 35cm小魚缸用什麼樣的過濾好
小型魚缸搭配背濾較為理想。背濾,就是整個過濾裝置安裝在魚缸的背後,從前面看不到過濾設備。
優點是過濾容積大,放置濾材多,過濾效果佳,看不到管管線線等設備,自然美觀,盡顯小魚缸的精巧之美。缺點是製作麻煩些,不能貼壁紙。
如果決定要用背濾,在買魚缸時就要買較寬的魚缸,比一般尺寸的魚缸至少要寬出10厘米,用來隔離出空間,做背濾用。
注意事項:
背濾在魚缸內部做成的,叫內背濾。用打了孔(上下對稱角各一個孔)的整張玻璃在魚缸背側隔出寬度為10厘米寬的空間,用玻璃膠沾牢固,且不漏水。裡面再用玻璃沾隔成格段,上下留有過水空隙,水泵、濾材都安放其中,濾槽空間很大,可以放很多玻璃環。
8. 魚缸背濾 側濾 怎麼弄的 原理是什麼最好給上張圖來看看
側濾者,魚缸一側的過濾也!呵呵,有點比較白痴的解釋!但確實是這么回事。它利用的就是水往低處流的原理。實際利用中,魚缸中的水位調整到一定的程度後,開動側濾中的水泵,水泵就會把濾桶里的水抽到魚缸中,魚缸中的水位上升,水流就會通過側濾的下吸通道和上溢通道流回到濾桶里,水流能帶走魚便、剩餘的魚食、油膜等魚缸中常見的垃圾到濾桶里,濾桶里的過濾棉能過濾出大塊的垃圾,玻璃環、生化球等生化濾材能培養硝化菌,分解魚缸中的亞硝酸鹽和氨,以達到水質清澈、減少換水量之目的!
側濾製作很簡單,因為有上溢和下吸的能力,上溢,能過濾水面油膜,並且不斷撕裂水面,提高水中溶氧;下吸,能把魚缸底部的魚便等垃圾抽到濾棉上;並且側濾能提供足夠大的空間盛放玻璃環等生化濾材,培養強大的的硝化系統,給心愛的魚兒一個安逸的家,所以深受魚友喜愛。但是除了老手造缸能直接在缸里粘側濾之外,大多數側濾是魚友了解了側濾的效能後,後來的加的,一般的成品魚缸都是用上濾或者外置濾桶,幾乎沒有見過自帶側濾的成品缸。為什麼呢?因為側濾對於新手來說確實不如上濾好操作,並且側濾有一個致命弱點:容易缺水!要知道,開泵循環的情況下,在魚缸中缺少的每一滴水,都是先從濾桶里的水量減少的,所以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魚缸失水,都會引起側濾濾桶里的水分減少,減少多了,只有一個後果----水泵燒掉!因此隔幾天就要往濾筒里添加水分。據此:在加側濾以前先要考慮明白--你是否經常好幾天不著家?如果是這樣,ok,你就不用往下看了---免用!
好了,下面就是側濾的基本原理平面圖
外加濾桶製作如下:
由於側濾佔用缸內地盤,所以小缸不適合,建議在70cm到1.5米之內的缸使用較好。再小的缸推薦用上濾,再大的推薦用底缸過濾。
側濾的大小視你的魚缸而定,一般寬度達到魚缸寬度的一半即可,可以等邊,也可以不等邊,例如50cm寬的魚缸,你可以造的濾桶大小為寬25cm,長可以為25cm,也可以30cm。但是原則上不要寬於30cm,否則影響下吸的力度!大小可以靈活掌握,不用太死板,40cm寬的缸也可以造25cm寬的側濾的。1號玻璃和2號玻璃之間的縫隙為1cm,太窄太寬,下吸的效果都不好,這個不太好掌握,好好做個實驗再動手造。3號玻璃和2號玻璃上端等高,這樣造出來的濾桶能保證上溢和下吸都有!1號玻璃距離缸底2cm即可,太高也會影響下吸。
至於濾桶的高度,視魚缸的高度和水位而定,我喜歡魚缸水滿滿的,所以我造的濾桶低於缸口5cm----濾桶的高度就是魚缸里水面的高度。
至於側濾玻璃的厚度,因為濾桶里有部分水和大量玻璃環,所以濾桶玻璃承受的壓力並不大,所以玻璃後以5mm為宜,太厚浪費,太薄容易破----我曾經捏破一個用3mm玻璃造的濾桶。
造出來的濾桶是這樣的---這是上溢和下吸口不在一個面上的情況。
上下缺口粘擋魚柵即可搞定!
這個是上溢和下吸在一個面上的情況
1號玻璃最好和2號玻璃上端等高,這樣造出來的濾桶能保證上溢和下吸都有!有些魚友造的濾桶2號玻璃上端低於1號玻璃1cm到2cm,這樣做也是可以的,只要你的泵的勁頭夠大,完全可以這樣做。要是泵的勁頭較小,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只有下吸,沒有上溢。
我的經驗是:先造落差2cm的,然後加泵實驗,要是只有下吸沒有上溢,就用塑料片把這個2cm補起來。大夥可以看看我下面的缸,都是這樣做的。要是泵夠勁,除了有了上溢以外,你會發現---下吸的力道會更強!
ok,濾桶的膠干透以後就可以進缸了,進缸以前先要安裝好管道和水泵,加滿玻璃環----否則水的浮力是很大的。如果玻璃環少的話,也要小心,一旦濾桶里的水位降得太低,濾桶就會浮起來滴!
後加的濾桶介紹至此。另外還要提醒魚友一句:後加的濾桶多少會和缸壁有點空隙,這樣就有可能藏垃圾,所以要常圍著魚缸轉轉。養小型魚更要注意:以免小魚鑽進去擠死!
喜歡自己造缸的朋友可以參照上面的平面圖在魚缸里粘上側濾。好處是用玻璃少,不用擔心濾桶濾桶漂浮的問題。 下圖是魚缸中造側濾的情況--只需要3塊玻璃。
側濾的變化還有很多,常見的就是全側濾、角濾和背濾。如果你的缸夠窄(30cm以內),可以考慮全側濾,這是我目前用的全側濾。我的這個缸正好30cm寬,放在後陽台上的。
至於角濾,也很簡單,在魚缸的一角站兩塊玻璃即可搞定。保證角濾的寬度不要寬於35cm,以保證上溢下吸,兩塊玻璃之間以1cm為好,兩塊玻璃上端平齊。角濾的好處是外形美觀,不太影響魚缸觀瞻。 下面是我最早魚缸的角濾和四角側濾的對比圖
角濾,養金魚呢
至於背濾,只是側濾的變化版而已,原理和側濾是一樣的,保證下吸、上溢口寬度不超過30cm,怎麼造就看你自己了。小蟲不飛曾經整理了一個關於背濾的帖子http://tieba..com/f?kz=534465910網上很多轉載,可以找找看看。
關於濾桶的遮光問題,我的看法是有合適的材料可以遮光,沒有合適的也可以不用遮光---頂多見光的玻璃環不大起作用了,並且外面的玻璃環會給裡面的玻璃環遮光的!我最近造的濾桶都是不遮光的,至於養硝化的效果,我看還是很不錯滴!
由於側濾的缺水問題算是比較致命的,所以這里提供一個解救的辦法,但也就是解一時,不能解一世!
前幾天被一個伙計將了一軍,呵呵,說我上面這個圖示不正確,我馬上就做了一個模型,看看到底是正確不正確,管用不管用!?
9. 背過濾魚缸好嗎
背過濾的效果不如滴流或濾桶,一般背過濾適合小型魚缸,魚缸大些效果就太差了,小背濾只有兩個作用,一個是培菌,一個是沖刷魚便,再頂多就是輔助一下物理過濾,水泵和氧氣都不用放置,就相當於把滴流盒放置在了魚缸中而已。
10. 魚缸背慮好還是側慮好呢!
1、背濾、側濾其實原理是一樣的。
2、如果分隔寬度統一,那麼背濾因為橫向分割,所以濾室空間會更大,濾料安裝更多效果會更好。但同樣缸內被占據的飼養空間也更多。使布置景深變淺。
3、如果分隔寬度統一,那麼側濾因為縱向分割,所以濾室空間會較小,濾料安裝略少效果比背濾差。但同樣缸內被占據的飼養空間也更少。不影響布置景深,但影響觀賞面寬度。
4、清洗方便要看擺放情況及周邊物件了,兩者區別不大。
5、一般如果缸是要兩面觀賞的,不能做背濾。
6、如果飼養海水魚或將來有下海打算的,背濾會好些(當然底濾最好),更多的空間有利與安裝蛋分、ATS等海水專用器材。
挑選魚缸的方法:
1、堅固度:常用的水族缸的材質有玻璃及壓克力等,為了承受巨大的水壓,必須選擇適宜的厚度才能製造出一個安全的水族缸,一般超過一米的魚缸缸壁的厚度最好達到1CM,以此類推,當然如果選用成品的壓克力缸更好。
5、高度:水位高度一般要在50CM~60CM,主要為了光波的穿透力考慮!高於60CM會影響熒光燈的穿透力,金屬鹵素燈也要在67CM以下,再說太高的缸也不便於日後的維護啊(要把手伸下去的),當然低於50CM就影響整體美觀了(2米以上的另論,但注意前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