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隨著鉛蓄電池的廣泛應用,使回收利用鉛資源成為重要課題.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利用廢舊鉛蓄電池陰、陽極填充
(1)分析流程可知,PbO和PbCO3在硝酸的作用下轉化成Pb(NO3).Pb(NO3)中加稀H2SO4轉化成PbSO4和硝酸,因此X為HNO3,可循環利用,
故答案為:硝酸;
(2)硫酸鉛在建溶液中反應生成三鹽基硫酸鉛,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4PbSO4+6OH-=3PbO?PbSO4?H2O+3SO42-+2H2O,
故答案為:4PbSO4+6OH-=3PbO?PbSO4?H2O+3SO42-+2H2O;
(3)將濾液I和濾液Ⅱ合並後可用來提取一種鈉鹽副產品(相對分子質量為322),已知副產品帶10個結晶水的結晶水合物,判斷為硫酸鈉晶體,化學式為Na2SO4?10H2O,摩爾質量為322g/mol;溶液中得到溶質晶體的方法是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乾燥等操作,
故答案為:Na2SO4?10H2O;蒸發濃縮;冷卻結晶;
(4)沉澱洗滌的方法和操作分析,在過濾器中加入蒸餾水浸沒沉澱,靜置使水自然流下,重復2-3次,
故答案為:沿玻璃棒向漏斗(過濾器)中的沉澱上加蒸餾水至淹沒沉澱,靜置使其全部濾出,重復操作2-3次;
(5)向鉛膏漿液中加入Na2SO3溶液的目的是將PbO2還原為PbO,若實驗中所取鉛膏漿液質量為47.8g,其中PbO2的質量分數為15.0%,要將PbO2還原,加入的亞硫酸鈉依據化學方程式定量關系和電子守恆計算得到;根據電子守恆Na2SO3~2e-~PbO2可以確定n(Na2SO3)=n(PbO2)=
47.8g×15% |
239g?mol?1 |
0.03mol |
1mol/L |
Ⅱ 乙酸乙酯中含少量水加Na2SO4後為什麼不能用過濾的方法
乙酸乙酯是液態的,也可以通過濾紙。只能根據它們之間沸點相差較大,用蒸餾的方法分離
Ⅲ 含結晶水的鹽類暴露在大氣中逐漸失去結晶水的過程稱為風化。Na2SO4·10H2O的風化過程可用如下
這一題的水的標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應該算是隱藏條件,就能做。
p(H2O)=3.17kPa×60%=1.902kPa
ΔrG=ΔrG標准+RTlnQ
=91kJ/mol+8.315×10-³kJ/mol·K×298K×㏑(1.902÷100)¹º
=-7.18kJ/mol
結晶水合物是純凈物,逐漸失去結晶水的現象叫風化.風化後由結晶水合物失去結晶水變為粉末狀物質,由新物質生成,屬於化學變化。
(3)na2so410h2o制備過濾洗滌擴展閱讀:
在礦物晶格中佔有確定位置的中性水分子H2O;水分子的數量與該化合物中其他組分之間有一定的比例。如石膏Ca(SO4)·2H2O、膽礬Cu(SO4)·5H2O、蘇打Na2(CO3)·10H2O,分別表示其中含有2、5、10分子的結晶水。
由於在不同的礦物的晶格中,水分子結合的緊密程度不同,因此結晶水脫離晶格所需的溫度也就不同,但一般不超過600℃,通常為100~200℃。當結晶水逸出時,原礦物晶格便被破壞;其他原子可重新組合,形成另一種化合物。
Ⅳ 實驗室用Na2SO410H2O配製500ml,0.100mol/L的Na2SO4溶液(1)所需主要儀器為:葯匙、托盤天平、燒杯、膠
(1)根據實驗操作的步驟有計算、稱量、溶解、冷卻、移液、洗滌、定容、搖勻等操作,一般用托盤天平稱量,用葯匙取用葯品,在燒杯中溶解,冷卻後轉移到500mL容量瓶中,並用玻璃棒引流,當加水至液面距離刻度線1~2cm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所以需要的儀器為:托盤天平、葯匙、燒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膠頭滴管,
故答案為:500mL容量瓶、玻璃棒;
(2)Na2SO4的物質的量n=cV=0.1mol?L-1×0.5L=0.05mol,Na2SO4?10H2O的物質的量等於Na2SO4的物質的量,所以Na2SO4?10H2O的質量0.05mol×322g/mol=16.1g,故答案為:16.1;
(3)因實驗操作的步驟有計算、稱量、溶解、冷卻、移液、洗滌、定容、搖勻等操作,故答案為:BEAGCDF;
(4)①因燒杯和玻璃棒上沾有溶質,沒有洗滌燒杯和玻璃棒,溶質的質量偏少,溶液的濃度偏低,故答案為:偏低;
②定容時俯視容量瓶的刻度線,液面還沒有達到刻度線,溶液的體積偏小,濃度偏大,故答案為:偏大.
Ⅳ 苯甲酸重結晶的實驗操作步驟:加熱溶解、過濾洗滌、烘乾裝瓶,在第一次過濾的過程前加入少量的水的目的:
水在加熱過程中會蒸發,苯甲酸能溶於水,則粗苯甲酸溶解後還要加點水的目的是使其溶解,減少過濾時苯甲酸的損失,防止過飽和提前析出結晶,
故答案為:趁熱過濾、冷卻結晶、減少苯甲酸的損失.
Ⅵ 求四大基礎化學綜合題,實驗題·最好是選擇題··急用,謝謝啦·
201*年**中學同步教學測試試卷
**測試試卷
考試范圍:xxx;考試時間:100分鍾;命題人:xxx
題號
一
二
三
四
五
總分
得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
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第I卷(選擇題)
請修改第I卷的文字說明
評卷人
得分
一、單項選擇
1. 欲配製100ml 1.0 mol/L Na2SO4溶液,正確的方法是()
① 將14.2 g Na2SO4 溶於100ml水中
② 將32.2g Na2SO4·10H2O溶於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釋至100 ml
③ 將20 ml 5.0 mol/L Na2SO4溶液用水稀釋至100 ml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 對危險化學品要在包裝標簽上印有警示性標志。氫氧化鈉溶液應選用的標志是
A. B. C. D.
3. 在盛放濃硫酸的試劑瓶的標簽上應印有下列警示標記中的
4. 保護環境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下列做法:
①推廣使用無磷洗滌劑 ②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
③推廣使用一次性木質筷子 ④推廣使用清潔能源
⑤過量使用化肥、農葯 ⑥推廣使用無氟冰箱
其中有利於保護環境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③④⑤⑥
5. 燒瓶中放入銅片和稀硝酸,來製取較純凈的一氧化氮,反應開始後發現燒瓶中充滿紅棕色氣體,這時的操作應是()
A.立即接上收集容器,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B.待燒瓶中紅棕色氣體消失後,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C.待燒瓶中紅棕色氣體消失後,用排水法收集
D.立即用排水法收集
6. 用容量瓶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下列關於容量瓶的說法錯誤的是()
①容量瓶必須是乾燥的②容量瓶上標有溫度、容量、刻度線③使用容量瓶時先要檢驗是不是漏水④配製溶液前最好用所配同濃度的溶液潤洗⑤為節約時間可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質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7. 下列各組稀溶液,不用其他試劑或試紙,僅利用溶液間的相互反應,就可以將它們區別開的是()
A.硝酸鉀硫酸鈉氯化鈣氯化鋇 B.硫酸硫酸鋁氯化鈉氫氧化鈉
C.鹽酸硫酸鈉碳酸鈉氫氧化鈉 D.硫酸氫鈉硫酸鎂碳酸鈉氫氧化鈉
8. 廣口瓶被稱為氣體實驗的「萬能瓶」,是因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它簡單儀器組成各種功能的裝置。下列各圖中能用作防倒吸安全瓶的是()
9. 某同學為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見的四種無機離子,進行了下圖所示的實驗操作。其中檢驗過程中產生的氣體能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由該實驗能得到的正確結論是()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10. 在盛有5mL飽和石灰水的試管中放入一小塊鈉,不可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A. 鈉熔成白色小球 B.
在液面快速游動
C. 溶液底部出現白色固體 D. 溶液變渾濁
11. 由海水制備無水氯化鎂,主要有以下步驟:①在一定條件下脫水乾燥;②加熟石灰;③加鹽酸;④過濾;⑤濃縮結晶。其先後順序正確的是()
A.②④⑤③①
B.③②④①⑤ C.③④②⑤① D.②④③⑤①
12. 使用Na2CO3·10H2O晶體配製0.1
mol·L-1的Na2CO3溶液,其正確的方法是()
A.稱取該晶體28.6 g溶於1
L水中
B.稱取10.6 g該晶體,溶於水製成1
L溶液
C.將該晶體加熱除去結晶水,稱取10.6 g溶於水中製成1
L溶液
D.稱取該晶體28.6 g溶於水中製成1
L溶液
13. 從綠色化學的理念出發,下列實驗不宜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的是()
A.不同濃度的硝酸與銅反應
B.稀硫酸與純鹼或小蘇打反應
C.鋁與氫氧化鈉溶液或鹽酸反應
D.H2O2在不同催化劑作用下分解
14. 下列反應適用於實驗室制氫氣的是
①鋅與稀硫酸反應②甲烷熱分解③電解稀硫酸④赤熱的炭與水蒸氣反應
A.只有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④
15. 下列有關化學實驗操作中「先」與「後」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用排水法收集氣體後,先移出導管後撤酒精燈
B.給試管加熱時,先均勻加熱,後局部加熱
C.鹼液流到桌子上,先用稀醋酸溶液中和,後用水洗
D.濃硫酸不慎灑到皮膚上,先迅速用水沖洗,後塗上3%~5%的NaHCO3溶液
16. 用酒精燈加熱時,需要墊石棉網的儀器有 ( )
① 燒杯 ② 坩堝 ③ 錐形瓶 ④ 蒸發皿 ⑤ 試管 ⑥ 燒瓶
A.
②④⑤ B.
①②③ C.
④⑤⑥ D.
①③⑥
17. 下列事故處理措施正確的是
A.濃硫酸不慎沾到皮膚上,立即用水沖洗
B.苯酚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酒精洗滌
C.酒精燈不慎著火,應立即吹熄
D.萬一眼睛裡濺進鹽酸,速加NaOH溶液到眼睛中中和
18. 根據下列事實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A.Na2SO4試樣
白色沉澱
沉澱不溶解
結論:此Na2SO3試樣已變質
B.稀硫酸
產生氣泡的速率較慢
產生氣泡的速率明顯加快
結論:CuSO4對此反應有催化作用
C.某溶液
瓶口產生白霧
瓶口產生白煙
結論:此溶液一定為濃鹽酸
D.無色試液
產生無色無味氣體
石灰水變渾濁
結論:原無色試液中可能含有CO32—
19. 下列試劑的保存方法不正確的是
A.NaOH溶液保存在配有玻璃塞的細口瓶中
B.金屬鈉通常密封保存在煤油中
C.濃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細口瓶並置於陰涼處
D.在盛液溴的試劑瓶中加水,形成「水封」,以減少溴揮發
20. 除雜質時,為了保證雜質盡量被除去,加入的試劑必須稍過量,最後的過量物可以使用物理或化學方法除去。現要除去NaCl中少量的CaCl2、ZnCl2、Na2SO4雜質,下列選用試劑及其使用順序正確的是 ( )
A.Na2CO3、BaCl2、HCl
B.BaCl2、Na2CO3、H2SO4
C.BaCl2、Na2CO3、HCl
D.Ba(NO3)2、Na2CO3、HCl
第II卷(非選擇題)
請修改第II卷的文字說明
評卷人
得分
二、實驗題
21. 分別取40 mL的0.50 mol/L鹽酸與0.55 mol/L氫氧化鈉溶液進行中和反應.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可計算中和熱.請回答下列問題。
(1)理論上稀強酸、稀強鹼反應生成1 mol水時放出57.3 kJ的熱量,寫出表示稀硫酸和稀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中和熱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圖所示,A為泡沫塑料板,上面有兩個小孔,分別插入溫度計和環形玻璃棒,兩個小孔不能開得過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反應需要測量溫度,每次測量溫度後都必須採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設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後生成溶液的比熱容c=4.18 J/(g·℃).為了計算中和熱,實驗時還需測量的數據有(填序號)__________;
A.反應前鹽酸溶液的溫度
B.反應前鹽酸溶液的質量
C.反應前氫氧化鈉溶液的溫度
D.反應前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
E.反應後混合溶液的最高溫度
F.反應後混合溶液的質量
(4)某學生實驗記錄數據如下:
依據該學生的實驗數據計算,該實驗測得的中和熱ΔH=____________;
(5)假定該學生的操作完全同上,實驗中改用100 mL 0.5 mol/L鹽酸跟100 mL 0.55 mol/L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所放出的熱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熱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評卷人
得分
三、計算題
22. 有硫酸和鹽酸的混合液共20mL,在此溶液中滴入
的
溶液,生成
的量和溶液pH的變化如圖,求:
(1)滴入
前原混合液中鹽酸和
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
(2)A點溶液的pH。(
)
23. 氯氣和二氧化氮氣體在室溫下可以化合生成一種新的氣態化合物A,為了測定A的組成進行以下實驗,取Cl2、NO2混合氣總體積5L,測定反應後所得氣體體積隨Cl2在原混合氣體中所佔體積分數x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實驗測知當Cl2所佔體積分數為0.2或0.6時,反應後的總體積均為4L。
⑴通過分析和計算求得化合物A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試討論當x的取值范圍不同時,反應後總體積V隨x變化的函數關系。
評卷人
得分
四、推斷題
24. 如下圖所示從物質A(某正鹽)的水溶液出發有下面所示的一系列變化:
(1)寫出A~F物質的化學式。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2)寫出E→F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
(3)鑒別物質F中陰離子的方法是_______。
評卷人
得分
五、填空題
25. 試回答下列中學化學實驗室中的有關問題:
(1)下列儀器中:①分液漏斗;②試劑瓶;③集氣瓶;④滴瓶;⑤托盤天平;⑥容量瓶;⑦量筒;標有使用溫度的儀器有 。
(2)在儀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蒸餾燒瓶;④分液漏斗;⑤燒杯;⑥蒸發皿中,可用於粗鹽提純實驗的有 ;可用於分離兩種沸點接近且互不相溶的液態混合物實驗的有 。
(3)「磨砂」是增加玻璃儀器密封性的一種處理工藝。在儀器
①試管;②分液漏斗;③細口試劑瓶;④廣口試劑瓶;⑤集氣瓶;⑥滴瓶中,用到「磨砂」的有 。
(4)在一次實驗中,學生需要使用1.0mol·L-1的NaOH溶液460mL,在實驗室配製溶液時回答如下問題:
①使用托盤天平稱取NaOH固體 g。
②誤差分析:用字母填寫A.偏大 B.偏小 C.無影響
Ⅰ.溶解後溶液未冷卻至室溫,就轉移到容量瓶中,立即定容。則濃度 。
Ⅱ.定容時俯視液面,則濃度 。
26. 除去下列括弧內的雜質通常採用的方法是什麼?將答案填在橫線上。
(1)H2O(NaCl、Mg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H3OH(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註:CH3OH為甲醇,沸點為 64.7℃)
(Na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r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工業上以海水為原料可獲得金屬鎂及其多種化合物。其中Mg(OH)2是制備鎂鹽、耐火材料和阻燃劑等的重要原料。已知:①25℃時,Mg(OH)2的溶度積Ksp=5.6×10-12;
②Mg(OH)2(s)=MgO(s)+H2O(g)
△H=
+81.5kJ·mol-1。試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
A.從海水中獲得Mg(OH)2工業上選擇 NaOH作沉澱劑
B.Mg(OH)2能用作阻燃劑主要因為分解吸熱且生成MgO覆蓋可燃物
C.工業上由Mg(OH)2制金屬鎂的流程如下:
(2)已知酸鹼指示劑百里酚藍變色的pH范圍如下:
pH
<8.0
8.0~9.6
>9.6
顏色
黃色
綠色
藍色
25℃時,Mg(OH)2的飽和溶液中滴加2滴百里酚藍指示劑,溶液所呈現的顏色為 。
(3)達喜是中和胃酸的常用葯物,其有效成分是鋁和鎂的鹼式碳酸鹽。現進行如下實驗確定化學式:
實驗一:取該鹼式鹽3.01 g充分灼燒至恆重,測得固體質量減少了1.30 g;
實驗二:再取該鹼式鹽3.01 g使其溶於足量的鹽酸中,產生CO2的體積為112 mL(標准狀況);
實驗三:向實驗二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得到1.74 g白色沉澱。
①達喜中Mg2+與Al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②計算達喜的化學式 。
28. 甲乙兩人分別用不同的方法配製100ml 3.6mol/L的稀硫酸。
(1)甲:量取20
ml 18 mol/L濃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燒杯中,攪拌均勻,待冷卻至室溫後轉移到100 ml 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將燒杯等儀器洗滌2~3次,每次洗滌液也轉移到容量瓶中,然後小心地向容量瓶加入水至刻度線定容,塞好瓶塞,反復上下顛倒搖勻。 ① 實驗所用的玻璃儀器除燒杯和容量瓶外,還有 ;
② 將溶液轉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確操作是
;
③ 定容的正確操作是
。
(2)乙:用100
ml 量筒量取20 ml 濃硫酸,並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攪拌均勻,待冷卻至室溫後,再加入水至100 ml 刻度線,再攪拌均勻。你認為此法是否正確?若不正確,指出其中錯誤之處
。
29. 氮化硅是一種高溫陶瓷材料,它的硬度大、熔點高,化學性質穩定,工業上
曾普遍採用高純硅與純氮在1300℃時反應獲得.
(1)根據性質,推測氮化硅陶瓷的用途是__________(填序號).
A.制氣輪車片葉 B.制有色玻璃
C.制永久模具 D.製造柴油機
(2)寫出N的原子結構示意圖________,根據元素周期律知識,請寫出氮化硅的化
學式________.
(3)氮化硅陶瓷的抗腐蝕性能相當強,除氫氟酸外,它不與其他無機酸反應.已知
該陶瓷與氫氟酸反應生成兩種氟化物,試寫出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現用四氯化硅和氮氣在氫氣氣氛的保護下,加強熱發生反應可製得較高純度的
氮化硅,寫出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
1.【答案】B
【解析】①中溶液的總體積大於100ml,②中32.2g Na2SO4·10H2O的物質的量為0.1mol,加水稀釋至100ml,濃度為1.0 mol/L,③中根據C1V1=C2V2可以求出Na2SO4溶液的濃度為1.0 mol/L。
2.【答案】D
3.【答案】A
【解析】濃硫酸屬於強腐蝕性液體
4.【答案】C
【解析】①使用無磷洗滌劑可以防止赤潮或水華的發生;②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達到固廢清潔環保循環利用;③一次性木質筷子造成了大量的木材的浪費,致使森林減少,環境惡化;④推廣使用清潔能源防止污染環境;⑤過量使用化肥、農葯造成地下水源的污染;⑥使用無氟冰箱減少了對臭氧層的破壞。
5.【答案】C
【解析】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NO因與空氣中的O2反應產生紅棕色的NO2,同時還含有N2,所以想得到較純凈的NO,必須待燒瓶中紅棕色氣體消失後,用排水法收集,答案為C。
6.【答案】D
【解析】容量瓶使用前必須先檢查是否漏水、容量瓶上標有溫度、規格(容積)和刻度線。
7.【答案】B
【解析】選項B中的硫酸鋁和氫氧化鈉兩種溶液反應可生成白色沉澱,此沉澱分別與硫酸、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會消失,而且,將硫酸鋁與氫氧化鈉混合時,如果將前者滴入後者,由於氫氧化鈉過量,開始無沉澱產生,隨著滴入的硫酸鋁逐漸增加,後來逐漸有沉澱生成;反之,若將氫氧化鈉滴入硫酸鋁中,則生成的沉澱逐漸增多,直至最高限量沉澱又逐漸溶解,這樣,將不難區別氫氧化鈉和硫酸鋁兩種溶液。將硫酸和氯化鈉兩種溶液分別滴入氫氧化鋁中,從而可使氫氧化鋁溶解即能從中區別出硫酸,可見,選項B為本題答案。
8.【答案】B
【解析】
9.【答案】B
10.【答案】C
【解析】根據題中所給的信息,結合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分析,本題需要考慮鈉與水的反應和對飽和石灰水的影響兩個方面。
11.【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無水MgCl2的製法。從海水中提取MgCl2,先富集加熟石灰沉澱,後過濾,加鹽酸溶解、濃縮結晶,最後在一定條件下脫水乾燥製得無水MgCl2,步驟先後順序為②④③⑤①。
12.【答案】D
13.【答案】A
【解析】題圖中顯示出僅有制備裝置,無尾氣處理裝置,所以A中有NOx產生易污染空氣,不宜用此裝置進行實驗。
14.【答案】C
15.【答案】D
【解析】A項防止水倒吸以炸裂試管;B項防止試管局部受熱而炸裂試管;C項正確;D項濃硫酸不慎灑到皮膚上,應先用抹布擦試,後用水沖洗,再用NaHCO3稀溶液沖洗。
16.【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燒杯、燒瓶和錐形瓶要隔著石棉網加熱。坩堝、蒸發皿、試管可以直接加熱。
17.【答案】B
18.【答案】D
【解析】Na2SO3即使不變質,SO32—也會被稀HNO3氧化為SO32—,A項錯誤;Zn+CuSO4===ZnSO4+Cu,置換出的銅與鋅構成Cu-Zn原電池,加快反應速率,B項錯誤;濃HNO3的現象也是如此,C項錯誤;含有HCO3—、CO32—時均會產生此現象,D項正確。
19.【答案】A
20.【答案】C
【解析】根據除雜質的原則,本題加入試劑的順序應是:Ba2+→CO32-→HCl,加稍過量BaCl2可除去Na2SO4,稍後加入的Na2CO3在除去CaCl2同時也除去了過量的BaCl2,最後再用鹽酸除去過量的Na2CO3,過量的鹽酸可依靠加熱揮發而除去。
二、實驗題
21.【答案】(1)NaOH(aq)+
H2SO4(aq)===
Na2SO4(aq)+H2O(l) ΔH=-57.3
kJ/mol
(2)減少熱量損失 用水將溫度計上的液體沖掉
(3)A、C、E (4)-51.8 kJ/mol
(5)不相等
相等
【解析】中和熱的標準是以「強酸、強鹼的稀溶液反應生成1 mol液態水時所放出的熱量」為標準的,所以中和熱與所取用的酸鹼量無關.但是要注意防止熱量的散失影響中和熱.另外讀取混合液的溫度要把握好,一定要讀取出其「最高」點。
三、計算題
22.【答案】(1)
(2)
23.【答案】⑴NClO2,Cl2+2NO2=2NClO2
⑵0<x≤1/3,V=5(1—x)L;1/3<x<1,V=2.5(1+x)L
【解析】由題意5L×0.2=1L的Cl2和5L×(1—0.2)=4L的NO2反應或5L×0.6=3LCl2和5L—3L=2L的NO2反應,最後均得4L氣體,可推出1LCl2與2LNO2正好反應生成2L氣態新物質。由阿伏加德羅定律,可知反應Cl2、NO2、新物質的物質的量比例為1:2:2,利用質量守恆定律,寫出方程式:Cl2+2NO2=2NClO2。
由寫出的方程式進行討論型過量計算,當V(Cl2):V(NO2)=1:2=5/3L:10/3L時,即x=1/3時,二者正好反應,生成NClO2氣體V=10/3L;當x>1/3時,Cl2過量:
Cl2+2NO2=2NClO2 △V
1 2 2 1
5—5x (5—5x)/2
V=5L—(5—5x)/2L=2.5((x+1)
同理得到當x<1/3時,得V=5(1—x)L。
四、推斷題
24.【答案】(1)各物質的化學式為:A是(NH4)2SO3,B是(NH4)2SO4,C是SO2,D是NH3,E是K2SO3,F是K2SO4。
(2)K2SO3+Br2+H2O=K2SO4+2HBr。 (3)F中的陰離子是硫酸根離子,可以加鹽酸、BaCl2溶液來鑒別
【解析】某化合物物質既能酸反應生成氣體,又能與鹼反應生成氣體是弱酸銨鹽的典型特徵,要善於把握住該要點。
由A可跟酸反應,又能跟鹼反應且為正鹽可推知A為弱酸弱鹼鹽,由C+氨水→A,D+C→A知D為氨,則A為銨鹽,A與稀硫酸反應生
成的B是 (NH4)2SO4, 則F是K2SO4,進而推知E是K2SO3,C是SO2。最後可確定A是(NH4)2SO3。
五、填空題
25.【答案】(1)
⑥⑦
(2)⑤⑤⑥ ④⑤
(3)②③④⑤⑥
(4) ①20.0g。(根據容量瓶規格,應配置500 mL的NaOH溶液)
② A A
【解析】
26.【答案】(1)蒸餾(2)蒸餾(可加入生石灰)(3)重結晶(4)萃取分液(常選用NaOH溶液做萃取劑)
【解析】蒸餾是根據液體的熱穩定性及與雜質(可以是液體也可以是固體)的沸點差別大小(一般約相差30℃)來提純液態物質;重結晶用於固體的分離;萃取用於液態物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性不同而進行的分離操作。
27.【答案】(10分)(1)B(2分) (2)藍色(2分)
(3)①3∶1(2分)
②3.01g鹼式碳酸鹽中,含:
n(Mg2+)=
n[Mg(OH)2]=0.03mol
n(Al3+)=
2n(Al2O3)=2×(3.01-1.30-0.03×40)÷102=0.01(mol)
n(CO32-)= n(CO2)=0.005 mol
n(OH-)=
(0.03×2+0.03×3-0.005×2) =0.08(mol)(1分)
n(H2O)=
(1.30-0.04×18-0.005×44)÷18=0.02(mol)(1分)
所以n(Al3+)∶n(Mg2+)∶n(OH-)∶n(CO32-)∶n(H2O)
=0.01mol∶0.03mol∶0.08mol∶0.005mol∶0.02mol=2∶6∶16∶1∶4,
即鹼式碳酸鹽的化學式為:Al2Mg6(OH)16CO3·4H2O。(2分)
28.【答案】(1)① 量筒、玻璃棒、膠頭滴管;② 將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度線以下,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地倒入容量瓶中;③ 加水至離刻度線1~2cm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水至液面與刻度線相切。
(2)不能用量筒配製溶液,不能將水加入到濃硫酸中
【解析】本題是一道溶液稀釋、質量分數與物質的量濃度之間的換算計算及物質的量濃度溶液配製實驗操作題。
(1)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中的玻璃儀器除了燒杯和容量瓶以外量筒、玻璃棒、膠頭滴管;為保證溶質盡可能全部轉移到容量瓶中,且為了不要讓溶液灑在容量瓶外,同時也不要讓溶液在刻度線上面沿瓶壁流下,在轉移時必須使用玻璃棒引流;為了防止液面超過刻度線,定容時必須要用膠頭滴管來定容。
(2)量筒只能用來量取液體,而不能用來稀釋溶液。由於濃硫酸稀釋時會釋放出大量的熱量,所以在稀釋濃硫酸時必須將濃硫酸沿著器壁慢慢注入水中,並不斷攪拌。
29.【答案】(1)ACD(2)
Si3N4
(3)Si3N4+16HF===3SiF4↑+4NH4F
(4)3SiCl4+2N2+6H2 Si3N4+12HCl
【解析】(1)根據氮化硅硬度大、熔點高、化學性質穩定的信息,可推測氮化硅陶瓷
的用途有A、C、D.
(2)根據N和Si的原子結構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識,可判斷氮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硅強,
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中N顯負價(-3),Si顯正價(+4),由此可寫出氮化硅的化學式
為Si3N4.
(3)因氮化硅陶瓷與氫氟酸反應生成兩種氟化物,故一種為SiF4,一種為NH4F.
(4)氮化硅製取的化學方程式屬信息類方程式,需要依據所給物質並結合原子守恆
進行書寫.
Ⅶ Na2SO4·10H2O(s)=Na2SO4(s)+10H2O(g)在298K和空氣相對濕度為60%時,Na2SO4·10H2O是否會風化
算出來了算出來了!!
根據題上提供的吉布斯自由能可以求出在298k 和標准態下的△G=91KJ/mol
空氣相對濕度的概念是在一定溫度時,空氣中水的蒸汽壓比上該溫度下的水的飽和蒸汽壓。
查表可知,25℃下水的飽和蒸汽壓為3.17Kpa
所以在空氣相對濕度為百分之六十時,空氣中水的蒸汽壓為3.17*0.6Kpa
要求是否會風華,即看此狀態下的△G
△G=△G(標准)+RTlnQ
Q=(3.17*0.6/100)^10
代入數據即可得到△G=-7.2kj/mol
所以會風化
Ⅷ 表述Na2So4·10H2O晶體與Na2So4
硫酸鈉加10個水分子,俗稱芒硝。
含有結晶水的硫酸鈉的俗稱。化學式Na2SO4·10H2O。
無色晶體,易溶於水。用於製革、制玻璃、制鹼工業等,也用作瀉葯。
硫酸鹽類礦物芒硝,經加工精製而成的結晶體。
硫酸鈉,化學式Na2SO4,白色粉末,有吸水性。
兩者之間的轉化:
硫酸鈉吸了10份水之後形成硫酸鈉的結晶水合物即10水硫酸鈉;
10水硫酸鈉風干之後失去結晶水就形成硫酸鈉。
Ⅸ 實驗室由廢銅屑製得鹼式碳酸銅
實驗9-2 鹼式碳酸銅的制備
[實驗目的]
了解鹼式碳酸銅的制備的原理和方法。
[實驗原理]
2 CuSO4+2 Na2CO3+H2O ═ Cu2(OH)2CO3↓+2Na2SO4+CO2↑
[實驗內容]
方法1. 由Na2CO3·10H2O跟CuSO4·5H2O 反應制備
① 根據CuSO4跟Na2CO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稱取14g CuSO4·5H2O ,16g Na2CO3·10H2O(或6g無水Na2CO3);
② 用研缽分別研細後再混合研磨,此時即發生反應,有產生氣泡的聲音,而且混合物吸濕很厲害,很快成為「粘膠狀」;
③ 將混合物迅速投入200 mL沸水中,快速攪拌並撤離熱源,有藍綠色沉澱產生;
④ 抽濾,用水洗滌沉澱,至濾液中不含SO42-為止,取出沉澱,風干,得到藍綠色晶體。
該方法製得的晶體,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因反應產物與溫度、溶液的酸鹼性等有關,因而同時可能有藍色的2CuCO3·Cu(OH)2、2CuCO3·3Cu(OH)2 和2CuCO3·5Cu(OH)2 等生成,使晶體帶有藍色。
如果把兩種反應物分別研細後再混合(不研磨),採用同樣的操作方法,也可得到藍綠色晶體。
[實驗現象]
[理論產率]
2 CuSO4+2 Na2CO3+H2O ═ Cu2(OH)2CO3↓+2Na2SO4+CO2↑
250(含結晶水)286(含結晶水) 222
14 16 12.4g
(1)由Na2CO3·10H2O跟CuSO4·5H2O反應制備
根據CuSO4跟Na2CO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進行計算,稱取14gCuSO4·5H2O, 16gNa2CO3·10H2O,用研缽分別研細後再混合研磨,此時即發生反應,有「磁磁」產生氣泡的聲音,而且混合物吸濕很厲害,很快成為「粘膠狀」.將混合物迅速投入200mL沸水中,快速攪拌並撤離熱源,有藍綠色沉澱產生.抽濾,用水洗滌沉澱,至濾液中不含SO42-為止,取出沉澱,風干,得到藍綠色晶體.該方法製得的晶體,它的主要成分是
Cu2(OH)2CO3,因反應產物與溫度、溶液的酸鹼性等有關,因而同時可能有藍色的2CuCO3·Cu(OH)2、2CuCO3·3Cu(OH)2和2CuCO3·5Cu(OH)2等生成,使晶體帶有藍色.
如果把兩種反應物分別研細後再混合(不研磨),採用同樣的操作方法,也可得到藍綠色晶體.
(2)由Na2CO3溶液跟CuSO4溶液反應制備
分別稱取12.5gCuSO4·5H2O,14.3gNa2CO3·10H2O,各配成200mL溶液(溶液濃度為0.25mol·L-1).在室溫下,把Na2CO3溶液滴加到CuSO4溶液中,並攪拌,用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溶液至變藍為止,得到藍色沉澱.抽濾,用水洗沉澱,至濾液中不含SO42 -為止,取出沉澱,風干,得到藍色晶體.該晶體的主要成分為5CuO·2CO2.如果使沉澱與Na2CO3的飽和溶液接觸數日,沉澱將轉變為Cu(OH) 2.
如果先加熱Na2CO3溶液至沸騰,滴加CuSO4溶液時會立即產生黑色沉澱.如果加熱CuSO4溶液至沸騰時滴加Na2CO3溶液,產生藍綠色沉澱,並一直滴加Na2CO3溶液直至用紅色石蕊試紙檢驗變藍為止,但條件若控制不好的話,沉澱顏色會逐漸加深,最後變成黑色.如果先不加熱溶液,向 CuSO4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並用紅色石蕊試紙檢驗至變藍為止,然後加熱,沉澱顏色也易逐漸加深,最後變成黑色.出現黑色沉澱的原因可能是由於產物分解成CuO的緣故.因此,當加熱含有沉澱的溶液時,一定要控制好加熱時間.
(3)由NaHCO3跟CuSO4·5H2O反應制備
稱取4.2gNaHCO3,6.2gCuSO4·5H2O,將固體混合(不研磨)後,投入100mL沸水中,攪拌,並撤離熱源,有草綠色沉澱生成.抽濾、洗滌、風干,得到草綠色晶體.該晶體的主要成分為CuCO3·Cu(OH)2·H2O.
(4)由Cu(NO3)2跟Na2CO3反應制備
將冷的Cu(NO3)2飽和溶液倒入Na2CO3的冰冷溶液(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中,即有鹼式碳酸銅生成,經抽濾、洗滌、風干後,得到藍色晶體,其成分為2CuCO3·Cu(OH)2.
由上述幾種方法製得的晶體顏色各不相同.這是因為產物的組成與反應物組成、溶液酸鹼度、溫度等有關,從而使晶體顏色發生變化.從加熱分解鹼式碳酸銅實驗的結果看,由第一種方法製得的晶體分解最完全,產生的氣體量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