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DI系統有哪三要素,如何理解
數據標准化、EDI軟體和硬體以及通信網路是構成EDI系統的三要素。
1、數據標准
EDI標準是由各企業、各地區代表共同討論、制定的電子數據交換共同標准,可以使各組織之間的不同文件格式,通過共同的標准達到彼此之間文件交換的目的。
2、EDI軟體和硬體
實現EDI需要配備相應的EDI軟體和硬體。EDI軟體能將用戶資料庫系統中的信息譯成EDI的標准格式以供傳輸交換的需要。EDI軟體主要有轉換軟體、翻譯軟體、通信軟體EDI。所需的硬體設備有計算機、數據機及電話線。
3、通信網路
通信網路是實現EDI的手段。EDI通信方式有多種,其中一種是點對點,這種方式只有在貿易夥伴數量較少的情況下使用。隨著貿易夥伴數目的增多,當多家企業直接電腦通信時,會由於計算機廠家不同、通信協議相異以及工作時間不易配合等而出現問題。
(1)電子數據交換edi的標准有哪些擴展閱讀:
工作原理
電去離子(EDI)系統主要是在直流電場的作用下,通過隔板的水中電介質離子發生定向移動,利用交換膜對離子的選擇透過作用來對水質進行提純的一種科學的水處理技術。
電滲析器的一對電極之間,通常由陰膜,陽膜和隔板多組交替排列,構成濃室和淡室。
淡室水中陽離子向負極遷移透過陽膜,被濃室中的陰膜截留;水中陰離子向正極方向遷移陰膜,被濃室中的陽膜截留,這樣通過淡室的水中離子數逐漸減少,成為淡水,而濃室的水中,由於濃室的陰陽離子不斷涌進,電介質離子濃度不斷升高,而成為濃水,從而達到淡化、提純、濃縮或精製的目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EDI系統
2. 構成EDI系統的要素有哪些
EDI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信協議
首先是需要通過通信網路傳輸商業文檔,企業第一步是需要了解合作夥伴的系統能夠通過什麼通信協議接收發送EDI文件。作者本人參與過上百家企業EDI對接項目,涉及到的EDI通信協議有AS2, FTP,SFTP,FTP/s, HTTP,HTTP/s,OFTP等。
目前國際上流行的EDI文件傳輸協議稱為AS2協議。這種協議是基於HTTP/s的傳輸協議,也就是說有互聯網連接的企業都可以使用。另外,這種協議可以將需要傳輸的商業文檔進行數字簽名和加密,使得整個傳輸過程都非常安全。還有就是通過MDN回執可以確認商業文檔的正常交付。
EDI解析
另外是需要將EDI系統接收到的標准EDI格式的商業文檔進行解析成為內部系統可以處理的數據格式,如果需要發送EDI商業文檔則需要將內部系統生成的數據轉化封裝為EDI標准格式。目前國際上流行的EDI標准有在北美地區廣泛應用的ANSI X12和非北美地區使用的EDIFACT。而國際標准化組織GS1正在致力於開發出世界統一的EDI標准,目前有兩套並行標准GS1 XML和GS1 EANCOM。作者本人是在北美零售行業從事EDI工作多年對ANSI X12相對熟悉,在中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參與過EDI的項目管理和實施,使用過綜上所述的所有EDI標准。ANSI X12,EDIFACT和GS1 EANCOM都通過欄位頭標識符,欄位分隔符等手段使用平文件表達結構化數據,優點是計算機處理速度快,缺點是人學習起來比較復雜不好理解。XML的數據本來就是結構化的,節點表示更為友好方便理解,但是由於數據冗餘量較大,當數據量大時處理速度會受到影響。這里要注意的是功能單一的連接器是不具備EDI解析功能的。關於EDI的詳細內容可以咨詢上海雲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內部系統集成
簡單來說就是將收到的文件導入內部系統,或者通過內部系統生成將要發送的商業文檔,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內部系統的介面。這個環節往往需要內部系統的提供商參與設計實施。作者參與過與SAP的系統集成。建議使用規范的介面,如SAP 的IDoc。或者是定義清晰的XML,CSV或者中間表等自定義格式。
3. 什麼是EDI
EDI,全稱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譯名:電子數據交換。
電子數據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縮寫EDI)是指按照同一規定的一套通用標准格式,將標準的經濟信息通過通信網路傳輸在貿易夥伴的電子計算機系統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自動處理。
由於使用EDI能有效地減少直到最終消除貿易過程中的紙面單證,因而EDI也被俗稱為「無紙交易」。它是一種利用計算機進行商務處理的新方法。
一個EDI信息包括了一個多數據元素的字元串,每個元素代表了一個單一的事實,比如價格和商品模型號等,相互間由分隔符隔開。整個字元串被稱為數據段。
迅速准確:
在國際、國內貿易活動中使用EDI業務,以電子文件交換取代了傳統的紙面貿易文件(如訂單、發貨票、發票)雙方使用統一的國際標准格式編制文件資料。
利用電子方式將貿易資料准確迅速地由一方傳遞到另一方,是發達國家普遍採用的「無紙貿易手段」,也是世貿組織成員國將來必須使用和推廣的標准貿易方式。
4. 電子數據交換——EDI是什麼
EDI是英文「電子數據交換」的縮寫,它盛行於80年代,是一種建立在計算機通信和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上的新技術,也是當今廣被使用的貿易方式,並在現代電子商務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在傳統貿易中,必須使用訂單、發票、說明書、產品規格證書等一系列書面文件。採用EDI後,這些傳統的書面商業單據和貿易文件等全被採用標准格式的電子文件並由計算機經由網路進行的數據交換所取代,而且這些數據可由計算機進行處理。這樣,可以簡化貿易手續、縮短完成貿易的周期、節約人工和處理費用、加快資金周轉,從而可准確控制貨物的庫存量,在減少資金佔用等方面有著極為可觀的經濟效益,因此深受各國政府和公司的歡迎。用EDI進行貿易時不用紙面文件,故又被稱為「無紙貿易」。
EDI完全在聯接於網路中的計算機上進行,這和現代的電子商務完全一樣,因此它可以毫不困難地作為電子商務中一個重要的環節,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率先使用EDI的是美國,美國大企業乃至許多中小企業都普遍採用EDI來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現在美國商務部和海關已明確規定,對使用EDI技術的進口許可證和相關文件,將優先審批和處理,而對使用紙面文件的,則推後處理。這一切都使要同美國進行貿易的別國企業也要使用EDI。於是,在90年代初世界各國紛紛都在朝著使用EDI的方向發展。使用EDI的高潮使電子商業出現了第二次高峰。
在各國外貿都在EDI化中,如果我國外貿企業不採用EDI,就面臨著無法同別國開展正常貿易和失去貿易夥伴的危險。何況,採用EDI對我國實現貿易現代化和提高經濟效益也有巨大意義。所以1993年新組建的電子工業部,在促進國民經濟信息化的三金工程中的金關工程,便是要在2000年初步建成覆蓋全國的通用EDI系統。
5. 中國EDI標準是什麼
EDI標准:電子數據交換標准
英文名稱: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
定義:將商業或行政事務處理按照一個版公認的標准,形成結構權化的事務處理或報文數據格式,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電子傳輸方法。EDI是將貿易、運輸、保險、銀行和海關等行業的信息,用一種國際公認的標准格式,通過計算機通信網路,使各有關部門、公司與企業之間進行數據交換與處理,並完成以貿易為中心的全部業務過程。
電子數據交換 (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縮寫 EDI ) 是指按照同一規定的一套通用標准格式,將標準的經濟信息,通過通信網路傳輸,在貿易夥伴的電子計算機系統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自動處理。由於使用 EDI 能有效的減少直到最終消除貿易過程中的紙面單證,因而 EDI 也被俗稱為 「 無紙交易 」 。它是一種利用計算機進行商務處理的新方法。
6. EDI標準的三要素是什麼
【EDI標準的三要素】標准報文、數據元、數據段稱為EDI標準的三要素。一份報文可專分成三個部分: 首部、詳情部屬分和摘要部分,報文以UNH數據開始,以UNT數據段結束。
【EDI標准】電子數據交換是結構化的數據通過一定標準的報文格式從一個應用程序到另一個應用程序的電子化的交換,商業夥伴實施EDI,必須遵循一定的EDI報文標准。 國際上60年代起就開始研究EDI標准。1987年,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綜合了經過10多年實踐的美國ANSI X.12系列標准和歐洲流行的「貿易數據交換(TDI)」標准,制定了用於行政、商業和運輸的電子數據交換標准(EDIFACT)。
7. EDI四個標準是什麼
各種行業都有不同的通信標准。
主流的企業之間電子數據交換標准格式有兩種,EDIFACT和ANSI X.12,其他的格式還有ODETTE,VDA等。
8. 實施EDI(電子數據交換)的條件是什麼
在線數據處理來與交易處理業務是源指利用各種與公用通信網或互聯網相連的數據與交易/事務處理應用平台,通過公用通信網或互聯網為用戶提供在線數據處理和交易/事務處理的業務。 從事此類業務需要辦理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牌照,簡稱edi許可證。
哪些業務需要辦理edi許可證呢?
從事網上商城、物聯網交易、平台交易、P2P交易的企業需辦理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牌照。
edi許可證要怎麼辦理呢?辦理edi許可證需要具備這些條件:
1、申請企業的注冊資金必須滿足100萬以上;
2、申請edi許可證需要企業先做好icp備案,備案後方可申請edi許可證;
3、申請edi許可證需要企業提供不少於3人的社保,關於人員最好是從事相關業務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
edi許可證辦理需要什麼材料:
1、公司營業執照副本掃描件;
2、公司法人身份證掃描件;
3、公司章程;(工商調檔)
4、社保證明材料;
5、公司主要管理人員身份證掃描件;
6、託管協議協議彩色掃描件和託管商IDC(互聯網數據中心)資質證書復印件;
7、互聯網域名注冊證書;
8、股東的相關證件;
9、公司股權結構圖;
10、租賃協議或房產證明;
11、企業商標證書。
9. 什麼是電子數據交換
電子數據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縮寫EDI)是指按照同一規定的一套通用標准格式,將標準的經濟信息通過通信網路傳輸在貿易夥伴的電子計算機系統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自動處理。
電子數據交換的優點是由甲電腦提交的"乙文件"內的數據,可以由丙電腦接收,其相關數據可以在"丁文件"中出現,避免了由人手重新輸入電腦的時間成本及手民之誤。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將EDI描述成「將貿易(商業)或行政事務處理按照一個公認的標准,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或信息數據格式,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傳輸方法。
(9)電子數據交換edi的標准有哪些擴展閱讀
標准EDI格式
1、計算機基於國際EDI標准處理計算機可識別的EDI業務報文。
2、EDI標準定義了EDI報文中每個數據片段以及相應的格式,如文件的類型、數據欄位、欄位格式。
3、EDI標准消除了企業間差異,使得所有業務合作夥伴的計算機使用統一的「通信語言」。
4、不同的行業、地區和用例存在不同的EDI標准,每個標准有不同的版本,因此EDI通信雙方必須使用相同的EDI標准和版本。
5、常見的EDI標准包含:ANSI X12、UN/EDIFACT、ODETTE、VDA、HIPAA、RosettaNet、IATA Cargo、TRADACOM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