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誰知道HiTrap SP column 和HiTrap Mono Q column
HiTrap SP column 是一種來強陰離子源交換柱,而HiTrap Mono Q column則是一種強陽離子交換柱。可以根據分離純化樣品的等電點來決定用哪個柱子。可以根據洗脫溶液的鹽濃度或者pH來分離蛋白質。
它們一般有散裝的,自己裝柱,便宜一些。但是公司一般都有預裝柱,分1mL和5mL規格,象GE公司的SP預裝柱5 × 1 ml,價格在100美元左右。monoQ稍貴。自己裝柱,需要自己組裝整個設備。但是預裝柱需要有HPLC或者FPLC的儀器。
使用規則和一般的離子交換沒什麼差別,同時要參照柱子的說明和儀器說明書。
⑵ 反滲透膜為何只讓水通過,不讓小分子通過
反滲透(Reverse Osmosis),是近40年發展起來的膜分離技術。20世紀60年代反滲透技術的崛起帶動了整個膜分離技術的發展。用一張只透過水而不透過溶質的理想半透膜把水和鹽水隔開,則出現水分子由純水一側通過半透膜向鹽水一側擴散的現象,這是人們所熟知的滲透現象。隨著滲透現象的進行,鹽水側液面不斷升高純水側水面相應下降,經過一定時間之後,兩側液面差不再變化,系統中純水的擴散滲透達到了動態平衡,這一狀態成為滲透平衡。π為鹽水溶液的滲透壓。滲透平衡時純水相與鹽水溶液相中水的化學勢差等於零。如果人為地增加鹽水側的壓力,則鹽水相中水的化學勢增加,就出現了水分子從鹽水側通過半透膜向純水側擴散滲透的現象。由於水的擴散方向恰恰與滲透現象相反,因此人們把這個過程稱為反滲透。由此可見,若用一半透膜分隔濃度不同的兩個水溶液,其滲透壓差為π,則只要在濃溶液側加以大於π的外壓,就能使這一體系發生反滲透過程,這就是反滲透膜分離的基本概念。實際的反滲透過程中所加外壓一般都達到滲透壓差的若干倍。
目前膜工業上把反滲透過程分成三類:高壓反滲透(5.6~10.5MPa,如海水淡化),低壓反滲透(1.4~4.2MPa,如苦鹹水的脫鹽),和超低壓反滲透(0.5~1.4MPa,如自來水脫鹽)。反滲透膜具有高脫鹽率(對NaCl達95~99.9%的去除)和對低分子量有機物的較高去除,有機物的去除依賴於膜聚合物的形式、結構與膜和溶質間的相互作用。
GE膜總代北京盛大維新為您介紹,希望能幫助到您
⑶ 蛋白分離純化所使用的填料有哪些
從方法上來講,主要是親和層析、離子交換、分子排阻(分子篩)、疏水層析和反相層析這5種;但具體到每個實驗,就會根據您的實驗目的(蛋白的純度、活性、量產以及用途的不同),以及蛋白本身的性質不同(真核或原核、水溶性、穩定性、有無修飾、理化性質等),來設計合理的純化方法,進而選擇不同類型、解析度和性價比的填料。
一般科研實驗室,有限考慮親和層析填料,若有更高的純度要求,再考慮不同解析度的離子交換或分子篩填料。
蛋白純化,GE的填料是最豐富,也是最穩定的,你可以參考最新的GE 凝膠選擇指南。
如,我在文庫鍾搜的2014版的:
http://wenku..com/link?url=XIgERGPVdEqYRPs-_IG_-
⑷ 美國GE MK-2E EDI模塊產品的特點是有哪些
您好,專業環保團隊,深圳恆通源環保 www.szheadwater.com
E-Cell可靠的模塊化EDI技術對於各種處理水量回都具有費效答比高的特點,現在該技術已經成為勿需化學品再生的EDI技術的行業標准。具有勿需化學品再生,不產生危險廢液,操作簡單連續,設備技術要求低。美國GE MK-2E EDI模塊產品特點: 1.不需要酸鹼再生;2.電除鹽的操作是安全的,廢水的處理變得簡單了;3.可連續生產。
⑸ 分離和預富集
銦的分離和預富集常採用溶劑萃取、離子交換與吸附、液膜分離、沉澱分離、蒸餾分離等方法。
62.3.2.1 溶劑萃取法
(1)鹵化物的萃取
礦石中銦的含量甚微,實際工作中常以溶劑萃取法進行富集。應用鹵化物萃取,可使銦與許多元素分離。許多含氧有機溶劑都能很好地萃取碘化銦,而溴化銦次之,氯化銦最差。
在6mol/LHCl中,乙醚經兩次萃取能定量地萃取鎵(Ⅲ)和鐵(Ⅲ),金(Ⅲ)、鉈(Ⅲ)、銻(Ⅴ)、鉬(Ⅵ)等也被一起萃取,而銦不被萃取。
從氫溴酸介質中,用乙醚萃取銦是經常採用的方法,銦的萃取率在4mol/LHBr中為99%,而在3mol/LHBr中則為89.3%。在3.2mol/L、4.2mol/L、5.5mol/L和6mol/LHBr介質中,銦的萃取分配系數分別為1、10、100和30~40。通常是在4~6mol/LHBr中萃取銦,與銦一起被萃取的有鐵(Ⅲ)、鎵、銻(Ⅴ)、鉈(Ⅲ),以及金(Ⅲ)、鉬(Ⅵ)、錸(Ⅶ)和少量鋅、碲(Ⅳ)。在5mol/LHBr中,以碘化鉀還原鐵(Ⅲ),用乙醚或乙酸丁酯萃取銦,除鎵、鉈(Ⅲ)、金(Ⅲ)同時定量地被萃取外,大量鐵、銅、鉬、鋅、鎘、鎳以及汞等只有微量被萃取入有機相;有機相經萃洗後,再用含有過氧化氫的6mol/LHCl反萃取銦,則鎵、鉈(Ⅲ)、金仍留於有機相中,既達到銦、鎵、鉈的彼此分離,又可利用此分離方法進行銦、鎵、鉈的連續測定。萃取時亦可用三氯化鈦還原鐵(Ⅲ),此時鉈與金也被還原成低價或單質狀態,只有鎵與銦一起被萃取。亦可用溴化鈉-硫酸介質替代氫溴酸介質,因其中含有大量硫酸鈉作鹽析劑,降低乙醚在水相中的溶解度,有助於提高萃取率。
在0.5~2.5mol/LHI介質中,用乙醚或類似含氧溶劑可定量萃取銦。例如在1.5mol/LHI中,銦的濃度在0.026~5.4×10-6mol/L范圍內,其萃取率均達99%。與銦一起被萃取的有錫(Ⅱ)、鎘、鉈(Ⅲ,Ⅰ)、鎵、鐵(Ⅱ),鋁和鈹等不被萃取,鉍、銅、鋅、汞和銻部分被萃。氟化物、磷酸鹽、檸檬酸鹽和氰化物等的存在不影響萃取,但大量氯化物的存在會降低銦的萃取率。氫碘酸介質也可用碘化鉀-硫酸介質替代。為使銦進一步與其他元素分離,可用水再從有機相中反萃取銦,但選擇性仍不如氫溴酸介質。
不同有機溶劑對鹵化銦的萃取效果是:3-甲基丁酮-[2]>4-甲基戊酮-[2]>乙酸乙酯>乙醚>異戊醇。
實際工作中通常採用乙醚或乙酸丁酯。用乙醚萃取銦通常需要萃取兩次,而用乙酸丁酯則一次就能將銦定量萃取。有鹽析劑存在時,乙醚萃取也只需一次就可以。
(2)非有機溶劑萃取
在25mL體積中,pH2.6~4.6,用5mL(3+7)Tween80和20g(NH4)2SO4萃取In3+,其萃取率可保持在95%以上。以聚乙烯醇縮對甲醯基偶氮-8羥基喹啉為顯色劑,對20μgIn3+,3gNa+、K+、Cl-、NO-3、CO2-3、SO2-4,50μgCa2+、Mg2+,40μgCd2+、Zn2+、Ti4+、Sn4+、La3+、Bi3+、Ce3+、Pb2+、Cu2+,20μgCr3+、Nb5+、Mo6+、Ni2+、Pb2+、Fe3+不幹擾測定。Mn2+、Al3+、V5+、Co2+等有干擾。採用50g/L硫脲-100g/L檸檬酸鈉5mL混合掩蔽,可允許100μgFe3+,500μgCu2+,200μgAl3+,200μgTi4+,500μgSn4+。方法實現了In3+和Al3+等離子的定量分離。
(3)P204、P507萃取分離
P204:2-(2-乙基己基)磷酸,P507:2-(2-乙基己基)磷酸單酯。均以200#溶劑油作稀釋劑,濃度(1+4),相比(1+1),萃取率都隨酸度增大而減小;在同一酸度下,P507萃取銦的能力小於P204,兩者均需在較低的酸度下進行;P507萃取酸度在pH0.5~2.0,銦的萃取率>95%,P204萃取酸度在pH0.3~2,銦可被完全萃取。反萃取銦時,P204需用6mol/LHCl,而P507僅用2~3mol/LHCl。用P204萃取銦,基本上可完全分離Zn、Cu、Cd、As、Sb、As、Sb、Na等金屬;少量Fe3+進入有機相,可預先用還原劑亞硫酸鈉、鐵屑或銅屑等處理。
(4)N503萃取分離
N503:N,N-二(1-甲基庚基)乙醯胺,以200#溶劑油作稀釋劑,濃度(4+6),相比(1+3)~(1+4)。在2.6~2.8mol/LHCl中,銦可被定量萃取,萃取率>98%。用1mol/LHCl反萃取銦,0.1mol/LHCl可反萃取錫,工業上可用於銦錫分離。
(5)苯並-15-冠-5萃取分離
以1,2-二氯乙烷作稀釋劑,在1mol/LKI-0.04mol/L抗壞血酸存在下,0.01mol/L苯並-15-冠-5可完全萃取In3+。0.02mol/LHCl反萃取5min,反萃取率>99%。100倍Zn2+、Ni2+、Mg2+、Fe2+,50倍Cr3+(對100μgIn3+),基本上不幹擾In3+的PAR光度法測定。
(6)N1923萃取分離
N1923:長碳鏈烷基伯胺,在硫酸介質中,隨著酸度的增加,N1923對Ga、In、Tl的萃取率明顯下降,其萃取能力大小順序為Tl>In>Ga;當H2SO4酸度為0.05mol/L時,(1+9)N1923-乙苯對In、Tl能定量萃取,而當H2SO4酸度≤0.05mol/L時,Ga才能有較高的萃取率。由於Ga易水解,一般以0.05mol/LH2SO4為宜。在此萃取體系下,Al3+、Zn2+、Cd2+、Cu2+、Fe2+、Co2+、Ni2+、As3+等不被萃取,鹼土金屬和鹼金屬也不能被萃取。3mol/LH2SO4可完全反萃取In,0.5~1.0mol/LHCl可反萃取Ga,反萃率≥95%。
8-羥基喹啉銦在微酸性介質中(pH4.0)可被三氯甲烷萃取,而與一些元素分離。
在酸性介質中用三氯甲烷可萃取鐵、鎵與銅鐵試劑生成的螯合物,而銦不被萃取。
62.3.2.2 離子交換與吸附法
(1)陽離子交換樹脂分離富集
銦在pH1~pH3的鹽酸介質中能定量地吸附在陽離子交換樹脂上,在含有脂肪醇、丙酮等有機溶劑的鹽酸溶液中,分配系數增大,可與許多元素分離。可用(3+1)丙酮+0.1mol/L鹽酸先洗提鉍、鎘,再以(1+1)丙酮+0.04mol/L鹽酸洗提銦。鐵(Ⅲ)、鋅、鎵、鉛、錳、鈾(Ⅵ)、銅(Ⅱ)、釩(Ⅳ)等均留在柱上。
銦也可在低濃度氫溴酸介質中被陽離子交換樹脂吸附,可用0.5mol/L鹽酸-(3+7)丙酮溶液洗提銅、鋅、鎵、鐵、鈦、錳、鈾、鉛、鈉、鎳、鈷等,再用0.2mol/L氫溴酸+(1+1)丙酮溶液洗提鎘、鉍、金、鉑、鋁、鉬和錫,最後洗提銦。
(2)巰基棉分離富集
在pH4.0時,巰基棉可定量富集痕量In3+,飽和吸附量為181μg/g,In3+可被0.8mol/LHNO3定量洗脫。於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對5μgIn3+,經富集後,部分離子允許量為:Al3+(500mg),Cu2+、Zn2+(50mg),K+、Na+、Mg2+(20mg),Ca2+、Fe3+(10mg),方法回收率92.8%~100.6%。
(3)巰基葡聚糖凝膠分離富集
巰基葡聚糖凝膠pH5.0以上時,In3+可定量吸附,1.0mol/LHCl可定量洗脫。於微乳液介質中[(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正丁醇+正庚烷+水)的質量比例為(1+0.1+0.1+0.97)],三甲氧基苯基熒光酮顯色光度法測定銦,100倍的Pb2+、Co2+、Ni2+、Sb3+、W6+、Mo6+和Ga3+,200倍的Cu2+、Sn4+、Ag+、Al3+、Fe3+和Cr3+不幹擾測定。
(4)色譜分離
a.TBP色譜柱分離。以聚三氟氯乙烯載體、負載磷酸三丁酯(TBP)為固定相的萃取色譜柱,銦可在0.8mol/LHBr中被定量萃取吸附,金、銀、鉈和鎘也被萃取,鐵(Ⅲ)、錳(Ⅱ)、銅、鋅、鈣、鎳、鎵、鋁、鎂、鉛等不被萃取。用水洗脫銦,鎘被洗脫,金、銀、鉈不被洗脫,洗脫液中可能尚有微量鉛或銅殘留。
b.P507色譜柱分離。將200g/LP507塗載於硅烷化硅球(150~200目)上作為固定相,上柱液為pH1.5的硫酸-氨基乙酸溶液,只有銦、鎵、鋁、鉍留於柱上。先用0.5mol/LH2SO4淋洗出鎵和鋁,再用1mol/LH2SO4淋出鉍,最後用1mol/LHCl淋洗出銦。
c.P350色譜柱分離。在1mol/LHBr中,In3+被定量吸附,以水作解脫劑,可將In3+全部解脫,富集0.2μg銦,100mg的Fe3+、Cu2+、Mg2+、Na+,50mgAl3+,40mgK+,10mg的Ti4+、Cu2+、Pb2+、Zn2+、Cd2+,經色層柱分離後,均不幹擾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銦,方法檢出限(3σ)為0.022μg/g。
d.CL-N235萃取色譜柱分離。萃銦余液中In、Ge的分離,以N235為萃取劑,酒石酸為配位劑,在流動相pH1.5~2.5,線性流速0.46mL/min條件下,鍺的吸萃率可達98%以上;可用4mol/LH2SO4反洗鍺,流速0.5mL/min。Zn、Fe、Cu、Cd、的存在對鍺的吸萃無影響。
62.3.2.3 液膜分離法
以P291為流動載體液膜富集銦,最優條件為:膜相由P291-L113A-液體石蠟油+煤油(5+4+4+87)組成,內相為0.2mol/LH2SO4和硫酸肼水溶液,外相試液為pH3~4介質,富集溫度15~36℃,富集時間8min,油內比為1+1,乳水比為20+100。In3+的遷移富集率達99.5%~100.4%。對200μg的銦,在DLC、酒石酸、NaF、抗壞血酸和硫脲存在下,500mgFe3+、Al3+、Mg2+、Ba2+、Sr2+、Ca2+、Cu2+、Pb2+、Cd2+、Sn4+、Zr4+、Ti4+、Cr3+、Bi3+、Hg2+、Zn2+、Mn2+、Mo6+、∑REE3+、K+、Na+、NH+4、Cs+等都不遷移透過此液膜,大量F-、Cl-、ClO-4、NO-3、SO2-4、SiO2-3也不影響分離富集In3+。
62.3.2.4 沉澱分離法
(1)單寧沉澱分離
在草酸存在下的微酸性鹽酸介質中(甲基紅剛呈紅色),錫、銻、鉍可被單寧沉澱分離,銦留於濾液中,用氫氧化銨中和並補充一些單寧可沉澱回收銦。
(2)氫氧化銦沉澱分離
分離大量鉛,可將它們的硝酸鹽溶液用稀氫氧化銨中和至出現微弱渾濁,加入大量乙酸銨溶解鉛,然後加入適量六次甲基四胺並煮沸,銦以氫氧化銦沉澱析出。必要時用硝酸溶解沉澱,重復沉澱一次。
在沸騰的含有硝酸銨的溶液中,小心滴加氫氧化銨至甲基紅指示劑剛變橙色,氫氧化銦沉澱即析出,可與鎘、鋅、銅、鎳、鈷、錳分離。必要時用硝酸溶解沉澱,重復沉澱一次。
(3)硫化沉澱分離
於0.025mol/LHCl中,不斷通入硫化氫並加熱至70℃保溫2h,則In2S3沉澱即析出,可與錳、鋁、鐵分離。或在氨性酒石酸鹽介質中,以鈹為載體用磷酸鹽將銦沉澱,也可和錳、鋁、鐵分離。
銦、錫最佳分離條件,以H2S為沉澱劑,溫度50℃,反應時間20min;在1mol/LH2SO4中,錫完全沉澱,而銦損失率僅為0.47%。
(4)其他
在微酸性冷溶液中,可用鋅屑還原沉澱單質銦,鎵因不被還原而得以分離。溶液需保持微酸性,以免鎵生成鹼式鹽沉澱,最好是用乙醚萃取氯化鎵,銦不被萃取。
當有碘化物存在時,痕量銦可與次甲基藍等鹼性染料生成沉澱,可與一些金屬離子分離。
在鹽酸介質中,可用蒸餾法將銦與砷分離。用碘化鉀還原砷(Ⅴ)至砷(Ⅲ),蒸發至干,反復加鹽酸、蒸干至砷完全揮發為止。
⑹ 有沒有人裝過GE的凝膠過濾色譜柱
凝膠過濾色譜法:解析度較高,但是上樣量僅為柱體積的1%,而且對流速也有版嚴格的許可權制。
離子交換色譜法:根據目的蛋白質表面所含有的氨基酸殘基帶有的凈電荷分離蛋白質,但是解析度沒有凝膠過濾高。
親和層析法:根據生物分子的特異性分離目的蛋白,特異性很高,但是配件容易丟失 適合含有特異性的標簽的或者抗體。
疏水色譜:根據疏水性來分離蛋白質,缺點是有的蛋白質在高鹽中溶解度降低,所以應用范圍受到限制,適合蛋白質表面含有較多疏水性氨基酸殘基的疏水性蛋白質。
⑺ 誰有高中化學必修二的知識點總結,
這里有總結,我幫樓主下了一份,但是粘貼完的效果很不理想,很多圖和表格沒粘貼下來,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http://wenku..com/view/ebd2d83383c4bb4cf7ecd179.html
第一章 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
周期 同一橫行 周期序數=電子層數
類別 周期序數 起止元素 包括元素種數 核外電子層數
短周期 1 H—He 2 1
2 Li—Ne 8 2
3 Na—Ar 8 3
長周期 4 K—Kr 18 4
5 Rb—Xe 18 5
6 Cs—Rn 32 6
7不完全 Fr—112號(118) 26(32) 7
第七周期 原子序數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個位數=最外層電子數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族 主族元素的族序數=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或:主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
18個縱行(7個主族;7個副族;一個零族;一個Ⅷ族(8、9、10三個縱行))
主族 A 7個 由短周期元素和長周期元素共同構成
副族 B 7個 完全由長周期元素構成 第Ⅷ族和全部副族通稱過渡金屬元素
Ⅷ族 1個有3個縱行
零族 1個 稀有氣體元素 非常不活潑
鹼金屬 鋰、鈉、鉀、銣、銫、鈁(Li、Na、K、Rb、Cs、Fr)
結構 因最外層都只有一個電子,易失去電子,顯+1價,
物理性質 密度 逐漸增大 逐漸升高
熔沸點 逐漸降低 (反常)
化學性質 原子核外電子層數增加,最外層電子離核越遠,
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金屬性逐漸增強,金屬越活潑
鹵素 氟、氯、溴、碘、砹(F、Cl、Br、I、At)
結構 因最外層都有7個電子,易得到電子,顯-1價,
物理性質 密度 逐漸增大
熔沸點 逐漸升高 (正常)
顏色狀態 顏色逐漸加深 氣態~液態~固態
溶解性 逐漸減小
化學性質 原子核外電子層數增加,最外層電子離核越遠,
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減弱,金屬越不活潑
與氫氣反應 劇烈程度:F2>Cl2>Br2>I2
氫化物穩定性 HF>HCl>HBr>HI
氫化物水溶液酸性 HF<HCl<HBr<HI(HF為弱酸,一弱三強)
氫化物越穩定,在水中越難電離,酸性越弱
三、核素
原子質量主要由質子和中子的質量決定。
質量數 質量數(A)=質子數(Z)+十中子數(N)
核素 把一定數目的質子和一定數目的中子的一種原子稱核素
同位素 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稱同位素
「同位」是指質子數相同,周期表中位置相同,核素是指單個原子而言,而同位素則是指核素之間關系
特性 同一元素的各種同位素化學性質幾乎相同,物理性質不同
在天然存在的某種元素中,不論是游離態,還是化合態,各種同位素所佔的豐度(原子百分比)一般是不變的
一、原子核外電子的排步
層序數 1 2 3 4 5 6 7
電子層符號 K L M N O P Q
離核遠近 由近到遠
能量 由低到高
各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 2×12=2 2×22=8 2×32=18 2×42=32 2×52=50 2×62=72 2×72=98
非金屬性與金屬性(一般規律):
電外層電子數 得失電子趨勢 元素性質
金屬元素 <4 易失 金屬性
非金屬元素 >4 易得 非金屬性
金屬的金屬性強弱判斷: 非金屬的非金屬性強弱判斷:
水(酸)反應放氫氣越劇烈越活潑 與氫氣化合越易,生成氫化物越穩定越活潑,
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鹼性越強越活潑 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強越活潑
活潑金屬置換較不活潑金屬 活潑非金屬置換較不活潑非金屬
原電池的負極金屬比正極活潑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質隨著元素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周期性的變化,這個規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1 A、越左越下,金屬越活潑,原子半徑越大,最外層離核越遠,還原性越強。
越易和水(或酸)反應放H2越劇烈,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鹼性越強
B、越右越上,非金屬越活潑,原子半徑越小,最外層離核越近,氧化性越強。
越易和H2化合越劇烈,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
2、推斷短周期的元素的方法(第二、第三周期)
框框圖:
A 第二周期 若A的質子數為z時
C B D 第三周期 若A的最外層電子數為a
Z 2+a
Z+7 Z+8 Z+9 9+a 10+a 11+a
2.元素的性質與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關系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0
1
2 B
3 Al Si
4 Ge As
5 Sb Te
6 Po At
7
元素化合價與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關系:
對於主族元素:最高正價= 族序數 最高正化合價 +∣最低負價∣= 8
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序數=電子層數 ;主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 ;
原子中 : 原子序數=核內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
化學鍵
離子鍵:陰、陽離子間通過靜電作用所形成的化學鍵 金屬與非金屬原子間
共價鍵:原子間通過共用電子對所形成的化學鍵 兩種非金屬原子間
非極性共價鍵:同種非金屬原子形成共價鍵(電子對不偏移) 兩種相同的非金屬原子間
極性共價鍵:不同種非金屬原子形成共價鍵(電子對發生偏移) 兩種不同的非金屬原子間
He、Ar、Ne、等稀有氣體是單原子分子,分子之間不存在化學鍵
共價化合物有共價鍵一定不含離子鍵 離子化合物有離子鍵可能含 共價鍵
第二章 第一節 化學能與熱能
反應時舊化學鍵要斷裂,吸收能量 在反應後形成新化學鍵要形成,放出能量
∑E(反應物)>∑E(生成物)——放出能量
∑E(反應物)<∑E(生成物)——吸收能量
兩條基本的自然定律 質量守恆定律 能量守恆定律
常見的放熱反應 常見的吸熱反應
氧化、燃燒反應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中和反應 CO2+C==2CO
鋁熱反應 NH4NO3 溶於水(搖搖冰)
第二節 化學能與電能
負極 Zn-2e-=Zn2+(氧化反應) Zn+2H+=Zn2++H2↑
正極 2H++2e-=H2↑(還原反應) 電子流向 Zn → Cu 電流流向 Cu→ Zn
組成原電池的條件 原電池:能把化學能轉變成電能的裝置
①有兩種活動性不同的金屬(或一種是非金屬導體)作電極,活潑的作負極失電子
②活潑的金屬與電解質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③兩極相連形成閉合電路
二次電池:可充電的電池 二次能源:經過一次能源加工、轉換得到的能源
常見電池 干電池 鉛蓄電池 銀鋅電池 鎘鎳電池 燃料電池(鹼性
第三節 化學反應的速率和極限
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用單位時間里反應物濃度的減少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來表示。
單位:mol/(L·s)或mol/(L·min) 表達式 v(B) =△C/△t
同一反應中:用不同的物質所表示的錶速率與反應方程式的系數成正比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內因(主要因素):參加反應的物質的化學性質
外因 濃度 壓強 溫度 催化劑 顆粒大小
變化 大 高 高 加入 越小表面積越大
速率影響 快 快 快 快 快
化學反應的限度:研究可逆反應進行的程度(不能進行到底)
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當可逆反應進行到正反應速率與逆反應速率相等時,反應物與生成物濃度不在改變,達到表面上靜止的一種「平衡狀態」。
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 濃度、 壓強、 溫度
化學反應條件的控制
盡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燒提高原料利用率,通常需要考慮兩點:
一是燃燒時要有足夠的空氣;二是燃料與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
第三章 有機化合物
第一節 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應 CH4(g)+2O2(g) → CO2(g)+2H2O(l)
取代反應 CH4+Cl2(g) → CH3Cl+HCl
烷烴的通式:CnH2n+2 n≤4為氣體 、所有1-4個碳內的烴為氣體,都難溶於水,比水輕
碳原子數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互稱為同系物
同分異構體:具有同分異構現象的化合物互稱為同分異構
同素異形體:同種元素形成不同的單質
同位素:相同的質子數不同的中子數的同一類元素的原子
乙烯 C2H4 含不飽和的C=C雙鍵,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應 2C2H4+3O2 →2CO2+2H2O
加成反應 CH2=CH2+Br2 →CH2Br-CH2Br 先斷後接,變內接為外接
加聚反應 nCH2=CH2 → [ CH2 - CH2 ]n 高分子化合物,難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長調節劑和果實的催熟劑,
乙烯的產量是衡量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標志
苯是一種無色、有特殊氣味的液體,有毒,不溶於水,良好的有機溶劑
苯的結構特點:苯分子中的碳碳鍵是介於單鍵和雙鍵之間的一種獨特的鍵
氧化反應 2 C6H6+15 O2→12 CO2+ 6 H2O
取代反應 溴代反應 + Br2 → -Br + H Br
硝化反應 + HNO3 → -NO2 + H2O
加成反應 +3 H2 →
第三節 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
乙醇物理性質:無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體,密度小於水沸點低於水,易揮發。
良好的有機溶劑,溶解多種有機物和無機物,與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團為羥基-OH
與金屬鈉的反應 2CH3CH2OH+Na→ 2CH3CHONa+H2
氧化反應 完全氧化 CH3CH2OH+3O2→ 2CO2+3H2O
不完全氧化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Cu作催化劑
乙酸 CH3COOH 官能團:羧基-COOH 無水乙酸又稱冰乙酸或冰醋酸。
弱酸性,比碳酸強 CH3COOH+NaOH→CH3COONa+H2O 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
酯化反應 醇與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應稱為酯化反應。原理 酸脫羥基醇脫氫。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第四節 基本營養物質
糖類: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是動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來源。又叫碳水化合物
單糖 C6H12O6 葡萄糖 多羥基醛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果糖 多羥基酮
雙糖 C12H22O11 蔗糖 無醛基 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麥芽糖 有醛基 水解生成兩分子葡萄糖
多糖 (C6H10O5)n 澱粉 無醛基 n不同不是同分異構 遇碘變藍 水解最終產物為葡萄糖
纖維素 無醛基
油脂:比水輕(密度在之間),不溶於水。是產生能量最高的營養物質
植物油 C17H33-較多,不飽和 液態 油脂水解產物為高級脂肪酸和丙三醇(甘油),油脂在鹼性條件下的水解反應叫皂化反應
脂肪 C17H35、C15H31較多 固態
蛋白質是由多種氨基酸脫水縮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質水解產物是氨基酸,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有8種,非必需的氨基酸有12種
蛋白質的性質
鹽析:提純 變性:失去生理活性 顯色反應:加濃硝酸顯黃色 灼燒:呈焦羽毛味
誤服重金屬鹽:服用含豐富蛋白質的新鮮牛奶或豆漿
主要用途:組成細胞的基礎物質、人類營養物質、工業上有廣泛應用、酶是特殊蛋白質
第四章 化學與可持續發展
開發利用金屬資源
電解法 很活潑的金屬 K-Al MgCl2 = Mg + Cl2
熱還原法 比較活潑的金屬 Zn-Cu Fe2O3+3CO = 2Fe+3CO2
3Fe3O4+8Al = 9Fe+4Al2O3 鋁熱反應
熱分解法 不活潑的金屬 Hg-Au 2HgO = Hg + O2
海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海水淡化的方法 蒸餾法 電滲析法 離子交換法
制鹽 提鉀 提溴用氯氣 提碘 提取鈾和重水、開發海洋葯物、利用潮汐能、波浪能
鎂鹽晶提取 Mg2+----- Mg(OH)2 -------MgCl2
氯鹼工業 2NaCl+2H2O = H2↑+2 NaOH + Cl2↑
化學與資源綜合利用
煤 由有機物和無機物組成 主要含有碳元素
干餾 煤隔絕空氣加強熱使它分解 煤焦油 焦炭
液化 C(s)+H2O(g)→ CO(g)+H2(g)
汽化 CO(g)+2H2→ CH3OH
焦爐氣 CO、H2、CH4、C2H4 水煤氣 CO、H2
天然氣 甲烷水合物「可燃冰」水合甲烷晶體(CH4·nH2O)
石油 烷烴、環烷烴和環烷烴所組成 主要含有碳和氫元素
分餾 利用原油中各成分沸點不同,將復雜的混合物分離成較簡單更有用的混合物的過程。
裂化 在一定條件下,把分子量大、沸點高的烴斷裂為分子量小、沸點低的烴的過程。
環境問題 不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工農業和人類生活造成的環境污染
三廢 廢氣、廢水、廢渣
酸雨: SO2、、NOx、 臭氧層空洞 :氟氯烴 赤潮、水華 :水富營養化N、P
綠色化學是指化學反應和過程以「原子經濟性」為基本原則 只有一種產物的反應
⑻ 用於蛋白質提取分離的離子交換劑有哪些特殊的要求,主要有哪幾類
離子交換層析根抄據帶電強弱分為:強陽離子交換層析、強陰離子交換層析、弱陽離子交換層析、弱陰離子交換層析。填料的孔徑也有分別,詳細可以咨詢各品牌代理商。
本公司代理PALL和BIO-RAD的填料,有產品專員根據你的情況推薦合適的填料,並且能一起做摸索實驗,廣州譽維生物
本人電話見賬號
⑼ EDI樹脂怎麼裝填
1、混合填充
混合填充是指將陰、陽離子交換樹脂按一定比例均勻混合後填充到西門子edi膜淡室中。這種填充方式使用最早、最多,同時也是眾多研究人員最熟悉的一種。
在混合填充水處理edi膜堆中,水的解離主要發生在異性的樹脂與異性的樹脂與膜接觸點周圍的水界面層中。由於混合填充方式使得這種接觸點均勻遍布整個淡室區間,因而使得水解離發生在整個淡室中,樹脂再生迅速。
2、分層填充
分層填充,即根據需要,在某一層填充區域中只填充某一類型或型號的樹脂。Joseph等人認為,分層填充的優勢在於:由於每層只填充同類型樹脂,提高了離子傳導效率,可較大程度地提高電流密度及電流效率,有效解決了厚隔板所帶來的脫鹽效率低、電阻大、操作電壓高等問題。但同時,為了保證工作性能,分層填充膜堆在運行時,必須使各層不同類型或型號樹脂之間相互分離,層與層交界處的樹脂不能在水流的沖擊下相互混合,因而增加了填充的技術難度。在分層填充膜堆中,水的解離主要發生在3個區域:異性樹脂層接觸面,陽離子交換樹脂層與陰膜接觸面,陰離子交換樹脂層與陽膜接觸面。該文認為,這是由於在電場的作用下,離子發生定向遷移,上述3個區域首先發生水的解離。水解離產生的H+和OH-將起到再生樹脂、輔助傳遞電流的作用,與混合填充相比,H+和OH-在傳遞過程中結合的機率大大降低,提高了電流效率。本文認為,由於理論上分層填充膜堆發生水解離點分布比較集中,所以離子交換樹脂層厚度與淡室隔板厚度之間應該存在一個最佳比值。如果離子交換樹脂層厚度值太大,可能會給樹脂的再生帶來一定的困難。
3、分置式填充
在分置式填充膜堆中,陽極板和陽膜之間填充水處理技術第33卷第11期子交換樹脂,構成陽淡水室,簡稱陽室;在陰極陰膜之間填充陰離子交換樹脂,構成陰淡水室,陰室;陽膜與陰膜之間構成濃水室,如圖1所工作時,進水分成兩路按比例分別進入淡室和濃淡室進水首先通過陽室,陽室出水再進入陰室,從陰室流出,濃室進水通過濃室後直接排掉。分置式填充膜堆運行時,樹脂再生所需要的H+OH-來自於陰、陽電極板上水的電化學反應,這與種填充方式不同。原水進入陽室後,水中陽離子脂進行作用,沿陽離子交換樹脂遷至陽膜,透過進入濃室。同時,在陽極板上發生水的電化學反提供大量H+用於陽室內樹脂再生。陽室出水進入,此時水中陽離子基本只剩下H+,陰離子通過傳用開始向濃室遷移,同理,在陰極板上水的電化應會提供大量OH-,對陰室內樹脂進行再生,最現了水的脫鹽和樹脂的再生,電極反應如下:
陰極:2H2O+2e→H2↑+2OH-
陽極:2Cl--2e→C12↑
H2O-2e→0.5O2↑+2H+
⑽ 富集海水中微量元素的方法是
靈敏度足夠高的海水微量元素的直接測定法不多,加上海水中有大量基體鹽類存在,不易得到可靠的結果,常先用分離富集方法,消除干擾,並提高待測微量成分的濃度,然後進行測定。 富集分離法 常用的方法有:溶劑萃取法、離子交換法、共沉澱法和凍干法等。 ① 溶劑萃取法。 例如吡咯烷基酸銨-甲基異丁基酮,可用於萃取海水中的鎘、銅、鎳、鉛、鋅、銀、鈷、鐵等元素,供原子吸收光度法測定用。 ② 離子交換法。纖維素交換法,可富集海水中的鈷、鉻、銅、鐵、鉬、鎳、鉛、鋅、鈾等元素,供X射線熒光法和中子活化法測定用;螯合樹脂交換法,可富集鎘、鉻、銅、鐵、錳、鎳、鉛、鋅等元素,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用。 ③ 共沉澱法。用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或中子活化法測定海水中微量元素之前,可用共沉澱法富集分離。例如用氫氧化鐵為沉澱劑,分離海水中的砷、銪、鑭、釕、錫、鉭等成分之後,再用中子活化法測定它們的含量。 ④ 凍干法。可用於中子活化法測定海水中多種元素之前的富集,但不能分離出干擾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