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使蛋白質沉澱的方法有幾種
使蛋白質沉澱的方法有3種。
1、鹽析法
在蛋白質溶液中加入大量的中性鹽以破壞蛋白質的膠體穩定性而使其析出,這種方法稱為鹽析。常用的中性鹽有硫酸銨、硫酸鈉、氯化鈉等。例如用半飽和的硫酸銨來沉澱出血清中的球蛋白,飽和硫酸銨可以使血清中的白蛋白、球蛋白都沉澱出來,鹽析沉澱的蛋白質,經透析除鹽,仍保證蛋白質的活性。
2、重金屬鹽沉澱蛋白質
蛋白質可以與重金屬離子如汞、鉛、銅、銀等結合成鹽沉澱。重金屬沉澱的蛋白質常是變性的,但若在低溫條件下,並控制重金屬離子濃度,也可用於分離制備不變性的蛋白質。如臨床上利用蛋白質能與重金屬鹽結合的這種性質,搶救誤服重金屬鹽中毒的病人,給病人口服大量蛋白質,然後用催吐劑將結合的重金屬鹽嘔吐出來解毒。
3、生物鹼試劑以及某些酸類沉澱蛋白質
蛋白質又可與生物鹼試劑(如苦味酸、鎢酸、鞣酸)以及某些酸(如三氯醋酸、過氯酸、硝酸)結合成不溶性的鹽沉澱。如臨床血液化學分析時常利用此原理除去血液中的蛋白質,此類沉澱反應也可用於檢驗尿中蛋白質。
(1)超濾離心法測包封率擴展閱讀:
蛋白質的沉澱可分為兩類:
1、可逆的沉澱反應:蛋白質分子的結構尚未發生顯著變化,除去引起沉澱的因素後,蛋白質的沉澱仍能溶解於原來的溶劑中,並保持其天然性質而不變性。如大多數蛋白質的鹽析作用或低溫下用乙醇(或丙酮)短時間作用於蛋白質。
2、不可逆的沉澱反應:蛋白質分子內部結構發生重大改變,蛋白質常變性而沉澱,不再溶於原來溶劑中。如加熱引起的蛋白質沉澱與凝固,蛋白質與重金屬離子或某些有機酸的反應。
B. 超濾離心管用材要求
C. 超濾離心管怎麼使用
蛋白濃縮和換Buffer通常使用的超濾管,常用Millipore的Amicon-Ultra-15超濾管(MWCO10kD)。也有其它型號的、不同體積大小和超濾管可選,視目的蛋白的分子量與濃縮前體積、濃縮目標體積而定。可重復使用。
1、選擇合適的超濾管,主要考慮MWCO和濃縮體積,通常應截留分子量不應大於目的蛋白分子量的1/3,比如目的蛋白分子量為35kDa,就可以選擇10kDa截留分子量的超濾管。若目的蛋白分子量為10kD左右,則可以用截留分子量3kD的超濾管。
2、新買來的超濾是乾燥的,使用前加入MilliQ水,水量完全過膜,冰浴或冰箱里預冷幾分鍾。然後將水倒出,即可加入蛋白液,加入的多少,以不超過管頂的白線為准。操作要輕,加入蛋白液前,超濾管需要插在冰上預冷。
3、平衡。質量和重心二者都要達到平衡。注意轉速和加速度不可太快,否則直接損壞超濾膜。開始離心超濾(離心機預冷至4度)。膜與轉軸的方向根據說明書調整(角轉離心機的情況是膜與軸垂直)。在實際使用中,一般轉速開的比說明書里的要低,這樣可以延長離心管的使用壽命。
4、當濃縮到剩下1ml時,【取50ul國產Bradford溶液,加入10ul流穿,看有沒變藍色,以此判斷超濾管是否漏掉蛋白。如果管漏了,將上層和流穿重新倒入新管中開始超濾。要精確判斷是否漏管,用5mg/ml的BSA離心10min,再取流穿,跑蛋白膠或Bradford粗測】,繼續加入剩下的蛋白液濃縮(在冰上操作,防止蛋白受熱),直到所有濃縮液都加完為止。離心過程中注意是否發生蛋白沉澱,導致堵管。若發生沉澱,要確定沉澱的具體原因,是蛋白濃度過高還是Buffer不合適;前者可用多根超濾管同時超濾,降低濃度的辦法解決,後者的方法是換不同的Buffer,直到蛋白不發生沉澱為止。
5、前面幾步用以濃縮蛋白,如果要換Buffer,在總蛋白液濃縮至1ml左右的時候,輕輕加入新的Buffer(經0.22um超濾膜超濾),再濃縮至1ml左右,連續三次,最後一次的濃縮終體積根據需要的蛋白濃度而定,一般不多於500ul,也有濃縮至200ul以內的情況。按照每次至少10倍左右的體積濃縮算,三次達到1000倍以上,基本上可以達到換buffer的目的。
6、取出最終蛋白濃縮液的操作在冰上操作,用黃槍頭(200ul)取,輕輕順著邊緣插入槍頭,輕輕吹打、混勻蛋白液,注意不要碰到超濾膜,然後吸取濃縮液,每次吸接近200ul,直到吸完。管底剩下的最後一點濃縮液不必吸取,否則難度太大,有可能損壞超濾膜。最後加入MilliQ水到超濾管中,沒過超濾膜,防止膜失水變干。
7、以下是處理超濾管,重復利用超濾管的步驟。
8、倒出超濾管里的水,用milliQ水輕輕潤洗幾次,【若管底有可見的蛋白沉澱,可以先加入水,然後用槍頭吹打,注意不要碰到膜,吹打至沉澱懸起,然後倒掉,不可用自來水猛沖】然後加入0.2M的NaOH溶液,室溫放置20min,期間平衡超濾管。再離心10min。倒出殘留的NaOH溶液,將管芯浸入MilliQ水的燒杯(1或2L)中,放置幾個小時,再換新的水,放置幾個小時,不斷稀釋NaOH濃度。50ml管和蓋子用自來水洗,內壁再用MilliQ水洗干凈。
9、取出浸沒的管芯,加至接近滿的MilliQ水,50ml管也加滿MilliQ水,將管芯慢慢放入50ml
離心管,排出部分水,然後蓋上蓋子,放4度保存,直到下次使用。一般來說,按照上述步驟和注意事項,每根管用三四年不會壞。
D. 超濾法測血漿蛋白結合,怎麼樣計算結合率
血漿蛋白結合率:葯物進入血液後與血漿蛋白結合的量占血液總葯量的比專例。各種葯物以屬一定的比率與血漿蛋白結合,在血漿中常同時存在結合型與游離型。而只有游離型葯物才具有葯物活性。葯物與血漿蛋白結合成為結合型葯物,暫時失去葯理活性,並「儲存」於血液中,起到葯庫的作用。對於葯物作用及其維持時間長短有重要意義。結合分為可逆性、飽和性、非特異性、競爭性。葯物與血漿蛋白的結合影響葯物在體內的分布、轉運速度以及作用強度和消除速率。一般蛋白結合率高的葯物體內消除慢,作用維持時間長,葯效平穩。結合率低的葯物體內消除快,同時作用時間短,葯效有很大的波動。葯物內源性性化合物也可在血漿蛋白結合部位發生競爭性置換作用,兩種以上的葯物聯用時,可相互競爭血漿蛋白的結合部位,結合力強的葯物能從蛋白結合部位上取代結合力弱的葯物,使後者游離型數量增加,導致葯效和毒性反應亦增強。其影響程度可因後者在體內的分布容積不同而異。一般只有血漿蛋白結合率高,分布容積小,消除慢以及治療指數低的葯物在臨床上的這種相互作用才有意義。
E. 【求助】超濾離心是怎麼回事
超濾離心機是使用帶超濾膜的離心管,這個膜有分子量的區別,可以截留大於回膜孔徑的答分子,一般的離心機就可以了,還要選好你的離心管體積,這樣才能和你離心機配套使用 情非所屬(站內聯系TA)一般一百左右一根,特殊的可能更貴,有50ml,10ml,一般的離心機都可以,只要管子能套上,同一種物質在膜完好不堵塞的情況下可以重復下,但是不能太多次數,兩三次就好了!
F. 常用的分離技術有哪兩類各包括哪些這些常用的分離技術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分離方法開始主要用於化工行業中化工產品的分離,但是隨著生物工程技術下游技術的不斷發展,結合傳統的化工分離方法,新的高效的分離方法被人們高度重視起來。
常用到得分離方法:鹽析、萃取分離法(包括溶劑萃取、膠團萃取、雙水相萃取、超臨界流體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溶劑微萃取等)、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膜分離方法(包括滲析、微濾、超濾、納濾、反滲透、電滲析、膜萃取、膜吸收、滲透汽化、膜蒸餾等)、層析方法(離子交換層析、尺寸排阻層析、疏水層析、固定離子交換層析IMAC、親和層析等)。在這些方法中膜分離的方法和層析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基本原理:
1、雙水相萃取的原理:
雙水相萃取與水 -有機相萃取的原理相似 ,都是依據物質在兩相間的選擇性分配 ,但萃取體系的性質不同 。當物質進入雙水相體系後 ,由於表面性質、電荷作用和各種力 (如憎水鍵、氫鍵和離子鍵等 )的存在和環境因素的影響 ,使其在上、下相中的濃度不同 .{主要:靜電作用和疏水作用}
2、差速離心法原理:
採用逐漸增加離心速度或低速和高速交替進行離心,使沉降速度不同的顆粒在不同的分離速度及不同的離心時間下分批離心的方法,稱為差速離心法。當以一定離心力在一定的離心時間內進行離心時,在離心管底部就會得到和*重顆粒的沉澱,分出的上清液在加上加速轉速下再進行離心,又得到第二部分較大、較重顆粒的「沉澱」及含小和輕顆粒「上清液」,如此,多次離心處理,即能把液體中的不同顆粒較好分開,這時所得沉澱是不純的,需經再懸浮和再離心(2-3次),才能得到較純顆粒。
3、速率-區帶離心原理:
不同顆粒之間存在沉降系數差時,在一定離心力作用下,顆粒各自以一定離心速度沉降,在密度梯度不同區域上形成區帶的方法。介質梯度應預先形成,介質的密度要小於所有樣品顆粒的密度。
4、等密度梯度離心原理:
當不同顆粒存在浮力密度差時,在離心力場下,在密度梯度介質中,顆粒或向下沉降,或向上浮起,一直移動到與他們各自的密度恰好相等的位置上形成區帶,從而使不同浮力密度的物質得到分離。
G. 徐緩的代表性研究論文
1.Huan Xu, Kaiqian Wang, Yihui Deng, et al. Effects of cleavable PEG-cholesterol derivatives on the accelerated blood clearance of PEGylated liposomes. Biomaterials. 2010,31(17): 4757-4763. (SCI收錄)
2.Huan Xu, Yihui Deng, DaWei Chen, et al. Esterase-Catalyzed DePEGylation of pH-sensitive Vesicles Modified with Cleavable PEG–Lipids Derivatives. J Control Release. 2008, 130(3): 238–245. (SCI收錄)
3.Huan Xu, Yihui Deng, Kaiqian Wang,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table pH-sensitive Vesicles Composed of α-tocopherol Hemisuccinate. AAPS PharmSciTech. 2012,16(4):1377-1385(SCI收錄)
4.Huan Xu, Yihui Deng, DaWei Chen,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H-sensitive Vesicles Made of Cholesteryl Hemisuccinate. Drug Dev Ind Pharm. 2008, 34(2): 134–141. (SCI收錄)
5.司維峰, 李煥巧, 徐緩*,等. 球形分枝結構Pt納米材料的合成、純化及電化學活性研究. 催化學報. 2012, 33(9):1601-1607 (通訊作者,SCI收錄)
6.徐緩,王凱乾,黃微崴,等. 聚乙二醇修飾脂質體的ABC現象研究進展. 葯學學報. 2010, 45(6):677-683.
7.徐緩*,於濤,尹朋朋,等. NBT光照法測定聚(2-乙基-2-惡唑啉)化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擬物脂質體的活性. 中國葯學雜志. 2012, 47(21): 1732-1735.
8.徐緩*,尹朋朋,於濤,等. PEOZ修飾SOD模擬物脂質體凍干制劑的考察. 中國葯房. 2013, 24(1):57-60
9.徐緩,王凱乾,鄧意輝,等. 陰離子交換樹脂-微柱離心法測定鈣黃綠素脂質體包封率. 葯物分析雜志. 2010, 30(9):1713-1716.
10.陳建霞, 徐 緩*, 於濤, 等. 微柱離心-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擬物脂質體的包封率. 中國新葯雜志. 2011, 20 (10): 928-931.
11.徐 緩,鄧意輝,陳大為,等. 修飾脂質體的可斷裂聚乙二醇脂質衍生物的研究進展. 葯學學報. 2008, 43(1): 18-22.
12.徐 緩,鄧意輝,王凱乾,等. 超濾-分光光度法分離測定聚乙二醇單甲醚-2000. 中國葯學雜志. 2008, 43(5): 377-380.
13.徐 緩,鄧意輝,陳大為,等. 超濾-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鈣黃綠素囊泡包封率. 中國新葯雜志. 2008, 17(2): 150-152.
14.徐 緩,於濤,尹朋朋,等. AE-活性酯的合成及檢測方法的建立. 北華大學學報. 2011, 12(6):656-658
15.曲海源,徐 緩,韓洪波,等. αvβ3 整合素受體靶向性超順磁性脂質體的建立及體外磁共振觀察.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09, 25(6):969-972.
H. 用超濾離心法測包封率脂質體需不需要稀釋
超濾離心前應該可以根據需要進行稀釋,也可以不稀釋。
超濾離心後,內如果是取收集的離容心液進行檢測的話,建議取離心液進行定量稀釋,比如到固定體積的量瓶中,以便根據稀釋倍數確定離心液中的葯物濃度從而計算包封率。
I. 蛋白質的可用離心法分離嗎
可以,但需要加蛋白分離劑進行沉降後經離心機離心脫水後烘幹得到蛋白質粉。
J. 水樣預處理包括哪些內容
水樣的預處理:
除了檢測水樣的常規參數外,對需測定重金屬或有機物的水樣,大多數樣品需要進行適當的預處理.可以說,樣品預處理是環境分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有時甚至視整個檢測過程的關鍵.有統計資料指出,樣品預處理在整個分析過程中佔用時間的比例為61%,其他步驟所佔時間比例分別為:采樣6%、分析測定6%,數據處理27%.樣品經預處理後即成為可供直接分析的試樣.預處理目的:使欲測組分達到測定方法和儀器要求的形態、濃度,消除共存組分的干擾.主要方法包括水樣消解、富集和分離兩大類:一、水樣消解測定含有機物水樣中的無機元素時,需進行消解處理,目的是破壞有機物,溶解懸浮性固體,將各種價態欲測元素氧化成單一高價態,或轉變成易於分離的無機化合物.消解後的水樣應清澈、透明、無沉澱.(一)濕式消解法 利用各種酸或鹼進行消解1、硝酸消解法適用水樣:較清潔水樣2、硝酸-高氯酸消解法適用水樣:含難氧化有機物的水樣註:高氯酸能與羥基化合物反應生成不穩定的高氯酸酯,有發生爆炸的危險,故先加入硝酸,氧化水中的羥基化合物,稍冷後再加高氯酸處理.3、硝酸-硫酸(5∶2)消解法不適用水樣:易生成難溶硫酸鹽組分(如鉛、鋇、鍶)的水樣.註:硫酸沸點高,可提高消解溫度和消解效果. 4、硫酸-磷酸消解法 適用水樣:含Fe3+等離子的水樣註:硫酸氧化性較強,磷酸能與Fe3+等金屬離子絡合,二者結合消解水樣,有利於測定時消除Fe3+等離子的干擾.5、硫酸-高錳酸鉀(5%)消解法 適用:消解測定汞的水樣註:過量的高錳酸鉀用鹽酸羥胺溶液除去.6、多元消解方法 指三元以上酸或氧化劑組成的消解體系.如處理測定總鉻的水樣時,用硫酸、磷酸和高錳酸鉀消解.7、鹼分解法適用:當酸體系消解水樣易造成揮發組分損失時,可改用鹼分解法. 即: NaOH+H2O2 或 NH3?H2O+H2O2(二)干灰化法(乾式分解法、高溫分解法) 氧瓶燃燒法過程:水浴蒸干→馬福爐內450-550℃灼燒至殘渣呈灰白色→冷卻後用2%HNO3(或HCL)溶解樣品灰分→過濾→濾液定容後供測定.不適用:處理測定易揮發組分(如砷、汞、鎘、硒、錫等)的水樣.二、富集與分離當水樣中的欲測組分含量低於分析方法的檢測限時,必須進行富集或濃縮;當有共存干擾組分時,就必須採取分離或掩蔽措施.富集與分離往往不可分割,同時進行.常用的方法有過濾、揮發、蒸餾、溶劑萃取、離子交換、吸附、共沉澱、層析、低溫濃縮等.(一)揮發和蒸發濃縮1、揮發分離法:是利用某些污染組分揮發度大,或者將欲測組分轉變成易揮發物質,然後用惰性氣體帶出而達到分離的目的.(1) Hg揮發+惰性氣體(冷原子熒光法)(2) 硫化物→H2S+惰性氣體 (分光光度法)2、蒸發濃縮:是指在電熱板上或水浴中加熱水樣, 使水分緩慢蒸發,達到縮小水樣體積,濃縮欲測組分的目的.此法簡單易行,無需化學處理,但速度慢,易吸附損失.(二)蒸餾法蒸餾法是利用水樣中各污染組分具有不同沸點而使其彼此分離的方法.直接蒸餾裝置(揮發酚、氰化物)和水蒸汽蒸餾裝置在酸性介質中進行,而氨氮蒸餾裝置在微鹼性介質中進行.(三)溶劑萃取法1、原理:溶劑萃取法是基於物質在不同溶劑相中分配系數不同,而達到組分的富集與分離.2、類型(1)有機物的萃取:根據相似相溶原理,用有機溶劑直接萃取水中的有機物,多用於分子化合物(如揮發酚、油、有機農葯)的萃取.(2)無機物的萃取:多數無機物質在水相中均以水合離子狀態存在, 故無法用有機溶劑直接萃取,為實現用有機溶劑萃取,需先加入一種試劑,使水中離子生成一種不帶電、易溶於有機溶劑的物質,該試劑與水相、有機相共同構成萃取體系.根據生成萃取物類型的不同,可分為螯合物萃取體系、離子締合物萃取體系、三元絡合物萃取體系和協同萃取體系等.其中,螯合物萃取體系在環境監測中最常用,既可選擇通用型螯合劑,在適當條件下一次可同時萃取多種元素,也可選擇選擇性強的螯合劑,僅萃取特殊目標金屬離子.(四)離子交換法離子交換法是利用離子交換劑與溶液中的離子發生交換反應進行分離的方法.離子交換劑可以分為無機離子交換劑和有機離子交換劑,目前廣泛使用的是有機離子交換劑,即離子交換樹脂.離子交換樹脂是可滲透的三維網狀高分子聚合物,在網狀結構的骨架上含有可電離的、或者可被交換的陽離子和陰離子活性基團.一般可用陽離子交換樹脂、陰離子交換樹脂及螯合樹脂對水中金屬元素進行富集,然後用適當溶液將吸附在樹脂上的金屬洗脫下來,富集倍數可達百倍以上.1)陽離子交換樹脂含-SO3H、-SO3Na等活性基團的為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一般用於交換吸附水中的各種金屬離子,控制吸附的酸度和淋洗液強度能有選擇地將某些元素分離與富集.含-COOH或-OH的為弱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2)陰離子交換樹脂含-N(CH3)3+X-基團(其中X-為OH-、Cl-、NO3-等)的為強鹼性陰離子交換樹脂,能在酸性、鹼性和中性溶液中與強酸或弱酸陰離子交換.含伯胺、仲胺、叔胺基的為弱鹼性陰離子交換樹脂.3)螯合樹脂螯合樹脂是帶有氨基羧酸螯合基團,或者氨基磷酸基螯合基團、氨基巰基螯合基團等.在弱酸至弱鹼介質中,重金屬離子與樹脂上的螯合基團反應生成螯合物而被吸附在樹脂上.用離子交換樹脂進行分離的操作程序如下: 交換柱的制備、交換、洗脫.(五) 共沉澱法共沉澱是指溶液中一種難溶化合物在形成沉澱過程中,將共存的某些痕量組分一起載帶沉澱出來的現象.共沉澱現象在常量分離和分析中是力圖避免的,但卻是一種分離、富集微量組分的手段.共沉澱的原理基於表面吸附、形成混晶、異電核膠態物質相互作用及包藏等.(1)吸附共沉澱常用的載體有Fe(OH)3 、Al(OH)3、 Mn(OH)2及硫化物等.由於它們是表面積大、吸附力強的非晶形膠體沉澱,故吸附和富集效率高,但選擇性不高.(2)混晶共沉澱兩種金屬離子和一種沉澱劑形成的晶形、晶核相似的晶體,稱為混晶.當欲分離微量組分及沉澱劑組分生成沉澱時,如具有相似的晶格,就可能生成混晶而共同析出.如PbSO4-SrSO4混晶.(3)用有機共沉澱劑進行共沉澱分離有機共沉澱劑的選擇性較無機沉澱劑高,得到的沉澱也較純凈,並且通過灼燒可除去有機共沉澱劑,留下欲測元素.(六) 吸附法吸附是利用多孔性的固體吸附劑將水樣中一種和數種組分吸附於表面,以達到分離的目的.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氧化鋁、分子篩、大網狀樹脂等.被吸附富集於吸附劑表面的污染組分可用有機溶劑或加熱解吸出來供測定.(七)其他富集分離預處理方法隨環境監測對象的不斷擴大,監測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學科領域研究的不斷深入,環境樣品在監測前的新的分離方法越來越多,這些方法有的已經廣泛地用於環境監測中.(1)膜分離方法:膜分離是一種建立在選擇性滲透原理的基礎上,使被分離的組分從膜的一方滲透到另一方而達到分離和富集目的的方法.膜分離技術分固體膜分離(滲析、尺寸排阻原理,半透膜)和液膜分離(滲析、超濾、反滲透、電滲析等).(2)泡沫浮選法:即是向水樣中加入合適的試劑,調節合適的PH值,然後向水樣中曝氣,使被分離的微量或痕量組分隨氣泡浮到水面,再將浮渣取出進行分析.這種方法在環境水樣監測中,有時是其他分離方法不可替代的.(3)離心分離法:近年來離心分離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在生命科學的研究中成為不可缺少的工具.例如常用離心法分離蛋白質、核酸、病毒、多肽苷酸、酶及其他生物物質.離心分離的主要優點是它不破壞待測組分.(4)紙色譜法和薄層色譜法:是兩種較常用的分離方法.紙色譜法是以濾紙為支持體,將欲分離的試樣溶液用毛細管點樣於濾紙的一端的原點位置,利用濾紙上吸濕的水分作為固定相,另取一有機溶劑(或混合有機溶劑)為流動相.流動相在濾紙的毛細作用下,自下而上不斷上升,在上升過程中隨流動相上升的待測組分會在流動相和固定相之間分配.分配比大的組分上升的快,分配比小的組分上升的慢,從而將待測組分分開.色譜展開一定時間後,將濾紙取出,顯色後進行分析測定.薄層色譜也是一種平面色譜.一般是在玻璃板上塗上一層吸附劑,將待測試樣點樣於板的一端(距離下邊緣約1~2cm處),然後將薄層板置於盛有展開劑的層析缸中,層析一定時間後,取出薄層板,晾乾,顯色,進行分析.這兩種方法常用於分離分析有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