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GE納濾膜可以應用在垃圾滲濾液的處理嗎
垃圾滲濾液通常需要預處理後才能用納濾膜進行再處理,因此ge納濾膜是可以用在垃圾滲濾液的處理的。
㈡ 收集填埋場的垃圾滲濾液的工藝流程
1、預處理系統。來自填埋場的滲濾液經收集後進人調節池,經回灌處理後提升至袋式過濾器,去除較大的顆粒物。2、MBR系統。滲濾液經預處理後進入MBR系統,MBR是一種分體式膜生化反應器,垃圾滲濾液處理設備包括生化反應器和超濾UF兩個單元。生化反應器包括前置式反硝化和硝化兩部分,在硝化池中,通過高活性的好氧微生物作用,降解大部分有機物。氨氮一部分通過生物合成去除、大部分在馴化產生的高效的硝化菌的作用下轉變成為硝酸鹽和亞硝酸鹽,迴流到反硝化池,在缺氧環境中還原成氮氣排出,達到生物脫氮的目的。3、納濾及反滲透系統。MBR出水進入納濾系統,進一步分離難降解較大分子有機物和部分氨氮,同時進一步進行脫鹽處理,納濾系統的核心是在通過抗污染濃縮分離膜(卷式有機復合膜),在13bar左右的壓力下對污水進行濃縮分離。反滲透同樣採用濃水內循環二段式系統,回收率保證在8o%以上,出水COD去除率在80%左右。4、剩餘污泥、濃縮液處理系統。系統運行中會產生一定量的剩餘污泥和濃縮液,為避免引起二次污染,需對其進行無害化處理。剩餘污泥定期定量排人污泥池,上清液迴流至調節池,污泥經污泥泵回罐填埋場處理。納濾、反滲透系統產生的濃縮液收集進入濃縮液池,通過液位控制濃縮液回灌泵進行回灌填埋區處理。
㈢ 一體化垃圾滲濾液設備工藝介紹
目前採用較多的是兩級DTRO,出水可以滿足中水回用的要求,單級DTRO主要用於處理污染指標較低的垃圾滲濾液,MBR+單級DTRO可以處理可生化性較好的滲濾液類型。
目前大多數垃圾填埋場採用碟管式反滲透膜工藝都會採用全自動系統,半自動系統多用於單級碟管式反滲透工藝,適合出水水質要求靈活的系統。碟管式反滲透設備根據用戶的需求還可以設計成集裝箱式、車載式和室內式。
㈣ 垃圾滲濾液處理的功能介紹
1、根據垃圾滲瀝液水質、水量變化較大的特點,選取的工藝必需具有較強的適應性版和操縱權上的靈活性,並且能夠輕易進行處理參數的調整,以應對水質、水量變化的沖擊。
2、垃圾滲瀝液中不管是有機物COD、BOD5,仍是NH3—N、色度等,濃度都很高,因此要盡可能地選擇高效處理工藝,縮短工藝流程、降低工程投資,節省電耗及運行用度,降低運行本錢,並且保證處理效果能達到排放要求。
3、處理工藝不但能夠有效的降解有機污染物,同時還能夠處理那些不能為生物所降解的污染物,避免其對環境的再次污染。
4、應該選擇能夠實現污染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工藝,真正的徹底的減小、消除污染物對環境的危害。
㈤ MBR+納濾+反滲透處理垃圾滲濾液好嗎
可以的,因為有不少這樣的案例。
我國利用MBR技術處理垃圾滲濾液已處於工程應用階段,青島小澗西垃圾填埋場、北京北神樹垃圾填埋場、北京阿蘇衛垃圾填埋場、佛山高明白石坳填埋場、哈爾濱西南垃圾填埋場、峨眉山市垃圾填埋場等多家垃圾處理場均採用MBR技術處理垃圾滲濾液,並取得了良好的處理效果。
北京阿蘇衛垃圾填埋場在2007年改建垃圾滲濾液處理工程,使用MBR技術處理垃圾滲濾液。MBR採用分體式生化反應器,包括生化反應器和超濾兩個單元。超濾採用直徑為0.1m的有機管式超濾膜,經MBR處理後,通過超濾膜分離凈化水和菌體,污泥迴流可使生化反應器中的污泥濃度達到10~15g/L,經過不斷馴化形成的微生物菌群,對滲濾液中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也能逐步降解。整個MBR處理工藝出水,SS去除率達到100%,COD以及NH3-N去除率分別達到87%、75%,減少了後續深度處理中膜污染的程度。
峨眉山市垃圾填埋場垃圾處理規模為200t/d,垃圾滲濾液處理規模設計為80t/d,選用「厭氧+膜-生物反應器+納濾」的組合工藝處理。MBR反應器採用一體式,膜組件採用微濾膜。MBR出水水質COD、BOD、NH3-N、SS的去除率分別達到了很高,運行階段出水水質優於《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准》。多項成功的工程證明,MBR處理垃圾滲濾液技術已擁有成熟的工藝設計經驗。
㈥ 垃圾滲瀝液污水處理的納濾系統為啥有氣泡,納濾系統的通量管有好多氣泡上浮。
垃圾滲瀝液是垃圾填埋後發生的一系列復雜的水動力學和物理化學過程所產生的廢液,它的組分特徵和產生速度與填埋場的天氣、垃圾的種類、填埋場的運行時長都密切相關.一般每1000g垃圾滲瀝液中含有2~15g的固體物質,其組分中鹽類約有1.3~12.3g(單價鹽占很大比例)、氮素0.3~2g(氨氮佔97%)以及少量的重金屬(0.005~0.004g)
目前已有多種壓力驅動膜用於垃圾滲瀝液的處理,僅在德國就有超過70座基於膜技術的垃圾滲瀝液處理廠在運行.因其對幾乎所有污染物都有很高的截留率,RO膜在垃圾滲濾液處理方面得到了廣泛的使用,而NF的應用較少.納濾膜在德國有少量的工程應用,在法國、芬蘭和瑞典有一些中試和實驗室規模的研究,處理的對象主要是一些低濃度的垃圾滲瀝液.在我國,NF在垃圾滲瀝液處理工程中的應用常見於二級生化出水的深度處理,而採用RO-NF雙膜聯用,使用NF對RO過濾濃水脫鹽的應用較少.將納濾膜用於垃圾滲瀝液處理需注意的問題主要有:①為減輕納濾膜污染,使其在運行過程中保持較高的通量水平,需要對納濾的進水進行預處理,通常可採用微濾、超濾等方法去除原水中的大分子和懸浮物等雜質;②若將NF作為污水處理的最後一步處理工藝,則需要在整體工藝設計時與其他工藝組合,比如水中氨氮類物質可使用生化法去除、NF過濾產生的濃水可採用活性炭吸附或者高級氧化的方法;此外,NF產水如需回用,產水中的單價鹽含量也需要根據實際的水質要求考慮進一步脫除;③當進水中氨氮濃度較高時宜先採取氨吹脫、A/O式MBR進行硝化反硝化等方式去除水中高濃度氨氮,再進入NF系統以保證出水水質;④若採用NF-RO雙膜組合工藝,可使用NF處理RO過濾的濃水,提高整個系統的水回收率,減少濃水處理量,同時可作為夏季降雨量大時的應急污水處理單元.
㈦ 垃圾滲濾液處理一般採用哪種原理
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生物處理+深度處理+後處理
預處理包括生物法、物理法、化學內法等,處理目的主要是去除容氨氮和無機雜質,或改善滲瀝液的可生化性。
生物處理包括厭氧法、好氧法等,處理對象主要是滲瀝液中的有機污染物和氨氮等。
深度處理包括納濾、反滲透、吸附過濾、高級化學氧化等,處理對象主要是滲瀝液中的懸浮物、溶解物和膠體等。深度處理應以膜處理工藝為主,具體工藝應根據處理要求選擇。
後處理包括污泥的濃縮、脫水、乾燥、焚燒以及濃縮液蒸發、焚燒等,處理對象是滲瀝液處理過程產生的剩餘污泥以及納濾和反滲透產生的濃縮液。
㈧ 目前,我國現在的垃圾滲濾液處理一般採用哪些技術原理
我覺得現在 的垃圾處理越來越糟糕了,以前還有專門回收廢舊電池的,而現在都不知道往哪裡放了
㈨ 垃圾滲濾液處理系統有哪些優勢
工藝穩定性強、維護簡單、能耗低
流程簡潔緊湊,設備成套裝置標准化
㈩ 垃圾滲濾液處理的簡介
垃圾滲濾液是指來源於垃圾填埋場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進入填埋場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扣除垃圾、覆土層的飽和持水量,並經歷垃圾層和覆土層而形成的一種高濃度廢水。
垃圾滲濾液的水質相當復雜,一般含有高濃度有機物、重金屬鹽、SS及氨氮,垃圾滲濾液不僅污染土壤及地表水源,還會對地下水造成污染,對於垃圾滲濾液中CODCr的去除已有許多研究,一般多採用生物法處理,但是處理效果卻不是很理想,且運行成本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