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凈水問答 > 透過濾光片肉眼可見的太陽活動

透過濾光片肉眼可見的太陽活動

發布時間:2022-08-17 19:55:24

『壹』 怎樣拍攝日全食

0.前言

只要是能正常工作的相機均能拍攝日食,但在加裝濾鏡前都不能直接拍攝太陽——這非常重要,不然容易造成CCD或CMOS等元件的損毀!

下面將與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日食拍攝方面的知識,主要面向大眾,大牛們可以免看了--

1.鏡頭濾鏡的選擇

一定要使用濾鏡,最好採用專業的,其中首推巴德膜。

如果沒有專業的濾鏡與巴德膜,還有塑料與玻璃材質兩種。塑料片可使用感光底片、醫用X光片等(記得多疊幾層),色差小,但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漫射而使照片清晰度降低。而玻璃材質容易弄到的是電焊濾光片,一般在在五金機電配件商店有售,色差小,但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漫射而使照片清晰度降低。

2.家用相機全攻略

零、巴德膜緊貼鏡頭

一、為了使拍出的太陽盡量大就要用最大的焦距;

二、採用風景(遠景)模式[「P」檔或者自動檔也行],關閉閃光燈;

三、拍攝時可把相機緊靠欄桿、廊柱等支撐以減少晃動,最好使用三角架;(因為食甚階段可能要開燈,千萬記得避開路燈)

四、校準時間、電池一定要充足

Ps1難得一見的水星就在太陽東邊,全食帶的朋友們不要錯過哦

Ps2太陽的位移會很大,小心選擇觀測地,不要被高大的建築物擋上

3.簡版總結

日食的過程:

初虧:和平時拍攝太陽一樣,抓緊時間調焦,試驗曝光時間。最好事先有一個統籌的計劃,比如每隔3或5分鍾拍一張。

食既:食既前幾分鍾要小心取下減光板(就巴德膜,後邊不另外說明了),准備搶拍貝利珠。然後按部就班調整曝光時間,連續拍攝。曝光時間從最快逐漸減慢,比如:1/8000秒-1秒

食甚:全食過程盡可能多拍,事先做好計劃,根據全食時間的長度、本人每拍攝一張的平均速度安排好拍攝的曝光速度。建議食甚過後曝光速度再加快。

生光:生光前曝光速度加快到1/2000秒-1/8000秒,准備搶拍貝利珠。

復圓:生光後在加上減光板,拍攝偏食。

拍攝時注意:

望遠鏡的減光:

一定要牢固可靠、方便取下、方便安裝上。注意安全。

中性濾光片:直徑5-6厘米(限制瞭望遠鏡的口徑),注意:調焦問題,由於鏡片質量問題,取下有影響焦距的問題。

4.單反專場

一、糖葫蘆串

下圖為糖葫蘆串像(2005.10.3西班牙馬德里)。三個關鍵詞:多重曝光、固定支架、結合地景構圖。

利用相機的多重曝光,可以間歇地把整個日食過程拍攝在同一格底片上。當然現在大多使用後期多張疊加。注意保持三腳架的絕對穩定,使用快門線。

拍攝時首先弄清日食在天空的路徑和跨度,以免太陽在未完成拍攝前便出了視場。跨度一般在90度以內,一支24mm鏡頭就夠。要預計太陽所走的路線,根據歷時、跨度來制訂拍攝計劃,確定從什麼時候開始拍攝、每隔多長時間拍一張、何時結束。構圖最好是底片的對角線。

一次完整的拍攝,可能需要先後幾十次,共歷時數小時才拍完,這樣長時間鏡頭直對著太陽,極易燒壞快門簾,進而燒壞感光元件,所以事先必須准備深濾色鏡。

多重曝光還要嚴格計算每張的曝光量,防止過曝,如果是傍晚又要考慮大城市的光污染。利用數碼後期疊加就簡單多了。

要提醒的是,在日全食時的那張曝光要增加曝光時間。「糖葫蘆串」的拍攝一般需要多次曝光2、3十次,尼康的數碼單反能多次曝光,但是D200最多是10次,佳能的數碼單反不能多重曝光,佳能的膠片機能多重曝光,每次最多能設9次,在沒有拍完9次前還可以隨便增加,所以理論上可以再一張底片上曝光無數次。如果沒有多次曝光的相機,那麼,可以在拍攝後通過軟體合成。

二、日冕

全食階段的主要拍攝目標有三個,一是日珥,二是日冕的內冕,三是日冕的外冕。另外還有其他星體。

在太陽外圍還有一層比色球層更暗的日冕,只在日全食時可觀測得到。日冕的大小會隨著太陽磁場運動而改變,當在太陽活動高峰時,日冕會較明顯,范圍亦會較大。在太陽上還不時有一些火焰噴流,稱為日珥。這些日珥由於溫度較低,所以也只是在日全食時才見到。其中內冕亮如滿月,外冕則要暗上將近100倍,而日珥比內冕還要亮一些。

日全食時更會有剎那的黑暗,可讓觀測者看見在天空上明亮的星體。

下面的「日食攝影曝光參數表」出了不同情況下針對這三種目標的曝光參數,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不過實際拍攝時並不需要嚴格遵照這個曝光表,曝光值增加一些或者減少一些都能獲得很好的效果,另外還要考慮天上的雲霧、太陽高度等對光強的影響。另外,由於外冕延伸的范圍可能大大超過一個太陽直徑,為了盡可能多的拍全日冕,應盡量保證太陽在畫面的正中央,並且及時調整相機的角度令日冕的長軸位於畫面的對角線上。

日冕的拍攝同樣不能在鏡頭前加減光材料,通常太陽直徑占畫面的邊長不要超過1/5,如採用135全畫幅相機,宜採用300-800mm的鏡頭,目前常見的APS畫幅的數碼單反相機的CCD為22.5x15mm,宜採用200-500mm的鏡頭。參考的曝光組合:ISO100,F/11,1秒---1/30秒。還可以使用正負包圍式曝光拍攝,即一次可以拍攝三張曝光值不同的相片,其中有張曝光最恰當。用包圍式曝光拍攝,一是節省時間;二是其中有一張相片曝光比較准確。如果時間和條件允許,可以用不同的焦距(500至2000毫米)拍攝,也可以用不同的光圈快門組合拍攝,還可以用不同的曝光值(EV),即曝光不足和曝光過度拍攝。這樣,能拍到日珥的概率大。

拍攝日冕時,由於內外冕的亮度相差巨大,幾乎任何曝光時間都會有好的結果

三、倍利珠

在日全食出現的地區,可以拍攝日食邊緣得倍利珠和日冕等現象,技巧如下:

一、在食既出現前幾秒鍾,把望遠鏡或長焦鏡頭前的濾光片除去;

二、把相機調至自動(P)檔或光圈先決(A)檔,不能用手動(M)檔,因為當倍利珠亮度變化時,手動(M)檔的曝光調節不能隨拍攝對象的光線變化而變化;

三、把相機拍攝模式調至連拍檔;

四、用手動對焦,焦距調至無限遠。

五、曝光值調至零EV。

六、把感光度(ISO)調至100或200。當食既還有兩三秒出現時,就按下快門。這樣,就能把倍利珠的全過程拍下來。拍完後,看看曝光是否准確。如果曝光稍過度,下次(生光前)拍倍利珠時,就把曝光值稍調低一些;如果曝光稍不足,下次(生光前)拍倍利珠時,把曝光值稍調高一些。

四、月面的地球照

全食時還有一個好玩項目就是拍攝月面的地球照。

全食時在月球的暗面看地球就好像一輪滿月,非常明亮,因此月球的暗面其實會被地球照亮,只不過由於其亮度比之日冕差得太多,我們用肉眼看不出來。但是,如果我們比較大的延長曝光時間,就能拍到月球暗面的細節。根據經驗,在f/8的器材下,ISO1600,1/3秒曝光可以拍到很充分的地球照,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靈活設置曝光參數。

5.重要提醒

一、周密規劃

二、若是直接用長焦鏡頭拍攝,切記摘下UV鏡等加在鏡頭前的濾鏡

『貳』 太陽是個燃燒的火球,它的表面,可以看見什麼在活動

太陽是個燃燒的火球,其表面局部地區發生著各種各樣的活動,如黑子、耀斑、日珥等活動。而且,這些活動的規模和釋放出的能量遠比地球上最猛烈的火山爆發要強幾十萬倍,也會拋射出大量的物質。但是,這些活動都不足以引起太陽的嚴重創傷,也無損於太陽的光輝。太陽的這種穩定的局面,雖然還能維持一個很長的時期,但最終有一天也會被打破的,從而踏上通向「死亡」的道路。

『叄』 我們肉眼可以看見的太陽大氣層,該層的太陽活動是 A.太陽風。B黑子。C耀斑。D日珥

選B 太陽黑子
我們看到的太陽為太陽光球層,在太陽的光球層上發生的一種太陽活動,是太陽活動中最基本、最明顯的.

『肆』 我們肉眼看到的太陽是什麼

光球層。太陽光球就是我們平常所看到的太陽圓面,通常所說的太陽半徑也是指光球的半徑。光球的表面是氣態的,其平均密度只有水的幾億分之一,但由於它的厚度達500千米,所以光球是不透明的。光球層的大氣中存在著激烈的活動,用望遠鏡可以看到光球表面有許多密密麻麻的斑點狀結構,很象一顆顆米粒,稱之為米粒組織。它們極不穩定,一般持續時間僅為5~10分鍾,其溫度要比光球的平均溫度高出300~400℃。

目前認為這種米粒組織是光球下面氣體的劇烈對流造成的現象。 光球表面另一種著名的活動現象便是太陽黑子。黑子是光球層上的巨大氣流旋渦,大多呈現近橢圓形,在明亮的光球背景反襯下顯得比較暗黑,但實際上它們的溫度高達4000℃左右,倘若能把黑子單獨取出,一個大黑子便可以發出相當於滿月的光芒。日面上黑子出現的情況不斷變化,這種變化反映了太陽輻射能量的變化。太陽黑子的變化存在復雜的周期現象,平均活動周期為11.2年。

『伍』 用濾鏡能看太陽嗎如果能,能看到太陽黑子嗎

用濾鏡能看太陽,但也要看是哪種濾鏡。

看太陽或拍攝太陽,有專門的太陽濾光片,叫「巴德膜」。天文望遠鏡必須加上巴德膜或其它濾光裝置才能觀測太陽。否則會損壞眼睛和儀器。

巴德膜,其真正的名字叫做「AstroSolar」,生產廠家是「Baader Planetarium」公司,因為該公司音譯為「巴德」,所以這種太陽觀察膜就被天文愛好者叫做「巴德『膜』」,取意為巴德公司的膜,巴德膜作為一種產品,這個名字只代表這么一種產品,其規格只有按密度分為3.8和5.0的兩種,3.8的主要為太陽攝影使用,對應透光率約為10萬分之16,這種是用於攝影器材拍攝時使用的,其密度不足以在目視時保護眼睛不受傷害;一種密度是5,對應的透光率為十萬分之一,這是用來做肉眼觀察時使用的太陽濾鏡的,如果用來目視的話,必須使用密度為5.0的。

巴德膜是太陽濾鏡的一種,和其他的同類產品所不同的是,巴德膜在消減光線和有害輻射的同時,並不會降低被攝物的反差,也就是說,使用巴德膜作為太陽濾鏡可以取得更好的像質,甚至可以輕易地記錄下太陽表面的黑子活動,巴德膜外觀是銀色的薄膜。

不要用其他所謂的「太陽濾鏡」,要麼看不清楚,要麼損壞視力或你的望遠鏡。

加巴德膜拍攝的太陽

『陸』 怎麼用望遠鏡直接觀察太陽呢

投影法:是把太陽的影像投射至白色紙板上。最簡單的是用二塊硬紙板做一個投影器。在其中一塊硬紙板鑽出一個小孔,並在另一塊硬紙板上貼上一張白色紙。將兩塊紙板舉向天空,有孔的一塊放在前面及對准太陽,使太陽光通過小孔投射在白紙上。

我們只可以透過適當的太陽濾光鏡來觀察太陽。一般來說,這些濾光鏡都是在玻璃或塑料薄膜鍍上一層金屬來達到減光目的。這些濾光鏡都能夠將可見光、紅外線與紫外光減少99.999%。

我們可以把這類濾光鏡裝在望遠鏡前,或透過它用肉眼直接觀察太陽。

醫學用的X光膠片(有圖像的)、用煙熏黑的玻璃片、太陽眼鏡、一盤墨水、攝影用的中密度濾光鏡及偏光鏡,也是不安全。
還有,千萬不要使用裝置在望遠鏡目鏡內的太陽濾鏡,由於目鏡的位置正是太陽光最集中的一點,觀察太陽時,裝置在目鏡內的太陽濾鏡,可能因受熱過度而破裂,對觀察者的眼睛造成永久損害。

『柒』 透過濾光片肉眼可見的太陽活動是

日食,太陽黑子活動。

『捌』 怎樣才能利用望遠鏡或天文望遠鏡觀察太陽的活動既不灼傷眼睛又能觀察的到

或者你像「天頂星」說得那樣,買個遮光膜裝在物鏡上方位置,這時可以直接用肉眼通過鏡子觀測太陽,會看到除了太陽之外的地方都是黑的,太陽是變色的(具體顏色由遮光膜決定)。缺點:一次只能一個人看,優點:可以加裝拍攝設備。

或者在目鏡之後加裝太陽投影板,進行投影觀測。簡單來說太陽投影板是由兩個部件組成的:一個金屬支撐桿,一個投影面板,金屬支撐桿固定在鏡筒外壁並與光軸平行,與投影面板垂直,連接在投影面板的一個邊上,這樣就在目鏡後方形成一個與主光軸垂直的投影面,在上面貼張白紙。校準鏡子對上太陽,就會有一個太陽的影像出現在投影面板上,如果將白紙換成描圖紙,就可以描繪太陽的影像。如果不要求描圖,僅僅是大概看個圖像的話,不加裝太陽投影板也可以,直接手持白紙代替。優點:可以多人觀看,非常適合天文科普活動時使用,而且可以描圖。缺點:沒有遮光膜控制進入的光強,鏡子升溫較快,每過一段時間就必須阻止進光(偏轉鏡頭或者蓋上物鏡蓋),以防燒壞鏡子。

請注意!!!
對准太陽的方法:鏡筒指向太陽,觀察地面上鏡筒的影子,當影子最小時,說明太陽已經大致對好。千萬不能用眼睛通過望遠鏡直接尋找太陽,尋星鏡也最好不要加裝,尤其是在外出科普的時候!不論哪種方法,觀測時都必須有人在旁值守。

切勿使用非專業遮光設備!

ps:剛才看到樓下說的投影面積的問題,應該是不用考慮的,因為太小了看不清,而且很刺眼,所以不會有人那樣做的(除非他是想要點火野炊……)。一般都會選用已放大到比物鏡口徑更大一些的投影。

閱讀全文

與透過濾光片肉眼可見的太陽活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md顯卡過濾器選哪個好 瀏覽:997
上海電鍍廢水治理多少錢 瀏覽:30
金魚缸的過濾器氣管不放水裡嗎 瀏覽:337
化工廢水規模 瀏覽:937
污水廠安全生產情況匯報 瀏覽:130
實驗室反滲透停止使用後怎麼辦 瀏覽:896
電水壺水垢多怎麼辦 瀏覽:658
長安悅翔v7的空調濾芯在哪裡的 瀏覽:83
飲水機亮紅燈是什麼意思 瀏覽:123
超濾反洗持續時間 瀏覽:576
水處理後變藍 瀏覽:175
嘉福威空氣濾芯質量怎麼樣 瀏覽:92
帶式過濾機價格 瀏覽:78
離子交換法測二氯化鉛 瀏覽:631
東陽市廢水公司 瀏覽:910
回我錯了用數字 瀏覽:157
粘純凈水水桶什麼膠最牢固 瀏覽:919
凈水器出廢水量突然增大 瀏覽:701
雨水儲存回用系統安裝視頻 瀏覽:848
蒸餾水對魚有害嗎 瀏覽: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