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兩毫升水。把過濾完成的薄膜正面貼在R2A平板上,18小時後計數,每天數一次,可以用軟體數,也可以人工數,用記號筆在碟子上打點。細菌三天,黴菌五天。
② 中國葯典微生物限度檢查法的控制菌檢查
控制菌檢查用的培養基應進行培養基的適用性檢查,成品培養基、由脫水培養基或按處方配製的培養基均應檢查。菌種
對試驗菌種的要求同計數培養基的適用性檢查。
大腸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 ( B ) 44l02]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 ( B ) 26003 ]
乙型副傷寒沙門菌(Salmonella paratypHi B )〔CMCC ( B ) 50094〕
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MCC ( B ) 10104〕
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 ) [ CMCC ( B ) 6494l]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 ( F ) 98001〕
菌液制備
接種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副傷寒沙門菌、銅綠假單胞菌的新鮮培養物至營養肉湯培養基中或營養瓊脂培養基上,生孢梭菌的新鮮培養物至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基中,培養18~24小時;接種白色念珠菌的新鮮培養物至改良馬丁培養基中或改良馬丁瓊脂培養基上,培養24~48小時。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製成每lml含菌數為10~100cfu的菌懸液。
菌懸液在室溫下放置應在2小時內使用.若保存在2~8 ℃可在24小時內使用。
適用性檢查
控制菌檢查用培養基的適用性檢查項目包括促生長能力、抑制能力及指示能力的檢查。各培養基的檢測項目及所用菌株見表2。
表2 控制菌檢查用培養基的促生長能力、抑制能力及指示能力檢查 控制菌檢查 培養基 特性 試驗菌株 大腸埃希菌 膽鹽乳糖培養基 促生長能力 大腸埃希菌 抑制能力 金黃色葡萄球菌 4-甲基傘形酮葡糖苷酸培養基 促生長能力+指示能力 大腸埃希菌 曙紅亞甲藍瓊脂培養基或麥康凱瓊脂培養基 促生長能力+指示能力 大腸埃希菌 大腸菌群 乳糖膽鹽發酵培養基 促生長能力 大腸埃希菌 抑制能力 金黃色葡萄球菌 乳糖發酵培養基 促生長能力+指示能力 大腸埃希菌 曙紅亞甲藍瓊脂培養基或麥康凱瓊脂培養基 促生長能力+指示能力 大腸埃希菌 沙門菌 營養肉湯培養基 促生長能力 乙型副傷寒沙門菌 四硫磺酸鈉亮綠培養基 促生長能力 乙型副傷寒沙門菌 抑制能力 金黃色葡萄球菌 膽鹽硫乳瓊脂培養基或沙門、志賀菌屬瓊脂培養基 促生長能力+指示能力 乙型副傷寒沙門菌 曙紅亞甲藍瓊脂培養基或麥康凱瓊脂培養基 促生長能力+指示能力 乙型副傷寒沙門菌 三糖鐵瓊脂培養基 指示能力 乙型副傷寒沙門菌 銅綠假單胞菌 膽鹽乳糖培養基 促生長能力 銅綠假單胞菌 抑制能力 金黃色葡萄球菌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銨瓊脂培養基 促生長能力 銅綠假單胞菌 抑制能力 大腸埃希菌 綠膿菌素測定用培養基 促生長能力+指示能力 銅綠假單胞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 亞碲酸鹽肉湯培養基 促生長能力 金黃色葡萄球菌 抑制能力 大腸埃希菌 卵黃氯化鈉瓊脂培養基或甘露醇氯化鈉瓊脂培養基 促生長能力 金黃色葡萄球菌 抑制能力 大腸埃希菌 梭菌 梭菌增菌培養基 促生長能力 生孢梭菌 哥倫比亞瓊脂培養基 促生長能力 生孢梭菌 白色念珠菌 沙氏葡萄糖液體培養基 促生長能力 白色念珠菌 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基 促生長能力+指示能力 白色念珠菌 念珠菌顯色培養基 促生長能力+指示能力 白色念珠菌 抑制能力 大腸埃希菌 1%聚山梨酯80-玉米瓊脂培養基 促生長能力+指示能力 白色念珠菌 液體培養基促生長能力檢查
分別接種不大於100cfu的試驗菌(表2) 於被檢培養基和對照培養基中,在相應控制菌檢查規定的培養溫度及最短培養時間下培養。與對照培養基管比較,被檢培養基管試驗菌應生長良好。
固體培養墓促生長能力檢查
取試驗菌各0.1ml(含菌數50~100cfu)分別塗布於被檢培養基和對照培養基平板上,在相應控制菌檢查規定的培養溫度及最短培養時間下培養。被檢培養基與對照培養基上生長的菌落大小、形態特徵應一致。
培養基抑制能力檢查
接種不少於100cfu的試驗菌(表2)於被檢培養基中,在相應控制菌檢查規定的培養溫度及最長時間下培養,試驗菌應不得生長。
固體培養基指示能力檢查
取試驗菌各0.1ml(含菌數不大於100cfu )(表2)分別塗布於被檢培養基和對照培養基平板上,在相應控制菌檢查規定的培養溫度及時間下培養。被檢培養基上試驗菌生長的菌落大小、形態特徵、指示劑反應情況等應與對照培養基一致。
液體培養基指示能力檢查
分別接種不大於100cfu的試驗菌(表2)於被檢培養基和對照培養基中,在相應控制菌檢查規定的培養溫度及最短培養時間下培養。與對照培養基管比較,被檢培養基管試驗菌生長情況、指示劑反應等應與對照培養基一致。 當建立產品的微生物限度檢查法時,應進行控制菌檢查方法的驗證,以確認所採用的方法適合於該產品的控制菌檢查。若產品的組分或原檢驗條件發生改變可能影響檢驗結果時,檢查方法應重新驗證。
驗證時,依各品種項下微生物限度標准中規定檢查的控制菌選擇相應驗證的菌株,驗證大腸菌群檢查法時,採用大腸埃希菌作為驗證菌株。驗證試驗按供試液的制備和控制菌檢查法的規定及下列要求進行。
菌種及菌液制備
同控制菌檢查用培養基的適用性檢查。
驗證方法
取規定量供試液及10~100cfu試驗菌加入增菌培養基中,依相應控制菌檢查法進行檢查。當採用薄膜過濾法時.取規定量供試液,過濾,沖洗,試驗菌應加在最後一次沖洗液中,過濾後,注入增菌培養荃或取出濾膜接人增菌培養基中。
結果判斷
若上述試驗檢出試驗菌,按此供試液制備法和控制菌檢查法進行供試品的該控制菌檢查;若未檢出試驗菌,應採用培養基稀釋法、離心沉澱法、薄膜過濾法、中和法等方法或聯合使用這些方法消除供試品的抑菌活性,並重新進行方法驗證。
驗證試驗也可與供試品的控制菌檢查同時進行。 供試品的控制菌檢查應按已驗證的方法進行。
陽性對照試驗
陽性對照試驗方法同供試品的控制菌檢查,對照菌的加菌量為10~10Ocfu。陽性對照試驗應檢出相應的控制菌。
陰性對照試驗
取稀釋液10ml照相應控制菌檢查法檢查,作為陰性對照。陰性對照應無菌生長,
(1)大腸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取供試液10ml(相當於供試品lg、lml、10cm²),直接或處理後接種至適量(不少於100ml)的膽鹽乳糖培養基中,培養18~24小時,必要時可延長至48小時。
取上述培養物0.2ml,接種至含5ml MUG培養基的試管內,培養,於5小時、24小時在366nm紫外光下觀察,同時用未接種的MUG培養基作本底對照。若管內培養物呈現熒光,為MUG陽性;不呈現熒光,為MUG陰性。觀察後,沿培養管的管壁加人數滴靛基質試液,液面呈玫瑰紅色,為靛基質陽性;呈試劑本色,為靛基質陰性。本底對照應為MUG陰性和靛基質陰性。
如MUG陽性、靛基質陽性,判供試品檢出大腸埃希菌;如MUG陰性、靛基質陰性,判供試品未檢出大腸埃希菌;如MUG陽性、靛基質陰性,或MUG陰性、靛基質陽性,則應取膽鹽乳糖培養基的培養物劃線接種於曙紅亞甲藍瓊脂培養基或麥康凱瓊脂培養基的平板上,培養18~24小時。
若平板上無菌落生長或生長的菌落與表3所列的菌落形態特徵不符,判供試品未檢出大腸埃希菌。若平板上生長的菌落與表3所列的菌落形態特徵相符或疑似,應進行分離、純化、染色鏡檢和適宜的鑒定試驗,確認是否為大腸埃希菌。
表3 大腸埃希菌菌落形態特徵 培養基 菌落形態 曙紅亞甲藍瓊脂 紫黑色、淺紫色、藍紫色或粉紅色,菌落中心呈深紫色或無明顯暗色中心,圓形,稍凸起,邊緣整齊,表面光滑,濕潤,常有金屬光澤 麥康凱瓊脂 鮮桃紅色或微紅色,菌落中心呈深桃紅色,圓形,扁平,邊緣整齊,表面光滑,濕潤 (2)大腸菌群(Coliform)取含適量(不少於10ml )的乳糖膽鹽發酵培養基管3支,分別加入1 :10的供試液lml(含供試品0.1g或0.1ml)、1: 100的供試液1ml(含供試品0.01g或0.01ml)、1:1000的供試液1 ml(含供試品0.001g或0.001ml),另取1支乳糖膽鹽發酵培養基管加人稀釋液1ml作為陰性對照管。培養18~24小時。
乳糖膽鹽發酵管若無菌生長或有菌生長但不產酸產氣,判該管未檢出大腸菌群;若產酸產氣,應將發酵管中的培養物分別劃線接種於曙紅亞甲藍瓊脂培養基或麥康凱瓊脂培養墓的平板上,培養18~24小時。
若平板上無菌落生長,或生長的菌落與表4所列的菌落形態特徵不符或為非革蘭氏陰性無芽抱桿菌,判該管未檢出大腸菌群;若平板上生長的菌落與表4所列的菌落形態特徵相符或疑似,且為革蘭氏陰性無芽抱桿菌,應進行確證試驗。表4 大腸菌群菌落形態特徵 培養基 菌落形態 曙紅亞甲藍瓊脂 紫黑色、紫紅色、紅色或粉紅色,圓形,扁平或稍凸起,邊緣整齊.表面光滑,濕潤 麥康凱瓊脂 鮮桃紅色或粉紅色,圓形,扁平或稍凸起,邊緣整齊,表面光滑,濕潤 確證試驗從上述分離平板上挑選4~5個疑似菌落,分別接種於乳糖發酵管中,培養24~48小時。若產酸產氣,判該乳糖膽鹽發醉管檢出大腸菌群,否則判未檢出大腸菌群。
根據大腸菌群的檢出管數,按表5報告lg或lml供試品中的大腸菌群數。
表5 可能的大腸菌群數 各供試品量的檢出結果 可能的大腸菌群數N(個/g或ml ) 0.1g或0.1ml 0.01g或0.01ml 0.01g或0.01ml + + + > 10³ + + 10²< N < 10³ + ― ― 10 < N < 10² ― ― ― < 10 註:+代表檢出大腸菌群;―代表未檢出大腸菌群.
(3)沙門菌(salmonella)取供試品10g或10ml ,直接或處理後接種至適量(不少於200ml)的營養肉湯培養基中,用勻漿儀或其他適宜方法混勻,培養18~24小時。
取上述培養物1ml,接種於10 ml四硫磺酸鈉亮綠培養基中,培養18~24小時後,分別劃線接種於膽鹽硫乳瓊脂(或沙門、志賀菌屬瓊脂)培養基和麥康凱瓊脂(或曙紅亞甲藍瓊脂)培養基的平板上,培養18~24小時(必要時延長至40~48小時)。若平板上無菌落生長或生長的菌落不同於表6所列的特徵,判供試品未檢出沙門菌。
若平板上生長的菌落與表6所列的菌落形態特徵相符或疑似,用接種針挑選2~3個菌落分別於三糖鐵瓊脂培養基高層斜面上進行斜面和高層穿刺接種,培養18~24小時,如斜面未見紅色、底層未見黃色;或斜面黃色、底層無黑色,判供試品未檢出沙門菌。否則,應取三糖鐵瓊脂培養基斜面的培養物進行適宜的鑒定試驗,確認是否為沙門菌。
表6 沙門菌菌落形態特徵 培養基 菌落形態 膽鹽硫乳瓊脂 無色至淺橙色,半透明,菌落中心帶黑色或全部黑色或無黑色 沙門、志賀菌屬瓊脂 無色至淡紅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菌落中心有時帶黑褐色 曙紅亞甲藍瓊脂 無色至淺橙色.透明或半透明,光滑濕潤的圓形菌落 麥康凱瓊脂 無色至淺橙色,透明或半透明,菌落中心有時為暗色 (4)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取供試液10ml(相當於供試品1g、lml、10cm²),直接或處理後接種至適量(不少於100ml)的膽鹽乳糖培養基中,培養18~24小時。取上述培養物,劃線接種於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銨瓊脂培養基的平板上,培養18~24小時。
銅綠假單胞菌典型菌落呈扁平、無定形、周邊擴散、表面濕潤,灰白色,周圍時有藍綠色素擴散。如平板上無菌落生長或生長的菌落與上述菌落形態特徵不符,判供試品未檢出銅綠假單胞菌。如平板生長的菌落與上述菌落形態特徵相符或疑似,應挑選2~3個菌落,分別接種於營養瓊脂培養基斜面上,培養18~24小時。取斜面培養物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及氧化酶試驗。
氧化酶試驗
取潔凈濾紙片置於平皿內,用無菌玻棒取斜面培養物塗於濾紙片上,滴加新配製的1%二鹽酸二甲基對苯二胺試液,在30秒內若培養物呈粉紅色並逐漸變為紫紅色為氧化酶試驗陽性,否則為陰性。
若斜面培養物為非革蘭氏陰性無芽抱桿菌或氧化酶試驗陰性,均判供試品未檢出銅綠假單胞菌。否則,應進行綠膿菌素試驗。
綠膿菌素(Pyocyanin)試驗
取斜面培養物接種於PDP瓊脂培養基斜面上,培養24小時,加三氯甲烷3~5ml至培養管中,攪碎培養基並充分振搖。靜置片刻,將三氯甲烷相移至另一試管中,加人lmol / L鹽酸試液約lml,振搖後,靜置片刻,觀察。若鹽酸溶液呈粉紅色,為綠膿菌素試驗陽性,否則為陰性。同時用未接種的PDP瓊脂培養基斜面同法作陰性對照,陰性對照試驗應呈陰性。
若上述疑似菌為革蘭氏陰性桿菌、氧化酶試驗陽性及綠膿菌素試驗陽性,判供試品槍出銅綠假單胞菌。若上述疑似菌為革蘭陰性桿菌、氧化酶試驗陽性及綠膿菌素試驗陰性,應繼續進行適宜的鑒定試驗,確認是否為銅綠假單胞菌。
( 5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取供試液l0ml(相當於供試品1g、lml、l0cm²),直接或處理後接種至適見(不少於100ml)的亞碲酸鈉(鉀)肉湯(或營養肉湯)培養基中,培養18~24小時,必要時可延長至48小時。取上述培養物,劃線接種於卵黃氯化鈉瓊脂培養基或甘露醇氯化鈉瓊脂培養基的平板上,培養24~72小時。若平板上無菌落生長或生長的菌落不同於表7所列特徵,判供試品未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
表7 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落形態特徵 培養基 菌落形態 甘露醇氯化鈉瓊脂 金黃色,圓形凸起,邊緣整齊,外圍有黃色環,菌落直徑0.7~lmm 卵黃氯化鈉瓊脂 金黃色,圓形凸起,邊緣整齊,外圍有卵磷脂分解的乳濁圈,菌落直徑1~2mm 若平板上生長的菌落與表7所列的菌落特徵相符或疑似,應挑選2~3個菌落,分別接種於營養瓊脂培養基斜面上,培養18~24小時。取營養瓊脂培養基的培養物進行革蘭氏染色.並接種於營養肉湯培養基中,培養18~24小時,做血漿凝固酶試驗。
血漿凝固酶試驗
取滅菌小試管3支,各加入血漿和無菌水混合液(1 : 1 ) 0.5ml,再分別加入可疑菌株的營養肉湯培養物(或由營養瓊脂培養基斜面培養物制備的濃菌懸液)0.5ml、金黃色葡萄球菌營養肉湯培養物(或由營養瓊脂培養基斜面培養物制備的濃菌懸液)0.5ml、營養肉湯或0.9%無菌氯化鈉溶液0.5ml ,即為試驗管、陽性對照管和陰性對照管。將3管同時培養,3小時後開始觀察直至24小時。陰性對照管的血漿應流動自如,陽性對照管血漿應凝固,若試驗管血漿凝固為血漿凝固酶試驗陽性,否則為陰性。如陽性對照管或陰性對照管不符合規定時,應另制備血漿,重新試驗。
若上述疑似菌為非革蘭氏陽性球菌、血漿凝固酶試驗陰性,判供試品未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
( 6 )梭菌(Clostridium)取供試液10ml(相當於供試品1g、lml、10cm²) 2份,其中l份置80 ℃保溫10分鍾後迅速冷卻。上述2份供試液直接或處理後分別接種至100ml的梭菌增菌培養基中。置厭氧條件下培養48小時。取上述每一培養物0.2ml,分別塗抹接種於含慶大黴素的哥倫比亞瓊脂培養基平板上,置厭氧條件下培養48~72小時。若平板上無菌落生長,判供試品未檢出梭菌;若平板上有菌落生長,應挑選2~3個菌落分別進行革蘭氏染色和過氧化氫酶試驗。
過氧化氫酶試驗
取七述平板上的菌落,置潔凈玻片上,滴加3%過氧化氫試液,若菌落表面有氣泡產生,為過氧化氫酶試驗陽性,否則為陰性。
若上述可疑菌落為革蘭氏陽性梭菌,有或無卵圓形或球形的芽孢,過氧化氫酶試驗陰性,判供試品檢出梭菌,否則判供試品未檢出梭菌。
( 7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取供試液10ml(相當於供試品1g、lml、l0cm²)直接或處理後接種至適量(不少於100ml)的沙氏葡萄糖液體培養基中,培養48~72小時。取上述培養物劃線接種於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平板上,培養24~48小時(必要時延長至72小時)。
白色念珠菌在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基上生長的菌落呈乳白色,偶見淡黃色,表面光滑有濃酵母氣味,培養時間稍久則菌落增大,顏色變深、質地變硬或有皺褶。若平板上無菌落生長或生長的菌落與上述菌落形態特徵不符,判供試品未檢出白色念珠菌。如平板上生長的菌落與上述菌落形態特徵相符或疑似,應挑選2~3個菌落分別接種至念珠菌顯色培養基平板上 ,培養24~48小時(必要時延長至72小時)。若平板上無綠色或翠綠色的菌落生長,判供試品未檢出白色念珠菌。
若平板上生長的菌落為綠色或翠綠色.挑取相符或疑似的菌落接種於1%聚山梨酯80-玉米瓊脂培養基上.培養24~48小時。取培養物進行染色、鏡檢及芽管試驗。
芽管試驗
挑取l%聚山梨酯80-玉米瓊脂培養基上的培養物,接種於加有一滴血清的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置濕潤的平皿內,於35~37 ℃培養1~3小時,置顯微鏡下觀察孢子上有否長出短小芽管。
若上述疑似菌為非革蘭氏陽性菌,顯微鏡下未見厚膜孢子、假菌絲、芽管,判供試品未檢出白色念珠菌。 供試品檢出控制菌或其他致病菌時,按一次檢出結果為准,不再復試。
供試品的細菌數、黴菌和酵母菌數其中任何一項不符合該品種項下的規定,應從同一批樣品中隨機抽樣,獨立復試兩次,以3次結果的平均值報告菌數。
若供試品的細菌數、黴菌和酵母菌數及控制菌三項檢驗結果均符合該品種項下的規定,判供試品符合規定;若其中任何一項不符合該品種項下的規定.判供試品不符合規定。
③ 純化水進行微生物限度檢測,使用薄膜過濾法應該取多少
准備工作:用純化水浸泡濾膜,浸泡完全後放入濾杯中,包好濾杯,連同量筒、培養基、專平皿、取膜器、三角屬燒瓶等一起121℃滅菌30min。滅菌後的物品一並傳入潔凈室中,微生物限度過濾器上連好已經滅好的濾杯,用緩沖液先潤濕濾膜,抽掉緩沖液,然後倒入供試液(10倍稀釋),濾過,再用緩沖液沖洗濾膜。過濾結束後取下濾膜平貼於R2A瓊脂培養基平板上,32℃倒置培養5天。菌落計數(平皿上長幾個菌結果就報幾個菌)
④ 復方氨酚烷胺片的微生物限度檢查採用薄膜過濾法如何操作可以順利濾過
1. 設備、儀器
1.1 無菌室 微生物限度檢查應有單獨的無菌室,每個無菌室應有獨立的凈化空氣系統。
1.1.1 操作間 操作間應安裝空氣除菌過濾層流裝置。環境潔凈度不應低於10000級,局部潔凈度為100級(或放置同等級凈化工作台)。操作間或凈化工作台的潔凈空氣應保持對環境形成正壓,不低於4.9Pa。操作台上備有電子天平,乙醇燈,火柴,乙醇棉球,大、小橡皮乳頭等。
1.1.2 緩沖間 緩沖間內應有洗手盆,無菌衣、帽、口罩、拖鞋等。緩沖間內不得放置培養箱和其他雜物。
1.1.3 在每次操作前、後,用75%乙醇溶液或其他消毒液擦拭操作台及可能污染的死角。然後啟動層流凈化裝置,同時用紫外殺菌燈照射30min。
1.1.4 無菌室操作台消毒擦拭後,先啟動層流凈化裝置30min,將備妥的營養瓊脂平板3個(經30~350C預培養48h,證明無菌落生長),以無菌方式移入操作間,置凈化台左、中、右各1個,開蓋,暴露30min後將蓋蓋上。在30~350C培養箱內倒置培養48h,取出檢查。3個平板生長的平均菌落數不超過1個。
1.2 儀器
1.2.1 恆溫培養箱(30~350C)、生化培養箱(23~280C)、電冰箱、蒸汽滅菌器。
1.2.2 玻璃器皿 燒杯、培養皿、量筒、試管及塞、吸管。玻璃器皿用前應洗滌干凈,吸管、量筒不掛水滴,無殘留抗菌物質。玻璃器皿均應用牛皮紙(或雙層報紙)嚴密包裹置蒸汽滅菌器高壓蒸汽121℃滅菌30min,烘乾。或於160℃乾熱滅菌2h,備用。
2 培養基及其制備方法
2.1 營養瓊脂培養基:取營養瓊脂培養基34g,加1000ml蒸餾水,加熱溶解,分裝,121℃高壓滅菌15分鍾。
2.2 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取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30.5g,加1000ml蒸餾水,加熱溶解,分裝,121℃高壓滅菌15分鍾。
2.3 膽鹽乳糖培養基:取膽鹽乳糖培養基36g,加1000ml蒸餾水,加熱溶解,分裝,121℃高壓滅菌15分鍾。
3 稀釋劑
3.1 0.9%無菌氯化鈉溶液:取氯化鈉9.0g,加水溶解使成1000ml,121℃滅菌20分鍾。
3.2 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取磷酸二氫鉀3.56g,磷酸氫二鈉7.23g,氯化鈉4.30g,蛋白腖1.0g,加水1000ml,微溫溶解,分裝,過濾,滅菌。
4 供試液的制備
4.1 取供試品10g,加經乾熱滅菌的5%吐溫-80 0.2ml,加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稀釋至100ml,邊加邊振搖使成混懸液,靜止5分鍾使分層,傾取上清液置離心機中500r/min離心5分鍾,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5 檢查方法
採用薄膜過濾法,濾膜孔徑為0.45um,直徑為50mm。濾膜及濾器在使用前採用121℃高壓滅菌30鍾。試驗過程中,應保持濾膜前後的完整性。將制備好的供試液過濾,然後用100ml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注意保持供試品溶液覆蓋整個濾膜表面)。沖洗後,用鑷子取出濾膜,菌面朝上貼於營養瓊脂培養基或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平板上培養。細菌於30~35℃培養48小時,黴菌於23~28℃培養72小時。
⑤ 純化水微生物限度檢查用薄膜過濾法怎麼做
准備工作:
用純化水浸泡濾膜,浸泡完全後放入濾杯中,包好濾杯,連同回量筒、培養基、平皿、答取膜器、三角燒瓶等一起121℃滅菌30min。
滅菌後的物品一並傳入潔凈室中,微生物限度過濾器上連好已經滅好的濾杯,用緩沖液先潤濕濾膜,抽掉緩沖液,然後倒入供試液(10倍稀釋),濾過,再用緩沖液沖洗濾膜。
過濾結束後取下濾膜平貼於R2A瓊脂培養基平板上,32℃倒置培養5天。菌落計數(平皿上長幾個菌結果就報幾個菌)
(5)微生物限度薄膜過濾法沖洗量擴展閱讀:
薄膜過濾系統主要用於去除小顆粒及溶解鹽,一般可分為微濾、超濾、納濾和薄膜過濾反滲透。
微濾又稱微孔過濾,它屬於精密過濾,截留溶液中的砂礫、淤泥、黏土等顆粒和賈第蟲、隱抱子蟲、藻類和一些細菌等,而大量溶劑、小分子及少量大分子溶質都能透過膜的分離過程。
超濾是一種加壓膜分離技術,即在一定的壓力下,使小分子溶質和溶劑穿過一定孔徑的特製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質不能透過,留在膜的一邊,從而使大分子物質得到了部分的純化
納濾 ( NF,Nanofiltration)是一種介於反滲透和超濾之間的壓力驅動膜分離過程,納濾膜的孔徑范圍在幾個納米左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薄膜過濾
⑥ 培養基靈敏度的陰性對照如何設置
微生物限度(薄膜過濾法)取相當於每張濾膜含1g或1ml供試品的供試液,加至適量的稀釋劑中,混勻,過濾。若供試品每1g或1ml所含的菌數較多時,可取適量稀釋劑的供試液1ml過濾。用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或其他適宜的沖洗液沖洗濾膜,沖洗方法和沖洗量同「計數方法的驗證」。沖洗後取出濾膜,菌面朝上貼於營養瓊脂培養基或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或酵母浸出粉腖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平板上培養。每種培養基至少制備一張濾膜。陰性對照試驗取試驗用的稀釋液1ml,照上述薄膜過濾法操作,作為陰性對照。陰性對照不得有菌生長。
⑦ 微生物限度檢查中的陽性對照和陰性對照是怎麼回事
微生物限度檢查中的陽性對照和陰性對照是怎麼回事
4.10微生物限度(薄膜過濾法)
4.10.1取相當於每張濾膜含1g或1ml供試品的供試液,加至適量的稀釋劑中,混勻,過濾。若供試品每1g或1ml所含的菌數較多時,可取適量稀釋劑的供試液1ml過濾。用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或其他適宜的沖洗液沖洗濾膜,沖洗方法和沖洗量同「計數方法的驗證」。沖洗後取出濾膜,菌面朝上貼於營養瓊脂培養基或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或酵母浸出粉腖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平板上培養。每種培養基至少制備一張濾膜。
4.10.2陰性對照試驗 取試驗用的稀釋液1ml,照上述薄膜過濾法操作,作為陰性對照。陰性對照不得有菌生長。
4.10.3培養和計數 除另有規定外,細菌培養48小時,逐日點計菌落數,一般以48小時的菌落數報告;黴菌、酵母菌培養72小時,逐日點計菌落數,一般以72小時的菌落數報告;必要時,可適當延長培養時間至5~7天進行菌落計數並報告。菌落蔓延生長成片的平板不宜計數。點計菌落數後,計算各稀釋級供試液的平均菌落數,按菌數報告規則報告菌數。若同稀釋級兩個平板的菌落平均數不少於15,則兩個平板的菌落數不能相差1倍或以上。
4.10.4菌數報告原則 以相當於1g或1ml供試品的菌落數報告菌數;若濾膜上無菌落生長,以<1報告菌數(每張濾膜過濾1g或1ml供試品),或<1乘以稀釋倍數的值報告菌數。
⑧ 純化水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
4.10微生物限度(薄膜過濾法)
4.10.1取相當於每張濾膜含1g或1ml供試品的供試液,加至適量的稀釋劑中,混勻,過濾。若供試品每1g或1ml所含的菌數較多時,可取適量稀釋劑的供試液1ml過濾。用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或其他適宜的沖洗液沖洗濾膜,沖洗方法和沖洗量同「計數方法的驗證」。沖洗後取出濾膜,菌面朝上貼於營養瓊脂培養基或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或酵母浸出粉腖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平板上培養。每種培養基至少制備一張濾膜。
4.10.2陰性對照試驗
取試驗用的稀釋液1ml,照上述薄膜過濾法操作,作為陰性對照。陰性對照不得有菌生長。
4.10.3培養和計數
除另有規定外,細菌培養48小時,逐日點計菌落數,一般以48小時的菌落數報告;黴菌、酵母菌培養72小時,逐日點計菌落數,一般以72小時的菌落數報告;必要時,可適當延長培養時間至5~7天進行菌落計數並報告。菌落蔓延生長成片的平板不宜計數。點計菌落數後,計算各稀釋級供試液的平均菌落數,按菌數報告規則報告菌數。若同稀釋級兩個平板的菌落平均數不少於15,則兩個平板的菌落數不能相差1倍或以上。
4.10.4菌數報告原則
以相當於1g或1ml供試品的菌落數報告菌數;若濾膜上無菌落生長,以<1報告菌數(每張濾膜過濾1g或1ml供試品),或<1乘以稀釋倍數的值報告菌數。
這是我們公司的純化水微生物檢測部分內容,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