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子交換樹脂的結構:
離子交換樹脂主要由高分子骨架和活性基團兩部分組成,高分子骨架是惰性的網狀結構骨架,是不溶於酸或鹼的高分子物質,常用的離子交換樹脂是由苯乙烯和二乙烯苯聚合得到樹脂的骨架。
而活性基團不能自由移動的官能團離子和可以自由移動的可交換離子兩部分組成,可交換離子能夠決定樹脂所吸附的離子,比如可交換離子為H型陽離子交換樹脂,那麼這個樹脂能夠吸附的離子,就是H型陽離子,而官能團離子能夠決定樹脂的「酸"、「鹼"性和交換能力的強弱,比如官能團離子是強酸性離子,那麼樹脂就是強酸性離子交換樹脂。
離子交換樹脂的內部結構:
1.凝膠型樹脂是由純單體混合物經縮合或聚合而成的,結構為微孔狀,合成的工藝比較簡單,孔徑大概在1-2nm左右,凝膠型樹脂的操作容量高,產水量高,物理強度好,且再生效率高,被廣泛應用在食品飲料加工,超純水制備,飲用水過濾,硬水軟化,製糖業,制葯等領域。
2.大孔型樹脂的孔徑一般在10nm左右,在樹脂中孔徑是比較大的,所以被稱為大孔型樹脂,且孔徑不會隨著周圍的環境而變化,能夠彌補凝膠型樹脂不能在非水系統中使用的缺點,吸附能力非常強大,不易碎裂,耐氧化好,操作容量高,能夠應用在醫葯領域、除重金屬污染、葯品純化、水處理中除去碳酸硬度、冷凝水精處理等領域。
詳情點擊:網頁鏈接
Ⅱ 鏈黴素的生產過程
分為兩大步驟:①菌種發酵,將冷干管或沙土管保存的鏈黴菌孢子接種到斜面培養基上,於27℃下培養7天。待斜面長滿孢子後,製成懸浮液接入裝有培養基的搖瓶中,於27℃下培養45~48小時待菌絲生長旺盛後,取若干個搖瓶,合並其中的培養液將其接種於種子罐內已滅菌的培養基中,通入無菌空氣攪拌,在罐溫27℃下培養62~63小時,然後接入發酵罐內已滅菌的培養基中,通入無菌空氣,攪拌培養,在罐溫為27℃下,發酵約7~8天。②提取精製,發酵液經酸化、過濾,除去菌絲及固體物,然後中和,通過弱酸型陽離子交換樹脂進行離子交換,再用稀硫酸洗脫,收集高濃度洗脫液──鏈黴素硫酸鹽溶液。洗脫液再經磺酸型離子交換樹脂脫鹽,此時溶液呈酸性,用陰離子樹脂中和後,再經活性炭脫色得到精製液(見彩圖)。精製液經薄膜濃縮成濃縮液,再經噴霧乾燥得到無菌粉狀產品,或者將濃縮液直接做成水針劑。
Ⅲ 葯理學實驗中的鏈黴素中毒解救的結論是什麼
毛果芸香鹼是膽鹼受體激動葯,作用是激動m受體:引起的是閉眼、縮瞳、降低眼內壓,調節痙攣有機磷農葯是抗膽鹼酯酶葯,它的作用:引起m樣反應:引起流淚、瞳孔縮小
Ⅳ 離子交換樹脂主要是應用在哪些地方有什麼用途啊
清除水中或其他溶液中的金屬以及其他雜質離子…起到凈化的作用…一般用在各類化學或生物實驗中去離子水的制備!
Ⅳ 鏈黴素母液的配方
您好!
傳統方法
鏈黴素發酵液中絕大部分是菌絲體和未用完的培養基,以及各種各樣的代謝產物,如:蛋白質、多肽、色素和Ca2+、Mg2+離子等等,鏈黴素濃度遠較各種雜質的低,僅為5000單位/毫升左右。大量蛋白、多肽和高價離子(Ca2+、Mg2+)的存在對離子交換吸附影響很大。在離子交換處理前,一般採用蒸汽加熱(70~75℃)方法使蛋白質凝固變性。添加磷酸或一些絡合劑如三聚磷酸等使高價離子草酸、磷酸生成不溶性沉澱物,然後通過板框過濾或離心分離將這些沉澱物除去。這一預處理將導致10%以上的鏈黴素所添加的草酸、磷酸或絡合劑,既增加了鏈黴素提煉成本,又會降低產品純度、污染環境。同時所得的發酵濾液中仍存在許多蛋白、多肽和其它各種雜質,將會減少樹脂的吸附容量或污染樹脂,造成樹脂的沉降和堵塞,進而縮短樹脂的壽命,增加 抗生素提煉的成本。
此外採用離子交換法提煉鏈黴素,總收率不高,只達72%。同時需大量解吸液。解吸液中鏈黴素濃度低,各種雜質如色素、金屬離子等含量較高,造成下游工藝處理困難 ,產品純度不高。
Ⅵ 鏈黴素是一種強鹼性抗生素,用哪種離子交換樹脂提取(強酸或強鹼)
根據酸鹼吸附理論,要吸附的話當然選擇陽樹脂了,由於分子量大,建議選擇大孔陽樹脂試試,苯乙烯系大孔強酸陽樹脂D001或者丙烯酸系弱酸陽樹脂D113。
Ⅶ 純化鏈黴素為什麼用離子交換
純化鏈黴素可以使用杜笙ADS-750或ADS-800 EP,該樹脂專用於抗生素凈化,回收可以使用CXO-18,回收率90%以上。
杜笙專業樹脂。
Ⅷ 從離子交換角度出發,自己設計一個方案用離子交換吸附法從鏈黴素發酵液中分離純化鏈黴素
P133-134 8、說明離子交換劑的再生方法。P134-135 9、參閱思考題8(P137),設計採用離子交換吸附法從鏈黴素發酵液的過濾液 中分離純化鏈黴素的方法
Ⅸ 求鏈黴素詳細生產工藝流程
鏈黴素(Streptomycin)是1944年從灰色鏈黴菌(Streptomyces,griseus)培養液中分離出來的一種鹼性抗生素,我國於1958年以來大量生產,目前已形成了相當大的生產規模與能力。
傳統工藝
鏈黴素早期的提取方法採用活性炭吸附法、帶溶法、沉澱法、離子交換法。目前國內外多採用離子交換法提取鏈黴素,其工藝流程如Fig.1.7.
Fig.1.7鏈黴素傳統工藝流程
然而鏈黴素發酵液中絕大部分是菌絲體和未用完的培養基,以及各種各樣的代謝產物,如:蛋白質、多肽、色素和Ca2+、Mg2+離子等等,鏈黴素濃度遠較各種雜質的低,僅為5000單位/毫升左右。大量蛋白、多肽和高價離子(Ca2+、Mg2+)的存在對離子交換吸附影響很大。在離子交換處理前,一般採用蒸汽加熱(70~75℃)方法使蛋白質凝固變性。添加磷酸或一些絡合劑如三聚磷酸等使高價離子草酸、磷酸生成不溶性沉澱物,然後通過板框過濾或離心分離將這些沉澱物除去。這一預處理將導致10%以上的鏈黴素所添加的草酸、磷酸或絡合劑,既增加了鏈黴素提煉成本,又會降低產品純度、污染環境。同時所得的發酵濾液中仍存在許多蛋白、多肽和其它各種雜質,將會減少樹脂的吸附容量或污染樹脂,造成樹脂的沉降和堵塞,進而縮短樹脂的壽命,增加 抗生素提煉的成本。
此外採用離子交換法提煉鏈黴素,總收率不高,只達72%。同時需大量解吸液。解吸液中鏈黴素濃度低,各種雜質如色素、金屬離子等含量較高,造成下游工藝處理困難 ,產品純度不高。
三達新工藝
膜法工藝取代鏈黴素生產中的薄膜蒸發工藝,使這一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膜分離是一種無相變的純物理手段,能在任何膜能承受的溫度下對料液進行分子水平的分離。清潔,環保,佔地少,另外它的一大優勢是運行成本低,去除一噸水的成本比普通的三效蒸發器低,有效地控制產品,提高了產品的質量。
Ultra-flo 超濾技術替代傳統的板框壓濾/鼓式真空過濾方法。其最大的特點是在不需要加入助濾劑、絮凝沉澱劑及其他任何化學試劑的情況下,不僅可把菌絲體及其他固體雜質完全分離,而且可以把99%以上的蛋白(包括溶解性的蛋白) 與菌絲體一起剔除。
Ultra-flo 超濾技術實質是把傳統工藝中剔除蛋白(絮凝沉澱)、菌絲分離(板框壓濾/鼓式真空過濾),去除乳化(破乳劑的使用)等多種傳統的提煉與純化工藝用Ultra-flo 超濾技術加以替代,既減少了設備的投資,及原輔材料(如助濾劑、絮凝劑、破乳劑等) 的消耗,還大大提高了鏈黴素預處理的收率,使得傳統意義上板框壓濾/鼓式真空過濾工藝中10~15%的鏈黴素損失下降到1%的水平。
Ultra-flo 超濾組件適於處理高粘度的流體並達到較高的濃縮倍數,使含菌絲/蛋白及其他大分子物質的濃縮液呈漿糊狀,其固體充填密度可達到95%以上。且幾乎不含任何鏈黴素組分,從而使鏈黴素預處理的收率達到99%的水平。而且濃縮液中的菌絲/蛋白由於未受助濾及絮凝劑的污染而可直接用作動物飼料,既增加了收入,又減少了污物處置的費用,因此,受到環保當局的特別推崇。
經Ultra-flo 超濾技術處理的發酵濾液,清轍透明,不含蛋白,可用專利性的Nano -flo 納濾技術進一步濃縮到所需的濃度。Nano-flo 納濾技術與傳統意義上的反滲透 技術亦有很大區別。它既可以使鏈黴素完全截流,又允許無機鹽透析,減少滲透壓,從而有利於濃縮過程的進行,並使鏈黴素濃度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進而減少了後續工藝中有機溶媒的用量,在節省成本、增加收率的同時,減少了產品在母液及其他廢液中的損失,有利環境保護。
網站在這里咯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9d1b700100dm8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