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長江附近湧出牛奶水,磷超標到底有何危害
工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經濟的增長,但是也產生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長江附近湧出牛奶水,磷超標到底有何危害?
第一個,影響骨骼發育,容易引發骨質疏鬆的發生。
磷離子是血離子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如果磷離子超標,就會造成一些離子數量減少。比如說人們骨骼系統中的鈣離子值變低,鈣物質不能沉澱附著在我們的骨骼之,那麼,我們的骨骼系統將會產生空隙,就很容易造成骨質疏鬆情況的發生。
我們所處的環境是復雜多樣的,我們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應當守住我們的綠水青山。所以,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更應該注重我們的環境質量監測,不要到了後期,花費更多的金錢和時間去治理環境問題,這是一個得不償失的。
② 污水處理 磷過多有什麼影響
這就要看哪個環節了,污水處理的單元很多,對於很多物理處理單元是不受影響的,但是諸如生物污泥和其他化學污水處理環節影響很大。
污水中的BOD:氮:磷最佳比例是100:5:1的比例,如果比例失調或者污水中這幾種成分含量微小,都會導致微生物不工作。
參考:http://www.nmgjlscl.com/Item/Show.asp?m=1&d=2946
如果污水中磷的含量很高,還要進行除磷處理。
生物除磷是依靠迴流污泥中聚磷菌的活動進行的,聚磷菌是活性污泥在厭氧、好氧交替過程中大量繁殖的一種好氧菌,雖競爭能力很差,卻能在細胞內貯存聚β經基丁酸(PHB)和聚磷酸鹽(Poly-p)。
詳細參考:http://www.nmgjlscl.com/Item/Show.asp?m=1&d=2905
http://www.nmgjlscl.com/Item/Show.asp?m=1&d=2890
③ 磷元素對水的危害
水體富營養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大量進入湖泊、河口、海灣等緩流水體,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體溶解氧量下降,水質惡化,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在自然條件下,湖泊也會從貧營養狀態過渡到富營養狀態,不過這種自然過程非常緩慢。而人為排放含營養物質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體富營養化則可以在短時間內出現。水體出現富營養化現象時,浮游藻類大量繁殖,形成水華。因占優勢的浮游藻類的顏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現藍色、紅色、棕色、乳白色等。這種現象在海洋中則叫做赤潮或紅潮。
1.水體富營養化的機理:在地表淡水系統中,磷酸鹽通常是植物生長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統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鹽限制植物的生長以及總的生產量。導致富營養化的物質,往往是這些水系統中含量有限的營養物質,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統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鹽會導致植物的過度生長,而在海水系統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卻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會消除這一限制因素,從而出現植物的過度生長。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業的廢水以及農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無機鹽類。天然水體接納這些廢水後,水中營養物質增多,促使自養型生物旺盛生長,特別是藍藻和紅藻的個體數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類的種類則逐漸減少。水體中的藻類本來以硅藻和綠藻為主,藍藻的大量出現是富營養化的徵兆,隨著富營養化的發展,最後變為以藍藻為主。藻類繁殖迅速,生長周期短。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後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斷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厭氧微生物分解,不斷產生硫化氫等氣體,從兩個方面使水質惡化,造成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殘體在腐爛過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營養物質釋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類等生物利用。因此,富營養化了的水體,即使切斷外界營養物質的來源,水體也很難自凈和恢復到正常狀態。
關於水體富營養化問題的成因有不同的見解。多數學者認為氮、磷等營養物質濃度升高,是藻類大量繁殖的原因,其中又以磷為關鍵因素。影響藻類生長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如陽光、營養鹽類、季節變化、水溫、pH值,以及生物本身的相互關系)是極為復雜的。因此,很難預測藻類生長的趨勢,也難以定出表示富營養化的指標。目前一般採用的指標是:水體中氮含量超過0.2-0.3ppm,生化需氧量大於10ppm,磷含量大於0.01-0.02ppm,pH值7-9的淡水中細菌總數每毫升超過10萬個,表徵藻類數量的葉綠素-a含量大於10μmg/L。
2.營養物質的來源:水體中過量的氮、磷等營養物質主要來自未加處理或處理不完全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有機垃圾和家畜家禽糞便以及農施化肥,其中最大的來源是農田上施用的大量化肥。
(1)氮源
農田徑流挾帶的大量氨氮和硝酸鹽氮進入水體後,改變了其中原有的氮平衡,促進某些適應新條件的藻類種屬迅速增殖,覆蓋了大面積水面。例如我國南方水網地區一些湖叉河道中從農田流入的大量的氮促進了水花生、水葫蘆、水浮蓮、鴨草等浮水植物的大量繁殖,致使有些河段影響航運。在這些水生植物死亡後,細菌將其分解,從而使其所在水體中增加了有機物,導致其進一步耗氧,使大批魚類死亡。最近,美國的有關研究部門發現,含有尿素、氨氮為主要氮形態的生活污水和人畜糞便,排入水體後會使正常的氮循環變成「短路循環」,即尿素和氨氮的大量排入,破壞了正常的氮、磷比例,並且導致在這一水域生存的浮游植物群落完全改變,原來正常的浮游植物群落是由硅藻、鞭毛蟲和腰鞭蟲組成的,而這些種群幾乎完全被藍藻、紅藻和小的鞭毛蟲類(Nannochloris屬,Stichococcus屬)所取代。
(2)磷源
水體中的過量磷主要來源於肥料、農業廢棄物和城市污水。據有關資料說明,在過去的15年內地表水的磷酸鹽含量增加了25倍,在美國進入水體的磷酸鹽有60%是來自城市污水。在城市污水中磷酸鹽的主要來源是洗滌劑,它除了引起水體富營養化以外,還使許多水體產生大量泡沫。水體中過量的磷一方面來自外來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另方面還有其內源作用,即水體中的底泥在還原狀態下會釋放磷酸鹽,從而增加磷的含量,特別是在一些因硝酸鹽引起的富營養化的湖泊中,由於城市污水的排入使之更加復雜化,會使該系統迅速惡化,即使停止加入磷酸鹽,問題也不會解決。這是因為多年來在底部沉積了大量的富含磷酸鹽的沉澱物,它由於不溶性的鐵鹽保護層作用通常是不會參與混合的。但是,當底層水含氧量低而處於還原狀態時(通常在夏季分層時出現),保護層消失,從而使磷酸鹽釋入水中所致。
(二)水體富營養化的危害及其防治對策
1.水體富營養化的危害:富營養化會影響水體的水質,會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陽光難以穿透水層,從而影響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過飽和狀態。溶解氧的過飽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對水生動物有害,造成魚類大量死亡。同時,因為水體富營養化,水體表面生長著以藍藻、綠藻為優勢種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層「綠色浮渣」,致使底層堆積的有機物質在厭氧條件分解產生的有害氣體和一些浮游生物產生的生物毒素也會傷害魚類。因富營養化水中含有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人畜長期飲用這些物質含量超過一定標準的水,也會中毒致病。
2.富營養化的防治對策:富營養化的防治是水污染處理中最為復雜和困難的問題。這是因為:①污染源的復雜性,導致水質富營養化的氮、磷營養物質,既有天然源,又有人為源;既有外源性,又有內源性。這就給控制污染源帶來了困難;②營養物質去除的高難度,至今還沒有任何單一的生物學、化學和物理措施能夠徹底去除廢水的氮、磷營養物質。通常的二級生化處理方法只能去除30-50%的氮、磷。本章僅簡要介紹富營養化水體中除磷和除氮的方法。
(1)控制外源性營養物質輸入
絕大多數水體富營養化主要是外界輸入的營養物質在水體中富集造成的。如果減少或者截斷外部輸入的營養物質,就使水體失去了營養物質富集的可能性。為此,首先應該著重減少或者截斷外部營養物質的輸入,控制外源性營養物質,應從控制人為污染源著手,應准確調查清楚排入水體營養物質的主要排放源,監測排入水體的廢水和污水中的氮、磷濃度,計算出年排放的氮、磷總量,為實施控制外源性營養物質的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
(2)減少內源性營養物質負荷
輸入到湖泊等水體的營養物質在時空分布上是非常復雜的。氮、磷元素在水體中可能被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或者以溶解性鹽類形式溶於水中,或者經過復雜的物理化學反應和生物作用而沉降,並在底泥中不斷積累,或者從底泥中釋放進入水中。減少內源性營養物負荷,有效地控制湖泊內部磷富集,應視不同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主要的方法有:①工程性措施:包括挖掘底泥沉積物、進行水體深層曝氣、注水沖稀以及在底泥表面敷設塑料等。挖掘底泥,可減少以至消除潛在性內部污染源;深層曝氣,可定期或不定期採取人為湖底深層曝氣而補充氧,使水與底泥界面之間不出現厭氧層,經常保持有氧狀態,有利於抑制底泥磷釋放。此外,在有條件的地方,用含磷和氮濃度低的水注入湖泊,可起到稀釋營養物質濃度的作用。②化學方法:這是一類包括凝聚沉降和用化學葯劑殺藻的方法,例如有許多種陽離子可以使磷有效地從水溶液中沉澱出來,其中最有價值的是價格比較便宜的鐵、鋁和鈣,它們都能與磷酸鹽生成不溶性沉澱物而沉降下來。例如美國華盛頓州西部的長湖是一個富營養水體,1980年10月用向湖中投加鋁鹽的辦法來沉澱湖中的磷酸鹽。在投加鋁鹽後的第四年夏天,湖水中的磷濃度則由原來的65μg/L降到30μg/L,湖泊水質有較明顯的改善。在化學法中,還有一種方法是用殺藻劑殺死藻類。這種方法適合於水華盈湖的水體。殺藻劑將藻殺死後,水藻腐爛分解仍舊會釋放出磷,因此,應該將被殺死的藻類及時撈出,或者再投加適當的化學葯品,將藻類腐爛分解釋放出的磷酸鹽沉降。③生物性措施: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氮、磷元素進行代謝活動以去除水體中氮、磷營養物質的方法。目前,有些國家開始試驗用大型水生植物污水處理系統凈化富營養化的水體。大型水生植物包括鳳眼蓮、蘆葦、狹葉香蒲、加拿大海羅地、多穗尾藻、麗藻、破銅錢等許多種類,可根據不同的氣候條件和污染物的性質進行適宜的選栽。水生植物凈化水體的特點是以大型水生植物為主體,植物和根區微生物共生,產生協同效應,凈化污水。經過植物直接吸收、微生物轉化、物理吸附和沉降作用除去氮、磷和懸浮顆粒,同時對重金屬分子也有降解效果。水生植物一般生長快,收割後經處理可作為燃料、飼料,或經發酵產生沼氣。這是目前國內外治理湖泊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措施。近年來,有些國家採用生物控制的措施控制水體富營養化,也收到了比較明顯的效果。例如德國近年來採用了生物控制,成功地改善了一個人工湖泊(平均水深7米)的水質。其辦法是在湖中每年投放食肉類魚種如狗魚、鱸魚去吞食吃浮游動物的小魚,幾年之後這種小魚顯著減少,而浮游動物(如水蚤類)增加了,從而使作為其食料的浮游植物量減少,整個水體的透明度隨之提高,細菌減少,氧氣平衡的水深分布狀況改善。但也發現,浮游植物種群有所改變,藍綠藻生長量比例增高,因為它們不能被浮游動物捕食,為此可以放鰱魚來控制這種藻類的生長。
④ 磷超標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
因疾病或過多的攝入磷,將導致高磷血症,使血液中血鈣降低導致骨質疏鬆。
高磷血症是指血磷酸鹽含量增加,超過正常水平的一種病理狀態,是磷代謝紊亂的一種,為磷酸鹽攝入增多、排出減少,或再分配方面的紊亂。
如果高磷酸鹽血症持續過久,可以影響鈣的內環境穩定;鈣磷的結合可以導致異位性鈣化,並可抑制腸鈣吸收,使血鈣降低,可繼發低鈣血症,出現一系列低鈣症狀,如手足搐搦、腎的鈣化造成的腎功能進行性損害等。
磷對人體的影響:
1、磷和鈣都是骨骼牙齒的重要構成材料,促成骨骼和牙齒的鈣化不可缺少的營養素。
2、保持體內ATP代謝的平衡。
3、磷是組成遺傳物質核酸的基本成分之一,而核苷酸是生命中傳遞信息和調控細胞代謝的重要物質-核糖核酸(RNA)和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基本組成單位。
4、參與體內的酸鹼平衡的調節,參與體內能量的代謝。
⑤ 含磷廢水的危害
含磷廢水的危害
磷是引起水體富營養的根源,雖然城市污水的磷含量很低,但是其排放水內量極大。如未經處理容直接排除水體,將會嚴重污染水環境。磷雖然是一種構成生物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且本身沒有毒性。但是當大量的磷銅其他營養物質一起排入水提示,問題就產生了。藻類的大量生長使水體的生態平衡失調,導致了水體富營養化,由此產生的後果非常嚴重。
其他危害還有:
黃磷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中含有極毒的元素磷,目前大多數生產企業採用筆錄循環處理系統,廢水排放量很少。
農葯廢水中的重要污染物位高濃度有機磷,該類廢水具有毒性大,濃度高,生物難降解的特點,一旦進入水環境,將導致極為嚴重的生態環境破壞,威脅人類和水生物的生存。
這些含磷有機廢水,是有毒的,對水質的影響將更加迅速,更加大
⑥ 污水總磷高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磷是一種活潑元素,在自然界中不以游離狀態存在,而是以含磷有機物、無機版磷化合物及還原態PH3這三種狀態存權在。污水中含磷化合物可分為有機磷與無機磷兩類。
水中,磷離子以HPO42ˉ還是以H2PO4ˉ形式存在取決於pH值,當pH值在2~7時,水中磷酸鹽離子多數以H2PO4ˉ形式存在,而pH值在7~12時,則水中的磷酸鹽離子多數以HPO42ˉ形式存在。所有含磷化合物都是首先轉化為PO43ˉ後,再轉化為其他形式,測定結果即是總磷的含量。總磷含量高會引起水體富營養化,其中,氮和磷是引起藻類大量繁殖的主要因素。欲控制富營養化,必須加強氮磷的處理,目前磷的排放標准為0.5mg/L。化學法中常用鋁鹽、鈣鹽、次亞磷去除劑、除磷劑等除磷,方便有效。
⑦ 磷對環境的危害
隨著工農業生產的增長,人口的增加,含磷農葯和農肥的大量使用,使水體的磷污染日益嚴重。磷是地球系統中維系生命的主要元素之一,也是構成生物體並參與新陳代謝過程必不可少的元素。但水體中如果磷含量超過20mg/L,就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造成藻類大量繁殖,藻體死亡後分解會使水體產生霉味和臭味,影響魚類等水生生物的生存 一、引言 伴隨著我國化工行業的高速發展,近二十年來,我國磷化工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並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但是,伴隨著磷化工的發展而產生的環境污染狀況也日趨嚴重。因此,防治磷化工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合理利用不可再生的有限資源,是我國磷化工健康發展所面臨的一項迫切任務和重要課題,認識磷污染的危害和研究除磷的方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磷化工污染的危害 我國現有磷化工生產企業300家左右,從業人數十餘萬人,已形成固定資產約60億元,約佔全國化工固定資產總額的20%左右。主要產品有磷礦石、硫酸、普通過磷酸鈣、鈣鎂磷肥、重過磷酸鈣、黃磷、赤磷、磷酸(包括工業級和食品級)、三聚磷酸鈉、磷酸氫鈣(包括飼料級和牙膏級)、三氯化磷、五硫化二磷、磷酸三鈉、磷化鋅、磷化鋁、含磷農葯、有機磷水質穩定劑、金屬磷化劑等。我國磷化工行業給社會提供了大量的物資財富,同時也伴隨著產生了大量的污染物,主要是廢氣和粉塵、廢水、固體廢物(簡稱「三廢」)。這些污染物中含有許多有毒有害的物質進入了大氣,江河湖海和陸地成為我國環境污染最主要的來源之一。 1.廢氣和粉塵。磷化工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化氫、四氟化硅、磷化氫、硫化氫等,還會產生一些粉塵。 一氧化碳(CO)是一種無色無味具有可燃性的有毒氣體。黃磷尾氣是產生CO的主要來源。因此,防止CO 2 氣體造成的全球變暖危害到了刻不容緩的嚴峻時刻。 二氧化硫(SO 2 )是一種無色而略有臭味的窒息性氣體,也是污染大氣的主要物質之一。 2.廢水。磷化工在加工生產中都要產生大量的含有磷、氟、硫、氯、砷、鹼、鈾等有毒有害物質的廢水。黃磷生產中要產生黃磷污水,其黃磷污水中含有50~390 mg/L濃度的黃磷,黃磷是一種劇毒物質,進入人體對肝臟等器官危害極大。長期飲用含磷的水可使人的骨質疏鬆,發生下頜骨壞死等病變。黃磷污水中還含有68~270 mg/L的氟化物,經過處理後可降至15~40 mg/L,但仍高於國家規定的10 mg/L的排放標准。 3.固體廢棄物。磷化工生產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有礦山尾礦、廢石;黃磷生產排出的磷渣、碎礦、粉礦、磷泥、磷鐵;濕法磷酸生產中產生的磷石膏;硫酸生產中排出的硫鐵礦渣、鈣鎂磷肥高爐灰渣等。這些固體廢物在廠區內長期堆積,不僅佔用大量土地,而且對周圍環境造成了較嚴重的污染。因此這些固體廢物的處理和利用是當前磷化工行業必須解決的實際問題 三、國內外常用除磷方法 1.化學沉澱法。該方法是通過投加化學沉澱劑與廢水中的磷酸鹽生成難溶沉澱物,可把磷分離出去,同時形成的絮凝體對磷也有吸附去除作用。常用的混凝沉澱劑有石灰、明礬、氯化鐵、石灰與氯化鐵的混合物等。為了降低廢水的處理成本,提高處理效果,學者們在研製開發新型廉價高效化學沉澱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研究發現,原水含磷 10mg/L時,投加 300mg/L的A1 2 (S0 4 ) 3 或 90mg/L的FeCl 3 ,可除磷70%左右,而在初沉時加入過量石灰,一般總磷可去除80%左右。他根據化學凝聚能增加可沉澱物質的沉降速度,投加新型凈水劑鹼式氯化鋁,沉降效果達80%~85%,很好地解決了生產用水的磷污染。該方法具有簡便易行,處理效果好的優點。但是長期的運行結果表明,化學沉澱劑的投加會引起廢水pH值上升,在池子及水管中形成堅硬的垢片,還會產生一定量的污泥。 2.生物法。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Spector發現,微生物在好氧狀態下能攝取磷,而在有機物存在的厭氧狀態下放出磷。含磷廢水的生物處理方法便是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和完善起來的。目前,國外常用的生物脫磷技術主要有3種:第一,向曝氣貯水池中添加混凝劑脫磷;第二,利用土壤處理,正磷酸根離子會與土壤中的Fe和Al的氧化物反應或與粘土中的OH - 或SiO 32- 進行置換,生成難溶性磷酸化合物;第三種方法是活性污泥法,這是目前國內外應用最為廣泛的一類生物脫磷技術。生物除磷法具有良好的處理效果,沒有化學沉澱法污泥難處理的缺點,且不需投加沉澱劑。但要求管理較嚴格,成本較高。 3.離子交換法。該方法是利用強鹼性陰離子交換樹脂,與廢水中的磷酸根陰離子進行交換反應,將磷酸根陰離子置換到交換劑上予以除去的方法。離子交換樹脂脫除PO 43- 戶的交換容量比較穩定,其再生後交換容量也比較穩定。但離子交換樹脂的價格較高,樹脂再生時需用酸、鹼或食鹽,運行費用較高 4.吸附法。20世紀80年代,多孔隙物質作為吸附劑和離子交換劑就已應用在水的凈化和控制污染方面。黃巍等以粉煤灰作為吸附劑,對含磷50~120mg/L模擬廢水脫磷的規律特徵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粉煤灰中含有較多的活性氧化鋁和氧化硅等,具有相當強的吸附作用,粉煤灰對無機磷酸根不是單純吸附,其中CaO、FeO、A1 2 O 3 等可以和磷酸根生成不溶或直溶性沉澱,因而在廢水處理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吸附法由於佔地面積小、工藝簡單、操作方便、無二次污染,特別適用於低濃度廢水的處理而倍受關注。在吸附法研究中,尋找新的吸附劑是開發新的除磷工藝的關鍵所在,因此自然界廣泛存在的天然粘土礦物是人們研究的熱點。 5.膜分離方法。液膜分離法是一種新型的、類似溶劑萃取的膜分離技術。液膜法通常是將按一定比例配製的有機溶劑(有機相)同膜內試劑混合製成乳液微滴,微滴表面形成一層極薄的(l~10μm)液膜,膜內為內相試劑。在混合柱內,將此表面積極大的乳液微滴與廢水接觸,水中待除的金屬離子便通過選擇性滲透、萃取、吸附等穿過液膜,進入內相試劑進行化學反應,廢水中的金屬離子因而得到分離去除。
滿意請採納
⑧ 總磷超標怎麼辦
一、電鍍廢水總磷超標。
電鍍廢水中的磷比較特殊,與一般總磷不同,電鍍廢水中的磷一般是次亞磷,對於次亞磷廢水,不能使用傳統的除磷劑處理,比較有效的辦法是使用次亞磷去除劑進行處理,通過催化劑進行催化,次亞磷去除劑能夠與次亞磷結合,形成均相共沉澱。
部分污水處理廠總磷處理採用生物法,生物除磷中通過聚磷菌在厭氧狀態下釋放磷,在好氧狀態下過量地攝取磷。經過排放富磷剩餘污泥而除磷,導致出水總磷超標。
二、生活污水總磷超標。
生活污水中的磷多為有機磷,對於有機磷而 言,最有效而又省成本的方式是生化處理,現在很多的大型生活污水處理廠都有幾個生化池進行處理,可以降解COD、總磷、總氮等指標。
對於總磷而言,因為生 化處理能夠把部分有機磷轉化為正磷,在生化以後,往往還要繼續進行化學處理,在廢水中添加鐵系除磷劑或者鈣系除磷劑進行處理。
現有廢水處理工藝技術分析現有廢水處理採用了「氣浮——好氧曝氣——沉澱——砂、炭過濾」 的骨幹工藝,技術路線可行且比較完善,所以才會使處理出水除了總磷以外的其餘各項水質均已優於排放標准而得以達標排放。
三、磷化廢水總磷超標。
磷化廢水一般是指陽極氧化廢水、工業含磷廢水、磷酸廢水等,這些廢水中的磷一般是正磷酸鹽,對於這類磷,一般採用傳統除磷劑進行處理。
例如,對於磷濃度比較高的陽極氧化廢水,可以加入石灰處理,對於磷濃度比較低的工業廢水,可以加入鐵系除磷劑進行沉澱處理。
是活性炭在長期運行過程中必須保證其表面清潔,不受任何污染,才能確保活性炭的微孔具備吸附能力和保持其活性。可是,現有工藝中除了在活性炭吸附的前級設置了一台石英砂過濾器以外,再也沒有其他輔助措施可以確保活性炭免受污染長期保持其活性。
四、化肥廠農葯含磷廢水。
化肥廠或者農葯廢水一般是有機磷廢水,對於這類有機磷廢水,採用兩種工藝進行處理,氧化處理或者生化處理,氧化辦法處理廢水是把有機磷氧化為正磷,而後加 入正磷去除劑處理,生化法處理類似,也是先把有機磷氧化為正磷,而後對正磷進行處理。
這兩種工藝對於化肥廠農葯廢水都比較實用,如果水量比較大,建議用生 化法,水量比較小,可以使用氧化除磷劑進行後處理。
五、
總磷處理解決方案:
(有機磷)特種磷處理設備SPI-IE是針對總磷超標廢水研發的新型化學除磷設備,專門解決各類工業含磷廢水,如有機磷廢水、次亞磷廢水、含膦農葯廢水、含磷阻燃劑廢水等,主要針對解決有機磷廢水等水量大、難處理的問題,可廣泛應用於化學鍍、農葯、化工等行業。
注意事項:
特種磷處理設備SPI-IE是針對總磷超標廢水研發的新型化學除磷設備,專門解決各類工業含磷廢水。
⑨ 污水中的磷超標,應該怎麼處理
電鍍廢水、生活污水、工業廢水中均含有磷,處理方法卻不同:
一、電鍍廢水總磷超標
電鍍廢水中的磷比較特殊,與一般總磷不同,電鍍廢水中的磷一般是次亞磷,對於次亞磷廢水,不能使用傳統的除磷劑處理,比較有效的辦法是使用次亞磷去除劑進行處理,通過催化劑進行催化,次亞磷去除劑能夠與次亞磷結合,形成均相共沉澱。
對於一些電鍍廠、電子廠、線路板廠,由於牽涉到化學鍍鎳工藝,在原水中存在次磷酸鈉作為還原劑,因此廢水中多存在磷超標問題。
二、生活污水總磷超標
生活污水中的磷多為有機磷,對於有機磷而 言,最有效而又省成本的方式是生化處理,現在很多的大型生活污水處理廠都有幾個生化池進行處理,可以降解COD、總磷、總氮等指標。
對於總磷而言,因為生化處理能夠把部分有機磷轉化為正磷,在生化以後,往往還要繼續進行化學處理,在廢水中添加鐵系除磷劑或者鈣系除磷劑進行處理。
三、磷化廢水總磷超標
磷化廢水一般是指陽極氧化廢水、工業含磷廢水、磷酸廢水等,這些廢水中的磷一般是正磷酸鹽,對於這類磷,一般採用傳統除磷劑進行處理,例如,對於磷濃度比較高的陽極氧化廢水,可以加入石灰處理,對於磷濃度比較低的工業廢水,可以加入鐵系除磷劑進行沉澱處理。
四、化肥廠農葯含磷廢水
化肥廠或者農葯廢水一般是有機磷廢水,對於這類有機磷廢水,採用兩種工藝進行處理,氧化處理或者生化處理,氧化辦法處理廢水是把有機磷氧化為正磷,而後加 入正磷去除劑處理,生化法處理類似,也是先把有機磷氧化為正磷,而後對正磷進行處理。
(9)污水中磷高有什麼危害擴展閱讀:
污水處理的方法:
1、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質,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化學性質。常用的有重力分離、離心分離、反滲透、氣浮等。物理法處理構築物較簡單、經濟,用於村鎮水體容量大、自凈能力強、污水處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況。
2、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將污水中呈溶解或膠體狀態的有機物分解氧化為穩定的無機物質,使污水得到凈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處理程度比物理法要高。
3、化學法:是利用化學反應作用來處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的方法,多用於工業廢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還原法、離子交換法等。化學處理法處理效果好、費用高,多用作生化處理後的出水,作進一步的處理,提高出水水質。
⑩ 污水中氮和磷對環境有哪些危害
污水中的話主要導致水體富營養化,進一步導致水中藻類或水生植物的大爆發增值,導致水中含氧量下降,水中生物缺氧死亡,進一步加劇水體污染。嚴重時會堵塞航行,湖泊等靜水生態系統的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