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污水處理廠出水總磷超標,濁度偏高,二沉池沉降性能不好怎麼辦
總磷超標
城市污水處理廠除磷主要是依靠生物除磷,即在好氧段前增加厭氧段,使聚磷菌交替處於厭氧和好氧狀態,實現磷酸鹽的釋放與吸收,並通過排放剩餘污泥來達到除磷目的。另一方面,在生物除磷難以達標的條件下,還可以考慮投加化學葯劑來輔助除磷。化學除磷主要是通過混凝、沉澱和過濾等方法使磷成為不溶性的固體沉澱物,從污水中分離出來。
導致生物除磷出水總磷超標的原因涉及許多方面,主要有:
1.污泥負荷與污泥齡
厭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藝是一種高F/M低SRT系統。當F/M較高,SRT較低時,剩餘污泥排放量也就較多。因而,在污泥含磷量一定的條件下,除磷量也就越多,除磷效果越好。
對於以除磷為主要目的生物系統,通常F/M為0.4~0.7kgBOD5/kgMLSS×d,SRT為3.5~7d。但是,SRT也不能太低,必須以保證BOD5的有效去除為前提。
2.BOD5/TP
要保證除磷效果,應控制進入厭氧區的污水中BOD5/TP大於20。由於聚磷酸菌屬不動菌屬,其生理活動較弱,只能攝取有機物中極易分解的部分。因此,進水中應保證BOD5的含量,確保聚磷酸菌正常的生理代謝。但許多城市污水處理廠實際進水存在碳源偏低,氮、磷等濃度較高等現象,導致BOD5/TP值無法滿足生物除磷的需要,影響了生物除磷的效果。
3.溶解氧
厭氧區應保持嚴格厭氧狀態,即溶解氧低於0.2mg/L,此時聚磷菌才能進行磷的有效釋放,以保證後續處理效果。而好氧區的溶解氧需保持在2.0mg/L以上,聚磷菌才能有效吸磷。因此,對於厭氧區和好氧區溶解氧的控制不當,將會極大影響生物除磷的效果。另外,有些污水處理廠的進水為河道水,污水中溶解氧含量較高,若直接進入厭氧區,則不利於厭氧狀態的控制,影響了聚磷菌放磷效果。
4.迴流比
厭氧-好氧除磷系統的的迴流比不宜太低,應保持足夠的迴流比,盡快將二沉池內的污泥排出,防止聚磷菌在二沉池內遇到厭氧環境發生磷的釋放。在保證快速排泥的前提下,應盡量降低迴流比,以免縮短污泥在厭氧區的實際停留時間,影響磷的釋放。
在厭氧-好氧除磷系統中,若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則迴流比在50~70%范圍內,即可保證快速排泥。
5.水力停留時間
污水在厭氧區的水力停留時間一般在1.5~2.0h的范圍內。停留時間太短,一是不能保證磷的有效釋放,二是污泥中的兼性酸化菌不能充分地將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機物分解成低級脂肪酸,以供聚磷菌攝取,從而也影響了磷的釋放。
污水在好氧區的停留時間一般在4~6h,這樣即可保證磷的充分吸收。
6.pH
低pH有利於磷的釋放,高pH有利於磷的吸收,而除磷效果是磷釋放和吸收的綜合。因此在生物除磷系統中,宜將混合液的pH控制在6.5~8.0的范圍內。
由於對出水總磷指標要求的不斷提高,除生物除磷外,化學除磷也得到越來越多地應用。但化學除磷在提高除磷效果的同時,也會因投加化學葯劑而使剩餘污泥量大大增加,進而增加污泥處理量與泥餅處置量。
實際中應根據實驗來確定化學葯劑的投加點與投加量,並及時調整,確保出水磷含量穩定達標,並盡可能降低葯耗。
B. 總磷和正磷有什麼區別如何去除
總磷與正磷的區別:
定義與成分:
總磷(TP):是一個泛指,涵蓋了水體中所有的磷形態,包括有機磷、無機磷(如正磷)以及顆粒狀的磷。它反映了水體中磷的總含量,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
正磷:通常指的是無機正磷酸鹽(H₂PO₄⁻)或它的鹽類,是磷的一種無機形態。正磷是許多磷污染物中可以被生物降解的部分,也是水體中常見的磷形態之一。
環境影響:
總磷:由於包含了所有形態的磷,因此更容易導致水體的富營養化。富營養化會導致藻類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氣,從而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存,對水生生物和環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正磷:作為可降解的磷形態,其濃度的高低直接影響了水體中磷的污染程度。雖然正磷本身不如總磷那樣全面,但其濃度的變化對於評估水體磷污染狀況具有重要意義。
去除方法:
生物法:
原理:利用微生物的代謝活動來降解有機物、轉化含磷化合物,從而實現污水的凈化。微生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吸收並利用磷元素,從而降低水體中的磷含量。
優點:在處理生活污水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如活性污泥法處理效率高、適用范圍廣;生物膜法成本低廉、易於維護管理。
缺點:對於某些難以降解的磷形態(如有機磷中的某些復雜結構)可能效果有限。此外,對於正磷的去除效果通常不如化學法顯著。
應用場景:適用於有機物含量較高、磷形態多樣的廢水處理,如城市污水處理廠等。
化學法:
原理:通過化學反應,使磷轉化為不溶於水的化合物,然後通過沉澱、過濾等方式將其分離出來。常用的化學沉澱劑包括氯化鐵、氯化鋁、石灰等,它們可以與磷酸鹽反應生成難溶性的磷酸鹽沉澱。
優點:對於去除無機磷(特別是正磷)效果顯著,可以快速降低水體中的磷含量。
缺點:成本較高,且可能產生二次污染(如化學沉澱劑殘留)。此外,化學法對於有機磷的去除效果有限。
應用場景:適用於無機磷含量較高或需要快速去除磷的廢水處理,如工業廢水處理廠等。
綜合處理法:
原理:結合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的優點進行綜合治理。通過預處理(如格柵、調節池等)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和大顆粒物質;然後利用生物法降解有機物和轉化含磷化合物;最後採用化學法進一步去除殘留的磷元素。
優點:可以提高處理效率、降低處理成本、減少二次污染。綜合處理法能夠充分利用各種處理方法的優勢,實現廢水的全面凈化。
應用場景:適用於復雜廢水處理場景,如工業廢水、城市污水等。這些廢水通常含有多種污染物和復雜的磷形態,需要採用綜合處理法來實現達標排放。
專門除磷劑:
市面上有一些專門的除磷劑,它們可以與磷離子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不溶性沉澱物,從而實現磷的去除。選擇除磷劑時,應根據廢水中磷的形態和濃度來確定合適的種類和用量。專門除磷劑具有操作簡便、效果顯著等優點,但成本可能相對較高。
綜上所述,總磷與正磷在定義、成分及環境影響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在去除方面,應根據廢水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或組合方法以實現高效、經濟的除磷效果。
C. 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TP高於進水TP,什麼原因
污水中總磷含量受復多種因素制影響,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活性污泥生長狀況:活性污泥是通過生物過程吸收和降低水中P的主要反應器;脫泥過程就是一種脫磷過程;在污水 TP濃度較低情況下,脫泥效果較明顯
2pH值:是影響磷酸鹽溶解度的主要環境條件,如果pH值偏高,通常水中磷的含量會有所降低;在TP高濃度條件下,改變溶液pH值會有所幫助。
3磷酸鈣溶解度較低,可嘗試在水中添加CaCl2來降低水中磷酸鹽(TP)的含量。
4、當然其它方式也有,但從技術實現難度和經濟性角度來看,上述幾項方案可行性較高。
5另外,檢測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偏差,是必須要排除的,有時問題會出現在這個過程中。
僅供參考!
祝夏安。
D. 水處理中tn,tp是什麼
水處理中的TN和TP分別指總氮和總磷。
以下是對兩者的
一、總氮
1. 定義:總氮是水體中所有氮元素形態的總和。
2. 影響:在水處理中,總氮的含量是一個重要指標,因為它與水質富營養化問題密切相關。過高的總氮含量可能導致藻類過度生長,從而影響水質。
3. 去除方法:在污水處理過程中,通過生物脫氮等技術去除水中的氨氮和硝酸鹽氮,以降低總氮含量。
二、總磷
1. 定義:總磷是指水體中所有磷元素形態的總和。
2. 影響:磷是植物生長的重要元素,但過量的磷會導致水體中藻類過度繁殖,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影響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
3. 控制標准:為了控制水體的富營養化,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對水體中的總磷含量設定了嚴格的控制標准。
4. 去除方法:在污水處理過程中,通過化學沉澱、生物除磷等方法去除水中的磷。
因此,在水處理過程中,對TN和TP的監測和控制至關重要,它們的高低不僅影響水質,還與水生態系統的健康息息相關。通過有效的處理方法,可以確保水體中的TN和TP含量符合標准,從而保護水環境。
E. 污水排放國家標准指標
污水排放需要遵循一定的國家標准指標,以確保不會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污水排放國家標准指標主要包括化學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懸浮物、氨氮、總磷等。這些指標是評估污水處理效果和環境影響的重要依據。化學需氧量(COD)和生物需氧量(BOD)是衡量污水中有機物含量的重要指標,其高低反映了污水中的有機物污染程度。懸浮物(SS)則主要衡量污水中固體顆粒物的含量,過高的懸浮物含量會對水體的透明度造成影響,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存。氨氮(NH3-N)和總磷(TP)是評估污水營養鹽含量的指標,過高的氨氮和總磷含量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引發藻類過度繁殖,破壞水體生態平衡。
在實際操作中,污水處理廠會通過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方法對這些指標進行處理,以達到排放標准。例如,通過格柵、沉砂池等物理處理設施去除污水中的大顆粒懸浮物;通過活性污泥法、A/O法等生物處理工藝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和營養鹽;通過化學沉澱、化學氧化等方法進一步降低污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同時,污水處理廠還會定期對出水水質進行監測,確保各項指標達到國家標准。
污水排放國家標准指標的制定和實施對於保護水環境和人類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和技術的進步,未來污水排放標准可能會更加嚴格,污水處理技術也會更加高效和環保。這需要我們不斷加強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管理,提高污水處理效率和質量,為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水環境的持續改善做出貢獻。
此外,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可能會根據自身的環境狀況、經濟發展水平和法律法規制定不同的污水排放標准。因此,在進行污水處理和排放時,需要遵循當地的法律法規和標准要求,確保污水排放不會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同時,也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動全球水環境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F. 污水處理什麼原因造成總磷超標
根本原因:
1、進水TP超標太多
2、設計時沒有考慮到除磷(要准備進行技改)
3、好版氧段權的聚磷菌,不能大量攝取溶解性磷,排泥不暢,沉澱效果不理想。增大二沉池還原電位增高、造成磷釋放,除磷效果就會不盡人意,就會產生總磷超標。
註:其他的情況就是運行中沒有及時發現而造成的,當然也就比較容易解決了,首先查看化驗報告,看看最近的進水水質變化大不大,然後在看看各個設備工藝流程的運行情況,最後去檢查下二沉池的運行情況,看看加的PAC濃度是不是變低了(最好去檢測下)。
(6)廢水tp總磷指標如何降低擴展閱讀
解決方法:
磷的問題相對簡單,生化環節強化降磷工藝以外(生化除磷效果一般很有限),抓住物化處理的三個關鍵;
1、PH值調節;
2、停留時間(磷酸鹽大都顆粒細、微溶於水,對停留時間要求很高)
3、增加晶核(使用合適的絮凝劑,來增加沉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