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AAO形式氧化溝比原版AAO有什麼優缺點
一、優點:氧化溝具有出水水質好、抗沖擊負荷能力強、除磷脫氮效率高、污泥易穩定、能耗省、便於自動化控制等優點。
二、缺點:
1、污泥膨脹問題。當廢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較多,N、P含量不平衡,pH值偏低,氧化溝中污泥負荷過高,溶解氧濃度不足,排泥不暢等易引發絲狀菌性污泥膨脹。
2、泡沫問題。由於進水中帶有大量油脂,處理系統不能完全有效地將其除去,部分油脂富集於污泥中,經轉刷充氧攪拌,產生大量泡沫。
3、污泥上浮問題。當廢水中含油量過大,整個系統泥質變輕,在操作過程中不能很好控制其在二沉池的停留時間,易造成缺氧,產生腐化污泥上浮。
4、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積問題。在氧化溝中,為了獲得其獨特的混合和處理效果,混合液必須以一定的流速在溝內循環流動。一般認為,最低流速應為0.15m/s,不發生沉積的平均流速應達到0.3~0.5m/s。氧化溝的曝氣設備一般為曝氣轉刷和曝氣轉盤,轉刷的浸沒深度為250~300mm,轉盤的浸沒深度為480~ 530mm。與氧化溝水深(3.0~3.6m)相比,轉刷只佔了水深的1/10~1/12,轉盤也只佔了1/6~1/7,因此造成氧化溝上部流速較大(約為0.8~1.2m,甚至更大),而底部流速很小(特別是在水深的2/3或3/4以下,混合液幾乎沒有流速),致使溝底大量積泥(有時積泥厚度達1.0m),大大減少了氧化溝的有效容積,降低了處理效果,影響了出水水質。
❷ aao污水處理工藝詳細介紹內容是什麼
<aao污水處理工藝詳解
污水處理工藝中,aao(厭氧-缺氧-好氧)工藝的獨特設計確保了高效的水處理效果。首先,污水進入厭氧反應器,這里的主要作用是釋放磷並進行氨化處理,部分有機物在此得到分解。
接下來是缺氧反應器,它的關鍵任務是脫氮,通過內循環將硝態氮從好氧反應器引入,循環量通常為原污水流量的兩倍。好氧反應器,即曝氣池,是工藝的核心部分,它負責去除BOD(生物需氧量)、硝化和吸收磷,混合液從這里迴流至缺氧反應器,形成連續的處理流程。
沉澱池則負責泥水分離,部分污泥返回厭氧反應器,剩餘的上清液作為處理水排放。值得注意的是,aao工藝的特點在於其簡單高效,系統總水力停留時間短,避免了污泥絲狀膨脹問題,SVI值通常保持在較低水平。此外,由於污泥富含磷,具有較高的肥力,且運行過程中無需額外投葯,只需適度攪拌以維持溶解氧,使得運行成本相對較低。
❸ AO水處理工藝的工藝特點
根據以上對生物脫氮基本流程的敘述,結合多年的焦化廢水脫氮的經驗,我們總結出(A/O)生物脫氮流程具有以下優點:
(1)效率高。該工藝對廢水中的有機物,氨氮等均有較高的去除效果。當總停留時間大於54h,經生物脫氮後的出水再經過混凝沉澱,可將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他指標也達到排放標准,總氮去除率在70%以上。
(2)流程簡單,投資省,操作費用低。該工藝是以廢水中的有機物作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貴的碳源。尤其,在蒸氨塔設置有脫固定氨的裝置後,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過程中產生的鹼度相應地降低了硝化過程需要的鹼耗。
(3)缺氧反硝化過程對污染物具有較高的降解效率。如COD、BOD5和SCN-在缺氧段中去除率在67%、38%、59%,酚和有機物的去除率分別為62%和36%,故反硝化反應是最為經濟的節能型降解過程。
(4)容積負荷高。由於硝化階段採用了強化生化,反硝化階段又採用了高濃度污泥的膜技術,有效地提高了硝化及反硝化的污泥濃度,與國外同類工藝相比,具有較高的容積負荷。
(5)缺氧/好氧工藝的耐負荷沖擊能力強。當進水水質波動較大或污染物濃度較高時,本工藝均能維持正常運行,故操作管理也很簡單。通過以上流程的比較,不難看出,生物脫氮工藝本身就是脫氮的同時,也降解酚、氰、COD等有機物。結合水量、水質特點,我們推薦採用缺氧/好氧(A/O)的生物脫氮(內循環) 工藝流程,使污水處理裝置不但能達到脫氮的要求,而且其它指標也達到排放標准。
3. A/O工藝的缺點
(1)由於沒有獨立的污泥迴流系統,從而不能培養出具有獨特功能的污泥,難降解物質的降解率較低;
(2)若要提高脫氮效率,必須加大內循環比,因而加大了運行費用。另外,內循環液來自曝氣池,含有一定的DO,使A段難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狀態,影響反硝化效果,脫氮率很難達到90%。
(3)影響因素
水力停留時間 (硝化>6h ,反硝化<2h )污泥濃度MLSS(>3000mg/L)污泥齡( >30d )N/MLSS負荷率(<0.03 )進水總氮濃度( <30mg/L)
❹ 污水中生物除磷的原理
生物除磷原理:利用聚磷菌分別在厭氧(放磷)條件下和好氧(吸磷)條件下發生的作用,最終通過排泥作用將磷(鹽)除去 過程利用就是AAO生物反應工藝。
水處理除磷劑:主要用於去除無機磷、有機磷等水體中的總磷,有效解決水體富營養化,用於電鍍、線路板、化工、生活污水等廢水處理中。具有吸附、架橋、混凝、共沉澱、網捕、置換、離子交換等作用機理,在強化去除重金屬離子、COD、氨氮、色度、懸浮物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4)水處理aao擴展閱讀:
生物除磷的基本過程
1、除磷菌的過量攝取磷
好氧條件下,除磷菌利用廢水中的BOD5或體內貯存的聚b-羥基丁酸的氧化分解所釋放的能量來攝取廢水中的磷,一部分磷被用來合成ATP,另外絕大部分的磷則被合成為聚磷酸鹽而貯存在細胞體內。
2、除磷菌的磷釋放
在厭氧條件下,除磷菌能分解體內的聚磷酸鹽而產生ATP,並利用ATP將廢水中的有機物攝入細胞內,以聚b-羥基丁酸等有機顆粒的形式貯存於細胞內,同時還將分解聚磷酸鹽所產生的磷酸排出體外。
3、富磷污泥的排放
在好氧條件下所攝取的磷比在厭氧條件下所釋放的磷多,廢水生物除磷工藝是利用除磷菌的這一過程,將多餘剩餘污泥排出系統而達到除磷的目的。
❺ 哪幾種是常用的污水處理工藝
一、活性污泥法
1、傳統活性污泥法
2、A/O
A/O是Anoxic/Oxic的縮寫,它的優越性是除了使有機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還具有一定的脫氮除磷功能,是將厭氧水解技術用為活性污泥的前處理,所以A/O法是改進的活性污泥法。
基本原理:A/O工藝將前段缺氧段和後段好氧段串聯在一起,A段DO(溶解氧)不大於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異養菌將污水中的澱粉、纖維、碳水化合物等懸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有機酸,使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不溶性的有機物轉化成可溶性有機物,當這些經缺氧水解的產物進入好氧池進行好氧處理時,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氧的效率;在缺氧段異養菌將蛋白質、脂肪等污染物進行氨化(有機鏈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離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條件下,自養菌的硝化作用將NH3-N(NH4+)氧化為NO3-,通過迴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條件下,異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將NO3-還原為分子態氮(N2)完成C、N、O在生態中的循環,實現污水無害化處理。
主要工藝缺點:缺氧池在前,污水中的有機碳被反硝化菌所利用,可減輕其後好氧池的有機負荷,反硝化反應產生的鹼度可以補償好氧池中進行硝化反應對鹼度的需求。好氧在缺氧池之後,可以使反硝化殘留的有機污染物得到進一步去除,提高出水水質。BOD5的去除率較高可達90~95%以上,但脫氮除磷效果稍差,脫氮效率70~80%,除磷只有20~30%。盡管如此,由於A/O工藝比較簡單,也有其突出的特點,目前仍是比較普遍採用的工藝。該工藝還可以將缺氧池與好氧池合建,中間隔以檔板,降低工程造價,所以這種形式有利於對現有推流式曝氣池的改造。
影響因素:A/O工藝運行過程式控制制不要產生污泥膨脹和流失,其對有機物的降解率是較高的(90~95%),缺點是脫氮除磷效果較差。如果原污水含磷濃度<3mg/L,則選用A/O工藝是合適的,為了提高脫氮效果,A/O工藝主要控制幾個因素:
①MLSS一般應在3000mg/L以上,低於此值A/O系統脫氮效果明顯降低。
②TKN/MLSS負荷率(TKN─凱式氮,指水中氨氮與有機氮之和):在硝化反應中該負荷率應在0.05gTKN/(gMLSS•d)之下。
③BOD5/MLSS負荷率:在硝化反應中,影響硝化的主要因素是硝化菌的存在和活性,因為自養型硝化菌最小比增長速度為0.21/d;而異養型好氧菌的最小比增殖速度為1.2/d。前者比後者的比增殖速度小得多。要使硝化菌存活並占優勢,要求污泥齡大於4.76d;但對於異養型好氧菌,則污泥齡只需0.8d。在傳統活性污泥法中,由於污泥齡只有2~4d,所以硝化菌不能存活並佔有優勢,不能完成硝化任務。
要使硝化菌良好繁殖就要增大MLSS濃度或增大曝氣池容積,以降低有機負荷,從而增大污泥齡。其污泥負荷率(BOD5/MLSS)應小於0.18KgBOD5/KgMLSS•d
④污泥齡 ts:為了使硝化池內保持足夠數量的硝化菌以保證硝化的順利進行,確定的污泥齡應為硝化菌世代時間的3倍,硝化菌的平均世代時間約3.3d(20℃)
若冬季水溫為10℃,硝化菌世代時間為10d,則設計污泥齡應為30d
⑤污水進水總氮濃度:TN應小於30mg/L,NH3-N濃度過高會抑制硝化菌的生長,使脫氮率下降至50%以下。
⑥混合液迴流比:R的大小直接影響反硝化脫氮效果,R增大,脫氮率提高,但R增大增加電能消耗增加運行費。
⑦缺氧池BOD5/NOx--N比值:H>4以保證足夠的碳/氮比,否則反硝化速率迅速下降;但當進入硝化池BOD5值又應控制在80mg/L以下,當BOD5濃度過高,異養菌迅速繁殖,抑制自養菌生長使硝化反應停滯。
⑧硝化池溶解氧:DO>2mg/L,一般充足供氧DO應保持2~4mg/L,滿足硝化需氧量要求,按計算氧化1gNH4+需4.57g氧。
⑨水力停留時間:硝化反應水力停留時間>6h;而反硝化水力停留時間2h,兩者之比為3:1,否則脫氮效率迅速下降。
⑩pH:硝化反應過程生成HNO3使混合液pH下降,而硝化菌對pH很敏感,硝化最佳pH =8.0~8.4,為了保持適宜的PH就應採取相應措施,計算可知,使1g氨氮(NH3-N)完全硝化,約需鹼度7.1g(以CaCO3計);反硝化過程產生的鹼度(3.75g鹼度/gNOx--N)可補償硝化反應消耗鹼度的一半左右。反硝化反應的最適宜pH值為6.5~7.5,大於8、小於7均不利。
○11溫度:硝化反應20~30℃,低於5℃硝化反應幾乎停止;反硝化反應20~40℃,低於15℃反硝化速率迅速下降。
因此,在冬季應提高反硝化的污泥齡ts,降低負荷率,提高水力停留時間等措施保持反硝化速率。
3、A2/O
A2O法又稱AAO法,是英文Anaerobic-Anoxic-Oxic第一個字母的簡稱(厭氧-缺氧-好氧法),是一種常用的二級污水處理工藝,可用於二級污水處理或三級污水處理,以及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脫氮除磷效果。該法是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的一些專家在AO法脫氮工藝基礎上開發的。
各反應器單元功能
1、厭氧反應器,原污水與從沉澱池排出的含磷迴流污泥同步進入,本反應器主要功能是釋放磷,同時部分有機物進行氨化;
2、缺氧反應器,首要功能是脫氮,硝態氮是通過內循環由好氧反應器送來的,循環的混合液量較大,一般為2Q(Q為原污水流量);
3、好氧反應器——曝氣池,這一反應單元是多功能的,去除BOD,硝化和吸收磷等均在此處進行。流量為2Q的混合液從這里迴流到缺氧反應器。
4、沉澱池,功能是泥水分離,污泥一部分迴流至厭氧反應器,上清液作為處理水排放。
工藝特點
1、本工藝在系統上可以稱為最簡單的同步脫氮除磷工藝,總水力停留時間少於其他類工藝;
2、在厭氧(缺氧)、好氧交替運行條件下,絲狀菌不能大量增殖,不易發生污泥絲狀膨脹,SVI值一般小於100;
3、污泥含磷高,具有較高肥效;
4、運行中勿需投葯,兩個A段只用輕輕攪拌,以不增加溶解氧為度,運行費用低;
存在的待解決問題:
1、除磷效果難再提高,污泥增長有一定限度,不易提高,特別是P/BOD值高時更甚;
2、脫氮效果也難再進一步提高,內循環量一般以2Q為限,不宜太高;
3、進入沉澱池的處理水要保持一定濃度的溶解氧,減少停留時間,防止產生厭氧狀態和污泥釋放磷的現象出現,但溶解氧濃度也不宜過高,以防循環混合液對缺氧反應器的干擾。
4、SBR
間歇式活性污泥法,是一種按時間間歇曝氣方式來運行的活性污泥污水處理技術。
優點
1、 理想的推流過程使生化反應推動力增大,效率提高,池內厭氧、好氧處於交替狀態,凈化效果好。
2、 運行效果穩定,污水在理想的靜止狀態下沉澱,需要時間短、效率高,出水水質好。
3、 耐沖擊負荷,池內有滯留的處理水,對污水有稀釋、緩沖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機污物的沖擊。
4、 工藝過程中的各工序可根據水質、水量進行調整,運行靈活。
5、 處理設備少,構造簡單,便於操作和維護管理。
6、 反應池內存在DO、BOD5濃度梯度,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脹。
7、 SBR法系統本身也適合於組合式構造方法,利於廢水處理廠的擴建和改造。
8、 脫氮除磷,適當控制運行方式,實現好氧、缺氧、厭氧狀態交替,具有良好的脫氮除磷效果。
9、 工藝流程簡單、造價低。主體設備只有一個序批式間歇反應器,無二沉池、污泥迴流系統,調節池、初沉池也可省略,布置緊湊、佔地面積省。
不足:
1、自動化控制要求高。
2、排水時間短(間歇排水時),並且排水時要求不攪動沉澱污泥層,因而需要專門的排水設備(潷水器),且對潷水器的要求很高。
3、後處理設備要求大:如消毒設備很大,接觸池容積也很大,排水設施如排水管道也很大。
4、潷水深度一般為1~2m,這部分水頭損失被白白浪費,增加了總揚程。
5、由於不設初沉池,易產生浮渣,浮渣問題尚未妥善解決。
工藝
由於上述技術特點,SBR系統進一步拓寬了活性污泥法的使用范圍。就近期的技術條件,SBR系統更適合以下情況:
1) 中小城鎮生活污水和廠礦企業的工業廢水,尤其是間歇排放和流量變化較大的地方。
2) 需要較高出水水質的地方,如風景游覽區、湖泊和港灣等,不但要去除有機物,還要求出水中除磷脫氮,防止河湖富營養化。
3) 水資源緊缺的地方。SBR系統可在生物處理後進行物化處理,不需要增加設施,便於水的回收利用。
4) 用地緊張的地方。
5) 對已建連續流污水處理廠的改造等。
6) 非常適合處理小水量,間歇排放的工業廢水與分散點源污染的治 理。
5、CASS
循環式活性污泥法,是將SBR的反應池沿長度方向分為兩個部分,前部分為生物選擇區也稱預反應區,後部分為主反應區。在主反應區後部安裝了可升降的潷水器裝置,實現了連續進水間歇排水的周期循環運行,集曝氣沉澱、排水於一體。
6、氧化溝
特點是:混合液在溝內不斷地循環流動,形成厭氧、缺氧和好氧段。
二、生物膜法
1、接觸生物法
接觸生物法是一種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特點的一種新的污水生化處理方法。這種方法主要設備是生物接觸氧化濾池。在不透氣的曝氣池中裝有焦炭、礫石、塑料蜂窩等填料,填料被水侵沒,用鼓風機在填料底部曝氣充氧。
2、膜生物反應器
是一種由膜分離單元與生物處理單元相結合的新型水處理技術。
三、厭氧
厭氧生物處理是利用厭氧性微生物的代謝特性,在無需提供外源能量的條件下,以被還原有機物作為受氫體,同時產生有能源價值的甲烷氣體。
1、化糞池
2、UASB
3、IC 內循環反應器
四、深度處理
在一級、二級處理的基礎上,對難降解的有機物、磷、氮等營養性物質進一步處理。主要包括過濾、消毒。
希望能夠幫到您
❻ 哪幾種是常用的污水處理工藝
一、活性污泥法
1. 傳統活性污泥法
傳統活性污泥法是一種常見的污水處理技術,其主要特點是在好氧條件下,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質。該工藝通過控制溶解氧的濃度,實現對有機污染物的高效去除。然而,其在脫氮除磷方面效果相對較差。
2. A/O法(Anaerobic/Oxic)
A/O法是在傳統活性污泥法基礎上進行改進的工藝。它將缺氧段和好氧段串聯起來,通過缺氧水解和好氧處理,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從而提高氧的利用效率。該工藝具有一定的脫氮除磷功能,但其脫氮效率和除磷效率相對較低。
3. A2/O法(Anaerobic-Anoxic-Oxic)
A2/O法,又稱AAO法,是在AO法基礎上開發的二級污水處理工藝。該工藝通過厭氧、缺氧和好氧段的交替運行,實現高效的脫氮除磷。A2/O法具有水力停留時間短、耐沖擊負荷能力強、運行靈活等優點,但存在除磷和脫氮效果提升有限、內循環量不宜過高等問題。
4. SBR間歇式活性污泥法
SBR法是一種按時間間歇曝氣方式運行的活性污泥污水處理技術。該工藝具有理想的推流過程、穩定的運行效果、良好的抗沖擊負荷能力等特點。然而,SBR法對自動化控制要求較高,排水設備要求復雜,且易產生浮渣。
5. CASS循環式活性污泥法
CASS法是將SBR的反應池沿長度方向分為兩個部分,前部分為生物選擇區,後部分為主反應區。在主反應區後部安裝了可升降的潷水器裝置,實現了連續進水間歇排水的周期循環運行。
6. 氧化溝
氧化溝是一種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特點的污水處理方法。混合液在溝內不斷地循環流動,形成厭氧、缺氧和好氧段。
二、生物膜法
1. 接觸生物法
接觸生物法主要設備是生物接觸氧化濾池。在不透氣的曝氣池中裝有填料,填料被水侵沒,通過鼓風機在填料底部曝氣充氧。
2. 膜生物反應器
膜生物反應器是一種由膜分離單元與生物處理單元相結合的新型水處理技術。
三、厭氧處理
1. 化糞池
化糞池是一種常見的厭氧處理設施,用於處理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質。
2. UASB
UASB(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Reactor)是一種高效的厭氧處理裝置,用於處理各種類型的有機廢水。
3. IC內循環反應器
IC內循環反應器是一種新型厭氧處理技術,通過內循環實現高效的有機物降解和能量回收。
四、深度處理
深度處理是在一級、二級處理的基礎上,對難降解的有機物、磷、氮等營養性物質進行進一步處理。主要包括過濾、消毒等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