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污水處理厭氧菌有哪些
污水處理厭氧菌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 厭氧桿菌
厭氧桿菌是污水處理中的常見厭氧微生物之一。它們可以在無氧環境下進行發酵反應,分解有機物質並產生沼氣等產物。這些細菌在污水處理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能夠降解多種有機物,減輕後續處理負荷。
2. 產甲烷菌
產甲烷菌是一類特殊的厭氧菌,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能夠將污水中的有機物進一步分解,產生甲烷等氣體。這些氣體是生物氣的一種,可以作為能源使用,有助於實現污水的資源化利用。
3. 硫酸鹽還原菌
硫酸鹽還原菌是一類能夠利用硫酸鹽作為電子受體的厭氧微生物。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它們能夠將硫酸鹽還原成硫化氫,同時降解有機物。這類細菌對於含有硫酸鹽的工業廢水處理尤為重要。
厭氧桿菌:是污水處理中的基礎厭氧微生物之一。它們能夠在無氧環境下通過發酵作用分解有機物質,處理污水中的有機物。這些細菌對於減輕污水後續處理的負荷起著關鍵作用。在污水處理廠的厭氧反應區,厭氧桿菌的活性對於污水的初步凈化十分重要。
產甲烷菌:它們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的作用是將已分解的有機物轉化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氣體。這不僅有助於進一步降解有機物,而且產生的甲烷氣體具有潛在的經濟價值,可以被收集和利用。這類細菌對於污水處理的後期凈化以及資源化利用起到了關鍵作用。
硫酸鹽還原菌:這類細菌在無氧環境下能夠以硫酸鹽為電子受體進行代謝活動,將硫酸鹽還原為硫化氫,同時降解有機物。在含有硫酸鹽的工業廢水中,硫酸鹽還原菌的活性對於廢水的處理至關重要,因為它們能夠幫助去除廢水中的硫酸鹽和其他有害物質。
② 環境工程中最重要的古細菌是什麼
按照古菌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特徵可以分為三類
一是產甲烷菌,二是極端嗜鹽菌,三是嗜熱嗜酸菌。
1.產甲烷菌
產甲烷菌(Methanogenus)是古菌中最早被人認識和應用的,人們對產甲烷菌的認識約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人們之所以對產甲烷菌有極大的興趣是因為產甲烷菌在自然界或糞便或污水處理剩餘污泥的厭氧消化、有機固體廢物厭氧堆肥或填埋中,可與水解菌和產酸菌等協同作用,將有機物降解成的H2,CO2,和乙酸,並甲烷化產生有經濟價值的清潔燃料,即生物能源:甲烷(CH4)。
2.極端嗜鹽菌
極端嗜鹽菌和細菌不同,它們對NaCl有特殊的適應性和需要。它們棲息在高鹽環境如曬鹽場、天然鹽湖或高鹽腌漬食物中。
3.嗜熱嗜酸菌
嗜熱嗜酸菌包括古生硫酸鹽還原菌(archaeobacterialsulfaterecers)
極端嗜熱古菌(hyperthermophiliearchaea)。
古生硫酸鹽還原菌包括酸雙面菌屬(Acidianus)
生金球菌屬(Metallosphaera)
硫還原葉菌屬(Desulfurolobus)
硫化葉菌屬
極端嗜熱古菌包括熱棒菌屬(Pyrobecnlum)變形菌屬(Thermoproteus)
熱絲菌屬(Thermofilum)
這類菌的特點是專性嗜熱,好氧、兼性厭氧或嚴格厭氧,革蘭氏陰性桿狀,絲狀或球狀,最適生長溫度為70105℃,嗜酸性和嗜中性,自養或異養生長、大多數種是硫代謝菌。
牧快
環境工程所涉及的領域廣,有極端的自然環境(南極、北極、鹽湖、死海等)和有極端性質的廢水。例如,高鹽分廢水(化工、發酵工業廢水等)、酸性廢水(如味精廢水pH為2~3、合成制葯廢水pH為4)、鹼性廢水(如造紙廢水PH為14)、極毒重金屬廢水、低溫廢水、超高溫廢水等,還有極高濃度的有機廢水(化工、發酵工業廢水、制葯廢水等的COD,高達1×10410×104mg/L)。以上廢水幾乎涵蓋了自然極端環境的所有惡劣條件。
目前,在處理這些廢水時,都要事先將極端廢水調整到合適的范圍後再進行微生物處理。例如,廢水的鹽分高、有機物濃度過高,需要用大量的水稀釋;水溫過高需要先冷卻;水溫過低則要加溫;過酸則要加鹼調節到中性;過鹼則用酸調節到中性等。這些過程可能造成工藝復雜,運行費用高和資源浪費。但是,若缺少這些過程,往往不能獲得滿意的處理效果。
由於長期應用的需求,人們在糞便和高濃度有機廢水的厭氧消化處理中,對產甲烷菌研究較多,了解也較多。但對其他極端環境的古菌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應加強對它們的研究,並將它們應用於廢水的處理中去。這對環境保護及環境工程都是極其有利的,可使上述的廢水處理不但可以順利進行,而且在降低投資成本、節省運行費用、節約能源、提高處理效率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當然是產甲烷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