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超全的廢水處理工藝流程詳解圖,再也不怕別人問工藝了!
超全的廢水處理工藝流程詳解
廢水處理是一個復雜而關鍵的過程,旨在去除廢水中的污染物,以保護環境和人類健康。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廢水處理工藝流程詳解,配以相關圖片,以便更直觀地理解。
一、城市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城市污水處理主要目的是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懸浮物、氮磷等污染物。典型工藝流程包括:
預處理階段:通過格柵去除大顆粒雜質,再通過沉砂池去除砂粒等無機物。
圖片展示:
監測與評估:廢水處理過程中需定期監測水質指標,評估處理效果,確保出水水質達標。
技術更新與優化:隨著環保要求的提高和技術的進步,廢水處理工藝需不斷更新與優化,以提高處理效率、降低成本、減少環境影響。
綜上所述,廢水處理工藝流程多種多樣,需根據具體水質和處理要求選擇合適的工藝。通過科學、合理的廢水處理,可以有效保護環境和人類健康。
B. 調節池的案例
調節池容量及污水停留時間的設計
調節池的容量取決於日排水量及排水量的變化規律,對於不同功能的構築物,日排水量及其排水規律有很大差異,根據日本「(JISA3302-1988)標准不同用途建築物合並處理凈化槽(即小型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服務人數建設標准」計算,部分公共建築每100立方米建築面積每日污水標准如下(噸):公共住宅1.0,影劇院1.6,賓館3.0,飲食店11-26,辦公樓1.6,集體宿舍1.4,而各種建築物的污水變化規律如圖(略)。
在設計前已具備准確的污水量和水量變化曲線情況下,可用圖解法求得理論調節容積,國內對各種建築物的污水處理量及變化規律還沒有準確的實地調查數據,故目前一般按平均小時流量的倍數即調節池停留時間的經濟值只來確定調解池容積。
也可按下式計算調節池容積V:
V=(Q/T-K*Q/24)*T
Q-設計污水量(立方米/day);T-建築物排水時間(hr/day);K-流量調節比(調節池出水流量與日平均流量之比)
如某辦公樓Q=400立方米/day,T=10hr/day,k=1.5,則V=(400/10-1.5*400/24)*10=150立方米,相當於停留時間t=150/400/24=9hr。
對於公寓樓、住宅小區、花園別墅、辦公樓、商辦樓、商住樓、百貨大樓、賓館、酒店以及綜合性樓層來說,其水量變化規律差別很大,調節池停留時間也各不相同,例如,多幢公寓樓和住宅小區取6小時即可,規模較大、公共設施配套齊全的小區甚至可以更短些,而純辦公樓則需要12小時或更長時間,特別是實行雙休日以來,每周的日流量變化趨於更大,周末下班後之下周一上班前,長達六十多少小時幾乎沒有污水排出,在此期間如何維持微生物處理裝置的正常運行是一個難題。
由此,目前急需對各種典型建築物的污水排放量實行廣泛的實地調查,以便提供調節池停留時間的設計依據。筆者曾對某五星級賓館及住宅樓上是實測二十四小時水量變化
但是,建築物使用功能的組合千變萬化,其附屬建築物如餐廳、娛樂場所的有無及面積大小對排水量有很大的影響。
C. 城市污水處理廠工藝流程圖
城市污水處理廠工藝流程圖如下:
具體說明:
預處理階段:
初級處理階段:
生物處理階段:
深度處理階段:
消毒階段:
出水排放:
D. A/O工藝流程 和 流程圖
A/O工藝流程是將前段缺氧段和後段好氧段串聯在一起,A段DO不大於0. 2mg/L, O段D0=2 ~ 4mg/L。在缺氧段異養菌將污水中的澱粉、纖維、碳水化合物等懸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有機酸,使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不溶性的有機物轉化成可溶性有機物。
當這些經缺氧水解的產物進入好氧池進行好氧處理時,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氧的效率。在缺氧段異養菌將蛋白質、脂肪等污染物進行氨化(有機鏈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離出氨(NH₃、NH₄+)。
在充足供氧條件下,自養菌的硝化作用將NH₃-N (NH₄+)氧化為HO₃-,通過迴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條件下,異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將N03-還原為分子態氮(N₂)完成C、N、O在生態中的循環,實現污水無害化處理
(4)污水處理中調節池的工圖圖例擴展閱讀:
A/O工藝影響因素
A/0工藝運行過程式控制制不要產生污泥膨脹和流失,其對有機物的降解率是較高的(90~95%) ,缺點是脫氮除磷效果較差。如果原污水含磷濃度<3mg/L,則選用A/O工藝是合適的,為了提高脫氮效果,A/O 工藝主要控制幾個因素:
1、MLSS一般應在3000mg/L以上,低於此值A/0系統脫氮效果明顯降低。
2、TKNMLSS負荷率(TKN- 凱式氮,指水中氨氮與有機氮之和)在硝化反應中該負荷率應在0.05gTKN/(gMLSS·d)之下。
3、B0D5/MLSS負荷率:在硝化反應中,影響硝化的主要因素是硝化菌的存在和活性,因為自氧型硝化菌最小比增長速度為0. 21/d;而異養型好氧菌的最小比增殖速度為1.2/d。
前者比後者的比增殖速度小得多。要使硝化菌存活並占優勢,要求污泥齡大於4.76d;但對於異養型好氧菌,則污泥齡只需0.8d。在傳統活性污泥法中,由於污泥齡只有2~4d,所以硝化菌不能存活並佔有優勢,不能完成硝化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