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公司建設中水回用的意義

公司建設中水回用的意義

發布時間:2025-07-23 00:08:20

⑴ 為什麼「中水」回用好處多

節約能源,避免污染。

⑵ 中水回用是什麼意思

中水回用是指將生產、生活等領域用過的水進行初步及進一步處理,使其達到能夠繼續被使用的水資源利用方式。具體來說:

⑶ 中水回用作用

中水回用技術在工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這不僅有助於節約水資源,還能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

通過中水回用技術,社會的可用水量得以增加,同時中水回用設備在自來水補充和替代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滿足了農業、工業發展及人口增長對水的需求。這一技術不僅有助於緩解水資源短缺的問題,還降低了對地下水的過度開采,減輕了地下水資源的負擔和污染,有效緩解了因地下水超采而引發的地表沉降等環境問題。

從經濟效益角度看,處理後的污水可以作為雜用水源,雖然需要一定的建設資金投入,但中水就近回用,水量有保障,輸送距離短,減少了供水和排水的水量,從而減輕了給水排水管網和處理工程的負荷。這不僅在經濟上減輕了負擔,還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中水回用技術還有利於減少對天然地表水的開發強度,緩解天然河流缺水斷流問題,進而減輕因河流缺水而造成的其他環境問題。這一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對於保護水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中水回用技術在節約水資源、提高經濟效益以及保護環境方面都具有顯著優勢。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們對環保意識的提高,相信這一技術將在更多領域得到應用和推廣。

⑷ 淺析中水回用技術及應用

1. 中水回用的意義與定義
中水回用是指將建築物或建築小區的生活雜排水進行收集和處理,再用於沖廁、綠化、景觀噴灑等非飲用目的的水資源再利用方式。這種方式不僅節約了水資源,也減輕了城市供水和排水系統的壓力,對緩解城市水資源短缺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2. 中水回用技術概述
中水回用技術主要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多種手段對廢水進行處理,以達到再次利用的標准。以下是兩種主流的中水回用技術的簡要介紹:
2.1 冷卻水技術
冷卻水技術是工業節水的重要手段,可以通過間接冷卻、降低冷卻要求、使用非水冷卻介質等方式來節約冷卻水。冷卻水的循環使用也是該技術的關鍵,需要關注水質的變化和設備的維護。
2.2 一水多用或污水凈化再利用
這種技術是通過將處理後的水用於不同水質要求的環境中,如將冷卻水用於鍋爐供水等。這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3. 中水回用的水質要求
為確保中水回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水質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3.1 滿足衛生要求
中水應符合衛生標准,如大腸菌群數、細菌總數、余氯量、懸浮物、COD、BOD5、磷化物等指標均需達到規定標准。
3.2 滿足感官要求
中水應無不愉快的感官體驗,如濁度、色度、臭味等。
3.3 滿足設備要求
中水不應引起設備和管道的嚴重腐蝕和結垢,如pH值、硬度、蒸發殘渣、溶解性物質等指標需在合理范圍內。
4. 中水回用標准及方式
4.1 國內城市雜用水標准
《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CJ 25.1-89)是我國首個關於城市雜用水水質的部頒標准。2002年,該標准被修訂為國家標准(GB/T 18920—2002)。
4.2 中水回用方式
城市可根據污水處理能力和當地情況,選擇不同的中水回用方式,如選擇式、分區式、全城式等。
5. 中水回用的主要途徑
5.1 工業回用
處理達標的廢水可以直接或進一步處理後用於工業生產,如冷卻水、熄焦、熄爐渣用水等。
5.2 城市雜用
城市雜用水主要用於沖廁、商業用水(如洗車行業)、道路噴灑、非接觸性景觀和消防用水等。
5.3 農業灌溉
經過處理的廢水可用於農業灌溉,對土壤和水質都有積極影響,但需要建設相應的調蓄和灌溉工程。
5.4 水利工程
包括城市河道景觀用水和地下水層的存儲與恢復,中水可以作為回灌水源。
通過以上措施,中水回用技術能夠在多個領域得到應用,有助於緩解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壓力,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閱讀全文

與公司建設中水回用的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專用過濾器廠 瀏覽:936
最廣泛的edi標准 瀏覽:150
沁園凈水器和開能哪個好 瀏覽:385
揚子凈水機水溫低怎麼調視頻 瀏覽:956
醫院污水ph如何處理 瀏覽:67
施耐德變頻器怎麼提升扭矩 瀏覽:730
過濾干濕分離好嗎 瀏覽:290
吸附樹脂的成球技術 瀏覽:606
離子交換膜發展趨勢 瀏覽:843
無錫大型反滲透系統 瀏覽:18
做完樹脂貼面後牙齒是澀的 瀏覽:28
TM反滲透膜選型 瀏覽:156
反滲透膜濾芯廢水 瀏覽:306
美國GE反滲透膜簡介 瀏覽:472
沁園凈水器怎麼拆卸濾芯 瀏覽:666
新買的凈水器壓力桶如何清洗 瀏覽:456
江寧哪個小區有凈水機 瀏覽:469
什麼情況下可以上二級反滲透 瀏覽:29
愛瑪特超濾機清洗 瀏覽:501
污水處理統一規劃布局 瀏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