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以色列再生水回用

以色列再生水回用

發布時間:2023-05-30 16:11:28

❶ 中水利用的國際現狀


中水開發與回用技術在一些國家得到了迅速發展,在美國、日本、印度、英國等國家內有著廣泛的應用。這容些國家均以自身的特點確定出適合其國情國力的中水回收技術,使中水回用體系越來越完善。
為了有效利用中水,日本在上水道和下水道之間,專門設置了中水道。為鼓勵設置中水道系統,日本政府制定了獎勵政策,大力加以推廣。新建的政府機關、學校、企業辦公大樓以及會館、公園、運動場等公共建築物基本上都設置了中水道。
美國1971年已有358家工廠企業利用處理後的城市污水,回收量5.1億立方米。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每年利用凈化污水2.7億立方米,相當於100萬人口一年的用水量。1985年,德國城市75%~80%的污水已經過二級處理後加以利用。以色列在中水回用方面也頗具特色:佔全國污水處理總量46%的出水直接回用於灌溉,其餘33.3%和約20%分別回灌於地下或排入河道,其中水回用程度之高堪稱世界第一。

❷ 實現城市廢水資源化有什麼方法

1.城市廢水資源化的意義近20年來,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人口的膨脹加劇了對水的需求,造成世界范圍水資源短缺。水資源短缺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已成為全球人類共同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之一。

為解決困擾人類發展的水資源短缺問題,開發新的可利用水源是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課題。城市廢水水質、水量穩定,經處理和凈化以後可以作為新的再生水源加以利用。世界上不少缺水國家把城市廢水的資源化作為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重要對策之一,圍繞城市廢水的資源化與再生利用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包括廢水回用途徑的分析與開拓,廢水資源化工藝與技術研究,回用水水質標準的建立,回用水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促進廢水資源化的政策與管理體系等。

城市廢水如不加以凈化,隨意排放,將造成嚴重的水環境污染。如將城市廢水的凈化和再生利用結合起來,去除污染物,改善水質後加以回用,不僅可以消除城市廢水對水環境的污染,而且可以減少新鮮水的使用,緩解需水和供水之間的矛盾,為工農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水源,取得多種效益。許多國家和地區把城市廢水再生水作為水資源的一種重要組成,對城市廢水的資源化進行了系統規劃,例如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南部地區、加利福尼亞州的南拉谷那、科羅拉多州的奧羅拉、沙烏地阿拉伯、義大利及地中海諸國等。實踐表明,城市廢水經處理後可以用於農業、城市和工業等領域。作為緩解水資源短缺的重要戰略之一,城市廢水資源化顯示了光明的應用前景。

2.廢水資源化途徑與再生水水質標准(1)廢水資源化途徑根據城市廢水處理程度和出水水質,經凈化後的城市廢水可以有多種回用途徑。大體可分為城市回用、工業回用、農業回用(包括牧漁業)和地下水回灌。在工業回用中,主要可用作冷卻水;城市回用中有城市生活雜用水、市政與建築用水等;農業用水則主要是灌溉用水。

(2)再生水水質標准對於城市廢水的回用工程,最重要的是再生水的水質要滿足一定的水質標准。回用對象不一樣,所規定的標准也不一樣。以下介紹幾種廢水回用途徑及相應的水質標准。

①回灌地下水:再生水回灌地下蓄水層作飲用水源時,其水質必須滿足或高於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5749—85)。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衛生署於1976年制訂了再生水回灌地下水的建議水質標准,1977年進一步對水質標准進行了修訂。考慮到難生物降解有機物對地下水質影響以及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除一般常規監測指標外,還要求對苯、四氯化碳等20種有機物和6種農葯有機物進行監測。

②工業回用:再生水的工業回用主要有3個方面:回用作冷卻水、工藝用水以及鍋爐補給水。回用作冷卻水的再生水水質應滿足冷卻水循環系統補給水的水質標准;回用作工藝用水時,由於工藝的不同,水質也千差萬別,應根據不同工業的不同工藝,滿足其相應的水質標准;用作蒸汽鍋爐補給水的水質與鍋爐壓力有直接關系。再生水往往需要經過補充處理後才能用作鍋爐補給水。

③農業回用:再生水的農業回用主要用於灌溉。通常對灌溉用水的水質要求為:不傳染疾病,確保使用者和公眾的衛生健康;不破壞土壤的結構與性能,不使土壤退化或鹽鹼化;不使土壤中的重金屬和有害物質的積累超過有害水平;不得危害作物的生長;不得污染地下水。為了使再生水回用農業的水質符合以上要求,以保障人民身體健康,促進農業持續發展,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各國均制訂了污水灌溉農田的水質標准。我國最新頒布了「農田灌溉水質標准(GB5084—92)」。

3.城市廢水資源化實例作為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重要對策之一,國內外對城市廢水的資源化與回用都十分重視,並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以下列舉一些廢水資源化的成功實例,以供我國廣大缺水地區在探索、研究和推廣廢水資源化中借鑒和參考。

(1)美國的廢水再生與回用美國城市廢水的再生與回用起步較早。全美有再生水回用點536個,其中加州有238個。下面介紹美國廢水再生與回用的幾個實例。

①加利福尼亞州橘子縣21世紀水廠再生水回灌地下:該城市由於超量開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低於海平面,促使海水不斷流向內陸,致使地下淡水退化不宜飲用。為防止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海水入侵,美國加州橘子縣早在1965年就開始研究將三級處理出水回灌地下,以阻止海水入侵。橘子縣為此興建了「21世紀水廠」,該廠設計能力為5678米3/天。原水為城市污水二級處理出水,進一步經沉澱、過濾和活性炭處理後回灌地下水。由於回灌地下總溶解性固體的限制為500毫克/升,因此一部分再生水在回灌地下水之前還採用反滲透法進行了脫鹽。21世紀水廠的凈化水通過23座多點注入管井分別注入4個蓄水層,與深層蓄水層井水以2∶1的比例混合以阻止海水的入侵。該項工程表明:人工控制海水入侵是可行的;城市廢水經深度處理後能夠達到飲用水水質標准;工程經長期運行證明穩定、可靠。

②佛羅里達州聖彼得斯堡的廢水再生與回用:該市是城市廢水回用的先驅之一。1978年實施了雙配水系統,供給用戶兩種質量的水(飲用水和非飲用水),再生水開始用於非飲用水目的的使用。1991年該市向7000多戶家庭及辦公樓提供再生水(8×103)米3/天,並用做公園、操場、高爾夫球場灌溉用水以及空調系統冷卻水和消防用水。該市共有4座廢水處理廠,總處理能力達(270×103)米3/天,採用活性污泥生物處理工藝,並附加有鋁鹽混凝、過濾及消毒處理,雙管輸水系統管道共長420千米。通過10口深井將多餘的再生水注入鹽水蓄水層,一年間平均約有60%的再生水注入深井。由於使用再生水,節約了優質水,因此盡管該市入口增加了10%,但飲用水仍能滿足供應。

③亞利桑那州派洛浮弟核電站回用再生水作冷卻水:該核電站是美國最大的核電站。第一期三個反應堆分別於1982、1984及1986年投產,每個發電能力為1270兆瓦。此外擬再建兩個反應堆。核電站地處沙漠,嚴重乾旱,因此採用再生水作為冷卻水。再生水來自兩座城市廢水處理的二級生物處理出水。輸至核電站再經補充處理,使之達到所需水質。該核電站採用冷卻水系統,補給水約(200×104)米3天。

(2)日本的廢水再生與回用日本近20多年來在廢水再生和利用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開發和工程建設。1986年城市廢水回用量達(6300×10)米3/年,佔全部城市廢水處理量的0.8%。再生水主要回用於中水道、工業用水、農田灌溉、河道補給水等。各種用途及其所佔的比例為:中水道系統為40%、工業用水29%、農業用水15%、景觀與除雪16%。中水道系統是日本污水回用的典型代表。1988年日本共建有中水道844套,其中辦公樓、學校為大戶。學校佔18.l%、辦公樓佔17.3%、公共樓房佔9.2%、工廠佔8.4%。中水道再生水主要用於沖洗廁所(佔37%)、沖洗馬路(佔16%)、澆灌城市綠地(佔15%)、冷卻水(佔9%)、沖洗汽車(佔7%)、其他(景觀、消防等)為16%。

(3)其他國家的廢水再生與回用世界上第一座將城市廢水再生水直接用作飲用水源的回收廠設在納米比亞的首都溫德和克市。該回收廠於1968年投產,第一階段產水量為2300米3/天,正常處理能力可達4500米3/天,後增至6200米3/天。水為城市廢水廠二級生物處理出水,處理流程如下:

深度處理水的水質經嚴格的水質監測,證明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及美國環保局發布的標准。以色列屬半乾旱國家。再生水已成為該國的重要水資源之一。100%的生活廢水和72%的城市廢水已經回用。據1987年資料,全國廢水總量(832.5×10)立方米,處理量達(2.18×108)立方米,處理率接近90%。再生水用作灌溉達(1.046×108)立方米(佔42%),回灌地下為(0.7×108)立方米(佔29%左右),排海水量(0.7×108)立方米(佔29%左右)。廢水處理後貯存於廢水庫。全國共修建127座廢水庫,其中地面廢水庫123座,地下廢水庫4座。廢水進行農業灌溉之前一般通過穩定塘系統處理。有些城市將城市二級生物處理出水再經物化處理後回用於工業冷卻水。此外,廢水經深度處理後回灌地下水,再抽出至管網系統,或並入國家水資源調配系統,輸送至南部地區,或用於一般供水系統,最南部地區甚至將它作為飲用水源。

由於採取了上述廢水回用的措施,以色列大大提高了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從而緩和了水資源短缺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科威特利用經三級處理後的城市廢水進行農業灌溉。印度目前至少有200個農場利用城市廢水進行灌溉,面積達23000公頃。

(4)我國的廢水再生與回用我國長期以來有利用生活污水灌溉農田的經驗,先後開辟了1042多個大型污水灌溉區。在我國北方乾旱地區,利用污水灌溉農田,可充分利用其水肥資源發展農業生產,確實收到了一定效果。但由於一些污灌區地址選擇不當,設計不合理,廢水預處理不夠,又缺乏水質控制標准和及時的監測,出現了土壤、農作物及地下水的嚴重污染,威脅著人體健康和安全。若干年前,曾開展大規模的污灌區環境質量綜合評價工作,研究與制訂了污水灌溉與污泥用於農田的各項環境標准與規定,已將污水農業利用引向科學的道路。由於我國不少地區,如北方地區水資源緊缺,迫切需要把城市廢水作為第二水源加以回收利用,實現廢水資源化。為此,國家組織了有關開發城市廢水資源化工藝的科技攻關,研製成套技術設施,建立示範工程,並逐步推廣應用。攻關內容包括工業回用、市政景觀利用的水質預處理技術、水質標准、衛生安全評價、中小城鎮和住宅小區污水回用技術的研究等。一些成果已在天津紀莊子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中應用,並在天津、太原、大連等城市建設了污水回用工程。例如,大連春柳廢水處理廠的二級生物處理出水經深度處理後用於冷卻水;太原楊家堡廢水處理廠採用生物填料接觸氧化池處理城市污水用於冷卻水;北京高碑店熱電廠亦將高碑店污水處理廠的出水作為冷卻水水源。經過十多年來的努力,我國在城市廢水資源化以及回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今後更大范圍的推廣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我國城市廢水處理廠的普及與興建,廢水再生利用規模和速度亦將迅速發展。

❸ 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資源生產和利用分析

2008年京津冀都市圈水資源總量為220.48億m3,污水處理量24.615億m3,相當於水資源總量的11.16%。污水排放總量為31.975億m3,污水處理率達到77.03%,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再生水利用總量7.1995億m3,再生水回用率29.2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表7.7)。

表7.7 2008年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處理和利用情況表

資料來源: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2008,北京市統計年鑒2008,天津市統計年鑒2008,河北省統計年鑒2008。

污水處理率是污水處理量與污水排放量之比,再生水利用率是再生水使用量與再生水產量之比,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再生水利用率計算時,再生水使用量包括表7.7中所列的各種用途的使用量,狹義的再生水利用率計算時,再生水使用量不包括表7.7各種用途中的補充水源水。京津冀都市圈內再生水利用率是指狹義的利用率。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三地污水處理率均達到70%以上,但是再生水利用率較低,僅為29.25%。從狹義角度,再生水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京津冀都市圈內各省市再生水利用率差距較大,其中北京市再生水利用率最高,達到57.55%,高於京津冀都市圈和全國平均水平;河北省和天津市分別為12.08%和1.65%,均低於京津冀都市圈水平。

7.3.1 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生產能力分析

再生水生產能力從污水處理廠建設情況、污水管道建設情況和污水處理能力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7.3.1.1 污水處理廠建設情況

污水處理廠是再生水生產的單位及載體,它直接關繫到污水處理覆蓋面及再生水開發利用的程度。

京津冀都市圈污水處理廠建設近幾年取得很大進展。2000年污水處理廠只有18個,到2009年達到201個,10年中污水處理廠數量翻了11倍多。三地污水處理廠個數呈逐年增加趨勢。從2005年開始,三地污水處理廠建設速度明顯加快,特別是2007年以後,由於河北省增加了污水處理廠設施建設投入,京津冀都市圈污水處理廠建設飛速發展,兩年數量翻一番(表7.8,圖7.1)。

表7.8 2000~2009年京津冀都市圈污水處理廠數量變化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水網。

圖7.1 2000~2009年京津冀都市圈污水處理廠建設變化趨勢圖

從圖7.1還可以看出,京津冀都市圈污水處理廠建設起點較低,建設速度很快,這是因為「十一五」以來,我國更加註重節能和環保,循環經濟發展迅速,這為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

7.3.1.2 污水管道建設情況

污水管道建設投入較大,它是再生水生產的前提,是污水處理廠污水來源的主要通道。京津冀都市圈近幾年污水管道建設長度和污水管道密度都呈上升趨勢,截至2008年京津冀都市圈污水管道長度達到14966km,污水管道密度為4.3km/km2,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市污水管道長度4458km,比2002年增加1800km,增幅達66.7%,在京津冀都市圈內建設速度最慢,污水管道密度3.40km/km2,略低於京津冀都市圈平均水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天津市污水管道長度達到6194km,比2002年增加3648km,增幅146.77%,在京津冀都市圈內建設速度最快,污水管道密度9.67km/km2,高於京津冀都市圈和全國平均水平;河北省污水管道長度達4314km,比2002年增加2595.4km,增幅151.01%,建設速度在京津冀都市圈內排在第二位,污水管道密度2.82km/km2,小於京津冀都市圈和全國平均水平(表7.9,圖7.2,圖7.3)。

表7.9 2002~2008年京津冀都市圈污水管道長度及密度情況

註:2005年全國污水管道長度為理估計論值;2005年北京市建成面積為理論估計值。

資料來源: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2002~2008。

圖7.22002~2008年京津冀都市圈污水處理管道長度變化趨勢圖

圖7.3 2002~2008年京津冀都市圈污水管道密度變化趨勢圖

另外,在圖7.3中我們可以看出,天津市污水管道密度雖然高於京津冀都市圈和全國平均水平,但是,2007年以來,污水管道密度開始呈下降趨勢,原因是近幾年天津市城區建設速度加快,污水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緩慢。

總之,2001年以來京津冀都市圈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7.3.1.3 污水處理能力情況

京津冀都市圈年污水處理能力和日污水處理能力顯著提高。

第一,再生水總量是再生水處理規模的重要指標。從2001~2007年,京津冀都市圈污水排放總量呈上升趨勢,2008年開始出現負增長,但總量仍維持在較高水平。總體上升趨勢較緩慢,2004年上升速度最快,達到15.11%;2007年最慢,只有0.47%。年污水處理量自2001年以來一直呈上升趨勢,其中2004年和2006年增幅較大,超過20%;2007年增幅較小,只有3.98%。可以看出,隨著污水排放量的變化,京津冀都市圈污水處理總量也基本呈同方向變化趨勢(表7.10,圖7.4),再生水處理規模逐年加大。

第二,日處理量是地區污水處理效率的重要指標。京津冀都市圈污水日處理量從2001年到2008年也是呈上升趨勢。2003年開始,處理量有較大幅度增長,特別是河北省和天津市,增速較快,2005年以後河北省污水日處理量超過北京,在京津冀都市圈內排在第一位(表7.10,圖7.5)。日處理量上升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圈內加快了污水處理廠建設速度,第二是污水處理廠實際處理能力的提高。

第三,污水處理率是衡量一個地區污水處理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京津冀都市圈污水處理率也呈上升趨勢,從2001年52.03%增加到2008年的77.03%。從這個指標來看,2001年以來京津冀都市圈污水處理能力一直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在京津冀都市圈內部,北京市的處理能力最強(表7.11,圖7.6)。

表7.10 2001~2008年京津冀都市圈污水處理情況表

註:2005年河北省年污水排放量為理論估計值;2002年北京市、天津市,2005年天津年污水處理量為理論估計值。

資料來源: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2001~2008。

圖7.4 2001~2008年京津冀都市圈年污水排放量和年污水處理量變化趨勢圖

圖7.5 2001~2008年京津冀都市圈污水日處理量變化趨勢圖

表7.11 2001~2008年京津冀都市圈污水處理率 單位:%

資料來源: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2001~2008。

圖7.6 2001~2008年京津冀都市圈污水處理率變化情況

總之,京津冀都市圈污水處理總量和日處理量都是逐年增長的,污水處理能力有了顯著提高。然而,由於起步晚、基礎弱,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生產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例如,京津冀都市圈2008年的污水處理率只有77.03%,以色列1987年處理率就已經接近90%,落後發達國家30年左右;京津冀都市圈內北京市的城八區2007年達到90%,也落後發達國家20年。

7.3.2 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利用情況

再生水利用情況主要從利用總量、利用效率及原因三個方面分析。

7.3.2.1 利用總量

2006~2008年,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利用總量呈增長趨勢,從4.13億t增加到7.20億t,增加3.07億t,增幅74.33%,增速較快。但是,京津冀都市圈利用再生水、節約清潔水的比例還比較小,到2008年才達到2.81%。所以,如果能進一步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將可節約更多的清潔水源。

從2008年,京津冀都市圈各省市再生水利用總量與用水總量比例來看(節約清潔水比例),北京再生水利用總量6億t,是河北省的5倍多、天津市的75倍;再生水利用總量與用水總量比例北京市17.09%,天津市和河北省分別為0.37%和0.56%。這說明北京市再生水利用水平在京津冀都市圈內遙遙領先於其他省市(表7.12)。

表7.12 2006~2008年北京利用再生水節約清潔水情況表單位:億m3

資料來源: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2006~2008,北京市經濟年鑒2006~2008,天津市經濟年鑒2006~2008,河北省經濟年鑒2006~2008。

2006~2008年,京津冀都市圈的用水總量大於清潔水資源量,所以,再生水的使用,不僅彌補了這個缺口,而且還節約了清潔水的使用量。分析三地再生水利用率最高的北京的情況,北京再生水使用量逐年增加,清潔水用量逐年減少,清潔水節約量逐年提高,2008年節約率達到17.09%,再生水的替代作用逐年顯現(表7.12~表7.16)。這對於一個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地區來說,無疑是個令人鼓舞的福音。

表7.13 2006~2008年天津再生水節約清潔水情況表 單位:億m3

表7.14 2006~2008年河北再生水節約清潔水情況表 單位:億m3

表7.15 2006~2008年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節約清潔水情況表 單位:億m3

表7.16 2006~2008年全國再生水節約清潔水情況表 單位:億m3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的增加,水資源總量與用水量之間的缺口會越來越大。如果不提高再生水使用量來加以彌補,將會使各地對外調用水的依存度不斷增加。這不僅會使用水成本增加,而且還會使地區間因水資源配置不均,產生用水矛盾,進而引起更廣、更深的社會矛盾。所以,提高各地再生水利用量,節約清潔水使用量,是今後必須要走的路。

7.3.2.2 再生水利用率

再生水利用率等於再生水利用量與再生水生產總量的比率(再生水生產量按100%的污水都被凈化為再生水計算的),是衡量再生水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標。京津冀都市圈近幾年再生水利用率變化情況見表7.17及圖7.7。

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利用效率也是逐年提高的,2006年再生水利用率19.34%,到2008年達到29.2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是,目前利用效率仍然較低,再生水利用率還不到30%。僅2008年一年,京津冀都市圈就有17.42億m3再生水未得到充分利用,佔2008年京津冀都市圈水資源總量的7.9%,這一比例對於水資源嚴重不足的京津冀都市圈來說是非常巨大的。另外,從京津冀都市圈內各省市再生水利用效率來看,北京市再生水利用效率最高,2008年已經達到57.53%,河北省12.09%,天津市只有1.65%。

另外,與發達國家相比,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利用水平也存在巨大差距。例如,1987年以色列72%的城市污水都已經回用,京津冀都市圈內再生水利用率最高的北京市才接近60%。

表7.17 2006~2008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利用率%

資料來源: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

圖7.7 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利用率柱狀圖

7.3.3 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利用率低下原因分析

截至2008年,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生產設施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污水處理總量也得到了提高。但是,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利用總量只有7.2億m3,只相當於京津冀都市圈用水總量的2.81%,再生水利用率只有29.25%,再生水利用效率低(表7.18)。下面就再生水利用效率低下原因進行簡要分析。

表7.18 2008年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生產和利用情況表

資料來源: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2008,北京市統計年鑒2008,天津市統計年鑒2008,河北省統計年鑒2008。

第一,再生水價格偏低,影響再生水生產。目前,北京市居民使用的自來水價格已上漲為4元/t(表7.19),而再生水依然維持在1元/t,但是,實際上部分再生水生產企業平均運行成本超過1元/m3,再生水定價過低,使再生水生產單位虧本運行,影響了正常運營管理,部分再生水生產設備不能滿負荷運轉,或者出水水質低於設計標准。

第二,雖然目前京津冀都市圈水資源緊缺,但是還沒有達到威脅飲用水的程度,所以再生水的替代作用被人忽視。

第三,由於我國再生水生產多為政府投資,投資主體單一,資金有限,受到財政收支情況影響,污水處理廠和管網建設(包括舊管網改建和新建設)仍然不能滿足再生水行業發展需求。

第四,由於缺乏有效監管,京津冀都市圈部分再生水水質沒有達到標准,影響用水單位使用積極性。

表7.19 北京市自來水價格表

資料來源:北京市發改委網站。

❹ 一半是沙漠的以色列,幾乎不下雨,為何能讓一噸淡水僅賣五塊錢

以色列地處中東沙漠地區,國土面積2萬多平方公里,比北京市大一些。不過由於氣候和地理位置的原因,以色列的降水非常稀少,這也導致他們淡水資源非常緊缺,據統計以色列800萬人口每年需要20億立方米的水,而降水以及河流只能提供11億立方米,這還沒有算上蒸發的損失,可見以色列缺水嚴重。物以稀為貴,以色列的淡水應該非常貴才對,實際上以色列一頓淡水也只有3到5元錢。

雖然靠著自然界的降水獲得淡水有限,但是以色列人卻用 科技 解決這個難題,他們現如今擁有很多途徑獲茄好悶取淡水。首先便是海水淡化,世顫彎界很多的缺水國家都採用海水淡水的手段。實際上中東的土豪國家普遍採用這一技術,像沙特也是用海水淡水獲取淡水,而以色列的海水淡化技術非常出色。據統計僅僅依靠海水淡化計劃,他們每年就能提供6億立方米的淡水給全國,在淡水產量驚人的同時,以色列海水淡化的成本也在逐漸降低。

以色列的海水淡化技術是世界頂尖水平,他們剛剛建國的時候就非常重視這個項目,畢竟要養活越來越多的人口,滿足國民的需求,就一定需要水。所以他們在1997年開始在全國大量地修建淡化工廠,也正是因為以色列頂尖的海水淡化技術,才能讓以色列國民每天生活都用淡水,也依然不會有什麼負擔。

除了海水淡化,以色列人還從太陽的「手」中搶奪水資源!咱們知道在太陽的炙烤下,很多淡水都蒸發成了水蒸氣,無法被人類利用。而以色列科學家發明了「空氣制水機」,能夠吸入蒸發在空氣中的水,將它們變成淡水!有了多種淡水來源和途徑,以色列的淡水也能做到便宜了!

換個視角看看中東的其他國家,早在很久之前就嚷嚷著要進行海水淡化工程,但每次都沒有把重心放在這個上面,導致現在還需要去以色列進口淡水。

一半是沙漠的以色列,幾乎不下雨,為什麼一噸淡水僅賣5元?

一,先來看看以色列的淡水來源, 一,海水凈化成本較高,二,約旦河,三,戈蘭高地,號稱「中東水庫」。

二,以色列的經濟發達,雖然沒有中東其他國家那樣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但是憑著先進的 科技 ,以色列的每個產業都很發達,平民就業率異常的高。這也要求淡水的價格不能高,雖然以色列淡水代價高,但是售價不高,才能保證以色列工農業的發達。

三,都說以色列是資本主義國家,但是為了 社會 的穩定,經濟的發展,以色列在水價,糧價,房價等保障民生的資源上,應該是讓利給平民百姓的。單以水為例,為戈蘭高地為例,「中東水庫襪慶」太重要了,以色列在該地駐軍多少,用導彈來擊落來襲的火箭彈,而且以色列軍人收入待遇高,裝備特先進,一年軍費不知多少億美元?

以此來計算,以色列在以水為代表的民生資源上,是完全讓利給老百姓的。在我眼裡,以色列是一個真正的以民為本,目光長遠的政權啊!

猶太人以商業聞名於世,人們的印象往往定格在「會做生意」,實際上這個民族會干好很多事情。比如說農業,古代猶太人就十分擅長耕種,只是後來流散世界各地,不被所在國允許務農。

現在的以色列,可以說發跡於農業,那些猶太移民在乾燥缺水的巴勒斯坦土地上,開辟出一塊塊綠色的家園。 到1948年的時候,猶太移民的農業已經能夠滿足自身50%,為以色列建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那麼,一半國土是沙漠的以色列,在年降水不足的情況下,又如何讓用水變得廉價呢?

一戰後,巴勒斯坦地區長期被英國託管,對這塊土地比較有研究。英國經濟學家曾經認為,巴勒斯坦地區水源匱乏,能夠承載的人口不會超過200萬。

事實上,現在巴勒斯坦地區住著1200萬人口,超過英國人估算多達1000萬人口,其中800萬人住在以色列。 以色列的供水系統,不僅為國內提供廉價水資源,而且為巴勒斯坦人、約旦人提供大量水資源。

應該說,以色列對水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做得很到位,值得很多國家的借鑒。在以色列國內,水資源被定義為國有資源,有專門的1部法律——《水法》。水資源管理委員會是專門的政府機構,負責規劃水資源利用,並且規范、監督用水情況。

以色列的 地表淡水 ,集中在北部帶去,主要是以約旦河(年徑流5.2億立方米)、太巴列湖(約40億立方米蓄水量)為中心的水系。以色列人從太巴列湖(又名「加利利海」) 每年 抽取湖水,總量約4億立方米,大概佔全國用水量的30%。

除去地表淡水資源外,以色列的中部山區和沿海平原的 地下水 資源也很重要,每年大約抽取2.5億立方米,約佔全國用水量的19%。不過,地下水抽取過多,容易造成地面下沉、海水入侵等問題。現在,以色列已經對地下水抽取,採用嚴格的控制制度。

第3個淡水來源是 海水淡化 ,這是以色列人增加新水源的重頭戲,被認為是解決以後以色列以及整個中東地區水資源問題的根本出路。以色列共有31座海水淡化廠,規模較大的有阿什凱隆淡化廠、哈德拉淡化廠等幾家,年產量約為5.05億立方米。

國家就在這塊乾燥地,水資源就這么多,以色列政府也是沒有退路,在提高利用率上痛下功夫:

1、 第1個強制使用雙沖式馬桶的國家。 以色列這一招節省約一半的馬桶用水,平均到每個國民是 節省1700加侖水,總計約 節省135億加侖水。

2、掀起滴灌技術為先鋒的農業革命。 傳統灌溉的方式,淡水在被植物根部吸收之前,超過 50%會蒸發掉或排干。以色列人用 滴灌技術,直接將水一滴滴澆到植物根部 只有4%的水被浪費。像這一類的節水高新技術,以色列在全球各國里算出類拔萃,每年創造巨大價值。

3、讓 85%的污水 重新變為凈水。 以色列採用 沙土蓄水層處理法,污 水通過沙土下滲到蓄水層,實現所有雜質被移除。這些水被政府大力推廣,使用者將獲得極大優惠,被廣大國民所接受。

以色列水資源匱乏,為什麼水價不高呢? 合理的規劃,讓水資源的效用翻番;合理的使用,讓國民的水資源需求大大減少; 科技 的使用,讓水資源的浪費變小……

簡單可歸納為一句話:政府、國民都極度重視水資源的保護和開發。 現在以色列占據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確保太巴列湖的淡水資源安全,已經到不惜承受戰爭的境遇。

所以,你到以色列去,千萬不要感嘆水價的低廉。關於珍貴而低價的淡水,以色列人確實是做到極致,也堪稱是傳奇……

以色列長期的水問題


水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國家資源。水對於確保人民的福祉和生活質量以及保護農村農業部門至關重要。以色列多年來長期缺水。然而,近年來,這種情況已發展成一場嚴重的危機,人們擔心可能越來越難以充分供應城市和家庭用水。目前以色列可再生水資源的累積赤字約為20億立方米,相當於國家的年消耗量。赤字還導致飲用含水層水資源的質量惡化,這些水資源在某種程度上已變成微鹹水或受到污染。

危機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以色列連續四年遭受乾旱。由於人口增長和生活水平提高,對生活用水的需求增加,加上根據國際承諾供水的需要,導致了對可再生水源的過度利用。

水部門的政策,特別是過去十年的政策,加上面對迫在眉睫的水短缺局勢缺乏適當行動,導致了目前危機的嚴重性。

農業部門受危機影響最大。由於短缺,對該部門的水資源分配不得不大幅減少,導致農業生產力下降。

目前的危機使人們認識到,需要制定一項政策、體制和業務改革的總計劃,以穩定局勢,從長遠角度改善以色列的水平衡。


水資源和水供應

常規水資源

可再生水的年平均總潛力約為1800 MCM,其中約95%已經開發並用於家庭消費和灌溉。大約80%的水勢在該國北部,只有20%在南部。

以色列的主要淡水資源是:基內雷特湖——加利利海,沿地中海沿岸平原的沿海含水層,以及中部南北(卡梅爾)山脈下的山區含水層。其他較小的區域資源位於上加利利、西加利利、貝特謝恩河谷、約旦河谷、死海裂谷、內蓋夫和阿拉瓦。主要水資源的長期平均可補充水量約為每年1800 MCM。

以色列在利用幾乎所有現成的水資源和促進有力的保護計劃之後,長期以來一直把通過開發非常規水源來擴展現有水源,同時促進保護作為一項國家使命。這些努力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廢水的再生;截流和人工補給;人工降雨;海水淡化。

因為以色列投入大量的金錢和科研資源在水利用研究上,他們的水系統在世界上絕對稱得上是獨一無二的。

除了常規水資源的開發,以色列還大力發展海水淡化技術 。這項技術幫助以色列得到了大量的淡水。同時,以色列人也學會了從每一滴水中獲取最大的價值,他們的滴灌技術,水處理以及海水淡化技術均為世界領先水平。

在以色列,90%的污水會被循環再利用,用於園藝或農業。

90%,這個數字單看好像並沒有很震撼,但是我們如果看看世界各國污水處理回收率排名就知道了。排在第二的國家是西班牙,他們的污水處理回收率為17%。

90%和17%,差距之大一目瞭然。

污水再利用,不僅為農業灌溉提供了可用水,同時也防止河流,泉水和海洋受到污染,到目前為止,以色列幾乎沒有任何污水污染極大的改善了環境。

不管有多少人指責以色列在中東窮兵黷武,我始終對這個國家和這個民族抱有極大的敬意,真的很了不起。

以色列建立之初,國家財政一開始就有錢,以色列也不是通過什麼化學反應合成的什麼人工水,主要還是利用其本身就有的約旦河,通過運河、節水灌溉等等這些並不高端的技術手段,讓有限的水資源盡可能的高效率利用。

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家曾經將從以色列引進的滴灌技術在中國西北廣大缺水農村推廣,可惜結果很不理想,農民們積極性不大,因為這項技術一畝地成本起碼要二百二十美刀,而中國西北農民一畝地產值不過二百元人民幣。

這個不得不說以色列的國企是真的良心企業!以色列把淡水資源列入國有管控物資,盡量的以成本價提供給國民,這才有了5塊一噸的淡水。相比之下,科威特沙特等國的同類國企就很不是東西了。

以現在的淡化海水技術,每一噸淡化海水的成本大約是1.1~1.3美元之間,我們國內則在8.3~8.7元之間,以色列的淡水來源有42 %是來源於敘利亞戈蘭高地的,我們把戈蘭高地的淡水跟淡化海水的花費總額平均除一下就可以計算出以色列國現在的淡水總價大約在4.8~5.2塊之間。這也直接得出以色列淡水5塊一噸確實是成本價了。

而同比之下,科威特的淡水價格就是頂天了。科威特的淡水價格大約是10美元/噸,按目前國際匯率來計算大約是71塊/噸。而科威特方面的淡化海水技術大約跟以色列持平,生產淡水的價格也差不多,這也足以看出這其中的利潤所在了,這是科威特皇室的另外一個小金庫。

說白了,

就是不賺自己人的錢唄!

越緊缺重要的資源,政府越重視,否則會政局動盪,影響 社會 的穩定,這是任何政客都絕對會重視的重點問題。

例如我國的糧食:大米的價格控制!

每一個國家,民生多麼重要?

❺ 什麼叫中水

中水是對抄應給水、排水的內涵而得名,翻譯過來的名詞有再生水、中水道、回用水、雜用水等,我們稱"中水"(RECLAIMEDWATER),是對建築物、建築小區的配套設施而言,又稱為中水設施。中水利用也稱作污水回用。

中水的叫法起源於日本,主要是指城市內一個小區或確定的大型建築物系統內的污水經處理後達到一定的水質標准,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它以水質作為區分標准,其水質介於生活自來水(上水)與排入管道內污水(下水)之間,故命名為「中水」。中水主要用於沖洗廁所、澆灌綠地、樹木、清潔道路、沖洗車輛、基建施工,噴水池以及可以接受其水質標準的其他用水。

(5)以色列再生水回用擴展閱讀:

「中水回用」的好處

開發中水,利用中水,不僅可以獲取一部分主要集中於城市的可利用水資源量,還在於體現了水的「優質優用、低質低用」的原則。中水利用還是環境保護、水污染防治的主要途徑,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

❻ 現在為什麼要提倡廢水中水回用呢

提倡廢水中水回用的第一個原因就是世界上淡水資源是很少的。也許有人會說,即使淡水資源很少,但是地球上淡水也有幾百萬平方公里吧,而且水也是可循環的資源。事實上,現在很多地方開始面臨缺水,比如中國的沙漠地區,內蒙古或者是非洲等等地區,都是由於沒有水,活活的被渴死的。此外我們吃的糧食也是需要水灌溉的,所以水就是我們生命之源。我們身體的70%到80%都是水構成的。但是由於近幾年的水體污染,糧食污染等等的污染使得水循環的速度越來越慢,可飲用水的資源越來越少,所以在這種水資源越來越短缺的時代,我們就應該來解決這個問題。廢水中水回用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措施。

此外,在一些缺水的地區,證明了廢水中回收水的措施是高度有效的,比如說以色列,它一水多用,不僅將水來洗澡,洗身體,還將廢水進行灌溉等等一些日常生產作業。所以即使在高度缺水的以色列,還能夠高速發展。

❼ 什麼是回用水

「中水」起名於日本,「中水」的定義有多種解釋,在污水工程方面稱為「再生水」,工廠方面稱為「回用水」,一般以水質作為區分的標志。其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經處理後達到一定的水質標准,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在美國、日本、以色列等國,廁所沖洗、園林和農田灌溉、道路保潔、洗車、城市噴泉、冷卻設備補充用水等,都大量的使用中水。我國是水資源匱乏的國家,但目前還沒有中水利用專項工程,也沒有專項資金,只是政策上引導,各城市的中水利用量是根據此城市的缺水程度不同而定的。

城市污水經處理設施深度凈化處理後的水(包括污水處理廠經二級處理再進行深化處理後的水和大型建築物、生活社區的洗浴水、洗菜水等集中經處理後的水)統稱「中水」。其水質介於自來水(上水)與排入管道內污水(下水)之間,亦故名為「中水」。中水利用也稱作污水回用。

近年來,很多有識之士都在呼籲盡最大的可能利用中水。在剛剛結束的政協會議上,政協委員鞏俐也提出這個問題,鞏俐走過世界很多城市,對先進國家利用中水的情況感觸頗深。

我國是水資源匱乏的國家,人均佔有量僅為0.22-0.27萬方,列世界第88位。中水利用對我國的環境保護、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經濟可持續發展能起到重要作用。那麼我國目前的中水利用情況又是怎樣的呢?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有關方面的負責人。

中水利用發展緩慢

北京市節水辦公室水資源處張處長說,在我國中水利用的范圍及規模普遍發展緩慢,北京是缺水地區,在這方面提得比較多,也比較早。在工業方面用的比較多,如國華熱電廠、北京自來水六廠在中水利用方面做得都很好。目前北京的綠地用水、工農業、種樹、道路保潔、洗車、河道等用水問題,我們都已經做了再生水利用規劃。規劃包括多方面的問題,建設污水處理廠、管網、污水截流等。中水處理的同時要考慮達標排放和處理完的利用問題。現在我們提倡分散處理污水,就是建多個小的污水處理廠,分散在需要處理的河邊,也就是合理布局,使上游、中游、下游結合。

北京市節水辦公室計劃處的李先生介紹,北京的中水規劃正在做,但真正實施的不多,工業方面相對用的多一些。按照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規劃,北京將幾個污水處理廠建成以後,能處理90%以上的污水。此規劃從2001年開始實施,預計2005年完成。將來的中水主要用於工農業和生活用水,預計每年要用6億方。

李先生認為,奧運會的召開使污水問題很具挑戰性,希望所有的工業、企業、居民都有這方面的意識。每一個新建小區、學校、大院都應該建有污水處理設施,特別是用水量較大的工業,如石油化工、農產品加工企業、電力等更應該用中水,甚至是消防這種短期用水,也要使用中水。總之,只要不是飲用水都可以考慮用中水,把污水在本地消化,達到污水零排放,花錢不多,也不是太麻煩,更重要的是把環境污染降到了最小。不污染河道,達到了美化環境的目的。

美國等發達國家污水處理工程高度發達,像美國污水處理達到了10級深度處理標准。1979年美國已有中水利用工程536項,年利用水量為9.37億方,其中62%用於農灌,31.5%用於工業,5%用於地下回水,是城市水源之一。德國和奧地利也不錯,它們是自己處理自己使用,處理程度高,污水處理量和回用量也高。而北京的幾個大型處理廠也就是2級、3級處理,更深度處理的極少。其實,投資者可以考慮一下,中水利用有利可圖。

開發中水有利可圖

國家水利部水資源司齊先生告訴記者,我國目前還沒有中水利用專項工程,也沒有專項資金,只是政策上引導,中水利用方面只是有一個粗略的統計。各城市的中水利用量是根據此城市的缺水程度不同而定的。以色列缺水嚴重,比我國更甚之,在中水利用方面做得是最好的。就國內而言,北京和天津這方面做得相對好一些,北京相對比較大的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污水回用量是30萬方以上,用於電業的比較多。天津東郊污水處理廠污水回用量是7萬方以上。中水利用可以直接從污水處理廠取水利用,這主要是一個觀念、習慣問題。

齊先生認為中國落後於國外的主要原因是投資渠道和管理體制問題,技術方面和國外相差不是太大。我國污水回用主要是靠政府投資,而單靠政府很難把這件事情做好,應該靠民間集資或多方面、多渠道集資。另一方面,我們污水利用考慮的主要是環境效應和缺水,而不是經濟效應,以後應該多考慮經濟效應。企業、生活小區、大的旅館都應該有中水設施,雖然成本增加,但可以緩解缺水問題,石景山區就有家庭這樣做。還可以考慮收取公民的污水處理費和污水回用費,探索適合我國的新模式,尋求適合我們的實用技術。

❽ 城市污水回用的可行方案分析

現場質量管理又稱生產過程質量管理,是從原材料投入到工程竣工所進行的質量管理。由於施工現場是影響工程質量的諸要素的集中點,因此搞好現場施工可以穩定和提高工程質量,加快施工進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由於現場質量管理在高樓渡槽成功應用,高樓渡槽優良的質量不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而且縮短了工期,給企業增加了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
城市污水回用指的是,生活和工業污水經過處理後,作為工業,農業或市政用水的水源。城市污水中含有污染物質的水量僅占整個污水量的0.1%,其餘絕大部分是可用清水,而且城市污水就近可得。水量穩定、易於收集,污水處理技術也比較成熟,將城市污水經常規處理後回用於工業是完全可行的。目前,我國城市污水的回用率還很低,但是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有了許多成功的實例。美國自50年代起,即開始著手這方面的工作,據報道,美國357個城市實現了污水回用,其中回用於農業佔55.3%,回用工業佔40.5%;日本早在1962年就開始污水回用的實踐,70年代東京、名佔屋和大皈等城市就已將城市污水處理後回用於工業;前蘇聯莫斯科東南區設有專用的工業水系統,有36家工廠使用處理後的城市污水,每日污水回用量達5.5-105m3;南非聯邦不但丁業使用再生水,而且在約翰內斯堡市,每日自來水的85%加人的是城市再生水,開創了使用污水回用到飲用水的先例。 一、城市污水的產生,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特徵 1、工業污染源 各種工業生產中所產生的廢水排入水體就造成了工業污染源。不同的工業所產生的工業廢水中所含污染物的充分有很大差異,這是由於各種工業加工的原料不同、工藝過程不同造成的。 冶金工藝所產生的廢水主要有冷卻水、洗滌水和沖洗水等。 輕工業所加工的原料多為農副產品,因此工業廢水主要含有機質,有時還常含有大量的懸浮物質、硫化物和重金屬,如汞、鎘、砷等。 化學工業的產品很多,因此化學工業廢水的充分也很復雜,在廢水中常含有多種有害、有毒,甚至劇毒物質,如氰、酚、砷、汞等。總之,工業污染源向水體制排放大廢水具有量大、面廣、充分復雜的特點,是重點解決的污染源。 2、城市生活污水 城市居民聚集地區所產生的生活污水,多為洗滌水和沖刷器物所產生的污水,因此,主要由一些無毒有機物,如糖類、澱粉、纖維素、油脂、蛋白質、尿素等組成。其中含氮、磷、硫較高。此外,還伴有各種洗滌劑,這是另一類污染源,它們對人體有一定危害。在生活污水中還含有相當數量的微生物,其中一些病源體,如病菌、病毒、寄生蟲等,都對人的健康有較大危害。 3、農村污水和灌溉水 農村污水和灌溉水是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由於農田施用化學農葯和化肥,灌溉後或經雨水將農葯和化肥帶入水體造成農葯污染或富營養化。在污水灌溉區,河流、水庫、地下水都會出現污染,同時也就出現土壤污染、食品污染。 4、雨水收集與利用 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和住區地形、地貌確定雨水處理方案;屋面、地表雨水經收集、處理後,應達到規定的回用水質標准;優先選用暗渠收集雨水,雨水處理宜採用滲水槽系統,滲水槽內宜裝填礫石或其他濾料;利用住區的綠地、水景等進行自然凈化,使其滿足用水對象的要求;採用多種滲透設施進行滲透凈化;雨水回用系統,應設置雨水初期棄流裝置;公共活動場地、人行道、露天停車場應採用透水鋪裝材料,以利於雨水入滲,可滲透鋪裝面積應不小於30%。 二、城市污水回用的可行用途 1、補充地下水:似乎有兩個可能性值得評估,即(a)補充地下水,建立地下水防護堤來防止水質惡化,避免鹽鹼水的侵入;(b)平整地表面,補充淺含水層。這些措施的潛在性具有局限性,因為可供使用的處理水量有限,而水競爭性用途卻很多。另外一個潛在性是,利用洪水期的地表水流量補充地下水。 2、中水回用:把小區產生的各種污廢水及雨水進行收集再行處理達到所要求使用的水質標准,再用於小區環境用水和小區雜用水,稱為中水回用。因其水質居於生活飲用水水質和允許排放污水水質標准之間,取名為"中水"。小區污水回用開辟了第二水源,降低了小區新鮮水取用量,經處理後的污水回用於小區,減少了污水的排放量,減輕了受納水體的污染,也減少了治理環境污染的投資。所以污水回用既節約了水資源,也消除了環境污染,具有多重效益。 3、污水回用於冷卻水系統:城市污水處理後,根據不同的水質情況,有的可以直接回用於工業循環冷卻水系統,有的需要進一步處理後再回用 4、景觀及綠化用水:廢水回收的可能性是,用於(a)城市風景點的灌溉(公園、花園和道路綠化帶)、補充公園的池塘來美化環境。對這些用途的水處理還要求包括二級水處理以及減少病菌等。 5、增加河流流量:在黃淮海流域,河流系統的生態價值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或因污染和下游流量的減少損失很多,因此,對使用廢水來調節低流量很感興趣。但是,似乎所有可供使用的水,包括回收的廢水都需要用來滿足城市和農村群眾的需求。 6、污水用於農田灌溉:一方面可以緩解當地的農業水資源緊缺的矛盾,另一方面,由於污水中含有豐富的氮、磷、鉀等營養元素,為作物生長所必需.
三、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模式與發展狀況 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實際上包括再生和利用兩個環節,污水利用的條件是擬進行回用的水必須滿足一定用途的水質要求,因此,回用處理(再生)的環節通常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的城市污水利用較多考慮的是城市污水處理廠二級處理後的出水,這種水的利用有二種形式:直接回用和間接利用。直接回用多用於污水處理廠附近的農田灌溉及草場等用水,回用的途徑及方式受地域限制還比較單一,調配運轉不方便,而且這種水雖然經過了人工強化處理和消毒等措施,但由於未經過一定時間的自然凈化,在使用和控制不當時會產生一定的問題。間接利用是從水域的整體考慮,從水體上游取水凈化供城市使用,產生的污水經城市污水處理廠凈化後排入水體的下游,回歸於水體(此過程構成了水的社會循環),再經過一定河段的自然凈化,可為下游城市或地區利用。經處理污水的間接利用是將自然界中水的社會循環與自然循環有機結合,在水體自凈容量的限度內,對水體的利用基本不會造成損害,這種方式需要從宏觀上進行管理,是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途徑。 國內外已有許多將凈化後的城市污水應用於工業、農業、市政、漁業等的成功實例。近年來,阿根廷、智利、印度、科威特、墨西哥、秘魯、俄羅斯等國將城市污水一級或二級處理出水應用於農業灌溉,其規模逐年擴大。日本創造了中水道系統,在建築群內設雙管供水系統,利用再生污水沖刷廁所、作冷卻水、澆花園和草地、沖洗馬路和汽車或作景觀、消防用水,獲得了顯著成效。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中心問題在於根據地區的特點擬定適宜的再利用對策。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根據其農業發達、用水量大的特點,提出的基本模式是灌溉回用,農業用水直接取自水源和經處理的城市污水;佛羅里達州根據其城市用水集中的特點,提出的基本模式是非飲用回用,大規模地實行雙管供水系統,以自來水價格的40%將城市污水處理水供給高爾夫球場、城市綠化、以及建築物和住宅區的中水道用水;而德克薩斯州根據自己用水的傳統和水文地質特點,採用間接回用的模式,大規模進行污水處理水的地下回灌。以色列的城市污水處理水的主要回用出路是農業灌溉,但在人口集中的城市區域也進行一定規模的中水道回用。日本大部分地區利用污水處理水進行清流復活,這是因為該國基本上不缺水,但水資源的修復和保護是回用的重點。 採用凈化後的城市污水供工農業及市政事業等多目標、多對象的回用在技術上是可行的,經濟上是適宜的,對緩解城市水荒、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近10年來我國對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組織科技攻關取得豐碩成果,如中小城鎮和住宅小區的污水回用;城市污水凈化後回用於園林綠化、市政景觀、沖刷馬路等;大型賓館及娛樂場所的中水回用系統;城市污水回用於工業冷卻水系統或低壓鍋爐補給水及工藝用水;污水回用規劃、技術政策等軟課題研究等。此外,還興建了若干示範工程。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我國城市污水資源日益豐富,目前已超過500-108m3/a,如果有1%的污水回用,將對緩解北方一些重要城市的缺水起重要作用。我國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之一,當前,我國600餘座城市中有300餘座缺水,有些城市水資源嚴重匱乏,全國城市缺水60-108m3/a,因缺水而減少的工業產值>1200億元/a,且呈現增長之勢。自2000年5月份以來,由於乾旱缺水,已有150個城市先後開始實行定時限量供水,嚴重影響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雖然我國在利用城市污水灌溉農田方面積累了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具備了一定的科學研究基礎,許多城市也實施了一些開源節流的措施,但把城市污水當作一種穩定可靠的水資源予以開發利用仍然進展不大。這中間很大程度上是認識問題,當然也有一些屬於技術上或投資上的問題。
污水作為水資源回用的前提是提供適合於回用的水質,且不造成任何潛在的二次污染。目前隨著水處理技術的發展,能達到一定水質的水處理技術往往不在於其技術上的可能性,而在於經濟上的可行性。因此,常規污水處理工藝的強化、組合及高效、低耗能處理技術的應用,自然能源和廉價資源的開發利用,污水處理和資源回收相結合技術,已成為城市污水資源化技術研究的主流;同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系統及優化理論、環境風險評價、水質指標及系統管理模式等,也將成為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研究的重要方面。 四、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的發展現狀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的城市污水排放量開始成倍增長(>500-108m3/a),而相比之下,我國的污水處理率卻增長緩慢,目前還不足10%[3]。近十幾年,我國城市已由解放初期的132座增加至668座,城市人口已佔全國總人口的35%,預計到2010年可上升到47%,按此預測,屆時城市污水量也將達到720-108m3/a。在我國現有的668個城市中,僅有123個城市有307座不同處理等級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其中城市污水二級處理率為10%左右。全國現有17000個建制鎮,絕大多數沒有排水和污水處理設施。國家提出至2000年污水處理率要求達到25%,2010年達到40%。 目前,各地對城市污水的處理考慮較多的是排水管網終端的集中式處理,而對於污水流經整個城市的過程卻缺少控制,尤其是在城市排水系統不健全的地區,致使一些分布於城區的溝渠水體倍受污染,日久天長這些水體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臭水。現在一些有條件的地區採取了截污、清淤、引水等治理措施,使水體在感官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同時也破壞了水體的自凈體系和功能,使水體抵抗外界污染的能力減弱。由於我國的城市排水管網較多採用的仍然是合流制管道,雨季時大量污水隨雨水從截污干管的溢流井排入水體,而造成嚴重的污染。可見,只有在城區點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才能全面實現城區的碧水目標。 五、城市污水回用的處理方法 1、補充地下水處理技術:城市污水地下回灌深度處理方法一般為傳統的污水處理方法,廢水處理的程度則取決於回灌的水量與水質、地下水盆地和天然地下水稀釋的可能性、土壤類型、地下水深度、回灌方式、使用前在含水層中的停留時間等。確定深度處理技術需考慮廢水成分、選定技術對特定廢水參數的處理水平、選定地區的土壤滲濾處理效果等因素。土壤滲濾也叫土壤含水層處理,是地下回灌流程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簡單、經濟等特點,其費用僅為廠內設備處理達到相同水平所需費用的40%。土壤滲濾凈化機理包括慢速過濾、化學沉降、吸附、離子交換、生物降解、硝化與反硝化以及消毒等。土壤滲濾是地下回灌技術的主要特徵,也是確定深度處理技術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污水回用的目的不同,水質標准和污水深度處理的工藝也不同。但要特別注意實現回灌前處理、土壤含水層處理、取水後再處理三者間的合理優化。 2、中水處理工藝 物理處理法--膜濾法:適用於水質變化大的情況。採用這種流程的特點是:裝置緊湊,容易操作,以及受負荷變動的影響小。 膜濾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離的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沿著濾膜表面流動,溶液中溶劑和低分子量物質、無機離子從高壓側透過濾膜進入低壓側,並作為濾液而排出;而溶液中高分子物質、膠體微粒及微生物等被超濾膜截留,溶液被濃縮並以濃縮形式排出。 我國有使用膜生物反應器處理生活污水的報道,經過110天的運作,均得到穩定而優質的膜過濾出水,符合雜用水水質標准。對COD的去除率可提高15%~30%。並具有較強的抗沖擊負荷能力。一體式膜生物反應器中水處理系統對經預處理後的港口污水的油類去除率均保持在70%-85%。北京一個人口為2.5萬的居民小區採用膜生物反應器的中水處理系統,出水水質明顯高於生物接觸氧化法。 物理化學法:適用於生活污水水質變化較大的情況。一般採用的方法有:砂濾、活性炭吸附、浮選、混凝沉澱等。這種流程的特點是:採用中空纖維超濾器進行處理,技術先進,結構緊湊,佔地少,系統間歇運行,管理簡單。 該法以紫外吸收、臭氧、活性炭吸附相組合為基本方式,與傳統二級處理相比,提高了水質。義大利南部採用了紫外吸收單元給二級出水消毒,當紫外吸收的劑量為160mws/cm2時,大腸菌失去活性,回用水達到義大利的農業回用標准。西班牙水處理廠用過量的臭氧(劑量大於9mg/L)對過濾後的二級出水消毒,再用於農業灌溉。 生物處理法:適用於有機物含量較高的生活污水。一般採用活性污泥法、接觸氧化法、生物轉盤等生物處理方法。或是單獨使用,或是幾種生物處理方法組合使用,如接觸氧化+生物濾池;生物濾池+活性炭吸附;轉盤十砂濾等流程。這種流程具有適應水力負荷變動能力強、產生污泥量少、維護管理容易等優點。 據報道,德國採用活性污泥SBR和生物膜SBR插入到主體活性污泥反應器中脫氮,脫氮率可達90%。日本認為SBR活性污泥工藝是小型廢水處理廠最有前途的工藝,適合在城市地區使用。 3、污水回用於冷卻水系統 (1).微生物問題由於回用污水中的COD和氨、氮含量較高,導致微生物繁殖大幅度增加,產生生物粘泥,因此必須加大殺菌力度。傳統的方法是投加氧化性殺菌劑或直接投加氯氣。氧化型殺生劑的殺菌效果好,一般能解決微生物繁殖問題,具體應用中可根據水質情況決定投加量和投加頻率。 (2).腐蝕問題回用污水的TDS濃度通常比新鮮水高2-5倍,電導率、CI、SO42-都高,PH較低,腐蝕程度大,所以要選擇合適的水質穩定劑來控制回用水對設備的腐蝕。 (3).懸浮物問題二級處理後污水濃度較小,懸浮物主要是一些從生化曝氣池帶出的活性污泥。懸浮物的去除方法有兩個:一是選擇適當的濾料,經過過濾,可以濾除大部分懸浮物,二是加人化學劑,兩種方法的結合可以去除大部分懸浮物。 在探索污水回用於循環水系統的工作中,我國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如大連污水回用示範工程,濟南煉油廠污水回用項目,華能北京熱電廠污水回用實踐等。 4、綠化及景觀用水 (1)綠化用水:採用回用水作為綠化用水,水質應達到用於灌溉的水質標准;在輸水-布水系統中余氯的含量不低於0.5mg/L或更高,以清除嗅味、黏膜及細菌;採用噴灌,SS應小於30mg/l,以防噴頭堵塞。 (2)景觀用水:採用再生污水用做景觀用水,需要脫氯,以保護水生動物。再生水應清澈、無毒、無嗅,應去除營養物,以避免藻類繁殖。水中不含有致病菌。 5、增加河流流量: 6、污水用於農田灌溉:
六、城市污水回用的經濟、環境效益 1、城市污水回用的經濟效益 城市污水回用與開發其他水源相比在經濟上的優勢:①比遠距離引水便宜。其基建投資只相當於從30公里外引水,而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衡,對於西北部貧水的城市,如果從東南部水資源豐富的地區引水,引水距離至少為上百公里,甚至達到上千公里,工程是十分浩大的。②比海水淡化經濟。城市污水所含雜質少於0.l%,而且可用深度處理方法加以去除,而海水則含有3.5%的溶解鹽和大量有機物,其雜質含量為污水二級處理出水的35倍以上。③不僅節約了寶貴的水資源,而且節約了排污費用。目前,大部分城市污水都是直接排放人江河湖泊,不僅污染環境,而且國家要收取相應的排污費(新鮮水費為1.12元/m3,排污水費為0.15元/m3),這對於城市的發展來說也是不小的負擔。以一個年產2萬噸合成氨廠為例,使用處理後的污水作為循環冷卻水及其他上藝用水,每年可節水300萬m3,減少排污費24萬元,直接經濟效益100萬元。再以南方某煉油廠為例,採用處理後污水作循環冷卻水,可節約新鮮水32萬m3/a,減少排污32萬m3/a,兩項節約費用40.6萬元/a,除去投資費用每年可獲經濟效益20.6萬元/a。 2、城市污水回用的環境效益 城市污水回用開辟了第二水源,減少了城市新鮮水的取用量,減輕了城市供水不足的壓力和負擔,緩解了供需矛盾。這對缺水城市意義更為重大。城市污水處理後的回用,減少了污水排放量:一是減輕了對水體的污染,並能使部分被污染的水逐漸更新復活;二是減少了治理環境污染的投資。節水效益明顯,城市污水量大且集中,如果很好地推廣使用污水回用技術,可以節省大量水質要求不高的用水消耗量。相比較於海水淡化、遠距離調水,城市污水回用有著它們無法相比的環境效益;而且就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海水淡化、遠距離調水以及地下水開采也都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這也凸顯出城市污水回用的優勢。 七、城市污水回用存在的問題和展望 1、缺乏對污水再生利用的系統規劃 目前我國尚未建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規劃指標體系。在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中,雖然進行了城市的供水及排水規劃,但在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方面缺乏統一的規劃,尤其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規劃,這勢必會造成重復建設和決策失誤。因此,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應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以及城市水資源合理分配與開發利用計劃,在綜合平衡、科學論證的基礎上,針對城市實際情況進行總體規劃,確定其應有的位置和作用。在再生水水質、使用用途、處理程度、處理流程、輸水方式的選擇上,要綜合平衡、遠近結合,既要滿足功能要求和用水水質需求,又要因地制宜、經濟合理。過高的目標與要求,將可能適得其反。 2、城市污水收集與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後 城市污水的收集與處理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重要前提條件,目前我國的城市污水管網建設嚴重滯後於城市發展,二級生物處理率不到15%。因此,強化城市污水管網與污水處理工程設施的建設是推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關鍵。 不少地方政府對污水再生利用的認識不夠,在缺水時優先考慮的是調水,而且絕大多數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規劃、設計與建設目標是達標排放,往往沒有考慮污水的大規模再生利用。因此,今後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既要滿足區域水污染控制要求與相應的排放標准,也要考慮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需求。在某些地區,可以通過開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作來促進污水收集與處理工程的建設與完善。 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術相對落後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事業的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從始至終都要有新技術、高技術的保證和支持。目前我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術和設備的開發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再生利用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的需求,今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技術發展應著重於已有技術的集成化、綜合整合、產業化和工程化,需要對已有技術不斷改進和更新,加強新工藝、新流程、新技術和設備產品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並注重示範性工程的研究和建設。通過工程化和生產性測試,著重解決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於農業、生態、市政和工業中的水質凈化技術、水質穩定技術、水質保障技術、安全用水技術、工程技術、運行管理技術和成套技術設備問題。 4、 相關法規和政策不夠完善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需要健全的法制保障和全面的統一管理。而我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法規和政策還需要完善。例如:要求新建居住區和集中公共建築區在編制各項市政專業規劃時,必須同時編制污水再生回用規劃,污水再生回用工程應與其他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在城市道路的市政管線中,必須預留再生水管道的位置,有條件的路段應預埋再生水管;要求在城市各項用水中能夠使用再生水的(如綠化、道路澆灑)必須使用再生水;制訂鼓勵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建設與運營的管理政策和經濟政策,採取行之有效的鼓勵政策和行政管理手段,促進工、農業生產部門和市政用水部門積極使用再生水。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的可行性研究、立項、設計、建設或改造中,要建立相應的規范和再生水水質標准,改革管理體制和服務體系,在衛生安全、生產過程、產品質量等方面,保障每一個再生水使用單位享有免受不良影響的基本權益。 長期以來,由於自來水水價低,而質量相對較差的再生水則凈化成本高、價格也比自來水高,造成工廠企業寧可使用物美價廉的自來水而不願意使用再生水,導致再生水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另外,城市污水處理廠因沒有效益而加重了地方的財政負擔。因此,國家及城市有關管理部門要積極推動現行水價政策的改革,建立合理的用水價格體系以及污水處理與再生利用價格體系,要實行按(水)質定價,將各種水源的供水價格差距拉開,尤其是再生水與自來水之間應有較大的價差,使水資源的利用趨向結構合理。 八、結語 城市污水的資源化應該建立在水的良性社會循環的基礎上,這對水資源的可持續性開發和再生利用至關重要。不僅可以節約大量的新鮮水,而且可以降低排污水對環境的污染,可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豐收。結合我國國情對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模式進行探討,旨在尋求適合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水污染控制及水資源再生利用的良好模式。隨著我國西部開發及北部缺水地區城市發展戰略的實施,將會推動我國城市污水資源化研究的進展,逐步形成和完善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水資源良性社會循環體系,實現城市與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可持續發展。相信只要大家都樹立起節水意識,減少污水排放,提高污水回用率,就一定能緩解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使城市污水這一危害環境的殺手,變成造福人民的寶貴資源。我們期待的一個大更藍,水更清美好家園一定會實現。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❾ 中水回用的發展及處理技術


水污染、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制約因素。針對水資源緊缺的現狀,有必要對中水回用技術做重要闡述,簡要介紹了中水回用的發展歷程及各類處理工藝。
中國的城市化速度不斷的加快,城市的規模也在迅速擴大,與此同時 水資源匱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構成諸多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根據中國工程院《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水資源開發利用》對中國城市水資源需求的預測,水資源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加劇,至2030年,2050年城市用水需求將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590億m3,910億m3。解決水資源緊缺問題成為整個國家的發展問題,相應的三種解決辦法,節水、蓄水、調水,而節水是最為經濟可行的解決措施。中水利用是最主要最為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對於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改善水環境有著非常重大的長遠意義。
1中水的概念
在建設部《城市中水設施管理暫行辦法》中將中水定義為:部分生活優質雜排水經處理凈化後達到《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CJ/T48-1999),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中水是再生水,之所以稱之為中水,是沿用了日本的說法,通常人們把自來水叫做「上水」,吧污水叫做「下水」,而中水的水質介於上水、下水之間,故名「中水」。中水雖然不能飲用,但它可用於一些對水質要求不高的場合,中水回用的對象分為市政雜用水,生活雜用水和工業用水。市政雜用水包括公園綠化和河湖用水、城市綠化用水、道路路面噴灑用水等;生活雜用水包括廁所沖洗、汽車洗滌;工業用戶重點是回用至熱電廠和化工廠等冷卻用水以及城市污水處理廠內部雜用水等。
2中水回用的發展歷程
中國對城市污水處理與利用的研究,早在1958年就開始列入國家科研課題;20世紀60年代關於污水灌溉的研究已達到一定的水平;20世紀70年代中期進行了對城市污水以回用為目的的污水深度處理工程試驗;20世紀80年代初,濟南、青島、大連、北京、太原、天津、西安等缺水的大城市相繼開展了污水回用於工業和民用的試驗研究,像北京等一些城市已修建了回用試點工程並取得了積極的成果,不少公共建築亦建設了水回用裝置。目前世界上許多面臨著嚴重水危機的國家都在積極利用城市污水,並將城市污水作為第二水源予以開發利用,已取得了成功的經驗。美國有357個城市實現了中水處理後再利用;日本從20世紀60年代起一直大力研究和推廣城市中水回用技術,廣泛供給工廠、企業和居民小區;南非1986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中水「再生水」廠,用作城市自來水的補充水源。此外,以色列、俄羅斯、英國以及中東諸國等都相繼發展利用中水回用,以彌補日益缺乏的水資源。
3中水回用處理技術
中水回用工程多是以居民生活小區排放的生活污水為進水水源,出水要達到中水回用標准。中水水源大致可分為三種情況:一、污染程度較輕的優質雜排水譬如:沐浴排水,空調系統排水,降雨時的雨水等,應該優先選擇這類水作為中水水源;二、雜排水,沖廁以外的生活排水組合,其污染程度處於中等;三、各類生活排水不經分散開而匯集到一起的污水稱為生活污水,相比之下污染程度最為嚴重,其處理費用較高,工藝流程也較為復雜。根據不同的進水的水質以及中水回用的具體用途而選用不同的處理工藝。一般性的工藝流程可概括為:原水→格柵→調節池→主要處理工藝→過濾→消毒→中水。
處理流程中格柵與調節池處理為預處理,過濾、消毒等為後處理,預處理和後處理各種處理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主要處理工藝可以選擇,其中包括混凝沉澱、膜過濾 、生物處理、活性炭吸附等。按主要處理工藝中水回用處理方法一般分為三大類:物理化學處理法、膜濾法、生物處理法。
1、 物理化學處理法
物理化學處理法的主要處理工藝是混凝沉澱技術和過濾吸附技術,適用於處理污染程度較輕的優質雜排水,處理工藝流程短,技術簡單,佔地相對較小因此適宜小規模的中水工程採用。
2、 膜濾法(又稱物理處理方法)
膜濾法主要是利用膜技術對污水進行處理,濾膜能輕易地將有機高分子物質、膠體微粒、微生物等污染物質過濾在外,容易操作,處理水量大,出水水質好,波動小易於實現微機自動控制,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工程設備一次性投資較高。
3、 生物處理法
生物處理法的主要處理工藝是利用微生物的吸附、氧化來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對處理有機物含量較高的污水有著很好的效果,受水負荷變動影響小、出水水質穩定、運行費用較少適用於較大規模的中水工程。
以上三類處理工藝,根據原水水質、中水回用水質要求、投資成本、經濟條件等進行選用,同時考慮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亦可幾種工藝組合起來進行污水處理,可收到更好的處理效果。一種綜合處理方法已經取得較好的處理效果,即臭氧生物活性炭凈水工藝(BAC法)。
BAC 法主要利用臭氧、生物、活性炭三種技術工藝,臭氧生物活性炭作用對有機物的去除包括三個過程: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即在對有機物的去除上,先發揮臭氧的強氧化能力,將有機物氧化成可被微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機物,接著利用活性炭良好的吸附性能將其吸附,再由吸附在活性炭上的生物對吸附的有機進行生物降解,而臭氧分解產生的氧溶解在水中使水中的溶解氧常成飽和狀態或接近飽和狀態,這有為活性炭中的微生物降解提供必要的條件。這一臭氧與顆粒活性炭濾池相結合的臭氧生物活性炭凈水處理工藝,一般置於後處理處。相應的研究和工程實踐證明,BAC 法能高效去除水中的有機物,且由於運用了生物技術,大大延長了活性炭的運行周期,從而大幅度降低了運行成本。自德國杜塞爾水廠首先使用至今,已有30 多年的歷史。目前在美國、日本、荷蘭、瑞士等發達國家以成為給水凈化處理技術的主導工藝。進入20 世紀90年代中後期,這種深度處理工藝在國內供水企業中也開始起步,發展至今取得很好的凈水效果。這種技術工藝大多還是用於取水水源受污染的飲用水水廠,如果引進到中水處理中,經深度處理水質肯定會遠好於經一般的處理工藝所得到的水。對用水水質要求較高的處理廠將會是一項值得採用的技術,該方法在嚴重缺水地區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4結語
中水回用可有效減小污水的任意排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同時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實現污水的再利用,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具有極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在推行中水回用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一些問題,如技術工藝、工程設備的問題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中水處理的技術工藝將得到發展,工程設備也會越來越先進,中水回用將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諸多地方缺水狀況日益加劇,中水回用在供水和改善水環境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❿ 部分國家水資源循環利用及其效果

4.3.1 美國水資源循環利用及其效果

4.3.1.1 美國的廢水再生與回用

美國城市廢水的再生與回用起步較早。目前全美回用城市廢水量達9.37×108m3/d,包括①回用灌溉5.81×108m3/d(佔62%),其中農業灌溉2.75×108m3/d,景觀灌溉0.46×108m3/d,其他為2.6×108m3/d;②工業回用2.86×108m3/d(佔31.6%),其中工藝用水0.91×108m3/d,冷卻水回用1.96×108m3/d,鍋爐補給水0.09×108m3/d;③回灌地下水0.47×108m3/d;④其他回用(娛樂、養魚、野生動物棲息地等)0.13×108m3/d。

全美有再生水回用點536個,其中加州有238個。下面介紹美國廢水再生與回用的幾個實例。

①加利福尼亞州橘子縣21世紀水廠再生水回灌地下。橘子縣由於超量開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低於海平面,促使海水不斷流向內陸,致使地下淡水退化不宜飲用。為防止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海水入侵,橘子縣早在1965年就開始研究將三級處理出水回灌地下,以阻止海水入侵。橘子縣為此興建了「21世紀水廠」,該廠設計能力為5678m3/d。原水為城市污水二級處理出水,進一步經沉澱、過濾和活性碳處理後回灌地下水。由於回灌地下總溶解性固體的限制為500mg/L,因此一部分再生水在回灌地下水之前還採用反滲透法進行了脫鹽。21世紀水廠的凈化水通過23座多點注入管井分別注入四個蓄水層,與深層蓄水層井水以2∶1的比例混合以阻止海水的入侵。該項工程表明:人工控制海水入侵是可行的;城市廢水經深度處理後能夠達到飲用水水質標准;工程經長期運行證明穩定、可靠。

②佛羅里達州聖彼得堡的廢水再生與回用。聖彼得堡是城市廢水回用的先驅之一。1978年實施了雙配水系統,供給用戶兩種質量的水(飲用水和非飲用水),再生水開始用於非飲用目的的使用。1991年該市向7000多戶家庭及辦公樓提供再生水8×104m3/d,並用作公園、操場、高爾夫球場灌溉用水以及空調系統冷卻水和消防用水。該市共有四座廢水處理廠,總處理能力達270×103m3/d;採用活性污泥生物處理工藝,並附加有鋁鹽混凝、過濾及消毒處理,雙管輸水系統管道共長420km。通過10口深井將多餘的再生水注入鹽水蓄水層,一年間平均約有60%的再生水注入深井。由於使用再生水,節約了優質水,因此盡管該市人口增加了10%,但飲用水仍能滿足供應。

③亞利桑那州派洛浮弟核電站回用再生水作冷卻水。派洛浮弟核電站是美國最大的核電站。第三期三個反應堆分別於1982、1984及1986年投產,每個發電能力為1270MW。此外擬再建二個反應堆。核電站地處沙漠,嚴重乾旱,因此採用再生水作為冷卻水。再生水來自二座城市廢水處理的二級生物處理出水,輸至核電站再經補充處理,使之達到所需水質。該核電站採用冷卻水系統,補給水約200×104m3/d。

4.3.1.2 美國水資源循環利用效果

近50年,美國的用水反映了一個完成了工業化任務進入後工業化的國家在不同時期的用水變化過程(如圖4.1)。美國國民經濟總用水量1950年僅為2500億m3左右,其中農業為第一用水大戶。此後,用水量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持續增長,到1980年達到峰值,為6100億m3左右。1980年後,用水量明顯回落,並基本穩定在5500億m3左右。至2000年,工業用水減少,用水總量回落至4800億m3左右。

圖4.1 1950~2000年美國用水量變化圖

1950~1980年的30年是美國國家經濟用水的快速增長期,其間美國經濟高速發展,以冶金、化工為主導的重工業發展迅速,工業用水隨著這些高耗水產業的發展快速增長,由1950年的1063億m3增長到1980年的3500億m3;農業用水雖然也在快速增長,但增長幅度小於工業,工業成為第一用水大戶。1980年後,以電子產業為主的新興工業和服務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同時技術進步使得用水效率大幅提高,工業、農業用水量不斷下降,使得總用水量進入基本穩定並略有下降的時期。盡管生活用水有所變動,但因所佔比例較小,對需水變化的總體影響不大。

4.3.2 日本水資源循環利用及其效果

4.3.2.1 日本的廢水再生與回用

近20多年來日本在廢水再生和利用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開發和工程建設。1986年城市廢水回用量達6300×104m3/d,佔全部城市廢水處理量的0.8%。再生水主要回用於中水道、工業用水、農田灌溉、河道補給水等。各種用途及其所佔的比例為:中水道系統為40%、工業用水29%、農業用水15%、景觀與除雪16%。中水道系統是日本污水回用的典型代表。1988年日本共建有中水道844套,其中辦公樓、學校為大戶。學校佔18.1%、辦公樓佔17.3%、公共樓房佔9.2%、工廠佔8.4%。中水道再生水主要用於沖洗廁所(佔37%)、沖洗馬路(佔16%)、澆灌城市綠地(佔15%)、冷卻水(佔9%)、沖洗汽車(佔7%)、其他(景觀、消防等)為16%。

4.3.2.2 日本水資源循環利用效果

根據日本通商產業省和國土廳的統計調查資料,1965年以來,日本工業與生活用水增長較為迅速,其中工業用水量在1965~1975年的10年間增長了1.5倍,生活用水量增長1.3倍,是日本用水增長最快的時期,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日本依靠節水來抑制需求的快速增長。日本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1965年為36%,1975年上升至67%,2000年達到78%。城鎮供水系統通過及時更換老化的自來水管道防止管道漏水,提高節水器具普及率,並積極鼓勵使用中水、雨水等非傳統水源。農業方面,鼓勵興建廢水處理設施,用經過凈化處理的廢水灌溉農田,改變傳統灌溉方式,推廣節水灌溉技術。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用水量基本穩定在900億m3左右(如圖4.2)農業用水趨於穩定,工業用水緩慢降低,生活用水穩定增長。日本由於資源貧乏,用水量較大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較小,科技含量高的加工製造業發達,工業用水並未像美國那樣由於產業結構的調整呈現大起大落的現象。

圖4.2 1950~2000年日本用水量變化圖

4.3.3 其他國家水資源循環利用及其效果

世界上第一座將城市廢水再生水直接用作飲用水源的回收廠設在納米比亞的首都溫德和克市。該回收廠於1968年投產,第一階段產水量為2300m3/d,正常處理能力可達4500m3/d,以後增至6200m3/d。原水為城市廢水廠二級生物處理出水,處理流程如圖4.3。

圖4.3 城市廢水廠二級生物處理流程

深度處理水的水質經嚴格的水質監測,證明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及美國環保局發布的標准。

以色列屬於半乾旱國家,再生水已成為該國的重要水資源之一。100%的生活廢水和72%的城市廢水已經回用。據1987年資料,全國廢水2.5×108m3,處理量達2.18×108m3,處理率接近90%。再生水用作灌溉達1.046×108m3(佔42%),回灌地下為0.7×108m3(佔29%左右),排海水量0.7×108m3(佔29%左右).廢水處理後貯存於廢水庫。全國共修建127座廢水庫,其中地面廢水庫123座,地下廢水庫4座。廢水進行農業灌溉之前一般通過穩定塘系統處理。有些城市將城市二級生物處理出水,再經物化處理後回用於工業冷卻水。此外,廢水經深度處理後回灌地下水,再抽出至管網系統,或並入國家水資源調配系統,輸送至南部地區,或用於一般供水系統,最南部地區甚至將它作為飲用水源。由於採取了上述廢水回用的措施,以色列大大提高了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從而緩和了水資源短缺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

科威特利用經三級處理後的城市廢水進行農業灌溉。印度截至1985年,至少有200家農場利用城市廢水進行灌溉,面積達23000hm2。沙烏地阿拉伯1975年利用再生水量90000m3/d,2000年計劃用水量為190×104m3/d,將有10%取自經二級處理乃至三級處理後的城市廢水再生水。

閱讀全文

與以色列再生水回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飲水機喝水有什麼壞處 瀏覽:876
樹脂瓦質量好壞到哪裡鑒別 瀏覽:882
RO膜處理廢切削液 瀏覽:116
污水綜合利用的建議 瀏覽:647
櫻雪熱水器清理水垢的視頻 瀏覽:972
蘇州水處理租賃公司 瀏覽:789
雙效廢水蒸發器 瀏覽:584
血液透析水處理ppt免費 瀏覽:519
雨水提升泵原理圖 瀏覽:533
污水泵電機發熱是什麼原因 瀏覽:83
污水管道橫穿河道開挖施工方案 瀏覽:961
哪種樹脂在電木板上粘性最強 瀏覽:370
用什麼可以去除鍋爐中的水垢 瀏覽:321
寶沃空氣濾芯總成怎麼拆裝 瀏覽:332
神鋼川奇泵提升器安裝 瀏覽:247
上海20寸濾芯多少錢一個 瀏覽:287
edi系統國際保理 瀏覽:702
超純水電導率不等低於多少 瀏覽:429
昌平區正規污水治理多少錢 瀏覽:400
超濾凈水器市場單價 瀏覽: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