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3種工廠化循環水系統的尾水處理方案!
在現代水產養殖業中,工廠化循環水系統因其高效和環保而備受矚目。這種技術革新不僅節省水資源,提升了養殖效率,還使得養殖環境從自然依賴轉為人工可控。
關注尾水處理對於這類養殖至關重要。尾水中富含魚糞和有機物,處理不當將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隨著環保法規的嚴格,對尾水處理的需求也隨之提升。針對工廠化循環水系統,我們通常探討三種主要的尾水處理方案:
成本較低且操作簡單的解決方案是使用外部池塘進行自然沉澱。由於工廠化車間水體不大,例如每天5%的外排,配以5畝池塘即可,通過多級沉澱,水流緩和,利於有機物絮凝和沉澱,這種處理方式又稱為「四池三壩」或「三池兩壩」。
成本稍高但效果更佳的方式是建設專用處理設備,如化糞池。污水先通過過濾和壓濾,再進入氨氮處理系統,確保更徹底的凈化。
這種環保公司的專業解決方案內置超濾、壓濾和水處理系統,能快速高效處理污水,雖然初期投入較大,但長期運營成本可能稍高。
三種方式的成本各異:「三池兩壩」最為經濟,只需幾萬元;化糞池式可能需要二三十萬;一體化水處理系統也大致相同。
處理後的污水一般可安全排放至河流,達到排放標准。最優選擇是將處理水用於農田灌溉,形成循環農業,既利用了污染物,又為農作物提供肥料。
尾水處理在工廠化循環水系統中是關鍵環節,選擇合適的處理技術,能有效解決這一挑戰。如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咨詢。
『貳』 生物絮團零換水養殖南美白對蝦模式是怎樣的呢
養殖池水原位處理
普通養殖池要實現零換水,大多需要另外配備一套水處理系統,養殖池水經過水處理系統後再回到養殖池才能進行循環利用。而跑道池養殖模式能實現養殖系統與水處理系統合二為一,養殖池水在原位處理。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害物質和排泄物在養殖池中及時得到分解轉化,無需再經沉澱、過濾、細菌分解等一系列處理環節。
生物絮團並非越多越好
均勻懸浮在水體中的生物絮團能原位進行水體自凈處理,又能作為有機顆粒餌料被對蝦攝食,但在養殖系統中卻不是越多越好。徐武傑告訴記者:「我們實驗證明,生物絮團能提供對蝦5%~15%的營養來源,生物絮團並不能代替飼料來滿足對蝦生長需要,只能作為對蝦的補充營養。雖然對蝦對水體中生物絮團的耐受力很高,也不會引起對蝦不適,但是生物絮團的主要成份為有機質顆粒和微生物,含量過多是非常耗氧的。在微生物量足夠控制水質的情況下,生物絮團含量越少越好。」
所以,越到養殖後期隨著養殖池營養物質的積累,水體中生物絮團含量越大。為了減少耗氧,保證系統的穩定,就需要通過簡單的沉降裝置或泡沫分離器,把一部分生物絮團移出養殖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