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沈陽工業水處理研究所

沈陽工業水處理研究所

發布時間:2023-05-30 11:27:09

Ⅰ 請哪位大俠告訴我:沈陽有多少家關於水利方面的設計院

沈陽設計院很多的 不過大多判謹數是做建築的 東北院 省建築設計院 市建築設計院
中建遼寧分院== 不過搞水利的你去 沈陽市水利局 問問吧 在沈陽市瀋河區惠工南一路5號 電話88500090 或者 你到14緯路回民中學這邊水利廳問問 和平區十四緯路5號 電話:(024)62181109
其他的有關水利電力的公司還有:
遼寧省水利廳
沈陽市水利局
沈陽市水表計量站
沈陽市排水公司
沈陽市於洪區防汛中心
沈陽市於洪區水利局
沈陽市排水設施管理收費總所或畝(南關路)
沈陽市東陵區水資源管理辦公室
沈陽市東陵區水利局
世創集團水源建設有限公司
沈陽市城市水資源管理辦公室
遼寧省水利電力廳物資供應站
遼寧省地方水電總站
遼寧省水環境監測中心
遼寧豐源節水灌溉技術開發中心
沈陽市東陵區河道管理所
遼寧水利防滲堵漏技術中心
遼寧水利實業有限公司
遼寧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皇姑區電力辦公室
遼寧北方電力電子展銷中心
北京科東電力控制系統有限責任公司
沈陽市機電廠
沈陽市電力設備物資銷售公司
沈陽電力通信開發公司
東北電力調度通信中心
中國水利電力物資沈陽公司
沈陽真空泵廠(有限公司)
沈陽水業有限公司
沈陽市自來水綜合營業處
沈陽電力供應公司開發區供電分公司
沈陽華岩電力電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沈陽第一工業泵廠
沈陽格瑞德化工泵製造有限公司
沈陽道義經濟開發區公用事業管理處
沈陽工業水處理
遼寧電力科學研究院水電所
沈陽尤尼克電力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中國沈陽電力電氣有限公司
沈陽熱電廠(二中路)
沈陽水泵廠七分廠
沈陽市中山泵制掘團基造公司
沈陽市於洪區石化流程泵公司
沈陽耐酸泵總廠
遼寧供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沈陽新民匯津水務有限公司
沈陽匯津水務有限公司
沈陽水泵廠特殊泵廠
沈陽市工程塑料總廠
沈陽滑動軸承廠
沈陽市造紙機械廠
沈陽萬捷電力物資有限公司
沈陽市電站泵有限公司
沈陽市試壓泵廠
沈陽市三環漿體輸送設備廠
沈陽太平洋水泵股份有限公司

還有遼寧省規劃院和沈陽市規劃院你也可以去問問

最後記得給我分啊~~~~~!!!!!

Ⅱ 沈陽工業大學最好就業的專業

沈陽工業大學最好就業專業排行榜:

1、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就業方向:主要到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測量與控制領域內有關技術、儀器與系統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Ⅲ 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與沈陽飛機研究所哪家更好些

中國科睜頃閉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
1、學歷方面。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乎磨所全所佔地面積7萬多平方米。在職職工1000多人,70%以上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50%具有高級技術職稱。
2、獎項方面。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建立於1958年,作為國家自動,員對的主要研究機構,沈陽自動化所建所以來共完成各舉科研項目1000多項,獲得國家,中國科學院如各部委及省、市科技成果獎200餘項,在水下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工業自動化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水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成為在國內具有領先與帶頭作用,在國際具有較高知悉裂名度的*研究開發基地。

Ⅳ 遼寧省有幾個污水處理廠

你問的也太粗糙了點吧
污水處理廠有好幾個類型:生活污水處理廠,工業污水處理廠,還有企業自帶的污水處理廠。、
如果都算上的話,遼寧省有300多個污水處理廠,我建議你直接到相關的論壇上找找。

Ⅳ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截至2014年底,該所獲得國家、中科院、各部委及地方獎勵300餘項,形成了機器人技術、光電信息技術、先進製造及自動化技術三大研究方向。
研究所在水下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工業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方面取得多項有顯示度的創新成果。其中「『CR-01』6000米無纜自治水下機器人」科研成果被評為1997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之一,並獲得1998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工業機器人成功實現產業化,「工業機器人研究開發及工程應用」項目獲200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工業現場匯流排技術打破中國國外壟斷,研發出基於FF現場匯流排技術的系列化產品。「基於現場匯流排的新一代全分布式控制系統(中科SIACON)」2001年被評為「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優秀科技成果,「現場匯流排分布控制系統開發及應用」獲200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研製電視跟蹤與測量設備多次成功地執行了「神舟」號系列飛船發射、回收的跟蹤與監測任務,受到了中央軍委、國防科工委及總裝備部的表揚與嘉獎。
沈陽自動化所研製開發了極地機器人、飛行機器人、納米操作機器人、仿生結構智能微小機器人、反恐防暴機器人等多種特種機器人,開展了網路化設計與製造、快速成型、納米材料製造設備、工業無線現場匯流排、精準農業、專用集成晶元、汽車電子等多方面高新技術與產品的研究與開發,獲得大批科研成果,在中國國內外形成技術領先優勢。
開發的極地機器人先後三次參加敗段中國的極地科考活動,從北極到南極,從陸地到水下,為中國獲取極地科學數據做出貢獻;「靈蜥」系列反恐防暴機器人進入多個省市公安武警系統,成為反恐前線的忠誠衛士;飛行機器人成功完成地震搜救演習並獲得中央領導的高度評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現場匯流排標准——《用於工業測量與控制系統的EPA系統結構與察仿譽通信規范》被國際標准化委員會認可,實現了中國在工業自動化國際標准化工作中零的突破,標志著中國在現場匯流排領域擁有了國際認可的自主核心技術。 《機器人》 《機器人》創刊於1979年,原名《國外自動化》,1987年更名為《機器人》;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中國自動化學會共同主辦的科技類核心期刊,主要報道中國在機器人學及相關領域具有創新性的、高水平的、有重要意義的學術進展及研究成果,由中國科學出版社出版。
該期刊被Ei 資料庫、Scopus 資料庫、Inspec 資料庫、劍橋科學文摘 (CAS) 資料庫、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中文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等中國國內外資料庫收錄。 《信息與控制》 《信息與控制》創刊於1972年,原名《自動化》,1978年更名為《信息與控制》;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中國自動化學會共同主辦的科技大備類核心期刊,主要刊載信息與控制科學領域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具有創新性的、高水平的、有重要意義的研究成果,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該刊以控制科學理論為基礎,以信息技術推動控制理論和系統發展為目標,重點關注控制科學與技術、與控制理論相關的應用信息技術在機械製造、能源電力、冶金化工、資源環境、航空工業以及國防工業等國家重要高科技和經濟領域中的應用研究成果。主要內容包括:1)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2)智能信息處理;3)人工智慧與模式識別;4)先進控制與優化技術;5)企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6)工業控制網路與系統;7)人機系統等。
該期刊被Scopus資料庫、INSPEC資料庫、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等中國國內外資料庫收錄。

Ⅵ 沈陽市鐵西區那裡買包空調外管的地方

答案:您可以前往沈陽市鐵西區的建設街和興隆大街培燃交界處的建設街電器城購買空調外管。該地區有模芹多家電器銷售商,您可以先在網上查找相關店鋪進行比較選擇後前往購買。
解釋:空調外管是空調系統中非常重要的部件之一,負責連接室內機和室外機,起到傳輸製冷劑的作用。因此,當空調外管出現問題時,需要及時更換以確保空調正常運轉。在購買空調外管時,需要注意選購正規廠家生產的產品,並確保與原機型相匹配配碼虛。
拓展:除了實體店鋪,您也可以在一些電商平台上購買空調外管,如京東、淘寶等。不過,在選擇電商平台時,需要注意選擇信譽好、售後服務好的商家,並查看用戶評價等信息,避免購買到假冒偽劣產品。同時,在購買後,也需要注意正確安裝空調外管,以免出現漏氟等問題。

Ⅶ 沈陽市環境保護局的機關介紹

1985年沈陽市政府為加強環保工作,將市環保局從市環境管理局分出,獨立設置沈陽市環境保護局。內設機構為6個職能處室。機關行政編制55名。
1996年沈陽市政府機構改革,強化了環保職能,加強了隊伍建設。內設機構增為11個職能處室。市環保局機關行政編制增加為60名。
1998年市政府為大力發展環保產業,成立了環保產業辦公室,設在市環保局,行政編制5名。
2001年市委、市政府實施新一輪機構改革,精簡政府機構和人員編制,將環保產業辦公室劃入市計委。市環保局機關行政編制由60名減為54名,增加機關工勤人員事業編6名。內設機構為10個職能處室。
2004年1月市環保局內設機構增為11個職能處室。區縣環保機構建設為適應沈陽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不斷擴展。從1980年起,各區縣政府相繼成立了本地區的環境保護局。同時設立了環境監理和環境監測機構。1980年和平區環保局獨立建制;1981年瀋河區 、遼中縣環保局獨立建制;1984年康平縣環保局獨立建制;1985年鐵西區、皇姑區、法庫縣環保局獨立建制;1986年大東區、東陵區、蘇家屯區、於洪區、新城子區環保局獨立建制;1987年新民縣環保局獨立建制。1992年沈陽市成立了經濟技術開發區,組建了經濟技術開發區環保局。至此,沈陽市13個區縣和1個開發區設置了獨立的環保機構,負責對本轄區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各級環保機構的建立推動了沈陽市環保事業全面發展。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下,全市環保系統在人力資源和能力建設上都得到了長足發展,隊伍編制規模和人員知識結構、年齡結構、綜合素質等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已經處於前列。以較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和以先進技術裝備為依託的參與城市發展綜合決策的能力和綜合執法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環境監控、監測、宣教、污水處理、固廢處置等能力均已達到全國領先水平,為全市環境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市環保局機關下設辦公室、規劃與財務處、政策法規處、科技與國際合作處、水環境管理處、大氣環境管理處、固體廢物管理處(雜訊與輻射環境管理處)、生態與農村環境保護處、審批管理處、人事監察處和機關黨委等11個部門。
市環保局共有20個直屬事業單位,其中具有行政職能依照公務員管理的有2個,專業技術支持部門13個,污水處理單位5個。具有行政職能依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有市環境監理大隊(市環境監理處)和開發區環境管理處(外資企業環境管理處)。專業技術支持部門有沈陽環境科學研究院、沈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沈陽市環境保護科技情報宣教中心、沈陽市環境信息中心、沈陽市環境保護外資引進辦公室、沈陽市環境保護培訓中心、沈陽市機動車尾氣檢測防治中心、沈陽市工業固體廢物處置中心、沈陽市環境保護投資公司、沈陽市環保工程設計研究院、沈陽市環境保護局機關服務中心、沈陽市環境保護局會計核算中心、沈陽市環境監控與投訴中心。污水處理單位有仙女河污水處理中心、瀋水灣污水處理中心、五里河污水處理中心、滿堂河污水處理中心(人工濕地生態工程技術中心)和北部污水處理廠。
市環保局共有行政編制56個,全民事業編制762個。局級領導職數5個。處級領導職數76個,其中機關處級領導職數16個,直屬事業單位處級領導職數60個,平均年齡42歲,本科以上學歷68人,佔89.5%。專業技術人員428人,平均年齡36歲,學科分布在理、工、農、醫、法律、管理等40多個專業,其中教授級高工13人,副高級職稱105人,中級職稱149人,初級職稱161人。

Ⅷ 濟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的教育教學

現設有土木工程系、建築系、市政工程系、力學部、實驗中心5個教學單位;學院現建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3門、校級精品課程10門。 擁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和建築與土木工程、項目管理2個專業學位授予權,在結構工程、岩土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建築節能與設計、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市政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工程力學等8 個二級學科方向(含2 個目錄外二級學科)招收碩士學位研究生。設有土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建築學、城市規劃 4 個本科專業。其中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為山東省品牌專業,結構工程為校級重點學科,土木工程專業為學校品牌專業,2012年通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專業評估,積極實施「國家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
力爭到2015年,申請土木工程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加強建築學學科建設工作,力爭申請獲得建築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加強重點學科建設工作,力爭在1~2個二級學科實現省級重點學科的突破。 堅持人才引進與培養相結合,面向海內外廣攬優秀人才,重點引進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加大高層次學歷人員培養力度,鼓勵和支持在職年輕教師攻讀博士學位或到博士後流動站學習,每年選派部分老師到國外著名大學進修或科研合作,提高博士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近年來,引進培養博士17人,取得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由30%提高至70%以上;學院現有師資隊伍中有教職工85 人,其中高級職稱41 人,碩士以上學位61 人,山東省教學名師1名,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名,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2人、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3人、國家一級注冊規劃師1人、中國城鎮供排水協會(CWA)工業給水排水委員會委員1名、中國核心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理事1名、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3人,學校優秀教學獎獲得者3名,學校青年教學能手4名,8名教師具有國內外著名高校訪學經歷,一支高層次的學術梯隊和骨幹教師隊伍已基本形成。
力爭到2015年教師總量達到100名左右,高層次學科帶頭人達到2名左右,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達到30名左右,具有海外訪學背景的教師達到15名左右。
名師簡介
於衍真
女,1957年7月出生,1982年畢業於武漢工業大學給水排水專業。1999年獲教授任職資格,同年受聘教授職務。現任濟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黨委書記,全面主持學院黨務工作 ,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教學名師,山東省三八紅旗手,濟南大學市政工程、環境工程學科碩士生導師,任濟南市飲用水安全研究會常務理事、濟南市土木建築學會常務理事、濟南市土木建築學會綠色建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專家委員會委員、山東省衛生廳涉水產品評審專家、濟南市自主創新產業重大專項評審專家、山東省土木工程學會教育委員會理事、山東省建築學會教育委員會理事。
在教學方面,任國家精品課程、山東省精品課程——《水力學》課程負責人,山東省省級教學團隊——《水力學》課程教學團隊負責人,山東省品牌專業——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負責人。濟南大學特聘崗——重點崗教師,環境工程學科及市政工程學科的建設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特別是作為市政工程學科的學科建設負責人,積極承擔教學與科研工作,擔任了《水力學》、《水質工程學》、《城市市政工程規劃》、《給水排水管道系統》等多門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的教學,教學認真、教學質量好,教學效果優秀,得到了廣大學生的好評,在2004年濟南大學第一屆教學工作會議上被評為濟南大學第一屆優秀教學獎(共10名),多次被評為濟南大學優秀教師。在教學中主持了「強化土建類學生創新意識與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實踐」、「適應開放式教學需要的實驗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等多項國家、山東省的教學研究項目,並獲山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三等獎兩項,獲山東省優秀學士論文指導教師,主持的水力學課程被評為山東省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課程,主編教材《水工藝處理技術與設計》、參編《鋼鐵工業環保技術手冊》,發表教學研究論文20餘篇。
在科研方面,申請人圍繞著環境保護的課題,科研方向明確,積極探索廢渣的綜合利用與廢水處理的研究,其科研成果在環境學科及市政學科領域里有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在廢渣的綜合利用與廢水處理的研究中,創新性地提出了以廢治廢的科研思路,為環境保護領域開辟了一個新的發展前景。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與完成了國家自然基金「氧化聚硅鐵協同介孔磁性濾料BAF脫氮除磷機理及生物相原位分析」,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專項「高藻引黃水庫水常規工藝強化集成技術研究與示範子課題——藻渣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活化沸石曝氣生物濾池中生物相分析及凈化效能機理研究」等國家、省級研究課題十多項;並完成了多項與企業聯合的項目,獲得了山東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及市級科研獎勵十多項,獲得授權的國家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 》、《中國給水排水》等國內、外公開出版的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近20篇學術論文被SCI、EI、ISTP收錄。
邱立平
男,教授,濟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院長,分管學院學科建設、科研、研究生教育及國有資產管理等工作。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工程專業,工學博士/博士後,市政工程學科教授、學位點負責人、碩士研究生導師。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工程學科博士生聯合指導教師,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工業給水排水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給水排水研究會理事、山東省土木建築學會市政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訊評審專家、山東省科技獎勵評審專家、山東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專家委員會委員、山東省衛生廳涉水產品評審專家,美國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高級訪問學者(2009.09-2010.02)。
主要從事給市政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主講《廢水處理理論與工藝》、《水質工程學》、《給排水工程管道系統》、《水處理微生物學》、《水及廢水處理工藝系統》、《環境生物化學》等研究生和本科生課程,2008年獲山東省優秀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指導獎,目前主持《水質工程學》省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多年來致力於廢水生物處理理論與技術、水深度處理及回用技術及水環境生態修復技術的研究,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重大科技專項子課題、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在研項目,完成山東省優秀中青年科學家科研獎勵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高校科研計劃等多項課題研究工作,完成省級鑒定2項,已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SCI 、EI 等收錄20餘篇,已獲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
目前重點關注及感興趣的領域:1)水及廢水的生物過濾處理理論與技術;2)水及廢水的物化-生化組合處理技術;3)微污染水源水處理;4)回用水的深度處理技術;5)水環境生態修復技術。
劉增夕
男,碩士學位,濟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副教授,副院長。1986年6月畢業於蘭州大學數學力學系,1995年6月畢業於武漢理工大學建築工程系。主講《結構力學》,《有限元法》,《高等結構動力學》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FRP加固混凝土結構性能研究,近年來在國內外刊物及學術會議發表論文10餘篇。參與的省教育廳教學研究項目《強化土建類學生創新意識與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實踐》(已結題,2位),主持濟南大學教學研究項目《深入貫徹學分制全面提高學院教學教務管理效率》。近年發表的教學研究論文《完全學分制下高等教育技術問題》,《二級學院教學質量監督、反饋體系的構件》等。濟南大學教學成果三等獎一項,2006年教學管理先進個人。近年來主要從事加固混凝土結構性能研究及設計理論研究工作。主持濟南大學科研基金《C/GFRP加固混凝土梁受彎性能試驗研究》,第1位;高性能碳纖維復合筋-CFRP 筋的開發及利用(省教委科技攻關項目,第 4 位);唐山市陡江電廠灰壩工程對李家峪村房屋開裂影響原因分析(部級鑒定,第3位);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用於混凝土樑柱節點的抗震加固技術,山東省科技廳鑒定,第2位;高性能碳纖維復合筋-CFRP的開發及利用,山東省科技廳鑒定,第4位。
徐新生
男,1963年3月生,博士,濟南大學A4級教授,結構工程、岩土工程學科碩士生導師,濟南大學第二、第三屆重點崗教師,濟南大學第二屆優秀教學獎獲得者,兼任山東省土木建築學會鑒定加固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及混凝土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同時被聘為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專家。主講土力學、基礎工程、結構CAD等課程,參與編寫教材2部,主持國家級教學研究項目1項、省級精品課程1門和校級精品課程1門,主要參與3項省級教改項目,獲得省級教學三等獎2項。近年來主要從事FRP筋混凝土結構性能及設計理論研究工作,在國內外刊物及學術會議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EI收錄5篇,ISTP收錄5篇,主持省教委科技計劃項目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累計投入研究資金120餘萬元。其中一項獲得省級鑒定,研究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年度科研經費60萬元以上。
劉俊岩
男,現任濟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土木系副主任、院聘教授,建築與土木工程碩士研究生導師,濟南大學城市環境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長。山東省土木建築學會施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高校施工學科研究會理事。
20多年來一直從事建築施工、管理以及岩土工程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工作。在教學方面,為本科生、研究生主講了「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施工組織學」、「高層建築施工」、「項目管理」等多門課程,並承擔了指導本科學生畢業論文、生產管理實習等教學任務。
在科研方面,劉俊岩教授主要圍繞著工程建設標准、現代施工技術等課題,積極探索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的新技術、新標准,其科研成果在國內建設工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特別是在基坑工程的研究方面成果較為豐富,著有《深基坑工程》(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高層建築施工》(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等學術專著;主編完成的山東省工程建設標准《建築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是我國第一部關於基坑工程監測的專項技術標准,填補了國內空白;目前還擔任國家標准《建築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的編制組長,推動了我國基坑工程監測技術的應用與發展,為基坑工程安全生產做出了突出貢獻。劉俊岩教授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建設部專項課題研究項目2項、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總局科技發展計劃項目1項,廳級科技項目多項。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山東省安全生產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獎勵。
在社會服務方面,劉俊岩教授利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積累的工程實踐經驗,積極為社會提供技術咨詢服務。近年來主要在基坑工程的設計、施工與監測、樁基工程、地基處理與加固、建築工程施工新技術推廣與應用等方面承擔了多項工程項目和技術服務,並擔任了工程建設標準的咨詢專家和宣貫教師,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
彭曉彤
男,1973年10月生,2005年畢業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獲博士學位。現為濟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副教授,結構工程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鋼結構。主要從事鋼結構穩定理論、鋼-混凝土混合結構抗震性能、設計方法、節能方向的研究。主持和參加山東省科技攻關項目、山東省教育廳科技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鋼結構設計規范組項目、濟南大學博士基金等項目研究,在國內外重點期刊上發表論文十多篇,多篇被EI檢索。
彭亞萍
女,中共黨員,教授,工學博士,結構工程碩士研究生導師,2005年畢業於天津大學結構工程專業。主要從事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工作以及結構工程、抗震減災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2004年獲濟南大學首屆青年教學能手榮譽稱號。目前任土木工程專業校級品牌專業負責人,「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學位點負責人。
燕彬
男,1997年碩士畢業於天津大學結構工程專業,獲得碩士學位;2001-2004年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攻讀結構工程專業博士學位。2009年晉升教授職稱,2005被批准為結構工程專業的碩士生導師。土木工程學科負責人,主講《高等土力學》、《基礎工程》、《土力學》等課程。
胡偉
男,本科,教授,第一批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山東省土木工程學會理事,結構工程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高層混凝土結構設計、結構抗震、建築結構可靠度分析評估、建築物改造與加固技術等領域的研究。承擔山東省建設廳科技攻關項目數項,獲得《後裝組合錨具》、《現澆混凝土肋梁樓蓋用石膏模板》實用新型專利和《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樓蓋開洞改造技術》發明專利。發表論文數十篇。目前主要從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研究。
楊令強
男,工學博士,1972年9月出生,現為濟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副教授,結構工程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結構工程和生命線工程的破壞分析與安全評價,2003年6月畢業於天津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獲博士學位,主講《有限元及大型程序設計》、《混凝土非線性原理》等研究生課程和《混凝土原理》、《結構抗震設計》和《特種結構》等本科生課程,主持和參加「利用水彈性模型研究小灣拱壩壩踵的破壞」(國家電力公司)、「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拱壩溫控措施優化和橫縫開度模擬計算研究」(96-221-05-05-0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拱壩強度裂縫的產狀研究和人工縫的理性設置」(597780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拱壩系統破壞過程的計算機模擬研究」(5907938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拱壩變協調、變維、非保守系統的隨機分析」(59449003)等國家級科研項目,雲南省章鳩河調水、糯扎渡導流洞分析、天津市引灤入津模型試驗、地下防滲牆研究、日照水庫加固效果研究等省部級研究課題,在國內外重點期刊上發表論文四十多篇,多篇被SCI、EI檢索。
付英
女,1970年生,遼寧開原人,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山東大學博士後。現任濟南大學副教授,市政工程系主任,水處理技術研究所所長,市政工程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美國UMBC高級訪問學者。民革山東省優秀黨員。德州市經濟社會發展顧問,山東土木工程學會會員。主要從事市政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講《水工藝設備基礎》、《專業導論》、《水工藝與工程新技術》、《城市市政工程規劃》及《專業外語》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課程。在科研上始終致力於混凝劑制備及應用技術、水的深度處理與回用技術及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應用技術的研究。主持參與了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獲得4項國家發明專利的授權,在國內外主要學術期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近60篇,其中近30餘篇被SCI、EI收錄。
段琪慶
男,1964年出生,1986年7月畢業於武漢測繪科技大學航空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後在山東省測繪局工作,歷任助理工程師、工程師,局長業務助理等職。1997年7月在濟南大學工作,任建築系系主任,高級工程師。山東省建設廳、山東省財政廳、山東省國土廳專家組成員,山東測繪學會理事,山東省測繪學會教育分會副主任委員。主講測量學、測量實習、地理信息系統、攝影與航空、城市規劃系統工程學、電力電訊規劃等多門課程。
劉寒芳
女,1969年出生,1987年就讀於沈陽建築大學建築學專業,1991年分配至山東省紡織設計院,1993年被派往上海,與香港A1建築事務所合作,2002年調至濟南大學土建學院任教。擔任的主要課程有:建築設計原理、建築設計、中國古典園林等。現為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建築學教研室主任。
謝群
男,1979年2月出生,山東聊城人,副教授,同濟大學工學博士,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結構教研室主任,主要從事建築物鑒定加固改造以及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抗震研究,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參編「十一五」精品規劃教材一部,發表教研論文兩篇。主講《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高層建築結構》等專業課程,並指導土木工程專業高層建築框剪結構畢業設計。
劉燕
女, 1978年4月生,2001年畢業於山東建築工程學院,獲學士學位,2004年畢業於青島理工大學,獲碩士學位,2007年在同濟大學獲博士學位。主講基礎工程、建設法規、土木工程施工等課程,近年來主要從事地下建築結構與基坑方面的研究工作,發表論文14篇,其中EI、ISTP收錄共4篇。目前承擔一項院級教學研究課題,1項校級博士基金項目
秦磊
男,1974年7月生,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獲博士學位,現為濟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土木工程系講師,研究方向為:結構檢測加固、建築結構可靠度分析評估;發表論文10幾篇,其中國際知名期刊發表論文多篇、SCI收錄論文3篇、EI多篇,承擔濟南大學博士基金1項;
張守彬
男,1980年生,副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濟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市政工程系教師。先後承擔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給水排水管道系統》(Ⅰ)、《給水排水管道系統》(Ⅱ)、《水質工程學》(Ⅱ)、《水處理生物學》、《專業外語》、《工業水及廢水處理》、《水工藝儀表與控制》以及環境工程專業《水污染控制工程》(Ⅰ)等本科教學任務;作為組長或骨幹教師承擔承擔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本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教學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為污水處理與資源化理論與技術研究。在曝氣生物濾池填料開發、處理機理研究、脫氮除磷效能及工藝特性研究方面取得了優異成果,授權國家發明專利申請2項(第二位)。
目前主持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科研項目。在國內外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20餘篇,被SCI/EI/ISTP檢索5篇,IWA(國際水協)論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2篇。
王曉東
男,1971年生,工學博士,現為濟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副教授,建築與土木工程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市政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學科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講《高等水化學》等研究生課程,以及《專業外語》、《水分析化學》等本科生主幹課程;以水處理理論與技術為研究方向,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的理論研究工作及示範工程建設工作,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和國際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其中SCI、EI、ISTP收錄多篇。
張剛
男,1975年生,山東桓台人,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工學博士,現為濟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市政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學科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講《給水處理工藝理論》、《水處理反應動力學與數值模式》等研究生課程,以及《水質工程學》、《給水排水管道系統》、《水工程經濟》等本科生主幹課程;以水處理理論與技術為研究方向,主要從事接觸絮凝機理及動力學方面的理論研究,以及高效固液分離技術與裝備的開發與應用研究,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的理論研究工作及示範工程建設工作,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和國際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其中SCI、EI、ISTP收錄多篇。

Ⅸ 沈陽各大設計院的地址誰知道,急~~~~~~~~謝謝~!!!!!!!!!!!

單位名稱 通訊地址 電話號碼
遼寧鐵道科聯勘測設計所 沈陽市北六馬路8號 3836490
沈陽鋁鎂設計研究院 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和平北大街184號 (024)3863041
沈陽市第二建築設計院 沈陽市和平區南寧南街11號 3877615
遼寧有色勘察研究院 沈陽市和平區柳州街十七號 (024)2828801
遼寧省建築標握鉛准設計研究院 沈陽市和平區十一緯路87號 3862194
遼寧省石油化工規劃設計院 沈陽市和平區青年大街306號 3891027
沈陽市民用設計研究院 沈陽市和平區南六經街1號 3875180
沈陽四海工程師事務所 沈陽市和平區龍泉路12號 3841984
沈陽新大陸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沈陽市和平區文化路45號11樓 3891319
沈陽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 沈陽市和平區十四緯路14號 (024)3230876
遼寧北方建築設計院 沈陽市和平南大街88號 3381768
遼寧省建築設計研究院 沈陽市和平區和平南大街84號 3394026
遼寧省交通勘測設計院 沈陽市和平區砂山街42號 3308144
遼寧現代建築設計研究院 沈陽市和平南大街84號 3863032
沈陽大象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沈陽市和平區南五馬路135號 3217496
沈陽軍區建築設計院 沈陽和平區南11馬路21號 024-3087188
中銷如國人民解放軍總參通信工程設計研究院 沈陽市和平區砂陽路19號 0201-88222
遼寧省城鄉建設規劃設計院 沈陽市和平區南五馬路185巷3號 3860755
遼寧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沈陽市和平區光榮街68號 3860983
沈陽機電研究設計院 沈陽市和平區中興街73號 3862874
沈陽市熱力工程設計研究院 沈陽市和平區嘉興街104號 3865270
中國建築東北設計研究院 沈陽市和平區光榮街65號 3860227
遼寧省郵電規劃設計院 沈陽市瀋河區南順城路50號 024-4861382
沈陽勘測設計院 沈陽市瀋河區北站路110甲2號 2529087-
遼寧省電力勘測設計院 沈陽市南塔街65號 3893470
遼寧省建築紡織設計院 沈陽市南塔街124號 3916075
煤炭工業部沈陽設計研究院 遼寧省沈陽市瀋河區先農壇路12號 4813922
沈陽建築工程學院建築設計院 沈陽市瀋河區文藝路19號 3899977
沈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沈陽虧皮啟市瀋河區彩塔街15號 3891197
沈陽市輝山風景規劃建築設計院 沈陽市東陵區長青路45號 4210840
沈陽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沈陽市瀋河區彩塔街15號 3893016
沈陽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 沈陽市瀋河區文萃路37# 3892785
沈陽市園林規劃設計院 沈陽市瀋河區青年大街199 號 3903477
冶金部沈陽勘察研究院 沈陽市瀋河區東濱河路152號 4810035-212
遼寧省輕工設計院 沈陽市皇姑區泰山路46號 6807442
沈陽市建築設計院 沈陽市皇姑區黃河南大街26號 6863263
遼寧省人防建築設計研究院 沈陽市皇姑區北陵大街45-4號 6892423
遼寧省林業勘測設計研究院 沈陽市新城子區虎石台鎮建設路 9872635
沈陽軍區司令部工程科研設計院 遼寧省沈陽市東陵區東大營街22-2號 024-8420071

Ⅹ 有沒有人告訴我「全部國家技術轉移機構名單」

1、清華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
2、華東理工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
3、浙江大學技術轉移中心
4、中南大學技術轉移中心
5、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
6、四川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
7、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技術轉移中心
8、上海交大技術轉移中心
9、湖南大學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
10、華南理工大學工業技術研究總院
11、南京大學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12、北京科大恆興高技術有限公司
13、秦皇島燕山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
14、南昌大學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
15、西安交通大學技術成果轉移有限責任公司
16、大連理工大學技術轉移中心有限公司
17、天津市天大銀泰科技有限公司
18、哈爾濱船大工程姿正陸技術設計研究院
19、甘肅工大高新技術成果推廣轉化中心
20、中國科學院常州先進製造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中心
21、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
22、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可視化熱加工技術轉移示範中心
23、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先進製造技術研究中心
24、中國科學院嘉興應用技術研究與轉化中心
25、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技術推廣研究所
26、四川中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27、中國科學院上海國家技術轉移中心
28、中國科學院沈陽國家技術轉移中心
29、中國科學院合肥技術轉移中心
30、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寧波分院(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軍民雙向技術轉移中心)
31、水煤漿氣化及煤化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32、山東省建築科學研究院科技開發中心
33、中材料集團研究開發中心
34、佛山市華南精密製造技術研究開發院
35、重慶科技檢測中心
36、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國家工業水處理技術研究推廣中心
37、寧夏石膏技術轉移中心
38、上海新生源醫葯研究有限公司
39、國家日用及建築陶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40、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工程中心
41、北京華創陽光醫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國醫葯科跡頃技成果轉化中心)
42、廈門海峽科技創業促進有限公司
43、科威國際技術轉移有限公司
44、北京中農博樂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中國農科院飼料所技術轉移中心)
45、北京中科前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46、河南省863軟體孵化器有限公司
47、江蘇省技術市場
48、西安技術市場
49、北方技術交易市場
50、廣西壯族自治區技術市場
51、上海技術交易所
52、深圳市南方國際技術交易市場有限公司
5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常設技術市場
54、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常設技術市場
55、沈陽技術交易所
56、內蒙古常設技術市場
57、深圳國際高新技術產權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
58、北京產權交易所
59、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
60、青島技術產權交易所有限責任公司
61、武漢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
62、福建省科學技術咨詢服務中心
63、四川省科學技術咨詢服務中心
64、山西省科技咨詢服務中心
65、安徽省科技研究開發中心
66、中國中醫葯科技開發交流中心
67、濟南市產學研協作管理服務中心
68、北京技術交易促進中心
69、武漢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
70、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技術市場中心
71、陝西省民辦科技服務中心
72、浙江火炬星火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73、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中心
74、長春市科技信息研究所
75、甘肅省科技發展促進中心清棗
76、雲南技術轉移中心暨上海-雲南技術轉移基地

閱讀全文

與沈陽工業水處理研究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飲水機喝水有什麼壞處 瀏覽:876
樹脂瓦質量好壞到哪裡鑒別 瀏覽:882
RO膜處理廢切削液 瀏覽:116
污水綜合利用的建議 瀏覽:647
櫻雪熱水器清理水垢的視頻 瀏覽:972
蘇州水處理租賃公司 瀏覽:789
雙效廢水蒸發器 瀏覽:584
血液透析水處理ppt免費 瀏覽:519
雨水提升泵原理圖 瀏覽:533
污水泵電機發熱是什麼原因 瀏覽:83
污水管道橫穿河道開挖施工方案 瀏覽:961
哪種樹脂在電木板上粘性最強 瀏覽:370
用什麼可以去除鍋爐中的水垢 瀏覽:321
寶沃空氣濾芯總成怎麼拆裝 瀏覽:332
神鋼川奇泵提升器安裝 瀏覽:247
上海20寸濾芯多少錢一個 瀏覽:287
edi系統國際保理 瀏覽:702
超純水電導率不等低於多少 瀏覽:429
昌平區正規污水治理多少錢 瀏覽:400
超濾凈水器市場單價 瀏覽: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