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珠海污水處理證在哪裡培訓
為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操作工整體素質,我培訓中心將舉辦廢水治理操作工中級職業資格培訓班。從事污染治理管理以及污染治理設施的操作工且已取得污水處理工《職業書(初級)》或相關專業大專以上(含大專)的人員。通過中級培訓的學習,使學員掌握廢水處理方法、工藝等基本知識(應知知識),經考核合格,報環保局和人社局審核,頒發污水處理工《職業書(中級)》。參訓學員報到時隨帶二寸免冠近照二張,身份證復印件一份,復印件一份。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證書為職業書,是對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技術和能力的體現,反映了勞動者為適應職業勞動需要而運用特定的知識、技術和技能的能力。是員工晉級、提升、漲工資的必備證書。由北京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頒發的證書。
污水處理工鑒定方式:污水處理工職業資格鑒定原則上安排在每月第三個周六,江西考證網開展污水處理工職業技能統一考核鑒定,考核鑒定分為理論知識考試和操作技能考核兩部分。理論知識考試採用閉卷筆試或機考方式,考試時間為90分鍾,污水處理工理論知識考試可採取約定考試時間的方式安排在線機考,污水處理工操作技能考核採用現場動手方式,污水處理工職業資格鑒定理論知識考試和操作技能考核兩項鑒定成績分別在60分以上為合格。
B. 誰有污水處理考試試題 (初級)
職業技能鑒定初級污水處理工理論考試試卷
姓名 單位 記分
考試時間:90分鍾
一、是非題(對的打「√」錯的打「×」答案寫在每題括弧內,每題1分,共25分)
1、在二級處理中,初沉池是起到了主要的處理工藝。 ( )
2、污水處理方法中的生物法主要是分離溶解態的污染物。 ( )
3、在活性污泥系統里,微生物的代謝需要N、P的營養物。 ( )
4、用微生物處理污水的方法叫生物處理。 ( )
5、污水沿著池長的一端進水,進行水平方向流動至另一端出水,這種方法稱為豎流式沉澱池。 ( )
6、化學需氧量測定可將大部分有機物氧化,而且也包括水中所存在的無機物性還原物質。 ( )
7、污泥指數的單位是用mg/l來表示。 ( )
8、污水處理廠設置調節池的目的主要是調節污水中的pH值。 ( )
9、輻流式沉池的排泥方式一般採用靜水壓力的排泥方式。 ( )
10、污泥濃度大小間接地反映混合液中所含無機物的量。 ( )
11、菌膠團多,說明污泥吸附、氧化有機物的能力較大。 ( )
12、固體物質可分為懸浮固體和膠體固體,其總量稱為總固體。 ( )
13、細菌能將有機物轉化成為無機物。 ( )
14、一般活性污泥是具有很強的吸附和氧化分解有機物的能力。 ( )
15、曝氣池的懸浮固體不可能高於迴流污泥的懸浮固體。 ( )
16、生物處理法按在有氧的環境下可分為階段曝氣法和表面加速曝氣法兩種方法
( )
17、生化需氧量是反映污水微量污當物的濃度。 ( )
18、污水處理系統中一級處理必須含有曝氣池的組成。 ( )
19、SVI是衡量污泥沉降性能的指標。 ( )
20、在污水管路是使用最多的是閘閥。 ( )
21、污水中的懸浮固體是懸浮於水中的懸浮於水中的懸浮物質。 ( )
22、輻流式沉澱池內的污水呈水平方向流動,其流速不變。 ( )
23、好氧性生物處理就是活性污泥法。 ( )
24、MLVSS是指混合液懸浮固體中的有機物重量。 ( )
25、培養活性污泥需要有菌種和菌種所需要的營養物。 ( )
二、選擇題(正確答案的序號寫在每題橫線上,每題1分,共25分)。
1、測定水中微量有機物和含量,通常用 指標來說明。
A、BOD B、COD C、TOC D、DO
2、對污水中的無機的不溶解物質,常採用 來去除。
A、格柵 B、沉砂池 C、調節池 D、沉澱池
3、沉澱池的形式按 不同,可分為平流、輻流、豎流3種形式。
A、池的結構 B、水流方向 C、池的容積 D、水流速度
4、活性污泥法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是 。
A、DO B、營養物質 C、大量微生物 D、良好的活性污泥和充足的氧氣
5、懸浮物的去除率不僅取決於沉澱速度,而且與 有關。
A、 容積 B、深度 C、表面積 D、顆粒大小
6、一般衡量污水可生化的程度為BOD/COD為 。
A、小於0.1 B、小於0.3 C、大於0.3 D、0.5~0.6
7、沉澱池的操作管理中主要工作為 。
A、 撇浮渣 B、取樣 C、清洗 D、排泥
8、幅流式沉澱池的排泥方式一般採用 。
A、 靜水壓力 B、自然排泥 C、泵抽樣 D、機械排泥
9、曝氣供氧的目的是提供給微生物 的需要。
A、分解無機物 B、分解有機物 C、呼吸作用 D、污泥濃度
10、活性污泥處理污水起作用的主體是 。
A、水質水量 B、微生物 C、溶解氧 D、污泥濃度
11、溶解氧在水體自凈過程中是個重要參數,它可反映水體中 。
A、耗氧指標 B、溶氧指標 C、耗氧與溶氧的平衡關系 D、有機物含量
12、城市污水一般用 法來理行處理。
A、 物理法 B、化學法 C、生物法 D、物化法
13、集水井中的格柵一般採用 。
A、 格柵 B、細格柵 C、粗格柵 D、一半粗,一半細的格柵
14、A/O法中的A段DO通常 指來說明。
A、0 B、2 C、0.5 D、4
15、BOD5指標是反映污水中 污染物的濃度。
A、無機物 B、有機物 C、固體物 D、膠體物
16、通常SVI在 時,將引起活性污泥膨脹。
A、100 B、200 C、300 D、400
17、污泥指數的單位一般用 表示。
A、mg/l B、日 C、mL/g D、秒
18、工業廢水的治理通常 法處理。
A、 物理法 B、生物法 C、化學法 D、特種法
19、污水廠常用的水泵是 。
A、軸流泵 B、離心泵 C、容積泵 D、清水泵
20、流量與泵的轉速 。
A、正比 B、反比 C、無關 D、相等
21、根據結構、作用原理不同,常見的葉片泵分離心泵、軸流泵和 三類。
A、螺旋泵 B、混流泵 C、清水泵 D、容積泵
22、生活污水中的雜質以 為最多。
A、無機物 B、SS C、有機物 D、有毒物質
23、用高錳酸鉀作氧化劑,測得的耗氧量簡稱為 。
A、OC B、COD C、SS D、DO
24、水體如嚴重被污染,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污染物,DO的含量為 。
A、0.1 B、0.5 C、0.3 D、0
25、氧化溝是與 相近的簡易生物處理法。
A、 推流式法 B、完全混合式法 C、活性污泥法 D、生物膜法
三、計算題(每題10分,共20分)。
1、如是從活性污泥曝氣池中取混合液500ml,盛放於550ml的量筒中,半小時後的沉澱污泥量為150ml,要求計算SV%。
2、某污水處理廠的剩餘活性污泥的含水率為99.6%,經過濃縮脫水後,污泥的含水率為82%,求其體積縮小多少?
四、簡答題(每題5分,共30分)
1、什麼叫一級處理?什麼叫二級處理?它們分別包括哪些構築物、流程、處理效率?
2、污水一般分為幾種?其各自特徵如何?
3、污水中含有各種污染物,為了定量地表示污水中的污染程度,一般制訂了哪些水質指標?
9、畫出一般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工藝流程圖?
10、離心泵的特點是什麼?
27、三視圖是指哪三個圖?
C. 我是一名污水處理操作工(十五)
何為污泥好氧消化呢?污泥好氧消化是在不投加有機物的條件下,對污泥進行長時間的曝氣,使污泥中的微生物處於內源呼吸的階段,在進行自身氧化消耗過程中不斷減少。
好氧消化可以使污泥中的可生物降解部分被氧化去除,消化程度高,剩餘污泥量少,處理後的污泥容易脫水。
從上面兩段話里,我們可以看出污泥好氧消化幾點好處:1,可以去除污泥中殘存的部分有機物,使脫出來的水再次得到凈化。2,剩餘污泥量少(但是少到什麼程度,我就不知道了,畢竟沒有經過實驗)3,污泥容易脫水
以我的理解,污泥好氧消化就是將生化池裡多餘的污泥打入一個儲存池內,然後進行長時間曝氣。在這段曝氣的時間內,活性污泥(微生物)因為沒有多餘的污水進入,得不到充足的養分,然後它就吸收本身自帶的養分,當它把本身自帶的養分吸茄此收完了以後,它就體積變小,甚至死亡。然後,再經過重力脫水,再用壓泥機壓出來!
就像一個人,當他吃不上飯時,他會先靠自身的養分存活,然後慢慢變瘦,當自身養分沒了之後,他會只剩下皮包骨,甚至死亡一樣!本來一百多斤的重量,可能就剩下幾十斤!
現在,我們公司的污泥沒有經過好氧消化這一步,而是直接從生化池,打入一個儲存池(污泥濃縮池),進行重力脫水,然後用壓泥機壓出!
同樣的兩種方法進行對芹納灶比,第一種方法肯定比第二種方法壓出來的污泥少!污泥少了嫌扮,處理起來也方便,費用肯定會少!而且脫出來的上清液也會比第二種的指標低!
但是,污泥好氧消化,是需要曝氣的,曝氣就要通風,通風就要損失一部分費用!
所以,污泥好氧消化真的可行嗎?到底適不適用於我們公司呢?費用方面到底哪個更合適呢?最近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我不知道結果會怎樣,我也不知道成本會怎樣?畢竟沒有經過實驗,也沒有這方便的經驗!
D. 污水處理工考試
1.柵渣量
格柵在單位時間截留廢水中的固體懸浮物的量,柵渣量的大小與地區特點、柵條間隙大小、廢水流量以及下水道系統的類型有關。
2.排水系統的體制
各種不同的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統分為:分流制、合流制、混合制。
3.生物膜法
污水生物處理的一種方法。該法採用各種不同的載體,通過污水與載體的不斷接觸,在載體上繁殖生物膜,利用膜的生物吸附和氧化作用,以降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脫落下來的生物膜與水進行分離。
4.廢水厭氧生物處理
又稱厭氧消化法。利用厭氧生物在缺氧的條件下,降解廢水中有機污染物的一種處理方法。
5.一級強化處理
在常規一級處理基礎上,增加化學混凝處理、機械過濾或不完全生物處理等,以提高一級處理效果的處理工藝。
6.BOD污泥負荷
是指單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單位時間內要保證一定的處理效果所能承受的有機污染物量。
7.吸附平衡
廢水與吸附劑接觸後,一方面吸附質被吸附劑吸附,另一方面,一部分已被吸附的吸附質因熱運動的結果而脫離吸附劑表面,又回到液相中去,前者稱為吸附過程,後者稱為解吸過程。當吸附速度與解吸速度相等時,即達到吸附平衡。
8.氣固比 氣固比A/S是設計氣浮系統時經常使用的一個基本參數,是空氣量與固體物數量的比值,無量綱。
9.污泥齡
是指曝氣池內活性污泥的總量與每日排放污泥總量之比。
10.生物接觸法
生物接觸氧化處理技術是在池內充填填料,已經充氧的污水浸沒全部填料,並以一定的流速流經填料。在填料上布滿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接觸,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機物得以去除,污水得到凈化。
11.污泥容積指數SVI
是指混合液經30min靜沉後,每g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澱污泥體積,單位ml/g。
12.污泥消化
污泥消化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污泥中的有機物穩定化,減少污泥體積,降低污泥中的病原體數量。當污泥中的揮發固體VSS含量降低到40%以下時,即可認為已達到穩定化。污泥的消化穩定即可採用好氧消化,也可採用厭氧消化。
13.膜分離法
是利用特殊的膜材料對液體中的成分進行選擇分離的技術。用於廢水處理的膜分離技術包括擴散滲透、電滲析、反滲析、超濾、微濾等幾種。
14.升流式厭氧污泥床法
這種方法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厭氧生物處理工藝,利用反應器底部的高濃度污泥床,對上升廢水進行厭氧處理的廢水生物處理過程。構造上的特點是,集生物反應和氣固液三相分離於一體,是一種結構緊湊的厭氧反應器。廢水自下而上地通過厭氧污泥床反應器。
15.出水堰負荷
指單位堰板長度的單位時間內所能溢流的水量
16.生化需氧量
簡稱BOD,在規定條件下水中有機物和無機物在生物氧化作用下所消耗的溶解氧。
17.厭氧流化床工藝
它是借鑒液態化技術的一種生物反應裝置。它以小粒徑載體為流化粒料,廢水作為流化介質,當廢水以升流方式通過床體時,與床中附著於載體上的厭氧生物膜不斷接觸反應,以達厭氧生物降解目的。
18.板框壓濾機
由板和框相間排列而成。在濾板兩面覆有濾布,用壓緊裝置把板和框壓緊,即在板與板之間構成壓濾室,在板與框的上端想通部位開有小孔,壓緊後孔連成一條通道,用0.4~0.8Mpa的壓力,把經過化學調理的污泥由該通道壓入,並由每一塊慮框上的支路孔道進入各個壓濾室,濾板的表面有溝槽,下端鑽有供濾液排除的孔道。濾液在壓力的作用下,通過濾布並由孔道從慮機排出,而固體截留下來,在濾布表面形成濾餅,當濾餅完全填滿壓濾室時,脫水過程結束,打開壓濾機,一次抽出各個濾板,剝離濾餅並清洗。
19.氣浮
氣浮是在水中產生大量細微氣泡,細微氣泡與廢水中的細小懸浮物粒子相黏附,形成整體密度小雨水的氣泡-顆粒復合體,懸浮粒子隨氣泡一起浮升到水面,形成泡沫或浮渣,從而使水中懸浮物得以分離。
20.污泥沉降比和污泥容積指數
污泥沉降比是指混合液經30min靜沉後形成的沉澱污泥容積占原混合液容積的百分率。
污泥容積指數是指混合液經30min靜沉後,每g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澱污泥容積(ml/g)。
21.三相分離器
它是UASB反應器中最重要的設備,它安裝在反應器的頂部,將反應器分為下部的反應區和上部的沉澱區,其作用是完成氣、液、固三相的分離,將附著於顆粒污泥上的氣體分離,並收集反應區產生的沼氣,通過集氣室反應器,使分離去中的懸浮物沉澱下來,回落於反應區,有效地防止具有生物活性的厭氧污泥的流失,保證反應器中足夠的生物量,降低出水中懸浮物的含量。
22.污泥的好氧速率
是指單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單位時間內的好氧量。
23.城市污水排水系統的基本組成
市內排水系統及設備,室外污水管網,污水輸送泵站及設備,污水處理廠及設備,排出口及事故排出口。
24.過濾
指通過具有空隙的顆粒狀層或過濾材料截留廢水中細小的固體顆粒的處理工藝。
25.沉澱池水力表面負荷
是指單位沉澱池面積在單位時間內所能處理的污水量。q=Q/A
26.生物硝化
活性污泥中以氮、硫、鐵或其他化合物為能源的自養菌,能在絕對好氧的條件下,將氨氮化為亞硝酸鹽,並進一步可氧化為硝酸鹽,這種反應稱為生物消化反應。參與生物消化反應的細菌稱為硝化菌。
27.污泥
在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固體懸浮物質,這些物質統稱為污泥。可以是廢水中早已存在,也可以在處理過程中形成。前者各種自然沉澱中截留的懸浮物質,後者如生物處理和化學處理過程中,由原來的溶解性物質和膠體物質轉化而成。
28.污水三級處理
在一、二級處理後,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磷和氮等能夠致水體撫養養花的可溶性無機物等。
29.調節池
為了改善廢水處理設備的工作條件,一般需要對水量進行調節,對水質進行均和。實際應用中將具有以上功能的構築物稱為調節池。
30.離子交換
離子交換是不溶性離子化合物上的可交換離子與溶液中的其他同性離子的交換反應,是一種特殊的吸附過程,通常是可逆的化學吸附過程。
31.BOD5容積負荷
指單位曝氣池容積單位時間內,能夠接受並將其降到預定程度的有機物的量。
32.電解氣浮法
電解氣浮法是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對廢水進行電解時,在正負兩極會有氣體呈微小氣泡析出,將廢水中呈顆粒狀的污染物帶至水面以進行固液分離的一種技術。
33.額定功率
在正常運行工作狀況下,動力設備的輸出功率或消耗能量的設備的輸入功率也指及其在正常工作時能達到的功率。
四、計算題
1.某城市污水處廠最大設計污水量為30000m3/d,污水流量總變化系數為1.4,採用柵距為30mm的格柵,請計算每天的柵渣產生早。(假設:每1000m3污水的柵渣產生量為0。06m3)
解:根據柵渣公式 W=86400QmaxW1 / 1000K2
解得W=1.29m3/d
2.某城市污水處廠進水BOD濃度S0=200mg/L,SS濃度X0=250mg/L,該廠採用普通二級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初次沉澱池的BOD和SS的去除效率分別為25%和50%,經過二級處理後出水的BOD和SS濃度分別是20mg/L, 25mg/L。求初次沉澱池出水的的BOD和SS的濃度及BOD和SS的去除率。
3.設有一水泵管路系統,已知流量Q=101m3/h,管徑d=150mm,管路的總水頭損失是25.4H2O。水泵效率為75.7%,上下兩水面高差h=102m,試求水泵的揚程和功率。
解:水泵揚程H=25.4+102=127.4m
泵的有效功率P有=pgQH=1.0*1000*9.8*101/3600*127.4=35028W
水泵總功率P=P有 / 效率=35028/75.7%=46272W=46.27KW
4.某處理廠測得瀑氣池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X為2000mg/L,迴流活性污泥懸浮固體濃度Xg為2000mg/L。運行人員剛把迴流比R調到50%。試分析迴流比調節器節是否正確,應如何調節器節。
解:R=X/(Xg-X)=2000/(5000-2000)=66.7%
答:50%不正確,應調節器節至66.7%,否則如不增大排泥,污泥將隨出水流失
5、 某污水處理廠瀑氣池有效容積5000m3,瀑氣池內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為3000mg/L,試計算當瀑氣處理污水量為22500m3/d,進水BOD濃度為200mg/L時,該廠的BOD-SS負荷。
解:Ls=QSo/XV
6.某處理廠污泥濃縮池,當控制負荷為50Kg/(m3/d)時,得到如下濃縮效果:入流污泥量Q1=500m3/d;入流污泥的含水率為98%;排泥量Q=200m3/d;排泥的含水率為95.5%;試評價濃縮效果,並計算分離率。
解:f=Cu/Ci=(100-Pu)/(100-Pi)=(100-95.5)/ (100-98)=2.25
固體回收率=Qu*Cu/Qi*Ci=(200*4.5)/(500*2)*100%=90%
分離率F=Qe/Qi=(500-200)/500=60%
7.某食品廠
8、
9、瀑氣池混合液濃度為4000mg/L,BOD負荷0.3KgBOD5(KgMLSS*d),流量為100000m3/d,進水BOD5=300mg/L,設計曝氣池的體積。
Ls=QSo/XV
V=QSo/LsX
10、某處理廠一般將污沁的泥齡控制在4d左右,該廠曝氣池容積V為5000m3。試計算當迴流污泥濃度為4000mg/L,混合液濃度為2500mg/L,出水懸浮固體濃度為30mg/L,入流污水量Q為20000m3/d時,該廠每天應排放的剩餘污泥的量。
解:剩餘污泥排放量的計算公式如下
Qc=VX/[QwXw+(Q-Qw)Xe]
即Qw=(V/Qc)*[X/(Xw-Xe)]-[Xe/(Xw-Xe)]*Q
Qw=(5000/4)*[2500/(4000-30)]-[30/(4000-30)*20000]=636m3
11、某污水處理廠曝氣池體積為5000m3,混合溶液濃度為2500mg/L,每天從系統排除的液活性污泥量為2500Kg。試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泥齡。 解:SRT=(2500mg/L*5000m3)/2500Kg=5d
12、某UASB反應器有效體積為200,進水CODo為5000mg/L,有機負荷Nv為8Kg/m3*d。求(1)此反應器的進水流量Q?(2)允許的最大水力停留時間t?
(1) V=QSo/Nv Q=VNv/So=(200m3*8Kg/m3*d)/5000mg/L=320m3/d
(2) t=V/Q=200m3/320m3/d=0.625d=15h
13、某污水得理廠日處理污水量100000m3/d,入流污水的SS為250mg/L。該廠高有四條初沉池,每池配有一台流量為60m3/h的排泥泵,每2h排泥一次。試計算當SS去除率為60%時、要求排泥濃度為3%時,每次的排泥時間。(污泥密度近似按1000Kg/m3計算)
解:每個排泥周期產生的干污泥量為:
Ms=(100000/24)*2*250*60%=1250000g/h
Cs=30000g/m3
所以每個排污周期產生的濕污泥量為:Q=1250000/30000=41.6m3
41.6/4=10.4m3
排泥時間約10.4/60=10min
五、問答題
1.簡述調節池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常見類型及特點:
答:調節池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是對水量進行調節,對水質進行均和,常見的類型有:水量調節池,水質調節池和事故調節池三種。水量調節池的特點是,調節水量,保持容積,並使出水均勻;水質調節池的結構功能是,採用穿孔導游槽,或增加攪拌設備;事故調節池是,在特殊的情況下設立的,對保護系統不受沖擊,減少調節池容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什麼是城市污水的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及深度處理:
答:一級處理主要是除去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懸浮物的重要過程,主要為深沉;二級處理為污水經一級處理後用生物方法繼續去除沒有沉澱的微小粒徑的懸浮物,膠體和溶解性的有機物質,以及氮和磷的凈化過程;深度處理為進一步去除二級處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的凈化過程。
3.與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的優點與缺點有哪些,並作簡易說明。
優缺點有:1.適應沖擊負荷變化能力強。2。反應器內微生物濃度高3。剩餘污泥產量低 4。同時存在硝化與反硝化過程 5。操作管理簡單,運行費用較低 6。調節運行的靈活性差 7。有機物去除率較低。
4.簡述污泥的來源與分類,並作簡要的說明
污泥來源於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的固體懸浮物質,根據污泥的來源和性質,可分為以下幾種污泥,1。初次沉澱污泥,來自初次沉澱池,其性質隨污水的成份而異。2。剩餘活性污泥與腐殖污泥來自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後的二沉池。3。硝化污泥初次沉澱污泥,剩餘活性污呢和腐殖污泥等經過硝化穩定處理後的污泥4。化學污泥 5。有機污泥,主要含有有機物6。無機污泥,以無機物為主要成份
5.混凝過程的運行控制條件是什麼:
答:混凝過程中的運行條件包括:PH,水溫,混凝劑的選擇和投加量,水力條件。
1。PH:在最適宜的PH條件下,混凝反應速度最快,絮體溶解度最小,混凝作用最強。
2。水溫:水溫一般在20-30度為宜
3。混凝劑的選擇和投加量:混凝劑的選擇主要取決於膠體的細微懸物的性質,濃度,但還應考慮來源成本和是否引入有害物質等因素。
4。水力條件:混凝劑投入廢水中後,必須創造最適宜的水力條件,使混凝作用順利進行。
6.表面曝氣葉輪充氧是通過哪幾部分實現的?
答:通過以下三部分實現的: 1。葉輪的提水和輸水作用,使曝氣池內液體循環流動,從而使不斷更新氣液接觸面和不斷吸氣。
2。葉輪旋轉時在其周圍形成水躍,使液體劇烈攪動而捲入空氣
3。葉輪葉片後側在旋轉時形成負壓區,吸入空氣
7.何為活性污泥絲狀菌膨脹,該如何控制?
在活性污泥處理系統中,由於絲狀菌的存在引起活性污泥體積膨脹和不易沉降的現象,為活性污泥絲狀菌膨脹,其控制的措施為:
1。減少進水量,降低BOD負荷
2。增加DO濃度
8.離子交換過程分哪幾個階段,各有什麼作用:
離子交換過程包括:交換,反沖洗,再生和清洗
1。交換:交換階段是利用離子交換樹脂的交換作用從廢水中去除目標離子的操作過程
2。反沖洗的目的是松動樹脂層,使再生液能均勻滲入層中,與交換劑顆粒充分接觸,同時把過濾過程中產生的破碎粒子和截留的污物沖走
3。再生:在樹脂失效後必須再生才能使用,通過樹脂再生一方面可以恢復樹脂的交換能力,另一方面可回收有用的物質。離子交換樹脂的再生是離子交換的逆過程。
4。清洗:清洗的目的是洗滌殘留的再生液和再生時出現的反應物質。
9.初次沉澱池的運行管理應注意哪些方面:
答:
1。操作人員根據池組設置,進水量的變化,應調節各池進水量,使各池均勻配水。
2。初次沉澱池應及時排泥,並宜間歇進行。
3。操作人員應經常檢查初次沉澱池浮渣斗和排渣管道的排渣情況,並及時清除浮渣,清撈出的浮渣應妥善處理。
4。刮泥機待修或長期停機時,應將池內污泥排空。
5。採用泵房排泥工藝時,可按有關規定執行。
6。當剩餘活性污泥排入初次沉澱池時,在正常的運轉情況下,應控制其迴流比少於2%
10.氣浮法的原理是什麼:
答:氣浮法是在水中產生大量細微氣泡,細微氣泡與廢水中細小懸浮物粒子相粘附,形成整體密度小於水的氣泡-顆粒復合體;懸浮粒子隨氣泡一起浮升到水面,形成泡沫或浮渣,從而使水中的懸浮物得以分離 其氣浮分離必須具備以下兩個基本條件:1。必須水中產生足夠數量的細微氣泡2。必須使氣泡能夠與污染物相粘附,並形成不溶性的固體懸浮體
11.二沉池污泥上浮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
答:二沉池污泥上浮指的是污泥在二沉池內發生酸化或反硝化,導致污泥漂浮到二沉池表面的現象。漂浮的原因主要是,這些污泥在二沉池內停留時間過長,由於溶解氧被逐漸消耗,而產生酸化,產生H2S,使污泥絮體密度減少上浮。當SRT 過長時,發生硝化後進入的混合中含有大量的硝酸鹽,污泥在二沉池中由於缺乏足夠的DO,而進行反硝化,產生N2,附著在污泥上,使密度減少,上浮。
措施:1。及時排泥,加大污泥迴流量石流沉積2。加強曝氣池未端充氧量,提高進入二沉池的DO含量。3。對於反硝化造成的污泥上浮,還可以增大剩餘污泥的排放量,降低SRT。
4。檢查刮給泥機的運行情況,減少死角積泥,造成死泥上浮。
12.真空過濾機膠水效果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1。污泥的性質:污泥的種類,濃度,儲存時間,調理情況等對過濾性能產生影響。
2。真空度的影響:真空度是真空過濾的推動,直接關繫到過濾率及運行費用,影響比較復雜,一般,真空度越高,濾餅厚度越大,含水率越低。
3。轉鼓浸深的影響
4。轉鼓轉速快慢的影響
5。濾布性能的影響:網眼的大小決定於污泥顆粒的大小和性質
13.混凝工藝包括哪幾個步驟:
答:工藝包括:混凝劑的配製與投加,混合,反應和礬花分離等幾個步驟
1。配製與投加:實際應用中,混凝劑通常採用濕法投加
2。混合:將混凝葯迅速分散到廢水中,與水中膠體和細微懸浮物相接觸
3。反應:指混凝劑與膠體和細微的懸浮物產生反應,使膠體和懸浮物脫穩,互相絮凝,最終聚集成為粒徑較大的礬花顆粒。
4。礬花分離:指過重力沉降或其他固液分離手段將形成的大顆粒礬花從水中去除
14.生物膜系統運行中為何維持較高的DO?
因為適當地提高生物膜系統內的DO可減少生物膜中厭氧層的厚度,增大好氧層生物膜中的比例,提高生物膜內氧化分解有機物的好氧微生物的活性;此外,加大曝氣量後,氣流上升所產生的剪切力,有助於老化生物膜的脫落。使生物膜厚度不致於過厚,並防止因此產生堵塞弊端。
15.簡述活性碳再生的方法:
有四種方法:
1。加熱再生:1)脫水2)乾燥 3)碳化 4)活化 5)冷卻
2。蒸汽法:吸附物質是低沸點物質,可考慮通入水蒸汽進行吹脫
3。化學再生方法:通過化學反應,使吸附物質轉化為易於溶於水的物質而解吸下來
4。生物再生法: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將初活性碳吸附的有機物氧化分解,從而使活性碳得到再生
E. 環評工程師污水處理技術答疑精選(27)
261.問:關於接觸氧化掛膜過程中的問題:
1、池一開始投加5%池容的脫水污泥,盡管活的污泥不多,我想請教那些死污泥是如何從系統中消失的,是解絮成單個生物體隨水流出去的還是好氧消化掉?或者是連續進水後和未死亡的污泥結合以小的絮體流出沉澱池?
2、悶曝至填料上有少量黏附的肢慧污泥後,是否應降低水中懸浮的污泥濃度,以利於填料上污泥充分利用營養快速成長?此時水中懸浮的污泥濃度應保持約多少為合適?
3、填料掛膜快可縮短調試的時間,有那些方法利污泥黏附至填料上以及填料上的污泥快速繁殖成長?
答:
1、死污泥中的揮發性固體部分可被細菌降解,部分解絮後隨水漂出,污泥中的固定固體部分隨水漂出,部分通過剩餘污泥排出。
2.悶曝至填料上有少量黏附的污泥後,要增加進水量(及時補充營養),此時水中不要有污泥。
3.要縮短調試的時間,就不能用脫水污泥,應該用未脫水前的濃縮污泥接種,或在生化池未進水前將種泥噴灑在填料上,當然具體培養過程中還有技術要求的。
262.問:本單位正在調試一個皮革廢水處理裝置,工藝:格柵-調節池-兩級絮凝反應池及沉澱池-活性污泥池-中沉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廢水量700m3/d,進水C OD 3000 mg/L多,出水要求COD在90 mg/L以下。活性污泥池SRT9.3小時,接觸氧化池SRT4小時,中沉池及二沉池SRT2小時。
第一次投泥後沒有悶曝,進行連續迴流培養,泡沫及氣味很重,生化池去除率一直提不上,後來投加第二次污泥後悶曝了幾天再逐漸增大處理水量後效果明顯,物化工序出水COD700-1000 mg/L左右,中沉池COD200 mg/L多,經過接觸氧化後COD還有100 mg/L多,仍高於設計要求(90 mg/L以下)。
運行過程中活性污泥與接觸氧化都有迴流污泥,後來調整為只迴流活性污泥,接觸氧化不迴流,但這樣操作接觸氧化池泡沫增多了,二沉池每隔兩小時排幾分鍾泥出水還是帶有不少SS,去除效果也沒見提升。
現有幾個問題想問一下:
1、投泥後幾時開始排泥合適?以什麼為標准(沒條件測SVI及MLSS)?
2、物化出水總磷只有零點幾,C/P很低,現活性污泥池污泥膨脹,不知是否與此有關?
3、若要計算磷肥投加量怎麼計算可否列個例子(磷肥有效成份:P2O5=12%)
4、接觸氧化池不迴流後池面泡沫明顯比迴流時候要多,是否池內懸浮污泥少後容易使LAS攪拌後覆蓋池面?回不迴流是否以其負荷高低來決定的?高時增加些懸浮污泥分擔負荷,低時減少懸浮污泥單靠掛的膜處理水就行?
5、污泥膨脹是否將進水pH值提高,讓曝氣池pH值保持在8-9之間3-5天後再投加營養復壯即可?
6、膨脹時SV很高達35-60之間,是否就應增大排泥量除去沉降性能較差的污泥?
答:分別回答如下:
1、MLSS不能測的話,SV一定要測定,可大致判斷污泥的多少和污泥性能,現在投泥只是接種培養污泥,不用考慮排泥的。
2、磷不夠易造成污泥沉降性能不好,也會影響污泥增長,磷應該控制在生化池進水BOD5的1%左右,不足就要加,還要確認N是否滿足。
3、如果沒有測定BOD5,磷的投加只能用試湊法大致確定,磷濃度以單質磷表示,假如每小時要設加純磷X公斤,需設加12% P2O5的量=X×P2O5/P×12%.
4、接觸氧化池不迴流後池面泡沫明顯比迴流時候要多是很正常的,現在用迴流污泥來減少泡沫是治表沒治本,一般來說生物膜完全形成後泡沫會減少的,如仍不能消失可用水噴淋消泡。
5、你們現在的污泥還不能算膨脹,可能是營養比問題,生化池進水pH控制在6~9就可。
此外還要說明的是接觸氧化法正常運行時污泥是不迴流的,培養期內可適當迴流,但在營養不足時不能迴流,如果營養比歷基答不滿足,投加污泥也沒用。
263.問:接觸氧化工藝的二沉池投入使用後,是否要把二沉池的污泥迴流到接觸氧化池中,還是污泥培養的後期再排走污泥?如果污泥鏡檢中發現有鍾蟲、累枝蟲大量出現並活躍是否可認為接觸氧化掛膜成功,並且不用再迴流了(簡單的說就是迴流該如鋒迅何控制,是否要滿負荷進水時才不迴流呢)?
答:如果填料上已有少量生物膜,二沉池污泥就不用迴流,否則污泥中微生物會與填料上微生物爭營養,如果生物膜還沒形成,可增大進水量,讓污泥在系統中循環,起接種作用。
污泥培養成熟與否從生物相可判斷,污泥初步形成是會出現一些游動形原生動物,如果鍾蟲、累枝蟲大量出現並活躍一般可認為接觸氧化掛膜成功,但也有例外,有的廢水處理裝置運行正常,而固著型纖毛類原生動物很少甚至沒有,所以還要結合SV等來分析。生物膜初步形成後二沉池污泥就不用迴流。這里要說明的是接觸氧化法一般是不設污泥迴流設施的,也有採用泥-膜組合工藝來強化處理能力,還有的接觸氧化工藝設置污泥迴流系統,以便在負荷高等特殊情況下使用,但正常情況下污泥不應該迴流,否則會造成負面影響。
264.問:普通的開放式厭氧用折流式厭氧泥流失後的迴流量怎麼控制?如何安裝攪拌?如用液下攪拌一台控制面積有多少?
答:折流式厭氧反應池的泥水混合是通過水流的上下向交替來實現的,所以不需安裝攪拌器。
至於厭氧泥流失的原因很多,不能單純與迴流量聯系起來。
265.問:本公司調試一生活污水處理廠近一年了,採用A2O工藝,AHRT2小時,OHRT8小時,O為生物接觸氧化法,因化糞池效果不好,有內循環,另外二沉I池抽泥時迴流1小時,原先設計Q2500T,現實際Q600T,二沉池停留時間6小時,出水COD達標50mg/L左右,NH4-N進水30mg/L,出水20mg/L,TP2.0mg/L,出水的氣味、色度都很好,請診斷一下。
答:不清楚具體的操作環節上的問題,無法進行全面分析,目前二沉池的停留時間太長,易造成污泥厭氣,沉澱池發生厭氧釋磷,同時二沉池污泥缺氧時會發生反硝化,如嚴重厭氣時還會使亞硝酸氮逆轉為氨氮,出水氨氮不能達標。
污水在二沉的停留時間是由水量定的,無法改變,但污泥在二沉池的平均停留時間可以控制,應該增加二沉池的抽泥頻度,即少量多次,避免污泥在沉澱池長時間積累。
266.問:本單位的接觸氧化裝置調試中有一些疑問:
1、現接觸氧化池沉澱池污泥停止迴流後效果好了些,但出水SS和COD仍不達標,接觸氧化池進水COD在200-350 mg/L之間,設計負荷為0.6kgCOD/(m3·d),停留時間4小時,出水COD要90 mg/L以下。掛膜顏色厚度都正常的,不知會是什麼原因導致接觸氧化池去除率低?
2、物化出水我們要求廠方保持清澈及無污泥帶進生化池,但在出水SS很少時呈乳白色時,跟平時正常時COD一樣是700-800 mg/L多,所以進入生化池COD不高。是否可理解為物化出水裡面可能大分子有機物較多不利活性污泥池去除呢?
3、我們之前是投泥悶曝後就進皮革廢水由小流量逐漸加大至滿負荷,但設計人員說投泥後無需悶曝開啟迴流直接進水馴化,是否可行?
4、如果發生了污泥膨脹想加漂水殺絲狀菌,投加量怎麼計算?
答:分別回答如下:
1、要確認DO是否夠?膜法的DO控制要高於泥法的。
2、生化池進水中含乳白色物質可能是一些難生化的低聚合物,應該加強預處理,如混凝沉澱處理。
3、設計人員說投泥後無需悶曝開啟迴流直接進水馴化是可以的,但水量要有一個逐步增加的過程。
4、雖然專業書上有介紹加氯等殺死絲狀菌的方法,但在實際應用中是不可行的,再說對膜法而言讓其長在生物膜中是好事,現在的污泥只是起接種作用。
267.問:接觸氧化池在進水時曝氣是否不利於生物膜的形成?我們投加營養是在進水前或後各個生化池均加,進水時投加是否會造成營養流失?
答:在生物膜培養過程中,無論是悶曝或進水曝氣營養流失都是無法避免的,只能做到盡可能少流失。我不認為進水時曝氣會不利於生物膜的形成,連續進水培養關鍵是要控制好進水量和曝氣量。
268.問:一沉出水是清的,基本沒什麼色度,但是經過生化後水又變褐色了,可能是曝氣把過量的亞鐵轉化成3價鐵了,所以現在注意控制石灰乳的加入量,看是否會好轉。另外我想知道,有什麼經濟有效的辦法去除色度嗎?
答:要確認生化池是否厭氧,混凝法去除色度是比較經濟有效的,關鍵是葯劑選擇要有針對性,還有反應條件的控制,石灰乳的加入量要控制,但pH不能低於9.
269.問:本公司在處理一醫葯廢水,廢水含大量苯環類物質,水量600t/d,進水COD平均27000 mg/L,工藝:預處理+厭氧+活性污泥池+兩個串連接觸氧化池。目前出水在300左右(要求是綜合排放一級標准,COD100mg/L以下)。現接觸氧化出水C0D降到200 mg/L左右以後就再也無法下降了,繼續悶曝還有回升現象。目前想採用純氧曝氣,先作中試,看看有沒有效果。還准備加活性炭試試,是否還有什麼其它辦法?
答:在排除運行控制方面因素外,如果COD確實只能降至200 mg/L左右,說明廢水的B/C比太低,如果繼續悶曝還有回升現象,說明曝氣時間過長生物膜出現老化了。想採用純氧曝氣是否是因曝氣池供氧不能滿足而考慮的,如果廢水可生化性差,用純氧曝氣也沒用的,加活性炭當然有用,但不經濟。我感覺這樣的工藝組合有問題,也不知厭氧工序前還有什麼預處理工序,所以無法作進一步評論。
270.問:氣浮池投加PAC和PAM後在反應室里有明顯的分層,上清液約30cm,下層就都是絮狀沉澱物,但是流入上浮室後的出水又變渾了,這是怎麼回事?應該怎麼解決呢?
答:不知你們是採用CAF還是DAF,根據你說的情況投加葯劑後有絮體產生,但絮凝效果好象不大好,要確認葯劑投加環節是否有問題,PAC和PAM不能同時投加,應有分別投加單元,還要有適當的混合攪拌絮凝過程,如果排除葯劑投加因素,就是氣浮設施和設備方面的問題,如:氣液界面不夠;有溶氣罐的話要確認溶氣罐壓力是否正常;檢查管路是否有堵塞,溶氣釋放器是否完好等;採用葉輪氣浮還要確認氣浮機是否過小。
F. 工業廢水是水體最重要的污染源,下列屬於工業廢水特性的有:
《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七條
禁止在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內新建、擴建對水體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改建建設項目,不得增加排污量。具體包括:
1、禁止新建、改建、擴建印染、造紙、製革、電鍍、化工、冶煉、煉油、釀造、化肥、染料鬥巧、農空或鍵葯等生產項目或排放含國家規定的一類污染物的項目和設施。
2、禁止設立劇毒物品的倉庫或堆棧。
3、禁止設立污染飲用水源的工業廢物和其它廢物回收、加團檔工場。
4、禁止堆放、填埋、傾倒危險廢物。
5、禁止飼養豬、牛、羊等家畜。
6、禁止毀林開荒、毀林種果。
7、禁止在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採石場、粘土、磚廠。
G. 污水處理工職業資格證怎麼考
你這個職業資格證,這個是需要你專業對口的。也就是說,專業對口,然後可以進行短期的培訓,培訓之後可以集體報名,然後考取資格證。
H. 污水處理等級分為幾級
污水處理一般分為以下三個級別:
1、 污水一級處理又稱污水物理處理。通過簡單的沉澱、過濾或適當的曝氣,以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調整pH值及減輕污水的腐化程度的工藝過程。處理可由篩選、重力沉澱和浮選等方法串聯組成,除去污水中大部分粒徑在100微米以上的顆粒物質。篩濾可除去較大物質;重力沉澱可除去無機顆粒和相對密度大於1的有凝聚性的有機顆粒;浮選可除去相對密度小於1的顆粒物(油類等)。廢水經過一級處理後一般仍達不到排放標准。
2、 污水二級處理:污水經一級處理後,再經過具有活性污泥的曝氣池及沉澱池的處理,使污水進一步凈化的工藝過程。常用生物法和絮凝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處理污水,主要除去一級處理後污水中的有機物;絮凝法是通過加絮凝劑破壞膠體的穩定性,使膠體粒子發生凝絮,產生絮凝物而發生吸附作用,主要是去除一級處理後污水中無機的懸浮物和膠體顆粒物或低濃度的有機物。經過二級處理後的污水一般可以達到農灌水的要求和廢水排放標准。但在一定條件下仍可能造成天然水體的污染。
3、 污水三級處理(又稱深度處理):污水經二級處理後,進一步去除污水中的其他污染成分(如;氮、磷、微細懸浮物、微量有機物和無機鹽等)的工藝處理過程。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法、凝集沉澱法、砂濾法、矽藻土過濾法、活性炭過濾法、蒸發法、冷凍法、反滲透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等。
一級初級處理,過濾、沉澱等物理方法去除水中污染物。
二級生化處理,利用微生物將溶解在水中的污染物從水中分解出來。
三級精細處理,利用反滲透膜、超濾等方式對生化後出水進行深度處理達標排放或回用。
維拓環境 十萬伏特團隊為你解答。
污水處理根據處理程度可分為一級處理、二級處理、三級處理(深度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是通過物理作用將水中大顆粒懸浮物去除,主要包括:粗格柵-細格柵-沉砂池-初級沉澱池,粗格柵主要是截留大粒徑漂浮物,防止對後續構築物的阻塞,降低一定的處理負荷,細格柵功能與粗格柵類似只是過濾的級別更細,沉砂池主要是去除水中的沙粒減少沙粒對後續裝置的磨損,另外有時候沙粒附著大量的有機物,沉砂池常常採用抱起沉砂池,通過曝氣作用將沙粒有機物去除掉;初次沉澱池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可沉降的懸浮物,經過初次沉澱池後水中有機物可以去除30%-40%左右。
二級處理主要是對經過一級處理後的污水進行生化處理,其中包括生物反應池和二次沉澱池
生物反應池根據採取的工藝不同而不同,但是他的主要作用就是通過生物化學作用將水中有機物轉化為二氧化碳、水、氮氣或者被生物體吸收成為可沉降污泥。二次沉澱池主要是將生化反應完全後的活性生物污泥進行沉澱將污染物去除。經過二級處理後污染物去除可達80%-90%左右。
三級處理又叫深度處理主要用於污水資源化,就是將污水進行處理後進行回用。根據回用的標准不同採用的深度處理工藝不同,一般工藝包括混凝-過濾-消毒,這個過程基本上與給水處理工藝相似。
污水處理設定幾級根據排放標准及回用標准進行確定,但是一般的城市污水處理場均不允許僅僅進行一級處理後排放,因為一級處理後的污水基本上不能滿足污水排放標准,僅僅有一些沿海城市的污水處理廠在早期建設中滿足了較低標準的深海排放標准採用了一級處理但是現在基本上都在進行改造。另外現在由於水資源的短缺現在很多城市污水處理場建設中均考慮了污水回用,也就是但部分新建污水處理廠都設定了深度處理,這種趨勢在逐步加強。
污水處理可分為一級,二級,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
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等。
這個你得去南京市市政公用局咨詢,只有他們那有資格發放,地址在南京市東止馬營7號 ,電話523-379-12。就在朝天宮附近,公交4路,41路,43路,48路,82路,83路,306路朝天宮下就行。
等級是可以造假的 關鍵還是要看技術
一般分為一級 二級 三級
也被稱為預處理 生化處理 深度處理
預處理包括格柵啦 沉澱沉砂啦
生化則是採用生物的方法進行處理出如AAO SBR 氧化溝等
深度處理 可能是混凝沉澱過濾等等
分享一個卡魯塞爾氧化溝的設計計算書給你 你多了解一下
膜孔徑的選擇。
這倆證我都沒見過。雖然我在環保系統工作了六年多。
處理工那個證我感覺是職稱證,身份是工人的事業單位在編人員的職稱等級,類似的有助理工程師,工程師,副高階工程師,高階工程師或者助理政工師,政工師,副高階政工師,高階政工師等。
I. 我是一名污水處理操作工(四)
我是一名污水處理操作工,雖然我上學時的專業學的不是污水處理,但是我畢業後卻從事了這樣一份工作。
我在這個崗位一干就是十年,大部分人認為污水處理是個不重要,不起眼的工作,認為污水處理沒有什麼學習空間,感覺很簡單,一看就會,無非就是進水出水,如果這樣認為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的不斷提高,污水處理只會越來越重要,它將成為一個公司的重中之重。污水處理也不像大部分人所認為的那樣簡單,你所認為的簡單,只是你對污水處理不了解,假如你認為污水處理只是進進水出出水,那也就是個操作工,這樣的工作誰都可以干,沒有什麼競爭力,但是這樣並不代表污水處理很簡單。
污水處理共分為三大部分:物理處理、化學處理、生化處理,從易到難,一次而來,物理和化學處理是比較好學的,而生化處理是最難學的,不要小看小小的生化池,它包含的知識非常的多,假如有一天你把生化弄明白了,那你就厲害了。所以我一直說,流程學的再好,個個池子的作用學的再好,生化你卻不懂,那你只是個出色的操作工,所以我覺得污水處理即需要出色的操作工,又需要出色的技術員。
J. 我是一名污水處理操作工(十八)
前段時間,生化池進油了,導致外排指標直線上漲。cod達到了400多,而且出水石油類也是很高,怕影響後續的一些工藝設備運行,我們做了緊急的調整,雖然忙的有點暈頭轉向,但是最終沒有造成很大的影響,短時間內生化池還是恢復的不錯。
廢水中枝鏈含油類物質如果沒有將其處理,對好氧菌有何影響呢?根據處理經驗,來分析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廢水中含油類物質會攜帶著活性污泥漂浮在生化池上,致使活性污泥不能夠和處理水充分接觸而處理效果極差,同時也會導致生化池的污泥膨脹,生化池中的污泥流失而污泥濃度急劇下降。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油類物質粘附在活性污泥的表面,阻止氧的傳質效果,會使活性污泥微生物缺氧,導致好氧菌受到抑制,影響好氧的處理效果。
所以在處理該類廢水之前,一般建議含油廢水進入生化池之前先進行隔油預處理,減少油類物質對好氧生化池的影響。
我曾經看過這方面的很多資料,雖然有的資料對進油的處理各不相同,但是我還是從中總結了一些經驗。
首先,我們針對進油了對生化池造成怎樣的影響,進行分析一下?總起來說會瞎搭判攜帶污泥上浮,還有導致污泥膨脹,使污泥濃度下降,然後就是影響氧的傳遞。
其次,就是如何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補救呢?
攜帶污泥上浮,肯定會對二沉池的出水水質,造成影響,出水水質是混濁的,帶有大量的懸浮物。懸浮物多了,出水指標指標增長,那是肯定的。所以,我建議一是大量排泥,降低後續懸浮物的濃度。二是增加加葯量,使後續的懸浮物可以快速的絮凝沉降。
導致污泥膨脹如何解決呢?,污泥膨脹分為又絲狀菌膨脹和非絲狀菌膨脹,一般情況下,都是絲狀菌膨脹,污泥的不到氧,是很容易引起絲狀菌膨脹的。即使我們看到溶解氧很高,但是污泥不一定能得到這么多的氧。所以我建議稍微的提一下溶解氧的濃度。提溶解氧的量我還有一種想法就是,可以把油曝到水磨改面,而不至於在水中阻礙氧的傳遞。
污泥濃度下降,我採取的是加大污泥迴流。一呢,我是想補充一下污泥濃度。二呢,是想大量的污水迴流到生化池進行一部分的稀釋,以減少油類的含量。
為什麼要進行排泥呢?我想的是加大了污泥迴流,大量有油包泥的污泥進入二沉池,然後將它們排出來,一是減少生化池的油類負荷,二是減少後續的油類。三是讓生化池再生長一部分比較好的污泥。(畢竟有多少食物才能養多少微生物的)
其後,我們還進行了大量的進水置換,加強了進水帶油的控制,保證進生化池的水中油類不能超過一定的指標。
最終效果還是很明顯的,所以不管我們進水水質怎樣,一但出了問題,首先分析的是原因,然後分析的是會造成怎樣的後果,最後針對會造成怎樣的後果,一一對症下葯。之後就會慢慢解決相應的問題。
但是,我們在操作中,一定要多注意一下來水水質,一但發現來水水質,出了問題,我們要及時的做出調整(在不了解怎麼調整的情況下,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比如減量,或者打入一個暫存罐內),不要等進入生化池在進行調整,這樣真的真麻煩!
純屬個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