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年水處理技術論文(2)
2017年水處理技術論文篇二
淺談給水處理技術的發展
[摘要] 水與人們生活生產密切相關,而且水是保障人民生活發展工業生產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近年來,人口增長、水資源的分布不均、污染加劇等問題造成水資源不足日益嚴重。因此給水處理技術一直在改進。本文旨在介紹一些給水處理日益發展的基本技術。
[關鍵詞] 給水處理 污染物 現代化 高級氧化 膜技術
1.現代化處理技術
1.1化學氧化
水質處理常用氯氧化,當有機污染尚未得到去除時,會產生較多的有害消毒副產物。目前採用KMnO4語氣復合劑(一種專門商品)的應用逐漸展開,對氧化有機物、改善混凝取得較好效果。臭氧預氧化可以提高有機物的可生物降解性,又可除嗅、脫色,去除鐵、錳,但往往結合後續深度處理臭氧—活性炭時才採用。
1.2加吸附劑粉末炭
粉末炭,具有吸附能力好、投加靈活、對污染物處理效能高等優點,但由於耗費較高(約105元/m^3左右),一般只有在消除沖擊性污染時採用,投加量需10~20mg/L,現在一些水污染事件中就曾應用過此技術,此外還可以通過此技術對原水進行控制,並將該技術演化,如形成活性炭吸附帶控制突發性污染事件等。
1.3調節pH
由於投加酸與鹼,運行成本增加,又在原水中增加無機離子,在我國很少採用,國外在此方面研究較多,這里不做詳述。但其對原水pH的控制以及對某些污染物去除還具有良好的功效的,這一點也被業內廣泛認可。
1.4生物預處理
20世紀70年代以來,生物處理工藝越來越廣泛應用於市政給水生物處理方法包括生物接觸氧化法、生物轉盤、生物流化床、生物濾池氧化法、生物活性炭濾池和膜生物反應器等多種形式。生物預處理藉助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對水中的氨氮等有機污染物和鐵、錳等無機物進行去除,從而改善水的混凝沉澱性能,使後續工藝較好的發揮作用,提高出水的水質。
2.給水處理的新技術
2.1高級氧化技術
高級氧化技術是給水處理的新技術,並受到了許多的關注,在水處理中有廣泛的應用,高級氧化技術包括臭氧氧化技術、超臨界水氧化技術、光催化氧化技術、超聲空化氧化技術等。
2.1.1臭氧氧化技術
臭氧由於其在水中有較高的氧化還原電位,常用來進行殺菌消毒、除臭、除味、脫色等,在飲用水處理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近年來,由於氯氧化發用於給水、循環水處理和廢水處理中有可能產生三氯甲烷等“三致”物質而受到限制,使臭氧在水處理中的作用受到了更多的關注。但臭氧應用於廢水處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臭氧發生的成本高,而利用率偏低,臭氧處理的費用高;臭氧與有機物的反應選擇性較強,在低劑量和短時間內臭氧不可能完全礦化污染物,且分解生成的中間產物會阻止臭氧的進一步氧化。因此,提高臭氧利用率和氧化能力就成為臭氧高級氧化法的研究熱點。臭氧的高級氧化技術就是通過臭氧氧化與各種水處理技術的結合,形成氧化性更強、反應選擇性較低的羥基自由基。
2.1.2超臨界水氧化技術
超臨界水反應與氧化組合為“超臨界水氧化(SCWO: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技術,應用較多。超臨界水有優良的溶劑特性,增加了電導率和離子值。表示溶劑的極性的電導率,在常溫常壓下的值較高(78),在高溫高壓下的己烷和甲醇等無極性,與弱極性的有機溶劑的電導率等值(2~30左右)。因此,在高溫高壓下的水溶解有機物是可能的。
SCWO技術有以下特點:
1) 將有機物完全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使之無害化。
2) 不產生以二惡英為代表的有害的副產物。
3) 反應速度快,單位時間內處理量大,裝置小型化。
4) 與焚燒爐不同,不需要煙筒,不排放煙氣。
在臨界溫度下易於控制加水分解反應,或易於控制原子團的反應,這是超臨界水作為反應溶劑的優越性。不用酸和鹼即可進行廢水處理,是極好的環境處理技術。
2.1.3光催化氧化技術
所謂光催化氧化反應,就是在光的作用下進行的化學反應。光化學反應的活化能來源於光子的能量,在太陽能的利用中光電轉化以及光化學轉化一直是十分活躍的研究領域。光催化氧化技術利用光激發氧化將O2、H2O2等氧化劑與光輻射相結合。所用光主要為紫外光,包括uv-H2O2、uv-O2等工藝,可以用於處理污水中CHCl3、CCl4、多氯聯苯等難降解物。另外,在有紫外光的Fenton體系中,紫外光與鐵離子之間存在著協同效應,使H2O2分解產生羥基自由基的速率大大加快,促進有機物的氧化去除。
2.1.4超聲空化氧化技術
超聲空化是指水中的微小泡核在超聲波作用下被激化,表現為泡核的振盪、生長、收縮及崩潰等一系列動力學過程。超聲空話技術就是利用聲解,將水中有機物轉化為CO2、水、無機離子和有機酸等成分。超聲空化技術具有少污染或無污染、設備簡單等優點,同時,還伴有殺菌消毒功效,是一種很有潛力的水處理新技術。但現階段超聲空話技術主要用於實驗室小水量的處理研究中,尚處於基礎研究階段。為了提高降解速度同時降低費用,國內外的水處理工作者又相繼研究開發了關於超聲波與其他技術相聯合的新工藝,如臭氧/超聲波聯合工藝。在臭氧/超聲聯合處理含酚水的實驗研究中,取得了較好的處理效果。
2.2膜處理技術
隨著人類對膜的逐步認識,各種人工合成膜也應運而生,其種類繁多,作用也千差萬別,但是它們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選擇透過性。膜從廣義上可以定義為兩相之間的一個具有選擇透過性的薄層屏障。
膜式活性污泥法技術是分離技術與生物技術有機結合的新型的水處理技術。是利用膜分離設備截留生化反應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機物,省掉二沉池。活性污泥濃度因此大大提高,水力停留時間和污泥停留時間可以分別控制,而難降解的物質在反應池中不斷反應、降解。因此膜處理工藝是通過膜分離技術大大強化了生物處理的功能。
3.結語
我國的給水處理目前普遍採用混凝、沉澱、過濾、消毒組成的常規水處理技術, 優點是水處理成本低, 平均處理效果較好。此外, 水源污染加劇, 常規水處理工藝對某些有機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佳。而新興的水處理技術對水質的改善提供了支撐。臭氧-活性炭處理、膜技術等水處理技術在去除效率、無害性等方面均有常規處理無法比擬的優勢, 並且在發達國家的使用經驗也表明了這些技術的可靠性。隨著科技的進步, 材料學的發展,這些新興工藝的成本也在逐漸降低。因此我們可以預見, 未來的水處理, 將朝著更安全、更高效、更環保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陸煜康,唐鋰.水處理節能和新能源的應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5
[2]苑寶玲,王洪傑.水處理新技術原理與應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1
[3] 陸煜康.水處理新技術與能源自給途徑.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8
作者簡介:
闞沙沙(1992-),女,漢族,吉林松原人,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給水排水工程.
郭丹丹(1991-),女,漢族,河南許昌人,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給水排水工程.
看了“2017年水處理技術論文”的人還看:
1. 關於水處理技術論文
2. 鍋爐水處理技術論文
3. 工業水處理技術論文
4. 膜法水處理技術論文
5. 鍋爐水處理技術論文(2)
2. 水處理包括哪些種類
水處理化學品又稱水處理葯劑,主要指工業水處理所用的化學葯品,包括冷卻水、回鍋爐答水、污水、油田用水等工業水處理用的阻垢劑、緩蝕劑、分散劑、殺菌滅藻劑、消泡劑、絮凝劑、除氧劑、污泥調節劑、螯合劑等。原水和污水處理用的凝聚劑和絮凝劑也包括在水處理化學品中。此外,活性炭和離子交換樹脂也是重要的水處理化學品。水處理包括:污水處理和飲用水處理兩種,有些地方還把污水處理再分為兩種,即污水處理和中水回用兩種。經常用到的水處理葯劑有:聚合氯化鋁、聚合氯化鋁鐵、鹼式氯化鋁,聚丙烯醯胺,活性炭及各種濾料等。
3. 工業廢水排放標准
法律分析:
不同工業廢水的排放標準是不同的,GB3545-83菜製糖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3546-83甘蔗製糖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3547-83合成脂肪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3548-83合成洗滌劑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3549-83製革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3550-83石油開發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3551-83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3553-83電影洗片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4280-84鉻鹽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4281-84石油化工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4282-84硫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4283-84黃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4912-85輕金屬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4913-85重有色金屬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4916-85瀝青工業污染物的排放標准GB5469-85鐵路貨車洗刷廢水排放標准。
其中排入GB3838Ⅲ類水域(劃定的保護區和游泳區除外)和排入GB3097中二類海域的污水,執行一級標准。排入GB 3838中Ⅳ、Ⅴ類水域和排入GB3097中三類海域的污水,執行二級標准。排入設置二級污水處理廠的城鎮排水系統的污水,執行三級標准。
工業廢水包括生產廢水、生產污水及冷卻水,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和廢液,其中含有隨水流失的工業生產用料、中間產物、副產品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工業廢水種類繁多,成分復雜。
法律依據:
《污水綜合排放標准》第四條 標准分級:(一)排入GB3838Ⅲ類水域(劃定的保護區和游泳區除外)和排入GB3097中二類海域的污水,執行一級標准。
(二) 排入GB 3838中Ⅳ、Ⅴ類水域和排入GB3097中三類海域的污水,執行二級標准。
(三)排入設置二級污水處理廠的城鎮排水系統的污水,執行三級標准。
(四)排入未設置二級污水處理廠的城鎮排水系統的污水,必須根據排水系統出水受納水域的功能要求,分別執行4.1.1和4.1.2的規定。
(五)GB3838中Ⅰ、Ⅱ類水域和Ⅲ類水域中劃定的保護區,GB3097中一類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現有排污口應按水體功能要求,實行污染物總量控制,以保證受納水體水質符合規定用途的水質標准。
衍生問題:
工業廢水的處理原則是什麼?
工業廢水的處理原則如下:
(一)優先選用無毒生產工藝代替或改革落後生產工藝,盡可能在生產過程中杜絕或減少有毒有害廢水的產生。
(二)在使用有毒原料以及產生有毒中間產物和產品過程中,應嚴格操作、監督,消除滴漏,減少流失,盡可能採用合理流程和設備。
工業廢水
工業廢水
(三)含有劇毒物質廢水,如含有一些重金屬、放射性物質、高濃度酚、氰廢水應與其它廢水分流,以便處理和回收有用物質。
(四)流量較大而污染較輕的廢水,應經適當處理循環使用,不宜排入下水道,以免增加城市下水道和城市污水處理負荷。
(五)類似城市污水的有機廢水,如食品加工廢水、製糖廢水、造紙廢水,可排入城市污水系統進行處理。
(六)一些可以生物降解的有毒廢水,如酚、氰廢水,應先經處理後,按允許排放標准排入城市下水道,再進一步生化處理。
(七)含有難以生物降解的有毒廢水,應單獨處理,不應排入城市下水道。工業廢水處理的發展趨勢是把廢水和污染物作為有用資源回收利用或實行閉路循環。
4. 火電廠節能水處理方法措施
火電廠節能水處理方法措施
目前,國內大型的電廠工業廢水處理的布置基本套用寶鋼電廠的廢水處理模式,即採用廢水集中匯集,分步處理的方式。下面是我為大家分享火電廠節能水處理方法措施,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一、鍋爐補給水處理
傳統的鍋爐補給水預處理通常採用混凝與過濾處理。國內大型火電廠澄清處理設備多為機械加速攪拌澄清池,其優點是:反應速度快、操作控制方便、出力大。近年來,變頻技術不斷地應用到混凝處理中去,進一步提高了預處理出水水質,減少了人工操作。在濾池的發展方面,以粒狀材料為濾料的過濾技術經歷了慢濾池、快濾池、多層濾料濾池等發展階段,在改善預處理水質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由於粒狀材料的局限性,使過濾設備的出水水質、截污能力和過濾速度均受到較大的限制。目前,以纖維材料代替粒狀材料作為濾源的新型過濾設備不斷地出現,纖維過濾材料因尺寸小、表面積大及其材質柔軟的特性,具有很強的界面吸附、截污及水流調節能力。代表性的產品有纖維球過濾器、膠囊擠壓式纖維過濾器、壓力板式纖維過濾器等。
在鍋爐補給水預脫鹽處理技術方面,反滲透技術的發展已成為一個亮點。反滲透最大的特點是不受原水水質變化的影響,反滲透具有很強的除有機物和除硅能力,COD的脫除率可達83%,滿足了大機組對有機物和硅含量的嚴格要求。反滲透由於除去了水中的大部分離子(一般為90%左右),減輕了下一道工序中離子交換系統的除鹽負擔,從而減少酸、鹼廢液排放量,降低了排放廢水的含鹽量,提高了電廠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在鍋爐補給水除鹽處理方面,混床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混床本身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環保與節能。填充床電滲析器(電除鹽)CDI(EDI)是將電滲析和離子交換除鹽技術組合在一起的精脫鹽工藝,樹脂的再生是由通過H2O電離的H+和OH-完成,即在直流電場中電離出來的H+和OH-直接充當樹脂的再生劑,不需再消耗酸、鹼葯劑。同時,該裝置對弱電離子,如SO2、CO2的去除能力也較強。
二、鍋爐給水處理
鍋爐給水目前用氨和聯氨的揮發性處理較成熟,但它比較適用於新建的機組,待水質穩定後可轉為中性處理和聯合處理。加氧處理改變了傳統的除氧器、除氧劑處理,創造氧化還原氣氛,在低溫狀態下即可生成保護膜,抑制腐蝕。此法還可以降低給水系統的腐蝕產量,減少葯品用量、延長化學清洗間隔、降低運行成本。氧化性水化學運行方式在歐洲的應用較為普及,國內基本處於研試階段。必須強調的是,氧化性水化學運行方式僅適用於高純度的給水,並應注意系統材質與之的相容性。
三、鍋爐爐水處理
爐內磷酸鹽處理技術已有70餘年的歷史,現在全世界范圍內有65%的汽包鍋爐使用過爐水磷酸鹽處理。由於以前的鍋爐參數較低,水處理工藝落後,爐水中常常出現大量的鈣鎂離子,為防止鍋爐結垢,不得不向鍋爐中加入大量的磷酸鹽以去除爐水中的硬度,這樣,爐水的PH值就非常高,鹼性腐蝕問題顯得特別的突出。在這樣的`情況下,協調磷酸鹽處理應運而生,並取得了一定的防腐效果。但隨著鍋爐參數不斷的提高,磷酸鹽的“隱蔽”現象越來越嚴重,由此引起的酸性腐蝕也越來越多。而在另一方面,高參數機組的鍋爐補給水系統已全部採用二級除鹽,凝結水系統設有精處理裝置。這樣,爐水中基本沒有硬度成分,磷酸鹽處理的主要作用也從除硬度轉為調整PH值防腐。因此,近10年來,人們又提出低磷酸鹽處理與平衡磷酸鹽處理。低磷酸鹽處理的下限控制在0.3~0.5mg/L,上限一般不超過2~3mg/L。平衡磷酸鹽處理的基本原理是使爐水磷酸鹽的含量減少到只夠與硬度成分反應所需的最低濃度,同時允許爐水中有小於1mg/L的游離NaOH,以保證爐水的PH值在9.0~9.6的范圍內。
四、凝結水處理
目前絕大部分300MW及以上的高參數機組均設有凝結水精處理裝置,並以進口為主,其再生系統的主流產品是高塔分離裝置與錐底分離裝置。但真正能實現長周期氨化運行的精處理裝置並不多,僅有廈門嵩嶼電廠等少數幾家,嵩嶼電廠混床的運行周期在100 天以上,周期制水量達50萬t以上。從環保與經濟的角度出發,實現氨化運行將是今後精處理系統的發展方向。另外,在設備投資、設備布置與工藝優化方面,應考慮盡可能多地利用電廠原有的公用系統,如減少樹脂再生用的風機及混床的再循環泵等,盡可能把系統的程式控制裝置和再生裝置安裝在鍋爐補給水側,以利實現集中化管理。
另一方面,具有過濾與除鹽雙重功能的粉末樹脂(POWDEX)精處理系統也逐步得到應用,如福州華能二期、南通華能二期等電廠。但由於粉末樹脂的價格較高,主要依賴於進口,使得粉末樹脂精處理裝置的推廣應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五、循環水處理
採用閉式循環冷卻的火電廠,冷卻水的循環回用和水質穩定技術的開發是水處理工作的重點。發達國家循環水濃縮倍率已達6~8倍,國內火電廠應在提高循環水重復利用效率上下功夫。為避免磷系水處理葯劑對環境水體的二次污染,低磷和非磷系配方的高效阻垢分散劑、多元共聚物水處理葯劑逐漸得到應用。採用開式排放冷卻的火電廠,特別是以海水作為冷卻水的濱海電廠,冷卻水一般採用加氯處理,其常見的裝置是美國CaptialControl公司的產品。但是,也有部分電廠採用電解海水產生次氯酸鈉作為殺生劑。如漳州後石電廠、北侖港電廠等。
六、廢水處理
目前,國內大型的電廠工業廢水處理的布置基本套用寶鋼電廠的廢水處理模式,即採用廢水集中匯集,分步處理的方式。一般採用以鼓風曝氣氧化、PH調整、混凝澄清、污泥濃縮處理等為主的工藝。但這種處理方式的缺點是對水質復雜且變化范圍大的來水的處理難度較大,並影響到廢水的綜合回收利用。近年來,兩相流固液分離技術逐步得到應用,該技術採用一次加葯混凝、在一個組合設施內完成絮凝、沉澱、澄清、浮渣刮除和污泥濃縮等工藝過程,使水中的泥沙、懸浮固體物、藻類懸浮物和油在同一設施內分離出來。該處理技術提高了出水水質,降低了處理成本,擴大了回用范圍。
七、物理水處理
採用物理阻垢、濾料除污和濾料去除COD的工藝已在國外很多電廠和化工廠使用,在最小程度施葯的情況下,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如SSP物理阻垢,KL除污,CC去除COD已運用馬爾他熱電廠和德國聯合利華化工廠。
;5. 工業廢水的處理流程
企業的工業廢水,主要分布在電子、塑膠、電鍍、五金、印刷、食品、印染等行業。從工業廢水的排放量和對環境污染的危害程度來看,電鍍、線路板、表面處理等以無機類污染物為主的工業廢水和食品、印染、印刷及生活污水等以有機類污染物為主的工業廢水是處理的重點。本文主要介紹幾種比較典型的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在對零件進行磨光與拋光過程中,由於磨料及拋光劑
等存在,工業廢水中主要污染物為COD、BOD、SS。一般
可參考以下工業廢水處理工藝流程進行處理: 廢水→調節池
→混凝反應池→沉澱池→水解酸化池→好氧池→二沉池→過
濾→排放 常見的脫脂工藝有:有機溶劑脫脂、化學脫脂、電化學脫脂、超聲波脫脂。除有機溶劑脫脂外,其它脫脂工藝中由於含鹼性物質、表面活性劑、緩蝕劑等組成的脫脂劑,工業廢水中主要的污染物為pH、SS、COD、BOD、石油類、色度等。
一般可以參考以下工業廢水處理工藝進行處理:
廢水→隔油池→調節池→氣浮設備→厭氧或水解酸化→好氧生化→沉澱→過濾或吸附→排放
該類工業廢水一般含有乳化油,在進行氣浮前應投加CaCl2破乳劑,將乳化油破除,有利於用氣浮設備去除。當廢水中COD濃度高時,可先採用厭氧生化處理,如不高,則可只採用好氧生化處理。 酸洗工業廢水主要在對鋼鐵零件的酸洗除銹過程中產生,廢水pH一般為2-3,還有高濃度的Fe2+,SS濃度也高。
可參考以下工業廢水處理工藝進行處理:
廢水→調節池→中和池→曝氣氧化池→混凝反應池→沉澱池→過濾池→pH回調池→排放
磷化廢水又叫皮膜廢水,指鐵件在含錳、鐵、鋅等磷酸鹽溶液中經過化學處理,表面生成一層難溶於水的磷酸鹽保護膜,作為噴塗底層,防止鐵件生銹。該類工業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為:pH、SS、PO43-、COD、Zn2+等。
可參考以下工業廢水處理工藝進行處理:
廢水→調節池→一級混凝反應池→沉澱池→二級混凝反應池→二沉池→過濾池→排放
鋁的陽極氧化工業廢水所含污染物主要為pH、COD、PO43-、SS等,因此可採用磷化工業廢水處理工藝對陽極氧化廢水進行處理。 針對高濃度揮發性有機廢水,可採用新型的水中蒸發濃縮技術,使高濃度疑難廢水實現零排放的要求。處理過程為:
廢水直接噴射在火焰上,將水中的有機物高溫氧化做以消滅性處理,在將燃燒後的產物溶解在水中,進行蒸發濃縮處理,由於焚燒蒸發濃縮是在同一系統設備中進行,故此其佔地小,因其使廢水中的有機物做以消滅性處理,所有實現了其廢水零排放的目的。
6. 工業污水的處理辦法
現代社會發展對水質要求不斷提高,對水量需求越來越大。由於水體過渡污染和水資源過渡採用,全球不少地區面臨嚴重水危機。控制水質環境成為各工業用水單位的當務之急,工業廢水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廣、成分復雜、毒性大、不易凈化、難處理等特點。本論文根據工業水污染的特點,簡要介紹幾種適合處理工業用水污染的方法。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高速發展,人們所從事的生產活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活躍,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帶來許多不確定性的負面影響,在環境問題上顯得日益突出,當今城市工業企業在商品經濟的市場調節作用下,為適應或緩解商品社會供需矛盾而自我發展起來的。因此,工業企業門類繁多、產品多樣,污水成分也十分復雜。針對工業水污染現狀分析,主要應該採取以下幾種方法來治理工業水污染:
1.膜分離法
膜分離過程組分一般不發生相的變化,能耗較小,操作溫度在室溫左右。它是一種節能技術。膜分離范圍廣,無論工業廢水中的無機物還是有機物,細菌還是礦物微粒均可使用。膜分離適用體系也較多,大多可用膜分離。膜分離的裝置比較簡單,容易控制,可以連續操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不高,膜的通量和選擇性待進一步提高,膜污染的防治和濃差極化等。工業污染水處理是膜分離的重要應用領域,微孔膜、超濾膜具有較大的孔徑,在深度處理前後常用作預處或後處理。由於膜分離過程基本為物理過程,不需投加其他葯劑,不產生副產物,用於飲用水處理,可以大大提高水的質量。
2.電場處理法
電場處理法是將電場施加於待處理工業污染水中,觀察水體系物理、化學性質的變化。這些性質包括水體系密度、吸光度、電導率的變化及對結垢物的影響。電場處理可根據不同水污染工作條件分為高壓靜電場法、高頻電場法和電子處理法。
2.1高壓靜電法
高壓靜電場的電場強度為3 000-5000V/cm。美國學者將10000V的高壓加於工業原污染水時,產生極好的阻垢效果,他們認為這種阻垢作用是由於電場作用下流動的水產生微弱電流所致。形成水垢的化合物大多為離子化合物,由正、負離子組成,當水中施加電場時,離子會受到電場的吸引,使其難以結合成固體物。1970年代末,日本將靜電除垢器與給水槽和脫氣裝置組合,用於工業給水處理,取消化合加葯,亦可達到防垢、緩蝕的目的。1970年代後期,國內亦陸續研製了靜電水處理器並在一些工業用水處理工廠中應用。高壓靜電場法除了可以阻垢、除垢外,還可以緩蝕、消滅工業廢水中的細菌。
2.2高磁電場法
高頻電場法的電場強度並不大,一般在1 000 V/cm以下,而電場頻率要高,通常在10Mnz以上。試驗表明,工業污染水流速一定時,隨著電場頻率增大,阻垢率隨之增大;當頻率在10MHZ以上時,流速對阻垢率影響很小。可見頻率足夠高時在短時間內就能阻止工業廢水垢形成。阻垢作用可能是在高頻電場作用下,極小晶粒表面帶電,阻礙晶粒正常成長,從處理前後電鏡照片明顯看出工業污染水中固體形態的差別。
2.3電子處理法
電子處理法與前兩種電場法的區別在於該法直接向工業污染水中通入微小電流,所以裝置由直流穩壓電源和處理器兩部分組成。管狀處理器的中心有一金屬正極,處理器殼體為負極。該類處理器1970年代首先由美國研製成功,1980年代末國內亦有產品問世。陳家森等研究表明,電場還會對工業污染水的結構發生影響,引起水中部分氫氧鍵斷裂,水中出現過量超氧陰離子自由基、過氧化氫及自由質子。其中氫氧鍵的斷裂是通過電場對水分子的附加能進行估算:用核磁共振波譜儀測試質子核磁縱向弛豫時問用以證實電場處理後水中過量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存在,這種自由基和氧分子一樣,具有順磁性;用光子計數器通過魯米諾化學發光現象,可以確定電場處理前後過氧化氫濃度在體系中的變化。
3.磁場處理法
磁化法用於工業廢水防垢效果明顯。此外,有試驗表明磁化水可提高樹脂的離子交換容量,可作為離子交換前的預處理。磁化水用於混凝土可縮短固化時間、提高強度和增加防凍性及化學穩定性。經過處理後的飲用磁化水還有排除人體膽結石的作用。磁法水處理技術還可用於含油工業污水處理中。與其他方法相比,磁法分離凈化技術更徹底、無二次污染。將磁性材料(如Ni-Cu-Zn鐵氧體等)製成粉狀,放入含油工業廢水中攪拌,油被磁粉吸附。再通過磁分離裝置,吸附了油的磁粉留在磁場中,而水被分離。而改性磁粉法可將磁粉表面用適當材料處理使其親油。若用石臘、高級脂肪酸等處理,表面覆蓋一層親油疏水薄膜。這種改性磁粉加入含油污水中時增加了對油的親合力,油和磁粉凝聚成泥狀物下沉。最後用磁場將油泥物分離。
4.生物法處理工業水污染
4.1傳統生物法
傳統生物處理工業污染水的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氧化塘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等。活性污泥法是最主要的傳統生物法,利用曝氣池進行廢水處理微生物作剛下廢水得到凈化。活性油膩物通常要經過接種、培養、馴化,由細菌、原生動物和其他雜質組成。氧化塘足最原始的生物水處理方法,可以利用池塘、窪地,不需要另外的設施,因其處理效果差,1960年代末增加人工強化條件,發展為新的氧化溝技術。生物濾池、生物轉盤都是利用濾料上附著的生物膜。這種方法在某些方面優於活性污泥法。傳統生物法的系統由水、污染物、微生物、氧組成。一般有工業污水的地方就會出現這種天然處理系統。活性污泥既是微生物載體,又是微生物代謝的產物。系統運行過程不斷從界鼓入空氣,其中的氧溶解於工業污水中,通過生物體酶的催化與污染物相作用。污染物一般為含碳有機物,如果條件適宜,會發生階段性降解,或徹底降解,最終變為二氧化碳和水。活性污泥中常有多種微生物,在常溫附近都能正常生存,處理系統結構簡單,所以它的優點是處理污染物種類多、對許多有機物處理效率高、受氣候條件影響小、管理不復雜。這種技術的應用始於1914年,長期以來,是城市污水及某些工業廢水的主要處理方法。由於一般工業廢水中污染物和氧的濃度都較低,微生物的專屬性不會很高,氧化有機物的速率較慢,導致這種系統主要缺點是處理周期長、佔地面積大、同時運行費用也較高。
4.2酶處理法
微生物與工業污水中有機物接觸時發生多種化學反應,如氧化還原、脫羧、脫氮、脫水、水解。這些作用不是微生物與有機物的直接反應,而是通過微生物細胞產生的酶,經過一系列催化階段,使有機物得到降解。微生物體內的酶體系由於遺傳變異和高速繁殖對環境有很強的適應性,可用來處理不同的工業污水質。根據微生物的特性可分為需氧法和厭氧法。需氧法應用較多,厭氧法亦受到重視。生物法氧化有機物通常分階段進行,初期生物降解只引起化合物母體結構變化,即有中間產物生成。最終生物降解可以完全無機化。
5.總結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工業污染水的幾種處理方法分析了工業用水污染控制情況,這些工業廢水如直接排放或處理不當 ,將影響水體的自凈 ,因而使水質惡化。由於工業廢水的組成復雜 ,往往需要由幾種方法組成一個處理系統 ,才能完成所要求的處理功能, 因此應用於工業廢水處理的化學法、物理化學法和生物法取得了極大進展,因此研究開發高效、經濟的應用於工業廢水處理新技術將成為未來幾年內新的環保研究熱點。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7. 工廠常見污水處理辦法
大體上來說,工廠常見的污水處理過程是:截流井→粗格柵→污水泵→細格柵→沉砂池→生化池→終沉池→D形濾池→消毒→最終出水。
污水處理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物理法,一種是化學法。二者通常是結合使用的!
8. 水處理設備主要應用領域有哪些
水處理設備應用廣泛,例如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可適用於住宅內區、飯店、賓館容、療養院、醫院、屠宰場、辦公樓、學校、礦山、工廠、部隊、旅遊點、風景區、車站、飛機場、海港碼頭等生活污水處理及類似的工業污水處理;一元化氣浮設備, 應用於電鍍污水、食品屠宰、印染廢水、生活飲用水及工業污水等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9. 工業園廢水處理的意義
(/),污水治理對人類的生存有重要意義,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的物質,水污染影響人類的長遠發展,所以污水治理對於人類的發展生存有重要意義,那麼工業園廢水處理的意義在於哪裡呢?
污水治理對人類的生存有重要意義:1.污水中有機質,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氧氣,致使水中生物死亡,污水治理保護水中生物從而保護生態平衡;2.污水中的重金屬,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類餐桌,危害人類健康,污水治理潔凈人類食品,有利於人類長遠的發展。3.污水產生的臭氣污染大氣,危害環境, 污水治理有利於保護環境。
在污水中,工業廢水是主要污染來源,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廢水的種類和數量迅猛增加,對水體的污染也日趨廣泛和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和安全。環保專家認為對於保護環境來說,工業廢水處理比城市污水處理更為重要。工業廢水的處理雖然早在19世紀末已經開始,並且在隨後的半個世紀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和生產實踐,但是由於許多工業廢水成分復雜,性質多變,至今仍有一些技術問題沒有完全解決。這點和技術已臻成熟的城市污水處理是不同的。
工業廢水的成分和性質相當復雜,處理難度大,費用大,必須採用綜合防治措施。zui根本的措施是用無毒原料取代有毒原料,以杜絕有毒廢水的產生。在使用有毒原料的生產過程中,採用合理的工藝流程和設備,消除逸漏,以減少有毒原料的耗用量和流失量。重金屬廢水、放射性廢水、無機毒物廢水和難以生物降解的有機毒物廢水,應盡可能與其他廢水分流,就地單獨處理,並要盡量採用閉路循環系統,或在廠內進行適當的預處理,達到排放標准後再排入下水道。相對清潔的廢水如冷卻水,zui好在廠內經過簡單處理後循環使用,以節省水資源,減輕下水道和污水處理廠的負荷。性質近似於城市污水的工業廢水可排入下水道,由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一些能生物降解的有毒廢水如含酚、氰廢水,可按排放標准排入城市下水道,與城市污水混合處理。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的功能分區日趨清晰。為了優化工業資源,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建設了一批經濟技術開發區、特色工業園區及技術示範區等多種形式的工業園區。工業園區的建設,對園區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土地開發、招商引資、運營管理等都是一個促進。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建成的和在建的各類工業園區數量達到了9000多個,工業污水排放量佔全國污水排放總量的45%左右。如此看來,工業園廢水處理,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