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隧道洞內滲涌水處理方案

隧道洞內滲涌水處理方案

發布時間:2020-12-25 23:58:53

⑴ 岩溶地區隧道岩溶水的處理原則

對岩溶水的處理通常原則是以「排」為主,截、堵、排、防相結合的綜合處理措施,筆者認為應該是以「通」為主,截、排、堵相結合的綜合處理措施。「通」是指盡量保持原有過水通道,不能因為隧道的修建發生大的變化;「截」是指截斷原有地下水通道,改走其他通道;「堵」是封死相交的地下水通道;「排」是特指引入隧洞,通過排水溝排走;「防」是指防止地下水進入隧道即可。岩溶水處理的較大工程措施有泄水洞和涵洞兩類,採用泄水洞排水屬於「排」和「截」的范圍,採用涵洞過水屬於「通」和「截」的范圍。
1泄水洞排水
當預測到隧道區域的岩溶水量大、水壓大,而隧道確實無法避開時,需考慮專門設置排水隧洞,達到排除岩溶水,降低地下水位,保持隧道乾燥和施工安全的目的。
泄水洞應位於地下水來向的一側,為防止岩溶水突然襲擊,施工中要採用超前鑽孔探測,預備足夠的抽水設備。泄水洞的設置可能對生態環境有不利影響,是否採用應從施工、環保、安全等多方面進行評價,以保證方案考慮周全,成本最低。
2涵洞、倒虹管吸過水
隧道斷面與岩溶水相交時,為保證岩溶水暢通,在隧道底部設鋼筋混凝土圓涵,或倒虹管,同時涵洞出入口周邊至隧道邊牆外緣採用漿砌片石回填密實。在採用此方案時要正確考慮涵洞過水斷面,一般應按豐水季節流量考慮

⑵ 隧道砼路面基底滲水怎麼處理

因為中牆是分段施工,存在施工縫,它是中牆受力的薄弱面,每次均須鑿毛處理,預埋的連接鋼筋應按要求焊接牢固;混凝土灌注完畢後,由於中導洞已貫通,風力較大,必須按要求對混凝土
進行養護。中牆一次施作的連拱隧道應注意縱向施工縫的預留位置、止水設計、中牆縱橫向排水管與防水層的布置,避免施工縫滲漏水,防水層頂破和排水管堵塞。在中牆頂部防水層鋪設好,並且主洞拱部初期支護施作後,要對中牆頂部進行回填,回填必須密實,不讓中洞頂與回填層之間有間隙。常用的有幾種方案:級配碎石注漿回填;噴射砼(灌注砼)回填;漿砌片石回填等。中牆頂的防排水施工要在後施工的正洞初期支護結束後進行。為了利於排水,牆頂應設置成凹形,然後鋪設防水板(層),其上再安設透水軟管與預先埋設在牆體內的引水管相連,由引水管將可能的滲水引至中牆兩側排水溝。左(右)洞初期支護鋼支撐施工時,要注意保護好中牆頂部防水板,防止防水板壓破而導致漏水。因此應在鋼支撐位置,用水泥砂漿做一層墊層,保證鋼支撐底鋼板不會直接擠壓防水板。由於中牆頂的凹部是水的集聚部位,防排水的施工要引起
足夠的重視。在中牆的中央每隔10m應無條件設豎向排水管,與縱向排水管和二襯背後的環向排水管用四通管連接。連拱隧道施工工序的特殊性決定了中牆頂施工縫的客觀存在,這也是
連拱隧道出現滲漏水的常見部位,處理的方法是在澆築拱部二襯前,認真清鑿中牆頂砼,方法與施工縫的處理原則一致,然後在二襯的雙層鋼筋中部開一小槽,埋設一根用土工布包裹的縱向排水管,每隔10m設一根豎向排水管引到水溝排走,該豎向排水管可在澆中牆時預埋,也可在中牆上開槽埋設,此方法能較好的解決中牆頂部施工縫的滲漏水問題。在處理中牆排水的問題時,應注意豎向排水管的出口應設在計劃先貫通的一側,讓水順利排出洞外,這樣可避免豎向排水管的出水長期浸泡中牆基底而使承載力降低。涌水較大的隧道內,應在仰拱底部設一條縱向盲溝,這對解決路面冒水問題效果明顯。

⑶ 隧道施工過程中處置漏水的方法有幾種

一、襯表面滲、漏水處理
1.滲水處理(1)對麻面滲水採用梅花型針孔注漿法壓注低粘度耐水耐潮濕型改性環氧灌漿料,然後塗刷兩層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塗料,厚度不小於2mm。(2)對無法注漿的微細縫隙滲漏部位,可塗刷兩層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塗料,厚度不小於2mm。
2.漏水處理(1)首先疏通縱向排水管,使防水板背後的排水暢通,然後進行加固修復處理。(2)先對漏水范圍進行鑽眼,鑽眼深度25~30cm,使用水泥漿和改性聚氨酯進行深層堵水,然後進行淺層混泥土加固,灌注低粘度耐水耐潮濕型改性環氧灌漿料,最後用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塗料刮塗兩層,增強結構的抗滲效果。
二、邊牆部位施工縫、變形縫滲水處理

1、滲水一般地段,採用在襯砌內鑿楔形槽填充「滲克寶」等瞬間堵漏劑進行堵水,表面噴塗兩層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塗料,厚度不小於2mm。
2、滲水嚴重地段,採用沿施工縫從滲水源頭將襯砌鑿開6cm(寬)×10cm(深)倒梯形溝槽,埋設φ50半圓形PVC管引排至側溝,埋管以後採用「滲克寶」等瞬間堵漏劑進行封堵處理,兩側打設水泥釘鋪設鋼絲網、採用抗滲強度高的砂漿回填密實,再刮塗滲透結晶型防水塗料兩層。
3、滲水的部位在邊牆底部,用A80鑽桿打孔至二襯背後,埋設φ50盲管將襯砌背後積水引出,排放至側溝內,盲管周圍採用抗滲性能高的水泥砂漿充填密實。
三、隧道仰拱或找平層滲、冒水處理
1、先按照裂縫針孔法堵漏工藝,向施工縫滲水部位兩側進行灌注1:1水泥漿及丙烯酸鹽灌漿,鑽孔深度0.3~1.0m。
2、在滲水、冒水范圍內進行開槽處理,將仰拱或鋪底頂面鑿開15cm(寬)×15cm(深)倒梯形溝槽接通至隧道中心排水溝內,槽內坡度≥2%,槽內清理干凈,安裝土工布及直徑50mm透水盲管,出水部位採用PVC管形成圓口,溝槽內部設支撐點、溝槽表面安設槽鋼(增強結構剛度)、兩側鋪設鋼絲網、採用抗滲強度高的砂漿回填密實,再在表面塗刷一層改性聚胺酯。

⑷ 隧道施工,開挖面有水涌水時,應該採取什麼措施處理

進洞前防排水處理 首先,在隧道進洞前應對隧道軸線范圍內的地表水進行了版解,分析地表水的補給權方式、來源情況,並適時督促施工單位採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做好地表防排水工作:用分層夯實的粘土回填勘探用的坑窪、探坑;對通過隧道洞頂且底部岩層裂...

⑸ 關於礦山隧道工程水處理、泥水處理、水循環利用的問題。

我是做水處來理的,關於你的源開挖主流工藝我不太懂,我理解主要就是污水的收集工藝。根據你的回收用途,水處理我覺得屬於中水回用方面,水處理方案主要牽扯去污凈化。如果要回收利用到工人生活用水就牽扯到水質的提純凈化。具體工藝相對簡單。如果需要我可以幫你確定一套方案。

⑹ 涌水處理

坪林隧道於規設時期,就如同一般的長大隧道,對於惡劣地層施工,原本就有其克服困難的施工構想與方法。當TBM進入四棱砂岩層中,仍採用該構想來處理,即經由盾身尾部,破除預鑄環片另闢迂迴坑道到機頭前方來排除障礙,1995年2月TBM第九次受困時(導坑裡程39 K+168),試用結果,花了290天才突破困境,復工2個月後於1996年2月TBM才前進89 m,即在里程39K+079,又遭到瞬間異常涌水而發生抽坍,再以221天才讓機頭脫困,令施工人員擔心的是,對隧道涌水量長期(三年)監測的結果卻發現持續維持在120~160L/s,並沒有因施工對策或時間因素,有衰減的現象,故整體隧道涌水的處理模式應有重新思考的必要。

表10-1 坪林隧道水平長距離鑽探表

針對隧道工程防治涌水、滲水,基本上可以有三種可能的選擇:全排水、全堵水或半堵半排。

1)對於有大量涌水區域採用全排水時,地下水會依循岩層間裂隙的大小,作開放式的涌流,裂隙間原本夾雜或填塞的細顆粒會有流失現象,以致造成岩塊松動,嚴重者將造成隧道抽坍的危險,尤其在具有高壓力的地下水區域。施工方式如排水導坑,鑽孔排水、點井法、深井法等。

2)全堵水方案:時間、成本的高投資並有累積地下水水壓的危險,實際經驗中發現即使在斷面約僅4.5 m2小迂迴導坑中,也可能因累積地下水水壓造成對隧道的嚴重威脅。施工方式如冷凍工法、壓氣工法、灌漿工法等。

3)半堵半排:目前本工程導坑通過堅硬、破碎、高壓地下水及高含水量的四棱砂岩層所採取的主要處理邏輯。

1996年底,為突破工程困境,國內外專家、學者及專業廠商研議對策,並經半年余的多次討論、評估,最後決定「繞行」並「遠排近灌」原則。

1)暫時停止以搶救TBM機頭為重點的施工構想。

2)採用自機頭後方約55 m處(里程39 K+135 附近),即自TBM的前段支持系統中,朝導坑航道山側另闢一條平行主線的繞行隧道,坐落於導坑與主坑東行線道之間。

3)採用鑽爆工法,並以約20m2的D型斷面施工,設法先行穿越,再回頭處理TBM機頭坍方。

4)藉由大口徑水平長距離鑽探設備(最大管徑為ϕ216mm),盡機具的能力,搜尋前方地質信息並期望能藉此作先期排水及盡力降低地下水壓。

5)輔之以水玻璃系列材料的注漿,以幫助鑽爆施工前進時的區段阻水目的。

導坑改由繞行隧道施作後,開挖面地質條件的記錄及配合水平鑽探所獲得的結果,可以大致了解前方地質狀況。對高壓且豐沛的地下水層,除上述的鑽孔作先期降壓排水外,在預判斷層涌水帶或剪裂軟弱帶區域若相對寬度超過2 m,則必須採用灌漿止水工法;而岩體較佳預判開挖時能自立者則採用排水工法。灌漿止水工法原則以封漿灌注方式由孔口向孔底階段式灌漿,軸向長度約25 m,徑向鑽孔孔底范圍為隧道開挖線外5 m,外圈灌注水玻璃(LW)漿材,內圈灌注純水泥漿液,灌漿壓力為5MPa,另為防止開挖面因灌漿壓力造成擠裂破壞,除以鋼纖維網噴凝土保護外,則以3m長配置以作為擋牆。即如藉由水平長距離鑽探探查結果獲知,可能最大水壓為1.8MPa,灌漿壓力採取約3 倍的水壓力,而徑向注漿范圍以3倍開挖直徑考慮。

初步成形的灌漿模式,是建構在「遠排近灌」理念之上,而灌漿方法主要參考日本青函隧道及安房隧道的施工經驗,再配合四棱砂岩特性加以修正。每次當開挖通過灌漿區段時,開挖面會隨時以酚鈦測試,因酚鈦遇水泥漿液則會呈現紅色反應,並記錄出水量變化,作為對鑽孔配置之調整,藉以確實改善灌漿效果。經由11次的灌注作業,安全開挖通過。

⑺ 隧道洞內滲漏水如何處理

隧道是很復雜的工程,地質地勢各方面都要勘察,漏水建議盡快維修,漏嚴重了不是好玩的。維修需要專業的防水工程公司,其他不靠譜的公司沒修好別耽誤了時間。

⑻ 如何處理地下洞室地下水滲流

摘要隧道施工與地下水環境有著密切聯系,作為地下線性建築物,隧道在修建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穿越不同水文地質體,形成集水廊道。在隧道開挖過程中,地下水將湧入隧道,大量隧道涌、突水將對隧道造成嚴重影響。文章分析了地下水對隧道工程的影響,對如何正確處理隧道中的地下水問題做了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地下水隧道施工涌水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ground water on Tunnel
engineering
Abstract:Tunnel construction and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are closely linked. As a kind of underground lineament building,the tunnel will inevitably pass through different hydrology geology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thus forming a catchment corridor. During the excavation of tunnel, the groundwater floods the tunnel which will be seriously impacted by a lot of gushing wat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groundwater on the tunnel project and briefly discusses how to handle the groundwater problem properly.
Key words: groundwater tunnel construction gushing water
1引言
作為隧道施工的一個老大難問題,地下水不僅影響隧道的正常施工,也會影響隧道的正常使用。在施工期間,地下水的作用不僅降低圍岩的穩定性(尤其是對軟弱破碎圍岩影響更為嚴重),使得開挖十分困難,而且增加了支護的難度和費用,需採取超前支護或預注漿堵水和加固圍岩,有時甚至會使施工被迫停工,影響工程進展。由於地下水滲流的影響,大量的隧道涌、突水將對隧道建設造成嚴重影響,甚至掩埋施工人員和機具;在隧道運營階段,地下水的滲漏則隧道結構穩定、洞內設施運轉、行車安全等產生諸多不良影響甚至

⑼ 如何在隧道施工過程對滲漏水進行控制

進洞前防排水處理
首先,在隧道進洞前應對隧道軸線范圍內的地表水進行了解,分析地表水的補給方式、來源情況,並適時督促施工單位採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做好地表防排水工作:用分層夯實的粘土回填勘探用的坑窪、探坑;對通過隧道洞頂且底部岩層裂縫較多的溝谷,建議用漿砌片石鋪砌溝底,必要時用水泥砂漿抹面;開溝疏導隧道附近封閉的積水窪地,不得積水;在地表有泉眼的地方,涌水處埋設導管進行泉水引排;在隧道洞口上方按設計要求做好天溝,並用漿砌片石砌築,將地表水排到隧道穿過的地表外側,防止地表水的下滲和對洞口仰坡沖刷,並與路基邊溝順接成排水系統;洞頂開挖的仰坡、邊坡坡面可用噴射混凝土將其封閉,並對洞口上方及兩側掛網噴漿;若在洞頂設置高壓水池時,應做好防滲防溢設施,且水池宜設在遠離隧道軸線處等。
開挖過程中對涌水地段的防排水處理
1、涌水地段的防排水處理原則 :在隧道施工過程中,應對開挖面出現的涌水進行調查分析,找准原因,採取「以排為主,防、排、截、堵相結合」的綜合治理原則,因地制宜地制定治理方案,達到排水通暢、防水可靠、經濟合理和不留後患的目的。
2.涌水地段的原因分析:造成隧道涌水現象一般是由於地下水發育,洞壁局部有水流湧出;碰到斷層地帶,岩石破碎,裂隙發育,出現涌水現象;洞頂覆蓋層較薄,岩石裂隙發育,開挖地表水下滲等原因。施工中應對洞內的出水部位、水量大小、涌水情況、變化規律、補給來源及水質成分等做好觀測和記錄,並不斷改善防排水措施。當洞內有大面積滲漏水時,宜採用鑽孔將水匯流引入排水溝,並詳細記錄鑽孔的位置、數量、孔徑、深度、方向和滲水量等,以便在襯砌時確定拱牆背後排水設施的位置及襯砌背後環向排水管的數量。
3. 涌水地段的處理方法:對於洞內涌水或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段,可採用超前鑽孔排水、輔助坑道排水、超前小導管預注漿堵水、超前圍岩預注漿堵水、井點降水及深井降水等輔助施工方法。當涌水較集中時,噴錨前可用打孔或開縫的摩擦錨桿進行排水;當涌水面積較大時,噴錨前可在圍堰表面設置樹枝狀軟式透水管,對涌水進行引排,然後再噴射混凝土;當涌水嚴重時,可在圍岩表面設置匯水孔,邊排水邊噴射。在噴射混凝土完成後,用引水管連接匯水孔等排水裝置將涌水引入排水溝內。在隧道施工過程中,存在隧道涌水情況,導致隧道軸線范圍內的地下水位下降,情況嚴重時可能影響附近居民的生活用水。對於此種情況,處理涌水就不能一味地通過引排水來解決隧道滲漏水問題。為此,監理工程師應會同設計(代表)、業主(代表)、項目負責人確定堵漏施工方案。一般可採用超前小導管預注漿堵水、超前圍岩預注漿堵水等輔助施工方法。注漿前建議進行反復注漿試驗,根據注漿效果,確定注漿能力及工作參數等,減少工作的盲目性。
防水層安裝與控制
1、防水層進場時檢查 :除按必要的工作程序進行取樣檢查外,還應檢查防水板表面是否存在變色、皺紋(厚薄不均)、斑點、撕裂、刀痕、小孔等缺陷,存在質量缺陷時,應及時處理。
2.防水層鋪設前對初期支護的檢查和處理
防水層鋪掛前,應先對初期支護噴射混凝土進行量測,對欠挖部位加以鑿除,對噴射混凝土表面凹凸顯著部位應分層噴射找平。外露的錨桿頭及鋼筋網應頭齊根切除,並用水泥砂漿抹平,使混凝土表面平順。另外,在鋪掛前,還應檢查襯砌背後的排水設施,如盲溝、引水管和排水暗溝是否相互連接嵌入及接頭是否連接密封牢固}盲溝、引水管和排水暗溝是否加設無紡布做反濾層;嚴寒地區保溫排水設施是否有防潮措施;修築的深埋滲水溝,回填材料除應滿足保溫、透水性好的要求外,水溝四周是否有防泥砂滲入且回填密實的材料。
3. 防水層鋪設好後檢查和處理:防水層鋪掛結束,監理工程師應對其焊接質量和防水層鋪設質量進行檢查。其檢查方法有用手托起防水板,看其是否能與噴射混凝土密貼;看防水板表面是否有被劃破、扯破、扎破等破損現象;看焊接或粘結寬度(焊接時,搭接寬度為10鋤,兩側焊縫寬度應不小於2.5 cm;粘結時,搭接寬度為10鋤,粘結寬度不小於5鋤)是否符合要求,且有無漏焊、假焊、烤焦等現象,9b露的錨固點(釘子)是否%考試大%有塑料片覆蓋;每鋪設20延長米~30延長米,剪開焊縫2處~3處,每處0.5 m.看是否有假焊、漏焊現象; 進行壓水(氣)試驗,看其有無漏水(氣)現象等,檢查防水板鋪掛質量。如果發現存在問題,除應詳細記錄外,並立即通知施工單位進行修補,不合格者應堅決要求返工。
4. 止水帶安裝與控制 :防水混凝土施工縫是襯砌防水混凝土間隙灌注施工造成的,對於施工縫的防排水處理,在復合式襯砌中,一般採用塑料止水帶或橡膠止水帶。
5. 二次襯砌端部的檢查與處理 :在澆築二次襯砌混凝土前,可用鋼絲刷將上層混凝土刷毛,或在襯砌混凝土澆築完後4 h-12 h內,用高壓水將混凝土表面沖洗干凈,並檢查止水帶接頭是否完好,止水帶在混凝土澆築過程中是否刺破,止水帶是否發生偏移,如發現有割傷、破裂、接頭松動及偏移現象,應及時修補和處理,以保證止水帶防水功能。
6.止水帶安裝質量的檢查與處理 :檢查是否有固定止水帶和防止偏移的輔助設施、止水帶接頭寬度是否符合要求、止水帶是否割傷破裂、止水帶是否有卡環固定並伸入兩端混凝土內等項目,做好詳細檢查記錄,如存在問題時,應立即通知施工單位進行修補,不合格者應堅決要求返工。
7.混凝土澆築與控制 :襯砌混凝土施工時,應督促施工單位按施工配合比施工,定期不定期的進行檢查。混凝土振搗時必須專人負責,避免出現欠振、漏振、過振等現象。加強施工縫、變形縫等薄弱環節的混凝土振搗,排除止水帶底部氣泡和空隙,使止水帶和混凝土緊密結合。
二次襯砌滲漏處理與控制
引流堵漏對於滴水及裂紋滲%考試大%漏處,可採用鑿槽引流堵漏施工方法。如在滲漏部位順裂縫走向將襯砌混凝土鑿出一定寬度和深度(如寬20 Irfn,深30 mm)的溝槽,埋設直徑略大於溝槽寬度或與溝槽寬度相當的半圓膠管將水引入邊牆排水溝內,再用無紡布覆蓋半圓膠管或防水堵漏劑封堵,然後用顏色相當的防水混凝土封堵或抹面,因此應特別加以嚴格控制。

⑽ 隧道開挖過程中發現大量涌水,請問應該如何處理謝謝

Ⅰ、基坑內井點應同時抽水,使水位差控制在要求范圍內。

閱讀全文

與隧道洞內滲涌水處理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診所用上污水處理設施嗎 瀏覽:605
半透膜的市場 瀏覽:986
集裝箱養魚的污水排放 瀏覽:126
中文垃圾評論過濾 瀏覽:877
沁園凈水器高壓閥是哪個 瀏覽:11
下水管進進沉澱池管口太低回污水 瀏覽:369
凈化器水質弱鹼性怎麼調 瀏覽:590
小飯店用的油煙凈化器怎麼安裝 瀏覽:937
廚房污水泵怎麼選型 瀏覽:37
智能超純水機多少錢 瀏覽:985
飲水機的水用什麼排放 瀏覽:995
用很小的小三角形屏怎麼做飲水機 瀏覽:654
光固化符合樹脂 瀏覽:941
滾筒洗衣機廢水還是老式廢水 瀏覽:192
小車有汽油濾芯多少錢 瀏覽:479
涼水除垢劑是哪一種化學劑 瀏覽:750
污水終端濕地報修怎麼寫 瀏覽:865
環保濾網過濾器 瀏覽:134
純水最高理論電阻值是多少 瀏覽:272
優玥純水凈水機多少錢一台 瀏覽: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