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乳化液的相關文獻
摘要:通過對冷軋廠乳化液(含油)廢水處理方法的對比,說明處理該廢水採用無機陶瓷膜處理裝置完全可行;介紹了無機陶瓷膜處理冷軋廠乳化液(含油)廢水的工藝過程及處理系統組成。
關鍵詞:冷軋廠乳化液(含油)廢水;無機陶瓷膜;廢水處理工藝。
1前言
膜技術被稱為21世紀的水處理技術,是近40年來發展最迅速、應用最廣泛的技術。冷軋廠乳化液(含油)廢水處理領域,也是膜技術最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
冷軋廠乳化液(含油)廢水是鋼鐵行業冷軋廠生產過程產生的一種廢水,主要成分為2%~10%的礦物油和乳化劑,性質十分穩定,用一般物理和生化方法難以得到理想的處理效果,通常出水含油量為800~1000mg/L,達不到環保排放的要求。
冷軋廠乳化液(含油)廢水的處理方法有:重力分離法、顆粒化法、深層過濾法、氣浮分離法和超濾膜分離法。重力分離法、顆粒化法和氣浮分離法的去除率較低,出水含油量高,只能作為含油廢水的預處理;超濾膜分離法具有去除效率高,出水效果好的優點,具體分為有機超濾膜分離法和無機超濾膜分離法。
有機超濾膜分離法,主要應用於大型鋼鐵項目,冷軋廠乳化液超濾膜處理也在其中。乳化液通過有機超濾膜處理後,出水含油量為10~30mg/L。目前在國內設計、製造和安裝的首套乳化液有機超濾膜處理系統,出水已達到了引進超濾裝置的水平。有機超濾膜具有系統結構簡單,出水水質好的優點。但有機膜還有明顯的缺陷,存在耐油、耐溫性能差、使用壽命短的缺點。近幾年冷軋廠乳化液(含油)廢水處理膜已由有機超濾膜轉為無機陶瓷膜。
無機陶瓷膜是以Al2O3多孔陶瓷為支撐體的氧化鋁膜,其具有耐高溫(800℃)、耐高壓(1MPa)、耐腐蝕、抗微生物侵蝕等優點,因此已應用於石油開采(油田注入水的處理)、食品飲料、制葯、生物工程、污水處理及飲用水凈化等領域。無機陶瓷膜對液體中所含機械雜質的分離主要依據篩分理論,可以進行油水分離是因為無機陶瓷膜是一種極性膜,具有親水疏油的特性,水與膜的界面能小於油與膜的界面能,所以在相同的壓力下,水比油容易通過膜孔而實現分離。因此,無機陶瓷膜在冷軋廠乳化液(含油)廢水處理應用上有廣闊的前景。
由於無機陶瓷微濾膜處理冷軋廠乳化液(含油)廢水在國內的應用時間較短,對其處理系統了解不多。本文結合一些工程實際,介紹了該工藝的系統及組成。
2處理工藝
⒉1調節池預處理
來自冷軋廠的廢乳化液及部分含油廢水首先進入格柵,除去大顆粒懸浮物。然後進入預處理調節池。調節池接收間斷和連續來的含油廢水,起均質均量調節作用,同時起到浮油直接回收和顆粒沉澱作用。經預處理後的含油廢水通過提升泵送至紙帶過濾機。在調節池上設有刮油刮渣機,將池底沉渣刮到渣坑中;浮油通過懸浮式吸油泵送至廢油回收箱。沉渣將被泵往冷軋其它系統濃縮處理或集中挖出焚燒。廢水提升泵受調節池和循環池液位計的控制;由在線溫度檢測儀調節蒸汽加熱;由在線pH表指示調節池酸鹼性。
⒉2紙帶過濾機過濾處理
調節池中含油廢水被泵送至超濾循環池前,通過具有磁過濾紙帶的過濾機進行過濾,去除廢水中大於5μm的金屬或非金屬顆粒。
⒉3超濾處理及輔助裝置
供料泵將循環池含油廢水送至循環泵入口,與大迴流液混合進入超濾膜,一部分通過膜,成為凈化的滲濾液,大部分進行大迴流,還有一部分迴流至循環池。通過供料泵連續給料,循環泵工作,並經調節形成一個超濾管正常工作所必須的壓力網。
該系統包括循環池、超濾管、供料泵、循環泵、液位感測器、壓力感測器、溫度感測器、流量感測器及各種自控閥門。蒸汽加熱管、壓力和溫度報警和保護裝置與有機膜系統相同。
⒉4超濾膜處理系統清洗
系統共設一套清洗裝置,清洗過程分漂洗、鹼洗、酸洗。在整個清洗過程中,清洗泵和循環泵均投入工作。清洗時,先漂洗一段時間,而後自動投入酸洗和鹼洗工作。正常清洗採用鹼性清洗液清洗,並定期加用酸性清洗液清洗,以提高清洗質量。清洗後達到的效果以在清洗過程中超濾凈水量的增量為指標,由流量感測器計算機數模轉換CRT顯示並參與控制,清洗結束後即可重新投入超濾運行。
超濾膜清洗裝置由漂洗池、鹼洗池、酸洗池和清洗泵組成。在每個池中設有蒸汽加熱管,由池內的在線溫度表檢測廢水溫度,通過裝設在管道上的閥控制蒸汽加量,以保證超濾管所需的最佳工藝溫度。各個池內都設有液位計,指示各池的液位。
⒉5乳化油分解處理
從調節池廢油收集池輸送來的含油廢水和循環箱排出的濃乳化液,含油量為20%~40%,通過將濃縮液加溫至一定溫度,並加硝酸酸化,使油水進一步分離,並利用水比油的比重大的特點,使水沉降在槽罐底部,將下部含油廢水排至地坑,水放出後可得到含油濃度為50%~90%的廢油液體,而後送至廢油收集箱。
本系統共設兩台乳化油分解裝置,可單獨使用或同時使用。乳化油分解裝置由分解槽、加溫裝置、加酸裝置(硝酸貯罐+硝酸泵)、在線溫度計和液位計及管路閥門組成。根據池內的在線溫度表檢測廢水溫度,並通過裝設在管道上的閥門控制蒸汽加量,以得到超濾管所需的最佳工藝溫度。硝酸貯罐酸液由硝酸泵送至乳化油分解槽。同時有乳化油需要處理的單位,也可以到污水寶項目服務平台咨詢具備類似污水處理經驗的企業。
⒉6廢油收集與輸送
收集調節池分離出的廢油及分解箱廢油。蒸汽將廢油加熱至80℃,以便於輸送。運輸車定期將廢油送出。
3電氣與控制
超濾系統裝置儀電控制系統主要由現場儀表、PLC控制裝置、低壓控制櫃、工控機CRT監控系統、現場泵閥操作箱及系統軟體等部分組成。整個系統可實現現場模擬量和開關量信號的自動採集、自動處理。CRT上全面監控,現場設備具有全自動運行和手動干預等控制功能。超濾系統裝置儀電控制系統各部分構成及功能如下。
⒊1現場儀表
現場儀表主要有液位、溫度、壓力、流量等信號儀表,所有重要的及需要參與控制的現場數據均以模擬量和開關量上傳至PLC,在PLC內進行信號處理。現場儀表選用優質品牌產品,精確度和可靠性更高,降低了設備故障率,減少維護成本,系統運行更可靠。
⒊2PLC控制裝置
PLC選用德國西門子S7系列PLC。能可靠地運行,並能完成較復雜的控制任務。使用PLC進行PID調節,可保證被控對象保持正常運行。PLC接受來自現場的輸入信號(儀表、報警開關、設備狀態信號、設備工作方式選擇信號等),並接受上位機CRT發來的指令信號,執行內部用戶軟體程序,產生輸出信號控制現場設備(所有的泵、氣動閥、刮油刮渣機、撇油機、紙帶過濾機等),以實現系統的全自動或部分自動控制功能。
⒊3低壓控制櫃
低壓控制櫃由電源部分和控制部分組成。電源部分提供整個控制系統所需的各種電源,這部分包括變壓器、穩壓電源、UPS不間斷電源、空氣開關等。控制部分包括整個系統內設備的動力迴路,以及相關的控制迴路。控制櫃內設有開關、電機保護型開關、交流接觸器、繼電器、聲光報警器、端子及信號燈按鈕等設備。
⒊4CRT監控系統
CRT監控系統主要由工控機、顯示器、組態軟體、列印機等組成。兩台工控機之間、工控機與PLC之間以高速的工業乙太網連接。工控機通過PLC將所有現場數據讀出,在CRT組態畫面上顯示,包括設備狀態顯示、工藝參數顯示(部分工藝參數動態顯示)、歷史趨勢顯示等。CRT上的控制功能是通過PLC實現的,在CRT上可自動啟停整個系統,也可啟停部分系統,還可對所有現場設備進行單動操作。同時,CRT工作站還可實現報表列印功能,可製作各種靈活的報表,如班報表、日報表、月報表等。
⒊5現場操作箱
現場操作箱包括泵現場操作箱、閥現場操作箱、刮油刮渣機現場操作箱、撇油機現場操作箱、紙帶過濾機操作箱等。在操作箱上設有設備方式選擇開關,分就地控制和遠程式控制制方式選擇。在就地方式下,可以手動啟停現場設備。在現場操作箱上,有設備運行、停止、故障狀態指示。
⒊6軟體部分
系統的軟體主要是指PLC運行控制編程軟體,同時還有CRT組態軟體、操作系統和製表軟體等。S7PLC的編程軟體是STEP7,可在攜帶型電腦上對PLC進行編程。CRT組態軟體選用西門子的人機界面軟體WINCC,WINCC強大的人機交互功能會使整個組態界面及監控更加流暢。操作系統軟體及製表軟體選用用戶較熟悉的WINDOWSNT和OFFICE2000。這樣,操作人員稍加培訓便可很快熟悉整個CRT監控的操作。
4結論
⑴採用無機陶瓷微濾膜工藝,經過多次工程實際應用證明,用於處理冷軋廠乳化液(含油)廢水是完全可行的。
⑵無機陶瓷微濾膜處理冷軋廠乳化液(含油)廢水,出水目前還達不到國家的排放要求(油≤10mg/L),出水需採用MBR等生化處理。
⑶廢油處理可採用硝酸處理,也可採用破乳劑進行處理。
㈡ 鋼鐵廠的廢水主要污染物是什麼,具體的工藝流程方案。
鋼鐵廠現有焦化廢水處理工藝採用傳統的二段曝氣法,處理後出水中COD、NH4+-N、氰化物、硫化物等主要污染物.
煉鐵廢水綜合利用原理工藝流程說明:
㈢ 污水處理措施
1、改進城市污水處理方法
首先,我們應該掌握一些污染源治理技術和城市污水處理技術的最新情況,推動我國污水處理方法的發展,大力開發低耗高效污水處理的科學技術,對我國現有污水處理方法進行分析,根據實際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技術,更高的提高污水處理效率,有力的控制水污染。創新並優化污水處理工藝,從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各種技術的綜合運用,使其達到現階段城市污水處理回收再利用的標准,提高水資源的重發利用率。其次,是加大人才和資金的投入,建立專門的研究和開發機構,提高技術水平,積極開發、研製和應用城市污水回用技術和新設備,提高污水處理和回用能力;引進和開發新技術,通過積極推廣各種膜分離技術、臭氧化技術以及安全消毒技術的應用,將污水中的廢物分離,提高城市污水處理標准,完善處理系統,達到再生水的指標,提高水的重發利用率。最後就是排水合理分區和合理布局,分析當地的實際情況,考慮其規模和對污水利用的方便程度,對城市污水的排水范圍進行規劃,污水處理廠要適度集中,合理劃分,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對選址和方案進行合理規劃,促進城市污水處理工作的合理進行,盡量做到最低投入成本獲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保證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轉,強化一級污水處理法,根據自身條件適時選擇二級處理法,降低城市污水處理設備的負荷和處理成本,將水處理由原來單一模式轉變成綜合利用處理模式,轉變我國水資源缺乏的局面。
2、完善污水處理管理機制
改革污水處理單位的考核制度,對處理後的水質、水量同時監管,將處理後的水體指標納入考核范圍,有效改善污水處理工作的質量水平,提高處理後水質的標准。政府加強對污水處理的管理,明確分工,將責任落實到每個人,採用問責制度,並對出現問題的責任人進行懲治,保障污水處理系統的建設。政府將傳統的城市排水體制分為分流制和合流制兩種,明確各個部門責任,各個部門互相監督。分流制適合於新建區、擴建區、新建開發區,並不受歷史因素影響;合流制適合具有歷史因素的大中型城市。政府根據具體情況,採用不同的管理制度,對城市污水處理進行多元化管理,引進投資模式,保證城市污水處理的持續發展。借鑒城市污水處理較好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和做法,改進自身的技術,政府應該建立一系列的監管體系,全方位的展開工作,並且要通過政府、企業和公民「三位一體」,強化監督機制,提高員工的監管水平和監管素質,依法對污水處理全過程進行監督,提高污水治理的徹底性,促使污水處理設施充分發揮改善環境質量的效能。
3、提高民眾認識,樹立環保觀念
積極利用各種媒介,提高全民的水資源危機意識以及綜合利用意識,倡導建立節水型社會,其次就是樹立污染者收費意識,同時應該做到「誰污染,誰治理」,同時可以用來加大對城市污水處理的資源投入,改進設備,加大技術投入。
4、污水處理的資源化 和產業化
城市污水處理之後也是一種水資源,成為城市的第二種水源,回用之後,可以很大的節約水資源的供應量,同時還能減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的污染,既解決了供水緊張又改善了環境,還可以就近處理利用,節省管道投資和運輸消耗,實現水源的可持續發展。分類供水,從而實現對水資源的回收利用,並且鼓勵中水回用,對廢水回用之後的污泥進行研究,將它變廢為寶,真正的提高污泥的資源程度。對於那些排放污水的企業要繳納相應的費用,為城市污水處理設施提供資金,加強污水處理的能力,採用市場化的方式來發展污水處理行業。
㈣ 污水處理的意義
污水處理的意義:將污水進行處理之後,可以對其進行循環使用,為我國的生產減少水資源的消耗。水處理技術利用相關的技術手段對污水進行凈化,使其可以繼續使用,所以污水處理極為重要。
按污水來源分類,污水處理一般分為生產污水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生產污水包括工業污水、農業污水以及醫療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產生的污水,是指各種形式的無機物和有機物的復雜混合物,包括:
①漂浮和懸浮的大小固體顆粒;
②膠狀和凝膠狀擴散物;
③純溶液。
按水污的質性來分,水的污染有兩類:
一類是自然污染;另
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
污水處理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4)冷軋廢水回用摘要擴展閱讀
污水處理按照其作用可分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學法三種。
①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質,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化學性質。常用的有重力分離、離心分離、反滲透、氣浮等。物理法處理構築物較簡單、經濟,用於村鎮水體容量大、自凈能力強、污水處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況。
②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將污水中呈溶解或膠體狀態的有機物分解氧化為穩定的無機物質,使污水得到凈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處理程度比物理法要高。
③化學法:是利用化學反應作用來處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的方法,多用於工業廢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還原法、離子交換法等。化學處理法處理效果好、費用高,多用作生化處理後的出水,作進一步的處理,提高出水水質。
一級處理後的廢水BOD去除率只有20%,仍不宜排放,還須進行二級處理。二級處理的主要任務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物,BOD去除率為80%~90%。
一般經過二級處理的污水就可以達到排放標准,常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處理法。三級處理的目的是進一步去除某種特殊的污染物質,如除氟、除磷等,屬於深度處理,常用化學法。
㈤ 廢水處理有哪些方法
廢水處理基本方法:(1)物理法:廢水處理方法的選擇取決於廢水中污染物的性質、專組成、狀態及對水質的要求屬。一般廢水的處理方法大致可分為物理法、化學法及生物法三大類。
利用物理作用處理、分離和回收廢水中的污染物。例如用沉澱法除去水中相對密度大於1的懸浮顆粒的同時回收這些顆粒物;浮選法(或氣浮法)可除去乳狀油滴或相對密度近於1的懸浮物;過濾法可除去水中的懸浮顆粒;蒸發法用於濃縮廢水中不揮發性的可溶性物質等。
廢水處理基本方法:(2)化學法:利用化學反應或物理化學作用回收可溶性廢物或膠體物質,例如,中和法用於中和酸性或鹼性廢水;萃取法利用可溶性廢物在兩相中溶解度不同的「分配」,回收酚類、重金屬等;氧化還原法用來除去廢水中還原性或氧化性污染物,殺滅天然水體中的病原菌等。
廢水處理基本方法:(3)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處理廢水中的有機物。例如,生物過濾法和活性污泥法用來處理生活污水或有機生產廢水,使有機物轉化降解成無機鹽而得到凈化。
㈥ 污水需經過處理才能排放到自然水域中,廢水處理共需經過處理哪三步
【1】廢水處理需要進行三級處理後達到排放標準的要求,才可以專排放;
【2】一級處理屬,物理處理法(包括:沉降法、過濾法、氣浮法、離心分離法、反滲透法)中的大部分方法,可以用作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懸浮狀的物理污染物;
【3】二級處理,常採用生物法處理。包括好氧生物處理法(分為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E和厭氧生物處理法。主要去除BOD 等有機物;
【4】三級處理(深度處理),目的是立足於廢水回用。採用的方法有:生物脫氮法、混凝沉降法、離子交換法、活性炭過濾法、反滲透法等。
㈦ 工業廢水處理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1)廢水的處理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
(2)物理法---使呈懸浮狀態的雜質回從水中分離出來。答不改變水的基本化學性質。如沉澱、過濾、反滲透、氣浮、離心、蒸發等工藝均屬於物理法!
(3)加某些化學葯劑,利用其產生的化學反應來分離、轉化、分解或回收廢水中的污染物;常用的化學法有混凝、中和、吸附、氧化還原,離子交換等!
(4)利用水中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將水中的有機物分解,轉化為無害物,使廢水得到凈化的方法稱為生物法。如活性污泥、生物膜、自然生物處理等均屬於生物法。
㈧ 誰能給我一篇有關城市水資源的論文。1500字左右就好。我看看格式怎麼寫/
1、論文格式的論文題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論文格式的目錄
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論文格式的內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論文格式的關鍵詞或主題詞
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計算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分析,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參見《漢語主題詞表》和《世界漢語主題詞表》)。
5、論文格式的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問題-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方法與步驟;
d.結論。
6、論文格式的參考文獻
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研究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
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城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方針與對策 摘要:現實情況表明,水資源短缺已越來越成為我國發展的制約因素,另一方面我國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上還有一定的潛力;如果不盡快把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全面地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我國許多地區特別是城市將面臨水危機的嚴重威脅。這方面,黨和政府的方針應是:以節水為先、治污為本、多渠道開源,這是關繫到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大計。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上述方針,根據我國城市與節水存在的問題,應採取相應對策及關鍵技術。
關鍵詞:城市水資源 可持續利用 方針與對策 現實情況表明,水資源短缺已越來越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另一方面我國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上還有一定的潛力;如果不盡快把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全面地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我國許多地區特別是城市將面臨水危機的嚴重威脅。這方面,黨和政府的方針應是:以節水為先、治污為本、多渠道開源,這是關繫到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大計。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上述方針,根據我國城市與工業節水存在的問題,應採取相應對策及關鍵技術。 1對策1.1 把節約用水放在解決我國城市水資源問題的優先地位,並作為一項國策,大力加強節水宣傳,增強全民節水意識以節水為先,即將節水作為解決城市水資源問題的基本出發點和首要對策。從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高度看,節約用水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長期任務,應通過堅持不懈的節水宣傳教育,在全民中樹立對水資源的憂患意識,使節水成為全民行動和社會風尚,使我國逐步成為節水型社會的國度,其潛在作用是深遠的。 應特別注重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節水教育,開展多種形式生動活潑的宣傳教育活動。1.2 加強全國城市與工業節水工作統一領導與城市與工業節水是一項涉及面廣、情況復雜、政策性與技術性極強的工作,應實行在全國水資源主管部門統一領導下的各有關與行業主管部門分工負責的。以克服目前存在的政出多門、管理松馳、無序狀態,使節水工作納入科學的、以全局利益為重的統一協調的管理軌道。1.3 全面制定和實施城市與工業節水規劃與計劃在科學分析評價全國、各地區和城市水資源條件與用水(節水)狀況的基礎上,結合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城市和工業生產用水特點,自上而下地制定全國及各地區的城市與工業近遠期節水規劃。規劃應明確水資源供需平衡情況、節水目標、節水指標、節水計劃與措施。更為重要的是應將節水規劃納入相應的國民經濟規劃或經濟建設發展計劃、分步實施。節水規劃目標或計劃指標應列入相應國民經濟序列,定期審查公布。1.4 加強立法,統一制定有關節約用水的、法令和條例規定等,建立相應的節水技術法規體系依法治水管水,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節水的統一立法,是改變目前「多龍治水」、政出多門而又無法可依、管理松馳的無序的狀態,將節水工作納入法制軌道的重要步驟。隨節水工作的深入發展,原有技術法規在數量和技術上已日顯不足,為此須從我國國情、城市與工業行業實際情況和節水實踐經驗出發,制定一系列有關節水的技術法規體系,包括標准、規范、規程、方法、指標、規定等,使之與節約用水的有關法律、法令和條例等配套實施,以便將節水工作納入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其中至少應包括:(1)基礎性節水技術法規,如名詞術語定義,節水考核指標定義、計算方法,節水指標體系等;(2)節水統計數據與考核指標的上報、審核規程及分析評價制度;(3)水量平衡測試方法、規程;(4)企業用水合理化分析評價方法及實施辦法;(5)循環用水和冷卻塔使用管理規定;(6)城市與工業廢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規定;(7)冷卻塔、循環冷卻水系統及廢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系統水質指標;(8)節水裝置、器具使用規定;節水裝置、器具質量審查標准、方法及審查辦法。1.5 水資源化,建立科學合理的水費體制水資源市場化是推動節水工作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對策之一。水資源是國有資源,但從市場經濟觀點看,作為一種特殊商品,應有償使用。為此應改變傳統計劃經濟用水模式與狀態,發揮經濟杠桿的作用。其關鍵是,建立科學合理的城市與工業水費體制,以促進水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水費體制的建立是水資源市場化的核心,應兼顧水的經濟、與社會效益。水費體制包括水費類別、標准(基準)系列及收費制度。應改變目前簡單化的水費類別、比較單一的水費標准,建立各種水費類別與標准,全面推行浮動、累進收費制度。水費體制的建立,應在國家有關領導部門統一領導下有計劃地逐步推行,應採取系統優化與社會公平原則,應考慮不同地區及其城市的水資源特點,應有利於提高城市供水部門的自我發展能力,促進城市供水事業的發展、水資源利用和水污染防治的良性循環。水費體制的建立是一項社會性、政策性、技術性極強的綜合性課題,應專門立項研究。1.6 在工業節水中,研究引入節水機制——激勵機制與制約機制目前,在我國絕大多數工業生產中用水成本不及1%,因此在經濟杠桿尚不能充分發揮作用之前,在工業節水中引入節水機制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對生產者運用節水鼓勵性對策,以激勵其節水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其節水的主人翁觀念;對生產管理者,通過運用經濟杠桿和實行節水計劃目標責任制等,以加強約束。這樣,可以補充用水(節水)計劃管理的不足。工業節水的激勵機制和制約機制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內涵,應作為節水管理科學課題,加強研究。1.7 提高工業用水效率提高用水效率是工業節水的核心。從廣義上講,它體現了從提高用水系統的重復利用率、企業改革、發展生產經濟規模、生產工藝技術進步、到實行清潔生產和科學管理等所產生的全部節水效果。因此,提高工業用水效率是一項涉及面廣、科學技術性強和影響深遠的系統工程。它與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同步,不可能一蹴而就。從總體上講,提高工業用水效率,近期應側重於系統節水和管理節水,以後應逐步把節水工作的重點轉向工藝節水。有關技術措施後述。1.8 鼓勵和提倡利用城市污水(處理回用水,包括中水)、其它低質水和海水回用水、低質水和海水的利用,均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水質、可利用范圍、地點或地域等客觀條件的限制,應因地制宜地判別其適宜的技術經濟條件,解決好有關技術、經濟、政策、管理以至社會問題,應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推行。1.9 控制污(廢)水對水環境的污染,改善水源水質1.10 以科技為先導,加大城市與工業節水的科技與資金投入城市與工業節水具有豐富的科技內涵。從發展觀點看,不加強節水的科技導向和投入,將難以推動節水工作向深入持續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單純依靠目前節水技術力量也難以承受日益復雜的綜合性很強的節水任務。因此,必須提高節水人員素質,加強科學技術力量的橫向聯合,此外必須加大節水資金投入,注重節水技術經濟分析,以提高節水經濟效益。上述各項對策是互相關聯的整體,採取這些對策是我國城市與工業集約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
2 關鍵技術2.1 加強節水技術基礎工作技術基礎工作薄弱,至今仍是全國、各城市和工業節水系統的突出問題,而加強節水技術基礎工作又是作好城市與工業節水工作不可逾越的首當其沖的重要環節。其主要內容有:(1)提高節水基礎數據質量節水基礎數據直接關繫到節水統計、分析、評價是否正確和判斷的准確性。這方面須迫切解決的問題是: · 按「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准」和相關統計口徑,嚴格進行節水統計中的行業分類; · 統一節水名詞術語、節水考核指標、指標計量單位與計算方法; · 通過統一的、上報、匯總和審核,確保統計資料的正確性、完整性和連貫性; · 分析、篩選、審定各水平年(1985、1990、1995、2000年)的基本節水考核指標數據與節水水平。 (2)建立較完整的基礎資料庫 其中應包括有關水資源開采利用數據、相關宏觀指標、城市和行業生產經濟技術指標、用水節水統計數據、節水考核指標等,使資源共享。 (3)建立各城市、各工業行業和企業的用水、冷卻水、回用水系統技術資料庫、冷卻塔技術資料庫。 2.2 完善並加強水量平衡測試工作,開展企業用水合理化分析水量平衡測試是開展企業節水工作的基礎。原來的水量平衡測試成果已逐漸失去實際應用價值,應在新方法和規程下定期開展水量平衡測試工作,並切實進行用水合理化分析,判定實際用水效率與節水潛力,為開展企業節水工作提供科學依據。2.3 提高冷卻水循環利用率和冷卻效率提高冷卻水循環利用率和冷卻效率是系統節水的主要途徑。 應根據有關法規對冷卻水循環系統和冷卻塔實行科學監督,以提高冷卻水循環利用率和冷卻效率。按文獻規定目標,我國各類城市的有關指標如表1所示。我國各類城市冷卻水系統效率指標 表1 指標 Pr(%) Pcy 冷卻效率(%) 濃縮倍數 城市類別 2000 2010 2000 2010 2000 2010 2000 2010 一 75 85 85~90 95~97 65~75 75~80 2.6~3.0 3.1~3.5 二 70 80 80~85 92~95 55~65 6~75 2.1~3.5 2.6~3.0 三 65 75 ≥80 ≥90 ≥55 ≥60 1.5~2.0 2.1~2.5 註:城市類別:一類為直轄市、開放城市、重點城市;二類為省會城市,日供水量大於40×104m3/d的城市;三類為其餘城市為實現上述目標,須採取的主要技術措施有: · 擴大冷卻水循環利用范圍,這對大量的小型企業尤為重要; · 關停或改造一批質量或性能不合格的冷卻塔; · 開發、推廣使用新型、高效(冷卻效率>65%、吹散損失<0.2%~1.0%)、低噪音(<50 dB)冷卻塔; · 推行循環冷卻水處理,提高冷卻水處理率,這是提高冷卻效率和濃縮倍的關鍵; · 全面監測不同地區不同季節冷卻塔運行情況,加強運行管理; · 研究開發適合於不同水質條件、氣象條件下的水質穩定、殺生和旁流處理技術——處理方法、設備與水處理劑,並分析確定其優化運行技術經濟條件; · 研究推廣冷卻水系統(包括空調系統)的清洗技術,提高冷卻效率; · 研究運用高效熱交換器及其優化組合技術。 2.4 因地制宜地研究推廣各種節約循環冷卻水量的其它技術如空氣冷卻、汽化冷卻、人工製冷冷卻、大氣冷源技術和物料換熱技術。這些技術在一定條件下可大量減少冷卻水量或不用水冷卻,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2.5 提高廢水回用率對於工業企業,廢水回用是僅次於冷卻水循環利用的另一個主要節水途徑。 目前我國廢水回用總水量不過5×108 m3/a,實際回用率很低,為此應採取以下技術措施: · 提高工業廢水的回用范圍,例如將其用作冷卻補給水、鍋爐補給水、空調除塵水、洗滌水、清洗水、沖渣(灰)水、熄火降溫水和廠區部分生活雜用水等。從一定意義上講,在工業企業內部進行廢水回用比外部污水回用經濟可行。 · 研究開發一系列經濟實用的工業廢水或其它廢棄資源的減污排放、處理回收或回用技術。 · 研究開發經濟適用、高效的中小型工業廢水處理裝置,特別是含油、重金屬、有毒物質和高濃度有機污染物的廢水處理裝置,提高這些廢水的回用量,以減少污染負荷。 · 研究開發工業回用水系統水質穩定、殺生技術。 · 對工業回用水系統的運行情況實行監控,加強運行管理。 · 擴大城市污(廢)水處理回用規模和范圍。 擴大城市污(廢)水處理回用范圍和規模的關鍵技術措施是: · 結合不同地區和城市的具體情況,進行城市污(廢)水回用的技術經濟條件分析,確定污(廢)水直接回用的范圍和規模,作為制定污水回用發展規劃的依據; · 制定不同回用水水質標准,研究確定回用水(特別是與人體接觸的回用水)安全評價方法;· 研究開發適用於不同地區和條件的適用經濟的污(廢)水處理特別是深度處理技術及裝備;· 研究、推廣安全可靠的中水處理技術和設施;· 研究、建立城市、小區和物的分質供水系統,其中城市分質供水系統應與工業企業、市政設施與灌溉分質供水系統相配套; · 污(廢)水回用系統的監管技術措施。 從我國城市與工業廢水回用發展情況看,除受到廢水處理率(包括合格率目前二級生化處理i<5.6%)低和一些客觀條件限制外,歸根到底將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估計回用率的年遞增率會遠低於20%。在考慮廢水回用時,應考慮對人體健康和生產的影響。 2.6 擴大海水、低質水可利用范圍,建立各類分質供水系統據估計,我國1995年海水利用總量約為100×108 m3/a,2010年預計達350×108 m3/a,後者還遠低於目前日本、美國海水利用水量。為此,要研究經濟、有效、安全可靠的海水利用技術,如管路、冷卻系統防腐、海生物防治、水質穩定技術及海水淡化技術。應積極研究開發海水循環冷卻專用技術以取代海水直流冷卻系統,同時應加強相應專門技術研究,如專用水質穩定劑、海水冷卻塔等。此外,應開展海水沖廁污水處置問題的研究。2.7 開展工業生產工藝節水技術研究近期可結合工業企業改革、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加快工藝節水步伐。從長遠考慮,應注重下列因素對工業節水的影響:(1)經濟規模與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2)生產工藝方法、技術、流程與裝備的發展進步; (3)原料路線與政策的改進或改變; (4)清潔生產技術的實施; (5)工業生產的科學管理水平提高; (6)因素變化。 以上因素都可對工業生產用水情況產生深遠影響,而且從發展趨勢看絕大多數因素的變化都會在不同程度上不斷地促進水資源合理利用,減少水污染,致使單位產品(或產值)用水量、取水量逐漸減小,使水環境得以改善。對此,應按行業開展專門研究。 2.8 研究開發性能優良的節水器具採用節水器具,一般可節水10%~30%。我國目前節水器具多處於低水平、盲目、重復研製開發狀態,近10年來幾無進展,質量低劣,因此有必要有組織地進行研究開發,其重點是應用范圍廣、使用頻繁、易造成浪費的用水器具。例如,開發推廣小容量(6 L)或無「介質」的成套衛生潔具、限壓節流水龍頭、延時自閉水龍頭、冷熱水洗浴水龍頭等。應堅持對節水器具的基本要求。 2.9 加強對重要節水問題的技術經濟分析、研究,提高節水工作水平和節水效益節約用水是關繫到資源、環境、人民生活和經濟的大事,屬跨行業(專業)的綜合技術領域。很多節水問題的決擇,都須從技術、經濟、社會以至政策等方面權衡利弊、得失,而技術經濟方法則是在這類問題的多方案比較中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當前,對下列有關節水問題的分析研究具有普遍意義,例如:· 地區或城市范圍內,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地區或城市在長距離調水與節約用水之間的權衡;· 地區或城市節水潛力分析、節水目標的確立、節水基本對策的制定及其定量評價;· 城市節水規劃的制定;· 地區、城市或企業范圍,循環用水、污(廢)水回用及低質水或海水利用中的利弊權衡;· 循環冷卻水系統狀態優化控制;· 污(廢)水回用方式——直接回用與間接回用的選擇與協調;· 污(廢)水直接回用范圍規模與水質指標;· 城市群污(廢)水回用與流域污染控制技術分析;· 城市水費體制(水價)研究;· 節約用水技術經濟分析方法本身的理論與實踐研究</SPAN></SPAN>
㈨ 污水處理中水回用是什麼意思啊
中水,字面上理解就是介於污水和自來水之間的水。
中水可以用於沖廁所,澆灑綠地,補充景觀河道等等,主要就是在不和人體直接接觸的地方。
它是污水經過處理後產生的。最起碼比正常污水處理要多「過濾」、「消毒」的工藝。
所以比正常污水處理花錢多、處理工藝多,所以更難些。
㈩ 冷軋含油廢水中油類是cod的一種么
冷軋含油廢水中油類是cod的一種。毅礪 節能治理冷軋車間含油廢水凈化回用。冷軋含油廢水有濃含油廢水和稀含油廢水兩種類型。具有高COD、低BOD的特性,傳統的除油方法不能達到很好的除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