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水處理廠化驗室設備需求采購標准流程
你要把你抄所需要做的實驗襲都羅列到一張紙上,然後再根據實驗所需儀器填寫化驗室儀器采購清單。一般污水廠要做:COD、BOD、PH、SS、DO、SV30、MLVSS、污泥含水率、氨氮、總氮、濁度、還有一些重金屬等,不知道你們污水廠主要污水是什麼,只能這樣回答了,見諒
2. 如何做好污水處理工作
做好污水處理工作要點:
作為一名污水處理工的主要任務是確保整個污水版處理系統的正權常運轉並且保證污水達標排放。作為一名污水處理工,要熟悉自己管轄區域內的全部工藝流程,要懂各工段設備的主要作用,要熟知污水工段指標。
具體做到以下:
1,對污水處理現場勤巡查,勤觀察,認真做好相關記錄,確保記錄數據的准確性和真實
性;
2,定期對污水處理設備進行簡單的維護保養工作,確保設備達到污水處理的基本需求;
3,能夠基本解決一些突發事件,避免造成嚴重後果;
4,按時測量排口水質以及重點工段水質,及時掌握污水處理站的基本運行情況。
3. 污水廠化驗取水樣應注意什麼
污水廠化驗取水樣注意事項
(1)采樣時,除生物檢測項目的盛裝容器外,其它應在采內樣時涮洗1~2次。用樣品容容器直接采樣時,必須用水樣沖洗三次後再行采樣。但當水面有浮油時,採油的容器不能沖洗。
(2)采樣時應注意除去水面的雜物、垃圾等漂浮物。
(3)采樣時應認真填寫「污水檢測委託合同單」
4. 污水處理廠中水污染處理流程中的步驟有哪些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
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分析法等。
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柵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後,經過格柵或者砂濾器,之後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澱池,以上為一級處理(即物理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應器有曝氣池,氧化溝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澱池,,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一級處理結束到此為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迴流至初次沉澱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後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乾燥設備後,污泥被最後利用。
5. 污水處理廠化驗室操作規程
這個化驗室損規程是需要自己寫的哦,因為操作規程即你的作業標准,舉個例子,檢內驗容PH值,它就有一個操作規程,操作規程其實就是個操作步驟。一般文件編寫可以按如下編寫。
1、目的,2、范圍,3、名詞定義,4、操作規程,5、注意事項,6、相關文件,7、記錄
這個操作規程越祥細越好,因為這樣越能讓員工一看就知道如何操作,不用寫得太花哨,應該講究實用性。如果還是不會寫,可以向我索取模版。
6. 醫院污水處理操作規程
1、曝氣生物濾池法
醫院污水主要來自診療室,病房,化驗室,手術室,洗衣房,行政管理部門以及食堂,宿舍等排放的污水,主要污染物為有機污染物,病原微生物及病毒。醫院污水現在只經格柵除渣及消毒後處理既排放,採用二氧化氯消毒劑,余氯和細菌學指標能達標,但有機物未被去除。
為了全面達標,醫院增加了曝氣生物濾池污水處理工藝處理污水。考慮到該醫院污水處理廠佔地有限以及水中含有一定量消毒劑的特點,決定採取負荷高,佔地少,對進水有機物濃度范圍適應性錢的曝氣生物濾池工藝。
曝氣生物濾池具有以下特點:
(1)有機負荷高,佔地少
(2)生物量大,活性高,抗沖擊能力強
(3)具有生物降解反應與過濾雙重功能,不需二沉池
(4)由於濾料的切割作用,氧利用率高
(5)運行穩定可靠,管理方便
2、氯化法
(1)次氯酸鈉法。次氯酸鈉是普通的化學試劑,起運輸,儲存和購買都比較方便。次氯酸鈉溶於水生產次氯酸根離子,可用於消毒殺菌,但它不穩定,光照,受潮易於分解,消毒能力很弱。
(2)液氯法。液氯在水中能迅速產生次氯酸根離子。該方法目前已廣泛應用於醫院的污水消毒。液氯中有效氯含量比次氯酸鈉溶液高5-10倍,消毒能力強且價格便宜。由於氯氣是一種強刺激性有毒氣體,因此要用專用的存儲設備進行存儲。
(3)二氧化氯法。二氧化氯是一種強氧化劑,它可以殺滅細菌,繁殖體,真菌和病毒等。有關研究表明,二氧化氯溶於水後,有50%-7o%轉變為次氯酸根離子和亞氯酸根離子,對紅細胞有損害,會干擾人體對碘的吸收,還可以使血液膽固醇升高。因此,目前一般用前兩種方法處理醫院污水。
(6)污水處理站化驗流程擴展閱讀
處理原則
1、全過程式控制制原則。對醫院污水產生、處理、排放的全過程進行控制。
2、減量化原則。嚴格醫院內部衛生安全管理體系,在污水和污物發生源處進行嚴格控制和分離,醫院內生活污水與病區污水分別收集,即源頭控制、清污分流。
嚴禁將醫院的污水和污物隨意棄置排入下水道。
3、就地處理原則。為防止醫院污水輸送過程中的污染與危害,在醫院必須就地處理。
4、分類指導原則。根據醫院性質、規模、污水排放去向和地區差異對醫院污水處理進行分類指導。
5、達標與風險控制相結合原則。全面考慮綜合性醫院和傳染病醫院污水達標排放的基本要求,同時加強風險控制意識,從工藝技術、工程建設和監督管理等方面提高應對突發性事件的能力。
6、生態安全原則。有效去除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質,減少處理過程中消毒副產物產生和控制出水中過高余氯,保護生態環境安全。
7. 污水處理廠檢查要點
1、污水處理廠、污水站基本情況
檢查污水處理廠、污水站處理工藝、設計處理規模、排放標准、城鎮人口數量、污水管網長度、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處理量。
2、中控系統
1)中控室安裝建設。設計規模在2萬噸以上的污水處理廠、污水站要按相關規定安裝治污設施運行中控系統和在線自動監控設施,實時監控污水處理廠運行情況和污染物排放情況。按規定應安裝而未安裝的,核算期不予核算污染物減排量。
2)中控系統數據採集。採集的數據主要有進出水累計水量和瞬時水量、進出水水質、鼓風量(曝氣設備電流強度)、提升泵電流強度、液位、溶解氧濃度、pH、污泥濃度、氧化還原電位等數據。其中,進出水累計水量和瞬時水量、進出水水質、鼓風量(曝氣設備電流強度)、溶解氧濃度、污泥濃度必須接入中控系統的參數
3)中控系統數據存儲。歷史數據以分鍾數據、小時數據和日數據3種周期格式存儲,分鍾數據保存最近7天以上、小時數據保存最近3個月以上、日數據保存最近1年以上,歷史數據備份周期不低於30天。能夠顯示相關參數歷史曲線,歷史曲線的周期變化與中控系統運行記錄、手工化驗記錄要保持一致。
4)中控系統數據顯示。
主要包括進出口瞬時水量、進出口COD濃度、進出口氨氮濃度、溶解氧濃度、污泥濃度的歷史曲線必須在同一個操作界面能夠顯示,其它參數歷史曲線可以同上述參數歷史曲線進行隨機替換。具體見相關要求
5)中控系統數據管理。中控系統數據要真實有效,管理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數據系統管理,及時梳理數據,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
6)中控室運行記錄。合理、規范
7)在線聯網和有效性
檢查在線監測設備應安裝在沉砂池後,細格柵前,必須有獨立的操作空間,做好防腐蝕。
檢查在線監控設施必須和省、市兩級環保部門監控平台聯網,並保證數據上傳有效。
檢查是否嚴格按照國家要求定期進行在線監控數據有效性審核。
3、水質、水量參數要求
(1)進出口水量。
污水處理量核定。與當地環保部門監控平台聯網、通過數據有效性審核、運行管理規范、數據保存完整且數值合理的在線自動監測數據,取出口流量數據。
污水處理量校核。採用污泥產生量、用電量校核。處理每噸污水產生干泥量約為0.1-0.12 千克;產生含水率為75-80%的污泥量約為0.4-0.6千克;處理每噸污水消耗電量約為0.2-0.35度。
(2)進出口水質。
進口COD、氨氮濃度。一般情況下,進入污水處理廠COD的濃度控制在200-350mg/L、氨氮的濃度控制在20-45 mg/L;若COD濃度高於350 mg/L、氨氮濃度高於45 mg/L時,應及時檢查是否有高濃度工業污水進入,若COD濃度低於200mg/L、氨氮濃度低於20 mg/L時,應及時檢查是否有管網滲漏問題。
污水處理廠排放標准。一級A:COD為50 mg/L、氨氮為5 mg/L(溫度低於12℃為8 mg/L);一級B:COD為60 mg/L、氨氮為為8 mg/L(溫度低於12℃為15 mg/L)。(松花江流域、遼河流域的污水處理廠執行一級A標准)
水質數據採用。與當地環保部門監控平台聯網、通過數據有效性審核、運行管理規范、數據保存完整且數值合理的在線自動監測數據;各級環保部門的監督性監測數據;取每季度(月)數據均值;企業自測數據為參考。以上數據明顯不合理的,按照督察核查現場取樣監測結果測定。原則上,核算的生活污水COD、氨氮平均進水濃度不高於我省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限值。
污泥濃度控制在2-5g/L。
溶解氧濃度曝氣池控制在2-4mg/L,曝氣池出水控制在1-1.5mg/L,厭氧池控制在小於0.5mg/L。
氣水比控制在5-8之間。
4、污水處理系統檢查
1)核查預處理系統。是否及時壓榨清運柵渣,做好格柵間的通風換氣,定期清理渠道內的積沙;污水提升泵能夠正常運轉,定期清洗集水池內的泥沙。
2)核查生化系統。保證生化系統運行處於最優狀態,一般情況下,生化池中活性污泥的顏色要保持黃褐色,有泥土氣味,泡沫不多、白色,較容易破裂。
3)核查沉降系統。有初沉池的污水處理廠要定期清除池內的積泥,調整混凝劑和助凝劑的用量,保證混凝效果最佳;二沉池中要保持污泥迴流、出水效果最佳。
4)核查污泥脫水系統。要保證污泥脫水機正常運轉,加葯量要滿足出泥含水率為80%以下的要求。
5)核查溢流口。污水處理廠要對進出口溢流管線控制閥門進行封堵。開啟溢流管線控制閥門,必須經縣(市、區)環保局上報市(州)環保局,報告形式分書面形式和電話形式,遇到突發事件時可以採取電話形式,日常維護必須以書面形式。有開啟和封堵溢流管線控制閥門記錄。
6)核查污泥沉降比。現場取生化系統的污泥做實驗,查看污泥沉降比是否在制在20%-30%之間。
5、化驗室核查
檢查內容:化驗室儀器設備、化驗方法及監測頻次、化驗結果運用是否合理、規范,滿足要求。
6、檔案、台賬、資料管理
檢查檔案、台賬、資料管理是否合理、規范,滿足要求。
7、污泥處理、處置、去向等
1)檢查污泥堆放是否合理、規范,滿足要求。。不能做到即產即清的污水處理廠必須建設防雨防滲的污泥堆放場,不允許污泥隨意堆放,污染周邊環境。
2)檢查污泥產生量、污泥去向。按照相關規范要求查看污泥產生量是否合理。建設單位是否有明確的污泥去向,保存污泥處置合同、污泥出廠單據、財務往來單據,污泥作為原材料生產有機肥、花肥的要提供廠家的收購證明。檢查污泥含水率是否滿足要求。
3)污泥處置台賬記錄與污泥轉運聯單
檢查污泥處置台賬記錄的內容是否:合規、合理,是否全記錄。污泥轉運聯單是否符合要求等。
8、污水排放口:
檢查污水排放口是否合理設置。總排污口須設置環保標志牌等。按照相關規范設置采樣點。如:工廠總排放口、排放一類污染物的車間排放口,污水處理設施的進水和出水口等
8. 污水處理廠化驗室需要了解什麼
(1)化驗的初步驗收內容有:
①化驗儀器儀表。
②化驗室內上、下水管道、閥門。
③供電配電盤、插座、照明。
④操作台、通風櫥。
⑤安全保護設施。
⑥附屬設施等
(2)化驗室的驗收應注意的事項如下:
①化驗人員在驗收前應首先培訓,取得國家認定的化驗證書才能參與驗收與今後的化驗工作。
②化驗設備數據是否可用應由市級以上的技術監督部門鑒定,一般每年進行一次。
③化驗儀器儀表到貨後應立即組織開箱驗收。根據合同和供貨范圍認真檢查所供儀器儀表是否缺項或缺少零部件、配件。
④對於一些比較簡單的化驗設備應及時根據其規定的技術性能分步驗收。對於復雜而貴重的化驗儀器儀表應等安裝後,認真調試組織驗收。並且有供貨方技術人員在現場調試和培訓。
(3)驗收的重點化驗儀器儀表主要有:
①電子分析天平、電子精密天平。
②顯微鏡及配套照相和顯示屏幕。
③紫外分光光度計、紅外分光光度計、總有機碳分光光度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④氣相色譜分析儀、離子色譜分析儀。
⑤BOD測定儀。
⑥攜帶型分析儀表。
⑦質普聯機。
(4)化驗室的酸、鹼度水應注意不能隨手倒入下水道,否則造成酸、鹼腐蝕。最好倒入耐酸、鹼腐蝕容器中。集中後專門處理。
(5)化驗用的可燃氣體儲存瓶、壓力較高的氣體儲存瓶要放在安全地帶,與工作人員隔離開,與人工作的地方要有安全距離。
9. 污水處理流程
醫療污水直接排放會對環境造成巨大的危害,所以需要進行一定的處理,在處理醫療污水的時候有很多人非常關心,醫療污水處理流程是怎樣的,一起來看看吧!
1.格柵井
格柵井內設置格柵,可去除污水中的軟纖維和大顆粒雜質,防止水泵,閥門和管道堵塞,並確保處理設備正常運行。格柵採用不銹鋼旋轉機械烤架,殘留物需要手動清潔,通常每周定期進行一次。污水在進入調節池之前先經過格柵。
2.調節池
醫院中的污水系數存在較大偏差,設計了一個集成式水箱來存儲污水以保持水質均勻,以確保處理設施中水質的均勻性以及後續設施的連續運行。設計調整箱的液壓保持時間為6小時。該調節池具有三個污水提升泵(兩個為一個,另一個為自動切換),池中的兩組液位控制器和基本支撐設備(例如維護梯)。調節池中的污水泵將污水泵送到污水生化處理系統中。
3水解酸化池
水解酸化池的主要功能:將污水中的難溶有機物分解為溶解有機物,將高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在此過程中,水解罐採用了先進的污泥床區域,並帶有向上的水流,可以使用底部污泥。床捕獲並吸附顆粒,膠體和有機物。為了增強水解罐的功能,ZH懸浮填料連接到水解罐上。填料很容易掛到膜上,表面富含水解酸化細菌,這些細菌會分解一些COD,並將復雜的有機物轉化為可降解的BOD。同時,污水中的有機氮分解為氨氮。 ZH懸浮填料。硬,軟和半軟填料有許多優點。毛孔變化大,無堵塞或無粘性連接基團,大比表面積和快速懸掛膜。
4.接觸氧化池
該過程使用生物催化氧化作為去除有機物的主要過程。與傳統工藝相比,生物膜法處理醫院污水具有以下特點:
(1)有機負荷高,生化法單位體積去除有機物的能量較高。因此,體積負載可以高達2-3KgBOD / m2。
(2)由於污泥沒有迴流,因此沒有污泥膨脹,污泥過度生長,反應池缺氧和廢水質量惡化的風險。
(3)具有良好的抗沖擊性,與氧化接觸的微生物細胞在包裝材料上生長,並且在受到高負荷沖擊時可以迅速地被回收。
(4)通過簡單的管理,可以在不影響水質的情況下進行簡單的無人控制,從而減少了操作員的數量和運營成本。
5.二沉池
設置二次沉澱以去除氧化後落入水中的微生物膜。使用垂直流量梯度管沉降罐。設計表面載荷為2m / m2h,上升速度為0.54m / s,沉澱池的上部為集水區。中央是沉澱區,下部是污泥斗。第二沉澱池的停留時間為2小時,並且在第二沉澱池的集水區域中安裝了導流堰,以防止水將表面絮凝物帶走。污泥斗的傾斜角度為45度,沉降的污泥通過氣舉排出。
6.消毒池
醫院污水的標准消毒時間為60分鍾。採用二氧化氯消毒和折板混合反應消毒的方法。消毒裝置可以根據處理後的水量改變化學葯品的輸入量,消毒後的處理後的水可以滿足排放要求。
10. 污水處理廠的實驗室都有什麼儀器,哪些是必須的具體的流程是什麼
污水處理廠一般抄採用二級處理,其襲流程包括:
粗格柵—提升—細格柵—(粉碎)—沉砂—初次沉澱—生物處理(活性污泥法、生物濾池、氧化溝等)—二次沉澱—(後曝氣)—消毒—出水
當然現在有些處理廠還包括後續的深度處理和回用部分。
污水處理廠的實驗室主要做國家排放標准里說的各項指標的實驗,《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pH、懸浮物SS、BOD5、COD
氨氮、總氮TN、總磷TP等。
對於污水處理廠,常規測樣只監測進出水就可以了,只有在調試或者工藝有問題時才會監測各單元。
關於儀器,每種指標污染物都有自己的相關儀器(pH計、COD快速消解儀 、BOD5測試儀等),也可以採用簡單的分析化學實驗的方法測出,具體見國家環保總局編的《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對於污水處理廠用的一般比較簡單的國產設備,高校會有更好的研究設備。
你說的水質分析應該就是標准中提到的各項污染物質的監測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只是其中某一個方法而已,一般用於測定離子含量(金屬等),污水處理廠不大可能有,很貴的。
關於具體的設備,你可以看看各個設備商的網站,都有具體介紹和使用手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