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醫葯類廢水可以和生活廢水合並處理嗎
醫葯類(尤其是中間體)廢水通常濃度高、成分復雜、有些B/C值偏低,引入生活污水對改善廢水的可生化性和降低進水負荷有好處,建議混合後使用。
❷ 污水處理車間處理污水投放的葯物對人體有害嗎
有些污水處理葯劑無毒無害的,要注意的是污水處理廠的各項指標,因為各種污水處理指標超標的話,對環境和人體都有一定的毒害,所以要污水處理操作時要做好防護工作
❸ 屠宰廠污水處理的葯物是那幾種
氨氮去除劑和COD去除劑,污水處理葯劑找,深圳長隆
❹ 葯物性廢物可以在污水處理站處理嗎
你是指制葯廢水和醫療廢水么,如果你的污水站的工藝合適的話,是可以的。
❺ 醫葯行業污水處理設備工藝原理是什麼
制葯廢水的水質特點使得多數制葯廢水單獨採用生化法處理根本無法達標,所專以在屬生化處理前必須進行必要的預處理。一般應設調節池,調節水質水量和pH,且根據實際情況採用某種物化或化學法作為預處理工序,以降低水中的SS、鹽度及部分COD,減少廢水中的生物抑制性物質,並提高廢水的可降解性,以利於廢水的後續生化處理。
預處理後的廢水,可根據其水質特徵選取某種厭氧和好氧工藝進行處理,若出水要求較高,好氧處理工藝後還需繼續進行後處理。具體工藝的選擇應綜合考慮廢水的性質、工藝的處理效果、基建投資及運行維護等因素,做到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總的工藝路線為預處理-厭氧-好氧-(後處理)組合工藝。採用水解吸附—接觸氧化—過濾組合工藝處理含人工胰島素等的綜合制葯廢水,處理後出水水質優於GB8978-1996的一級標准。氣浮-水解-接觸氧化工藝處理化學制葯廢水、復合微氧水解-復合好氧-砂濾工藝處理抗生素廢水、氣浮-UBF-CASS工藝處理高濃度中葯提取廢水等都取得了較好的處理效果。
❻ 醫葯污水處理站排放需要第三方檢測嗎
醫葯污水的排放標准國家是有嚴格規定的,現在大多數都安裝的有在線監控設備,排專放不達標就會屬報警,即便是不安裝在線監控,如果不達標排放,那罰款和懲戒力度可不是鬧著玩的,因此,自己就會時刻注意排放是否達標,至於你說的第三方檢測,我認為可有亦可無
❼ 想問一下三甲醫院污水處理工人一般是什麼年齡段的人啊工資待遇怎樣什麼人都可以做嗎
醫院葯劑科主要發作是, 1根據醫院醫療、科研和教學的需要及基本用葯目錄編回制葯品計劃,查詢答掌握葯品科技和葯品市場信息,向臨床提供安全有效、質優價廉的各類葯品。 2根據醫院醫師處方及時准確地調配中西葯品。有計劃地生產普通制劑、滅菌制劑和中葯制劑。 3開展葯品檢驗工作,建立健全葯品監督和質量檢驗檢查制度,對外購葯品和自製制劑進行全面控制。 4開展臨床葯學臨床葯理工作配合臨床做好新葯、臨床試驗和葯品療效評價。 5提出改進或淘汰葯物品種意見,開展中西葯新制劑新劑型葯代動力學和生物利用度等科研工作。 6葯劑科的工資待遇和醫院里的其他員工一樣。沒有特殊待遇
❽ 化工石化醫葯行業甲級設計資質可以做醫葯行業污水處理設計嗎
完全可以,屬主體配套工程。
❾ 常用的污水處理葯劑有哪些
常用的有三種:
1、絮凝劑:有時又稱為混凝劑,可作為強化固液分離的手段,用於初沉池、回二沉池、浮選答池及三級處理或深度處理等工藝環節。
2、助凝劑:輔助絮凝劑發揮作用,加強混凝效果。
3、調理劑:又稱為脫水劑,用於對脫水前剩餘污泥的調理,其品種包括上述的部分絮凝劑和助凝劑。
❿ 醫葯廠污水處理內的好氧池的細菌.該怎麼培養
污泥的培養和馴化
污泥培養馴化是針對利用微生物氧化去除污染物的工藝單元,主要有厭氧和好氧兩類。依據工藝種類的不同,培養馴化方式有較大區別。
(1) 厭氧工藝
厭氧工藝分為水解酸化類和產甲烷類,其污泥的培養各有特點。水解酸化的污泥培養馴化相對簡單,目的是在反應器中形成水解污泥層。對於懸浮物濃度較高的廢水,當向水解酸化池中持續通入廢水以後,廢水中的懸浮物將逐漸在池底部積 累並開始生化過程,大致運行1個月後可形成水解污泥層,再經過1個月可得到成熟的水解污泥。當原廢水中含有生活污水成分時,水解反應器可以不用進行污泥接種。
產甲烷類厭氧反應器分為絮狀污泥反應器和顆粒污泥反應器兩類。顆粒污泥反應器的污泥培養馴化分為啟動、顆粒污泥形成、污泥床形成三個階段,而絮狀污泥反應器只進行第一個階段。
對於傳統的厭氧反應器,厭氧污泥一般為絮狀體,污泥體積大,污泥指數高(一般為30~50mL/g), 這樣的污泥在提環反應器負荷時很容易流失,使反應器的處理能力受到限制,因此有機負荷一般只能達到10~12kgCOD/ (m3 • d)。而在以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UASB)為代表的顆粒污泥反應器中,由於富含產甲烷細菌的顆粒污泥的存在,污泥密實,污泥指數一般只有10m L/g 左右,沉降性能好,既增加了反應器中的污泥量,又不易流失,因此反應器的負荷可提高到 20~30kgC0D/ (m³d) 甚至更高。顆粒污泥是使UASB工藝維持高效率,並區別於傳統厭氧工藝的主要特徵。同時,顆粒污泥的培養馴化是UASB實際應用中較為 復雜和關鍵的技術。
顆粒污泥培養馴化成功以後,能夠長期保持形態上的穩定性,從而保證 UASB反應器持續發揮高效處理能力,對整個處理設施保持運轉的穩定性至關重要。顆粒污泥的培養馴化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啟動階段。啟動階段的運行目的有四個:一是形成一定數量的厭氧污泥;二是使形成的厭氧污泥適應所要處理的廢水中的有機物類型 ;三是使污泥具有盡量好的沉降性能;四是盡量提高污泥的活性。
為了達到上述四個目的,具體的工藝和參數控制措施為:首先進行厭氧污泥接種,維持反應器在低負荷下運行,污泥負荷控制在0.1~0.2kgC0D/ (kgSS •d) ; 反 應器中原有的和分解產生的有機酸沒有被有效分解之前,不增加反應器負荷,揮發性脂肪酸的降解率超過80 %以後再逐漸增大負荷;在水力負荷的控制上允許多餘的、穩定性和沉降性能差的污泥被沖洗出來,但必須截流住重質污泥,反應器中的環境條件應嚴格控制在有利於產甲燒細菌生長繁殖的范圍內,這就要求對溫度、毒物濃度、pH值、氧化還原電位、營養物質進行頻繁和嚴格的監控。
啟動階段要求有 1個月時間左右,這一階段結束後,反應器內已得到相當數量沉降性能良好 、不易被水沖走的厭氧污泥。絮狀厭氧污泥反應器經過這一階段後,培養馴化任務基本完成,可以繼續進行污泥的增量、穩定,並逐漸提高負荷到設計值,開始試運行。
第二階段為顆粒污泥形成階段。將有機負荷提高到2~5kgCOD/ (m3 • d) , 負荷的增加將導致部分污泥的流失,但這是一個正常和必需的階段。此時反應器中的水力篩選作用將細小的污泥洗出,重質污泥則留在反應器內,在重質污泥粒子上逐漸富集和生長產甲烷細菌,最終使污泥形成直徑1~5mm的顆粒污泥這一階段維持污泥負荷在0.6kgC0D/ (kgSS• d) 左右,可觀察到細小顆粒污泥的形成。
顆粒污泥形成 階段同樣要求1個月左右,這一階段中由於水力篩選作用去除了細小和輕質污泥,反應器中污泥蜇降低了,但活性卻得到提高。
第三階段為顆粒污泥床形成階段。將反應器的有機負荷逐漸提高到5kgCOD/ (m3 • d) 或以上,逐漸達到設計值。負荷的提高造成污泥總量的增加,因此反應器中的顆粒污泥逐漸增多,顆粒污泥床逐漸增高,直至達到所需要的處理效率。這一階段實際上是顆粒污泥的成熟階段,時間大約也是1個月。
可見如果操作控製得當,顆粒污泥培養馴化需要3個月左右,這是厭氧處理調試工作中難度最大、技術和經驗要求很高的環節。在培養顆粒污泥的時候 ,一般可同時進行好氧、物化等其他工藝的調試。
為了加快厭氧顆粒污泥的培養,有效的措施是在啟動階段向反應器中投加一定量從其他途徑得到的成熟厭氧污泥。如果當地有此便利條件,可考慮加以利用。
(2)好氧工藝
好氧工藝分為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兩類,污泥的培養馴化程序基本相同,只是 活性污泥培養的目標是在反應器中形成活性好、沉降性能優良的懸浮活性污泥,而生物膜培養的目標是在生物載體(填料)上培養附若性生物膜(俗稱掛膜)。
以活性污泥法為例,污泥的培養馴化分為培養和馴化兩個步驟。培養是指在反應器中形成濃度足夠,能滿足處理要求的活性污泥;馴化是使這些污泥適合於分解目標廢水中特定類型的有機污染物。
曝氣池中最初的活性污泥可以通過兩種途徑得到。其一,從其他工業或城市污水處理廠中購買一定量新鮮成熟的活性污泥,將其投入曝氣池中,再用糞便水或生活污水進行曝氣培養,使其增殖到所需要的數量。成熟活性污泥的購買量可按反應池有效容積的1/10計。購買現成的活性污泥可以縮短培養周期,一般只需1~15 天左右即可得到足夠的污泥。其二,若沒有就近購買的便利,則活性污泥可直接用糞便水經曝氣培養而得到,這是因為糞便水中細菌種類多,本身所含營養物質也較豐富,細菌易於繁殖。
用糞便水培養活性污泥的具體步驟是,將經過過濾的濃糞便水投人曝氣池中,再用生活污水或有機廢水將其稀釋至BOD含量300mg/ L左右,稀釋後污水的總量大約為反應池有效容積的一半,然後不進水不出水,進行連續曝氣 ,俗稱「悶曝」。當水溫保持在20℃以上時,約經過3~5天就會發現池中出現細小的活性污泥絨絮。用顯微鏡進行鏡檢可看到一些菌膠團,但成熟活性污泥中大量存在的鍾蟲、輪蟲等原生、後生動物則不易發現。混合液經 30min沉降後,上清液較渾濁,說明污泥還未成熟。
在活性污泥的絨絮出現以後,就可以在反應池中進一步加入更多的生活污水或有機廢水,邊進水邊曝氣,直至滿容積,繼續曝氣3~5天,讓污泥進一步增殖。當活性污泥的絮體長大到可以大部分沉降下來時,就應進行換水因為曝氣池中此時盡管還有一定的營養物質,但微生物排泄的分泌物已積累到一定濃度,可能會影響它們正常的生長。
換水的方法是停止曝氣,靜置沉澱2h , 將上清液排掉,再投加新鮮的生活污水或有機廢水, 繼續曝氣。換水應該每隔1~2天進行一次,每日檢查污泥的 30min沉降比,當沉降比增加到10%以後,說明污泥的數量已經足夠了,培養過程也就完成了。更多污水處理技術文章參考易凈水網http://www.ep360.cn/
接下來要進行的是污泥的馴化,馴化的目的是使所培養的污泥適合於處理目標廢水。當處理對象是生活污水或城鎮污水時,不需要進行馴化,活性污泥培養到足夠數量後就可以將曝氣池和二沉池聯合運行,進入試運行階段了。
處理工業廢水時,馴化的操作程序與換水類似,不同的是在每次投加的生活污水中逐漸增加目標工業廢水的比例,使微生物逐漸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和營養條件。開始時,工業廢水的加入量可以是反應池容積的10 % ~20 % , 達到較好的處理效果以後,再繼續增加混合廢水比例,每次以增加設計負荷的10%~20 %為宜 ,最後到達滿負荷。
在馴化過程中,能分解目標廢水中有機物的微生物種群得到增殖 ,不適應的微生物則被淘汰。為了加快馴化過程,得到菌種更加優良的活性污泥,可以在工廠廠區下水道中撈取一定量的沉積污泥投人曝氣池中,以利用其中經過了自然篩選的有用菌種。
在水溫、pH值、溶解氧、毒物負荷、營養鹽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活性污泥培養馴化的周期大約為1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