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用經緯儀等精度觀測某水平角一測回觀測值的 中誤差怎麼計算
順鏡瞄準一目標,置0,轉動180度,倒鏡瞄準同一目標,看是不是180度,不是,就是其中的誤差
㈡ 用經緯儀觀測水平角,每測回的觀測中誤差為±6″,今要求測角精度達到±3″,需要觀測幾個測回
如果一次的標准差為a,n次的實驗標准差就是a/根號n。所以答案是4次。
㈢ 用經緯儀觀測水平角,一測回的中誤差m=±5″,若使測角精度達到m=±5″,需觀測幾個測回
一測回方向觀測中誤差9″,那麼一測回測角中誤差為5*根號2=12.728″,根據算術平均值的中誤差公式:回mx=m/√n得:12.728/√n=5″,n=(12.728/5)*(12.728/5)=6.48,故需答要7個測回.
㈣ 山大題求解3. 用6"經緯儀觀測某角4測回,已知觀測值中誤差為 ,求其算術平均值中誤差。
第三題
6秒錶示一測回測角中誤差,所以平均值中誤差為6/根號4 ,等於版3秒
第四題你說的不權夠明確
第五題
H=(2488-2046)*cos(3°15′)² (H表示平距,斜距的話不需平方)
h=48.76+1.45+(2488-2046)*cos(3°15′)*sin(3°15′)-2.267
不過第五題我感覺你說的有問題,如果你說的是讀取的水準尺,水準儀,怎麼會有豎角呢?
如果用的是三角高程測量,就不應該有上中下絲啊,因為三角高程測量用的是棱鏡。
難道你用的是經緯儀么?似乎沒有這種測量方法吧?
㈤ 用J6經緯儀一測回測量水平角,採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提高觀測角精度,如需使所測角的中誤差達到
你說的測角中誤差達到正負2什麼意思啊,2秒的儀器測角中誤差就是2秒!!!!
㈥ 用某一經緯儀測量水平角,一測回觀測中誤差為±15〃欲使測角精度達到±5〃,需要測 個測回。
根據誤差傳播定律,15除以根號n等於5,可求出n為9,9個測回
㈦ 用經緯儀觀測某水平角4個測回
根據誤差傳播定律 n個9的平方相加 再開方 再除以n 即為最後的觀測誤差 所以 n大於3 至少需觀測4個測回
魚在水裡生活的八大要素
魚的形態特徵
1.身體分部:請學生觀察水槽中的鯽魚,找出身體各部分的界限。然後告訴學生正確的身體分部。
2.魚的體形:魚的體形象什麼?學生仔細觀察,並提問這樣的體形對水生生活有何意義呢?引導學生聯系船隻、艦艇的造型特點進行思考並得出魚的體形呈梭形,有利於減小游泳時的阻力。
3.魚的體色:請兩位同學配合觀察魚的背面和腹面,發現了什麼?背深腹淺。這樣的體色與水生生活有何關系?通過分析得出背深腹淺的體色有利於保護自己,不易被敵害發現。體現了生物適應環境的特性。
4.魚的體表:引導學生用手觸摸魚的體表,較粘滑。因為魚體表覆蓋鱗片,上有粘液。鱗片和粘液對魚的身體有保護作用,粘液可減小游泳時的阻力。
5.魚的側線:魚如何感覺外界的各種變化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魚的兩側,發現了什麼?原來有兩條線(學生會顯得非常驚奇,因為平時不會去注意)。如果用放大鏡仔細看,還會發現它們由鱗片上的小孔組成。這兩條線是魚的側線,它們與神經相連, 有測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㈧ 用J6型光學經緯儀按測回法觀測水平角,完成表中的各項計算。
J6經緯儀,你不能測量出0.1秒的值的,所以,大夥都無法幫你,本來是嚴格的計算,你自己復雜化了。J6,最多能估讀出0.1分,也就是6秒
㈨ 採用6「級電子經緯儀進行水平角的測量,水平角精確度需要達到3」,則至少需要測定幾測回
要測量4個測回。
設測回數為n,平均值為x,各測回值為x1,x2,x3……xn,則x=(x1+x2+……+xn)/n,根據誤差傳播定律,有3^2=(n×6^2)/n^2,解得n=4,所以要4個測回。
配置讀盤時,按照180/n來配置,即0度、45、90、135來配置,不用很嚴格,配置的多一些少一些沒關系。
配置度盤時,一般先用盤左觀測一個目標,照準後配置水平讀數就可以了,一般電子經緯儀上都有配置度盤這個功能的。
一個測回為盤左和盤右各觀測一次,盤左按順時針旋轉,盤右按逆時針旋轉。
㈩ 用Dj6經緯儀觀測水平角,要使角度平均值中誤差小於等於3秒,則應觀測幾測回,求詳細解答,謝謝打架
DJ6一測回中誤差為6秒,測量觀測值一般取均值
即均值=Σ觀測值/n
按誤差傳播原理
σ^2(均值)=(1/n)^2*(n個σ^2之和)=σ^2/n
σ均值=σ觀測值/根號n
即要求6/根號n小於等於3
所以至少要觀測4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