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柑橘采後,該怎樣去防治樹脂病才最合適
柑橘采後,從以下幾點去防治樹脂病:
1、早春清園
樹脂病菌主要以菌絲、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樹組織內越冬,當溫度和水分適宜,則會從樹體傷口處入侵引發病害。因此,若是冬季清園不當的,早春還要配合修剪,將病蟲枝、弱枝剪下,清理好落葉枯枝、病蟲果等雜物,減少初侵染源。
4、葯劑防治
在謝花七八成、第二次生理落果期、幼果期、膨大期、轉色前這些時期都要用葯,代森錳鋅500倍+金棠苯嘧2000-3000倍、代森錳鋅500倍+吡唑醚菌酯3000倍、代森錳鋅500倍+肟菌·戊唑醇4500-6000倍,三組方案輪用。
② 急求如何防治柑橘流膠病
柑橘流膠病又叫樹脂病,是一種真菌病害,一旦發生防治非常困難。發生流膠病的原因是:種植過密,造成蔭蔽、通風透光不良,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氮肥施用次數過多,間作不合理,間作物與柑桔樹間隔空間小,高溫多雨季節發病嚴重。除此以外,外調帶病苗木、接穗也是導致該病發生的原因之一。
防治方法:
一、盡量多施生物有機肥,少施氮肥,多施磷鉀肥。
二、對積水地區,開深溝排水。
三、發現流膠時先將病部的粗皮颳去,再縱切裂口數條深達木質部,然後塗波爾多液或護樹將軍殺菌消毒,使病斑迅速脫落,傷口癒合。
四、灌根。流膠嚴重的塗灌一起上,用波爾多精1000倍或護樹將軍進行灌根。
五、冬季在氣溫下降前要做好防寒工作。樹干刷白、冬季培土,在柑桔採收後施一次有機肥,有保暖防寒的作用。結合修剪,去除病蟲枝、枯枝及徒長枝,使桔樹通風透光良好,減輕發病。修剪後及時塗抹愈傷防腐膜封閉傷口,使修剪口健康癒合。
六、1、塗抹用葯防治:
先用刀將病部干膠和老翹皮刮除,並用刀劃幾道,然後採取以下2方案1其一進行塗抹:
方案一:將《奧力克-靚果安桃樹專用》10—50倍液+滲透劑如:有機硅等,塗抹即可(注意塗抹面積應大於發病面積的1—2倍),嚴重間隔7-10天再塗抹一次。
方案二:使用《流膠病專用》葯100倍液塗抹,嚴重間隔7-10天再塗抹一次。
塗抹的最適期為樹液開始流動時即3月底,此時正是流膠的始發期,發生株數少流膠范圍小,便於防治,減少樹體養分消耗。以後隨發現隨發動人力塗抹防治。
2、葯劑噴施防治:
生長季適時噴葯:3月下旬至4月中旬是侵染性流膠病彈出分生孢子的時期,可結合防治其他病害,噴《奧力克-靚果安桃樹專用》600-800倍液+滲透劑進行預防。5月上旬至6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為侵染性流膠病的兩個發病高峰期,在每次高峰期前夕,噴《奧力克-靚果安桃樹專用》600-800倍液(必要時加滲透劑),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具體根據病情而定。
③ 柑橘樹什麼時候打葯好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品類豐富種植面積非常廣,但是柑橘種植種問題多病蟲害多。光病害就有黃龍病、樹脂病、潰瘍病、脂點黃斑病、碎葉病、衰退病等十幾種,蟲害也有木虱、紅蜘蛛、銹壁虱、潛夜蛾、果實蠅、根結線蟲等,怎麼科學地防治這些病蟲害是每個果農都需要了解的,這里給出柑橘全年各月份打葯時間表給大家參考。
1 – 3 月
除了某些早熟或晚熟品種,大部分柑橘都是在 1 月份左右採收上市,從採收到春天萌芽這段時間打葯主要是打清園殺菌葯。
首先打石硫合劑,又能殺菌又能殺蟲,效果好成本低。可以選擇購買石硫合劑晶體,也可以自己熬制,現熬現用的效果更好。注意石硫合劑要在萌芽前打,否則會灼傷嫩芽。
打完石硫合劑還可以打礦物油、松脂合劑或者根據果園的實際情況打其他殺菌殺蟲葯劑。比如松鹼合劑 8 – 10 倍液,炔蟎特乳油1500 – 2000 倍液
4 – 6 月
這段時間柑橘主要打控花控梢葯,根據樹勢的不同來打。花多葉少的樹,打崔康生力 600 倍液,或者打多效唑 250 倍液。花蕾露白時打崔康花果靈 1200 倍液。根據品種的不同,臍橙打 920 和芸苔素進行保果。
病蟲害方面這段時期主要打吡蟲靈可濕性粉劑 2000 – 3000 倍液,防治蚜蟲和木虱,也可以打蚜蟲靈或滅蟲乳油等。紅蜘蛛防治要打噠蟎靈乳油 2000 倍液或四蟎凈 2000 倍液等。對於蚧殼蟲粉虱等害蟲,可選用綠穎乳油、銳蚧超微可濕性粉劑等來打。
7 – 9 月
7 月開始果園容易出現銹壁虱,可以使用尼索朗 1500 倍液噴砂防治,為了提高打葯效果,可以跟克蝠特交替來打。同時為了防治紅蜘蛛,還可以打 三唑錫1500倍液、克蟎特乳油2000倍液等。
潛夜蛾也是夏季多發的蟲害,可以用丁硫克百威、氟氯氰菊酯、呋蟲胺等葯劑進行防治。銹壁虱可以打丁硫克百威、阿維菌素等來防治。
夏季打葯還有一個注意避開高溫,防止產生葯害。
10 – 12 月
進入 10 月,可以打多效唑促進秋梢老熟,秋梢老熟後可以噴施多效唑+大益康促進花芽分化。
到 12 月時主要通過打葯預防褐腐病、果實蠅。褐腐病可以打苯醚甲環唑或者嘧菌酯,果實蠅可以打吡蟲啉,啶蟲脒和噻蟲嗪葯劑。
柑橘全年管理中農事操作較多,以上打葯時間表可能有不完善的地方,僅供參考。
中國農技推廣協會理事單位——天天學農
④ 柑橘樹脂病是什麼症狀,附發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1、流膠型:皮層組織松軟,出現細小裂紋,呈水漬狀,並滲出褐色,帶有酒槽氣味的膠液,後續在高溫乾燥環境下,病變處乾枯、下陷,皮層逐漸剝落,木質部外露。2、乾枯型:病變皮層轉變成紅褐色,並逐漸乾枯、下陷,後續病菌透過皮層侵害木質部,在健康部位和病變部位之間有一條明顯的隆起界線。3、砂皮型:病發後,病變部位表面密集散生黃褐色或黑褐色小粒,觸感粗糙,凹凸不平。
一、柑橘樹脂病是什麼症狀
1、流膠型
病情初期時,皮層組織松軟,出現細小裂紋,呈水漬狀,同時滲漏出褐色,帶有酒槽氣味的膠液。高溫乾燥環境下,病變部位逐漸乾枯、下陷,皮層逐漸開裂剝落,木質部外露,疤痕四周隆起。
2、乾枯型
病變皮層轉變為紅褐色,出現裂縫,並逐漸乾枯、下陷。剛開始時,皮層緊緊貼附於木質部,不剝落,後續病菌透過皮層侵害木質部,被害部位呈淺灰褐色,在健康部位和病變部位之間有一條明顯的隆起界線。當環境溫度適宜,濕度較高時,轉變為流膠型。
3、砂皮型
主要危害葉片、枝幹以及青果,病發後,表面密集散生黃褐色或黑褐色小粒,觸感粗糙,凹凸不平。其中葉片表面散生黑色硬質突起小點,密集成片,呈砂皮狀。
4、蒂腐型
主要危害果實。果蒂處出現圓形褐色小漬狀病斑,隨後病斑逐漸擴大,往臍部蔓延,邊緣呈波紋狀,果心的腐爛速度比果皮要快。
二、柑橘樹脂病發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1、發病原因
(1)柑橘樹脂病發病高峰期為5-6月份以及9-10月份。
(2)柑橘樹脂病的引發原因包括果園濕度過大、通風透氣條件差、土壤板結、土壤有機質缺乏、夏季高溫乾旱、冬季低溫凍害等。
2、防治方法
(1)如果是1-3年生幼樹,採取培土防寒或裹塑料袋防寒。對於大樹,採取培土防寒。
(2)在霜凍前7-14天左右,澆施防凍水或在地面鋪草防凍。
(3)在採收後及時增施有機肥,增強樹勢,幫助柑橘樹安全越冬。
(4)將12kg生石灰、1.2kg硫磺粉、0.3kg食鹽、30kg水混合均勻,調製成黏糊狀,在盛夏前塗抹在樹干之上。
(5)在柑橘生育期間,使用80%代森錳鋅600-800倍液或80%克菌丹800-1200倍液噴灑,每隔60天左右噴灑一次。
(6)春芽萌發前噴施一次0.5%波爾多液,並在落花三分之二期以及幼果期時分別噴施一次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
(7)冬季清園時,將果樹上的病蟲枝、乾枯枝、過密枝疏去,並將枝幹上的膠狀物颳去,然後使用多菌靈300-400倍液或硫懸浮劑500-600液、1:1:10波爾多液塗抹病部,每隔7-10天塗抹一次,一共塗抹2-3次。除此之外,往樹冠內外噴灑8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80%百菌清1000倍液、0.8-1波美度石硫合劑溶液,每隔15-20天噴灑一次。
⑤ 如何在8月份對柑桔的病蟲害進行防治
8月份正值高溫高濕時期,柑桔可能發生的病害有四種,其防治措施如下:
1、樹脂病:對於較小的病斑,可刮除病部塗葯;對於連片的病斑,可縱劃病部塗葯,8月份進行三四次,每隔7天一次。可用50%多菌靈100倍液~2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
2、柑桔潛葉蛾:抹除夏梢,統一放早秋梢,便於集中噴葯,多數新梢嫩芽長0.5厘米左右時噴葯,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二三次。可選用98%巴丹可溶性粉劑1800倍液~2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或20%滅掃利乳油2500倍液,25%啶蟲脒1500倍液,3%天達啶蟲脒1500乳劑2000倍液~2500倍液等葯劑。注意採用燈光誘殺。
3、黑刺粉虱:第三代8月上旬開始出現,繼續噴葯進行防治。葯劑防治可用2%天達阿維菌素4000倍液,5%銳勁特懸浮劑1500倍液,20%吡蟲啉3000倍液等。
4、柑桔蚧類:8月上旬有一個發生高峰,常用的葯劑為:40%毒死蜱1500倍液,25%優樂得1500倍液,25%噻嗪酮1000倍液~1500倍液,30%強力殺蚧微乳劑。
只要注意以下四種,相信你的柑桔就可以安全度過8月,從而獲得豐產。
⑥ 柑橘白癩病防治,6一8月打什麼葯
於發病初期或者發病高峰期前,噴施30%吡唑·戊唑醇2000倍液或20%苯甲·咪鮮胺1500倍液進行防治。在此之前還可以噴施80%代森錳鋅10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1500倍液進行預防。5-9月份均可能出現柑橘白癩病,它屬於一種潛伏性病害。注意打葯防治時應該將葯液打均勻、打透。
一、柑橘白癩病防治
1、對於柑橘白癩病,可用噴施80%代森錳鋅10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1500倍液進行預防。
2、在發病初期或者發病高峰期前,選用30%吡唑·戊唑醇2000倍液、20%苯甲·咪鮮胺1500倍液噴施防治。
3、柑橘白癩病是一種潛伏性病害,5-9月份均可能發病,其中7月份是發病高峰期,因為7月高溫多雨、陰濕郁閉,所以果園特別容易發病。因為柑橘白癩病一般發生在果樹的下部比較多,下部比較密閉,特別的內堂果,很多葯液難以打到果實,導致病害發生,所以打葯時應該將噴頭穿到樹體內部,將葯液打均勻、打透。
二、柑橘在6-8月打什麼葯
1、7-8月是防治銹蟎的關鍵時期,一般在7月上中旬應全面噴葯防治1次,8月上旬再防治1次,8月中下旬根據蟲情而定。有效葯劑為24%萬靈水劑800倍或20%豪油1000倍。
2、7月上旬若蟲孵化高峰後15-20天防治紅蠟蚧,可用10%靈乳油250倍液、40%速撲殺乳油1000倍液,如果錯過防治適期,應該適當提高用葯濃度,對高齡幼蚧和雌成蚧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3、防治柑橘樹脂病(黑點病),6-8月間噴葯3次。每次間隔期視降雨量而定,一般可在累積降雨量達到200-300毫米時噴葯一次。葯劑可選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配以四黴素、戊唑醇或者氟菌.氟環唑等。
⑦ 柑桔樹脂病是什麼
Diaporthe citri(Faw.)Wolf
症狀(圖2-6)
圖2-6 柑桔樹脂病
1.病主幹 2.病枝 3.病葉 4.病果 5.病原菌子囊殼 6.子囊及子囊孢子 7.子囊孢子萌發 8.分生孢子器 9.卵狀分生孢子 10.絲狀分生孢子 11.分生孢子萌發
本病又稱「蒂腐病」、「褐色蒂腐病」、「砂皮病」、「黑點病」等。主要為害桶柑及溫州蜜柑,其次為晚白柚、檸檬和晚熟橙類。椪柑、文旦、斗柚等感病較少。病菌寄生於綠色枝梢、葉片、果實和主幹主枝。枝幹被害後,大致表現為流膠和乾枯兩種類型。
流膠型
在溫州蜜柑、槾桔、紅桔等品種上發生較為普遍。病斑發生部位大多在主幹分叉處或其下的主幹上以及經常暴露在陽光的西南向枝乾和易遭凍害的迎風部位。病斑最初在栓皮層上呈現很小的裂紋,灰褐或深褐色,水漬狀,隨即流出初為淡褐色、後為褐色的膠液。裂紋日漸加深擴大,邊緣皮層壞死乾枯而微翹。有的病斑周緣產生癒合組織,死皮剝落,木質部裸露,現出四周隆起的疤痕。
乾枯型
多發生在甜橙和寬皮桔類。如早桔、本地早、南桔、朱紅桔等品種上。病部乾枯,無顯著流膠現象。皮層紅褐色,乾枯,略下陷,微有裂縫,但不立即脫落。在病、健部交界處,有一條褐色明顯隆起的痕帶。
不論何種類型,病部的木質部都變成淺灰褐色,並在病、健部交界處有一條黃褐色或黑褐色的痕帶。病部栓皮層上和外露的木質部上,可以見到許多小黑點(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將病組織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木質部導管內有大量褐色膠體和菌絲體。
衰弱的果枝或受凍害的枝梢,頂部呈明顯的褐色病斑,病健部交界處常有少量膠液流出。嚴重時整枝枯死,表面散生無數小黑點粒(分生孢子器)。結果多的老年果園發生尤為嚴重。成熟的果實特別是貯運的果實感病後常表現蒂腐症狀。在發生枝枯型症狀的品種上,其新梢、青果及葉片常呈現許多散生或密集成片的黃褐色或黑褐色硬膠質小點粒,使果實、葉片和枝梢表面粗糙,很像粘附有許多細砂粒一樣,這種症狀稱為「砂皮」或黑點。「黑點」的直徑為0.5mm,大型病斑呈赤褐色或黑褐色,在果面上常形成淚痕狀斑痕。
病原
柑桔樹脂病原菌的無性世代為Phomopsis citri Faw.。湖南於個別年份可以看到球形、單生或簇生的子囊殼,埋藏於韌皮部內的黑色子座中。子囊殼直徑420—700μm,平均576.8μm。喙部長,偶有分枝,基部稍粗,先端漸細,長達200—800μm,突出於皮層的外子座之處,黑色毛發狀,肉眼可見。子囊無色,無柄,長棍棒形,大小42.3—58.5×12.4μm,內含子囊孢子8個。子囊孢子紡錘形,大小為9.8—16.3×3.3—5.9μm,平均12.9×4.2μm,無色、雙胞,中部縊縮,內含油球4個,靠近隔膜的油球較大。
無性世代的分生孢子器為球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具疣狀孔口,黑色,直徑259—432μm,在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卵形,無色,單胞,內含1—4個(一般為2個)油球,大小為7.2—10.8×2.9—3.6μm,平均9.0×3.3μm;;另一種是絲狀或鉤狀,無色,單胞,大小為18.9—39.0×0.98—2.3μm,平均28.4×1.0μm。在馬鈴薯瓊脂培養基上,菌絲有隔膜,寬2.6—6.8μm,分枝菌絲基部狹窄。菌落初期白色絨毛狀,有較明顯的輪層,後變為乳黃色,中部色較深,邊緣稍具缺刻。在25℃下,培養20—58天(一般30—49天)後,形成黑色稍突起的粒塊狀物(子座)。子座內形成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後來溢出黃褐色的膠質即孢子堆,或淡黃色的絲帶狀孢子角。當菌絲生長衰弱時,形成一層很薄的粉絮狀物。
病菌生長溫度范圍為10—35℃,最適溫度為20℃。卵形分生孢子發芽溫度范圍為5—35℃,適溫為15—25℃。絲狀或鉤狀分生孢子不易發芽。分生孢子終年可產生,在多雨潮濕時產生最多。
發生規律
樹脂病的傳染源主要是枯枝、葉。果上的病斑不能成為侵染源。樹脂病菌主要以無性世代的菌絲、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枯枝及病死樹皮組織內越冬,是初侵染的主要來源。有性世代一般少見,甚至不產生。翌春當環境條件適宜時(特別是下雨後),越冬的菌絲體恢復生長發育,形成更多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全年均可形成孢子,但以多雨潮濕天氣形成最多。孢子器溢出大量分生孢子,凝集成黃色紐帶狀的孢子角。分生孢子借風、雨、昆蟲等傳播。帶菌雨水的飛沫被風吹送,分生孢子可由接種源飛散到30—100m遠處。孢子萌發芽管從傷口(凍傷、灼傷、剪口傷、蟲傷等)侵入,芽管發展成菌絲向韌皮部、木質部蔓延,患部形成流膠型或乾枯型病斑。潛育期在平均氣溫為21.0—25.3℃時為5—10天,在平均氣溫為17.9—23.0℃時為6—13天,一般枝齡、樹齡大的潛育期短。病部上產生的大量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成為再侵染的接種體。由於柑桔新生組織活力較強,能夠發生保衛反應以阻止病菌的繼續侵入;同時由於柑桔油胞內的油質及某些酶對病菌有抑制或殺傷作用,所以病部形成膠質的小黑點,呈現所謂「沙皮」或「黑點」症狀。如果病菌從果蒂侵入,則果實在果園里和貯運期間就會發生蒂腐病。
據江西南豐調查,10年生以下的南豐蜜桔樹發病嚴重,隨樹齡增加,發病有減輕的趨勢。發病率南豐蜜桔最高,溫州蜜柑次之,南豐紅桔未見發病。種植在低窪水田的南豐蜜桔比種植在洲地的發病重,山地發病很少。凡上年受凍和發生少量樹脂瘤的病樹而未及時處理的桔園,下年樹脂病發生特別嚴重。在病區里本病的發生流行程度主要決定於植株傷口、雨水和溫度三個條件的配合。本病菌是一種弱寄生菌,只能從寄主的傷口侵入為害。傷口(凍傷、機械傷等)的產生是本病發生流行的首要條件。寄主產生愈傷組織的能力也與本病發生流行有密切關系。
不良的栽培管理,特別是肥料不足或施用不及時,偏施氮肥,土層淺薄,土壤保水排水力差,各種病害和灼傷嚴重,抽發晚秋梢,以及冬季進行重剪或連續幾年間作高稈作物的桔園,都會使桔樹生勢衰弱,容易遭受凍害,從而加重此病的發生。
本病菌的分生孢子主要借風雨傳播,必須在有水濕的情況下才能萌發和進行侵染,病害只在雨季才會發生流行,而在旱季則基本上不發生。病菌的發育最適溫為20℃,分生孢子發芽適溫為15—25℃,在20℃左右條件下,如果雨水充足和植株發生傷口較多,病害就嚴重發生。例如,在湖南長沙地區和四川武勝縣,每年5—6月和9—10月間(平均氣溫分別為21.0—25.3℃,降水量分別為187.9—374.1mm和96.1mm),有兩次發病高峰,以5—6月發病最為嚴重。湖南在1954、1969年2個冬天的特大冰凍,都引起了本病的流行,嚴重的甚至造成毀園。但是,在溫度不低於10℃時,病菌仍可生長發育,在溫度不低於5℃時,分生孢子仍可萌發。而在這樣的低溫情況下,特別是冰凍的情況下,柑桔植株生長勢衰弱,容易發生凍傷。傷口發生後不易癒合,有利於病菌侵染。翌年春季溫度回升後,如遇多雨氣候,本病往往嚴重發生流行。
防治方法
防治柑桔樹脂病應實行以栽培防病為主,葯劑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
1.營造防護林
在建桔園時,營造好防護林,可減少凍害的發生和傷口,從而減輕本病的發生和為害。
2.加強桔園管理,增施肥料,防旱防寒
采果前後增施混合肥(大樹每株施堆肥2擔,人畜糞1擔,過磷酸鈣2公斤);對豐產樹,特別是連續數年豐產的桔樹,要注意增施肥料和提早施肥,以增加樹體的營養,迅速恢復樹勢,提高植株的抵抗力。山地桔園要搞好土壤深耕熟化;洲地桔園加強客土。幼齡桔園適時控制水肥,防止抽發晚秋梢。旱季要注意抗旱保墒,及時治蟲,防止落葉。海塗柑桔園土壤中含鹼量高,常導致本病普遍發生,須採取措施降低土壤中鹼的含量。冬季氣溫下降前,對1—3年生幼樹進行培土或束草防寒,對大樹主幹進行培蔸。霜凍前半個月至霜凍結束時,桔園要經常灌水,葉面噴增溫劑(如3%「O、E、D」)或0.5%高脂膜進行防凍,或300億/g增收菌粉劑2500—5000倍液噴霧。
3.結合修剪,清除病源
10月份以前或翌年早春前結合果樹修剪,剪去病蟲枝、枯枝及徒長枝,以增強柑桔植株的抗病力,抑制病菌的生長繁殖,減少病害的發生。樹干刷白和塗敷保護劑防止日灼,在盛夏前進行。為了防止傷口積水和病菌的再侵染,促進增生愈傷組織,還可在病部或主幹、主枝上敷以黃坭牛糞保護劑(新鮮牛糞70%,黃坭30%,毛發適量,將三者攪拌均勻,即可應用),如果每百公斤中再加入4公斤「五四〇六」一級母菌或療效較好的葯劑,則效果更好。
4.噴葯
果園在采果後宜全面噴布波美1度石硫合劑一次,以殺滅病株枝葉上的病菌。春梢萌發前,花落2/3時,以及幼果期噴布1—2次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農抗120濃縮液200倍液。
病部塗葯法治療。先用利刀縱刻干、枝上的病部,深達木質部。縱刻長度要超出病組織1cm左右,各刻線間隔約0.5cm寬,然後均勻塗葯於縱刻病部及其周圍健部組織上。根據樹脂病的侵染特點及發病規律,全年塗葯兩期(4—5月和8—9月),每期視葯劑種類及感病程度塗葯3—4次(一星期左右一次)。目前療效高的葯劑及使用濃度是50%多菌靈可濕粉劑100—200倍液,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倍液,「401」50—100倍液。或用8—10%的冰醋酸稀釋液洗塗病部,再颳去病部腐爛部分,以不傷木質部為准,然後再塗抹稀釋的冰醋酸液。果實和葉上的砂皮病,可結合防治瘡痂病、潰瘍病等,在各次新梢抽發期,特別是春梢和幼果期,及時噴布多菌靈、托布津等防治。
⑧ 柑橘采後怎樣就可以防治樹脂病
柑橘采後怎樣就可以防治樹脂病?柑橘樹脂病是由柑橘分枝桿菌引起的,主要發生在枝、干、葉和果實上,但不同部位的症狀和名稱不同。柑橘樹脂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推薦一個經典的預防方案如在葉子和果實上能形成砂礫狀堅硬的小斑病,常稱為金剛砂。
柑橘樹脂病的綜合防治農業防治:加強肥料和水的管理,增加施用有機肥、活性土鈞復合菌劑,均衡營養供應,以達到促進根系發育,增強樹勢,提高果樹抗性的目的;合理修剪果園,保證通風採光,降低濕度;及時排水溝,保證果園良好排水;要注意防凍防寒。冬天來臨之前,應該油漆白色的樹干,堆放草和煙熏,以減少凍害。對於病枝、枯枝和枯死的果柄要及時砍掉,統一銷毀,減少病原菌基礎。復合微生物劑,所有真正的活細菌,獨特的配方,提供大量的有益微生物,有益細菌的形成,有效地抑制土壤有害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減少多種土傳病害的發生,讓土壤面貌煥然一新。
⑨ 柑橘樹脂病的症狀、病原、發病規律及防治方法怎樣
樹脂病是真菌性病害,為害枝、干、葉片和果實,導致樹勢減弱,嚴重時可使植株死亡。
【症狀】
有流膠、乾枯、砂皮、蒂腐4種類型。
①流膠。病部皮層組織松軟,呈灰褐色,滲出褐色膠液並有酸臭。在高溫乾燥情況下發展緩慢,病部逐漸乾枯下陷,最後病部停止發展。病斑周緣產生癒合組織,已死的皮層有時會開裂剝落。多發生在主幹。
②乾枯。病部皮層變為紅褐色,乾枯,略下陷,微有裂縫,初時緊貼木質部不立即剝落。在病健部交界處,有一條明顯的隆起界線。多發生在主幹或主枝。病菌侵入木質部,可供其變成淺灰褐色,在病、健部交界處有1條黑褐色或黃褐色線狀帶,枝條枯死。
③沙皮。果實染病在果皮上有散生或密集成片的黑褐色硬膠質小粒點,葉片上有紫褐色的點粒或連接成片的斑塊,表面粗糙不平,通稱沙皮。有一種粒點會呈「星狀」爆裂,主要是過遲噴布銅劑農葯防治沙皮病所致,稱作「星狀」沙皮病。
④蒂腐。發病位始於蒂部,病斑褐色,周圍油漬狀,病斑向臍部迅速擴大,最後全果腐爛。發生在成熟的果實,在采後特別是貯運過程中發生較多。
【病原】
樹脂病的病原為Diaporthe mesaea屬子囊菌亞門。有性世代一般少見,通常見到的無性世代屬半知菌亞門,學名為Phomopsis cytosporella。分生抱子器呈球形或不整形,具瘤狀孔口,黑色,分生孢子卵圓形或紡錘形,有透明油球,無色,單孢。
【發病規律】
該病的病原菌是一種弱寄生菌,只能從傷口侵入為害,因此傷口(凍傷或機械傷)是它流行的首要條件。病菌的分生孢子主要靠風雨傳播,還必須有水膜的條件下才能萌發和進行侵染,故要在雨季才能發生流行。病菌發育最適溫度為20℃左右的不冷不熱天氣,遇雨水多、傷口多時會嚴重發生流行。不適當使用農葯時會導致「星狀」沙皮病出現。
【防治方法】
①加強栽培管理,重視施用有機質肥料,增強樹勢,提高植株抗病力,有凍害的地區要注意防凍。栽培管理操作過程中盡量減少主幹和主枝的傷口。
②結合修剪,清除病源。采果後將病枝、枯枝剪除,清除地面枯枝、落葉,集中燒毀。
③治理病部。先用小刀刮干凈病部,傷口用1:1:10的波爾多漿或50倍液的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敷塗病部。也可用新鮮牛糞70%,黃泥30%、加入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倍液,也可再加入適量的毛發塗病部。或用縱劃病部塗葯法,即先用利刀縱劃枝幹上病部,深達木質部,縱劃上下要超出病組織1厘米左右,各縱劃線間隔寬約0.5厘米,然後均勻塗葯3~4次,1周左右1次。目前比較有效的葯劑是: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80%代森鋅50~100倍液。
④樹干刷白,夏天防日灼,冬天防凍。刷白劑可用石灰1千克、食鹽50~100克、水4~5千克配成。
⑤春芽萌發前、花落2/3時,以及幼果期噴1次,可選用如下葯劑:0.5%波爾多液,77%可殺得800倍液,80%必備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80%山德生(大生M-45)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
⑩ 柑桔的流膠病和介殼蟲怎麼防治。
一、柑桔的流膠病
柑橘流膠病又叫樹脂病,是一種真菌病害,有子囊菌引起。由於病灶滲入樹體內部,一旦發生防治非常困難。
1.在栽培管理方面 冬季在氣溫下降前要做好防寒工作:
樹干刷白、冬季培土,在柑桔採收後施一次有機肥,有保暖防寒的作用。結合修剪,去除病蟲枝、枯枝及徒長枝,使桔樹通風透光良好,減輕發病。
2.刮治病部或直接塗葯 對已發病的樹,可在春季徹底挖除病組織,並用75%酒精消毒傷口,再塗接蠟保護。後外塗石硫合劑的沉渣,效果亦好。刮除病部花工很大,如颳得不徹底,老疤還會復發。春季柑橘萌芽前再噴施一次10%的世高500倍液加天達有機硅。
對樹脂病療效較好的葯劑主要有以下幾種:
(1)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100倍;
(2)10%氟硅酸乳劑50~100倍;
(3)10%世高100倍液;
(4)春雷黴素150單位或多抗黴素。
可使用以上葯劑塗抹枝幹,其中添加天達有機硅助劑可提高葯液的滲透性,使葯液深達病灶,徹底清除病菌,如果採用適宜的濃度葉面噴施效果會更好。
3.噴葯保護 為預防葉片和果實的發病,也可結合瘡痂病和黃斑病的防治,噴施0.5%波爾多液,50%退菌特500~6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倍等葯液。
4.防止果實貯藏期腐爛 果實適當早收,並剔除病、傷果實,然後包裝入箱貯藏。
二、柑桔的介殼蟲
介殼蟲,與其他刺吸性害蟲蚜蟲、白粉虱等,均喜歡危害柑桔的柔嫩部分如嫩莖、嫩梢、嫩葉,影響其光合作用並傳播煙煤病等。近年來這類害蟲發生猖獗,果農應採取以下綜合防治措施。
首先,現在是柑桔保果期,也是春梢老熟、小果轉綠期,採用農業措施與安全性較高的化學農葯比較可取。1、輕量地剪除歷年的蟲枝、葉片和密閉的枝條,有利通風透光和噴葯均勻。修剪方法以疏剪為主。2、配合保果措施加快春梢老熟。可用金雲大-120+九二O+磷酸二氫鉀+氨基酸保第一次果,用全樹果+鈣磷鎂鋅微肥保第二次果。3、防治一、二齡幼蟲與抑制蟲卵相結合。可用雲大啶蟲脒或吡蟲啉與石硫合劑交替噴霧,既防蟲又防病,還可抑制蟲卵。4、壯旺樹在春梢老熟後才環割保果,並經常觀察環割口是否有介殼蟲遊走,及時用葯噴之。
其次,在果實膨大期和放秋梢期間,防治第二、三、四代幼蟲。果實膨大期間由於氣溫比較高,介殼蟲發生較快,用化學農葯防治比較困難,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天敵和噴葯相結合。1、前期不用擬除蟲菊酯、高毒有機磷類農葯、含柴油機油類殺蟎劑,以保證天敵如瓢蟲類有繁殖的時間。2、不鏟除果園雜草,讓天敵有繁殖的場所。3、注意觀察,掌握介殼蟲在自己果園發生的時間規律,並集中在爬蟲期噴葯防治。選用的葯劑有雲大啶蟲脒、吡蟲啉和速撲殺。
第三,冬天盡量不使用環割措施促花,這樣就不會引起介殼蟲冬天繁殖。冬天應補充桔樹足夠的肥水營養和控制好冬梢,花芽分化就會正常進行。
第四,重視冬季清園。剪除病蟲枝條、枯萎枝條,鏟除果園里外雜草,並用石硫合劑和高效氯氰菊酯+敵百蟲全園交替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