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污水處理廠安全事故案例盤點
在污水處理廠快速發展的十年中,發生了諸多安全事故。這些事故主要源於硫化氫氣體、沼氣、病菌和寄生蟲卵等風險。硫化氫氣體,這種劇毒且具有臭雞蛋味的氣體,輕度接觸可能導致頭昏、乏力,中度接觸則會引發更嚴重的症狀,甚至危及生命。長期接觸則會導致嗅覺減退和神經衰弱。在污水處理廠的各個車間,特別是難以通風的管道井底、池底,硫化氫氣體的濃度非常高。另外,污泥消化池中產生的沼氣,即甲烷,雖無色無味,卻易燃易爆,對環境構成極大威脅。污水中還藏匿著各種病菌和寄生蟲卵,一旦不慎接觸,將對人造成傷害。
污水處理廠的環境風險主要來自非正常運行狀況下可能發生的事故,包括原污水排放、污泥膨脹、氯氣泄漏、沼氣泄漏、惡臭物質排放等。這些事故可能導致地表水、地下水的嚴重污染,甚至因地震等自然災害引發的污水管道、處理構築物損壞,造成大量污水外溢。活性污泥的異常情況,如污泥膨脹或解體,也會導致處理效果降低。此外,惡臭氣體的處理裝置運行不正常,以及消毒用液氯泄漏等,都是潛在的環境風險。
以下是幾個實際發生的事故案例:
案例一:2017年5月,河北辛集一皮革廠污水處理系統發生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住院治療。事故原因是企業污水處理廠檢修過程中,職工在更換曝氣池電機時未採取防護措施,導致硫化氫氣體積存發酵產生中毒。
案例二:2017年5月,廣西南寧蕭山賓陽縣大橋金玉紙業發生中毒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事故發生在清理廢水回收池時。
案例三:2015年6月,哈爾濱某污水處理廠發生集體中毒事故,導致27人反應異常,幸得及時救治,未造成人員傷亡。
事故背後的原因主要在於人員安全意識不足、防護措施不到位和緊急救援響應機制不健全。預防措施包括確保人員在接觸硫化氫環境時使用防護裝備,制定明確的應急預案,定期檢查設備的嚴密性,設置氯氣報警裝置和事故廢氣收集設施等。
為了應對可能的風險,污水處理廠應制定應急預案,確保在發生事故時能夠迅速響應。此外,應定期檢查消化池、沼氣罐及管道系統的安全性,確保設備的運行狀態良好。對於液氯泄漏,應設置專門的收集和處理設施。在進行消毒時,應採取安全措施,防止鹽酸腐蝕地面,並確保有足夠的圍堰容量。
多瑞電子提醒:在所有工作中,確保工人的人身安全是首要任務。一旦發生事故,應立即採取緊急救援措施,為生命爭取寶貴時間。了解更多信息,歡迎關注多瑞電子微信號。
B. 辛集在什麼地方和簡介
辛集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東部,隸屬於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市。現已成為河北省副地級市,市
辛集街道景色(9張)政府駐地辛集鎮位於石家莊市東65公里處,距首都北京250公里。辛集位於院批準的對外開放市,是全國衛生城、文化先進市、體育先進市,2005年3月,被河北省確定為22個第一批擴權強縣(市)的縣市之一,是全國百家明星縣(市)之一,綜合經濟實力居河北省「十強」縣市,2011年5月,被河北省文明辦評為文明城區、文明縣級市。 辛集是河北省重要的優質棉花和鴨梨產地。辛集市農業生產條件優越,物產豐富。是全國優質棉、小麥、瘦肉型豬生產基地,是河北省優質棉出口基地,全市農機總動力為180萬千瓦,耕地動力機械1.8萬台,有效灌溉面積7萬公頃。盛產小麥、玉米、棉花、蔬菜、油料、蘋果、鴨梨、紅棗、葡萄、花卉。其中鴨梨、蜜桃、枸杞、軍齊韭菜、舊城香椿,全國聞名。 王口煙花、辛集裘皮為其土特產。辛集是著名的皮革業中心,其皮革製造、交易歷史悠久,在明清時非常興盛,號稱「河北一集」。皮革業是整個辛集市規模最大、實力最雄厚的產業。從1993年開始,辛集市投資17億元,建成了高標準的辛集皮革城和三個製革工業區,形成了革皮裘皮、皮革服裝、箱包皮具、毛皮加工、皮革化工、皮革機械等較為完整的皮革產業鏈。全市擁有皮革企業1000多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8家,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15家,年產羊皮服裝革3000萬張,約占國內同類產品的50%,佔世界同類產品的15%;年產羊皮服裝400萬件,占國內同類產品的30%;年產各類皮具1200多萬件。羊皮服裝革和羊皮服裝代表著國內先進水平,是全國最大的產銷基地。辛集皮革產品覆蓋全國各地,並出口俄羅斯、日本、韓國、北美、歐洲、中亞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皮革服裝300萬件,出口羊皮服裝革5000萬平方尺。全市皮革行業年銷售額達50多億元,出口交貨額2.5億美元,直接創匯1.17億美元 辛集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皮革產銷基地之一,2001年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皮革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皮革皮衣之都」。從1995年開始 ,辛集市共投資6億多元規劃建設了佔地1300畝的三個製革工業區,全市137家製革企業全部進區生產,徹底解決了分散建廠、污水不易治理及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問題。辛集市現在又投資10億建設了一個高標準的中國國際皮革城,佔地380畝,建築面積將近50萬平方米。 全國泡塑產業基地(南呂村鄉),起步於上世紀七十年代,進入九十年代初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加大,辛集泡塑產業得到長足發展,泡塑企業發展到全國。21世紀以來,隨著國家對節能保溫產業的重視和扶持政策出台,給泡塑企業帶來無限生機,形成了在辛集以生產泡塑機械為主,在外以生產泡塑製品為主的新的經營模式和生產格局。泡塑設備覆蓋全國,出口俄羅斯、蒙古、越南、 印度、南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辛集已成為全國集塑機生產、原料銷售、泡塑製品和輸送專業人才為一體的重要產銷基地,泡塑產業規模和市場份額居全國之首。泡塑設備佔全國市場份額80%;廠家多,外地建廠300多家,只要是有泡沫的地方就有辛集人;全國銷售原料30萬噸以上,佔全國銷量1/5;技術人員多,常年在外做技術指導有1000多人
C. 辛集民俗風情
辛集市,別稱「中國皮都」。辛集皮革業歷史悠久,始於明,盛於清,素有"辛集皮毛甲天下"之美稱,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皮毛集散地和商埠重鎮,被授予「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範基地」、「中國皮革皮衣之都」、「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五星級專業市場」、「中國最大最全產業鏈皮革皮衣產業園區」、「中國最大皮革皮衣專業市場」。
辛集民俗風情一:農民畫
辛集農民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明清時期,辛集就有畫、綉、剪、編等民間傳統。20世紀50年代,以壁畫為主要形式的辛集農民畫,清新質朴,范圍廣泛。20世紀60年代,辛集農民畫發展趨向文雅工細,注意造型。20世紀70年代以來,辛集農民畫作品注重表現生活,具有醇厚、粗獷、稚拙、絢麗的地方特色,形成了「稚拙淳樸、雅俗共存」的獨特風格。
1987年2月,辛集農民畫首次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後,又在法國、墨西哥駐華使館以及德國、奧地利、美國、義大利、瑞典、丹麥、澳大利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引起了強烈反響。1988年辛集市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
辛集民俗風情二:皮貼畫
辛集皮貼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明清時期,辛集當時稱為束鹿縣,那時候束鹿皮革業空前發展,皮店、皮作坊、白皮、毛皮、車馬挽具、最出名的是束鹿羊皮襖,穀子皮(馬靴上專用的靴臉專用皮革),後來發展了皮革著色、染色製革工藝。辛集皮貼畫集繪畫、雕塑、刺綉、剪紙等多種工藝特點為一體。畫面色彩絢麗、細膩逼真,既有民間的古樸風格,又有近代的浮雕效果。每一幅作品的人、景、物都表現的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真實的再現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民風民俗,具有很強的觀賞價值,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