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曝氣方法及曝氣設備選擇與計算
曝氣方法與曝氣設備
曝氣設備是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工藝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曝氣設備向曝氣池供氧,同時曝氣設備還有混合攪拌的功能,以增強污染物在水處理系統中的傳質條件,提高處理效果。曝氣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鼓風曝氣
鼓風曝氣就是利用風機或空壓機向曝氣池充入一定壓力的空氣,一方面供應生化反應所需要的氧量,同時保持混合液懸浮固體均勻混合。擴散器是鼓風曝氣的關鍵部件,其作用是將空氣分散成空氣泡,增大氣液接觸界面,將空氣中的氧溶解於水中。曝氣效率取決於氣泡大小、水的虧氧量、氣液接觸時間和氣泡的壓力等因素。
目前常用的空氣擴散器主要有:
a.微孔擴散器;b.中氣泡擴散器;c.大氣泡擴散器;d.射流擴散器;e.固定螺旋擴散器。
鼓風曝氣系統中常用的鼓風機為羅茨鼓風機和離心式風機。羅茨鼓風機在中小型污水廠較為常用,單機風量在80m3/min以下,缺點是雜訊大,必須採取消音、隔音措施。當單機風量大於80m3/min時,一般採用離心式鼓風機,雜訊較小,效率較高,適用於大中型污水廠。
②機械曝氣
機械曝氣也稱為表面曝氣,機械曝氣器大多以裝在曝氣池水面的葉輪快速轉動,進行表層充氧。按轉軸方向不同,可分為立式和卧式兩類。常用的立式表面曝氣機有平板葉輪、倒傘型葉輪和泵型葉輪等,卧式表面曝氣機有轉刷曝氣機和轉盤曝氣機等。曝氣葉輪的充氧能力和提升能力同葉輪浸沒深度、葉輪的轉速等因素有關,在適宜的浸深和轉速下,葉輪的充氧能力最大,並可保證池內污泥濃度和溶解氧濃度均勻。
一般而言,機械曝氣常用於曝氣池較小的場合,可減少動力消耗,維護管理也較方便。鼓風曝氣供應空氣的伸縮性較大,曝氣效果也較好,一般用於較大的曝氣池。
例題:已知曝氣池的供氣量G5=5040m3/h,鼓風機房至曝氣池干管總長44m,管段上有彎頭5個,閘閥2個,計算輸氣干管的直徑和壓力損失。
解:由於干管上沒有支管,可採用同一管徑,根據=5040m3/h以及經濟流速=15m/s,在空氣管管徑計算簡圖上,兩點作一條直線,交管徑線於一點,得管徑為350mm。根據折算公式得配件折長度為=194×0.284=55.2m
所以得到干管的計算長度為44+55.2=99.2m,計算水溫為30℃,管內空氣壓力為60kPa,查摩擦損失計算圖,可得到摩擦損失h=5.3kPa/1000m,則管道的壓力損失為
一般希望管道及擴散設備的總壓力損失不大於15kPa,其中管道損失控制在5kPa以內。
選擇風機的依據是風量和風壓,並考慮必需的儲備量。鼓風機台數不少於2台,其中一台備用,以適應負荷的變化。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2. 如何選擇曝氣用鼓風機2020-06-18
在城市污水處理廠,鼓風曝氣所佔的能耗佔到總能耗的一半左右,選擇合適的曝氣風機在節約運行成本中占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曝氣用鼓風機分類
好氧池曝氣常用的風機有四類:羅茨鼓風機、多級離心風機、單級高速離心風機和空氣懸浮鼓風機。
鼓風機介紹
1、羅茨鼓風機目前多為三葉型,每轉動一圈由兩組三葉型葉輪完成3次吸、排氣。結構簡單,性能穩定。羅茨鼓風機屬於容積式風機,其特點是在設計壓力范圍內,管網阻力變化時,流量變化很小。
羅茨風機風量受壓力變化影響小。當曝氣池液位變化時,鼓風量基本不變。風量調節:羅茨風機風量受轉速控制,風量調整可通過變頻調速進行,變頻後風壓可以維持。
2、多級離心風機
離心鼓風機是電機帶動風機葉輪旋轉,使葉片之間的氣體在離心力的作用下甩出,外界氣體通過葉輪中間形成的負壓吸入,達到連續鼓風的目的。在常規轉速下單級離心升壓有限,採用多級串接的方式可達到升壓要求,稱為多級離心風機。
多級離心風機隨風壓變化流量變化較大。當曝氣池液位變化時,鼓風量會有變化。風量調節:多級離心風機風量調節可通過變頻進行,變頻後風壓會相應降低,變頻范圍受到一定限制。
3、單級高速離心風機
單級高速離心風機指提高風機轉速,通過單級離心即可達到工藝的升壓要求。單級高速離心風機風量大、效率高,對製造水平要求較高。
單級高速離心風機隨風壓變化流量變化非常大。當曝氣池液位發生變化時,鼓風量變化會較大。風量調節:單級高速離心風機可通過進口導葉調整,風量調整時不影響風壓,同時可以降低風機軸功率,達到節能效果。由於變頻調節時,風壓下降幅度會較大,可能會無法滿足工藝要求,單級高速離心風機一般不用變頻調節風量。
4、空氣懸浮鼓風機
空氣懸浮鼓風機是通過磁或空氣的作用,使轉動軸形成懸浮狀態,摩擦阻力小,效率高,也可以通過進口導葉調整風量。懸浮離心風機由於摩擦力小,風機效率會更高。空氣懸浮鼓風機葉輪也為單級高速類型,性能曲線與單級高速離心風機類似。
3. 工業污水處理時常見的曝氣方法有哪些類型
曝氣目的是為了使為了給微生物反應提供充足的氧氣,常見曝氣方式有:1.鼓風曝氣 2.表面曝氣 3.潛水射流曝氣 4.沉水曝氣 鼓風曝氣:使用具有一定風量和壓力的鼓風機通過管道向設備曝氣,提供充足氧氣 表面曝氣:利用電動機帶動葉輪,將廢水由導管向四周噴射,在水珠與空氣接觸形成水珠,以及落下時濺起大量氣泡,使水中含氧增加。 潛水射流曝氣:曝氣設計專用水泵,進氣導管、噴嘴座、混氣室、擴散管所組成,水流經連接於泵出口之噴嘴座高速射入混氣室,空氣由進氣導管引導至混氣室與水流結合,經擴散管排出.也稱射流曝氣機。 沉水式曝氣:利用發電機直接傳動葉輪之旋轉來造成離心力,使附近的低壓吸進水流,同時,葉輪進口處也製造真空以吸入空氣,在混氣室中,這些空氣與水混合之後由離心力作用急速排出。 基本上曝氣方式就以上四種,基本上曝氣方式都是通用的,不管是工業污水還是生活用水。均可以用。
4. 暴氣池的曝氣池曝氣方法
曝氣方法主要有鼓風曝氣和機械曝氣。 又稱壓縮空氣曝氣。採用這種方法的曝氣池,多為長方形混凝
土池,池內用隔牆分為幾個單獨進水的隔間,每一隔間又分成幾條廊道。污水入池後順次在廊道內流動,至另一端排出。空氣是用空氣壓縮機通過管道輸送到設在池底的空氣擴散裝置,成為氣泡彌散逸出,在氣液界面把氧氣溶入水中。擴散裝置有多孔管、固定螺旋曝氣器、水射器和微孔擴散板等四種不同型式。 一般是利用裝在曝氣池內的機械葉輪轉動,劇烈攪動池內
廢水,使空氣中的氧溶入水中。葉輪裝在池內廢水表面進行曝氣的,稱為表面曝氣。這種裝置通過葉輪的提水作用,促使池內廢水不斷循環流動,不斷更新氣液接觸面以增大吸氧量。葉輪旋轉時在周緣形成水躍,可有效地裹入空氣;葉片後側產生負壓,可吸入空氣,所以充氣效果較好。葉輪浸水深度和轉速可以調節,以保證最佳效果。典型的機械曝氣池有圓形表面加速曝氣池、標准型加速曝氣池、IO型加速曝氣池和方形加速曝氣池等。鼓風曝氣和機械曝氣兩種方法有時也可聯用,以提高充氧能力,這適用於有機物濃度較高的污水。
5. 污水處理廠建築設計
以下是中達咨詢為建築人士整理的關於污水處理廠建築設計相關資料。具體內容如下:
在目前污水處理廠建築的設計中,設計師要根據污水處理工程的特點,借鑒他人的經驗與技術,慎重選擇工藝、考慮優化方案。同時重視發揮地區性的文化特點,在滿足污水處理工藝流程要求的基礎上,將污水處理廠建築的特點、功能與地域、民族、文化相結合,充分發掘並塑造獨特的企業形象,豐富企業文化的內涵。追求污水處理廠建築物與自然環境、文化環境的整體協調,豎起一座座環保形象的豐碑。
1、污水處理廠的工藝流程
整個污水處理過程是通過粗格柵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後,經過格柵或者篩率器之後進入沉砂池,再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澱池,以上為一級處理(即物理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澱池,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一級處理結束到此為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迴流至初次沉澱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後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乾燥設備後,污泥被最後利用。
2、污水處理廠建築物設計的特點
2.1、基礎工程設計
主要構築物如提升泵房、臭氧接觸池、鼓風機房、臭氧發生器室等基礎一般採用<500預應力薄壁管樁基礎,有效樁長12m,根數根據實際需要確定。注意預應力管樁施工時採用靜壓法,打樁施工時先打試樁。
2.2、主體結構工程設計
管廊及濾池底板、壁板、走道板等主體結構一般採用現澆C25補償收縮防水混凝土,混凝土抗滲等級S6;磚砌體用MU10燒結多孔磚,地面以下用M10水泥砂漿砌築,地面以上用M5混合砂漿;墊層用C10混凝土,預制板用C30混凝土;鐵梯欄桿均採用不銹鋼欄桿。
2.3、提升泵房、臭氧接觸池設計
提升泵房、臭氧接觸池構築物的設計等級、基礎與結構的施工方法同其他建築物,但面層則有不同的做法:外立面用水泥砂漿分層抹平,白色長條外牆面磚貼面。水池非露天頂板採用拋光玻化磚面層;內壁採用清水混凝土,清水混凝土表面修整後,採用IPN8710-2B兩地兩面防腐塗層。
2.4、廢水池設計
一般面層做法為地板面用C20素混凝土找坡;壁板內外壁及頂板底面採用清水混凝土;由於水池全部埋入土中,水池頂板頂面和水池壁板外側均要求刷冷底子油二道。
2.5、污泥濃縮池設計
地基一般採用換土墊層法施工,挖去淤泥質黏土層至粉質黏土層,並換成中粗砂墊層至池底。面層做法為:底板面、壁板及毛石混凝土錐壁內壁採用1B2水泥砂漿分層抹平;外壁地面以下刷冷底子油二道,地面以上外壁用水泥砂漿抹光,中高檔外牆用塗料刷面。走道板面採用廣場地面磚。
2.6、鼓風機房、臭氧發生器室設計
建築耐火等級、屋面防水等級按要求設計,一般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基礎為<500預應力薄壁管樁基礎。1)砌體工程:通常室內設計地面以下採用MU10標准黏土磚,M10水泥砂漿砌築;室內設計地面以上採用MU10燒結多孔磚,M5混合砂漿砌築。2)屋面工程:通常建築找坡材料為膨脹珍珠岩,保溫材料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溫板40厚,防水塗料採用1.5厚JS高分子防水塗料,防水卷材採用氯化聚乙烯橡膠共混卷材。3)頂棚工程:通常採用輕鋼龍骨穿孔金屬板吊頂,紙筋灰抹面。4)牆面裝修工程:牆面基層水泥砂漿均加抗滲王)?型,內牆面用白色乳膠漆面或瓷磚飾面;外牆面用面磚面。5)門窗工程:通常採用鋁合金門窗或木門窗。6)油漆防腐工程:一般木製預埋件冷底子油兩度防腐,金屬預埋件及明露鐵件刷PN8710防腐塗料防腐;木門滿刮膩子。
2.7、脫水機房設計
基礎一般採取柱下獨立基礎和條形基礎。其他構造跟鼓風機房、臭氧發生器室相似。
2.8、其他建築物設計
廠區內變配電設備房、綜合辦公樓、化驗室、宿舍、食堂和保安室等的設計,只要考慮滿足基本生產控制要求即可,主要是為了節約投資。在污水處理廠建築物整體土建設計時,應結合污水處理廠規模、污水水質、處理工藝及當地的實際條件和場地岩土工程條件,積極穩妥地採用先進技術,減少佔地面積,降低工程投資。
想要了解其他建築行業有關內容可以點擊中達咨詢行業動態進行了解。
3、污水處理廠建築設計的發展趨勢
3.1、污水處理廠建築的風景化趨勢
越來越多的建設單位及設計師開始將建築的規劃設計中心從以往的污水處理設備轉移到以人與自然的理念上來,重視並努力體現人對自然風景的熱愛。在建築空間設計上,創造讓人產生美感和親切感的良好生活環境,最終達到人與自然的統一協調。
3.2、污水處理廠建築的高科技化趨勢
污水處理廠建築在建築材料上是利用高科技材料,提高建築的靈活性、通用性和多樣化;在建築結構體繫上,採用新型大跨度結構體系;在技術及設備上,更多地滿足污水處理與管理的微型化、自動化、潔凈化、精密化、環境無污染化等要求;在信息技術上,建立計算機自動化控制系統,使工藝流程、信息流更加順暢。
3.3、污水處理廠建築的節能環保趨勢
由於污水、污泥本身的臭氣在工藝流程中釋放出來,給周邊環境帶來一定程度的污染,為此對臭氣的處理,要污水處理廠消除自身污染。採用鼓風曝氣的污水處理廠要選擇低雜訊的鼓風系統,污泥採用填埋處置工藝,要防止污泥廢液污染地下水,並將廢液進行處理後方可排放。採用污泥乾燥焚燒工藝的污泥處置廠,要將有毒害氣體進行處理,防止有毒害氣體污染大氣。
3.4、污水處理廠建築的多元化趨勢
污水處理廠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建設場地地域文化的多元化、企業品牌的多元化以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設計事務所的參與等,極大地促進了污水處理廠建築多元化的形成和發展。國內設計師們在接受全球性的同時,也開始承認各民族、地區和地方文化的價值,在平等合作、競爭的同時,正在努力創造豐富多彩的跨文化的特色建築。
3.5、污水處理廠建築的城市設計化趨勢
在各級政府重視城鎮設計的大背景下,也應重視污水處理廠建築。污水處理廠不能只簡單地完成單體設計,而應從城市設計的高度,將建築學的學科特徵應用到創造城市空間上,對城市規劃進行合理延伸和補充,並致力於廠區交通與城市交通流線的條理化。建立建築與城市的生態關系以及可持續發展性,必將為城市帶來全新的形象。有些污水處理廠通過建立企業標志建築,塑造了城市地標性視覺焦點和建築形象。
4、結束語
任何國家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隨之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而污水是造成環境污染的來源之一。污水這個污染源的出現已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關注,治理水污染的措施和法律法規也隨之出台,其中建設污水處理廠為重要舉措之一。目前已經有不少城鎮和工業區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和運營污水處理廠。建設污水處理廠,已經成為其他城鎮和工業區凈化污水環境的必要措施。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6.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施工方案詳解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施工方案詳解
一、工程概況
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包括CODcr、BOD5、油脂、SS等。未經處理排放將嚴重污染環境。為了保護環境,需要設計一套處理方案,確保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長期穩定運行,出水水質達到國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准。
二、設計依據
遵循《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96、《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及檢驗方法》CJ/T48-1999、《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處理主要排放標准》(GB18918-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T18920-2002、《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規范》、《生物接觸氧化法設計規程》、《鼓風曝氣系統設計規范》、《建築給排水設計規范》GBJ15-88、《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GB3096-93、《鋼制焊接常壓容器技術條件》JB880、《工業自動化儀表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93-86、《井用潛水泵技術條件》GB/T2817/91、《格柵除污機技術條件》ZBJ/88013-90、《設備油漆、包裝技術條件》JB/T2862-92。
三、設計范圍
本方案涵蓋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從進水口至出水口的工藝、結構、電氣與自控設計,不涉及土建工程、處理站外輸送管道、裝飾工程、暖通和消防等。廠家提供土建基礎設計資料。
污水處理站設計分為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理兩大核心部分。
1. 污水處理
研究污水水質、水量變化,採用成熟、經濟、穩定、操作方便、便於管理的處理工藝。
2. 污泥處理與處置
通常採用污泥濃縮機械脫水和污泥干化處理。考慮到干化處理成本較高及可能產生的二次污染,本工藝採用污泥消化系統,減少污泥量,產生的污泥僅進行簡單濃縮處理後,由糞車抽吸外運。
四、設計原則
1. 遵守國家環保技術標准、規范及法律、法規、排放標准和設計規范。
2. 選用先進、經濟、可靠的處理工藝,確保處理效果,降低運行成本。
3. 重視環境保護,防止二次污染,改善衛生條件,實施安全生產和清潔文明生產。
4. 提高自動化管理水平,減輕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實現集中管理和操作。
5. 系統設計具有靈活性、可調節性,適應水量、水質變化,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和先進性。
6. 採用污泥前置迴流硝化工藝,減少污泥產生;在污泥池中採用好氧消化,確保無二次污染源。
7. 合理利用空間和場地,優化設計布局。
8. 確保地下室通風,避免二次污染,保證機電設備正常運行。
9. 出水水質需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准》中的一級標准。
五、水質、水量
設計處理量為3 m3/h的生活污水,採用一套處理量為3 m3/h的組合式一體化污水處理系統設備。水質依據常規生活污水標准。
六、工藝流程及說明
採用二級生物處理+絮凝沉澱過濾工藝,去除水中主要污染物質,確保出水水質。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集成厭氧水解酸化、好氧生物接觸氧化、沉澱池、殺菌消毒等功能,出水進入消毒水池後自流入集水池,提升至全自動一體化凈水裝置。全自動凈水裝置通過絮凝反應、沉澱、過濾,實現水的凈化,上清液自流入清水池,多餘水排放。
七、工藝結構說明
1. 固定格柵:調節池進口設置,攔截大顆粒物,防止堵塞設備。
2. 調節池:調節水量、水質,設置預曝氣裝置,防止沉澱。
3. 水解酸化池:促進有機物分解,為後續處理提供有利條件。
4. 接觸氧化池:採用生物膜技術,高效降解有機物。
5. 斜管沉澱池:去除生物膜脫落物,提高沉澱效果。
6. 消毒池:確保水中有害細菌被殺死,達到排放標准。
7. 污泥池:進行好氧消化,減少剩餘污泥量。
8. 風機:提供氧氣,促進生物反應。
9. 二氧化氯發生器:高效消毒殺菌,去除氨氮和COD。
10. 自動化控制:PLC控制,實現設備自動化運行。
八、場地布置
場地布置靈活,主體設備室內設置,便於維護,調節池、污泥池、消毒池和清水池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
九、人員編制和運行管理
設備由專人管理,日常維護簡單,主要通過自動控制系統操作。
十、運行成本
綜合運行成本包括電費、葯劑費用、污泥清理費用等,計算得出每噸污水處理成本約0.561元。
十一、設備性能檢驗和試驗
確保設備運行無震動、無雜聲,電機電流正常,彈性填料密度、組合填料重量、曝氣器質量符合要求,電控櫃滿足設計標准。
7. 日處理水量10萬立方米的污水處理廠設計
在我國,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日益提高,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日益增多。根據日處理污水量,污水處理廠分為大、中、小型三種規模。近年來,中小型污水處理廠的數量逐漸增多,如何搞好中、小型污水處理廠,尤其是小型污水處理廠,是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關注的問題。本文以日處理水量在3000-20000立方米的小型污水處理廠為例,探討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確定污水處理工藝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處理工藝。對於小型污水處理廠,SBR法及氧化溝法是首選。這兩種工藝都具有較高的耐沖擊負荷能力,一般不設初沉池,工藝簡化,節省佔地,採用低負荷延時曝氣方式運行,處理效果好,污泥好氧穩定,同時減少污泥產量。氧化溝的曝氣方式主要採用表曝方式,而SBR工藝則省去二沉池和迴流污泥泵房,使布置更加緊湊,且具有較強的調節能力,對於水質水量變化較大的情況,不需要高調節池。在北方嚴寒地區,冬季室外氣溫較低,氧化溝的表曝曝氣方式也不適宜。SBR池池深也不受限制,必要時可適當加深。
對於CAST工藝,它利用不同微生物在不同負荷條件下生長速率差異和污水生物除磷脫氮機理,將生物選擇器與傳統SBR反應器相結合,具有較強的除磷脫氮能力。但是,由於CAST系統引入了厭氧選擇器,實際的除磷效果需要進一步探討和研究,特別是對於低濃度進水的情況,CAST工藝可有效防止污泥膨脹。相較於傳統SBR工藝,CAST工藝在除磷效果上具有一定優勢,但因沒有內迴流而使處理更為簡化。
設計參數方面,應考慮實際污泥負荷、周期數、高水位污泥濃度、排出比、泥齡等因素,並進行小試加以確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設計參數可取值如下:實際污泥負荷為0.05-0.15 KgBOD/KgSS·d,周期數為3-6/d,周期工作時間為4-8小時,高水位污泥濃度為2-5g/L,排出比為1/3-1/6,泥齡為20-30d。
預處理方面,溫度、pH值等一般不需要設置專門的調節池,因為SBR池本身實際上就是一個調節池。格柵的尺寸根據設計流量和總變化系數確定,例如,對於5000噸/日的污水廠,採用並聯設置的粗細格柵,計算得格柵尺寸較小,考慮到人工格柵在柵渣量不多的情況下可能更為經濟。
沉砂池一般選用鍾式沉砂池或類似產品,沉砂池進出水渠採用相應尺寸的碳鋼製作,方便施工安裝,同時造價不高於鋼筋混凝土池。曝氣系統方面,活性污泥法的曝氣方式可分為鼓風曝氣和機械曝氣兩大類,機械曝氣適用於小型污水廠,具有噪音低、安裝簡單等優點。
脫水機一般採用帶式脫水機,設備費用不高,不必連續運行。總圖布置方面,考慮到污水廠較小,各構築物之間一般用渠道相連,既節省佔地,又減少水頭損失。對於採用SBR法的小型污水處理廠,一般將沉砂池與SBR池通過渠道相連、污泥濃縮池與脫水機房和泥餅堆放場合建。
環保措施方面,應盡量採用潛水電機,減少污水處理廠的噪音。對於曝氣系統,應選用機械曝氣方式,同時在處理構築物增設上部建築或加蓋以隔絕臭氣。採用陽光板或壓形鋼板拱形罩棚可增強美觀,便於維護管理,但在嚴寒地區應注意冬季結露問題。在混凝土蓋板上填土種植綠化,可增加全廠的綠化面積,適用於需採用自重抗浮的情況。
總的來說,對於日處理水量在3000-20000立方米的小型污水處理廠,應採用SBR法或CAST工藝,並在設備選擇、總圖布置、環保措施等方面根據實際工程的具體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案,以達到節省工程投資、降低經營成本的目的。在排水管網設計方面,宜採用混合制排水體制,並注意合流污水的溢流問題,如合理確定截流倍數、雨水調蓄、環境評價及分流制管網與排水系統的連接。此外,設計規模的確定、處理工藝類型及選擇、處理工藝參數的設定等也是設計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