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污水人工濕地畢業設計v

污水人工濕地畢業設計v

發布時間:2022-09-20 04:43:10

① 濕地污水處理系統的原理

人工濕地系統水質復凈化技制術作為一種新型生態污水凈化處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工濕地填料上種植特定的濕地植物,從而建立起一個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當污水通過濕地系統時,其中的污染物質和營養物質被系統吸收或分解,而使水質得到凈化。 人工濕地處理系統具有緩沖容量大、處理效果好、工藝簡單、投資省、運行費用低等特點,非常適合中、小城鎮的污水處理。 人工濕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運行的與沼澤地類似的地面,將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經人工建造的濕地上,污水與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對污水、污泥進行處理的一種技術。其作用機理包括吸附、滯留、過濾、氧化還原、沉澱、微生物分解、轉化、植物遮蔽、殘留物積累、蒸騰水分和養分吸收及各類植物的作用。 谷騰環保網上有很多關於人工濕地用於污水處理中的工程案例經驗,可以參考下~

② 大神求救畢業設計 水量小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

朗的感覺 但是設計工

③ 求畢業設計人工濕地設計計算說明書一份

人工濕地的
計算說明書

④ 打算寫關於河流生態治理和濕地方面的畢業論文,大家誰有思路

: 在闡述河流生態恢復的基本思路和原則的基礎上 ,提出了河流生態修復的基本任務和主要對應措施 ,河流 摘要 生態修復的任務一是改善水文條件 ,二是改善河流地貌的特徵 ,三是恢復瀕危或特殊物種 ; 河流生態修復的措施包括人 工直接干預 ,自然恢復以及增強恢復措施 。 關鍵詞 : 河流 ; 水利工程 ; 生態恢復 中圖分類號 : X171. 1 文獻標識碼 :B 目前,河流退化已被公認是一個全球性的生態環境問題 , 1. 2 生態修復的基本原則 生態恢復與重建的基本原則一般包括自然原則 、 社會經濟 技術原則 、 美學原則 3 個方面 。自然原則是生態恢復與重建的 基本原則 ,也就是說只有遵循自然規律的恢復與重建才是真正 意義上的恢復與重建 , 否則只能是背道而馳 , 事倍功半 。社會 技術經濟條件是生態恢復與重建的後盾和支柱 ,在一定程度上 制約著生態恢復與重建的可能性 、 水平與深度 。美學原則是指 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重建應給人以美的享受 。按照上述基本 原則的要求 ,結合河流的實際情況 ,擬定以下指導性原則 : ( 1) 地域性原則 。由於不同區域具有不同的生態環境背 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 , 隨著環境意識 、 生態觀念的增強以 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會對修復嚴重受損的河流生態系統的要 求越來越迫切 。因此 , 很有必要對河流開展生態恢復的措施 。 在實際修復中 ,很難將河流修復到原來沒有受到人為干擾的狀 態 ,一般只是適當修復 ,以在恢復河流基本生態功能的前提下 , 滿足人們的需要 。 1 生態修復的基本思路和原則 1. 1 生態修復的基本思路 河流生態的修復必須以系統 、 整體和可持續發展的觀點 , 景,如氣候條件 、 地貌和水文條件等 ,這種地域的差異性和特殊 性就要求我們在恢復和重建退化生態系統的時候 , 要因地制 宜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千萬不能照搬照抄 , 而應在長期定位試 驗的基礎上 ,總結經驗 ,獲取優化與成功模型和模式 ,然後方可 示範推廣 。 (2) 生態學與系統學原則 。生態學原則包括生態演替原 以河流的整體生態系統結構 、 功能為基礎 , 從水土資源開發利 用及生態環境現狀出發 ,結合城市景觀規劃 ,以水造景 ,把水景 觀融入城市景觀 ,充分考慮城市河流沿岸居民和遊人的活動需 求及環境感受 ,以 「綠」 「水」 和 作為空間基質 , 構成景觀開敞的 親水性人文活動空間 , 為市民創造一個安全 、 舒適和富有情趣 的水邊環境 。 當前 ,水利工程的主要任務是要緊緊圍繞著生態恢復和重 建為中心 ,綜合採用工程技術 、 生物技術和管理技術措施 ,改變 以前單純的就河道論河道 , 就環境而論環境的作法 , 確保一般 河流的流量 ,恢復潔凈水流 ,保護水質 ,形成良好的河流景觀和 濱水環境 ,建設城市水網並加強綠化 , 要求水邊空地具有舒適 開闊的空間 ,並重視它的生物多樣性 , 將受損河流建設成生態 型的城市河道 ,保持城市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 恢復城市 水生態系統 。 收稿日期 :2008203226設計 。 則、 事物鏈網 、 生態位原則等 ,生態學原則要求我們根據生態系 統自身的演替規則分步驟分階段進行 , 循序漸進 , 不能急於求 成 。另一方面 ,在生態恢復與重建時 , 要從生態系統的層次上 展開 ,要有整體系統思想 ,不能 「頭疼治疼 、 腳疼醫腳」 。根據生 物間及其與環境間的共生 、 互惠和競爭等關系 , 以及生物多樣性原理 ,構建生態系統結構和生物群落 , 使物資循環和能量轉 化處於最大利用和最優循環狀態 , 力求達到水份 、 土壤、 植被 、 生物同步良性演進 ,只有這樣,恢復後的生態系統才能穩步 、持 續地維持與發展 。 (3) 最小風險原則和效益最大原則 。由於生態系統的復雜 性以及某些環境要素的突變性 ,加之人們對生態過程及其內在 機制認識的局限性 ,人們往往不可能對生態恢復和重建的後果 以及生態最終演替方向進行准確的估計和把握 ,具有一定的風 作者簡介 : 羅 波 ( 19792) , 男 , 助理工程師 , 主要從事 水務工 程 河流生態恢復的基本思路與對策 羅波 險性 。只有經過認真透徹地研究恢復對象和綜合分析評價 ,才 會將風險降到最低限度 。鑒於生態恢復與重建是一個高成本 投入工程 ,要在考慮當前區域經濟承受能力的同時 , 又要考慮 生態恢復的經濟效益和收益周期 ,這是生態恢復與重建工作中 十分現實而又為人們所關心的問題 。保持最小風險並獲得最 大效益是生態系統恢復重建的重要目標之一 ,這是實現生態效 益、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統一的必然要求 。 23 岸,使之成為具有棲息地 、 生物廊道 、濱岸過濾帶 、 生物堤等多 種生態功能的生態河道 。河流濱岸建設線狀 、 帶狀植被廊道 , 與山體植被 、 平原防護林網 、 城市園林等綠化帶縱橫交錯 ,構成 多級綠色廊道網路 。除了防止水土流失外 , 還具有生物遷徙通 道的作用 。因此,在乾涸河灘上 , 應以兩岸建設生物防護工程 為主來逐步縮小由於斷流給生態環境所帶來不良的影響 ,因地 制宜地合理利用河道 , 在保證行洪需要的情況下 , 在裸露的河 灘上植樹造林 、 種植灌草 。對於河流生態修復 , 任何修復方案 都不能只局限於河道 ,而應將河流所在的流域作為一個整體來 考慮 。這是由於人類對自然界的影響是大尺度的 ,而且導致水 體退化的原因主要不是在水體中形成的 ,多是在相連的其他生 態系統中形成的 ,通過水流排放引起 。河流生態恢復與重建的 難度和所需時間與生態系統的退化程度 、 自我恢復能力以及恢 復方向密切相關 。一般來說 ,退化程度較輕的和自我恢復能力 愈強的生態系統愈易恢復 ,其所需的時間也愈短 。 生態系統的自我恢復往往較為緩慢 , 而人為重建可在一定 程度上改變生態系統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並可縮短其恢復周 期 。在不同的地區 ,生態系統的自我恢復能力和所需的時間具 有很大的地域差異 。通常而言 , 在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 , 自 然恢復速度比較快 ; 而在寒冷或於燥的氣候條件下 , 自然恢復 速度比較慢 。因此 ,各地區為了實現各自生態系統的有效恢復 與重建 ,就必須遵循恢復生態學的基本規律 ,結合實際情況 ,選 擇合理的重建模式和技術體系 。 參考文獻 : [1] 浦德明 ,何剛強 . 城市河道整治與生態城市建設 [J ] . 江蘇水利 , 2003 , (5) . [2] 孫宗鳳 . 生態水利的理論與實踐 [J ] . 水利水電技術 ,2003 , (4) . [ 3 ] ,李傳奇 . 河流廊道與生態修復 [J ] . 水利水電技術 ,2003 , 王薇 (9) . [4] 董哲仁 . 生態水工學的理論框架 [J ] . 水利學報 ,2003 , (1). [5] 李朝方 ,賴炳秀 . 淺談觀瀾河青湖段生態治理工程設計 [J ] . 中國 2 河流生態修復的任務和措施 2. 1 河流生態修復的任務 河流生態修復的任務有 3 類。 一是水文條件的改善 。水文條件的改善是指水量 、 水質的 改善 ,自然水文周期的模擬等 。包括 : 通過水資源的合理配置 維持最小生態需水量 ; 通過污水處理 , 控制污水排放以及提倡 清潔生產改善河流水質; 水庫的調度除了滿足社會經濟需求 外 ,盡可能接近自然河流的脈沖式的水文周期等 。 二是河流地貌學特徵的改善 。河流地貌學特徵的改善包 括 : 盡可能恢復河流的縱向連續性和橫向連通性 , 保持河流縱 向和橫向形態的多樣性 ,防止河床材料的硬質化 。 三是瀕危或特殊物種的恢復 。著重強調的是加強河流生物棲息地的建設 ,注重水庫庫區的生態重建 。 2. 2 河流生態修復的措施 人類活動極大地影響了河流生態系統 , 導致水質惡化 、棲 息地消失 、 洪水泛濫 、 適宜性和美學價值降低 。人們逐漸認識 到健全的河流生態系統的重要性,採取了各種技術和措施來修 復退化了的河流生態系統 。國外的類似工程河流生態修復措 施包括 : ① 人工直接干預措施 , 如重建植被 、 修建人工濕地等 ; ② 自然恢復措施 ,包括恢復緩沖帶、 降低河道邊坡 、 重塑彎曲河 谷等 ; ③ 增強恢復措施 , 包括修復淺灘和深塘、 修復水邊濕地 ( 沼澤地 、 ) 、 森林 修復池塘等 。 □ 自然的河道 , 從河槽 、 漫灘到兩岸的緩沖帶存在著不同的 植被 。而經過人為調節後的河流 ,水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 化 ,使原有的植被群落受到損害 、 生物多樣性降低 。通過在河 流濱岸建立綠色廊道 ,對現有河道除了盡可能保持原有的寬度 和自然的狀態外 ,主要採取建立植被緩沖帶的形式替代人工砌 農村水利水電

⑤ 人工濕地處理生活污水的設計

完全取決於你的設計狀況和污水水質,人工濕地用於處理污水有著比較高專的設計標准,除非極大面積的濕屬地,否則不宜直接用作生活污水處理,一般都是預處理之後做深度處理單元。直接用於生活污水處理,布水一定要均勻,否則存在死角很容易出現水質惡化,產生惡臭。如果用於深度處理,人工濕地能發揮比較高效的作用,特別是維護成本低,景觀效果好。有些一級A排放的污水廠出水,可以達到V類水以上的水質。

⑥ 人工濕地水處理技術原理

人工濕地來系統水抄質凈自化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生態污水凈化處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工濕地填料上種植特定的濕地植物,從而建立起一個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當污水通過濕地系統時,其中的污染物質和營養物質被系統吸收或分解,而使水質得到凈化。
人工濕地處理系統具有緩沖容量大、處理效果好、工藝簡單、投資省、運行費用低等特點,非常適合中、小城鎮的污水處理。
人工濕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襲制運行的與沼澤地類似的地面,將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經人工建造的濕地上,污水與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對污水、污泥進行處理的一種技知術。其作用機理包括吸附、滯留、過濾、氧化還原、沉澱、微生物分解、轉化、植物遮蔽、殘留物積累、蒸騰水分和養分吸收及各類植物的作用。
谷騰環保網上有很多關於人工濕地用於污道水處理中的工程案例經驗,可以參考下~

⑦ 農村生活污水分散處理選擇什麼工藝最好,要做畢業設計,急求!!!

分散式污水處理站又稱生物膜技術屬於新型生物膜法污水處理工藝,回DeWaCH主要由濾床、布答水設置和排水系統等部分組成,當污水由上而下從長有豐富生物膜的濾料的空隙間流過,與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觸時,污水中的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並完全降解,最終轉化成CO2和N2,從而使污水得以凈化。
工程案例無錫新加坡工業園區8000噸廢水處理系統上海高橋石化廢水處理工程張家界金鞭溪紫草潭大型公廁湖南邵陽國家森林公園你結合一下目前我國農村的實際情況,分成南方、北方的環境形勢再進行細化論述就差不多。關鍵是結合你所學習的專業寫。

⑧ 人工濕地設計與氧化塘設計

資料太多了,也很容易找。
如果你剛接觸建議先從人工濕地和氧化塘的規范入手,已經有行業標准,上網路下載就可以了。

⑨ 一個日處理10噸生活污水的人工濕地,裡面是怎麼設置布水和集水的

進出水系統的布置:濕地床的進水系統應保證配水的均勻性,一般採用多孔管和三角堰等配水裝置。進水管應比濕地床高出0.5m。濕地的出水系統一般根據對床中水位調節的要求,出水區的末端的礫石填料層的底部設置穿孔集水管,並設置旋轉彎頭和控制閥門以調節床內的水位。
填料的使用:濕地床由三層組成表層土層、中層礫石、下層小豆石。表層土鈣含量在2~2.5kg/100kg為好;礫石層粒徑在5~50mm,鋪設厚度0.4~0.7m。
潛流式濕地床的水位控制:當接納最大設計流量時,進水端不能出現雍水現象;當接納最小流量時,出水端不能出現填料床面的淹沒現象;有利於植物生長,床中水面浸沒植物根系的深度應盡可能均勻。



下面簡要介紹一下比較常見的幾種生物膜污水處理工藝

1、顆粒型生物膜反應器

1.1上流式污泥床(USB)

流式污泥床(USB)是20世紀70年代末由荷蘭Lettinga開發的又一項新的顆粒型生物膜反應器,主要用於厭氧生物處理系統中,即UASB。它主要
由配水系統、污泥床、三相分離器等組成。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氣體將污泥和污水進行充分混合,三相分離器將顆粒污泥、氣體和污水進行分離,污泥保留在反應器
中,氣體和處理後的出水排出反應器,其結構示意見圖1。



4.2無泡曝氣的特點:
與常規曝氣相比,採用中空纖維膜進行無泡曝氣具有如下優點:
①由於曝氣不產生氣泡,氧直接以分子狀態擴散進入生物膜,幾乎百分之百地被吸收,傳質效率可高達100%,因此溶解氧不再是限制微生物生長的決定因素。
②由於生物膜生長在中空纖維膜的外表面,所以在供氧過程中,生物膜不會受到氣體摩擦,不易脫落。


⑩ 人工濕地水處理技術原理

人工濕地系統水質凈化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生態污水凈化處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內人工濕地填料上種植容特定的濕地植物,從而建立起一個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當污水通過濕地系統時,其中的污染物質和營養物質被系統吸收或分解,而使水質得到凈化。
人工濕地處理系統具有緩沖容量大、處理效果好、工藝簡單、投資省、運行費用低等特點,非常適合中、小城鎮的污水處理。
人工濕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運行的與沼澤地類似的地面,將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經人工建造的濕地上,污水與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對污水、污泥進行處理的一種技術。其作用機理包括吸附、滯留、過濾、氧化還原、沉澱、微生物分解、轉化、植物遮蔽、殘留物積累、蒸騰水分和養分吸收及各類植物的作用。
谷騰環保網上有很多關於人工濕地用於污水處理中的工程案例經驗,可以參考下~

閱讀全文

與污水人工濕地畢業設計v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南匯污水處理廠在哪裡 瀏覽:808
知識蒸餾英文 瀏覽:55
辛集皮革污水招工網 瀏覽:9
醫學陽離子交換劑 瀏覽:736
新車內空氣凈化器怎麼選擇 瀏覽:750
家禽廢水 瀏覽:567
供排水管道除垢 瀏覽:532
凈水出口和純水出口怎麼區分 瀏覽:541
洛陽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價格 瀏覽:503
回用景觀水 瀏覽:447
粉劑除垢劑 瀏覽:296
樹脂瓦機械多少錢 瀏覽:381
環氧樹脂地坪的防火等級要求 瀏覽:218
岳陽污水處理廠有哪些 瀏覽:34
什麼飲水機安全 瀏覽:356
超濾凈的水含有礦物質嗎 瀏覽:594
拾回雕文怎麼用 瀏覽:889
污水處理池施工碰到的問題 瀏覽:129
宋dm空氣凈化器怎麼樣 瀏覽:605
靜放水除水垢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