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准備將福島核電站的核廢水排入太平洋的決定引發了很多國家的不滿,日本福島核電站自從爆炸以來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核廢水,這些核廢水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將會對是地球上海洋生物產生很大的影響,人類如果食用了這些被污染的海洋產品的話,也會嚴重危害身體健康。所以說日本處理核廢水“一排了之”的決定引發了很大的爭議。
日本這么著急排放核廢水的原因,首先是儲存和廢水的水罐有限。日本為了存儲被污染了的核廢水建了非常多的儲水罐,但是這些儲水罐即將用完,所以說日本著急將核廢水排入海洋;其次,為了省事。雖然說解決福島核電站的核廢水還有其他的方法,但是對於日本來說,最簡單也是省事的方法就是將核廢水排入大海,這樣的方法是日本是最省錢、代價最小的方法;最後,核廢水問題繼續解決。對於日本來說,福島核電站的核廢水如何處理一直在討論之中,隨著核廢水越來越多,處理這些核廢水已經成為了日本政府必須解決的問題。
自從福島核電站爆炸以來,核電站內的核廢水如何處理就成為了日本必須解決的事情,越積越多的核廢水對於日本已經到了必須解決的時候,所以日本政府著急將核廢水趕快處理掉。
❷ 日本農村的污水和糞便是怎樣處理的
有的是就地施肥了,有部分農戶做了戶用型沼氣池。
還有發達一些的地方,集中建立了污水處理站,收集片區內的全部污水糞便處理,做成氮肥、灌溉用水、沼氣(CNG)
❸ 日本農村住宅污水如何處理
目前使用廣泛安全的方法是凝集劑處理方式,機械投入簡單,好操作,成本回低很多。原理是根據答當地水質調配礦物成分的比例,來凝集污物,以做到達標水質與凝劑物分離。個人認為在國內很容易推廣滴。認識該技術的進口公司,有意可留言。
❹ 日本農村的農村建設
富有特色的日本農村建設
半個世紀多的時間里,日本農村從初期較大的城鄉差距,發展到中期的城鄉一體化,再到如今的更高層次的追求農村生活魅力、謀求可持續發展,充分展示了日本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和諧進程。
分階段推進的、長期堅持的農村綜合建設
從戰後至今,日本的農村建設走過了一個長期的探索歷程。這個歷程並不是預先就策劃好的,而是不斷學習探索的結果。
日方的山形縣金山町是半個世紀以來日本農村村鎮建設的一個典型。作為一個國內、國際發展大形勢影響下的農村地區,金山町的現代化建設經歷了五個階段,從消滅城鄉差距開始,到推進農業生產環境整治,到提升農村生活水準,到著手營造農村景觀,再到注重生態環境整治,經過了一個漸進的、長期的過程。這種循序漸進的發展步驟,是現實和形勢發展的需要,也是日本國內農村不斷學習取經、研究總結、不斷實踐的結果。 堅持傳統及富有民族特色的、風貌精緻且講究生活情趣的、分散居住的、功能劃分的、適應防震需要的住區建築形態
日本全國的建築形態高度地趨於一致,堅持傳統建築特色,較少特立獨行的建築形態;新時期的建築雖然融入了一些時代的元素,但在外形上也基本以日本傳統建築形式為原形和基準,同舊式建築的風貌區別不是非常明顯。在交流中了解到,這是與日本工匠和農民積極參與的共同結果分不開的。由於日本的工匠在日本建築建造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他們也因此在日本國內很受尊重。當然,農村居民在控制建築風貌形態方面的積極參與,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日本的住宅風貌依舊保持原有的形態,在舊有建築基礎上配備現代化的生活設施,絲毫沒有受西方建築標準的影響。除了配備有一個比較西式的衛生間之外,外觀上「一看就知道是到了日本」。
日本農村的建築形態更為復雜和精緻,特別是在房屋內部的結構、細節處理方面,更見一功。這一方面歸因於日本經濟經歷了長期的發展,在家居環境方面的思考與改進得到不斷積累,根本上則同日本國民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在講求生活情趣、追求精緻生活的群體意識有很大關聯。
分散居住的農村住區特點則同日本土地私有制和國家不主張干涉私人生活密切相關。在以礪波平原為代表的散居化地區,以大家庭為單位的、沿襲數代的農居隨處可見。這些住宅往往建在私人擁有的田地中央,互不接壤,自成一體。當然,隨著日本國內農田整備事業的展開,政府在規劃過程中也逐漸注重地區性的整體規劃,開始興建一些類似中國國內新城鎮性質的社區,不過在比例上尚顯微小。
此外,以功能劃分的住區的建築形態也是一大特點。普通農居住家往往辟有單獨的工具房、倉庫,以供堆放雜物;而家居住房則單建他處,與其他功能用房有明顯的距離空間,以利提高家居生活標准與美感。而防震的需要則為日本農具「低矮化」的特點寫下了最好注腳。 以國內農業保障為目的、結合農業生產和工業建設的農村多重產業形態
目前,困擾日本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一大問題就是農業人口的不斷銳減和農村老齡化現象,造成農村勞動力短缺。從比例上來看,日本目前有農業相關人口不到400萬,其中老齡人口(65歲及以上)近200萬,佔到了50%左右,令人震驚。與此同時,村落中農戶的比例也日漸縮小,從1970年的48%到目前2000年的僅佔11%,充分說明農業從業人口的大幅度減少。其原因是,農村地區多種產業形態的日益發達,允許解放出來的農村勞動力進入到工業、副業和第三產業領域。在日本普遍勞動力缺乏的背景下,他們的這種嘗試有其內在的合理性。目前,日本在農田耕種方面已基本上實現了全機械化作業,更為這一形勢創造了條件。更多的農戶通過委託出讓農地使用權,使農業規模化經營成為可能。 市場化運作的、完備的市政公建基礎設施
在日本農村地區,市政設施建設與配套都是市場化的,農戶主要通過申請向市政管理部門要求配備市政設施。但是,特別對於部分呈散居化的農村地區,管線到戶則必然涉及到超額的鋪設成本,就如在日本農戶家看到的那樣,僅配套了水、電等基礎設施,煤氣則使用液化天然氣,體現了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
值得稱道的則是農村地區的公建基礎設施,尤其是污水、固廢處置設施非常完備。日本的3000多個市町村地區基本上都配備了相應的污水、固廢處置設施。這為農村的環境和生態建設提供了切實保障。聯繫到中國國內,在農村地區垃圾、污水無害化處理普遍管理缺乏的情況下,如何在這一領域的基建設施方面加大投入,為地區居民營造一種更適宜居住的生存環境,顯得愈益緊迫。 土地規劃的重視、明確的投資體制、嚴格的環境保護、農民的參與機制確立
集中反映了日本在當前階段農村建設的政策取向的有四類現象。一是在土地放開的基調下日益加強的規劃控制政策,這主要體現在推行農田整備、圍海造田後的統一規劃和鼓勵住房集中等方面,特別是農田整備方面,這些年日本政府花費了大量財力物力,並日見成效。二是明確的建設投資分工政策。這一點從日本水利事業方面窺見一斑。例如富山縣常願寺川國營綜合農地防災事業,總投資150億日元,其中國家投資141億日元,而且主體工程均由、日本內務省、日本農地開發營團、日本農林水產省相繼交接建設。由於該事業涉及地區用水安全,由國家財政承擔2/3的經費,縣級政府承擔30%,市町村政府承擔極小比例。在石川縣手取河(七用水)建設事業中,國家財政承擔50%,縣級政府承擔25%,市町村政府承擔20%左右,在涉及農田改造時也由農戶承擔小份額的經費。三是嚴格的自然環境保護政策。日本在農村地區污水、固廢處置和封山育林方面的努力和成效與中國國內的現狀有著強烈反差。四是鼓勵農村居民參與政策。從地區發展規劃的制定,到地區環境建設事業的知曉、參與,到一系列地區居民與建設事業的「共建」式活動,充分反映了日本農村地區居民對地區建設事業的影響力,甚至某種程度上的主導作用。這可以理解為民智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但與政府及各類實體的態度也是須臾不可分。 文化的傳承與文脈的延續
從富山開始,到石川的能登,再經福井、岐阜兩縣,最後取道名古屋返回東京,沿途考察時多見宏偉的廟宇、傳統的民居、受保護的農村古代建築形態、傳統裝束的居民,而這些都是經過戰後半個多世紀的「西化」發展後的景象———發達的經濟社會並未對日本農村居民在歷史文化的傳承方面造成根本的影響,這確是極有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富山礪波地區和福井縣松任地區普通農家,內飾格局均維持舊有面貌,色彩凝重,木質結構,雕工精細,且設精美神龕,令人馬上聯想起中國國內的古建築。而中國國內目前農村地區則注重新式建築,從20世紀80年代初江浙地區的二層「洋房」,經不斷改進到目前的聯排住宅與別墅,兩種文化影響下的住宅風格取向迥異。
❺ 日本排放核污水跟我們沒關系我們關心幹嘛
可能帶來哪些影響?
嗯……要麼重新定義「環保」,要麼重新定義「日本」。
以前總看到有人說什麼日本人如何如何環保,殊不知日本人現在表現出來的環保,完全是建立在「先破壞再保護」的基礎上的。
你以為這是日本第一次做這種往大海里排放污染物的行為?
日本人現在的某些沒被曲解的生活方式或者法律條文,按現在人的理解,可能確實環保,不過我覺得大家有必要了解下日本人的「環保觀」到底如何。
日本有家公司,叫日本氮肥公司。
1925年的時候,他們在日本一個叫水俁(yǔ)鎮的地方建廠,當地水俁灣有個內海。
在這個地方,日本氮肥公司除了建設氮肥廠,還開設了醋酸廠和生產氯乙烯。
二戰後,日本工業復甦,經濟飛速發展,等到1956年時,氮肥公司在這個廠子生產的氯乙烯,年產6000噸。
在這些年裡,他們持之以恆做了一件事,就是把各種生產廢水,毫無處理地排放到水俁灣中。
同樣是1956年,水俁灣附近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病。
這種病症最初出現在貓身上,被稱為「貓舞蹈症」。
病貓步態不穩,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稱為「自殺貓」。
隨後不久,此地也發現了患這種病症的人。
患者輕者口齒不清、步履蹣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視覺喪失、手足變形,重者神經失常,或酣睡,或興奮,身體彎弓高叫,直至死亡。
有一個觀看體驗比較差的圖就放公眾號了,避免誤看
水俁病的病因嘛……機體長期的攝入有機汞所導致的一種慢性汞中毒。
水俁病在後來轟動世界,被稱為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
從日本氮肥公司1932年首次排放含汞的廢水到1956年首例患者被確診,再到1968年政府令企業停止排污行為,這期間跨度長達36年,所造成的直接損害以及為消除損害所支付的費用高達3000億日元。
這個事件相關的後續。
自1956年5月1日首例「水俁病」患者被確診後,至今整整五十年,先後有2265人被確診(其中有1573人已病故),另外有11540人雖然未能獲得醫學認定,但因其身體或精神遭受到水俁病的影響,1995年12月15日在日本政府的調解下,獲得排污企業人均260萬日元的一次性賠償。
所以日本的環保到底是怎麼來的?
由於形勢所迫被逼出來的,再不環保對自己社會的危害性太大了。
那麼到底是誰創造的這種逼迫你環保的形勢?
日本人自己。
如果不是水俁病的影響太大,12年後日本政府會不會叫停企業?
如果不是水俁病在國際上吸引了巨大的視線,叫停排放27年後,日本氮肥公司會不會被調解支付被水俁病影響的人260w日元?(這個時候很多人都已經嗝屁了)
如果不是日本氮肥公司當年是往內地排放,直接選擇往外海排放,事情又會是怎樣的走向?
大家都知道日本有很嚴格的垃圾分類,但是日本人進行嚴格的垃圾分類,也是從1990年前後才開始的。
在那之前,日本垃圾的處理方式都是焚燒和掩埋……地方就那麼大,人又多,哪能全部用來埋垃圾,空氣質量惡化也很嚴重,所以不得不進行垃圾分類。
哦對,之前說了一個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基本上哈,都是環保問題導致的。
為了方便展示,我簡單用文檔整理了一下這八大公害事件的發生地,有興趣可以自己去了解背後的細節,每一件事都是人類自己喂給人類自己的苦果。
(四日市哮喘是工業氣體排放問題,米糠油是食品安全問題,骨痛病同樣是工業廢水排放問題)
你沒看錯,被認為是超級「環保」的日本,在世界八大公害事件里,獨家佔了四個,與之相關的,是二戰後日本騰飛的工業。
今天日本的環保,其實大都是在彌補當年捅下的簍子,只是在捅下簍子之前,他們不會去想自己能不能承受後續的影響——明天的錢,我得今天先賺嘍。
可能從日本的戰國年代開始,他們的習慣都是,在重大事件上不管對或不對,不管自己能不能真的承擔後果,只要有收益,先做了再說。
或許這件事會給別人添很多麻煩,但只要能讓「我」眼前的麻煩少一些,那無所謂。
到了今天,日本其實都沒有真正承擔發動二戰應該承擔的責任。
所以從歷史的角度看,日本這次排放的決心,應該是很難動搖的。
日本政府的發言和態度,擺明告訴你,雖然這些比以往危害性高無數倍的核廢水,是哥們自己產生的,但我希望全球一起來承擔這個責任。
有人說,日本知小禮而無大義,嗯……我覺得可能從始至終,他們都是極端的利己主義者。
當年所謂的環保,更多是衡量了綜合利弊後,大的方向上,覺得環保更利己——畢竟那個時候內陸的工廠沒法把廢水排到外海里。
前面也說了,如果他們1990年之後沒有開啟那麼多環保政策,可能今天的日本,已經沒有多少地方可以住人了,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會出現第九個、第十個,發源地我想還會是日本。
把福島核污水排到大海里的決策,也是他們察覺到的新邏輯:
往內海排放,污染我自己,需要自己吃下惡果;
可如果往外海排放,污染的是全世界,那需要為我承擔責任的國家,可就多了去了。
能讓別人替我解決麻煩,我為什麼要自己解決呢?
❻ 日本正式決定排放核污水,誰會最先遭殃都會造成哪些影響
日本決定排放和污水,那麼優先遭殃的將是太平洋的各個島國,以及北美和加拿大。
3、核污水經濟上的影響:
經濟上的影響也很嚴重,這些遭受輻射的海產品將不會再有人購買,那些太平洋的沿海國家,或者是太平洋島國國家的主要經濟收入就是漁業,一旦沒有人在購買他們國家的魚產品,那麼整個國家的經濟將會走上崩潰。而且太平洋島國也主打一些旅遊業,但是如果整個國家都被合肥水包圍的話,那又有誰願意去那旅遊呢?日本的福島縣就是個例子,曾經的日本福島縣富饒而美麗,旅遊業與產業十分發達,現在日本的輔導線就算價格再低廉,也沒有人願意去那裡旅遊了。而且福島縣所產出的農產品擺在超市裡,根本就沒有人買,為了我們全人類的健康希望大家聯合起來,抵制日本將核污水倒入大海。
❼ 日本125萬噸核污水將入海,哪些國家將會收到影響
我認為中國義大利這些國家就會受到影響,不光是這些國家,其他國家也會受到影響,世界就會受到影響,而且也會造成人和大自然不協調的景象,所以我認為就是這樣。
❽ 國外發達國家農村下水是怎麼處理的
你這問題我很喜歡,沒有分我也會回答你。
我是一個馬來西亞人,在新加玻專工作,我去屬過很多國家,也來過中國,我有親戚在中國的農村生活,就是我發現中國的排水系統做到不好,就是什麼污水,排泄物都是流入水溝的,沒有規劃,感覺臭臭的,我看過東莞虎門水溝里的水的顏色是黑色的。
在馬來西亞的農村政府已經強制性每一個房子一定要有排糞系統 ,就是把排泄物流入一個叫糞池,就是在自家的廁所的下方建一個大缸(石磚做的),每年會有清潔工人來清理,收費是以水費來計算,政府的目的是要降低河水的污染。
而現在所有房屋發展商的藍圖要有規劃一個公共化糞池,就是把所有房子的排泄物都會直接流入這個公共化糞池,化糞池的功能就是清化排泄物變成水,化糞池就好像是過濾器,24小時操作來處理幾百家排泄物。糞便可以再廢物利用做成肥料。一個住宅區就一個化糞池,不過是由一個公司管理全馬來西亞的化糞池服務,獨市,大企業啊!可以賺大錢的啊!
有機會來馬看看。
❾ 為什麼日本農業的發展模式如此成功
1.修改土地法
2009年6月17日修改土地法成立了。其目的在於打算重新開始農業的單位和個體不允許把農耕用地放置不用,要開始好好地使用田土地法變更之後各種各樣的個人和企業都有積極性參與到農業種植中。
2.發展生態農業的多樣化模式
在日本政府與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日本發展生態農業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
第一,再生利用型。即通過充分利用土地的有機資源,對農業廢棄物進行再生利用,減輕環境負荷。如,將家畜糞便經堆放發酵後就地還田作為肥料使用,將污水經處理後得到的再生水用於農業灌溉等,這都是充分利用農業再生資源的措施。
第二,有機農業型。即在生產中不採用通過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葯、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而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採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維持農業生產過程的持續穩定。其主要措施有:選用抗性作物品種,利用秸稈還田、施用綠肥和動物糞便等措施培肥土壤,保持養分循環;採取物理和生物的措施防治病蟲草害;採用合理的耕種措施保護環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產體系及周圍環境的基因多樣性。
第三,稻作——畜產——水產三位一體型。即在水田種植稻米、養鴨、養魚和繁殖固氮藍藻的同時,形成稻作、畜產和水產的水田生態循環可持續發展模式。這種模式的做法是在種植水稻的早期開始養鴨,禾苗長大後,田中出現的昆蟲、雜草等為鴨提供飼料,鴨的糞便作禾苗的肥料,又可為水田中的紅線蟲、蚯蚓、水蚤及浮游生物提供食物來源,同時又給魚等提供餌料,從而實現生態循環。這種生態農業技術已在日本農村推廣和普及,該技術所產生的綜合效益亦被眾多水稻種植農戶所認可。
第四,畜禽——稻作——沼氣型。即農民在養鴨、牛等家畜過程中,將動物的糞便作為供製造沼氣的原料。同時,農作物的秸稈經過加工用來作家養畜禽的飼料,或作為沼氣的原料,沼氣又可為大棚作物提供熱源等。這樣,經過能量轉換實現生態的均衡,並且生產的農作物比較環保,又能實現經濟效益。
❿ 日本如何解決污水處理
日本和其它主要發達國家相比,城市化進程完成較晚,且因其特有的土地政策,至今在鄉村還保留了很多小規模農戶,但日本農村污水的治理水平要高於主要發達國家。日本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的權責清晰且明確,主要體現在污水處理技術的目的、對象人口、處理方式、補助主體、補助率等多方面。經過多年的努力,逐漸形成了一套政府主導、第三方負責、居民配合的方式,形成了比較完善和有效的農村生活污水管理體系。
日本主要通過村落排水設施、家庭設施和集體宿舍處理設施這三種模式來治理農村生活污水,三種模式分別適用於不同的居住形式。其中家庭設施和村落排水設施依據《凈化槽法》,集體宿舍是日本政府機構在農村地區建設的具有小區規模的福利性質的集體宿舍樓,這些集體宿舍附設糞便處理設施,依照《廢棄物處理法》推進,相當於小區的污水處理。
日本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模式
凈化槽是日本一種小型的且以家庭為單位的生活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設施。主要針對單獨住宅且人口數量在10人以下的排水管網不能覆蓋、生活污水不能納入集中處置設施的偏遠地區推廣和使用[。凈化槽採用的工藝主要包括厭氧過濾、膜處理、消毒、接觸氧化及活性污泥工藝。日本的凈化槽技術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法律法規、技術標准和技術服務體系。該技術在日本分散式污水治理以及實現環保的目標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相對於普通的城市污水處理模式,凈化槽適用於分散的農戶家庭生活污水處理,具有投資少、佔地面積較小、安裝方便、排水管道較短以及對地形要求不高等優點。安裝時間一般只需要一周左右就可以開始運行,處理後的水可以直接排放或進行再利用。
日本村落以上的污水設施大多具有公營性質,總務省和農林水產省負責管理村落公營的污水處理工程,各級自治體負責籌集建設費用,用戶需負擔基礎水價加階梯水價令其收回運營成本和部分建設責任,此外,國家會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分散的家庭式處理設施歸環境省負責管理與推進,用於支持將單獨處理糞便的凈化槽改造為合並處理的農村家庭。根據《凈化槽》法,用戶需要自己建設標准化的家庭式污水處理設備,各級政府一般承擔家庭建設費用的60%,中央政府補助剩餘費用的1/3,地方政府補助2/3,在水源保護地區、污水治理落後地區等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凈化槽設置費的僅10%由家庭承擔,國家會承擔33%的費用,通過發行地方債券籌措剩餘費用。此外,用戶還需保證設備的定期檢查、清潔與維護並由專門人員負責。目前日本也在嘗試通過引進民間資本建設和運營村落排水設施。
從日本的農村污水治理實踐中可以發現,相對於城市集中污水治理的方式,農村家庭式污水治理方式具有顯著的優勢。這種優勢不僅體現在污水治理的效果和推行的便利程度上,也體現在具有更大的成本有效性。分散污水治理最主要的缺點就在於其建設與後期維護運行的質量不容易得到保障。日本強制採用的第三方服務方式形成了一個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在保證設施的正常運行、改善水質、促進農村污水處理的市場化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日本的實踐經驗也表明,居民往往沒有使用更先進技術的積極性,個人和家庭對此的支付意願很低,因此在缺乏政府有效推進政策的情況下,家庭污水治理行業相關技術的改進和升級相當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