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某工廠排放的無色廢水經測定ph=2
A、生石灰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能與酸反應,可以使溶液呈鹼性,回可以加入;
B、氫氧化鈉呈鹼答性,能與酸反應,可以使溶液呈鹼性,可以加入;
C、鐵粉能與酸反應,但是不能呈鹼性,不能加入;
D、鹽酸呈酸性,不能加入;
比較AB兩個選項,加入生石灰最經濟,故選A.
② 經測定,某工廠排放的廢水呈酸性,污染環境,若需要將該廢水治理成弱鹼性,可向該廢水中加入適量的(
解:A、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的溶液呈鹼性,能中和溶液中專的酸,並最屬終導致溶液呈弱鹼性,故A正確;
B、硫酸的溶液呈酸性,不能將酸性溶液調節成弱鹼性溶液,故B錯誤;
C、食鹽的溶液呈中性,不能將酸性溶液調節成弱鹼性溶液,故C錯誤;
D、廢銅屑不能與酸反應,不能將酸性溶液調節成弱鹼性溶液,故D錯誤;
故選A.
③ 某工廠排出的廢水中,經測定它的pH值小於7,並含有較多的Cu2+,對農作物和人畜都有害.
加入生石灰酸得到中和、銅離子生成氫氧化銅沉澱
④ 某工廠排出的廢水中含有較多的銅離子,經測定溶液的pH小於7,這種廢水對人畜和農作物有害.為除去廢水中
A、銀排在銅的後面,不能將銅置換出來,生石灰能與酸反應從而降低水的酸性,故A錯誤; B、氫氧化鈉能與銅離子結合生成氫氧化銅沉澱,但是生成的氫氧化銅能與酸反應生成易溶於水的銅離子,故B錯誤; C、稀硫酸不能降低水的酸性,故C錯誤; D、加入的鐵排在銅的前面,能將銅置換出來,生石灰能與酸反應從而降低水的酸性,故D正確; 故選D. |
⑤ 某化工廠排放的廢水中含有HCl會造成水體的嚴重污染.經測定,某工廠產生的廢水中,HCl的質量分數為0.73%
設中和100噸的廢水需Ca(OH)2和10%的NaOH溶液質量分別為X、Y
Ca(OH)2+2HC1═CaC12+2H2O NaOH+HCl═NaCl+H2O
74734036.5
X 100t×0.73%10%Y100t×0.73%
74 |
x |
73 |
100t×0.73% |
40 |
10%Y |
36.5 |
100t×0.73% |
⑥ 據報道,某化工廠排放的污水,使某地一條長約50Km的河水受到污染.經測定,被污染的河水的pH為1-4,遠遠
(1)試題提供pH在1-4之間的信息,說明河水顯酸性.
(2)測定酸鹼度應用pH試紙,提供的其他方法都只能判斷溶液的酸鹼性.取該河水,滴在pH試紙上,顯色後與標准比色卡對照,如果pH<7,溶液呈酸性.
(3)河水污染根治不是簡單的化學反應和污水轉移,應考慮從源頭進行根治方法的合理性.如找出污染原因,將廢水處理達標後再排放.
答案:
(1)酸性
(2)取該河水,滴在pH試紙上,顯色後與標准比色卡對照,如果pH<7,溶液呈酸性
(3)找出污染原因,將廢水處理達標後再排放
⑦ 某工廠排出的無色廢水經測定pH=3,如果往此廢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成紅色;由於制廢需要,
應選擇生石灰
生石灰主要成分為CaO,與水反應可生成Ca(OH)2,可以調為微鹼性。純Ca(OH)2水溶液pH為12.65。
石灰石基本不溶於水,鐵屑可與H+反應將廢水中和至pH=7左右,無法調至鹼性。
⑧ 某工廠排放的五色廢水經測定PH=2,為治理廢水,需將此廢水的PH調至7~8,為達此目的,並採用經濟可行的方
廢水顯酸性,要將廢水調節到顯弱鹼性,需加入鹼性物質. A、生石灰放入水中會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的鹼性相對弱一些,也經濟.故正確; B、氫氧化鈉是強鹼,有很強的腐蝕性,不行;故錯誤; C、鐵粉不是鹼性物質,故錯誤; D、鹽酸本身是酸,不是鹼,加入後會使酸性增強,故錯誤. 故選A |
⑨ 經測定,某工廠排放的廢水的pH為3,污染環境.要治理該廢水,將其pH變為接近7-7.5,才可排放或循環利用.
酸性溶液要想變成鹼性的必須加入鹼性物質,且要過量. A、氯化鈉溶液呈中性,加入氯化鈉後溶液的pH<7.故A錯誤; B、硫酸顯酸性,加入硫酸後溶液的pH<7.故B錯誤; C、氧化鈣和酸性物質反應生成鹽和水,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的水溶液顯鹼性.故C正確; D、銅和pH為3的溶液不反應.故D錯誤; 故選C. |
⑩ 某工廠排放的廢水經測定pH=3.為治理廢水,需將pH調至8.為此,可向該廢水中加入適量的()A.生石灰
A、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的溶液呈鹼性,能將pH為3的廢水調節至8,故A正確;
B、硫酸呈酸性,pH小於7,不能將pH為3的溶液調節至8,故B錯誤;
C、食鹽的pH=7,不能將pH為3的溶液調節至8,故C錯誤;
D、廢銅屑不能與酸反應,不能pH為3的溶液調節至8,故D錯誤;
故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