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果汁廢水氣浮用pam是陽離子的嗎
是的!陽離子聚丙烯醯胺大概價格是20000-25000元之間!
Ⅱ 自製的果汁如何抗氧化
簡單來講,水果容易變色,主要是多酚氧化酶導致的。那最徹底的辦法當然是通過基因改造,把水果的多酚氧化酶搞沒。不過除了這個「北極蘋果」之外,還沒有其它的敲除多酚氧化酶的轉基因水果上市。所以對於其它水果,就要通過某些手段阻礙這個酶促反應的進行。其實維生素c是最便宜易得的抗氧化劑了,不過vc的酸味可能和一些水果的味型不太搭,所以題主會覺得味道怪怪的。另一個選擇是還原型谷胱甘肽,這個的用量可以控制到很少,對風味的影響更小,特別適合蘋果汁梨汁這種味型的果汁。還有就是番茄紅素,不過番茄紅素是脂溶性的,對於果汁來說或許需要選擇水溶性包合物,另外它對果汁的顏色也是會有些許影響的,應該更適合芒果草莓這樣的果汁了。
Ⅲ 果汁廢水中的CODCr是什麼
COD和cr是分開測的,COD是廢水中的化學需氧量,CODCr就是指採用重鉻酸鉀法測的COD。要用硫酸亞鐵靈指示劑,濃硫酸,硫酸亞鐵,重鉻酸鉀,等放在加熱爐上加熱消解得到的值。果汁廢水COD含量太高,建議稀釋100倍先。還是太高就接著稀釋。
印染廠企業廢水含有高鹽度,鹼性,色度深,難生物降解,比較難處理
而果汁廠廢水主要是有機物,不具備生物毒性,能夠被生物降解,成分不復雜,比較容易處理
Ⅳ 有關A/O工藝處理廢水問題(做水處理的進)
1 A如果是控制缺氧條件就有脫氮作用,如果控製成厭氧條件加上好氧就可以有除磷作用,如果控製成厭氧同時將水利停留時間控制在2.5小時的話就變成了水解酸化池。
所以技術顧問說的靈活性是有道理的。
2 對於生活廢水而言,BOD的去除率可以達到40%作用。
3 污泥迴流比是24h內二沉池污泥泵的迴流總量(不管是間隙的還是連續的)與進水流量(不包括各種迴流量)的比。100%就是相當了!
可以間隙抽泥的,不用24小時一直抽的;管材我不了解!
Ⅵ 生化池中污泥變粘稠是為什麼處理的是有機果汁廢水。
從你所說情況,應該有機物濃度過高,導致微生物胞外酶過多,直觀表現就是污泥粘稠,可以減小進水量來調節,增加曝氣,也可以將出水迴流至生化池,起到稀釋作用;請問泡沫情況如何?
Ⅶ 請問我們果汁廠應該如何處理廢水
你好,關於果來汁廠的廢水處理工源藝可以解決水質、水量的調節,氣浮脫膠、厭氧發酵分解,好氧處理、泥水分離,生物處理和生物過濾,消毒,合格排放。該工藝採用氣浮、厭氧、好氧和曝氣生物濾池結合的工藝,對果汁廢水處理效果顯著,出水水質穩定達標排放。
首先綜合性污水經下水管道進入調節池,然後經泵把污水提升至氣浮機,進行固液分離,可使出水變得清澈,絕大部分懸浮狀和膠體狀的固體物質從污水中分離出去。SS、COD、BOD5濃度顯著下降,出水中Cr3+和S2-的濃度能滿足後續生物處理的需要。經氣浮處理後的水自流進入好氧生物處理單元—固定化曝氣生物濾池。好氧生物處理通常採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以此來解決廢水的問題。
Ⅷ 污水處理@500方臍橙果汁廢水,24小時運行,人工格柵(未裝)-收集池/50方-初沉調節池/350
碳氮磷的比值=100:5:1
BOD/ cod 大於等於0.3
PH 6~9
建議增設3MM間隙的格柵
投加污水處理廠的壓濾機後回的活性污泥10噸,到答生化池,小氣量曝氣。主要是掛膜。生化池上進水,下出水。注意水的流態,防止短路。
厭氧池只有在春季開始培養,冬季不適合厭氧菌的培養。
泡沫多,就是微生物沒有了。
你是哪個省的,如方便,我看一下就知道了。
Ⅸ 果汁廢水處理用什麼葯劑
用聚合氯化鋁無極絮凝劑和聚丙烯醯胺有機絮凝劑配合使用,
Ⅹ 急求:"水解酸化+二級生物基礎氧化+混凝沉澱"處理果汁廢水,每個階段對廢水中污染物去除效率是多少
先說工業廢水整體的情況:
有機廢水無大量非生化物質和油脂類。水解酸化階段一般停留時間不長2-6h的話一般能做到20—30%就很好了。二級生化一般不能說效率多高,跟停留時間有關,但是BOD基本能降低到10以下,而COD說不清楚,但是大部分不是很麻煩的水肯定都能處理到COD500以下;而如果說具體能到多少,我覺得處理到200以下還是問題不大的;工業廢水200以下應該都是可以做到或者不難做到的,水質容易的基本這個階段都能達標一級B了COD<60(50);如果生化之後還要繼續處理可能是遇到比較麻煩的廢水了,混凝沉澱主要是通過降低水中SS降低COD原理偏多,而降低膠體也能處理一部分COD,溶解態離子造成的COD很難弄下來了。如果二級生化後面接絮凝,估計COD去除率也就是20~40%左右吧,說不好,情況比較復。
再談果汁廢水:
這類廢水水中應該有很多糖類及果酸等污染物質,你工藝中盡量在前面補充一個格柵沉澱的工藝再進入水解酸化更好些,畢竟物理手段去除30%的COD可能問題不大。
而用水解酸化應依據停留時間,如果水中還有其他毒性鹽類如硫酸鹽更長的停留時間都難提升去除率,一般我覺得你這個水20-40%還是問題不大的,能否做到更高需要看停留時間HRT,如果HRT更長些會將水解酸化推進到厭氧的第三階段產酸產甲烷階段,那麼去除效率或能增加到60-70%。
二級基礎微生物生化氧化這類水一般能弄到COD<200肯定沒問題,如果排放標准不是很嚴,這個標准基本上可以排放了,犯不著再接絮凝工藝。生化工藝已經非常成熟了,根據COD水質水量選擇合理的生化工藝很重要,水量不大水質波動厲害的可以考慮SBR系列的,水質穩定水量穩定可以選擇AO系列的。深度處理除氨氮為主的在南方的話可以選擇土地處理法系列的作為輔助處理工藝。
而如果接絮凝工藝能提升的就是去除水中SS為主的固態可分離的COD,你可以考慮用些濾池工藝(如連續流過濾池、活性砂過濾器)比較省事,比絮凝好用;
跑題了,我們說絮凝吧,一般經濟的投葯量(絮凝劑)都在50mg/L以下,加多了未必有效果,如果後處理絮凝跟絮凝劑有關,用鐵鹽如三氯化鐵石灰水工藝效率會很好,去除率能做到20%-40%都有可能,鋁鹽可能微差些,但是配合0.1mg/L的PAM陰離子助凝劑應該還能有20~30%COD效率。絮凝必須做實驗定配方,很講究的。試驗不難做,你可以組合多種絮凝劑和助凝劑,多種葯劑選擇不僅可以開闊工藝思路,更重要的是節省葯劑費用有的放矢的選擇絮凝劑。絮凝跟排泥效率有關的,你絮凝要勤排泥防止污泥上浮造成COD反增的現象。
助凝劑可以幫你提升效率PAM可以起到更好的橋接作用,而石灰乳可以提升礬花個頭處理膠體COD很不錯。
就這些吧,先做個試驗吧,起碼絮凝試驗很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