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是怎樣算的
一、負荷定義:
1、負荷:一般說負荷有污泥負荷和容積負荷兩種,分別指一定時間(天)內一定量污泥(kg)去除COD的量(kg),和一定時間(天)內一定反應體積(立方米)去除COD的量(kg)。
2、沖擊負荷:在污水處理運行當中,污泥量一般都會保持在一定水平,反應器(曝氣池、厭氧反應器等)容積當然也不會發生變化。但是如果進水水質發生很大變化(COD飆升或大幅下降),就會使污泥負荷和容積負荷發生很大變化,對污泥微生物帶來影響,就是所謂的沖擊負荷。
3、在一些處理工藝中(特別是一些迴流量特別大或者完全混合類型的),由於一些水力或其他方面的設計,使工藝對沖擊負荷的耐受能力比較強。即使有負荷升高的現象,也不至於馬上崩潰,並可以比較快恢復。即抗沖擊負荷能力強。
二、關於污水系統負荷的理解計算
1、運行負荷率=每日實際進水量/每日設計處理量。一般要求運行負荷率不低於60%,2010年,雖然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平均運行負荷率已接近80%,有的甚至超過100%,但國家規定運行負荷率不能超過設計處理量的120%。
2、BOD負荷=(進水BOD×進水量)/(V池容×MLSS)這是MLSS負荷BOD負荷=(進水BOD×進水量)/(V池容×MLVSS)這是MLVSS負荷。
3、污泥體積:濃度為1%的污泥其體積可以認為和水一樣1噸/立方米濃度為5%的污泥其體積可以認為和水一樣1噸/立方米濃度為1%的污泥是指每噸污泥中有10公斤固體物質濃度為5%的污泥是指每噸污泥中有50公斤固體物質所以污泥含水率為99%,降低至95%也就是5噸污泥變成一噸污泥. 就是說污泥的體積會減少5倍。
含水率為99%的活性污泥,濃縮至含水率97% 其體積將縮小多少?
干物質守恆,密度近似為1V99×ρ×(1-99%)=V97×ρ×(1-97%)V97/V99=1/3所以體積從3縮到1,大概縮了66%
4、沉澱池、出水堰負荷:沉澱池的表面負荷和出水堰負荷屬於水力負荷,與生物處理沒多大關系了。都屬於設計上的一些參數。沉澱池的表面負荷:當一個顆粒在理論停留時間內通過一段恰好等於池深的距離時而沉澱,其沉降速度稱作溢流率或表面負荷率。量綱為單位時間每平方米若干立方米,即單位時間若干米。沉澱池的效率通常以表面負荷率為基礎,以每平方米水面面積每天流過水量的立方米數表示。就是水量除以沉澱池面積出水堰負荷:即一定長度的堰出水流量,即流量除以堰長。
5、有機負荷率是進水有機物量與反應器中污泥量的比值。
6、污泥齡是指在反應系統內,微生物從其生成到排出系統的平均停留時間,也就是反應系統內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的時間。在穩定條件下,就是曝氣池中工作著的活性污泥總量與每日排放的剩餘污泥數量的比通常污泥齡長,菌種多樣性就多,有機負荷率相對可提高。但也不是絕對的。
從動力學的角度講,保持池內生物量濃度MLVSS、進水流量、不變的前提下(請注意這個前提條件),負荷升高(提高進水COD濃度)會導致出水COD濃度的提高,污泥生長變快,為保持MLVSS,排泥更快,即泥齡變小。反之亦然。但是這個動力學反應有一個范圍的。
依據的反應如下:u=1/SRT=umax*Se/(Se+Ks)------MonodNs=Q*So/(V*X)-----有機負荷 對於實際工程中進水負荷增加及應對措施以及樓上engineerxia所言「有機負荷率相對可提高。但也不是絕對的。」可以這樣分析:對於一個已有的系統而言,調節停留時間、改變構築物大都是行不通的,能夠改變的就是污泥濃度、排泥量控制。為了保證出水水質(Se不變的情況下,單位微生物生長和吸收污染物的速度是不變的),勢必需要提高MLVSS來實現增加負荷的吸收,實際的操作是減少排泥量,然後MLVSS提高,出水達標後,逐步增加排泥量,最終的平衡是MLVSS比負荷增加前要大,絕對排泥量也增大的。最後穩定的條件下,Ns並沒有變化,SRT也沒變化,只是形成了一個新的平衡點!
7、表面負荷單位時間內通過沉澱池單位表面積的流量,稱為表面負荷或溢流率,常用q表示,q=Q/A(即流量與表面積的比值)
8、污泥負荷 曝氣池內每公斤活性污泥單位時間負擔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公斤數。其計量單位 通常以kg/(kg·d)表示。
污泥負荷(Ns)是指單位質量的活性污泥在單位時間內所去除的污染物的量。污泥負荷在微生物代謝方面的含義就是F/M比值,單位kgCOD(BOD)/(kg污泥.d)
在污泥增長的不同階段,污泥負荷各不相同,凈化效果也不一樣,因此污泥負荷是活性污泥法設計和運行的主要參數之一。一般來說,污泥負荷在0.3~0.5kg/(kg.d)范圍內時,BOD5去除率可達90%以上,SVI為80-150,污泥的吸附性能和沉澱性能都較好。
污泥負荷的計算方法: Ns=F/M=QS/(VX) 式中 Ns ——污泥負荷,kgCOD(BOD)/(kg污泥.d); Q ——每天進水量,m3/d; S ——COD(BOD)濃度,mg/L; V ——曝氣池有效容積,m3; X ——污泥濃度,mg/L。
9、滿負荷污水的處理負荷一般是指污水處理系統對於進入的污水能夠穩定達標的前提下,所處理的污水量,或污染物的總量。譬如某污水廠設計2000m3/d,進水COD1000mg/L,而實際上來水是1000m3,來水COD2000多,如果處理出水穩定達標,也可以說該系統已達到了滿負荷。當然這個滿負荷是相對的,設計人員設計說明上會提一下污水處理單元中微生物的有機負荷是多少,池內微生物的濃度是多少,如果你在運行中,通過管理,提高了池內的生物量,提高了它的處理能力,也完全可以超負荷運轉。一般的設計指標都是運行比較穩定的參數,再高或者低一些,也未嘗不可。在負荷的提高過程中,逐漸提高生物量,以及單元去除能力,逐漸增加處理污水量,這個過程就是調試的過程。這個調試的指標是出水水質合格,出水穩定,就可以慢慢增加污水負荷,直到滿負荷運轉。
B. 污泥負荷越低,污水處理效果就越好嗎,為什麼
污泥負荷大小實質就是供給單位質量活性污泥營養的多少。污泥負荷大,活性污泥增長速率,有機物去除速率和氧的利用速率均高,但污泥負荷大,處理系統出水不易合格,同時由於微生物活力強,污泥不易凝聚沉降,與水分離不好。污泥負荷小,則反之。因此,欲得到良好的處理效果,就應根據具體的處理工藝控制適宣的污泥負荷。
(2)污水處理負荷率低的影響擴展閱讀:
污泥處理技術:
1、一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2、二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懸浮物去除率達95%出水效果好。
3、三級處理
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等。
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柵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後,經過格柵或者篩率器,之後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澱池,以上為一級處理(即物理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應器有曝氣池,氧化溝等。
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澱池,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一級處理結束到此為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
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迴流至初次沉澱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後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乾燥設備後,污泥被最後利用。
C. 污水處理好氧池因為負荷高受沖擊…現在Cod去除率很低 該怎麼解決
造紙業的污水處理工藝:
一、預處理
廢紙造紙生產廢水的預處理是保證系統達標的 前提,預處理的主要目的:回收廢水中的纖維、降低生 化系統負荷。一般廠家均在車間內部對白水進行紙 漿回收,在此不做贅述,本文所述的預處理主要是混 合廢水的廠外處理,主要包括紙漿回收、物化處理。
二、紙漿回收
常用的紙漿回收設備有斜篩、重力自流式篩網 過濾機、普通旋轉過濾機、反切單向流旋轉過濾機 等,常用的為斜篩。建議根據試驗確定水力負荷及 篩網目數,在沒有數據的前提下,推薦水力負荷為 10~15 m3 / (m2 ·h) ,篩網80~100 目。近年來出 現多圓盤回收混合廢水纖維。多圓盤原先多用於廠 內白水處理,現在已有箱板紙廠家採用它回收廠外 混合廢水的纖維。多圓盤運行費用低、基本不需加 葯、回收纖維質量高、出水懸浮物含量低( SS < 60 mg/ L) ,後續可以省去初沉池,具有廣闊的應用前 景,值得設計人員關注。
三、物化處理
造紙廢水物化預處理常用的有氣浮法和沉澱法。 氣浮法主要為機械法和溶氣法。機械法以渦凹 氣浮為代表,溶氣氣浮以普通溶氣氣浮和淺層氣浮 為代表。機械法優點為無迴流,設備簡單,動力消耗 低;缺點是氣泡大,數量有限,效率相對低,且設備維 護相對復雜。傳統溶氣氣浮因其佔地面積大,投資 高,新工程很少用;淺層氣浮因其效率高、佔地小,在 溶氣氣浮中處於主導地位。沉澱法常用處理設施有 斜管沉澱池、輻流沉澱池和平流沉澱池等。斜管沉 淀池易堵塞,平流沉澱池排泥困難。造紙廢水多采 用結構簡單、管理方便的輻流沉澱池,其表面負荷可 取1~2 m3 / (m2 ·h) 。
四、生化處理 生化處理是廢紙造紙生產廢水處理的關鍵部 分「, 厭氧+ 好氧」工藝具有耐沖擊負荷、COD 去除 率高、動力消耗低、運行費用低等優點,被廣泛採用。 厭氧處理一般採用水解酸化或完全厭氧反應器 (UASB、IC、PAFR 等) 。根據生化進水濃度的高 低,選擇將厭氧控制在水解酸化階段或完全厭氧階 段,建議當生化進水CODCr > 800 mg/ L 採用完全厭 氧反應器。好氧處理一般採用活性污泥法、接觸氧化 法或氧化塘,其中以活性污泥法應用最廣。
D. 污水處理中影響COD去除率的因素有哪些
污水處理中影響COD去除率的因素有3個:
1、進水水質決定去除率,一般難降解的專工業廢水比生屬活污水去除率低。
2、處理設施設計與現狀是否匹配的問題,比如水力負荷過高等問題。
3、系統運行操作是否得到的問題,比如污泥濃度控制過高,曝氣過度,營養劑缺乏等。
池容不變的情況下提高污泥濃度可以增強COD、N、P的去除效果,但是怎麼判斷池子容積不夠用了?
主要看MLSS是否合理以及去除率和供氧情況。
1、MLSS一般不高於4000mg/l,高了的話沉降、供氧會有問題。
2
、去除率,自然看是否可以滿足出水合格的要求。
3、供氧的話,如果MLSS太高的話,則供氧會跟不上,很多時候可能會小於1.0mg/l。
E. 城市生活污水COD濃度偏低會對污水處理廠造成什麼影響怎麼樣
1.活性污泥極難培養
2.生物量比較少
3.抗水質水量沖擊都很差
F. 污水處理站超低負荷如何運行
超低負荷的處理還不簡單,不經過目前的生化系統,單獨物化處理一下就排放,或者專只使用生化處理系統的屬一部分並減降低排水量,少排或者不排泥。加營養葯劑的辦法只能臨時使用或者只作為配合使用,否則就失去了污泥馴化的效果。對於水量濃度不穩定的污水生化處理站,應盡量減少或者不排泥,污泥盡量迴流。
我謙語水處理設備經營部可根據您的水量和處理標准以及對水處理設備的要求及場地規劃等實際情況,為您提供全面水處理技術服務並為您量身定製水處理設備。
G. 是不是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低就一定是管網不完善
不一定,負荷低絕大部分是因為管網不完善,但也有一小部分是因為水質的變化。
如果是進水總有機物降低,可適當投加葡萄糖或者麵粉以補充碳源。
H. 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是怎樣算的
計算:水力負荷 = (體積/時間)/面積 = 流量/面積,體積/時間 = 流量
單位時間內,內通過單位面積容的水體叫水力負荷。單位是立方米(廢水)/立方米(濾料)·日或立方米(廢水)/平方米(水池)·日。是沉澱池、生物濾池等設計和運行的重要參數。
例如,每小時,通過每平方米地表面,排出去(滲透下去的)水量。
或每天,通過每平方米地表面,排出去(滲透下去的)水量(立方米)。
(8)污水處理負荷率低的影響擴展閱讀
污水處理的意義:將污水進行處理之後,可以對其進行循環使用,為我國的生產減少水資源的消耗。水處理技術利用相關的技術手段對污水進行凈化,使其可以繼續使用,所以污水處理極為重要。
按污水來源分類,污水處理一般分為生產污水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生產污水包括工業污水、農業污水以及醫療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產生的污水,是指各種形式的無機物和有機物的復雜混合物,包括:
①漂浮和懸浮的大小固體顆粒;
②膠狀和凝膠狀擴散物;
③純溶液。
按水污的質性來分,水的污染有兩類:
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
I. 污水廠進水COD濃度低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進水COD低,會造成系統微生物負荷低,污泥會加快老化和死亡,造成處理效率降低,出水COD會升高。
含有大量的有機物的水在通過除鹽系統時會污染離子交換樹脂,特別容易污染陰離子交換樹脂,使樹脂交換能力降低。有機物在經過預處理時(混凝、澄清和過濾),約可減少50%,但在除鹽系統中無法除去,故常通過補給水帶入鍋爐,使爐水pH值降低。有時有機物還可能帶入蒸汽系統和凝結水中,使pH降低,造成系統腐蝕。
在循環水系統中有機物含量高會促進微生物繁殖。因此,不管對除鹽、爐水或循環水系統,COD都是越低越好,但並沒有統一的限制指標。在循環冷卻水系統中COD(K2MnO4法)>5mg/L時,水質已開始變差。
管道沉積對污水處理廠進水COD質量濃度產生一定影響。如果污水管道坡降小,在施時沒有嚴格控制高程,造成返坡現象,污水在管道流速偏低甚至長期積水,加之污水管道很長,污水中小顆粒將會在管道內存在一定程度的沉積,顆粒在沉積過程中會攜帶較多有機污染物質沉澱。
導致通過管網進人污水處理廠的多是污水的上清液,這也是污水處理廠進水COD質量濃度偏低的原因之一。每次大雨初期雖有大量雨水進入污水管道,如果進水水質不降反升,這就表明管道的沉積效果對進水COD質量濃度產生了較大影響。
J. 污水處理廠如進水小,間歇性運行會影響什麼
摘要 進水量銳減對污水廠運行的影響主要包括營養缺失、水力負荷降低、水溫下降及恢復供水後的負荷沖擊等幾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