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味精的行業狀況
味精行業在中國曾有一段黃金時期
中國味精生產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並於1992年成為世界味精生產的第一大國。2002~2010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1.1%。中國味精的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位。
然而,工信部最新發布的2013年19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後產能目標中,味精行業的目標任務同比增幅最大,與2012年相比淘汰落後產能目標增加了14.2萬噸,增幅高達99.3%。
由於資金實力、環保能力等因素,中小企業總是最先被清洗。
對這些小企業來說,從事味精生產有幾道難以跨過的門檻
首先就是成本問題。一家小型味精生產企業產能一般在8000~10000噸,難以同梅花集團等業內龍頭幾十萬噸的產能相提並論。「2009年之前南方煤炭價格一噸在200~300元的時候還有一些小廠在生產,等煤漲到一噸800~1000元的時候就沒有工廠做了。」該負責人表示。
其次,政府在環保上設置的門檻較高。味精行業本身高能耗、高糧耗又高污染,是食品工業中廢水的排放大戶,也是中國發酵工業的最大污染源。2007年以來,國家收緊環保標准,先後出台多項規定,對小企業來說,要想達標投入太大。
② 1、 味精廢水的水質特點是什麼主要處理難度在哪裡如何解決
含碳氫氧化合物多、需要用生化處理工藝
③ 國內現狀
中國礦山數量多,開發與應用的充填工藝與技術類型多,尤其是近十餘年來,在新的充填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國充填采礦法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世紀50年代的乾式充填,1955年我國乾式充填采礦法在有色金屬地下開采中佔38.2%,在黑色金屬地下開采中高達54.8%,但由於當時設備比較落後,技術水平比較低,從采礦工效、生產能力及成本上制約了充填采礦技術的發展,至1963年,有色礦山中充填采礦法的應用比重降至0.7%;第二階段為20世紀60、70年代以分級尾砂、河砂、風砂、碎石等為集料的水砂充填和膠結充填工藝,1960年,湘潭錳礦為了防止礦坑內因火災,採用了碎石水力充填技術,1965年錫礦山南礦為了控制采場大面積地壓,使用了尾砂水力充填工藝,1968年凡口鉛鋅礦為了滿足采礦工藝要求,首次採用分級尾砂和水泥膠結充填工藝;第三階段為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全尾砂高濃度膠結充填、高水速凝全尾砂固化膠結充填和塊石膠結充填工藝,20世紀80年代末,凡口鉛鋅礦和金川有色金屬公司開始試驗全尾砂充填,同時高水速凝充填技術在煤礦開始應用,1988年大廠銅坑礦採用了塊石膠結充填工藝;第四階段為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膏體泵送充填工藝,1997年金川有色金屬公司二礦區建成了膏體泵送充填系統,1999年大冶有色金屬公司也採用了膏體泵送充填技術。此後,隨著各種新型充填工藝、新型膠結材料的成功應用,極大地推進了我國充填采礦技術的發展(表6.1)。
表6.1 國內外充填采礦實例表
④ 蓮花味精的公司概況
歷史情況簡介: 蓮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由河南省蓮花味精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蓮花集團」)獨家發起,募集設立。發起人的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河南省周口地區味精廠。該廠自成立以後,規模不斷擴大,業務不斷發展,1996年10月,經河南省體改委和周口地區行政公署聯合批准,在河南周口地區味精廠基礎上整體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蓮花集團目前已形成年產12萬噸味精的生產能力,是中國最大的味精生產基地,是國家大型一類企業和國家確定優先扶持發展的300家企業集團之一,綜合經濟指數居全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第88位。
蓮花集團抓住經濟體制改革的機遇,發展迅速,經濟效益顯著;目前味精產量已從1983年的400噸上升到1997年的12萬噸,產值由1983年的945萬元增至1997年的223000萬元。年加工玉米35萬噸,單廠味精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國內市場佔有率達43.4%。產品在全國同行業首家獲ISO9000國際質量認證。經過幾年的發展,蓮花集團已形成以生產「蓮花」牌味精為主,以化工、食品、飼料、包裝、彩印等為輔的多元化的大型國有獨資企業。蓮花集團積極響應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國內外味精廢水處理沒有成熟經驗的情況下,逐步理出了一條從原料投入、工藝設計、生產管理、綜合利用到全程式控制制的治理思路。自1995年以來,集團在生產資金極其緊張的情況下,投資1.5億元,先後建設了一、二期污水治理工程,使味精生產的廢水排放達到國家標准,成為淮河流域率先治污達標的企業。為了轉換經營機制,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和提高經濟效益,適應市場的需求,經河南省人民政府豫股批字199819號批准,由河南省蓮花味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獨家發起,募集設立該公司。經國家財政部財國字199844號文確認,發起人以其所屬的全部與味精生產有關的經營性凈資產30427.08 萬元作為出資,按65.73%的比例折為20000萬股國家股。
⑤ 國內外如何看待廢水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新中國成立年以來,環境保護事業逐步發展壯大。其中,關於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逐年增加,環境污染治理投資佔GDP比重也穩步提高。上世紀80年代初期,全國環保治理投資每年為25至30億元,約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51%;到80年代末期,投資總額超過100億元,占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0.60%左右;「九五」期末,投資總額達到1010.3億元,占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1.02%,首次突破1%;「十五」期末,投資總額達到2388億元,占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1.30%;2010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達6654.2億元,是2002年的近5倍,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量逐年增加,佔GDP比重均呈上升趨勢。同時,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情況逐年下降。2001年共發生1842起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而到了2010年,則下降至420起,是2001的1/4。2010年,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為6654.2億元,比上年增加47.0%,占當年GDP的1.67%。其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224.2億元,比上年增加68.2%;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397.0億元,比上年減少10.3%;建設項目「三同時」環保投資2033.0億元,比上年增加47.0%。
經過多年努力,中國正在逐步形成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小區等多種保護管理形式並存的保護管理體系。與此同時,環境法制建設日臻完善。我國環境立法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目前,我國已制定了包括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環境影響評價等10部環境保護法律,15部自然資源法律,頒布國家環境標准800多項,批准和簽署多邊國際環境條約50餘項,頒布地方性環境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660餘件。
「十二五」期間全國GDP將達到231.2萬億元。根據中國環境規劃院宏觀戰略研究環保投入專題和「十二五」規劃前期研究,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將超3.4萬億元。
中國產業研究報告網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工業廢水治理產業全景調研與投資策略研究報告》共十四章。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環境保護部、中國石油化工協會、中國國土資源部、中國產業研究報告網、國內外多種相關報刊雜志的基礎信息以及專業研究單位等公布、提供的大量的內容翔實、統計精確的資料和數據。報告對我國工業廢水市場運行情況進行了研究分析,並且論述了領先企業運行情況。通過翔實的數據和充分的論述,從產業層面上剖析產業現狀特點,針對產業的供需矛盾闡述了工業廢水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和影響因素,從多個角度揭示了工業廢水產業結構。
⑥ 中國環保現狀
環保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近年來,環境污染問題愈發嚴重,環保行業愈發得到重視。環保行業涉及的領域多,主要包括大氣治理、污水治理、固體廢物治理及土壤修復等種類。按照產業鏈分,整個環保行業分為上游環保設備,中游環保服務,下游環保運營。隨著新技術的發展,環保設備行業政策傾向於加強關鍵環保技術應用,環保設備產品自主創新,推動智慧環保設備發展。
環衛裝備是進行環衛機械化作業的主要工具,是國家環境衛生事業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之一,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市政基礎投入的增加,環衛保潔機械化率已顯著提高。根據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新車交強險統計數據,2019年全國環衛車輛銷量116588輛,同比增長14.01%,近三年復合增長率為23.48%,同比增速有所減緩,環衛裝備行業進入了穩步增長時期。
隨著物聯網雲計算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大力發展的環保產業智慧化是必然趨勢,未來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市場將構建一個高度感知的智能環保環境。
——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⑦ 中國最新的水資源現狀 污水處理現狀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污水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年底,我國污水處理及其再生行業企業個數達到了213個,資產總計844.13億元,較2011年增長了11.43%,銷售收入為236.64億元,較2011年增長了16.16%,擴張速度較快。
但是我國當前污水處理費還處於較低的水平,在我國36個大中城市中還有14個城市的污水處理費低於0.8元/噸,未能達到國家規定的上漲幅度,雖然當前我國污水處理及其再生行業的毛利率較高,2012年華東地區和西北地區的毛利率超過了100%,但是由於污水處理費的工業事業特徵,其市場調節能力較差,2012年我國污水處理及其再生行業七個地區有四個毛利率在下降,而且華東、華中地區連續兩年處於下降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會打擊企業投資這個行業的積極性。
前瞻產業研究院污水處理及其再生行業小組認為,從我國污水日處理能力和污水排放總量對比來看,我國污水處理能力尚不能滿足需處理的污水量,加上污水處理行業存在產能利用率低的問題,每年都有大量的沒有得到處理的污水流入水體中污染水環境,行業需求大於供應。
受到經濟回暖,國家政策推動以及環保行業熱度增長等有利因素作用,污水處理行業整體生產經營狀況較好,基於多項政策的利好作用具有持續性,加之隨著工業的持續增長,污水處理的行業需求將穩定增加,預計2013年污水處理行業的財務運行仍將保持較好水平。
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中國環保投資將達3.1萬億,較「十一五」期間1.54萬億的投資額上升121%。「十二五」期間,隨著環境稅費改革,市場化和特許經營制度完善,稅費優惠政策落實和處理費用徵用水平提高,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運行服務市場將迅速發展,環境咨詢、環境設計、環境貿易等服務領域也將進一步擴大,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總體來說,我國污水處理行業前景比較良好,行業增長空間很大。
⑧ 味精廠廢水該如何處理
味精廢水按污染物濃度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污染物濃度高、成分復雜的離交尾液等。第二類為炭柱處理水、洗米水、設備清洗水及生活廢水等組成的中、低濃度有機廢水,這部分廢水水量較大。廢水中有機物、NH3-N及SO4含量高,pH值偏低,且含有一定量的Cl。對厭氧和好氧生物具有直接和間接生物毒性,其治理國內外已經作了多年研究。這類問題可以到像環保通之類的平台問問看看,主要是關於水處理方面的,希望對您有幫助。
通過對國內較典型味精廢水處理工程實地考察、調研,已實施的工程中基本分三種工藝:
1.厭氧+好氧處理工藝;
2.完全好氧工藝;
3.不同形態的水解酸化+好氧工藝。
由於廢水中高SO4、高NH3-N,對厭氧、好氧微生物不同程度的抑制導致處理系統不能正常運行或使厭氧反應系統幾乎不能運行。為避開兩相矛盾,部分企業的後續改造與2000年後的新工程設計將重點放在前期物化處理方面,分別採用:
一、濃縮蒸發法;
二、Ca(OH)2脫硫法;
三、空氣氧化吹脫法;
四、工藝水稀釋法。
⑨ 味精廢水處理難點及如何處理
味精由於其「五高一低」的特點,導致其處理方法難、處理成本極高,使之成為了難以治理的工業污染源之一,但同時也是值得開發的資源庫之一。
味精生產廢水的綜合治理主要有三種途徑:一是回收利用有用成分,例如廢水中含量較多的氨氮成分,可依靠物理方法進行充分的濃縮轉化利用來製造飼料蛋白,創造經濟效益降低廢水處理成本,因而氨氮的濃縮轉化利用是各味精廠生產廢水處理工程中需要考慮的途徑之一;二是末端處理法,由於中低濃度的廢水和預處理後的部分廢水氨氮含量低,直接用化學混凝法使廢水中的有機物轉化為其他成分,降低COD、BOD、氨氮、硫酸根等的濃度,接著用生物法對廢水中大部分有機物進行徹底氧化分解,並轉化為無害物質;三是清潔生產,從味精生產廢水的源頭開始著手,改進生產工藝,進行清潔生產,減少味精廢水的排放量,最終實現零排放。
綜上所述,一般的味精廢水處理可採用以下處理工藝流程:先使用物理法進行預處理,同時對高濃度廢水進行濃縮轉化利用,然後將處理後的廢水和中低濃度生產廢水進行混合,再一起進入化學混凝處理階段,降低有機濃度,提高化學降解性,最後再進入生化降解階段,利用生化反應進行徹底的氧化處理,從而減少二次污染,同時要結合清潔生產,降低廢水的排放量。
總之,各個味精生產企業應該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選擇更適合自己特點的處理方案,而不是盲目照搬其他企業的方案流程,來最大限度地達到對味精廢水的綜合治理。科研部門在研究開發味精廢水處理技術的同時,在吸取國外成功經驗的同時也要結合我國的國情,研究出真正經濟有效環保的處理技術,為我國的經濟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