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污泥減量
詳細資料:
污泥減量微生物制劑。本產品用於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或者是有機工業廢水處理廠,只要是原來的處理工藝為生化處理方法的,都可以用本產品。其主要作用是減少剩餘污泥的產生量,污泥減量率在60-70%左右。其主要特點如下:
1、污泥減量微生物制劑的主要作用是減少剩餘污泥,污泥減量率大於70%;
2、污泥減量微生物制劑不用增加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設施;
3、使用污泥減量微生物制劑不用改變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水質;
4、污泥減量微生物制劑投加量少,每月投加一次,投加量為日處理水量的0.005%;
5、污泥減量微生物制劑含活菌含量在3×108~2.8×109個細胞/ml之間;
6、污泥減量微生物制劑具有很好的除臭功能;
7、污泥減量微生物制劑所含細菌均是對人和環境無害的細菌。
工程介紹:
1、重慶市江津德感污水處理廠生產性試驗(10,000噸/天);
2、北京自來水集團門城污水處理廠 (40,000噸/天);
3、北京城市排水集團北小河污水處理廠(60,000噸/天);
4、重慶市長壽污水處理廠(40,000噸/天);
5、南京江寧污水處理廠(40,000噸/天);
6、揚州湯汪污水處理廠(180,000噸/天);
7、深圳東部華僑城污水處理站11座(500~3,000噸/天不等);
8、儀征化纖水務中心生化一裝置三線(40,000噸/天);
『貳』 如何進行減量污水處理廠中污泥
1、增抄加污泥令,增大曝氣,提高污泥停留時間
2、採用生物解耦聯,將迴流污泥厭氧6到8小時後,再迴流至進口端。
3、添加污泥減量微生物
4、增加污泥濃度
污泥處理和污泥最終處置:主要包括濃縮、消化、脫水、堆肥或家用填埋。濃縮有機械濃縮 或重力濃縮,後續的消化通常是厭氧中溫消化,也就是厭氧技術。消化產生的沼氣可作為能源燃燒或發電,或用於作化工產品等。消化產生的污泥性質穩定,具有肥效,經過脫水,減少體積成餅成形,有利運輸。
污泥可以進行人工堆肥或機械堆肥。堆肥 後的污泥是一種很好的土壤改良劑。但對重金屬含量超標的污泥,經脫水處理後要慎重處置,一般需要將其填埋封閉起來。
『叄』 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如何處理
污泥處理與處置的目的是為了穩定、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穩定化處理可以殺死污泥中的寄生蟲卵和病原微生物,減少有機物含量,減少體積,提高污泥處理成本,使之處於相對穩定狀態。常用的方法有堆肥化、乾燥和厭氧消化。堆肥化是利用污泥中的微生物進行發酵,將有機物轉化為類腐殖質,改善物理性狀。乾燥則將污泥餅的含水率降低,避免微生物作用,使污泥穩定。厭氧消化通過細菌分解有機物產生沼氣,可作為燃料和化工原料。
無害化處理去除有毒有害物質,主要方法包括加熱、加石灰、長期貯存、堆肥和加氯等。減量化分為質量減少和體積減少,可以通過穩定、焚燒、濃縮、脫水、干化等方式實現。焚燒可以迅速減量化,但成本高,可能產生污染。
污泥資源化利用包括土地利用和熱能利用。土地利用是指將處理後的污泥施用於土地,改善土壤,促進農作物和苗木花卉生長,減少化肥和農葯使用,減少環境污染。熱能利用是指將污泥焚燒產生的熱能回收利用。
污泥最終處置方式主要有填埋、農用和園林綠化。填埋是將污泥運至垃圾填埋場與城市垃圾一起處置,但易污染地下水,佔用大量土地,不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農用和園林綠化利用污泥中的微量元素改善土壤,促進作物和花卉生長,減少化肥和農葯使用。
總之,污泥處理需要綜合考慮穩定、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採用堆肥化、乾燥、厭氧消化等方法,最終處置方式則需根據實際情況選擇。
『肆』 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怎麼處理的
污泥處理的主要方式包括干化焚燒、制復合肥和衛生填埋。其中,干化焚燒是一種有效的污泥減量方法,通過控制污泥的含水率,使其降至10%至40%,從而減少污泥的體積和重量,降低運輸和填埋費用。此外,干化過程還能大幅減少污泥的臭味。干化裝置分為直接干化和間接干化兩種,其能量消耗與污泥的成分和水分有關。間接干化利用沼氣通過熱交換器進行,通常推薦使用立式干化裝置和流化床工藝。在干化與焚燒串聯的工藝中,干化程度取決於污泥的熱值和回收焚燒爐的熱能,以實現能量平衡,避免額外添加燃料。
對於許多污水廠而言,將污泥用於農田製作復合肥是一種可行且現實的方案。污泥中富含氮、磷、鉀和微量元素,對農作物有增產作用。同時,污泥中的有機質和腐殖質也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劑。然而,農田施肥存在季節性限制,當污水廠生產泥肥超過需求時,可能會面臨泥滿為患的問題,影響正常運行。一些污水廠選擇支付費用讓農民將污泥拉走,但這種方式可能導致二次污染。
衛生填埋是另一種污泥處理方式,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與傳統填埋相比,它更注重環境保護,通過科學選址和必要的場地防護處理,以及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學的工程操作方法,使這項技術逐漸成熟。城市污泥經過簡單的滅菌處理後,可直接傾倒於低地或谷地製造人工平原。這種處理方式對前期的污泥處理技術要求較低,一般進行消化減容即可。如果不進行消化處理,污泥也可自然干化。然而,衛生填埋需要大面積場地和較高的運輸費用,且地基需作防滲處理以免污染地下水。因此,近年來污泥填埋處置所佔比例逐漸減小。盡管如此,填埋並不能完全避免環境污染,而只是延緩了污染產生的時間。
『伍』 城市污水處理廠剩餘的污泥有哪些處理途經
目前,我國污泥的處置方法主要有填埋場、海洋處理、焚燒等,但這些方法不能滿足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1 填埋處理
污泥填埋場目前是中國應用最廣泛的地區。中國污泥處理的大部分垃圾填埋場都是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泥本身含水量過高,質地鬆散,容易造成垃圾滲濾液產生,垃圾填埋場土壤不穩定。埋層破裂的可能性增加。在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機械脫水後,大部分污泥的含水率只能達到80%左右,不能滿足污泥填埋標準的要求。隨著中國的土地資源日益緊張,很難開辟新的垃圾填埋場。垃圾填埋處理不再是污泥的最佳出路。
2 海洋處理
海洋污泥處理是簡單可行的,但這種方法並沒有對污泥進行預處理,只利用海洋吸收污染物。這種處理方法容易造成海洋污染,威脅海洋生態系統和人類食物鏈,存在較大的隱患。世界各國正在逐步廢除這種處理方法,以避免將來對海洋環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3 污泥焚燒
污泥焚燒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污泥減量處理。與填埋和海洋處理相比,早期投資較大,後期運行管理要求較高,但焚燒法能最快、最徹底地實現污泥減量化。且處理後殘渣較少,便於後續處理。但焚燒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可能會有尾氣污染,產生有毒氣體,不是一種環保的處理方法。
4. 污泥資源化處置
除傳統的處理方法外,污泥在其他行業的應用研究也逐漸增多,如制備蛋白質滅火劑、建築磚等。這些研究為實現污泥資源化和減量化指明了方向。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已經實現。
5. 制備污泥蛋白
剩餘污泥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可被酸、鹼水解,制備水解蛋白(肽)。水解蛋白具有發泡性能,攪拌後通風可產生大量泡沫(具有滅火特性),如添加穩定劑、防腐劑、防凍劑等,可製成蛋白泡沫滅火劑。與傳統的化學泡沫滅火劑、乾粉滅火劑和動植物蛋白水解液滅火劑相比,該滅火劑具有制備成本低、無二次污染等優點。因此,發展剩餘污泥減量、無害化、資源化技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6.制備建築用磚
污泥含有大量的無機物質,也可以作為處理後的建築材料的原料。污泥磚製造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干污泥直接制磚;另一種是用污泥焚燒灰磚。當直接從乾燥污泥制磚時,應適當調整污泥的組成,使組成等於制磚粘土的化學成分。制磚粘土所需的化學成分為SiO2:56.8%~88.7%; Al2O3:4.0%~20.6%; Fe2O3:2.0%~6.6%; CaO:3%~13.1%; MgO:0.1%~0.6%;其他0至6.0%。污泥用於焚燒灰磚,焚燒灰的化學成分與制磚粘土的化學成分相當接近。在坯料中加入適量的粘土和硅砂。最合適的投配比是關於焚燒灰:粘土:硅砂= 100:50:(15-20)。由於污泥焚燒過程增加,成本增加,操作和管理難度增加。因此,通常使用乾燥後的污泥。
制備PHA
聚羥基烷酸(PHA)是由某些細菌在非平衡生長條件下(如氮、磷缺乏)合成的一種細胞內儲能儲碳材料,可由純微生物或混合微生物合成。PHA具有完全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壓電性等優良性能,是傳統不降解塑料的理想替代品。剩餘活性污泥通過向污泥中注入土源性PHA合成菌的方法產生PHA。採用生物浸出法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屬,降低了污泥的致病性。污泥適合農田應用,實現剩餘活性污泥的充分利用,避免二次污染,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製造活性炭
"萬洪雲"用活性污泥處理廢水過程中產生的好氧污泥和厭氧污泥製成活性碳。選擇了最佳工藝條件,並對產品性能進行了進一步測試。實驗結果表明,利用殘留活性污泥制備活性炭的方法是可行的,在最佳條件下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是令人滿意的。
此外,也有關於污泥用於污泥燃燒、發電和水泥生產的文獻研究,這些方法對於實現污泥資源化、減量化具有很好的作用。
『陸』 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污泥怎樣處理才能綜合利用
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污泥初步脫水、縮小污泥體積。經過濃縮後的污泥,可以方便後續處理,常用的濃縮方法包括重力沉降、上浮濃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