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泰州市海陵區寺巷鎮有多少個村最好具體點
巷鎮 寺巷鎮街景江蘇省泰州市寺巷鎮寺巷鎮位於泰州主城區南部,南擁中國醫葯城,北接泰州主城區,隸屬省級泰州經濟開發區,面積60平方公里,人口7萬,下設22個行政村、三個社區(居委會),青年南路、泰高路、新328國道、南官河、引江河、周山河穿過鎮內,區位優勢得天獨厚。隨著開放型經濟的不斷發展,寺巷鎮由一個以農業經濟為主的鄉鎮,發展成為泰州經濟大鎮,工業重鎮和招商引資的先行鎮,2007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8億元,建築企業施工總產值3.5億元,全年實現財政收入1.2億元。
經濟發展:
作為泰州市招商引資和經濟開發的窗口,投資數億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興建了引江大道、吳陵南路、吳洲路、春風路、梅蘭路、鳳凰西路等市重點道路,配套設施齊全。鎮南民營科技園初具規模,優勢明顯,國家重點項目「泰州醫葯城」一期工程已動工興建;鎮北已成為省級經濟開發區的高新技術產業園。通過多年發展,繩網業成為寺巷鎮一大特色行業,遠近聞名,銅管、集裝袋、鋁材、化纖、建材成為全鎮的支柱產業。
城鎮建設:
鎮域范圍內新建了明珠小區、鑫泰花園、西湖翠苑、鳳凰21世紀花園、泰墅園、泰河名府等一大批現代化住宅小區,人居環境上乘宜人。投資2.5億元落戶寺巷鎮范圍內的中外合資普濟醫院成為醫療行業新的支柱,鎮區有兩所中心小學、兩所中學,泰州實驗中學為泰州市重點中學、省「三星級」高中,全鎮社會事業興旺發達,社會和諧,生活安康。全鎮幹部群眾正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動力,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十一五」規劃的要求,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加快城市化和基礎設施建設,奮力推進富民強鎮目標,積極推進文化、教育、衛生等公共事業的全面進步,不斷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
所轄村屯:
鮑庄村
位於328國道北側,鳳凰西路、鮑九路交叉貫穿全村,與泰高路、南官河、吳洲路、引江河相連,水陸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0個村民小組549戶,總人口2088人,土地總面積2204.7畝,耕地全部被徵用。鮑庄村為原鮑徐集鎮所在地,村民利用沿街門面房開店經營,隨著經濟開發的不斷深入,土地全部被徵用後,村兩委會利用原村辦廠房拆遷置換的土地9.28畝,進行出租建標准廠房,年租金5萬元,村級收入全年達10萬元。
北徐村
地處鮑徐鎮西、東與鮑庄村接壤,西至泰州引江河,面積約1.3平方公里,2001年11月北徐村由原東徐、北徐、西徐三個村合並,總人口3700人,22個村民小組,黨員61人。全村有個體私營企業14個,年產值2500萬元,集體純收入14萬元(來源於集體房屋出租),良好的開發環境。
城南村
共有1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030人,黨員總人數68人,總耕地200.5畝,其中:有4個組有部分土地,有9個組土地被征。沿海陵南路、泰高路西側商業經濟繁榮,部分門面房出租,全年總收入28萬元,全年總支出31萬元(主要退職幹部較多)。
春風村
東鄰東明村,西鄰新建村,南鄰泰州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園,北至老通揚運河,全村共有9個村民小組,505戶居民,1865人,其中農業人口1732人,開發前耕地面積2364.8畝,85%的土地已被徵用,剩餘土地366畝,因開發已有310戶居民拆遷。2005年人均純收入6140元。村有一福利企業,年銷售產值600萬元,利稅總額20萬元,發包上交收入10萬元,其他收入5萬元。
大王村
是由兩個自然村合並組建,共有9個村民小組,農戶510戶,1792人,勞動力985人,現有耕地面積913.48畝。以繩、網、帶為主的家庭加工業比較發達,產品暢銷,已形成區域經濟特色。現有村級企業4家,全年上繳村集體收入11萬元。
東明村
地處城鄉結合部,現有1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近2000人。200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000多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純收入40多萬元,實施了「退一進二強三」的發展戰略,確定了「弱化農村、工業興村、商業富村、富民強村」的發展思路。盤活土地資產。通過土地置換獲得了一定的自有土地,共興建標准廠6000平方米,為東明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發展壯大第二產業。採取「築巢引鳳」的辦法,利用標准廠房,引來三家企業入駐。2005年由原辦廠改制而成的凱宏醫用敷創產值800多萬元,由村招商引資來的企業金海運繩網有限公司創產值5000多萬元。年納稅300萬元左右。
東汪村
總人口2486人,已開發徵用進區企業20個,天虹路、吳洲路、吳陵南路、328國道,共計用地1242畝,剩餘土地面積300畝,有7個村民小組已撤組,未撤組3個。1、利用村部辦公大樓房屋出租,年收入8萬元;2、承攬第一鋁材廠物資裝卸,每年收入2萬元;3、其他收入核算26萬元。
富野村
總人口3015人,耕地面積2370畝左右,16個村民小組,兩委會成員6人,黨員人數36人。項目推進,強化服務,先後落戶該村的有「海泰爾」商城、開力金屬製品公司、鹽業配送中心以及醫葯高新技術產業園,今年醫葯園在該村征地近700畝,拆遷114戶,僅用了一個余月時間完成征地、拆遷工作。2008年無一例因征地拆遷而集訪或上訪,社會穩定。
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盤活用好集體資產,對集體的房屋,想方設法全部實行租賃,沒有閑置房,現共有7個企業承租,全年上繳村8萬元左右,其中「三春硬質合金」投資固定資產200萬元左右,技術含量較高,主要生產手錶殼、手錶帶年產值400多萬元。
軍甫村
位於周山河南側,南官河東側,泰高路南北貫穿,總人口3416人,21個村民小組1180戶,人均收入5720元,現有耕地面積1864畝,人均0.54畝,近期「韓國城」項目落戶該村,土地徵用和房屋拆遷工作正有序進行。軍甫村兩委班子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經濟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在三產方面大做文章,出租廠房,利用周山河河圩,建造9個建材碼頭,帶動了運輸業的發展;積極推廣農村適用科學,給村民致富創造了有利條件;充分發揮種養殖專業戶的示範作用,引導其他村民加入專業戶行列。村級收入23萬元。二00五年被評為「泰州市文明村」。
龍汪村
地處寺巷鎮中北地段,西臨引江河,南與大壽村接壤,北與北徐村、東與西汪村接壤,農業人口2398人,已被徵用土地208.97畝,現有農田869畝,13個村民小組,黨員34人,在職村幹部8人,2005年人均收入4439元。個體私營經濟近年來快速發展,主要有新大洲電器廠,年產值650萬元,村民以進廠務工為主,長豆芽、磨粉、養生豬為該村一大特色。但年村級集體經濟純收入1萬元,退休在職幹部的工資年終難以兌現。
南塘村
地處鎮南端,口泰路西側,與高港區刁鋪鎮河港村接壤,黃金水道南官河東側,建設中的葯業城一期項目征地近20畝。地理位置優越,9個村民小組,村兩委班子人數4人,支部黨員28名。耕地面積1142畝,人口1746人,人均收入5141元。全村有集體經營場所三處,廠房70餘間,佔地25畝,私營業主承租廠房30餘間,產值280萬元,租金收入2萬元。與往年同期略有增長。目前兩委一班人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帶領村民以科學發展觀謀求經濟的快速發展,努力改變貧窮落後面貌,爭取早日脫貧。
三野村
現有9個村民小組,560戶,2200人。97年,國家重點水利工程泰州引江河開挖,徵用村土地560畝,人均土地從原來的6分田下降成3分多田。農民人均收入5861元,村集體年收入10萬元。利用原有繩網帶工業基礎的優勢,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村主動為企業跑執照,解決用地、用電以及資金等困難。村幹部帶頭富,帶領富,支書、主任、會計先後辦起了自己的小企業,動員群眾大辦個體企業發家致富。現在,全村有大小企業39家,拼線機52台套,抽絲機、織網機、織帶機、制繩機600多台,有6家企業獲得國家頒發的生產許可證,5家企業通過了ISO認證和工廠認證。華聯繩纜廠生產的載人吊籠還填補了國內空白。晨光、華泰、華聯、三泰、長城等品牌的安全網、安全帶和船用纜繩在市場上知名度較高。2005年全村實現工業產值4000萬元,一半以上的農戶和勞力參與了繩網帶產業的生產加工和銷售,在廠專業職工500多人,人均年工資6612多元,村民的大部分收入來源於繩網帶產業的工資和加工費,現在全村呈現出處處是工廠,到處機器響,人人有事做,個個爭著忙的喜人局面,繩網之村聲譽名揚省內外。
石橋村
地處寺巷鎮西邊緣,與江都市浦頭鎮曹家村毗鄰,省重點工程引江河從石橋村中心南北貫穿,全村共有八個村民小組,521戶,人口1800人,現有耕地面積570畝(其中引江河開挖拆遷移居寺巷振興路有205戶,700人,耕地面積140畝。全村過去就處於人多地少,主要以繩網帶為主導產業,曾有一度輝煌,後因引江河開挖,一些企業拆遷外移,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致使村級經濟得不到發展,基本處於零狀態,2004年在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組建了新的領導班子,為不斷壯大集體經濟,通過各種會議和多種形式盤活集體資產,利用閑置廠房及荒地、墳地進行房屋租賃土地出租吸納各方面的能人士來村創辦企業,至目前為止新增企業四家,使村組集體經濟稍有增長,村組收入近伍萬元。
帥於村
地處寺巷鎮最南端,東側與高港區野徐鎮接壤,南側與刁鋪鎮接壤,全村總人口2040人,現有耕地1015畝,泰高路收費收及泰高路拓寬工程和葯業園項目等被征地357畝,人均年收入4970元,村在職幹部三個,離退休幹部9人。泰高路修建土地徵用,泰高路綠化帶改造土地租用以及葯業園項目土地徵用,使原村辦廠被征地拆,加之原先村級經濟比較落後,村委會研究後成立三產服務公司,壯大集體經濟。
寺巷村
位於集鎮中心,全村共有2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600人,1290戶,總面積約2.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黨員123名,村組辦企業13家,個私企業80多戶,全村三業總產值1.3億元,人均純收入6528元,目前已有11個小組的耕地基本徵用結束,其餘12個組相繼被徵用部分,所剩土地不多。借集鎮主幹道的優勢,1、利用門面房開店、出租;2、盤活閑置企業廠房進行資產租賃;3、加工業;4、服務業。村年集體經濟純收入60萬元左右。
西謝村
位於新328國道南側,泰高路東側,與海陵區鳳凰路街道相鄰,全村共有耕地987畝,1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100人,52名黨員,村集體經濟年收13萬元,人均年收入6000元,規劃中的海陵南路、鼓樓南路南延和周山街區工程項目已經在今年四月進行宣傳調查。村兩委班子緊緊圍繞經濟發展主題開展工作,把發展和壯大集體經濟始終放在重要位置來抓,不斷改善公共事業。積極利用有利條件,出租門面房和大力發展三產服務業,全年工業產值和農業及三產收入都在1300萬元以上。
響林村
地處春蘭工業園區,全村二十一個組,其中有四個居民組,近千人居民,有17個村民小組,有2700多名村民,耕地有2000多畝,2005年以來,有海陵工業園區、高教園區等徵用700多畝。響林村原屬縣級泰州經濟開發區,組建地級泰州市後,行政劃歸寺巷鎮,村地域范圍內的春蘭工業園、LG等大型企業為失地農民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加之高校園區的建設,村民房屋出租已成為主要收入之一。村廠房出租給相關企業,年租金13萬元左右。
小壽村
位於寺巷鎮中心地帶,全村共有12個村民小組,總戶數656戶,總人口2333人,勞動人口數1180人。因吳陵南路建造,污水處理廠工程,金惠熱電廠工程,從2002年至今全村已拆遷計154戶,行政村總面積2745.50畝,耕地面積914.70畝,分布在12個村民小組,已有兩個村民小組撤組,全村共有黨員73名。村級集體經濟,現主要依靠村部份廠房進行出租,及牛肉批發市場的經營收入,全年約經濟在15萬元左右。
小王村
位於寺巷集鎮西側,東鄰南官河,西有引江大道,南側姜寺路貫穿東西,內有人民路、官河路、建設西路、引江東路交匯,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911人,土地總面積3344畝,2003年-2006年全村共徵用土地930.15畝。全村共有村辦廠工業6戶,個體工業45戶,規模養雞場1個,村內有遠東水帶廠、民樂皮件廠、華光織造廠、紅峰非織造布廠、順達紙業、源力金屬、萬達彩繪玻璃廠、日順電線電纜廠、國平紡織廠、恆通管業等園區企業,村級年收入6萬元左右。
新華村
坐落南官河以西,現有8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1778人,常住人口430人,合計2108人,現有耕地面積計442畝,已被徵用土地150畝,新華村現有黨員33人,人均年收入5395元。全村工農業總產值8000萬元,現有工商業、私營企業38戶,產值過500萬的列統企業2戶,村組集體收入17.71萬元,其中村集體收入8.8萬元,組集體收入8.91萬元。
新建村
位於寺巷鎮西北部,西與江都市接壤,引江河、328國道穿村而過,全村總人口3400人,23個村民小組,940戶居民,1800畝耕地,2005年人均純收入5600元。新建村原由四個自然村合並而成。原來經濟基礎十分薄弱。近年來,通過招商引資,培植發展個體、私營經濟,促進了集體經濟發展。目前在村的個體私營企業已達10家。主要產品有五金機械配件、勞保服裝、醫用敷料等,今年1-8月完成產值1900萬元,全年可完成產值3000萬元,實現利稅250萬元。集體經濟收入有望超過20萬元。
楊庄村
地處泰高路東側,東南兩側與高港區野徐鎮接壤,總面積為3792畝,其中耕地面積1921畝,轄1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500人,其中農業人口2986人,總戶數為860戶。1、主要以泰州市君安繩網廠、華東電鍍器材廠為該村龍頭企業,年產值約1000多萬元,上繳村集體4.5萬元,君安繩網廠在全國設有多家銷售網點,該廠吸納該村剩餘勞動力達50人左右,帶來的社會效益較大。華東電鍍器材廠主要以工業掛具為主體,產、供、銷較為紅火。2、楊庄村目前為寺巷鎮的唯一農業大村,多年來一直未被徵用一寸土地,加之土地、房屋建設都屬凍結范圍,經濟發展空間相對縮小,帶來村集體經濟較為薄弱,支出大於收入,退職人員多,負擔較重,主要公益設施靠集資修建。
殷庄村
位於泰州市開發區高新技術園內,東有泰高路南官河,西有328國道,鳳凰西路、吳洲南路和高港路貫穿該村,全村共有12個村民小組,576戶,總計人口2184人,現有黨員43人。因開發建設有10多條路道和15個大型企業在該村落戶,原有耕地面積1327畝,徵用1208畝,剩餘耕地119畝,有8個村民小組土地全部被徵用。
⑵ 村鎮的污水一體化處理站佔地面積要如何計算呢有沒有什麼指標
佔地面積:
工藝名稱 工藝特點 佔地指標(m2/m3)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出水水質好,佔地回少,設備成套答化,產泥量少,運行管理簡單,可重復使用,但需要一定的運行費用和相應的管理維護 0.2~0.4
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人工濕地 在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處理的基礎上進行深度處理,以滿足更高的水質要求,但佔地面積較大 2~4
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 對有機物的去除率較高,能耗低,但脫氮除磷效果較差 1~3
化糞池(或改造) 可降低一定的有機物,但脫氮除磷效果較差 1~2
服務面積:
規模 適用工藝 服務面積(萬m2)或服務半徑(m)
大型 應優先採用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工藝,對出水水質要求較高的地區可採用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工藝 3.5~35(150~500)
中型 應優先採用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工藝,對出水水質要求較高的地區可採用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工藝 0.3~3.5(50~150)
小型 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工藝或化糞池 0.3以下(50以下)
⑶ 我們湖北項目農村污水處理設備出水渾濁,這是為什麼啊
湖北項目農村污水處理設備出水渾濁的原因,其實大致有4個因素。現在農村污水處理設備已經廣泛的應用於村鎮環境治理、美麗新農村建設等污水治理項目中,出水渾濁要及時注意,引起重視。
1、污泥沒有及時清理:多數農村污水處理設備採用的是生物處理工藝,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來凈化污泥。污泥一般6-12個月需要清理一次,如果排泥不及時,設備的出水渾濁度就會明顯提升。
2、格柵的過濾效果不佳:生活污水在進入設備之前一般需要經過粗細兩層格柵過濾,有些農村污水處理站的格柵孔徑過大,沒有起到良好的過濾作用。導致大量的雜物進入農村污水處理設備,最終引起設備吹水渾濁。
3、污水中含有較多油脂:生活污水中一旦油脂成分含量升高,便會影響農村污水處理設備凈化效率,農村地區從事餐飲、農家樂等經營的污水需要採用隔油池,否則油脂不但會影響凈化效率,還會導致管路堵塞。
4、設備參數調試不當:農村污水處理設備中的好氧和厭氧反應是關鍵性的步驟,好氧池污泥負荷過小,曝氣過量,污泥自身氧化,導致污泥絮凝性變差,污泥結構分散(水渾濁而懸浮物多)好氧池污泥發生污泥膨脹現象,沉降性差、二沉池泥層高,水流將污泥帶出(SVI值過高或過低都會出現此情況)。
⑷ 北控水務集團村鎮典型項目有哪些
宜興農村污水治理、北京門頭溝生活污水處理、江西上饒鄉鎮污水及水環境綜合治理
⑸ 農村裡污水管和支管的規格是多少
這個沒有具體的統一規定,一般需要根據當地項目需求去選擇。要做好農村污水處理項目,科學細致的設計方案是前提保障。農村污水處理設計方案包含的內容眾多,一般都要遵循基本的設計依據,參考當地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指南
(5)海陵村鎮污水項目擴展閱讀:
農村生活污水項目管網設計重點:
污水收集管道管材的選擇應從工程的規模、重要性、對管道直徑及壓力的要求、工程地質、外荷載狀況、工程的後期要求、資金的控制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比較後確定。由於管道建設所佔投資的比重很大,且因管材選用不當造成事故或增加不必要資金的實例也較多,因此合理經濟確定管材的選用對節省投資、方便施工、安全運行意義重大。
管網設計宜結合該村落的實際情況,為考慮經濟性及縮短施工周期,管道埋深淺,故選擇施工管道吊裝和安裝方便,施工周期短,耐腐蝕的管材。常規的農村生活污水量偏小,污水收集管網屬於非計算管段,支管可選用規格為DN200 HDPE 雙壁波紋管,坡度0.4%;干管選用DN300 HDPE 雙壁波紋管,坡度0.2%。
農村污水處理項目站區設計重點:
污水處理站區的設計內容涵蓋廣泛,每一處細節都可能會影響到大局。規劃設計時要重點考慮:站區選址、平面布局、進水水質水量、污水排放標准、污水處理工藝及設備、施工圖紙、投資預算、運行管理等等。
1、關於站區選址:從規劃角度考慮,應注重規劃收集范圍的管道走向、水量布局、實施期限等情況。從污水處理後的去向考慮,盡量能再生利用,例如灌溉農田。農村污水處理站選址可以選擇離農業水庫、池塘較近的地方,處理後的水可以就地儲存,便於農田灌溉,盡可能避免直排入附近飲用水源。從安全形度考慮,站區不宜建在低窪地帶,防止雨季被淹沒。此外污水處理站區可能會徵用當地土地,需要當地管理部門做好溝通協商。
2、水質水量:水質水量的設計依據,不能完全依賴技術指南,宜到當地農村走訪實地調研。結合村民用水習慣來規劃,確定人均日用水上限,日變化系數、折污系數、管網收集系數,地下水雨水滲入系數,從而估算出合理的生活污水總變化系數,確定站區日處理規模。
3、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排放標准:2019年以後各省陸續出頒布了新版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污染物排放控制標准,不同地區的項目需要執行當地的環保要求。根據農村污水處理站區規模,污水排向等多維度來確定排放標准。
4、污水處理工藝及設備:國內農村污水處理技術路線有50多種,在選擇工藝和設備時候,需要因地制宜成分考慮工藝和設備的適配度。此外不能忽視考慮項目設計運行年限、處理成本、管理方式等內容。目前國內主流的一級B類的項目,一般採用AO、A2O、SBR等工藝,出水一級A的項目普遍採用MBR或組合工藝。
5、投資預算: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預算要綜合考慮土建成本、設備購置成本、運維管理成本。如果重建設忽視運營管理,很可能因為運維費用的缺失導致項目停止運行。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已成為我國水環境治理的前沿陣地。擁有一份優秀的農村污水處理設計方案還不足以打造精品項目,村鎮污水處理項目招投標、項目的建設施工,污水處理設備安裝調試、項目的運維管理每一項細節都決定著項目的成敗。
⑹ 村鎮污水分散度高,水藝環保裝備企業如何集中化處理
針對污水分散 問題, 水藝主要有Slufri -M BR一 體化高 效生物反應器( 准 IV、 高寒)、新型UCT 一體化高效生物反應器、分 戶式凈化槽、垃圾中轉 站 滲濾液 、無 碳源總氮提標 一體化設 備等水 處 理設備。能夠適宜不 同地 區,受 氣候影響 小。 能 夠對 村鎮污水進行集中化處理,且達 到相應 排放標准。。不懂的可以追問哦
⑺ 農村污水處理如何降低成本
首先是擇優選擇污水處理工藝。要根據地域地形、人口分布、經濟水平、氣候條件和區域環境容量選擇處理工藝,某些技術雖然先進,但是復雜性較高,地區難以管理、運行困難、成本高昂都不利項目長期運行。建議結合各地實際,開展廣泛討論研究,選擇更為實用的技術方案,盡可能從源頭上降低污水運行成本。
其次專業化規模化的運維管理能是降低成本的必然選擇。由於污水處理項目技術性、專業性偏強,地方缺少專業人員,因此村鎮污水處理項目宜交給專業的公司來運行。推進規模化運行,通過建立較為一體化運維模式,科學配置管理人員、巡查人員、在線監控平台,統籌區域鎮級和村級污水處理設施的巡查、維護和管理,以污水處理規模化效應,降低縣域污水處理運行成本。
電費是污水處理費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直接的費用成本開支,因此農村污水處項目在選擇設備時,宜選擇節能型的微動力設備。如果將鎮村污水處理電力費用納入農用電體系,這樣將大大減少電費的開支。
⑻ 如何選擇合適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村鎮項目用)
市場上村鎮污水處理項目用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從材質來說一般分為碳鋼、玻璃鋼。碳鋼壽命短3年左右就會出現滲漏,玻璃鋼壽命較長20-30年不等,有率較高的是力鼎工藝技術都非常可靠。
⑼ 村鎮污水ppp項目設備招標的大致流程是什麼樣的要拿設備拿去測試么
上圖為招投標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