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中央電視台文昌污水

中央電視台文昌污水

發布時間:2025-05-14 07:28:59

A. 蘇教版 煙台的海資料

中國的沿海城市,東面或南面臨海的居多,北面臨海的卻很少。煙台恰是北面臨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獨特的海上景觀。
冬天,深褐色的海面顯得很凝重。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經常氣勢洶洶的掠過這片海域。小山似的涌浪像千萬頭暴怒的獅子,從北邊的天際前赴後繼、鍥而不舍地撲向堤岸,濺起數丈高的浪花,發出雷鳴般的轟響,有時竟把岸邊數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幾米遠的馬路中央。每到這巨浪拍岸的日子,許多煙台人和外地的遊客,紛紛頂著寒風跑到岸邊,觀賞這蔚為壯觀的景象。還有的不顧被浪花打濕衣服,站在岸邊,以那數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念,形成一道壯麗的風景線。
春天,海水變得綠盈盈的。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從北面遙遠的地平線嬉笑著追逐著奔向岸邊,剛一觸摸到岸邊的礁石、沙灘,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後又撲了上來,像個頑皮的孩子。春天是播種的季節,大海也不例外。脫去冬裝的漁民們駕船駛過平靜的海面,到養殖區去播下希望的種苗,期待著收獲的季節。
夏天,來自南太平洋的風使許多南面臨海的城市感到濕漉漉的,而這股帶著潮氣的風經過膠東半島崇山峻嶺的阻攔、過濾,到達北面臨海的煙台時,只剩下涼爽和愜意。因此,夏日煙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鏡,宛如一個恬靜、溫柔的少女。清晨,太陽像被水沖洗過的紅色氣球,飄飄悠悠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著長長的倒影,每一次的海邊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傍晚,平靜的海面倒映著萬家燈火,岸邊的石凳上坐滿了遊人,他們腳下,是海浪與堤岸的呢喃細語。
走出夏日的浪漫,煙台的海步入秋的高遠。久居這座城市的人都有這樣的體驗,一到立秋這天,海水立刻變得格外湛藍,天空也顯得格外明朗,較之昨日,空氣中立刻就有了秋的涼意。告別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輕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海平添了幾分充實與忙碌,漁家駕船出海了,貨輪起錨遠航了……
煙台的海,是一幅畫,是一道廣闊的背景,是一壯麗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煙台人在這里上演著威武雄壯的活劇。
歷史沿革

煙台市因市區內煙台山而得名。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預防倭寇,在今煙台山設狼煙墩台,煙台因此得名。

早在商、西周、春秋時為萊國地。戰國屬齊。秦代屬齊郡。漢代為東萊郡。晉為東萊國。南北朝為東萊、長廣郡。隋為萊州。唐置登州、萊州。宋、元因之。明、清為登州府、萊州府。

1925年為東海道。1928年廢道。1938年1月19日成立膠東抗日民主政權--膠東軍政委員會。1941年2月6日成立膠東行政聯合辦事處。1942年7月成立膠東區行政公署,轄東海、西海、南海、北海4個專區。

1950年建立文登、萊陽專區和煙台市。1956年文登、萊陽專區合並為萊陽專區。1958年萊陽專區、煙台市合並為煙台地區。1983年11月,撤銷煙台地區,煙台市改為省轄市。將原煙台地區的牟平縣等12縣劃歸煙台市管轄。威海市仍為省轄縣級市。撤銷福山縣,其行政區域並入煙台市。將萊西縣劃歸青島市管轄。

1987年2月20日,撤銷萊陽縣,設立萊陽市。1987年6月15日,將威海市升為地級市。將煙台市的榮成、文登、乳山3縣劃歸威海市管轄。1988年2月24日,撤銷掖縣,設立萊州市。1991年11月30日,撤銷蓬萊縣,設立蓬萊市。1991年12月21日,撤銷招遠縣,設立招遠市。1995年11月30日,撤銷棲霞縣,設立棲霞市。1996年4月29日,撤銷海陽縣,設立海陽市。

1994年7月2日,撤銷煙台市牟平縣,將牟平縣的萊山、解甲庄兩鎮成建制劃出後設立牟平區,區人民政府駐寧海鎮。設立萊山區,轄原牟平縣的萊山鎮、解甲庄鎮和芝罘區的初家鎮,區人民政府駐初家鎮。

1998年,煙台市轄芝罘區、福山區、牟平區、萊山區4個區,長島縣以及龍口市、萊陽市、萊州市、蓬萊市、招遠市、棲霞市和海陽市7個縣級市,共11個街道辦處,159個鎮,32個鄉,6568個行政村。

2000年4月28日,民政部(民函[2000]54號)批復同意煙台市人民政府機關臨時遷入萊山區芙蓉路6號區政府辦公樓,政府機關駐地新址選定後,要按行政區劃管理的有關規定及時辦理駐地遷移的報批手續。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人。其中:煙台市 6635735 芝罘區 687639 福山區 355803 牟平區 498999 萊山區 181963 長島縣 52890 龍口市 671335 萊陽市 897681 萊州市 889361 蓬萊市500408 招遠市593705 棲霞市651357 海陽市 654594 (按當年行政區劃;單位:人)

截至2000年12月31日,全市土地總面積13745.74平方千米。轄4區1縣,代管7個縣級市,全市共有97個鎮、8個區公所、41個辦事處。年底全市總人口645.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03.99萬人。

截至2001年12月31日,全市總面積13745.74平方千米。轄4區1縣,代管7個縣級市,96個鎮、8個區公所、42個辦事處。年底全市總人口645.9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07.63萬人。少數民族128 62人。

2002年9月17日,省政府批復同意:將蓬萊市大季家鎮劃歸煙台市福山區管轄。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44個街道、95個鎮、8個區公所,6897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646.7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8.34萬人;少數民族12862人。

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142個鎮(街道)。

煙台市
〖 地理位置 〗

煙台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位於東經119°34′~121°57′,北緯36°16′~38°23′。東連威海,西接濰坊,西南與青島毗鄰,北瀕渤海、黃海,與遼東半島對峙,並與大連隔海相望,共同形成拱衛首都北京的海上門戶。最大橫距214公里,最大縱距130公里,全市土地面積13745.9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643.60�平方公里,全市海岸線曲長702.5公里,海島曲長�206.62�公里。

〖 地形地貌 〗

煙台地形為低山丘陵區,山丘起伏和緩,溝壑縱橫交錯。山地佔總面積的36.62%,丘陵佔39.7%,平原佔20.78%,窪地佔2.90%。低山區位於市域中部,主要由大澤山、艾山、羅山、牙山、磁山、蛤山盧山、山昔山、昆嵛山、玉皇山、招虎山等構成,山體多由花崗岩組成,海拔在500米以上,最高峰為昆嵛山,海拔922.8米。丘陵區分布於低山區周圍及其延伸部分,海拔100~300米,起伏和緩,連綿逶迤,山坡平緩,溝谷淺寬,溝谷內沖洪積物發育,土層較厚。因煙台市域降水較充沛,空氣濕潤,氣候溫和,低山丘陵一年四季林木蔥蘢,明媚如畫。春天,滿山蒼翠,花香襲人;夏日,鬱郁蔥蔥,一片生機;秋季,果林紅葉,五彩紛呈;到隆冬時節,銀裝素裹,玲瓏剔透。

市域內,河網較發育,中小河流眾多,長度在5公里以上河流121條,其中流城面積3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有五龍河、大沽河、大沽夾河、王河、界河、黃水河和辛安河7條。主要河流以綿亘東西的昆嵛山、牙山、艾山、羅山、大澤山所形成的「膠東屋脊」為分水嶺,南北分流入海。向南流入黃海的有五龍河、大沽河;向北流入黃海的有大沽夾河和辛安河;流入渤海的有黃水河、界河和王河。其特點,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暴漲暴落,屬季風雨源型河流。其沖積而形成小平原沙土層厚而肥沃,盛產蘋果、大櫻桃、梨和葡萄。〖 海域概貌 〗

煙台市北、西北部瀕臨渤海,東北和南部臨黃海。有大小基岩島嶼63個,像一顆顆燦爛的珍珠鑲嵌在大海之中。面積較大的有芝罘島、南長山島、養馬島。有居民的島15個,分別為長島縣的南長山島、北長山島、大黑山島、小黑山島、廟島、砣磯島、大欽島、小欽島、南隍城島、北隍城島,龍口市的桑島,芝罘區的崆峒島,牟平區的養馬島,海陽市的麻姑島、魯島。沿海表層水溫變化較外海明顯且幅較大,年平均水溫11~14℃之間。海水表層鹽度年平均28~31‰左右。潮汐自萊州到龍口沿海為不正規半日潮,龍口到牟平以及海陽市沿海為正規半日潮。海岸地貌主要分岩岸和砂岸兩種,西起萊州市虎頭崖,東至牟平東山北頭,是曲折的岩岸,海蝕地貌顯著,其餘多為砂岸。海岸與海島交相輝映,海光山色秀麗,名勝古跡眾多,是游覽避暑勝地。

〖 域內景觀 〗

煙台山青水秀,氣候宜人,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尤其是夏季,海風撫面,清爽可人;山花爛漫,沁人心脾;海光山色,交相輝映。既是避暑納涼之勝地,也是各地遊客旅遊觀光的理想境地。全市分散的旅遊資源按點、區、帶科學組合為「三區十景一條帶,四城五園六條線」。三區是:煙台金沙灘省級旅遊度假區,養馬島省級旅遊度假區,蓬萊風景旅遊區;十景是:蓬萊閣、長山島、雲峰山、昆嵛山、羅山、屺山母島、徐福故里、叢麻院、牟氏庄園、鳳城萬米海灘十個旅遊觀光景點;一條帶是:西起萊州三山島東至牟平養馬島沿海觀光旅遊帶;四城是:中華民俗博覽城、黃海游樂城、塔山競技游樂城、芝罘島海濱美食城;五園是:世界水景公園、南山公園、煙台山公園、炮台山公園、毓璜頂公園;六條線是:秦始皇東巡旅遊線、徐福東渡旅遊線、膠東民俗旅遊線、人間仙境旅遊線、文物古跡旅遊線、海上六島旅遊線。煙台已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 氣 候 〗

煙台市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與同緯度內陸地區相比具有雨水適中,空氣濕潤,氣候溫和的特點,可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全市年平均降水量為651.9毫米,年平均氣溫11.8℃,年平均相對濕度68%,年平均日照時數2698.4小時,太陽輻射總量年平均值5224.4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風速內陸地區3~4米/秒,沿海地區4~6米/秒,全市平均無霜期210天。煙台四季分明,各季天氣氣候各具特色。

概況

煙台市位於山東半島中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9°34′-121°57′,北緯36°16′-38°23′。東連威海,西接灘坊,西南與青島毗鄰,北瀕渤海、黃海,與遼東半島對峙,並與大連隔海相望。最大橫距214千米,最大縱距130千米。總面積13745.74平方千米。

2003年底,全市總人口645.8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9.99萬人。有少數民族47個,12736人。

市人民政府駐萊山區,郵編:264001。行政區劃代碼:370600。區號:0535。拼音:Yantai Shi。

--------------------------------------------------------------------------------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煙台市轄4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7個縣級市。

煙台市 面積13746平方千米,人口645萬人(2003年)。

萊山區 面積 253平方千米,人口18萬。郵政編碼264600。

芝罘區 面積 174平方千米,人口67萬。郵政編碼264001。

福山區 面積 706平方千米,人口38萬。郵政編碼265500。

牟平區 面積1589平方千米,人口47萬。郵政編碼264100。

棲霞市 面積2016平方千米,人口64萬。郵政編碼265300。

海陽市 面積1887平方千米,人口67萬。郵政編碼265100。

龍口市 面積 893平方千米,人口63萬。郵政編碼265700。

萊陽市 面積1732平方千米,人口89萬。郵政編碼265200。市人民政府駐城廂街道。

萊州市 面積1878平方千米,人口86萬。郵政編碼261400。市人民政府駐文昌路街道西北隅居委會。

蓬萊市 面積1129平方千米,人口45萬。郵政編碼265600。

招遠市 面積1433平方千米,人口57萬。郵政編碼265400。

長島縣 面積 56平方千米,人口 4萬。郵政編碼265800。縣人民政府駐南長山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煙台市是我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環渤海經濟圈內以及東亞地區國際性港城、商城、旅遊城。煙台市轄芝罘、福山區、牟平、萊山4個區及長島縣,代管龍口、萊陽、萊州、蓬萊、招遠、棲霞、海陽7個縣級市。煙台依山傍海,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全年平均氣溫攝氏12度左右,是我國北方著名的旅遊避暑和休閑度假勝地。

煙台自然資源豐富。這里是全國漁業基地之一,盛產海參、對蝦、鮑魚、扇貝等70多種海珍品;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水果產地,煙台蘋果、萊陽梨、大櫻桃等享譽海內外;是中國重要的黃金產地,黃金儲量位居全國第一,產量佔全國的1/4以上,其他可開採的礦藏30多種。

改革開放以來,煙台經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1991年即跨入"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行列。目前,已形成以輕紡、機械、建材、電子、冶金、醫葯等行業為主的工業體系。全市鄉以上工業企業2700多家,主要產品2000多種。張裕葡萄酒、三環鎖是煙台的傳統產品。近年來新興工業發展較快,錦綸、白卡紙、電子網目板等技術水平較高的項目相繼投產。2001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80億元。

城市面貌不斷改善。城市重點工程建設投融資33.7億元,形成了濱海中路、迎賓路等一批新的城市景觀,煙棲高速、煙台港三期、零點立交、黃務立交、青年南路、500熱力網三期等一批重點基礎設施相繼投入使用,藍煙鐵路復線、大萊龍鐵路和206高速公路建設進展順利,煙大鐵路輪渡、萊山污水處理廠等項目正式啟動。

煙台旅遊資源豐富。這里依山傍海,自然資源獨特,有多處國家級森林公園及國家級候鳥自然保護區等。這里歷史悠久,人文歷史資源豐富,新石器時代的白石村遺址,有近代開埠最早的煙台山領事館基地遺址、人間仙境--蓬萊閣、海上仙山長島、萊州雲峰山魏碑刻石等名勝古跡。優美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每年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1998年煙台成為首批54座"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

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陸海空立體交通網路:空港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現已開通至韓國、日本、新加坡、澳門、香港等國際航線;國內航線聯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廈門、海口、大連、沈陽、哈爾濱、成都、昆明、武漢、濟南、西安等20多個大中城市,每周航班120多個。海上,與全世界100多個國家的港口貨運聯網,並有開往韓國群山市、釜山市的國際海上客輪;國內有直達大連、天津、秦皇島、旅順、營口等地的客輪、滾裝輪、快船。陸上,鐵路交通四通八達,客車可直達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濟南、青島、濰坊、淄博、佳木斯、西安等城市,並可中轉全國各大城市;公路有煙青一級路,煙威高速公路,國道、縣鄉公路網路密集,為旅遊業發展創造了必要的交通條件。

〖 地理位置 〗

煙台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位於東經119°34′~121°57′,北緯36°16′~38°23′。東連威海,西接濰坊,西南與青島毗鄰,北瀕渤海、黃海,與遼東半島對峙,並與大連隔海相望,共同形成拱衛首都北京的海上門戶。最大橫距214公里,最大縱距130公里,全市土地面積13745.9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643.60平方公里,全市海岸線曲長702.5公里,海島曲長206.62公里。

〖 地形地貌 〗

煙台地形為低山丘陵區,山丘起伏和緩,溝壑縱橫交錯。山地佔總面積的36.62%,丘陵佔39.7%,平原佔20.78%,窪地佔2.90%。低山區位於市域中部,山體多由花崗岩組成,海拔在500米以上,最高峰為昆嵛山,海拔922.8米。丘陵區分布於低山區周圍及其延伸部分,海拔100-300米,起伏和緩,連綿逶迤,山坡平緩,溝谷淺寬,溝谷內沖洪積物發育,土層較厚。

市域內,河網較發育,中小河流眾多,長度在5公里以上河流121條,其中流域面積3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有五龍河、大沽河、大沽夾河、王河、界河、黃水河和辛安河7條。

〖 海域概貌 〗

煙台全市海岸線長達909公里,市北、西北部瀕臨渤海,東北和南部臨黃海。有大小基岩島嶼63個。面積較大的有芝罘島、南長山島、養馬島,有居民的島15個。沿海表層水溫變化較外海明顯且幅較大,年平均水溫11~14℃之間。海水表層鹽度年平均28~31‰左右。

〖 歷史文化〗

煙台歷史悠久。夏朝,東夷族建過國;商朝,置萊侯國;西周初,置萊子國;秦朝,先為齊郡地,後為膠東郡地;西漢,置膠東國;東漢,置東萊郡;唐朝,置登州、萊州;宋朝,仍置登州、萊州;明朝,升萊州為萊州府,隸屬山東行中書省;清朝,登州府、萊州府治所遷至煙台;民國初,撤銷府、州,設膠東觀察使。1938年至1942年,設膠東行署;1948年,成立煙台市人民政府;1955年,設文登、萊陽專員公署;1958年,萊陽專署改為煙台專區行政專員公署;1978年更名為煙台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撤銷煙台地區行政公署,組建煙台市人民政府至今。

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當地軍民於臨海北山上設狼煙墩台,也稱「烽火台」。發現敵情後,晝則升煙,夜則舉火,為報警信號,故簡稱煙台。煙台山由此得名,煙台市也因此而得名。

·崇拜太陽的先民

煙台市是人類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區之一。在煙台市芝罘區西南部,距今海岸約1.5公里處,7000年前是一個小型港灣,在這里以海上捕撈和農業生產相結合為主要謀生手段的白石人,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在白石村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鏟、石網墜、三角足盆形鼎、骨針等器物,具有膠東沿海一帶文化特徵。骨器的磨製相當精細,骨針已接近後來的鋼針,說明當時的打磨和紡織、縫紉技術已具有較高的水平。在長島縣出土的文物表明,這里是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和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距今4000多年~2500多年的夏商周時期,煙台沿海是東夷人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東夷人既有著發達的漁業和鹽業,也有著活躍的商品流通。在長島出土的一塊陶片上,刻有七八個太陽,反反復復描繪太陽放出的光芒,說明東夷人是非常崇拜太陽的先民。

·秦始皇三次東巡的地方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曾三次東巡,均在煙台留下足跡。秦始皇第一次東巡在公元前219年。40歲的秦始皇沿渤海灣東行,巡視東部海疆,尋找長生不老之葯。在路上,他遇到了齊人徐福。徐福向他進獻長生不老之道,並說,大海里有蓬萊、瀛洲、方丈「三神山」,那裡瓊樓王閣,有仙人居住,並長有長生不老草。秦始皇信以為真,遂派遣徐福率數千童男童女乘大船入海求仙葯。次年秦始皇第二次東巡。登上芝罘島,刻石勒碑,頌揚自己的文治武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近50歲,長生的慾望越來越強烈,第三次東巡找到徐福。徐福見秦始皇震怒,便謊稱海中有大魚擋路,不能到達仙山。秦始皇求葯心切,竟親設連弩,追殺大魚。到了芝罘,終於發現一條大魚,並挽弓發箭,親手將其射殺。徐福這才揚帆出海,到了東瀛,揭開了中國歷史上對外交流的第一頁。秦始皇求長生不老,最終未遂其願,卻在芝罘島留下了「始皇道」、「兩觀刻石」等遺跡。秦始皇奉祀「八主」之一的遺址「陽主廟」,就建在芝罘島陽坡上。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煙台市的航海業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煙台市區的芝罘灣水深灘平,背有屏障,是一個天然良港。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已是中國北洋航線上的重要停泊點。1000多年前的唐朝時期,煙台轄區登州(今蓬萊市)是全國著名海口,同廣州、交州、揚州並稱為四大通商口岸,是北方通向海外的主要口岸。日本13次派出遣唐使入唐求法,探求發展之路,首次就是在芝罘登岸的。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79年)派遣使者赴朝鮮,也是由芝罘啟碇的。中國的絲綢、冶鐵、造紙等技術由煙台傳入朝鮮、日本等地,煙台由此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登州古港是中國古代北方最繁華的港口之一,其中的蓬萊水城,又稱備倭城,始建於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軍港。

·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

煙台是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1892年,旅居南洋的華僑張弼士在煙台創辦了張裕釀酒公司,聘奧地利駐煙台領事做酒師,取得成功。1912年煙台設瑞豐麵粉廠;1913年設電廠;1913年至1915年,建起5座罐頭廠;1915年李東山興建鍾廠,同年,張裕葡萄酒獲國際金質獎;1920年設醴泉啤酒公司。張裕釀酒公司和鍾廠在中國屬最早創業的廠家,罐頭廠、啤酒廠是山東最早創業的工廠。

〖 城市名片 〗

·2005聯合國人居獎

當地時間2005年10月3日上午9點,2005聯合國人居獎頒獎大會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舉行。市委書記焉榮竹應邀出席會議,從聯合國副秘書長安娜·蒂貝瓊卡手中接過授予煙台市的2005聯合國人居獎獎牌。印度尼西亞副總統尤素甫卡拉代表蘇西洛總統出席頒獎典禮並向獲獎城市表示祝賀。王國群副市長和煙台市代表團全體成員參加了頒獎大會。當年世界上共有六個項目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煙台是中國唯一的獲獎城市。這是煙台市繼2003年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2004年獲中國人居環境獎之後,在人居領域獲得的又一大獎。

·全國文明城市

2005年10月26日,中央文明委召開表彰大會,煙台市被授予「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市委書記焉榮竹參加大會並上台領獎。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2004年10月,國家旅遊局對煙台市創建優秀旅遊城市各項指標進行全面驗收,煙台市以892分的好成績入選全國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行列。

·最佳中國魅力城市

2004年10月12日,在中央電視台首屆中國魅力城市展示盛典上,煙台被授予「最佳中國魅力城市」桂冠。
回答者:爛炮 - 初入江湖 二級 3-10 12:32

渤海是我國的內海。三面環陸,在遼寧、河北、山東、天津三省一市之間。具體位置在北緯37°07′~41°0′、東經 117°35′~121°10′。遼東半島南端老鐵三角與山東半島北岸 蓬萊遙相對峙,像一雙巨臂把渤海環抱起來,岸線所圍的形 態好似一個葫蘆。渤海通過渤海海峽與黃海相通。渤海海峽口寬59 海里,有30多個島嶼,其中較大的有南長山島、砣磯島、欽島和皇城 島等,總稱廟島群島或廟島列島。其間構成8條寬狹不等的水道,扼 渤海的咽喉,是京津地區的海上門戶,地勢極為險要。渤海古稱滄海, 又因地處北方,也有北海之稱。
問:煙台的海指的是哪個海?
答:渤海是我國的內海。三面環陸,在遼寧、河北、山東、天津三省一市之間。具體位置在北緯37°07′~41°0′、東經 117°35′~121°10′。遼東半島南端老鐵三角與山東半島北岸 蓬萊遙相對峙,像一雙巨臂把渤海環抱起來,岸線所圍的形 態好似一個葫蘆。渤海通過渤海海峽與黃海相通。渤海海峽口寬59 海里,有30多個島嶼,其中較大的有南長山島、砣磯島、欽島和皇城 島等,總稱廟島群島或廟島列島。其間構成8條寬狹不等的水道,扼 渤海的咽喉,是京津地區的海上門戶,地勢極為險要。渤海古稱滄海, 又因地處北方,也有北海之稱。
渤海的面積較小,大概只有9萬平方公里。渤海平均水深25米,渤海的總容量不過1730立方公里。渤海沿岸水淺,特別是河流注入地方僅 幾米深;而東部的老鐵山水道最深,達到86米。

渤海水溫變化受北方大陸性氣候影響,2月在0℃左右,8月達21℃。嚴冬來臨,除秦皇島和葫蘆島外,沿岸大都冰凍。3月初融冰時還常有大量流冰發生,平均水溫11℃。由於大陸河川大量的淡水注入,又使渤海海水中的鹽度是最低的(僅30%)。

渤海沿岸有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遼河、海河、黃河等河流從陸上帶來大量有機物質,使這里成為盛產對蝦、蟹和黃花魚的天然漁場。

遼東半島南端老鐵山角與山東半島北岸蓬萊角的連線是渤海與黃海的分界線。

B. 關於煙台的海有什麼資料

煙台市是我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環渤海經濟圈內以及東亞地區國際性港城、商城、旅遊城。煙台市轄芝罘、福山區、牟平、萊山4個區及長島縣,代管龍口、萊陽、萊州、蓬萊、招遠、棲霞、海陽7個縣級市。煙台依山傍海,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全年平均氣溫攝氏12度左右,是我國北方著名的旅遊避暑和休閑度假勝地。

煙台自然資源豐富。這里是全國漁業基地之一,盛產海參、對蝦、鮑魚、扇貝等70多種海珍品;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水果產地,煙台蘋果、萊陽梨、大櫻桃等享譽海內外;是中國重要的黃金產地,黃金儲量位居全國第一,產量佔全國的1/4以上,其他可開採的礦藏30多種。

改革開放以來,煙台經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1991年即跨入"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行列。目前,已形成以輕紡、機械、建材、電子、冶金、醫葯等行業為主的工業體系。全市鄉以上工業企業2700多家,主要產品2000多種。張裕葡萄酒、三環鎖是煙台的傳統產品。近年來新興工業發展較快,錦綸、白卡紙、電子網目板等技術水平較高的項目相繼投產。2001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80億元。

城市面貌不斷改善。城市重點工程建設投融資33.7億元,形成了濱海中路、迎賓路等一批新的城市景觀,煙棲高速、煙台港三期、零點立交、黃務立交、青年南路、500熱力網三期等一批重點基礎設施相繼投入使用,藍煙鐵路復線、大萊龍鐵路和206高速公路建設進展順利,煙大鐵路輪渡、萊山污水處理廠等項目正式啟動。

煙台旅遊資源豐富。這里依山傍海,自然資源獨特,有多處國家級森林公園及國家級候鳥自然保護區等。這里歷史悠久,人文歷史資源豐富,新石器時代的白石村遺址,有近代開埠最早的煙台山領事館基地遺址、人間仙境--蓬萊閣、海上仙山長島、萊州雲峰山魏碑刻石等名勝古跡。優美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每年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1998年煙台成為首批54座"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

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陸海空立體交通網路:空港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現已開通至韓國、日本、新加坡、澳門、香港等國際航線;國內航線聯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廈門、海口、大連、沈陽、哈爾濱、成都、昆明、武漢、濟南、西安等20多個大中城市,每周航班120多個。海上,與全世界100多個國家的港口貨運聯網,並有開往韓國群山市、釜山市的國際海上客輪;國內有直達大連、天津、秦皇島、旅順、營口等地的客輪、滾裝輪、快船。陸上,鐵路交通四通八達,客車可直達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濟南、青島、濰坊、淄博、佳木斯、西安等城市,並可中轉全國各大城市;公路有煙青一級路,煙威高速公路,國道、縣鄉公路網路密集,為旅遊業發展創造了必要的交通條件。

〖 地理位置 〗

煙台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位於東經119°34′~121°57′,北緯36°16′~38°23′。東連威海,西接濰坊,西南與青島毗鄰,北瀕渤海、黃海,與遼東半島對峙,並與大連隔海相望,共同形成拱衛首都北京的海上門戶。最大橫距214公里,最大縱距130公里,全市土地面積13745.9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643.60平方公里,全市海岸線曲長702.5公里,海島曲長206.62公里。

〖 地形地貌 〗

煙台地形為低山丘陵區,山丘起伏和緩,溝壑縱橫交錯。山地佔總面積的36.62%,丘陵佔39.7%,平原佔20.78%,窪地佔2.90%。低山區位於市域中部,山體多由花崗岩組成,海拔在500米以上,最高峰為昆嵛山,海拔922.8米。丘陵區分布於低山區周圍及其延伸部分,海拔100-300米,起伏和緩,連綿逶迤,山坡平緩,溝谷淺寬,溝谷內沖洪積物發育,土層較厚。

市域內,河網較發育,中小河流眾多,長度在5公里以上河流121條,其中流域面積3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有五龍河、大沽河、大沽夾河、王河、界河、黃水河和辛安河7條。

〖 海域概貌 〗

煙台全市海岸線長達909公里,市北、西北部瀕臨渤海,東北和南部臨黃海。有大小基岩島嶼63個。面積較大的有芝罘島、南長山島、養馬島,有居民的島15個。沿海表層水溫變化較外海明顯且幅較大,年平均水溫11~14℃之間。海水表層鹽度年平均28~31‰左右。

〖 歷史文化〗

煙台歷史悠久。夏朝,東夷族建過國;商朝,置萊侯國;西周初,置萊子國;秦朝,先為齊郡地,後為膠東郡地;西漢,置膠東國;東漢,置東萊郡;唐朝,置登州、萊州;宋朝,仍置登州、萊州;明朝,升萊州為萊州府,隸屬山東行中書省;清朝,登州府、萊州府治所遷至煙台;民國初,撤銷府、州,設膠東觀察使。1938年至1942年,設膠東行署;1948年,成立煙台市人民政府;1955年,設文登、萊陽專員公署;1958年,萊陽專署改為煙台專區行政專員公署;1978年更名為煙台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撤銷煙台地區行政公署,組建煙台市人民政府至今。

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當地軍民於臨海北山上設狼煙墩台,也稱「烽火台」。發現敵情後,晝則升煙,夜則舉火,為報警信號,故簡稱煙台。煙台山由此得名,煙台市也因此而得名。

·崇拜太陽的先民

煙台市是人類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區之一。在煙台市芝罘區西南部,距今海岸約1.5公里處,7000年前是一個小型港灣,在這里以海上捕撈和農業生產相結合為主要謀生手段的白石人,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在白石村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鏟、石網墜、三角足盆形鼎、骨針等器物,具有膠東沿海一帶文化特徵。骨器的磨製相當精細,骨針已接近後來的鋼針,說明當時的打磨和紡織、縫紉技術已具有較高的水平。在長島縣出土的文物表明,這里是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和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距今4000多年~2500多年的夏商周時期,煙台沿海是東夷人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東夷人既有著發達的漁業和鹽業,也有著活躍的商品流通。在長島出土的一塊陶片上,刻有七八個太陽,反反復復描繪太陽放出的光芒,說明東夷人是非常崇拜太陽的先民。

·秦始皇三次東巡的地方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曾三次東巡,均在煙台留下足跡。秦始皇第一次東巡在公元前219年。40歲的秦始皇沿渤海灣東行,巡視東部海疆,尋找長生不老之葯。在路上,他遇到了齊人徐福。徐福向他進獻長生不老之道,並說,大海里有蓬萊、瀛洲、方丈「三神山」,那裡瓊樓王閣,有仙人居住,並長有長生不老草。秦始皇信以為真,遂派遣徐福率數千童男童女乘大船入海求仙葯。次年秦始皇第二次東巡。登上芝罘島,刻石勒碑,頌揚自己的文治武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近50歲,長生的慾望越來越強烈,第三次東巡找到徐福。徐福見秦始皇震怒,便謊稱海中有大魚擋路,不能到達仙山。秦始皇求葯心切,竟親設連弩,追殺大魚。到了芝罘,終於發現一條大魚,並挽弓發箭,親手將其射殺。徐福這才揚帆出海,到了東瀛,揭開了中國歷史上對外交流的第一頁。秦始皇求長生不老,最終未遂其願,卻在芝罘島留下了「始皇道」、「兩觀刻石」等遺跡。秦始皇奉祀「八主」之一的遺址「陽主廟」,就建在芝罘島陽坡上。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煙台市的航海業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煙台市區的芝罘灣水深灘平,背有屏障,是一個天然良港。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已是中國北洋航線上的重要停泊點。1000多年前的唐朝時期,煙台轄區登州(今蓬萊市)是全國著名海口,同廣州、交州、揚州並稱為四大通商口岸,是北方通向海外的主要口岸。日本13次派出遣唐使入唐求法,探求發展之路,首次就是在芝罘登岸的。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79年)派遣使者赴朝鮮,也是由芝罘啟碇的。中國的絲綢、冶鐵、造紙等技術由煙台傳入朝鮮、日本等地,煙台由此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登州古港是中國古代北方最繁華的港口之一,其中的蓬萊水城,又稱備倭城,始建於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軍港。

·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

煙台是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1892年,旅居南洋的華僑張弼士在煙台創辦了張裕釀酒公司,聘奧地利駐煙台領事做酒師,取得成功。1912年煙台設瑞豐麵粉廠;1913年設電廠;1913年至1915年,建起5座罐頭廠;1915年李東山興建鍾廠,同年,張裕葡萄酒獲國際金質獎;1920年設醴泉啤酒公司。張裕釀酒公司和鍾廠在中國屬最早創業的廠家,罐頭廠、啤酒廠是山東最早創業的工廠。

〖 城市名片 〗

·2005聯合國人居獎

當地時間2005年10月3日上午9點,2005聯合國人居獎頒獎大會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舉行。市委書記焉榮竹應邀出席會議,從聯合國副秘書長安娜·蒂貝瓊卡手中接過授予煙台市的2005聯合國人居獎獎牌。印度尼西亞副總統尤素甫卡拉代表蘇西洛總統出席頒獎典禮並向獲獎城市表示祝賀。王國群副市長和煙台市代表團全體成員參加了頒獎大會。當年世界上共有六個項目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煙台是中國唯一的獲獎城市。這是煙台市繼2003年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2004年獲中國人居環境獎之後,在人居領域獲得的又一大獎。

·全國文明城市

2005年10月26日,中央文明委召開表彰大會,煙台市被授予「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市委書記焉榮竹參加大會並上台領獎。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2004年10月,國家旅遊局對煙台市創建優秀旅遊城市各項指標進行全面驗收,煙台市以892分的好成績入選全國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行列。

·最佳中國魅力城市

2004年10月12日,在中央電視台首屆中國魅力城市展示盛典上,煙台被授予「最佳中國魅力城市」桂冠。

C. 夏天煙台的海資料

據明史記載: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為加強海防軍事建設防止海上倭寇不斷侵擾,朱元璋准奏批建寧海衛(今牟平區)「奇山守御千戶所」,這是煙台境內最早的發祥地,時比北京1420年(明永樂十八年)建成的「紫禁城」還要早22年,可以說奇山所城有著古老的悠久歷史。在建「奇山守御千戶所」的同時,於其北山(今煙台山)頂設建「狼煙墩台」,被土人(當地人)稱為「煙台」,並被傳為煙台的始源。對此,有二點疑論:一是至今還沒發現依此定為煙台始源的石刻和文字資料;二是當時「狼煙墩台」在全國沿海邊疆遍地設建,總不能千篇一律的全稱為「煙台」,那樣恐怕「煙台」豈不各地皆是,看來只是推論而說。

「奇山守御千戶所」建成後,其地域隸屬1131年(金天會九年)設置的福山縣管轄。清朝建立後於1664年(清康熙三年)旨令將「奇山守御千戶所」廢除,自此軍變民地,原千戶、副千戶貶為庶人,官兵解甲,多從事漁農工商。同時,原「奇山守御千戶所」被改稱為「奇山所」、「所城」、「所城裡」,同其周圍的十三村被福山縣劃為東北保「奇山社」。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在知縣羅博編修的《福山縣志》卷一之《地輿圖》中,可見福山沿海共有14座「狼煙墩台」,自西向東的13座全標為「墩」,唯有最東部(今煙台山址)的一座被標為「煙台」兩字,但它僅指是「狼煙墩台」的位置,看來這是「煙台」文字出現的最早記載,至今已有320餘年的歷史。

事過近80年後在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福山知縣何樂善所修的《福山縣志》中,載有「有石似船型(指煙台山北部『造化奇觀』),在煙台上(指煙台山)」再次出現「煙台」兩個文字記載,但是這次所說的「煙台」,不在僅指「狼煙墩台」,已擴大到整個「煙台山」了。

二次「煙台」文字的出現,拉開了煙台被正式確定的序幕。

早在明初,芝罘海灣數家漁民為保出海打魚安順,共同集資在西南河北口東部(今北大街群眾藝術館址)籌建三間草屋,供奉海神,後來於清朝雍正年間進行了小規模重修擴建。這期間芝罘海灣已成為南北海上運輸和境區近郊捕撈漁船的重要避風停泊港口。1810年(清嘉慶十五年)經當地及外地商家和船幫投資,將海神娘娘廟擴建為「天後宮」,民眾稱「大廟」。屆時廟前大街、集市迅速發展,形成了「大街」(後被改稱北大街),而近郊四鄉稱名為「海上」,繼而轉稱「煙台街」。以大廟為中心的「海上」、「煙台街」稱謂,一直傳述到20世紀40年代。據說,當時曾有人將「煙台街」3個大字寫在木牌上,釘掛在現北大街新華書店對面的一家商鋪牆上。由此可知,「煙台山」、「煙台街」已為當時公認的地名。

1859年11月9日(清咸豐九年十月十五日)正式設立「煙台厘局」,開始徵收船稅、貨稅。「煙台厘局」的設立,盡管煙台還沒有正式命名,但「煙台」已被清政府初步確認。

1860年6月8日(清咸豐十年四月十九日),法國侵略軍以3000多兵力,在未費一槍一彈和任何抵抗的情況下,侵佔了芝罘港灣登上了煙台山。據《籌辦夷務始末》載,山東巡撫文煜在兩個月內曾13次上摺朝廷,報奏法侵軍在煙集結兵力、擴充裝備、安營紮寨、劫掠民船、偵察訓練、試放槍炮等侵略行為,幾十次提到「煙台」、「煙台山」、「煙台海口」、「煙台地方」等名詞,清廷在批摺中也幾十次提到「煙台」名詞。

D. 現代影響海南的大事有哪些

【關注海南】海南的一些大事

「2010-2011年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十大成果」候選事項

一、全省GDP突破2500億元,人均GDP超過4000美元

兩年來,海南經濟保持了較快增長的勢頭,2011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15.29億元,比2009年的1654.21億元增長52%;人均GDP4400美元,比2009年的2805美元增長27.8%;固定資產投資連續兩年強勁增長,增幅均達32%以上,2011年達1611.41億元;地方公共財政收入340.09億元,比2009年的178.21億元增長90.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69元,比2009年的13751元增長33.6%;農民人均純收入6446元,比2009年的4744元增長35.9%。

二、重大對外開放政策落地實施

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2011年1月1日開始實施;4月20日我國內地首家離島免稅店三亞免稅店開業;10月26日國務院批准我省成立免稅品公司並賦予免稅品特許經營權,12月21日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免稅店開業。2010年8月,公安部批准海南增加芬蘭、丹麥、挪威、烏克蘭、哈薩克5國為入境免簽證國家,使入境海南免簽證國家由21個增加到26個;對俄羅斯、韓國、德國3國旅遊團組團人數由5人以上放寬至2人以上,入境停留時間由15天延長至21天,這是迄今我國最開放的入境簽證政策。2010年11月23日,《海南省遊艇管理試行辦法》頒布實施,在檢驗、登記、安全保障、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的15項遊艇管理政策上取得新突破,有效解決了境外遊艇「進不來」、「不能動」、「不方便」等問題。

三、機場旅客吞吐量和遊客過夜人數創歷史新高

2011年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和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年度旅客吞吐量雙雙突破1000萬人次,躋身國內大型客運機場行列,其中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成為我國非省會城市第一個突破1000萬人次的地級市機場;2011年,全省接待遊客過夜人數3001.34萬人次,比2009年的2250.3萬人次增長33.4%。

四、全省港口貨物年吞吐量突破1億噸

兩年來,全省新開辟10條海上航線,2011年,全省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一百萬標准箱,在兩年內實現翻番增長。

五、全省進出口總額達到130億美元

2011年海南進出口總值達130.2億美元,比2009年增長46.1%,創歷史新高。其中,進口104.8億美元,比2009年增長49.5%,首次突破100億美元關口;出口25.4億美元,比2009年增長33.7%。

六、金融運行處於建省以來最好的時期

兩年來,我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增信貸投放分別為569億元和680億元,增幅均居全國第一。農信社成功兌付央行票據20.11億元,小額信貸惠及農戶10.12萬戶,支農主力軍作用日益凸顯。海口農村商業銀行掛牌成立;海南橡膠等5家企業在境內外首發上市,海南航空等3家企業完成定向增發,海南發控等5家企業發行債券,新設2家股權投資基金,直接融資246億元,創歷史新高。中國人壽財產保險等3家保險機構在海南設立分公司,中信銀行、招商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獲批在海南設立分行,中信證券等7家證券營業部開業。海南農墾集團財務公司開業,是我國農業系統第一家財務公司。

七、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進,民生顯著改善

2010年、2011年全省民生投入分別達409.64億元、546.9億元,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例達70.5%、70.2%。一批民生實事惠及海南廣大百姓。兩年來,全省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26.04萬套,建成15.53萬套。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分別比國家計劃提前2年和1年實現全省覆蓋,全省57.18萬60歲以上的農業人口和5.36萬60歲以上的城鎮居民領取了養老金。建成公辦鄉鎮中心幼兒園60所;思源學校14所竣工啟用,新建8所,共新增中小學優質學位45400個,將貧困山區和邊遠農村的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遷移到城鎮集中就讀;實施中職學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免除10萬多人次中職學校涉農專業學生以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費,為社會輸送10萬多名技能型專門人才。解放軍301醫院海南分院已建成試運營,省眼耳鼻喉科醫院、腫瘤醫院、口腔醫學中心和五個區域醫療中心加快建設,全省「1小時三級醫療機構服務圈」初步形成;慈善惠民醫療救助貧困住院病人近7000人次,村村有衛生室目標全面實現;為3.9萬多人實施了免費復明手術,初步實現「無白內障盲省」目標。

八、全省電力建設實現歷史性跨越

昌江核電一期於2010年4月開工建設,建設規模為2台65萬千瓦壓水堆核電機組,首台機組計劃2015年投入商業運行。東方電廠二期、東方高排風電等開工建設,將新增發電能力達174.8萬千瓦。感城、四更、峨蔓等三個風力發電項目、臨高20兆瓦光伏項目建成投產。全長156公里的海南電網東部220千伏雙環網工程於2011年建成投產,途經瓊海、萬寧、陵水、保亭、三亞等5個市縣,標志著海南電網220千伏主網架實現從「東部單環西部雙回」到「全島雙環網」的轉變,有效提高海南電網的供電可靠性和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九、洋浦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新一輪發展蓄勢待發

兩年來,洋浦建設發展呈現出強勁勢頭。總投資74.4億元的金光90萬噸文化紙項目於2011年7月竣工投產,是目前世界上紙幅最寬、車速最快、最環保的集造紙、塗布於一體的紙生產線。總投資105億元的中國華信洋浦商業石油儲備、總投資約40億元的中石化(香港)洋浦成品油保稅庫一期、總投資約70億元的國投孚寶洋浦港油品碼頭等三大石油儲備項目相繼開工,設計總庫容共達1905萬立方米,擁有30萬噸級油碼頭泊位2個、10萬噸級油碼頭泊位2個、5萬噸級油碼頭泊位2個,項目建成後洋浦將成為國內最大的商業石油儲備基地之一。總投資65億元的中海油液化天然氣站線項目產量將達300萬噸,供氣范圍可覆蓋海南全島並輻射廣西和粵西地區;海南泛洋航運公司集裝箱運力躍居國內第3位。海南煉化年原油加工量突破900萬噸、躋身亞太地區最具競爭力的煉化企業之一。這些大項目建設,將為洋浦打造「一港三基地」奠定堅實基礎。

十、信息產業迅速崛起

2011年4月,位於澄邁老城開發區的海南生態軟體園正式開園,東軟、中軟、長城信息、天涯在線等198家企業落戶,當年實現產值33.9億元。中興通訊等27家企業入駐三亞創意產業園。位於海口的靈獅海南國際創意港引入56家國內外設計企業及機構。惠普公司已在海南建設四大新興研發和人才培訓基地。信息產業的迅速成長,將為海南低碳、高效、可持續發展打下重要的產業基礎。

十一、東環高鐵開通運營

2010年12月30日,海南東環高鐵開通運營。2011年運送旅客近1000萬人次,成為國內運行效益最好的高鐵線路之一。

十二、紅嶺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建設

工程於2011年3月1日開工,設計總庫容6.62億立方米,概算總投資25.09億元,其中中央投資10.8億元,是海南建省以來單個項目獲中央投資最多的一個項目。計劃2013年3月建成,每年可為城鄉提供生活用水9370萬立方米,解決32萬人飲水安全問題,灌溉137萬畝農田,惠及屯昌、文昌、瓊海、定安和海口5個市縣。

十三、海南國際會展中心建成使用

2011年6月,海南國際會展中心正式落成使用。總建築面積13.62萬平方米,由一個7.7萬平方米的展覽中心和一個4.2萬平方米的會議中心組成;將作為2012年第八屆泛珠三角區域(9+2)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洽談會的主會場。

十四、實現每個市縣均有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目標

兩年來,全省投資41.52億元,建成污水處理廠23座,升級改造污水處理廠1座、污水管網項目1個、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17座、垃圾中轉站4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63.8萬噸/日、轉運能力1000噸/日,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71.2%、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6%。

十五、海口市30萬畝土地整治示範項目獲准實施

項目位於南渡江流域,計劃總投資33.2億元,國家支持80%項目資金。主要建設內容為土地平整、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和村莊整治等五大工程,整治後將新增耕地1.155萬畝。

十六、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工程列入國家「十二五」研究建設項目

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工程列入國家「十二五」研究建設項目。該項目建成後將使海南的公路、鐵路融入全國路網,從根本上改變海南進出島的交通條件。

十七、中航特玻一期項目竣工投產

項目位於澄邁老城開發區,投資10.99億元,1號電子玻璃生產線、2號太陽能TCO玻璃生產線先後於2010年5月、2011年1月建成投產。2號生產線是國內第一條太陽能TCO玻璃基片生產線,可為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生產提供基礎材料,它的建成結束了我國長期依靠進口TCO玻璃的局面。

十八、中海油精細化工項目開工建設

項目於2010年11月開工建設,位於東方化工城,計劃總投資43.40億元,計劃2013年上半年投產;以海南島周邊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為依託,採用先進技術生產丙烯、液化氣、甲基叔丁基醚、石腦油等重要化工產品,預計年銷售額約150億元,年利稅10億元。

十九、英利400兆瓦多晶硅太陽能電池項目竣工投產

項目位於海口市國家高新區獅子嶺工業園區,總投資30.67億元,主要包括拉晶工藝、多晶硅矽片、太陽能電池片、太陽能電池組件等四條生產線,標志著我省基本形成了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完整產業鏈。

二十、紅塔30萬箱卷煙項目開工建設

項目於2011年3月開工建設,總投資1.3億元,設計年產30萬箱卷煙,計劃2012年12月竣工投產,年銷售收入可達18億元,年實現利稅可達12億元。

二十一、海馬汽車產值突破120億元,出口突破1萬台

2011年,海馬汽車產銷整車23萬輛,產值突破120億元,其中海口基地產銷整車15萬輛,工業總產值突破100億元,上繳稅收將達9億元,工業增加值17億元。產品銷往俄羅斯、委內瑞拉、埃及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二十二、海口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

海口綜合保稅區於2008年12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2011年1月13日通過驗收,2011年3月16日封關運行。這是繼洋浦保稅港區後海南又一個開放層次高、優惠政策多、功能齊全的海關監管的特殊經濟區域。

二十三、國家級冬季瓜菜基地、南繁育種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到2011年底,全省初步建成300萬畝國家冬季瓜菜基地,冬季瓜菜出島310萬噸,全國人民人均消費4.7斤。南繁育種產業列入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規劃和全國農作物種業發展基地計劃,全省育制種面積達20萬畝、3500萬公斤,分別比2009年增加7萬畝和800萬公斤。

二十四、建成一批旅遊景區(點),新建一批國際知名品牌旅遊酒店

兩年來,甘什嶺原生態黎苗文化旅遊區、三亞西島海洋文化旅遊區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呀諾達熱帶雨林文化旅遊區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新評4家五星級酒店,9家按五星級標准建設的酒店開業運營。目前,全省有三亞南山和大小洞天等國家5A級旅遊景區(點)3家,4A級旅遊景區(點)13家,已掛牌五星級酒店22家。

二十五、海南農墾管理體制改革初見成效

兩年來,我省按照中央提出的「體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會、經濟融入市場」的目標,深入推進農墾改革,農墾政企分開、社企分離取得重要成果,教育、社保、衛生、民政等社會職能已基本移交地方;海南農墾集團有限公司掛牌運作並朝建立現代企業目標邁進,形成天然橡膠、熱帶現代農業、旅遊及旅遊房地產、服務業等四大產業板塊,海膠集團成功上市。新星和加來等兩家試點農場已正式移交地方管理。通過改革,農墾發展活力明顯增強,職工群眾生活明顯改善,正在成為海南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二十六、博鰲亞洲論壇十周年年會在海南成功舉行

博鰲亞洲論壇十周年年會於2011年4月14日-16日在海南舉行,9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出席。十年博鰲,為世界提供了一個了解亞洲的窗口,築就了一個凝聚共識、發出亞洲聲音、探討亞洲問題的重要平台。

二十七、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在海南成功舉行

2011年4月14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在三亞舉行,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等五國領導人圍繞協調應對重大國際問題,深化和擴大彼此間合作,加強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等問題進行探討,並發表了《三亞宣言》。

二十八、中非論壇·中非合作圓桌會議第二次大會在海南成功舉行

2011年11月10日-12日,中非論壇·中非合作圓桌會議第二次大會在萬寧舉行,非洲30多個國家的政要、前政要和駐華使節、企業家和學者出席。會議就推動中非合作共贏和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進行探討和協商,並發表了《萬寧宣言》。

二十九、清華三亞國際數學論壇在海南成功舉行

清華三亞國際數學論壇是世界頂尖數學家及有關重要學科核心研究團隊的學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永久定址三亞,有效填補了亞洲數學領域的一項空白。首屆和第二屆清華三亞國際數學論壇分別於2010年12月23日-26日和2011年12月19日-21日在三亞舉行,諾貝爾獎得主詹姆斯· 莫里斯、大衛·格羅斯和菲爾茲獎及沃爾夫獎得主丘成桐等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500多人次齊聚三亞。每屆均有近200名世界著名數學專家、學者參會。

三十、成功舉辦博鰲國際旅遊論壇

2010年3月18日-21日,博鰲國際旅遊論壇在三亞舉行,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嘉賓與會,發表了《海南旅遊宣言》,在宣傳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擴大海南對外影響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十一、第56屆觀瀾湖高爾夫世界盃賽在海南成功舉行

2011年11月23日-27日,第56屆觀瀾湖高爾夫世界盃賽在海口舉行,來自五大洲28個國家和地區的56名世界頂級選手參加角逐,現場觀看比賽的國內外觀眾達15萬人次,全球148個國家和地區的廣播電視台和網路直播轉播賽事盛況,累計時長達2萬個小時,對向全世界推介海南、推動海南高爾夫產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十二、三亞成為2011-2012沃爾沃環球帆船賽經停港之一

始於1973年的沃爾沃環球帆船賽是當今世界最有影響力、最具挑戰的專業帆船賽。三亞成為2011-2012沃爾沃環球帆船賽在亞洲唯一經停和接待城市,也是繼2008-2009沃爾沃環球帆船賽首次經停青島後第二次在中國設站。

三十三、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洲際頂級賽事在海南成功舉辦

2010年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於10月11日-19日在海南舉辦,來自五大洲的20支隊伍參賽,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最佳賽區」稱號。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已在海南連續舉行6屆,2009年被國際自行車聯盟批准為洲際2.HC級洲際公路賽頂級賽事,成為亞洲第三個頂級公路自行車賽。

三十四、第十一屆世界廁所峰會在海南成功舉辦

2011年11月22日-24日,第十一屆世界廁所峰會在海口召開。來自新加坡、德國、美國和中國等國家和聯合國的專家、官員、企業家,圍繞「廁所文明、健康、旅遊、品質生活」主題展開探討,並發表了《海口宣言》。兩年來,我省投資近2.7億元,新建、改建廁所1100多座,有效改善了海南的旅遊衛生環境。

三十五、冬交會成為全國重要品牌農業會展

2011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於12月12日-15日在海南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屆「冬交會」以「建基地、保供應、促增收」為主題,共邀請4500名客商參加,訂單量創歷屆之最,成交金額254.4億元,比上屆增長10.6%。「冬交會」已成功舉辦14屆,逐步成為全國冬季最有特色、最具影響力的品牌農業會展。

三十六、全省森林覆蓋率突破60%

兩年來,全省共新增造林47.3萬畝,全省沿海防護林全面合攏,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0.5%。

閱讀全文

與中央電視台文昌污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沁園凈水機燈不亮濾芯什麼時候換 瀏覽:628
先進凈水器哪個牌子好 瀏覽:114
污水滲透政府怎麼辦 瀏覽:112
樹脂氯超標是因為什麼原因 瀏覽:60
聚醯亞胺樹脂到羧基數量 瀏覽:520
賓館凈水器安裝在哪裡 瀏覽:428
蒸餾分餾干餾是石油中的嗎 瀏覽:128
污水藍色是什麼成分 瀏覽:216
當排放污水的水溫高於 瀏覽:753
電器除垢劑保質期 瀏覽:202
廢水是什麼范疇 瀏覽:98
樹脂久了變黃 瀏覽:893
坦克300的空調濾芯在哪裡 瀏覽:479
民權污水處理項目 瀏覽:41
樹脂多少度會軟 瀏覽:458
反滲透5年更換一次 瀏覽:618
三合一過濾泵有幾種 瀏覽:12
污水廠水質測定方法 瀏覽:248
阿爾山礦泉水有水垢嗎 瀏覽:548
廣州廢水回用要求 瀏覽: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