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污泥濃度多少正常
一般控制曝氣池的溶解氧在2-3mg/1,控制曝氣池的污泥濃度MLSS在2000-3000mg/1,SV30一般不超過30%,但這個要根據具體情況,有些工業污水可以到50-60%也可以,關鍵是出水不會排到泥.
B. 污水處理中的污泥濃度指的是什麼
污泥濃度是單位體積污泥含有的干固體重量,或干固體占污泥重量的百分比。
sludge concentration 單位體積污泥含有的干固體重量,或干固體占污泥重量的百分比。
活性污泥污泥濃度測定步驟
1 濾紙准備 用扁嘴無齒鑷子夾取定量濾紙放於事先恆重的稱量瓶內,移入烘箱中於 103―105℃烘乾半小時後取出置於乾燥器內冷卻至室溫,稱其重量。反復烘乾、冷卻、稱量,直至兩次稱量的重量差≤0.2mg,記錄(W1)。將恆重的濾紙放在玻璃漏斗內。
2 試樣測定 用100ml量筒量取充分混合均勻的試樣100ml,靜止30分鍾後讀取沉澱後污泥所佔的體積V(ml)。 傾去上述量筒中清液,用准備好的濾紙進行過濾量筒中的污泥,並用少量蒸餾水沖洗量筒,合並濾液。(為提高過濾速度,應採用真空泵進行抽濾。)將載有污泥的濾紙放在原恆重的稱量瓶里,移入烘箱中於103―105℃下烘2~3小時後移入乾燥器中,使冷卻到室溫,稱其重量。反復烘乾、冷卻、稱量,直至兩次稱量的重量差≤0.4mg為止,記錄(W2)。
活性污泥污泥濃度的測定計算
1 污泥濃度 C污泥濃度(mg/L)=(W2–W1)×106÷100
2 污泥指數 SVI(ml/g)= SV%×106÷C污泥濃度
3 污泥沉降比 SV(%)= V÷100×100% 式中: V —— 100ml試樣在100ml量筒中,靜止30分鍾沉澱後污泥所佔的體積,ml; W1 —— 過濾前,濾紙 + 稱量瓶重量,g; W2 —— 過濾後,濾紙 + 稱量瓶重量,g。
C. 污水處理廠污泥濃度過高的危害,還有出泥的必要性。
.污泥濃度過高,溶解氧跟不上,可能發生厭氧反應,導致污泥老化。
污泥版(sludge) 是由水和污水處理過權程所產生的固體沉澱物質。
污泥濃度sludge concentration 1升曝氣池污泥混合液所含干污泥的重量
用重量法測定,以g / L 或mg / L 表示。該指標也稱為懸浮物濃度(MLSS),工程上往往以它作為評價活性污泥量的指標。
需要加大排泥
D. 廢水處理廠污泥濃度問題如何處理
(1)投加多少PAC,還是通過小試確定比較穩妥(就是取生化池出水,投加不同濃度PAC,觀察效果),原則上點到為止,不可過量。
(2)排泥指排出生化池剩餘污泥。 迴流不需要變化,原來怎樣,還是怎樣。 不需要補充干污泥。
武漢格林環保的工藝還不錯,可以多了解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E. 生活污水廠污泥固體濃度是多少
對於不同的構築物有不同的污泥濃度
厭氧一般是10g/L
普通活性污泥法是內2~4g/L
缺容氧污泥濃度多為4g/L
設計時是靠經驗取值的
在調試、運行時是通過實驗用重量法測定的
污水處理廠先把污水處理達標後排放或回用,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污泥叫做污水處理剩餘污泥。這個污泥是不能隨便丟棄的,也要經過政府核準的有處理這種污泥資質的單位處理,這叫污泥處理。
從污染源排出的污(廢)水,因含污染物總量或濃度較高,達不到排放標准要求或不適應環境容量要求,從而降低水環境質量和功能目標時,必需經過人工強化處理的場所,這個場所就是污水處理廠,又稱污水處理站。
F. 為什麼污水處理廠進水的水質在一年中通常是冬季濃夏季淡
關鍵還是降水多,夏季用水量大也是影響因素之一。 而春夏是雨季,雨水在生活回污水中占的比例較大,所答以夏季COD要低一點。也有可能是夏天溫度高,廢水中微生物代謝能力強,冬天溫度冷,微生物代謝受抑制。這類問題可以到像環/保\通之類的平台看看,主要是關於水處理方面的,希望對您有幫助。 或是夏季天氣炎熱,雨多,人吃的清淡。 冬季好冷,雨少,人吃的油膩
G. 污水處理冬季污泥多還是夏季多
污泥的泥齡是關鍵,泥齡越長,微生物降解有機污染物的時間越長,對污染物降解越徹底,同時自身代謝的強度也越大,最終導致污泥產量降低。廢水進水的物質不同會引起微生物菌的變化,這是污泥量差異的主要原因,溫度的影響幾乎和產泥量沒有直接關系。
H. 污水處理曝氣池活性污泥的濃度是多少
2.1、傳統活性污泥法
傳統活性污泥法也可以被稱之為普通活性污泥法,其是在污水處理事業中應用最早的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並一直沿用至今,主體工藝有曝氣池、二沉池、污泥迴流系統。對於傳統活性污泥法處理技術,由於其理論發展較早,工藝較為成熟,管理方便,易於操作,運行效果穩定、出水水質偏好,對BOD5的去除率達90%以上,為前期的污水處理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其對水質、水量適宜性較差,曝氣池容積偏大、投資偏高,且對氮、磷的去除效果不佳,在城市化的過程,水質進一步惡化,城市環保要求對出水水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傳統活性污泥法很難適應今後的步伐,因而在現今的水廠建設中,傳統活性污泥法已不使用。
2.2、逐步曝氣法
逐步曝氣法是針對傳統活性污泥法的第2個缺點所做的改進。廢水不是集中在池首進水,而是沿池長分段多點進水,這樣使有機物負荷分配較均勻,從而均化了需氧量;另外逐步曝氣法的活性污泥濃度沿池長逐步降低,前段高於平均濃度,後段低於平均濃度,曝氣池出流液所含活性污泥濃度是較低的,這樣二沉池的運行也較為有利。逐步曝氣法可以提高空氣的利用率和曝氣池的工作能力,改善二沉池的工作情況,在運行上也較靈活。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比,曝氣池容積可縮小30%左右,BOD去除率可達90%。
2.3、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又稱接觸穩定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活性污泥降解有機物的第一個階段一吸附作用。吸附再生法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比,其曝氣池池型是相同的。都是推流式,但它有2點不同之處:一是廢水的吸附和污泥的氧化分解代謝是分別在2個池子或1個池子的2個部分進行的,二沉池設在兩者之間;二是污泥迴流量大,迴流一般為50%~100%,因此,曝氣池中污泥的平均濃度大,這樣可以吸附更多的污染物質。
2.4、完全混合法
完全混合法的流程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同,它是針對傳統活性污泥法的2種缺點所作的改進。它的區別在於:混合池在曝氣池中充分混合循環,迴流污泥與人流污泥廢水進入曝氣池中立即與原來的混合液充分混合。其特點是:曝氣池中各點水質基本相同,即廢水有機物濃度的活性污泥濃度各點幾乎一致,因此,池中各部分的工作情況也差不多完全一樣。這樣完全混合法曝氣池中各部位需氧量均勻,不存在氧氣的浪費。
2.5、延時曝氣法
又稱完全氧化法,其特點是曝氣時間長,使所有的污泥都由微生物內源呼吸氧化,即在理論上使凈增污泥量為零。延時曝氣法所用曝氣時間較長,動力費用高;曝氣池容積大,污泥齡長,基建費用也較高。延時曝氣法一般不用於大型污水處理廠,而主要用於小型污水處理廠,或者出水要求高、污泥又不便於處理的工業有機廢水。目前使用的氧化溝處理技術實際上是延時曝氣法的一種。
I. 各個污水處理工藝生化池裡的污泥濃度是多少
單位體積污泥含有的干固體重量,或干固體占污泥重量的百分比。
用重量法測定,以g / L 或回mg / L 表示。該指標也稱答為懸浮物濃度(MLSS)。
它的大小主要取決於進水BOD負荷還有內迴流的量,像我這邊的話一般都在5000mg-9000mg/L左右.
J. 污水處理廠a2o運行時污泥濃度多少比較合適
你的池子尺寸在那裡呢,也就是說停留時間擺在那裡,低負荷運行靠減少污泥濃度是不行的,必須投加營養才能保證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