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生活垃圾和污水的處理要靠微生物

生活垃圾和污水的處理要靠微生物

發布時間:2021-10-31 10:51:51

污水處理化學葯劑和微生物污水處理菌種處理廢水的區別

目前做污水處理的時候,葯劑方面主要用到兩類產品,第一時傳統的化學葯劑,第二是現在比較流行的微生物污水處理菌種。那二者有什麼區別呢,技術工程師對此作出了一些簡述以及注意事項,希望對剛接觸污水處理的初學者們有所幫助。
(一)傳統化學葯劑
傳統化學葯劑主要有:1混凝沉澱:絮凝劑(聚合氯化鋁、聚合氯化鐵等)、助凝劑(聚丙烯醯胺);2芬頓:亞鐵鹽、雙氧水;3深度處理:脫色劑、次氯酸鈉;除磷:4生石灰,少量PAC;5調酸鹼:硫酸和燒鹼。
絮凝、助凝劑(PAC、PAM)和亞鐵鹽等聚合鹽類:往往在混凝沉澱或者氣浮機中使用,但是用量往往無法精確控制,有可能會造成過量投加從而帶入到生化系統中,導致生化系統污泥中含有大量絮凝劑,從而使得生化效率降低。
雙氧水:過量投加時會造成厭氧系統ORP數值上升,使得厭氧效果不佳。
生石灰:會造成化學污泥大量生成,增加固廢處理成本。
強酸強鹼:存儲安全問題以及購買及使用程序復雜,企業資質要求高。
次氯酸鈉:氣味重,只適合末端投加,且一般不允許使用。
PAC、PAM、亞鐵鹽等會給出水帶來鹽度和金屬離子的二次污染;生石灰會造成出水鈣離子過高;強酸會造成硫酸根和氯離子的濃度升高,次氯酸鈉也會造成出水氯離子過高;雙氧水由於極易分解所以不會造成二次污染。
金屬離子的升高會造成水生生態系統中動植物的金屬離子累積,它們再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類:例如鋁會導致人的神經系統疾病和記憶力衰退等。鹽度升高會影響河流和湖泊的含鹽量升高,從而使得原先生活在該區域的動物可能無法再適應這種環境。氯離子濃度過高會導致金屬管件加速腐蝕,從而造成安全問題。鈣離子會提升水的硬度,人過量飲用此類水會造成體內產生結石等問題。
以上對化學葯劑的闡述過於片面,僅供參考,初步聊完了化學葯劑,那接下來我們來聊下微生物污水處理菌種。
(二)微生物污水處理菌種
微生物菌種治理污水興起的時間、背景等闡述:用外源補充微生物的方法來調整污水處理系統的穩定性,這是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外首先採用的。當時,由於發達國家水污染問題日益突出,所以針對性的產生了許多新興的污水處理系統工藝和方法。其中用微生物菌種外源投加的方法來強化污水處理系統中生化段的污泥活性和處理性能,這一方法一經提出,便以其「無次生二次污染、原位處理、調試周期短、操作便捷」等優勢性飽受好評。
自1998年初期起,隨著國內對環境的日益重視,日本、台灣等地區開始嘗試帶進部分微生物菌種,然而初期由於外來菌種無法適應我國多變的氣候、地理、氣溫等條件,所以收效甚微。但是隨著國內生物技術的不斷探索,近年來,在國內部分企業的不斷探索和優化下,適應我國水質的菌種應運而生,從而給我國高度重視的污水處理帶來了新的變革。
微生物菌種治理污水的原理:外源投加菌種的原理其實就是用人工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加大污水調試初期污泥中細菌種類和數量,使得在調試中期能適應污水水質的細菌種類和數量大幅度增加,這樣就可以縮短整個調試周期並強化系統的處理能力和抗沖擊能力。
微生物菌種治理污水的趨勢:隨著我國水處理標準的日益嚴苛,督察力度的逐漸加大,以前被忽略的總氮氨氮總磷問題被重新提到檯面上。各大市政污水處理廠,各企業的污水處理系統都將面臨提標的問題。目前來看,我國各級城市基本都擁有自己的污水處理廠,各企業也基本完成了初期基礎設施的建設,此時若為了達標再對系統進行改造或者重建無疑是勞民傷財。但是若只對系統進行小規模的改動同時輔以菌種的外源投加(總氮用甘度反硝化細菌、氨氮用甘度硝化細菌、COD用甘度復合細菌、河道除臭抑藻用光合細菌),一方面簡化了改造的過程,節約了成本,另一方面也可縮短整個調試周期,節約了時間成本,最重要的是微生物菌種無二次污染物產生,符合綠色治污的理念。所以說,外源微生物投加技術是未來污水處理市場的大勢所趨。

② 目前我國各地採用的垃圾處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後很快就被細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

(1)將有復機物分解為無機物,制分解者
(2)土壤,它不易被土壤中的分解者分解
(3)①減少對環境的污染,②有利於對廢物再生回收。

③ 怎樣利用微生物處理廢水

廢水生物處理法

隨著工業的發展,污水成分已愈來愈復雜。某些難降解的有機物質和有毒物質,需要運用微生物的方法進行處理,污水具備微生物生長和繁殖的條件,因而微生物能從污水中獲取養分,同時降解和利用有害物質,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廢水生物處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對廢水中呈溶解態或膠體狀態的有機污染物降解作用,從而使廢水得到凈化的一種處理方法。廢水生物處理技術以其消耗少、效率高、成本低、工藝操作管理方便可靠和無二次污染等顯著優點而備受人們的青睞。

    定義

    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除去廢水中有機污染物的一種方法,亦稱廢水生物化學處理法,簡稱廢水生化法。由於傳統治理方法有成本高、操作復雜、對於大流量低濃度的有害污染難處理等缺點,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生物治理技術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隨著耐重金屬毒性微生物的研究進展,採用生物技術處理電鍍重金屬廢水呈現蓬勃發展勢頭,根據生物去除重金屬離子的機理不同可分為生物絮凝法、生物吸附法、生物化學法以及植物修復法。

    特點

    1、用生物方法去除有機物最經濟;

    2、90%廢水處理工藝屬於生物處理工藝;

    3、水中氨氮用生物處理方法去除最有效;

    4、絕大多數工業廢水也是以生物處理方法為主

    分類

    生物化學法

    生物化學法指通過微生物處理含重金屬廢水,將可溶性離子轉化為不溶性化合物而去除。硫酸鹽生物還原法是一種典型生物化學法。該法是在厭氧條件下硫酸鹽還原菌通過異化的硫酸鹽還原作用,將硫酸鹽還原成H2S,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可以和所產生的H2S反應生成溶解度很低的金屬硫化物沉澱而被去除,同時H2SO4的還原作用可將SO42-轉化為S2-而使廢水的pH值升高。因許多重金屬離子氫氧化物的離子積很小而沉澱。有關研究表明,生物化學法處理含Cr6+濃度為30—40mg/L的廢水去除率可達99.67%—99.97%。有人還利用家畜糞便厭氧消化污泥進行礦山酸性廢水重金屬離子的處理,結果表明該方法能有效去除廢水中的重金屬。趙曉紅等人用脫硫腸桿菌(SRV)去除電鍍廢水中的銅離子,在銅質量濃度為246.8 mg/L的溶液,當pH為4.0時,去除率達99.12%。[2]

    生物絮凝法

    生物絮凝法是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產生的代謝物進行絮凝沉澱的一種除污方法。微生物絮凝劑是一類由微生物產生並分泌到細胞外,具有絮凝活性的代謝物。一般由多糖、蛋白質、DNA、纖維素、糖蛋白、聚氨基酸等高分子物質構成,分子中含有多種官能團,能使水中膠體懸浮物相互凝聚沉澱。至目前為止,對重金屬有絮凝作用的約有十幾個品種,生物絮凝劑中的氨基和羥基可與Cu2+、 Hg2+、Ag+、Au2+等重金屬離子形成穩定的鰲合物而沉澱下來。應用微生物絮凝法處理廢水安全方便無毒、不產生二次污染、絮凝效果好,且生長快、易於實現工業化等特點。此外,微生物可以通過遺傳工程、馴化或構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菌株。因而微生物絮凝法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2]

    生物吸附法

    生物吸附法是利用生物體本身的化學結構及成分特性來吸附溶於水中的金屬離子,再通過固液兩相分離去除水溶液中的金屬離子的方法。利用胞外聚合物分離金屬離子,有些細菌在生長過程中釋放的蛋白質,能使溶液中可溶性的重金屬離子轉化為沉澱物而去除。生物吸附劑具有來源廣、價格低、吸附能力強、易於分離回收重金屬等特點,已經被廣泛應用。[2]

    需氧生物處理法

    利用需氧微生物在有氧條件下將廢水中復雜的有機物分解的方法。生活污水中的典型有機物是碳水化合物、合成洗滌劑、脂肪、蛋白質及其分解產物如尿素、甘氨酸、脂肪酸等。這些有機物可按生物體系中所含元素量的多寡順序表示為 COHNS。

    生物體系中這些反應有賴於生物體系中的酶來加速。酶按其催化反應分為:氧化還原酶:在細胞內催化有機物的氧化還原反應,促進電子轉移,使其與氧化合或脫氫。可分為氧化酶和還原酶。氧化酶可活化分子氧,作為受氫體而形成水或過氧化氫。還原酶包括各種脫氫酶,可活化基質上的氫,並由輔酶將氫傳給被還原的物質,使基質氧化,受氫體還原。水解酶:對有機物的加水分解反應起催化作用。水解反應是在細胞外產生的最基本的反應,能將復雜的高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使之易於透過細胞壁。如將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將脂肪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將復雜的多糖分解為單糖等。此外還有脫氨基、脫羧基、磷酸化和脫磷酸等酶。

    許多酶只有在一些稱為輔酶和活化劑的特殊物質存在時才能進行催化反應,鉀、鈣、鎂、鋅、鈷、錳、氯化物、磷酸鹽離子在許多種酶的催化反應中是不可缺少的輔酶或活化劑。

    在需氧生物處理過程中,污水中的有機物在微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被氧化降解,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大的有機物分子降解為構成單元──單糖、氨基酸或甘油和脂肪酸。在第二階段中,第一階段的產物部分地被氧化為下列物質中的一種或幾種:二氧化碳、水、乙醯基輔酶A、α-酮戊二酸(或稱 α-氧化戊二酸)或草醋酸(又稱草醯乙酸)。第三階段(即三羧酸循環,是有機物氧化的最終階段)是乙醯基輔酶A、α-酮戊二酸和草醋酸被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有機物在氧化降解的各個階段,都釋放出一定的能量。

    在有機物降解的同時,還發生微生物原生質的合成反應。在第一階段中由被作用物分解成的構成單元可以合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再進一步合成細胞原生質。合成能量是微生物在有機物的氧化過程中獲得的。

    厭氧生物處理法

    主要用於處理污水中的沉澱污泥,因而又稱污泥消化,也用於處理高濃度的有機廢水。這種方法是在厭氧細菌或兼性細菌的作用下將污泥中的有機物分解,最後產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氣體,這些氣體是有經濟價值的能源。中國大量建設的沼氣池就是具體應用這種方法的典型實例。消化後的污泥比原生污泥容易脫水,所含致病菌大大減少,臭味顯著減弱,肥分變成速效的,體積縮小,易於處置。城市污水沉澱污泥和高濃度有機廢水的完全厭氧消化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見圖)。在第一階段,污泥中的固態有機化合物藉助於從厭氧菌分泌出的細胞外水解酶得到溶解,並通過細胞壁進入細胞中進行代謝的生化反應。在水解酶的催化下,將復雜的多糖類水解為單糖類,將蛋白質水解為縮氨酸和氨基酸,並將脂肪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第二階段是在產酸菌的作用下將第一階段的產物進一步降解為比較簡單的揮發性有機酸等,如乙酸、丙酸、丁酸等揮發性有機酸,以及醇類、醛類等;同時生成二氧化碳和新的微生物細胞。

    反應原理

    第一、二階段又稱為液化過程。第三階段是在甲烷菌的作用下將第二階段產生的揮發酸轉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因此又稱為氣化過程,其反應可用下式表示:

    一些有機酸或醇的氣化過程舉例如下:

    乙酸:

    CH3COOH─→CO2+CH4

    丙酸:

    4CH3CH2COOH+2H2O─→5CO2+7CH4

    甲醇:

    4CH3OH─→CO2+3CH4+2H2O

    乙醇:

    2CH3CH2OH+CO2─→2CH3COOH+CH4

    為了使厭氧消化過程正常進行,必須將溫度、pH值、氧化還原電勢等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以維持甲烷菌的正常活動,保證及時地和完全地將第二階段產生的揮發酸轉化成甲烷。

    生物化學反應的速度直接受溫度的影響。進行厭氧消化的微生物有兩類:中溫消化菌和高溫消化菌。前者的適應溫度范圍為17~43℃,最佳溫度為32~35℃;後者則在50~55℃具有最佳反應速度。

    近年來,厭氧消化處理法發展到應用於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如屠宰場廢水、肉類加工廢水、製糖工業廢水、酒精工業廢水、罐頭工業廢水、亞硫酸鹽制漿廢水等,比採用需氧生物處理法節省費用。

    利用生物法處理廢水的具體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法、土地處理系統和污泥消化等

    ④ 微生物怎樣進行污水和垃圾處理

    簡單講,就是一下幾點:
    1、創造微生物適合的環境。
    2、讓污水、垃圾和微生物充分接觸進行處理。
    3、保持微生物濃度。
    4、處理後,將水和微生物進行固液分離(一般垃圾不需要)

    ⑤ 我們的生活垃圾,垃圾場都是怎麼處理的

    目前常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綜合利用、衛生填埋、焚燒和堆肥。

    1、可回專收垃圾包括金屬、紙類、塑屬料和玻璃等。綜合處理這些垃圾,可以得到回收和利用。

    2、廚房垃圾,經過生物技術處理後它們可供作堆肥。

    3、有害垃圾需要利用特殊方法加以處理。

    4、建築渣土、塑料袋等難以回收的垃圾,須全部採取填埋處置的方式加以處理。

    (5)生活垃圾和污水的處理要靠微生物擴展閱讀:

    居民生活垃圾基本可分為3大類:



    一、有害垃圾,如廢電池、廢熒光燈管、水銀溫度計、廢油漆、過期葯品等。



    二、有機垃圾,即濕垃圾,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皮、剩菜剩飯等。



    三、無機垃圾,即干垃圾,可回收垃圾,如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玻璃、廢織物等。其中廢紙包括報紙、各種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片、大小紙盒等;廢塑料包括各種塑料袋、塑料瓶、塑料包裝、泡沫塑料、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等。

    ⑥ 生活垃圾的處理和回收利用是什麼

    有三種主要的垃圾處理方法

    1.填埋處理

    填埋是大量消納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也是所有垃圾處理工藝剩餘物的最終處理方法,目前,我國普遍採用直接填埋法。
    所謂直接填埋法是將垃圾填入已預備好的坑中蓋上壓實,使其發生生物、物理、化學變化,分解有機物,達到減量化和無害化的目的。

    我國許多城市的垃圾仍有大多採取露天堆放,沒有任何防護措施。每一個垃圾堆放場都成了一個污染源,蚊蠅孽生,老鼠成災,臭氣漫天,大量垃圾污水由地表滲入地下,對城市環境和地下水源造成嚴重污染。沈陽市曾經對35處填埋場中的10處進行鑽探取樣,分析垃圾斷層樣品和地下水質,分析結果發現:
    1、地下水質惡化,污染嚴重,水混濁發臭,水中均檢出厭氧大腸桿菌;
    2、垃圾斷層樣品均檢出有毒有害物質。上海市每天有萬噸垃圾運往郊區海邊堆放,一座座高達二三十米的垃圾山拔地而起,造成周圍環境的嚴重污染。

    填埋處理方法是一種最通用的垃圾處理方法,它的最大特點是處理費用低,方法簡單,但容易造成地下水資源的二次污染。隨著城市垃圾量的增加,靠近城市的適用的填埋場地愈來愈少,開辟遠距離填埋場地又大大提高了垃圾排放費用,這樣高昂的費用甚至無法承受。

    2.焚燒處理

    焚燒法是將垃圾置於高溫爐中,使其中可燃成分充分氧化的一種方法,產生的熱量用於發電和供暖。

    焚燒處理的優點是減量效果好(焚燒後的殘渣體積減少90%以上,重量減少80%以上),處理徹底。但是,根據美國的報道焚燒廠的建設和生產費用極為昂貴。在多數情況下,這些裝備所產生的電能價值遠遠低於預期的銷售額給當地政府留下巨額經濟虧損。由於垃圾含有某些金屬,焚燒具有很高的毒性,產生二次環境危害。焚燒處理要求垃圾的熱值大於3.35MJ/kg,否則,必須添加助燃劑,這將使運行費用增高到一般城市難以承受的地步。

    3.堆肥處理

    將生活垃圾堆積成堆,保溫至70℃儲存、發酵,藉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養分。經過堆肥處理後,生活垃圾變成衛生的、無味的腐殖質。既解決垃圾的出路,又可達到再資源化的目的,但是生活垃圾堆肥量大,養分含量低,長期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結和地下水質變壞,所以,堆肥的規模不易太大。

    不論城市生活垃圾的填埋、焚燒或堆肥處理,都必須要有預處理。預處理最常見的一道工序是垃圾粉碎。垃圾經過粉碎,對於填埋可以減容,對於焚燒可以令燃燒更充分,對於堆肥可以令垃圾腐熟更快。

    ⑦ 城市生活垃圾如何處理

    1、堆肥法

    堆肥工藝是使垃圾中的有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 ,進行生物化學反應 ,最後形成一種類似腐。

    2、堆肥法

    堆肥工藝是使垃圾中的有機物, 在微生物作用下 ,進行生物化學反應 ,最後形成一種類似腐殖質土壤的物質, 用作肥料或改良土壤。

    3、熱解法

    熱解法是有機物在無氧或缺氧條件下的高溫加熱分解技術 ,利用熱能使高分子物化合斷裂,大分子量有機物轉化為小分子可燃氣體( 氫氣 、CH 4 、CO等) 、 液體燃料( 甲醇 、 丙酮 、 焦油等) 和焦炭的過程。

    4、焚燒法

    城市垃圾焚燒可以達到熱能回收、減容、減重、高溫滅菌等目的, 具有明顯的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方面的優勢。

    (7)生活垃圾和污水的處理要靠微生物擴展閱讀:

    古代的垃圾處理:

    據典籍記載,早在先秦時期,城市已經頗具規模,人口開始密集,當時的統治者制定了相當嚴格的法令。

    唐代為了處理垃圾問題,國家頒布了相應的法規,其嚴格程度不遜於先秦。據《唐律疏議》記載,在街道上亂扔垃圾的人,會被處罰六十大板。

    如果執法者縱容市民亂扔垃圾的行為,也會被一起處罰。唐朝時還出現了以回收垃圾、處理糞便為職業的人,有人以此致富。

    宋代為了管理城市的環境衛生,設置了專門的機構:街道司。街道司下有專職的環衛工人,據《夢梁錄》的記述,其職責包括灑掃街道、疏導積水、整頓市容。

    像開封、臨安這樣的大城市,每天早上都會有幾百個環衛工人打掃街道,處理垃圾。

    與生活垃圾和污水的處理要靠微生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反滲透鹽水處理招標 瀏覽:233
    洗車店廢水 瀏覽:562
    享優樂凈化器怎麼連接手機 瀏覽:47
    熔噴濾芯怎麼拆換 瀏覽:837
    凈水器怎麼清除泥沙 瀏覽:506
    如何檢測廢水中三甲苯 瀏覽:237
    什麼是不飽和樹脂脂 瀏覽:194
    九陽凈水器怎麼拆濾芯視頻 瀏覽:470
    反滲透設備誠薦鄭州凈康樂好 瀏覽:471
    污水管與廢水管是否設置阻火圈 瀏覽:538
    無錫薄膜廢水蒸發器多少錢 瀏覽:697
    污水處理廠如何保溫 瀏覽:698
    污水是什麼處理的 瀏覽:248
    紅色污水怎麼造成的 瀏覽:1000
    烤瓷牙能樹脂 瀏覽:81
    水洗沙污水用那種設備 瀏覽:497
    浙江純凈水哪個牌子好 瀏覽:871
    3mlc型怎麼換前置濾芯 瀏覽:919
    污水處理廠管網怎麼算佔地 瀏覽:474
    飲水機開門接水的那塊板叫什麼 瀏覽:896
    © Arrange www.jmangel.gd.cn 2017-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