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顯微鏡載玻片標本的製作
我家有一架生物光學學生用顯微鏡,如何用載玻片和蓋玻片製作植物標本?我把5.製作好的玻片,要求蓋玻片與載玻片之間恰好被水分充滿;當水分不足時,
B. 製作載玻片的操作步驟
擦拭
滴水
取材
放置
蓋片
染色
吸水
觀察
C. 顯微鏡的載玻片在哪構造圖
載玻片不屬於顯微鏡的結構,載玻片應該壓在壓片夾上面。
D. 用顯微鏡如何觀察細菌`做臨時裝片
【如何使用】
一、取鏡和安放
1.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
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台上,略偏左(顯微鏡放在距實驗台邊緣7厘米左右
處)。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二、對光
3.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准通光孔(物鏡的前端與載物台要保持2厘
米的距離)。
4.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准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便於以後
同時畫圖)。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
看到白亮的視野。
三、觀察
5.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也可以用印有「6」字的薄紙片製成)放在
載物台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6.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眼
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
7.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方向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
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注意事項:實驗完畢,把顯微鏡的外表擦拭乾凈。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兩旁,並將鏡
筒緩緩下降到最低處。最後把顯微鏡放進鏡箱里,送回原處。
注意:以上是單筒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製作裝片】
一,製作細菌臨時裝片.
1,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乾凈.
2,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細菌液.
3,蓋上蓋玻片.
4,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稀碘液
.
5,用吸水紙吸引,使染液浸潤標本的全部.
二,用顯微鏡觀察
E. 生物顯微鏡玻片怎麼做
方法:
塗片:將材料均勻地塗布在載玻片上。
裝片:將生物材料置於載玻片和蓋片之間,施加一定壓力,將組織細胞壓散。
切片: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製成玻片標本。
當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時,應用薄薄的易碎透明小片,這個小片就是玻片。
F. 敘述細菌,放線菌,酵母菌,黴菌的光學顯微鏡製片方法
一、細菌製片及簡單染色:
1、塗片
取潔凈的載玻片1張,將其在火焰上微微加熱,除去上面的油脂,冷卻,在中央部位滴加一滴無菌水,用接種環在火焰旁從培養基上挑取少量菌體與水混合。用接種環將菌體塗成直徑約1cm的均勻薄層。注意,取菌量不宜過大,一面造成軍體重疊。
2、乾燥
放在桌面上,待其自然乾燥。
3、固定
將已乾燥的塗片標本向上,在火焰上通過3-4次固定。其目的是殺死細菌;使菌體蛋白質凝固,菌體牢固粘附於載玻片上,染色時不被染液或水沖掉;增加菌體對染料的結合力,使圖片易著色。
4、染色
在塗片上滴加染料1-2滴,使其布滿塗菌部分,染色1分鍾。
5、沖洗
斜置玻片,傾去染液。用水輕輕沖去染液,至流水變清。注意水流不能直接沖洗塗菌處,以免將塗菌沖洗掉。
6、吸干
用吸水紙輕輕吸去玻片上的水分,乾燥後鏡檢。
二、酵母菌製片及簡單染色。
水—碘液浸片法。將革蘭氏染色用碘液用水稀釋4倍後,滴加一滴於載破片中央,無菌操
作取少許菌體置於染色中混勻,蓋上破片後鏡劍。
三、放線菌製片方法(插片法)
1、在馬鈴薯浸汁瓊脂培養基平板上,劃線接入少量放線菌的孢子,在接種線旁傾斜地插入無菌蓋玻片,於28-30℃培養。
2、培養3~4天後,菌絲沿著蓋玻片向上生長,待菌絲長好後,取出蓋玻片放在干凈的載玻片上,置於顯微鏡下觀察。
四、黴菌製片法
水浸製片法:
1、在載玻片上滴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藍染色液或蒸餾水。
2、用解剖針從生長有黴菌的斜面挑取少量帶有孢子的黴菌菌絲,用50%的乙醇浸潤,再用蒸餾水將浸過的菌絲洗一下,然後放入載玻片上的液滴中,仔細地用解剖針將菌絲分散開來。(也可省略酒精和水浸潤,洗滌)
3、注意取菌時,毛霉和根霉用解剖針挑取少量菌絲即可,青黴和黑麴黴和培養基結合緊密,不易挑取,可連培養基一起挑取,再在染液中分離菌絲。青黴和麴黴的培養時間不宜過長,一般為2-2.5天,以免菌絲與培養基不好剝離。
4、蓋上蓋玻片(勿使產生氣泡,且不要再移動蓋玻片)。(黑麴黴不易觀察到足細胞)
5、鏡檢:先用低倍鏡,必要時轉換高倍鏡鏡檢並記錄觀察結果。
G. 臨時微生物載玻片製作步驟
製作微生物玻片標本通常採用塗片法,微生物包括細菌和真菌(或包括病毒),細菌個體小,通常用塗片法製作玻片標本。塗片法是裝片法製作玻片標本的一種方法。製作方法是,細菌可以用細菌液直接塗布在載玻片上,蓋上蓋片直接觀察或乾燥後染色觀察,染色觀察通常需要洗去染色液後觀察。製作真菌標本可以採用塗片法、撕片法、貼片法和切片法,單細胞或孢子或菌絲採用塗片法,大型真菌有較大的組織塊,可以採用撕片法(如撕取一部分蘑菇絲)、貼片法(將蘑菇的菌褶貼到載片上)和切片法(切片的方式觀察蘑菇的結構)。
製作植物玻片標本方法很多,根據材料不同和觀察目的不同採用不同方法。塗片法(觀察果實營養組織,如西瓜瓤)、撕片法(觀察洋蔥表皮、觀察導管)、切片法(觀察組織、器官結構)、磨片法(堅硬的果核磨成薄片觀察)。
切片法分為徒手切片、冰凍切片和石蠟切片等方法。
H. 生物顯微鏡玻片怎麼做
簡單一點講就是從臉上或者是鼻翼兩端刮一點東西到載玻片上面觀看就行
I. 怎樣製作簡易顯微鏡,要能看到細菌的顯微鏡
電腦攝像頭換一個鏡頭就行。
J. 在固體培養基上的真菌,如何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其形態、孢子;製作載玻片的過程,最好是詳細步驟,謝謝。
可以直接將培養皿放在顯微鏡下,用10倍鏡觀察其菌絲及子實體特點。
如果想觀回察產孢結構,可以答在一張潔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水,挑一點你想觀察的結構放入,如果你想觀察子實體內部結構,建議在解剖鏡下縱切後再放入清水滴中,輕輕蓋上載玻片後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一般40倍鏡可達到觀察效果,100倍鏡需在蓋玻片上加油,而且需要清洗,如果不需要觀察真菌表面結構,我想可以不需要這么高的倍數,呵呵:)
當然如果你還想封起來以後再看的話,可以用吸水紙將一面吸干,從另一次滴甘油,完全浸透後在蓋玻片四周用指甲油封存,可以保持一段時間,具體時間不詳。
這個方法我已經用了3年了,很好用,你可以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