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水處理中PAC投加量計算
這個計算量按照你實際投葯點的出水量計算,不是按照設計最大處理水量計算
2. 污水處理污泥投加量如何計算
厭氧啟動:
有顆粒污泥時,接種污泥數量大小 10-15%。當沒有現成的污泥時,應用最多的是污水處理廠污泥池的消化污泥,稠的消化污泥有利於顆粒污泥形成。 沒有消化污泥和顆粒污泥時, 化糞池污泥、新鮮牛糞、豬糞及其它家畜糞便都可利用作菌種,也可用腐敗污泥和魚塘底泥作接種污泥,但啟動周期較長。
污泥接種濃度至少不低 10Kg•VSS/m3反應器容積,但接種污泥填充量不大於反應器容積 60%。污泥接種中應防止無機污泥、砂以及不可消化的其它物進入厭氧反應器內。
好氧啟動:
(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溫暖季節,先使曝氣池充滿生活污水,悶曝(即曝氣而不進污水)數十小時後,即可開始進水。引進水量由小到大逐漸調節,連續運行數天即可見活性污泥出現,並逐漸增多。為加快培養進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濃質糞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營養物濃度。特別注意,培菌時期(尤其初期)由於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濃度低,故應控制曝氣量,應大大低於正常期曝氣量。
(2)干泥接種培菌法:最好取水質相同已正常運行的污水系統脫水後的干污泥作菌種源進行接種培養。一般按曝氣池總溶積 1%的干泥量,加適量水搗碎,然後再加適量工業廢水和濃糞便水。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並增加至所需濃度。
(3)數級擴大培菌法:根據微生物生長繁殖快的特點,仿照發酵工業中菌種→種子罐→發酵罐數級擴大培菌工藝,分級擴大培菌。如某工程設計為三級曝氣池,此時可先在一個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種條件下,在一個曝氣池內培菌,成功後直接擴大至二三級。
(4)工業廢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業廢水,如罐頭食品、豆製品、肉類加工廢水,可直接培菌;另一類工業廢水,營養成分尚全,但濃度不夠,需補充營養物,以加快培養進程。所加營養物品常有:澱粉漿料、食堂米泔水、面湯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體情況應按不同水質而定。
(5)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培菌: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後再將工業廢水逐步引入, 逐步馴化的方式進行。
(6)直接引進種菌種培菌:有些特殊水質菌種難於培養,還可利用當地科研力量,利用專業的工業微生物研究所培養菌種後再接種培養,如 PVA(聚乙烯醇)好氧消化即有專門好氧菌。此法,投資大,周期長,只有特殊情況才用。
3. 關於污水廠的處理能力: 如果一個污水處理項目日處理量達到每天5萬噸,大概是一個什麼樣子的概念
建議:1、翻下給排水手冊,或者下點資料(污水廠設計的畢業論文),了解下污水廠的專設計過程
2、你的問題太屬籠統了,我就你提出的三個問題分別回答,其他的你自己再看下別人的論文什麼的,快點。投資金額,投資金額分成幾個部分,主要包括配套管網,廠區(土建,污水構築物,以及管理運行費用)等,在你選擇不同的工藝的時候,土建,污水構築物的金額的差距還是很大的。第二和第三個問題其實是同一個問題。不考慮工業廢水的情況下,人口一定,根據手冊,每個人排出的污水量一定,你的處理能力擺在那兒,在多大的范圍內有多少人,你一算不就出來了嘛。
3、還是多看看設計方面的資料吧,你的問題,就是做一個工程。我回答的不全面
4. 船舶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每天投葯量是多少
次氯酸鈣溶液,有時間繼電器,一般15分鍾-30分鍾投一次,量多少看你泵排量怎麼樣。到時候自己看說明書就知道了型號不同量不同。
5. 設計污水處理廠,處理量10萬噸每天,請問選擇什麼工藝好
這個要看具體的進出水要求,廠地面積、計劃投資數,工藝有很多種,這個要結合實際情況才能確定的
6. 污水處理磁粉一天需要多少量,投加方法
磁粉的投加量與磁粉回收的效率有關系。最好咨詢一下廠家,根據回收的效率,計算出損耗。每天補充損耗就可以了。投加方法可以買台乾粉投加機進行投加就可以了
7. 污水處理廠指標需要每天做嗎一般幾天做一次比較好。
污水處理廠的全面運行管理:
一、格柵、沉澱格、調節池安全操作
1.格柵截留的較大的浮渣和長纖維,每間隔2小時,應清理一次格柵,防止污染物堵塞格柵,產生污水處理事故。
2.沉澱格每行兩個月清理一次,有污泥泵把池內沉積物抽到污泥濃縮池,盡量避免大量泥渣進入調節池。
3.清理沉澱格時把進水閘板關好,打開調節池進水閘板,廢水直接進入調節池。
4.調節池在運行時保持水位低於沉澱格的出水堰,水位差0~0.5m即可;
5.定期對調節池內沉積泥渣清出,防止大量泥渣沉積,造成有效容積減少,大量泥渣進入後級處理系統。
6.進入調節池廢水酸鹼度:一般PH為6-9。特殊時,進水最高可為PH 9-10.5,超過上述規定值時,應加酸鹼調節。
二、水解酸化池、厭氧池、好氧池安全操作
1.保證水解酸化池有效水位穩定,5.50~5.55m之間。
2.溫度:一般為10-45?C,適宜溫度為15-35?C,此范圍內溫度變化對運行影響不大。
3.PH:厭氧水解酸化工藝,對PH要求范圍較松,即產酸菌的PH應控制4-7范圍內;完全厭氧反應則應嚴格控制PH,即產甲烷反應控制范圍6.5-8.0,最佳范圍為6.8-7.2,PH低於6.3或高於7.8,甲烷化速降低。當高於10.5時應檢驗進水PH值並加酸鹼調節;好氧PH一般為6-9,特殊時,進水最高可為PH 9-10.5,超過上述規定值時,應加酸鹼調節。
4.營養物:厭氧反應池營養物比例為C:N:P=(350-500):5:1,好氧反應池營養物比例為:100∶5∶1。
5.溶解氧:好氧反應池溶解氧一般在1~3mg/l,曝氣池出口處溶解氧控制在2.5mg/l較為適宜。
6.厭氧池要定期進行污泥內迴流攪拌,防止污泥流失,以厭氧池出水SS偏高來判斷,1~2次/月。
7.每天都要取樣分析常規指標(COD、SS、PH、色度等)至少1次。
8.每班工作人員都要對污水系統各個池體巡查至少2次,查看運行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嚴重事故應匯報上級主管。
三、一級提升泵、二級提升泵安全操作
1.一級提升泵兩台(一用一備),二級提升泵兩台(一用一備)。
2.水泵開機前檢查運轉(手盤動)和潤滑情況。
3.檢查相關閥門是否處於正常位置。
4.合上電源開。
5.電櫃上的選擇開關撥至自動位置,然後按啟動按扭,待旁路指示燈亮後開出水閥,出水閥開度以水量的多少為標准,滿負荷水量為250m3/h。
6.水泵啟動時,機旁不得站人,操作人員在水泵開啟至運行穩定後,方可離開。
7.嚴禁空泵運轉和超載,正常運轉溫度應不大於65℃,防止設備事故。
8.水泵在運行中,必須嚴格執行巡迴檢查制度:
(1)檢查各個儀表工作是否正常、穩定,特別注意電流表是否超過電動機額定電流,電流過大,過小應立即停機檢查。
(2)根據進水量的變化及工藝運行情況,應調節水量,保證處理效果。
(3)注意機組的響聲,振動情況。
(4)檢查軸承電機溫升情況,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機,通知值班調度。
(5)水池水位應保持正常。
9.停機操作
(1)達不到工藝要求或接受調度指令,應立即停機,關閉其閘門。
(2)備用泵應每星期用手旋轉泵軸180°,並注意軸承處油位標記,及時加油。
10.事故的處理
(1)發現設備有異常情況,立即停機,應報告調度,並記錄值班記錄簿內。
(2)由於電氣原因引起停機時,應立即報告調度進行處理,不得自行修理電氣設備,並記人值班記錄簿內。
(3)發現電動機異常現象,應立即停止運行,並報告調度,請示處理,並記人值班記錄簿內。
11.一級提升泵進水量應與二級提升泵出水量持平,保證水解酸化池有效水位穩定。
四、鼓風機安全操作
1.鼓風機三台(二用一備),三台風機輪換使用,每項12個小時更換一次。
2.檢查油箱潤滑油位,應處於油尺上,下限之間,按要求投加規定的潤滑油,嚴禁無油或卻油運行,否則將造成事故。
3.檢查電控櫃,應無報警顯示,如有報警,查明原因給於消除 。
4.風機啟動前應關閉出氣閥,空載啟動風機。
5.確認風機可啟動後,按啟動鍵。
6.待風機運行正常無誤後再徐徐打開出氣閥,觀察風機負載情況,電櫃顯示電流不能超過電機額定電流,控制閥門開度。
7.應嚴格觀察其運轉狀態,注意風機的電流、溫度、振動、不得有雜訊和運轉異常情況,如有異常,要及時並按時做好記錄。
8.嚴格執行巡視檢查制度,一旦發現異常,必須及時查明原因給予排除。
9.停機:先關出氣閥,再按風機「停止」鍵,停止風機運行並。
10.停機過程中,操作者應繼續監視機器儀表及整個狀態的變化,並在最後作好記錄。
五、物化反應池、物化沉澱池安全操作
1.物化反應池注要是控制混凝劑的加葯量;混凝劑的投加量視反應池的絮凝效應而定,調節混凝劑控制閥,使反應池能見到清晰硯花為宜(混凝劑不宜過量)。
2.每班要求2小時巡視檢查並清理出水堰及出水槽內壁截留雜物及漂浮。
3.觀察水質變化情況,及時排泥,排出物略見清液為度。
4.每班至少兩次用量筒觀察出水水質,不允許二沉池有污泥漂浮現象。
5.在沉澱周邊至少掛一個救生圈,以防事故應急時用。
六、周邊刮吸泥機安全操作
1.起動前必須檢查電源是否接通,各傳動部份是否已經加油。
2.關閉真空閥門,啟動真空泵,形成真空虹吸後停止真空泵。
3.根據刮泥機(吸泥機)按鈕指示起動刮泥(吸泥)。
4.排泥時間以排出物略見清液為度或濃縮池泥滿為止。
5.停止刮泥機並打開真空閥。
6.經常檢查,運轉部位的溫升情況,如果過高,應立即停機並向主管部門反映,處理後方可進行。
7.經常檢查各部位的緊固情況,如有松動立即緊固。
8.要經常檢查排渣斗的排渣情況,如排渣情況不好,要請有關人員調整排渣板距離。
9.經常檢查吸泥機,吸泥管道通暢程度,調節排泥閥調,調節泥量大小,或啟動真空泵,稀釋污泥濃度,讓管道通暢,並調節至最佳狀態。
10.運轉結束,必須認真填寫運轉記錄,如有特殊情況除詳細記錄外,還要及時向主管部門匯報。
七、污泥濃縮池安全操作
1.根據工藝及運行要求開啟濃縮池的進泥和出泥閥門。
2.污泥濃縮池是濃縮二沉池污泥,因此必須經常檢查二沉池的排泥閥門,並及時保證排泥。
3.濃縮池的刮泥機根據工藝要求啟動關閉,運轉中至少每二小時要巡視檢查機械運轉情況一次。
4.濃縮池的出泥含水率,應控制在95—97%為好。
5濃縮池的出水堰口、水槽和出水井要保持通暢、清潔。
八、注意事項
1.上班前認真進行交接班,並做好交接班記錄,對運行各單元情況進行核對,特別查清運行不正常單元,排除故障,恢復正常運行。
2.執行巡檢制度,對污水站進行一次系統檢查,檢查運轉設備潤滑狀況。特別注意水泵、風機潤滑油位,嚴禁少油、無油運轉,避免設備事故。
3.下班前應進行巡檢,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或做好記錄,做好交接班記錄,認真交接班。
4.在運行過程中,值班人員要勤巡視,一級提升泵與二級提升泵的流量要保持平衡,加葯量要控制在最佳狀態。如遇機電設備故障,應及時報告主管部門從速排除,方可投入運行。鼓風機每運行12小時進行輪換。
http://tyh.1.blog.163.com/blog/static/74145910201331911591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