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物理化學法處理污水缺點

物理化學法處理污水缺點

發布時間:2021-03-19 00:56:53

『壹』 廢水處理中物理,化學,生物法各有什麼優缺點

污水處理的歷史來看,早期的污水處理都是物理法,化學法,簡單的說就是機械隔離,投加絮回凝劑答,物理自由沉澱,但是這樣的辦法導致葯耗很大,污泥量極大,所以之後的污水處理普遍轉向生物法,即通過活性污泥來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當然,物理法與化學法仍然是有的,只不過是輔助手段.
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污水處理廠也分一級,一級強化,二級,三級等,只有在二級及以後的才是採取生物法.

『貳』 水處理各種工藝優缺點

太多要回答,就說一點吧,反滲透技術,優點:有效低脫除鹽,去除微生物,缺點:產生廢水,很難再處理。希望回答能夠幫助你

『叄』 物理化學方法較微生物方法在水處理上有何優缺點

各有有缺點,主要看處理哪類水質。比如生活廢水,物理化學法,成本就高了。工業廢水一般不能直接生化,得先物理化學預處理。或者投加營養使其CNP比例滿足生化要求。好氧生化處理COD上線在1200mg/L,不然要物化預處理加配水

『肆』 過濾法處理的污水的優缺點分別有什麼

過濾只能去除SS,對COD,BOD高的污水效果不大,而且過濾的動力消耗高,污水處理成本增加,呵回呵,我估計你講的不答是過濾,是下面這個?!
相對於傳統的深度處理工藝,採用轉盤式過濾器處理工藝主要有以下特點:①對於新建項目,由於設備水頭損失小(約0.7m),可取消提升裝置及提升構築物;②當進入過濾階段處理水SS小時,可省掉沉澱構築物,採取轉盤式過濾器直接過濾(必要時增加濾盤數量);③ 一般砂濾為防止濾料內長生物膜,需要採取前加氯措施,而轉盤式過濾器濾布採用特殊材料及特殊構造,不存在長生物膜的問題;④當進水只要求處理SS時,可省去加葯環節;⑤由於濾布反沖洗時採用負壓抽吸的方式,不需要反抽吸水池。因此對於一般污水處理廠二級處理出水,採用簡單的工藝處理流程(圖8)就可大幅提高出水水質。

『伍』 能否說活性污泥法在處理污水中有哪些優缺點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污水好氧生物處理技術。
優點:由曝氣池,沉澱回池,污泥迴流和剩餘污答泥排除系統組成,程序簡單,設備要求不高,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機污染物為活性污泥所吸附,並為存活在活性污泥上的微生物群體所分解,使污水得到凈化。
缺點:1.污水中要含有足夠的可溶性,易分解的有機物;
2.污泥混合液中要有足夠的溶解氧;
3.要保證活性污泥連續迴流,排除剩餘污泥,否則出水的TP會很高,加大了工作量;
4.要考慮到活性污泥處理系統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如溶解氧,水溫,營養物質,pH值,抑制物質,有機負荷率等)

『陸』 請問以下幾種污水處理方法各有什麼優缺點~

你這些處理方式都是物化處理,
有個共同的特定是成本比較高。
混凝:需要加葯,在工業版廢水中運用權比較多,污泥量大,成本高,
氧化還原和電解這兩種處理方式用的非常少,見有的論文講在去除苯環類,高分子有機化合物的時候用鐵碳-微電解的方式處理。

『柒』 污水處理的物理法和生化法的優缺點

處理30噸的汽車清洗廢水,無論物理法還是生化法,其成本取決於你所要達到的處理水質。水內質要求越高,投容資成本越高。處理成排放水和回用水,使用的工藝以及投資相差很大的。
按樓主所提:廠家給你推薦的物理法和生化法
物理法可能採用的工藝是:隔油--沉澱--過濾--吸附(活性碳吸附)
生化法可能採用的工藝是:氣浮--活性污泥法--沉澱(或直接用MBR代替)

需要說明的是,用物理法、生化法是個分類性的東西,樓主不要被廠家混淆了。生化法也需要相應的物理方法輔助才能達到效果的。

建議樓主,最好還是根據實際的情況來選擇。如果只是排放,簡單的隔油+沉澱+過濾就可以了,如果考慮長遠的綜合效益,處理後回用於洗車,可以選擇隔油或氣浮+MBR+消毒。或者在隔油+沉澱+過濾的基礎上深度處理成回用水,這樣更經濟實惠。

『捌』 ab法污水處理工藝原理優缺點

Ab法污水處理工藝女人的優缺點。這個應該可以到網上可以搜索的到很多東西,它有幣也有地,所以它的優點跟缺點只是說哪一方面更少一點,哪一方面更多一點。

『玖』 什麼是物化處理法及其在污水處理中的優點

物化處理是指運用物理和化學的綜合作用使廢水得到凈化的方法。通常是指由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組成的廢水處理系統,或指包括物理過程和化學過程的單項處理方法,如吹脫、
吸附、萃取、電解、離子交換、反滲透等。

1935年W.魯道夫和E.H.特魯尼克開始試驗用物理化學處理系統處理污水。隨著工業的發展,工業廢水水質日趨復雜,廢水中許多污染物,如重金屬離子,用通常的生物處理法難以去除;許多復雜的有機物,生物難以降解;對有毒的污染物其濃度超過微生物的耐受限度時,生物處理法又不適用。為了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水資源,廢水排放標准越來越嚴格,對廢水回用率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70年代以來,物理化學處理法得到廣泛重視和迅速發展。

物理化學處理既可以是獨立的處理系統,也可以是生物處理的後續處理措施。其工藝的選擇取決於廢水水質、排放或回收利用的水質要求、處理費用等。

為除去懸浮的和溶解的污染物而採用的化學混凝——沉澱和活性炭吸附的兩級處理,就是比較典型的一種物理化學處理系統。處理過程是在廢水中投加石灰,快速混合後,進行絮凝沉澱,除去大部分懸浮的和膠體的物質,同時除去一部分磷酸鹽。沉澱後的出水,流過活性炭接觸床,由於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去溶解的污染物,如溶解的有機物等。活性炭要進行反沖洗和再生。沉澱池的沉渣經脫水、煅燒後,其中石灰可回收利用。煅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可用作調整沉澱出水的pH值。通過這個系統處理後,出水水質的代表性數據是:BOD(生化需氧量)5毫克/升、COD(化學需氧量)15毫克/升、懸浮物5毫克/升、磷0.15毫克/升、氮

2.6毫克/升。假若對水質有其他要求,還可增加相應的處理過程,如為了進一步脫氮,可以增加氨解析、離子交換或折點氯化。

物化處理法和生物處理法相比,物理化學處理法在污水處理中的優點是:

佔地面積可少1/4至1/2;出水水質好,而且效果比較穩定;對廢水水量、水溫和濃度變化的適應性較強;可以除去有害的重金屬離子;除磷、脫氮和脫色的效果好;可根據不同要求,選擇處理方案;處理系統的操作管理易於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但這種處理系統的設備費和日常運轉費較高,要比生物處理法消耗較多的能源和物料,因此決定處理工藝方案時要根據對出水水質的要求,進行技術、經濟比較和對環境影響的全面分析。

『拾』 厭氧法處理污水的優缺點

錄求污水處理工程節能措施的技術途徑頗多,而有機污水的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則是重要途徑之一。
厭氧生物處理是利用厭氧性微生物的代謝特性,在毋需提供外源能量的條件下,以被還原有機物作為受氫體,同時產生有能源價值的甲烷氣體。厭氧生物處理法不僅適用於高濃度有機廢水,進水BOD濃度可達15000mg/l,也可適用於低濃度有機廢水,包括城市廢;厭氧生物處理法能耗低;有機容積負荷高,一般為5-10kgCOD/m3.d高的可達50kgCOD/m3.d;剩餘污泥量少;產生的沼氣可利用;營養需要量少;被降解的有機物種類多;能承受較大的負荷變化和水質變化。

顯而易見,開發厭氧生物處理新工藝用來治理有機污水的污染,無疑是一種具有良好經濟效益的方法。近年來,污水厭氧處理工藝發展十分迅速,各種新工藝、新方法不斷出現,包括有厭氧接觸法、升流式厭氧污泥床、檔板式厭氧法、厭氧生物池、厭氧膨脹床和流化床、厭氧生物轉盤等,目前升流式厭氧污泥床這種新工藝由於具有厭氧過濾及厭氧活性污泥法的雙重特點,運轉及構築物造價均有所下降,對於不同含固量污水的適應性也強,因而已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內外目前已設計和施工的這種工藝較多。

二、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工作原理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有反應區、氣液固三相分離器(包括沉澱區)和氣室三部分組成。在底部反應區內存留大量厭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澱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層。要處理的污水從厭氧污泥床底部流入與污泥層中污泥進行混合接觸,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把它轉化為沼氣。沼氣以微小氣泡形式不斷放出,微小氣泡在上升過程中,不斷合並,逐漸形成較大的氣泡,在污泥床上部由於沼氣的攪動形成一個污泥濃度較稀薄的污泥和水一起上升進入三相分離器,沼氣碰到分離器下部的反射板時,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後穿過水層進入氣室,集中在氣室沼氣,用導管導出,固液混合液經過反射進入三相分離器的沉澱區,污水中的污泥發生絮凝,顆粒逐漸增大,並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沉澱至斜壁上的污泥沼著斜壁滑回厭氧反應區內,使反應區內積累大量的污泥,與污泥分離後的處理出水從沉澱區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後排出污泥床。

這種工藝的基本出發佔在於:(1)為污泥絮凝提供有利的物理--化學條件,使厭氧污泥獲得並保持良好的沉澱性能;(2)良好的污泥床常可形成一種相當穩定的生物相,能抵抗較強的擾動力。較大的絮體具有良好的沉澱性能,從而提高設備內的污泥濃度;(3)通過在污泥床設備內設置一個沉澱區,使污泥細顆粒在沉澱區的污泥層內進一步絮凝和沉澱,然後迴流入污泥床內。

三、厭氧污泥床內的流態和污泥分布

厭氧污泥床內的流態相當復雜,反應區內的流態與產氣量和反應區高度相關,一般來說,反應區下部污泥層內,由於產氣的結果,部分斷面通過的氣量較多,形成一股上升的氣流,帶動部分混合液(指污泥與水)作向上運動。與此同時,這股氣、水流周圍的介質則向下運動,造成逆向混合,這種流態造成水的短流。在遠離這股上升氣、水流的地方容易形成死角。在這些死角處也具有一定的產氣量,形成污泥和水的緩慢而微弱的混合,所以說在污泥層內形成不同程度的混合區,這些混合區的大小與短流程度有關。懸浮層內混合液,由於氣體幣的運動帶動液體以較高速度上升和下降,形成較強的混合。在產氣量較少的情況下,有時污泥層與懸浮層有明顯的界線,而在產氣量較多的情況下,這個界面不明顯。有關試驗表明,在沉澱區內水流呈推流式,但沉澱區仍然還有死區和混合區。

厭氧污泥床內污泥濃度與設備的有機負荷率有關。是處理製糖廢水試驗時,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內污泥分布與負荷的關系。從圖中可看出污泥層污泥濃度比懸浮層污泥濃度高,懸浮層的上下部分污泥濃度差較小,說明接近完全混合型流態,反應區內污泥的頒,當有機負荷很高時污泥層和懸浮層分界不明顯。試驗表明,污水通過底部0.4-0.6m的高度,已有90%的有機物被轉化。由此可見厭氧污泥具有極高的活性,改變了長期以來認為厭氧處理過程進行緩慢的概念。在厭氧污泥中,積累有大量高活性的厭氧污泥是這種設備具有巨大處理能力的主要原因,而這又歸於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澱性能。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具有高的容積有機負荷率,其主要原因是設備內,特別是污泥層內保有大量的厭氧污泥。工藝的穩定性和高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生成具有優良沉降性能和很高甲烷活性的污泥,尤其是顆粒狀污泥。與此相反,如果反應區內的污泥以鬆散的絮凝狀體存在,往往出現污泥上浮流失,使厭氧污泥床不能在較高的負荷下穩定運行。

根據厭氧污泥床內污泥形成的形態和達到的COD容積負荷,可以將污泥顆粒化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運行期:
(1)投產運行期:從接種污泥開始到污泥床內的COD容積負荷達到5kgCOD/m3.d左右,此運行期污泥沉降性能一般;

(2)顆粒污泥出現期:這一運行期的特點是有小顆粒污泥開始出現。當污泥床內的總SS量和總VSS量降至最低時本運行期即告結束,這一運行期污泥沉降性能不太好;

(3)顆粒污泥形成期:這一運行期的特點是顆粒污泥大量形成,由下至上逐步充滿整個厭氧污泥床。當污泥床容積負荷達到16kgCOD/m3.d以上時,可以認為顆粒污泥已培養成熟。該運行期污泥沉降性很好。

五、污泥的流失與外部沉澱池的設置

在升流式厭氧泥床內雖有氣液固三相分離器,混合液進入沉澱區前已把氣體分離,但由於沉澱區內的污泥仍具有較高的產甲烷活性,繼續在沉澱區內產氣;或者由於沖擊負荷及水質突然變化,可能使反應區內污泥膨脹,結果沉澱區固液分離不佳,發生污泥流失而影響了水質和污泥床中污泥濃度。為了減少出水所帶的懸浮物進入水體,外部另設一沉澱池,沉澱下來的污泥迴流到污泥床內。設外部沉澱池的好處是:(1)污泥迴流可加速污泥的積累,縮短投產期;(2)去除懸浮物,改善出水水質;(3)當偶爾發生污泥大量上漂時,回收污泥保持工藝的穩定性;(4)迴流污泥可作進一步分解,可減少剩餘污泥量。

設外部沉澱池的升流式厭氧污床工藝流程。

六、升流式厭氧污泥床的設計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的工藝設計主要是計算厭氧污泥床的容積、產氣量、剩餘污泥量、營養需要量.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的池形狀有圓形、方形、矩形。污泥床高度一般為3-8m,多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當污水有機物濃度比較高時,需要的沉澱區面積小,反應區的面積可採用與沉澱區相同的面積和池形。當污水有機物濃度低時,需要的沉澱面積大,為了保證反應區的一定高度,反應區的面積不能太大時,則可採用反應區的面積小於沉澱區,即污泥床上部面積大於下部的池形。

氣液固三相分離器是升流式厭氧污泥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污泥床的正常運行和獲良好的出水水質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設計時應給予特別的重視。根據經驗,三相分離器應滿足以下幾點要求:
1、混和液進入沉澱區之關,必須將其中的氣泡予以脫出,防止氣泡進入沉澱區影響沉澱;

2、沉澱器斜壁角度約為50o;

3、沉澱區的表面水力負荷應在0.7m3.h以下,進入沉澱區前,通過沉澱槽低縫的流速不大於2m/h;

4、處於集氣器的液一氣界面上的污泥要很好地使之浸沒於水中;

5、應防止集氣器內產生大量泡沫。

第2、3兩個條件可以通過適當選擇沉澱器的深度-面積比來加以滿足。對於低濃度污水,主要用限製表面水力負荷來控制;對於中等濃度和高濃度污水,在極高負荷下,單位橫截面上釋放的氣體體積可能成為一個臨界指標。但是直到現在國內外所取得的成果表明,只要負荷率不超過20kgCOD/m3.d,厭氧污泥床高度不大於10m,可以預料沒有任何問題。

污泥與液體的分離基於污泥絮凝、沉澱和過濾作用。所以創造條件使污泥具有良好的絮凝、沉澱性能對於分離器的工作是具有重要意義。

特別注意是防止氣泡進入沉澱區,要使固一液進入沉澱區之前就與氣泡很好分離。在氣-液表面上形成浮渣能迫使一些氣泡進入沉澱區,所以在一些情況下必須考慮設置排放這些浮渣或破壞這些浮渣的設施。

如上所述,升流式厭氧污泥床的混合是靠上流的水流和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氣泡來完成的。因此,一般採用多點進水,使進水均勻地分布在床斷面上。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容積的計算一般按有機物容積負荷或水力停留時間進行。設計時可通過試驗決定參數或參考同類廢水用的設計和運行參數。

七、升流式厭氧污泥床的啟動

1、污泥的馴化

升流式套氧污泥床設備啟動的最大困難是獲得大量沉降性能良好的厭氧污泥。最好的辦法加以馴化,一般需要3-6個月,如果靠設備自身積累,投產期可長達1-2年,初中表明,投加少量的載體,有利於厭氧菌的附著,促進初期顆粒污泥的形成;比重大的絮狀污泥比輕的易於顆粒化;比甲烷活性高的厭氧污泥可縮短啟動期。

2、啟動操作要點

(1)最好一次投加足夠量的接種污泥;

(2)從污泥床流出的污泥一般不需迴流,以使特別軾的污泥連續地從污泥床流出,使較重的污泥在床內積累,並促進其增殖進行顆粒化;

(3)啟動開始廢水COD濃度較低時,未必泥顆粒化快;

(4)最初污泥負荷率應低於0.1-0.2kgCOD/kgTSS.d;

(5)污水中原來存在的和產生出來的多種揮發酸未能有效分解之前,不應提高有機容積負荷率;

(6)可降解的COD去除率達到80%左右時,才能增加有機容積負荷率;

(7)為促進污泥顆粒化,反應區內的最小空塔速度為1m/d,採用較高的表面水力負荷有利於小顆粒污泥與污泥絮凝分開,使小顆粒污泥發展為大顆粒。

八、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工藝的優缺點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的主要優點是:

1、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內污泥濃度高。平均污泥濃度為20-40gVSS/1;

2、有機負荷高。水力停留時間短。中溫發酵,容積負荷一般為10kgCOD/m3.d左右;

3、無混合攪拌設備,靠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沼氣的上升運動,使污泥床上部的污泥處於懸浮狀態,對下部的污泥層也有一定程度的攪動;

4、污泥床不填載體,節省造價及避免因填料發生堵賽問題;

5、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內設三相分離器,一般不設沉澱池,被沉澱區分離出來的污泥重新回到污泥床反應區內,一般無污泥迴流設備。

主要缺點是:

1、進水中懸浮物需要適當控制,不宜過高,一般控制在100mg/l以下;

2、污泥床內有短流現象,影響處理能力;

3、對水質和負荷突然變化較敏感,耐沖擊力稍差。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工藝近年來在國外發展很快,在國內也已有生產性規模裝置,該工藝既節約了能源,基至可回收能量,又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種新工藝的研究和發展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閱讀全文

與物理化學法處理污水缺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熱過濾網漏水 瀏覽:705
簡述活性污泥法凈化污水的機理 瀏覽:807
污水口設置屬什麼部門監管 瀏覽:826
華帝凈化器前蓋怎麼打開 瀏覽:530
tbpb對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影響 瀏覽:715
污水進水總磷高是什麼原因 瀏覽:575
家裡地暖不熱過濾閥 瀏覽:880
含氰廢水降低ph 瀏覽:157
小米凈化器pro數據怎麼看 瀏覽:139
廢水的ss值 瀏覽:693
小區室外雨污水管道圖紙怎麼看 瀏覽:554
污水井剖面圖尺寸 瀏覽:588
安利凈水器濾芯外面的膜是什麼 瀏覽:308
酒店的凈水器是怎麼用的 瀏覽:338
除污水為什麼要預氧化 瀏覽:674
小米車載凈化器怎麼走線 瀏覽:296
為什麼打開回水閥排出來污水 瀏覽:412
純凈水桶子有刻劃怎麼辦 瀏覽:827
蒸餾餅的做法 瀏覽:171
蒸餾水存在丁達爾效應嗎 瀏覽: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