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城市污水的來源與性質
來源:
城市污水是通過下水管道收集到的所有排水,是排入下水管道系統的各種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城市降雨徑流的混合水。 生活污水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水。它是從住戶、公共設施(飯店、賓館、影劇院、體育場館、機關、學校和商店等)和工廠的廚房、衛生間、浴室和洗衣房等生活設施中排放的水。這類污水的水質特點是含有較高的有機物,如澱粉、蛋白質、油脂等,以及氮、磷、等無機物,此外,還含有病原微生物和較多的懸浮物。相比較於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的水質一般比較穩定,濃度較低。 工業廢水是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廢水,包括生產工藝廢水、循環冷卻水沖洗廢水以及綜合廢水。由於各種工業生產的工藝、原材料、使用設備的用水條件等的不同,工業廢水的性質千差萬別。相比較於生活廢水,工業廢水水質水量差異大,具有濃度高、毒性大等特徵,不易通過一種通用技術或工藝來治理,往往要求其在排出前在廠內處理到一定程度。 降雨徑流是由降水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對於分別敷設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的城市,降雨徑流匯入雨水管道,對於採用雨污水合流排水管道的城市,可以使降雨徑流與城市污水一同加以處理,但雨水量較大時由於超過截留干管的輸送能力或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大量的雨污水混合液出現溢流,將造成對水體更嚴重的污染。
性質:
物理性質:
城市污水的物理性質包括顏色、氣味、水溫、氧化還原電位等指標。
⑴顏色
以生活污水為主的污水廠,進水顏色通常為灰褐色,這種污水比較新鮮,但實際上進水的顏色通常變化不定,這取決於城市下水管道的排水條件和排入的工業廢水的影響。如果進水呈黑色且臭味特別嚴重,則污水陳腐,可能在管道中存積太久。如果進水中混有明顯可辨的其他顏色如紅、綠、黃等,則說明有工業廢水進入。對一個已建成的污水廠來說,只要它的服務范圍與服務對象不發生大的變化,則進水的污水顏色一般變化不大。要按流程逐個觀測各污水池上的污水。活性污泥的顏色也有助於判斷構築物運轉狀態,活性污泥正常的顏色為黃褐色,正常的氣味應為土腥味,運行人員在現場巡視中應有意識地觀察與嗅聞。如果顏色變黑或聞到腐敗氣味,則說明供氧不足,或污泥已發生腐敗。
⑵氣味
污水廠的浸信會除了正常的糞臭味外,有時在集水井附近有臭雞蛋味,這是管道內因污水腐化而產生的少量硫化氫氣體所致。活性污泥混合液也有一定氣味,當操作工人在曝氣池旁嗅到一股土腥味時,則就能斷定曝氣池運轉良好。若城市污水中有汽油、溶劑、香味,可能是有工業廢水排入。
⑶水溫
水溫對曝氣生化反應有著很大的影響。一個污水廠的水溫時隨季節逐漸緩慢變化的,一天內幾乎無甚變化。如果有一天內變化很大,則要進行檢查,是否有工業冷卻水進入。
⑷氧化還原電位
正常的城市污水具有約+100mV的氧化還原電位,小於+40 mV的氧化還原電位或負值氧化還原電位說明污水已經厭氧發酵或有工業還原劑的大量排放。氧化還原電位超過+300mV,說明有工業氧化劑廢水大量排入。
化學性質
化學指標 城市污水的化學指標很多,它包括酸鹼度(PH)、鹼度、生化需氧量(BOD)、化學需氧量(COD)、固體物質、氨氮(NH3-N)、總磷(TP)、重金屬含量等。
⑴酸鹼度(PH)
城市污水PH值一般為6.5—7.5。PH值的微小降低可能是由於城市污水輸送管道中的厭氧發酵。雨季時進水較低的PH值往往是城市酸雨造成的,這在合流系統尤其突出。PH值的突然大幅度變化不論是升高還是降低,通常是由於工業廢水的大量排入造成的。
⑵生化需氧量(BOD)
城市污水處理中,常用生化需氧量BOD指標反映污水中有機污染物的濃度。生化需氧量是在制定的溫度和制定的時間段內,微生物在分解、氧化水中有機物的過程中所需要的樣的數量,單位為mg/L。由於微生物的好氧分解速度開始很快,約5天後其需氧量即達到完全分解需氧量的70%左右,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常用5d生化需氧量(BOD5)來衡量污水中有機物的濃度。
⑶化學需氧量(COD)
化學需氧量是指用強氧化劑使被測廢水中有機物進行化學氧化時所消耗的氧量。COD測定速度快,不受水質限制,用它指導生產較方便。常用的氧化劑為KMnO4和K2Cr4O7。KMnO4的氧化能力較弱,往往只有一部分被氧化,因此需所測定的結果與實際情況有很大的差別,而K2Cr4O7的氧化能力很強,能使污水中的絕大部分有機物氧化,故常用K2Cr4O7來測定。 在城市污水處理分析中,把的BOD5/COD比值作為可生化性指標。當BOD5/COD≥0.3時,可生化性較好,適宜採用生化處理工藝。城市污水的BOD5和COD的均值之間保持著一定的相關關系,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對比,可以近似地從COD推求BOD5。
⑷溶解固體(DS)和懸浮固體(SS)
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固體物質,按其物理性質可分為懸浮固體SS和溶解固體DS。懸浮固體(SS)簡稱懸浮物,是檢測污水的重要指標。SS指標的意義為: ①表示污水的污染情況,SS含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著水環境的外觀情況,也不利於水的復氧過程; ②可以反映用簡單沉澱法去除污染物的效果和難易程度。
⑸總氮(TN)、氨氮(NH3-N)和總磷(TP) 氮、磷含量是重要的污水水質指標之一,在污水生化處理過程中微生物的新陳代謝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氮、磷。如果氮、磷排入到水體中,將會導致水體中藻類的超量增長,造成富營養化為題。 總氮是污水中各類有機氮和無機氮的總和。氨氮是無機氮的一種,總磷是污水中各類有機磷和無機磷的總和。
『貳』 高分急求 我國污水排放標準的發展 相關資料 重點在發展上
1.污水處理排放標準是影響城市水業發展的關鍵標准 我國水環境標准體系可以分為水環境質量標准、水污染物排放標准、水環境基礎標准、水監測分析方法標准和水環境標准樣品標准五類。在這五類標准中,污水處理排放標準是非常關鍵的標准之一,污水處理排放標準的寬松與嚴格,直接決定著水環境質量的水平和用水質量的高低,也關聯著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方向。
在北方等缺水地區,降水和客水的量越來越少,污水處理量在逐漸提高,水環境容量越來越小,污水處理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當地的水環境質量。
同時,污水處理排放標準的制定非常復雜,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與污水處理工藝的技術水平、排水戶污染物的排放強度、水環境和再生水質量要求、污水處理運行費的可用量、水質監測以及評價的方法密切相關,並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污水處理排放標准也直接影響者污水處理設施的投資和運營,間接關聯污水處理的收費和管理。
合理地制定污水處理排放標准對於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以及建設和諧水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逐步升級的污水處理排放標准體系推動了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 我國的污水處理排放標准經歷了從《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 8978-88)、《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水污泥排放標准》(CJ3025-93)、《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96)及《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的發展歷程,每個標准都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污水處理事業的發展。
《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水污泥排放標准》(CJ3025-93)對BOD、COD、SS有要求,對氮、磷及衛生學指標沒有要求,該標准基本沒有考慮環境的需要,在更大程度上是處理標准,而不是排放標准。但標準的實施對當時的污水處理建設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96)提出了對氨氮和磷酸鹽的要求,對於我國及早展開脫氮除磷工作的意義很大,並促使相當多的污水處理廠必須進行脫氮除磷,同時也催生出具有我國特點的倒置A2O工藝。而且,該標準的實施對於污水處理廠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是目前最新的標准,較《污水綜合排放標准》的系統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均有較大程度的提高。該標准分四級標准,在實際工作中主要執行一級B標准,提出了總氮的要求,對氨氮和磷的要求作了調整,明確地提出了衛生學的指標。 3. 當前污水處理排放標准與污水處理工藝的技術水平不相適應 目前,國內城市污水處理廠無論已有或新建,普遍達不到GB18918-2002標准。這其中重要原因包括工藝本質特性、設計水平和運行水平在內的綜合技術水平不能滿足要求。由於GB18918-2002標準是強制性標准,在可研評審、環評審批、環保驗收、日常監管、效益審計等行政工作過程中,對於標準的爭論總是不了了之,造成大量行政資源浪費。
此外,地方標准與國家標準的銜接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如《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標准》(DB11/307-2005)規定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排入Ⅲ、Ⅳ、Ⅴ類水體的,執行GB18918-2002的一級B標准;《上海市污水綜合排放標准》(徵求意見稿)對於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排放標准仍然執行GB18918-2002;《廣東省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對城鎮二級污水處理廠出水的COD一級標准要求40mg/L,氨氮放寬至10mg/L,磷酸鹽為0.5mg/L。但事實上,當前的工藝技術水平難以滿足這些排放標準的要求。
中國的經濟和建設處於高速發展時期,每一個城市或地區的工業規模、產業結構、城市建設布局時刻都在變化,加上節水及調整水價等因素,導致進入處理廠的污水流量、污染物種類及濃度嚴重偏離設計條件,影響達標。這些變化對排放標準的影響不能忽視。中國的高速發展應還持續相當長時間,而標准修訂周期一般為5年,對於處於快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城市污水處理行業,這種周期也許應該更短。 4. 當前污水處理排放標准與水環境質量標准有很大的差距 在中國的絕大部分地區,尤其缺水地區,排放標准遠遠不能滿足水環境質量的需要。大部分流域、地區或城市的水環境,環境質量處於劣Ⅴ類,污水或經處理排放的污水成為這些水體的主要入流,即使執行嚴格的一級A排放標准,仍為劣Ⅴ類。
讓昆明湖、大明湖、東湖、玄武湖、西湖回到Ⅲ類水體成為當地城市追求的目標;讓白洋淀、南四湖、洞庭湖、鄱陽湖、鏡泊湖回到Ⅲ類水體是這些地區追求的目標;讓三江三湖回到Ⅲ類水體是中國的追求目標。由於水體等級的下降,《北京市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技術規范(試行)》已將地表水很現實地分成十類進行評價。
在當前的水體等級與水環境質量標准有很大的差距的狀況下,水環境質量標准在某種意義上已經脫離了實際。嚴格執行污水處理排放標準是為了嚴格地執行水環境質量標准,而水環境質量標准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脫離了實際,排放標准因此由強制性標准退化為「奮斗目標」。 5. 當前污水處理排放標准與運行成本不相適應 污水處理排放標準的執行,必然要影響到污水處理運行成本的高低;同時污水處理成本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污水處理廠能達到何種處理程度。如果嚴格執行排放標准,採用完全硝化+化學除磷+消毒+外加碳源+其他措施,將使直接成本增加30%~50%。
目前,東部地區污水處理費徵收水平在每立方米0.9元~1.5元,基本滿足嚴格達標的需要,西部地區徵收水平偏低。
隨著中國各地財政收入的快速增加,地方公共財政的規模已經很大,相信完全有能力支撐住水污染治理費用。 6. 排放標準的合理性與監測及評價方法高度相關 污水處理的排放標准不僅包括排放限值的問題,還包括采樣方法、分析方法、執行評價方法。
采樣方法包括瞬時樣、24小時時間比例混合樣、24小時流量比例混合樣。不同的采樣方法所得出的標准值沒有可比性。執行評價方法有很多類,對於不同的項目應執行不同的評價方法。在歐盟內部,絕大多數成員國對排放標準的氮、磷指標採用水樣的算術平均值(如年均)來做為標准。
對於在短期內可能導致環境問題的指標,如水體中氧氣的消耗、衛生學問題或美觀問題,應該採用最大值標准;長期才能導致環境問題的指標,如富營養化、生物積累等問題,採用平均值(如年均)更合理。
對於不同規模的污水處理廠也應該有所區分,小型污水處理廠對環境的影響較小,從建設、運行管理的角度而言,也沒有必要做的很復雜,排放標准可適當放寬;對於大型污水處理廠,對環境的影響較大,應適當嚴格。 7. 污水處理排放標準是環境管理的選擇 一般而言,技術應該推進管理體制的改革,技術的進步有益於管理方式的轉變。污水處理排放標准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而在更大程度上是管理的選擇,是管理國家環境問題的管理者的選擇。
現行污水處理排放標准(GB18918-2002)不僅是政府管理者、標准制定者、污水處理設計運行者之間妥協的產物,而且體現地域、規模、時段、濃度與總量四方面的差異。其問題的根源在於國家錯位的環境管理體制。反映出國家環境管理部門「一刀切」的管理思維:對環境問題管的太多,管的太死,賦予地方的權力太少。這種管理思維付諸實施的結果就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亂」。要從根本上改變標准暴露出來的問題,就必須改變管理思維。環境管理者應本著科學務實的精神,從水環境保護和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標准。 8. 讓排放標准在行業改革發展中歸位 未來的排放標准,不僅應該充分體現科學的環境管理思維,也就是明確國家和地方政府各自的管理職責,而且應該建立在綜合考慮的基礎之上。
首先,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水環境容量的不一致,環境問題千差萬別,採用統一的污水處理排放標准難以治理好當前的水環境問題。因此,國家的主要責任不在於制定具體的標准數值,而在於建立一套完整、科學、合理的標准建立體系和方法,由各地因地制宜地制定排放標准。即,一方面,由國家應該制定基本的、比較寬松的標准,而非具體的標准。寬松的標准並不意味著不利於保護環境,寬松的標准有利於地方具體的排放標準的制定和執行。另一方面,國家應加強地方制定標準的權力,幫助地方制定標准。
其次,污水處理排放標准應該對排放者——處理者——使用者全系統進行考慮,全面分析這三者的相互影響關系,制定出經濟技術水平的可行的排放標准。對排放者,標准要考慮對那些大量排放工業廢水、垃圾滲濾液乃至嚴重影響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的企業實施規范與制約。對處理者,標准要考慮污水處理的特點,尤其是生物處理的特點,七天或更長時段的水質監測值能更好的反映出公共處理設施的運行狀況。對使用者,要考慮污水最後的使用目的,污水回用及景觀補水的要求等。對於北方干河沒有補充水的地區,如何在標准中反映,標准也應該有所考慮。 另外,污水處理排放標准不是產品標准,因為污水處理的產品沒有消費者,污水處理是公益事業,對公益事業標準的評價不能只看幾個簡單的數值,還要包括對采樣方法、執行評價方法的深入調查和研究。政府還應引導行業協會、學會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調查這幾年標准執行的反饋情況,積極參與到標準的反饋調查及修訂工作中。這些工作對於標準的制訂或修訂非常有意義。
『叄』 城鎮生活污水的特點
水中生活雜質較多,如頭發,殘渣等
可生化性好,B/C比較高,可大量回收利用。
水量總體穩定,但在一天中分時間段有高峰,低潮之分。
『肆』 農村水污染主要有哪些特點
1.1 單個處理量小
農村居民居住相對分散, 單戶人口數較少, 生活污水人均排放量較小 (80~100kg/d) 、污水處理量也不是很大。一個200戶、1000人左右的自然村, 即使全部收集出水量, 也就100t/d左右。
1.2 日變化系數大
農村以農村居民為主、工礦企業少, 村民的生活規律相近, 污水的排放在清晨、中午、傍晚三個時間段水量相對較大, 而夜間的排水量小, 甚至可能斷流。污水排放具有水量變化幅度大、排水不連續的特點, 日變化系數為3.5~5.0。污水量季節變化也很明顯, 夏季污水排放量遠高於冬季。
1.3 可生化性較好
農村用水大部分是居民用水, 除糞尿、洗滌水、餐廚水外, 還有少許畜禽廢水, 基本上沒有化學成分污染物, 各種污染物的濃度較低, 污水可生化性也較強, 含營養物多。
1.4 收集難度大
農村村莊地形復雜, 坡度不一致, 戶與戶之間落差大, 加大了管網收集難度, 有的一個村管網收集需要跨橋、穿洞、泵引。大部分農村地區由於政府財力和家庭支付能力嚴重不足導致缺乏相應的管網建設, 而由政府出資建設的污水處理設施也常常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由於缺乏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作為運行及維護費用, 污水處理設施逐漸被停用。污水處理系統維護管理資金投入不足和專業技術人員的缺乏是造成農村污水處理設施不能長期穩定、有效運行的重要因素。
『伍』 城市污水處理常用方法有哪些他們有哪些優缺點
城市污水治理的幾種常用方法
活性污泥處理法
目前在城市生活污水中應用最多的就是所謂的活性污泥法,它有處理能力強,處理後水質好等優勢。其大致組成包括由曝氣池,沉澱池,污泥排放以及迴流等系統。待處理的污水和活性污泥迴流共同進入曝氣池然後混合,然後在其中與空氣接觸使得含氧量增加,發生代謝反應。經過充分攪拌的混合液變為懸浮狀態,所以其中的有機污染物和氧氣能夠與微生物接觸發生反應。接下來進入的是沉澱池,原來的懸浮固體會在其中沉降而被隔離,所以從沉澱池流出的已經為凈化水。沉澱池裡的污泥一般都會迴流,從而保證曝氣池中的懸浮固體和微生物有一定的濃度。在曝氣池裡的反應會使微生物增殖,所以過多的微生物要排出沉澱池以維持整個系統的穩定性。除需要能夠氧化和分解有機物外,活性污泥還必須有一定凝聚和沉降能力,以便可以使其從混合液中分離,進而在出口得到純凈的水。活性污泥法的缺點在於其基礎建設的成本過高,不易實施。
生物膜處理法
所謂生物膜法,就是通過在一些固體物表面附著的微生物對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加以處理的方法。它和活性污泥處理方法發展時間基本一致。所謂的「生物膜」即是附著在固體表面的微生物形象叫法,一般是由非常密集的好氧菌,厭氧菌,原生動物和藻類等結合一起形成的生態系統。生物膜所附著的固體介質叫做載體或濾料,由此向外生物膜可以分成厭氣層,好氣層,附著以及運動水層。整個方法的基本運作過程為,先由生物膜吸附水層中的有機物,然後由好氧菌進行分解,再由厭氧菌進行厭氣分解,運動水層通過流動不斷更新生物膜,由此反復實現對污水的凈化作用。
一般適用生物膜法的場合為中小規模城市廢水的處理,所用的處理結構是生物濾池或生物轉盤,在我國的南方一般使用生物濾池。由於材料和技術的不斷革新,生物膜法技術近年來進步很大。因為生物膜法中微生物一般固定在填料上,所以構成的生態系統比較穩定,微生物生活和消耗的能量比活性污泥法中要小得多,其剩餘的污泥也更少。生物膜法所擁有的高效率高,高耐沖擊性、產泥量低以及運管便利性等優勢使其在各種處理方法中競爭力極大。生物膜法的劣勢在於成本較高且單位處理效率低。所以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今後生物膜法研究的主要方向。
氧化處理法
氧化處理法是當今被廣泛使用的一種城市污水預處理方法,有較大的潛力。可根據其中氧化劑的種類和反應器類型對其分類為化學氧化法,催化氧化法以及光催化氧化法等。其中,化學氧化法的操作比較簡單,但效果不夠明顯且運行成本較高,所以實際工作中應用不多。為實現處理效果的提高,降低成本的目標,目前找到了一些其他氧化技術。
在這些新方法中的其中一種就是光催化法。它的特點是所需設備簡單,條件溫和,氧化能力高並且處理效果徹底。在污水處理中受到廣泛歡迎。
光催化反應就是通過光的作用發生的化學反應。反應過程中分子由於吸收特定波長的光波而轉變為分子激發態,進而發生化學反應形成新物質,或者變成中間化學產物以促進熱反應的進行。光化學反應所需的活化能來自於光,把太陽能的中的光能進行光電轉化和光化學轉化加以利用是目前非常熱門的研究領域。
光催化氧化技術利用光激發氧化將O2、H2O2等氧化劑與光輻射相結合。所用光主要為紫外光,包括uv-H2O2、uv-O2等工藝,可以用於處理污水中CHCl3、CCl4、多氯聯苯等難降解物質。另外,在有紫外光的Feton 體系中,紫外光與鐵離子之間存在著協同效應,使H2O2分解產生羥基自由基的速率大大加快,促進有機物的氧化去除。
所謂光化學反應,就是只有在光的作用下才能進行的化學反應。該反應中分子吸收光能被激發到高能態,然後電子激發態分子進行化學反應。光化學反應的活化能來源於光子的能量。在太陽能利用中,光電轉換以及光化學轉換一直是光化學研究十分活躍的領域。80 年代初,開始研究光化學應用於環境保護,其中光化學降解治理污染尤受重視,包括無催化劑和有催化劑的光化學降解。前者多採用臭氧和過氧化氫等作為氧化劑,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使污染物氧化分解;後者又稱光催化降解,一般可分為均相、多相兩種類型。均相光催化降解主要以Fe2+或Fe3+及H2O2為介質,通過光助-芬頓(photo-Fenton)反應使污染物得到降解,此類反應能直接利用可見光;多相光催化降解就是在污染體系中投加一定量的光敏半導體材料,同時結合一定能量的光輻射,使光敏半導體在光的照射下激發產生電子空穴對,吸附在半導體上的溶解氧、水分子等與電子-空穴作用,產生·OH 等氧化性極強的自由基,再通過與污染物之間的羥基加合、取代、電子轉移等使污染物全部或接近全部礦質化,最終生成CO2、H2O 及其它離子如NO3-、PO43-、S042-、Cl-等。與無催化劑的光化學降解相比,光催化降解在環境污染治理中的應用研究更為活躍。
氧化處理法目前由於低成本以及高效率的優勢特點處理方式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另外它在對污水進行深度處理和不易進行生物降解的有機廢水處理等場合都有不錯的前景,成為了國內外一項活躍的研究課題,很多人認為氧化法將在21 世紀成為廢水處理的一項重要方法。
『陸』 城市污水處理各種方法的優點和缺點誰知道 詳細點 要最新的 謝謝
土地污水處理系統優點與不足
與傳統的污水處理相比較,污水土地處理系統有
著自身的優勢,同時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優點
(1)投資少、建設運營成本低廉
污水土地處理系統類型多樣,可充分利用當地地
形,選擇那些不適用其它開發的場地作為處理場地,一
般說來,其投資只有常規處理的1 /3~1 /2;同時,污水土
地處理系統的管理簡單方便,運行費用低廉,我國處理
能力5~10萬m3 d- 1的二級污水處理廠,一般需要100
~150人的編制,而相同規模的污水土地處理系統只需
要10~15人左右的人員編制;維護良好的土地處理系
統的運行維護費用也只有常規處理的1 /5~1 /3 。表
2列出了上述各種污水土地處理系統的處理成本。
(2)處理污水的高效性
污水土地處理系統往往被看成是高效的污水「活
過濾器」,與傳統的污水處理方法相比,對各種污染物
有高的去除效率
存在的問題
(1)場地要求嚴格的問題
因為污水土地處理系統是利用天然土地系統的自
凈化功能,所以不是任何場地、土壤都適用污水土地處
理系統,不同的工藝類型,要求不同的土壤、氣候、水文
等場地條件。
(2) 土壤堵塞的問題
土壤作為污水土地處理系統組成的基質,對污水
的凈化起著物理截留、化學沉澱、吸附、氧化還原等作
用,在這些過程中會引起土壤孔隙的堵塞,進而影響系
統的凈化效果,嚴重的會使該系統停止運行。
(3)水力負荷的問題
在污水土地處理系統中,水力負荷是最重要的參
數,它直接影響著污水土地處理系統的優劣,如果水力
負荷大於系統環境的同化容量,污水會穿透系統,污染
地下水及承接水體,造成二次污染 。
(4)受溫度條件限制較大的問題
一般情況下,當溫度低於5度時,污水處理的生化
反應就極其緩慢,這就限制了污水土地處理系統在北
方,特別是比較寒冷的地方使用。
AB 法工藝的優缺點
AB 法工藝的優點
不需建初沉池, 基建投資少; 對高濃度有機污染物去除效率高; 系統
運行穩定, 主要表現在: 出水水質波動小, 有極強的耐沖擊負荷能力, 有
良好的污泥沉降性能; 有一定的脫氮除磷效果; 運行費用低, 耗電量低,
可回收沼氣能源。經試驗證明, AB 法工藝較傳統的一段法工藝節省運行
費用20%~25%。
AB 法工藝的缺點
( 1) A 段在運行中如果控制不好, 很容易產生臭氣, 影響附近的環境
衛生, 這主要是由於A 段在超高有機負荷下工作, 使A 段曝氣池運行於
厭氧工況下, 導致產生硫化氫、大糞素等惡臭氣體。
( 2) 當對脫氮除磷要求很高時, A 段不宜按AB 法的原來去除有機物
的分配比去除BOD, 因為B 段曝氣池的進水含碳有機物含量的碳/氮比
偏低, 不能有效地脫氮。
( 3) 污泥產率高, A 段產生的污泥量較大, 約占整個處理系統污泥產
量的80%左右, 且剩餘污泥中的有機物含量高, 這給污泥的最終穩定化
處置帶來了較大壓力。
『柒』 城市污水的特點!!!急急急!!!
城市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由城市排水管網匯集並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城市污水處理工藝一般根據城市污水的利用或排放去向並考慮水體的自然凈化能力,確定污水的處理程度及相應的處理工藝。處理後的污水,無論用於工業、農業或是回灌補充地下水,都必須符合國家頒發的有關水質標准。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工藝。污水一級處理應用物理方法,如篩濾、沉澱等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懸浮固體和漂浮物質。污水二級處理主要是應用生物處理方法,即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進行物質轉化的過程,將污水中的各種復雜的有機物氧化降解為簡單的物質。生物處理對污水水質、水溫、水中的溶氧量、pH值等有一定的要求。污水三級處理是在一、二級處理的基礎上,應用混凝、過濾、離子交換、反滲透等物理、化學方法去除污水中難溶解的有機物、磷、氮等營養性物質。污水中的污染物組成非常復雜,常常需要以上幾種方法組合,才能達到處理要求。
污水一級處理為預處理,二級處理為主體,處理後的污水一般能達到排放標准。三級處理為深度處理,出水水質較好,甚至能達到飲用水質標准,但處理費用高,除在一些極度缺水的國家和地區外,應用較少。目前我國許多城市正在籌建和擴建污水二級處理廠,以解決日益嚴重的水污染問題。
『捌』 什麼是市政生活污水經常聽見人說不太懂
小區是具有一種或多種功能的相對獨立的區域,包括通常意義上的居民生活小區、醫院、公園、旅遊渡假村、新建大學城、高速公路的生活服務區等,其排水系統通常不在城市市政管網覆蓋范圍之內,必須設置獨立的污水處理設施。小區污水系統的處理能力,各國並無統一的限定。
美國建議將單個構築物的處理能力限定在3 785 m3 / d
的范圍內。根據我國情況,建議把污水量在4 000 m3 / d
以下的處理廠定義為小區污水處理廠。小區生活污水不同於包括部分工業廢水的城市污水,其水質水量特徵為:水質、水量小時變化系數較大,污染物濃度通常比城市污水低,污水可生化性好,處理難度較小;且由於其污染來源比較簡單,從處理技術和處理成本角度考慮,具有相當的技術可行性和很高的回用價值。
資料顯示,以生活用水為例,用於烹飪、飲用的水約佔5 % ,而對佔20 %~30
%不與人體直接接觸的生活雜用水如沖廁用水等,加上小區綠化澆灌用水、空調冷卻水、地面沖洗水以及車輛清洗等用水也可歸入生活雜用水的范疇,並無高水質要求,這種用水分布為小區生活污水的回用去向提供了可能。
根據小區的功能特點,小區生活污水回用方向,主要應該是廁所沖洗水、綠化澆灌水、地面沖洗水、車輛沖洗水、非接觸風景景觀用水等。根據我國對於生活雜用水(廁所便器沖洗、城市綠化、洗車沖洗等)
水質標准要求,並參考美國制訂的《水回用建議指導書》、《市政雜用水水質標准》和日本的《城市生活用水中水水質標准》中關於此類再生回用水的水質要求,一般要求小區生活污水經過二級強化處理並消毒後,使回用水水質達到標准,即可滿足對於小區生活污水的一般回用要求。
小區生活污水回用不僅可以為水資源匱乏地區提供了新的「水源」,即使對水源豐沛的地區,也可以起到防治污染的作用,減輕城市下水管網和污水處理的壓力。
『玖』 城鎮污水的處理特點
⑴ 人口少,用水量標准較低,污水處理規模小;
⑵ 產業結構區域特定差異、受雨季影響及用水量時變化系數較大,因此污水水量、水質變化大;
⑶ 經濟發展水平偏低,經濟承受能力弱,可供選擇的適用技術少;
⑷ 由於處理規模小而造成工程建設費及運行費用過高;
⑸ 維護管理技術人員及運行管理經驗嚴重缺乏等。
『拾』 污水處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具有哪些技術特點
一、污水來源及特性
1、農村污水來源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來,我國明顯加快了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大力發展新農村或小城鎮建設,對於帶動農村經濟或小城鎮的發展是一大戰略。但是,在發展農村經濟或小城鎮經濟的同時,又帶來了環境污染問題,治理污染保護環境,是可續發展的又一大重大舉措。
我國新農村和小城鎮建設,涉及到的環保問題,主要有農村污水污染和農村垃圾污染兩個方面。在農村污水污染方面,主要是生活污水污染、畜牧養殖污水污染、農葯化肥污染、也有一些工業污染和其他污染。這些污染物與生活污水混合外排,所以農村污水實際上是上述污水的總稱。
2、農村污水特點
⑴、納污面積小、污水量少、變化系數大、水質和水量波動大。
⑵、有些農村的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合流排放,給水質造成一定沖擊。
⑶、管理跟不上等原因造成雨不分流,有的還有地下水滲入。
⑷、農村可能出現跳躍式的發展,近期污水量比較少,而遠期污水量較大。
⑸、由於經費問題、基礎設施不完善、技術力量薄弱等原因,即使建好了污水處理站,社區也可能難以維持能耗高、維修量大、管理復雜的處理系統。因此,我國新農村污水處理應該選擇經濟、高效、節能、簡便易行、處理效果好、抗沖擊能力強,運行穩定的污水處理新工藝新技術。
新農村一般分為1000人社區、2000人社區、3000人社區三種類型,社區人均排水0.15m³/d,污染物濃度CODcr<900㎎/L,PH值為6.5~7.5,BOD5<350mg/L,SS<
700mg/L,色度(稀釋倍數法)<200,含有一定量的氮和磷、可生化性好,但水質、水量波動較大。可見,農村污水水質指標明顯高於城市生活污水,而採用低負荷的工藝技術,佔地面積大、投資大、運行費用高,因此,採用高負荷的污水處理工藝《導流曝氣生物濾池》處理農村污水,特別適合我國農村污水處理及小城鎮污水處理建設的需要。
3、污水處理方法
我國的污水處理發起步晚、發展快,污水處理採用的工藝主要是生化處理,常見工藝有接觸氧化法、AB法、A/O法、氧化溝、SBR、曝氣生物濾池、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等。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污水處理新工藝,根據後續處理工藝的不同,它又分為:水解-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厭氧-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氣浮-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快沉-導流曝氣生物濾池、超超聲波-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微波-導流曝氣生物濾池、臭氧-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等。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在升級改造,脫氮除磷、中水回用方面與其它工藝結合,發展出AB法-導流曝氣生物濾池;A/O法-導流曝氣生物濾池;A2/O法-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氧化溝-導流曝氣生物濾池;SBR-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生物接觸氧化-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等多種深度處理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