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氨基酸与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静电引力大小依次是 碱性氨基酸>中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所以洗脱的顺序就
先是酸性氨基酸(负电荷最多),然后是中性氨基酸,最后是碱性氨基酸(带正电荷最多)。
详见《生物化学》王镜岩 第三版 上册 153页
2. 用强酸性型阳离子树脂分离谷氨酸与赖氨酸谁先流出
谷氨酸先流出,根据离子交换层析的原理,强酸性的阳离子树脂有大量的强酸性基团,如磺酸基-SO3H,容易在溶液中离解出H+,故呈强酸性。树脂离解后,本体所含的负电基团,如SO3-,能吸附结合溶液中的其他阳离子。赖氨酸带正电,被其吸附,谷氨酸带负电,相互排斥,则随洗脱液先流出。
3. 阳离子交换能力大小顺序
阳离子交换能力大小顺序:Fe3+>Al3+>Ca2+>Mg2+>K+≈NH4+>Na+>Li+。
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中各种离子的交换能力是不同的,即有些离子易被离子交换树脂吸着,但吸着后要把它解吸下来就比较困难;反之,有些离子则难被离子交换树脂吸着,但易被解吸,这种性能称为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影响到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和再生过程。
含义
如水中的K+会被岩土吸附,而置换岩土吸附的Na+到水中。但是当某种离子的相对浓度增大,则其交替吸附能力也随之增大,如海水入侵陆相沉积物(淡水含水层)时,水中的Na+将置换岩土吸附的部分Ca2+,形成富含Ca2+的地下水。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阳离子交换作用
4. 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顺序是什么样的
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顺序具有明确的规律。首先,阳离子的吸附顺序为:Fe3+ > Al3+ > Pb2+ > Ca2+ > Mg2+ > K+ > Na+ > H+。这意味着在相同的条件下,铁离子和铝离子能优先被树脂吸附,而氢离子则被排在最后。
其次,对于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其对阴离子的吸附顺序是:SO42- > NO3- > Cl- > HCO3- > OH-。这表明硫酸根离子在所有阴离子中优先被吸附,而氢氧根离子则在最后。
最后,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阴离子的吸附顺序为:OH- > 柠檬酸根3- > SO42- > 酒石酸根2- > 草酸根2- > PO43- > NO2- > Cl- > 醋酸根- > HCO3-。在这一序列中,氢氧根离子依然优先被吸附,而柠檬酸根离子则在所有阴离子中占据了第二位。
总结来说,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顺序主要受到离子的性质和树脂本身的特性影响。理解这一规律对于应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水处理、化工生产等领域的操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