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分离和富集
铀在矿石中含量都很低,大量的伴生元素往往妨碍铀的测定。因此,大部分测定铀的方法都需先行分离或富集。分离铀的方法很多,有沉淀法、螯合物形成法、萃取法、色层法、离子交换法和汞阴极电解法等。
65.1.2.1 沉淀分离法
铀沉淀分离的方法很多。在没有碳酸盐、柠檬酸、酒石酸及氟化物存在的适当介质中,用氨水、吡啶或六次甲基四胺都能将铀沉淀成重铀酸铵,与碱金属、碱土金属以及铜、镍、钴、锌、锰等元素分离,铁、铝、锆、钛、稀土等与铀一起被沉淀。氟化物、碘酸盐或草酸盐在适当的酸性介质中可以沉淀铀(Ⅳ),而铀(Ⅵ)不沉淀,可借此用于分别测定铀(Ⅳ)和铀(Ⅵ)。用氟化物作沉淀剂,由于生成水合四氟化铀,将与很多伴生的阳离子形成复盐,而使铀(Ⅳ)与铁、铝、锆、钛、铌、和钽等元素分离。磷酸盐在(2+98)~(4+96)HCl溶液中,能定量地沉淀铀(Ⅳ)成UO2HPO4,锆、钍、铋等也同样被沉淀,沉淀溶解于过量的磷酸或其他强酸中,此法在分析中主要用作铀与钒分离。某些有机试剂亦能沉淀铀(Ⅳ),如铜铁试剂可在强硫酸或盐酸介质中沉淀铀(Ⅳ),铁、锆、钛、钒、铌、胆、锡等同时被沉淀。碱金属、碱土金属、铀(Ⅵ),以及铝、磷、镍、锌等不被沉淀。钴试剂(α-亚硝基-β-萘酚)则在弱酸或弱碱性溶液中沉淀铀(Ⅵ),钴、铁、镍等同时被沉淀,而铝、锌、碱土金属等不被沉淀。
65.1.2.2 配位分离法
铀形成配合物分离,最典型的方法是铀和碳酸钠形成Na4UO2(CO3)3配合物进入溶液与铁、钛、钴、镍、锰、锌、铍和碱土金属分离。
65.1.2.3 萃取分离法
萃取分离的方法也很多。在0.05~0.5mol/LHNO3中可用乙醚萃取硝酸铀酰,部分钍、铈、铁、钒亦同时被萃取。在(1+9)H2SO4中可用三氯甲烷或乙醚萃取铀的铜铁试剂配合物与铝、氢氧化铵组、碱土金属及硫化铵组的其他元素分离。TBP萃取铀主要在硝酸介质中进行,萃取分配比在5~6mol/LHNO3中达到最大值;但在有大量硝酸盐存在下,即使硝酸浓度低于1mol/L,铀也能定量被萃取。常用的盐析剂有:硝酸铝、硝酸钙、硝酸钠和硝酸铵,同时被萃取的有钍、钪、钇和金等。在4mol/LHNO3溶液中也可用(2+8)磷酸三丁酯-苯萃取铀。也有在pH2~3的硝酸介质中,以硝酸钠作盐析剂,用磷酸三丁酯萃取铀(Ⅵ),钍、锆和稀土元素同时被萃取。
三烷基氧膦(TRPO)和三辛基氧膦(TOPO)都是铀的有效萃取剂。二者萃取铀的酸度基本相同,均为0.5~3mol/LHNO3,同时被萃取的有铁、铈、钒、锆、钍和钼(均为高价)。
65.1.2.4 色层分离法
目前,用于萃取色层分离铀的萃取剂有:胺类萃取剂N263(氯化三辛基甲基胺)、N235(三正辛胺)、N1923(国产胺型萃取剂);中性配位剂P350(甲基磷酸二甲庚酯)、TBP(磷酸三丁酯)、C1-TBP萃淋树脂;酸性配位剂P507(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酯);亚砜类萃取剂DOSO(二正辛基亚砜)等结合载体聚三氟氯乙烯粉、聚四氟乙烯粉、硅胶、硅烷化硅球、DA201大孔吸附树脂(二乙基苯-丙烯腈共聚物)、X-5型大孔吸附树脂(聚二乙烯苯)、交联聚甲基丙烯酸型树脂和泡沫塑料(聚氨酯或聚醚酯)等作载体组成的固定相,均能达到在一定浓度的硝酸或盐酸溶液中富集分离的目的。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是P350萃取色层、Cl-TBP萃淋树脂。用DOSO-交联聚甲基丙烯树脂组成的固定相,可在1.5mol/LHClO4中定量富集铀,同时被富集的还有金、钯、汞等。CL-TBP萃淋树脂,可在!(HNO3)=12%~50%介质中萃取铀,同时被萃取的有金、钍、钇、钪。在!(HNO3)=6%~35%介质中可用P350与DA201或者X-5型聚二乙烯苯组成的萃取色层定量富集铀,在有盐析剂硝酸铝存在下可降低酸度为!(HNO3)=2%,铀也能定量被萃取,同时被萃取的还有钍。在0.5~3mol/LHCl-2.5~3mol/LNaCl体系中P350也能定量萃取铀,同时被萃取的还有镓、铊、金等。
65.1.2.5 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法
离子交换树脂的方法也适用于微量铀的分离,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D235,是在4mol/LHCl中(或者在含有100g/LNaCl存在下交换酸度可降至为1mol/LHCl)进行交换分离钍,稀土、锆、钛、钒等干扰元素。
在硫酸或高氯酸溶液中,用汞阴极电解法,铀被还原为四价(部分为三价)留在溶液中锌、镉、铁、铬、铊、钴、镍、锰、铟、铅、锡、锑、铜、铋、金、银等元素以金属析出而与铀分离。稀土、锆、铌、钽等元素与铀共存于溶液中。
『贰』 稀土镧元素的分离提纯
一般用分级结晶法,分级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反相色层法,溶剂萃取法,液膜萃取法,反相萃取色层法和氧化还原法,我只知道氧化还原发的方程式。对于铈Ce:用强氧化剂氧化4e(OH)3+O2+2H2O=4Ce(OH)4,也可以用高锰酸钾或是连二硫酸铵,再控制PH到2.6,就可以沉淀下来,而其他的稀土则不会。对于钐,镱,铕,用磺基水杨酸使钐铕分出,再Eul3+Zn=2EuCl2+ZnCl2, Eu(OH)2+2NH4CI=[Eu(NH3)2(H2O)2]CI2再用汞齐分离其他的用的是沉淀,结晶等方法,方程式就是和草酸还有溴酸生成沉淀,还有就是用钠汞齐还原的。
『叁』 求帮忙,化学溶剂萃取和色谱的解释,希望不要太复杂因为我只有初三水平,所以尽量让我可以听的懂
化学溶剂萃取和色谱是两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萃取,又称溶剂萃取或液液萃取,是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操作。即,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溶质物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冶金、食品和等工业,通用于石油炼制工业。另外将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
色谱又称色层法或层析法,是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它利用不同溶质(样品)与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作用力(分配、吸附、离子交换等)的差别,当两相做相对移动时,各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多次平衡,使各溶质达到相互分离。
你的好学精神非常可嘉,但是 刚上初三,这些词语你还听不懂,等你学了溶液以后会知道什么是溶质、溶剂,就会明白一些了。
『肆』 “镱”是什么字,怎么读
镱:读为yì,汉字
『伍』 湿法分解试样后的分离富集
63.2.2.1 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比表面较大等特性,是优良的吸附剂。活性炭吸附金可以采用静态吸附或动态吸附两种方式。动态吸附需使用特制的活性炭吸附柱。活性炭吸附金的酸度范围较宽,在稀王水溶液[!(王水)=1%~30%]或1~3mol/LHCl中,金都以[AuCl4]-形式牢固地被吸附在活性炭的表面,而与大量砷、硒、碲、锰、铬、钒等分离。与金一起被活性炭吸附的元素有少量铁、铜和铅等。这在测定时要进一步分离或掩蔽。
活性炭质量的好坏,对金的吸附有很大的影响。一般的活性炭都含有杂质,用前应予以处理。处理方法可以用3mol/LHCl煮沸除去杂质,也可以在20g/LNH4HF2溶液中浸泡7d以上,然后用盐酸和水洗净氟离子后使用。
分离富集步骤
称取10~20g(精确到0.1g)试样,置于瓷舟中,从低温升至600~650℃焙烧2h(硅酸盐、碳酸盐、氧化矿试样可不经焙烧),以除尽硫及有机物,冷却。将试样移入250mL烧杯中,水润湿后加100mL新鲜配制的王水,置于电热板上加热微沸1h。取下加水至100mL,加5g/L聚环氧乙烷数滴,搅拌,待可溶性硅胶凝聚后,经活性炭动态吸附柱进行减压抽滤,用(2+98)王水洗烧杯和漏斗3~4次。取下布氏漏斗,先后用5g/L氟化氢铵热溶液、(2+98)HCl和温水洗吸附柱各4~5次。取下活性炭纸饼,放入25mL瓷坩埚中,置于高温炉中,从常温开始升温到650℃灰化并灼烧至无黑色炭粒为止。
如采用静态吸附,在可溶性硅凝聚后,过滤,水洗除去二氧化硅沉淀后,往滤液中加入0.5g活性炭,剧烈搅拌1min,放置15min后再加入0.1g活性炭。放置30min或过夜,过滤,沉淀灰化。
63.2.2.2 泡塑吸附法
泡沫塑料吸附机理仍在进一步研究中,初步认为是由于极性基团的吸附作用和胺基离子的交换作用。尽管如此,它已应用于各种试样中金的富集。吸附金的泡塑大都采用聚氨酯泡塑,也可采用聚氨醚泡塑。吸附的介质为王水或盐酸溶液,酸度范围较宽,一般为!(HCl)=10%~20%最适宜。
静态吸附溶液体积控制在50~150mL,振荡20~30min。
动态吸附将泡塑引入动态吸附柱中,试液的过滤与吸附操作同时进行,矿渣留在滤纸上,滤液以12mL/min的速度通过泡塑吸附柱,也可用泡塑负载TBP等有机试剂的反相萃取色层柱,在同一柱上实现吸附与解脱。泡塑吸附容量较大,1g泡塑吸附约数毫克金,一般加入量视金量大小而定,可在0.1~1.0g之间。
泡塑吸附后可用硫脲、亚硫酸钠(铵)解脱,也可用无臭灰化后王水或盐酸-过氧化氢分解。并与多种测定方法配套使用。
分离富集步骤
(1)灰化法
称取10g(精确到0.1g)试样于聚碳酸酯塑料瓶中,加25mL(1+1)王水,加盖拧紧。放入沸水浴中加热1h。取出冷却。加水至70~80mL,加0.1g聚氨酯泡沫塑料一块,振荡20~30min。取出泡塑。溶液放冷后进行测定。泡塑吸附后进行无臭灰化,将拧干的泡塑用半张11cm定量滤纸包好。放入20mL瓷坩埚中,加入无水乙醇3mL,放入500~600℃高温炉中,敞开炉门明火燃烧,熄后半关炉门,继续升温至600~650℃,至无黑色炭粒为止。往灰化过的坩埚中加入1mL(4+6)HCl及3滴H2O2,于沸水浴上浸取10min,此溶液即可作测定用。
(2)硫脲解脱法
称取10g(精确至0.1g)试样置于长方形瓷舟中,送入高温炉内(将炉门拉开0.7cm),从低温升到650℃,保温1~2h。取出冷却后,将试样倒入250mL锥形瓶中,用水润湿,加入30mL王水,加盖后置电热板上加热溶解,保持微沸30min。冷却后,用水冲洗瓷坩埚盖,再加70mL水及3mL三氯化铁溶液,放入约0.2g聚氨酯泡沫塑料,置振荡机振荡30min。取出泡沫塑料,用自来水洗去泡沫塑料上的矿渣和酸,挤干,放入10mL比色管中。往比色管中加入5.0mL10g/L硫脲-盐酸解脱液,盖上盖子,放入沸水浴中,保持20min;然后将泡沫塑料移在比色管壁处,用玻棒多次挤压泡沫塑料后,再取出泡沫塑料块。试样溶液待测定。
63.2.2.3 溶剂萃取法
有机试剂萃取分离富集金具有简便、快速和选择性高等特点。常用的有机溶剂有乙醚、苯、异戊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基异丁基酮、磷酸三丁酯和三正辛胺等。这些有机试剂除了单独使用外,还可混合使用,使分离效果好、选择性强。
63.2.2.4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富集金可以采用在稀盐酸、硝酸或王水中,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金的配阴离子的方法,此法可使金与阳离子铜、铁、钴、铊、锑等分离;也可以采用使金以配阴离子形式通过阳离子交换柱的方法,此时阳离子铁、铜、铅、锌等留在交换柱上与金分离。
63.2.2.5 共沉淀法
在3~4mol/L盐酸溶液中,氯化亚锡或次亚磷酸钠将金还原至自然金状态,有碲(或硒)的化合物存在时,还原生成碲(硒)化金,与单质碲(硒)一起沉淀,微克量的金也可定量析出。若溶液中有少量硝酸存在,可加入少量尿素。滤出的沉淀可用王水直接溶解,或者经低温灼烧后用王水溶解,经蒸发后进行测定。铂、钯、银、汞、砷等与金和碲(硒)一起沉淀,灼烧沉淀时,汞、砷和硒、碲可以除去,硒化物更易被还原,沸点也低,易于挥发除尽。
分离富集步骤
称取10~20g(精确至0.1g)试样,置于瓷舟中,放入高温炉中从室温升至600℃焙烧2h,以除去硫和碳,冷却。将焙烧后的试样移入400mL烧杯中,用水润湿,加入50~60mLHCl,加热溶解15min左右,取下,冷却。加入2~3mL溴水,盖上表皿,低温加热溶解至无棕红色浓烟为止,搅拌1~2次,以加速金的溶解。加1g/L聚乙烯醇溶液数滴使可溶性硅胶凝聚后,抽气过滤,用2mol/L温热盐酸洗涤酸不溶物至无黄色。滤液体积控制在200mL左右。向滤液中加入5mL1g/L碲酸钠溶液,加热至沸,滴加450g/L氯化亚锡溶液至出现大量碲沉淀,并过量5mL,微沸溶液至沉淀凝聚,取下,放置冷却。用致密定量滤纸过滤,用热的2mol/LHCl洗涤沉淀5~6次,再用热水洗涤4~5次。将沉淀连同滤纸放入50mL瓷坩埚中,放入高温炉内,从室温升至600℃灰化、灼烧,取出冷却,用王水溶解,供测定金用。
63.2.2.6 其他富集方法
萃取色层法
萃取色层富集金具有离子交换和溶剂萃取二者兼有的特点。色层柱用三烷基氧膦、TBP等作固定相,支持体常用的有聚二乙烯基苯、聚三氟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和聚氨酯泡沫塑料。洗脱液用热的硫脲、亚硫酸钠(铵)溶液,上柱酸度为(1+9)~(2+8)王水介质,能与铁、铜、铅、锌、银等元素分离。
巯基棉富集方法
巯基棉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固体吸附剂,它既可定量吸附水溶液中多种重金属离子,亦可吸附某些非金属离子,具有富集倍数大、吸附率高、吸附速率快、选择性强、解析性能好等许多优点,而且制备手续简单、分离操作简便、回收率高。0.1g琉基棉可富集250μg金,回收率在97.6%以上。此法已广泛应用于岩石、矿物、矿石、地球化学勘查试样、天然水及其他物料中微量金的分离富集与测定中。
『陆』 何谓沉淀分离法,萃取分离法,层析分离法,离子交换分离法,挥发和蒸馏分离法
考试题吗?
沉淀是用于分离固液相里的固体
萃取用于分离液-液混合相里的某一组分
层析分离是分离不同极性的物质
别的自己查吧
『柒』 分离和富集
钍和其他伴生元素的分离可用沉淀、萃取、离子交换和萃取色层等方法。
钍的沉淀分离方法很多。苛性碱、氢氧化铵、吡啶、六次甲基四胺都能使钍生成白色氢氧化物沉淀。小量钍可以用铝、铁为聚集剂,沉淀在pH3.5即开始形成,不溶于过量试剂。与钍形成配合物的有机酸如酒石酸等不应存在。此法可将钍与碱金属、碱土金属、锌、镍、铜、银等元素分离,用吡啶或六次甲基四胺还可将钍与稀土分离。在0.5~1.3mol/L硝酸或盐酸介质中,草酸浓度为10~50g/L时,钍成草酸盐沉淀而与铁、铝、锆、钛等元素分离,铀(Ⅵ)、稀土、钙同时沉淀。少量钍可用稀土和钙做聚集剂。草酸钍不溶于水和稀酸,但溶于过量的草酸铵溶液中。在pH≥1.5时,过氧化氢能沉淀钍为过氧化钍而与碱金属、钛、铀、锡、铍、稀土等元素分离,铈部分共沉淀。在6mol/L硝酸溶液中可用碘酸盐沉淀大量钍,在0.5~1mol/L硝酸溶液中,以亚汞为聚集剂,可用碘酸盐沉淀微量钍,铀(Ⅳ)、铈(Ⅲ)及稀土元素等不沉淀,钛、锆、铁、铌、钽、铀(Ⅳ)和铈(Ⅳ)同时被沉淀。碘酸钍不溶于过量试剂及强酸中,能溶于还原性酸中(如盐酸)。在稀盐酸溶液中,氢氟酸能将钍沉淀,成难溶的氟化钍,稀土元素同时被沉淀,与铌、钽、锆、钛、钨等元素分离。大量氟化铵存在时能使钪分离,氟化钍能溶于硼酸和硝酸中。在pH2~2.8的盐酸或硝酸介质中,有机试剂如苯甲酸、间-硝基苯甲酸等都能沉淀钍,与铍、锰、锌、镍、钴、铀、碱土金属等元素分离,严格控制溶液的酸度可与稀土元素定量分离。
萃取分离方法,适用于微量钍的分离。在饱和硝酸铝的1.5mol/L硝酸溶液中,用异丙叉丙酮[即异丙烯基丙酮(CH3)2C=CHCOCH3]萃取钍,除铀,钒及少量锆以外,几乎能与所有伴生元素分离。在pH>1的硝酸溶液中用等体积的0.25mol/LTTA(噻吩甲酰三氟丙酮)的苯溶液萃取钍,钋(Po)同时被萃取。另外在适当的介质中,磷酸三丁酯亦能萃取钍,与铀、镭等分离。在钍的3mol/LHCl溶液中用5g/L苯甲酰苯胲-三氯甲烷萃取钛使与钍分离。
萃取色层分离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微量钍的分离和富集。目前胺类萃取剂,N263(氯化三辛基甲基胺)、N235(三正辛胺)、N1023(国产胺型萃取剂);中性配位剂,P350(甲基磷酸二甲庚酯)、TBP(磷酸三丁酯)、CL-TBP萃淋树脂(苯乙烯-二乙烯苯为骨架,含有60%TBP共聚物)、5208萃淋树脂(异烷基磷酸二丁酯);酸性配位剂,P507(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酯)等结合载体聚三氟氯乙烯粉、聚四氟乙烯粉、硅烷化硅球、DA201大孔吸附树脂(二乙基苯-丙烯腈共聚物)、X-5型大孔吸附树脂(聚二乙烯苯)、交联聚甲基丙烯酸型树脂和泡沫塑料等组成固定相,均能达到在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中富集钍分离钛、锆、铀、稀土等干扰离子。在分析实践中应用较好的是N263、P350、CL-TBP萃淋树脂和5208萃淋树脂等。N203和X-5型聚二乙烯苯或DA201树脂组成固定相,用2mol/LHNO3(1~7mol/L)上柱液通过色层柱,从而使钍与大量铀、锆、磷、铁和稀土等分离,最后用4~5mol/LHCl淋洗钍。P350与X-5型聚二乙烯苯组成的固定相,以2.5mol/LHNO3(1.5~9.0mol/L)介质上柱可使钍与大量铁、铝、钙、镁、钼、铜,钛、稀土等元素分离,最后以5mol/LHCl解脱钍。CL-TBP萃淋树脂是在4mol/LHNO3(3~8mol/L)中富集钍与稀土、铌、钽等杂质分离,最后用3~5mol/LHCl解脱钍。5208萃淋树脂是在0.1~6mol/LHNO3中富集钍与大量铀、钛、锆、锌、钼(Ⅵ)、砷(Ⅴ)、稀土元素等分离,最后用0.1~6mol/LHCl淋洗解脱钍。
离子交换分离方法,也适用于微量钍的分离。在2~7mol/LHCl介质中,钛、锆、铀、稀土等在743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分配系数与钍差别较大。因此,适用于钍与许多元素的分离,特别适用于钍与高量钛、锆和稀土元素的分离。根据试样中钛,锆和稀土元素含量的不同,可先用4mol/L或2mol/LHCl淋洗除去这些元素,用氯化铵溶液淋洗,使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转变为铵型,最后以草酸铵溶液淋洗钍,用光度法测定钍。也有在8mol/LHNO3介质中,用742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富集钍,分离铀和稀土等干扰,最后以水解脱钍,光度法完成测定。
『捌』 工业常用的生物分离技术有哪几种
常用到得分离方法:盐析。常用的中性盐有硫酸铵、氯化钠、硫酸钠等,但以硫酸铵为最多。得到的蛋白质一般不失活,一定条件下又可重新溶解,故这种沉淀蛋白质的方法在分离、浓缩,贮存、纯化蛋白质的工作中应用极广。
萃取分离法(包括溶剂萃取、胶团萃取、双水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溶剂微萃取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膜分离方法(包括渗析、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膜萃取、膜吸收、渗透汽化、膜蒸馏等)。
层析方法(离子交换层析、尺寸排阻层析、疏水层析、固定离子交换层析IMAC、亲和层析等)。在这些方法中膜分离的方法和层析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8)萃取色层法与离子交换扩展阅读:
离心分离
借助于离心力,使比重不同的物质进行分离的方法。除常见的固-液离心分离、液-液、气-气(如235U的浓缩)、固-气离心分离等以外,由于超速离心机的发明,不仅能分离胶体溶液中的胶粒,更重要的是它能测定胶粒的沉降速率、平均分子量及混合体系的重量分布。
因而在胶体化学研究、测定高分子化合物(尤其是天然高分子)的分子量及其分布,以及生物化学研究和细胞分离等都起了重大作用。
离心分离法与色谱法结合而产生的场流分级法(或称外力场流动分馏法),则是新的更有效的分离方法,不但对大分子和胶体有很强的分离能力,而且其可分离的分子量有效范围约为103~1017。
『玖』 钐-钕法同位素年龄分析流程
方法提要
氢氟酸+高氯酸溶样。化学分离分两步进行,首先在阳离子树脂交换柱上分离总稀土元素,然后采用离子交换法或萃取色层法从总稀土元素中分出钕、钐。热电离质谱计(TIMS)上测出试样的143Nd/144Nd比值,同位素稀释法测定钐、钕含量(目的是测147Sm/144Nd比值),最小二乘拟合计算等时线年龄,同时给出钕同位素初始比值,或仅计算单个试样的钕模式年龄。高精度的同位素分析和测定等时线年龄时合理选择试样,是测定工作成败的关键。
本方法对测定精度要求,147Sm/144Nd比值相对误差0.5%~1%,143Nd/144Nd比值相对误差1×10-5~3×10-5,等时线年龄在100~1000Ma内,95%置信度,相对误差小于2%~5%。
仪器装置和器皿
热电离质谱计MAT260、MAT261、MAT262、VG354、TRITON等相当类型。
点焊机质谱计的配套设备。
质谱计灯丝预热装置质谱计的配套设备。
聚四氟乙烯烧杯10mL与30mL。
氟塑料(F46)试剂瓶500mL、1000mL与2000mL。
聚乙烯塑料洗瓶250mL、500mL、1000mL。
氟塑料(F46)滴瓶30mL。
氟塑料(F46)烧杯30mL、50mL与250mL。
氟塑料(F46)对口双瓶亚沸蒸馏器1000mL。
石英试剂瓶2000mL。
石英亚沸蒸馏器。
石英减压亚沸蒸馏器。
石英交换柱内 径6mm,高300mm,上部接内径20mm高110mm敞口容器,尾端内嵌石英筛板,要求上面的树脂不泄漏,溶液滴速适当,树脂床直径6mm,高100mm,13或16支为一组,用于总稀土元素分离。
石英交换柱 内径2mm,高350mm,上部接内径16mm高50mm小口容器,尾端内嵌氟塑料筛板,要求上面的树脂不泄漏,溶液滴速适当,树脂床直径2mm,高300mm,13或16支为一组,用于α-HIBA离子交换分离。
石英交换柱 内径8mm,高180mm,上部接内径20mm高60mm敞口容器,尾端内嵌石英筛板,要求上面的树脂不泄漏,溶液滴速适当,树脂床直径8mm,高100mm,13或16支为一组,用于萃取色层法钕、钐分离。
石英交换柱 内径30mm,高400mm,上接敞口容器,下端塞聚四氟乙烯纤维,用于阳离子树脂的预处理。
氟塑料(PFA)密封溶样器 15mL。
高压釜 包括30mL聚四氟乙烯闷罐、热缩套、不锈钢外套。
石英滴管。
石英量筒(杯)10mL、50mL。
硬脂玻璃量筒1000mL。
三角玻璃瓶250mL。
玻璃烧杯3000mL。
水纯化系统。
分析天平感量0.00001mg。
酸度计测量精度pH±0.02。
磁力搅拌机。
电热板(温度可控)。
超声波清洗器。
不锈钢恒温烘箱<300℃。
高速离心机。
聚乙烯或石英离心管。
干燥器。
微量取样器10μL与50μL。
器皿清洗
所有使用的氟塑料与石英器皿,用(1+1)优级纯盐酸和优级纯硝酸先后在电炉上于亚沸状态下各煮2h,去离子水冲洗后又用去离子水煮沸1h,再用超纯水一只只冲洗,超净工作柜中电热板上烤干。第一次使用的新器皿在用酸煮沸前,需先用洗涤剂擦洗。
试剂与材料
去离子水二次蒸馏水再经Milli-Q水纯化系统纯化。
超纯水去离子水经石英蒸馏器蒸馏。
超纯盐酸用(1+1)优级纯盐酸经石英蒸馏器亚沸蒸馏纯化,实际浓度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标定。进一步用超纯水配制为需求浓度。
超纯硝酸用(1+1)优级纯硝酸经石英蒸馏器亚沸蒸馏纯化,实际浓度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标定。进一步用超纯水配制为需求浓度。
超纯氢氟酸用优级纯氢氟酸经对口氟塑料(F46)双瓶亚沸蒸馏器制备。
超纯高氯酸用优级纯高氯酸经石英蒸馏器减压亚沸蒸馏制备。
丙酮优级纯。
无水乙醇分析纯。
超纯氢氧化铵用高纯氢氧化铵在密封干燥器中平衡法制备。
200~400目AG50×8或Dowex50×8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或其他性能相似、性能更好的树脂。
α-羟基异丁酸(α-HIBA)分析纯。
二-2-乙基己基正膦酸(HDEHP,P204)分析纯。
P204(HDEHP)萃淋树脂。
P507(HEHEHP)萃淋树脂。
聚四氟乙烯粉末。
200~400目AG1×8或Dowex1×8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铀试剂Ⅲ(偶氮胂Ⅲ)溶液(wB=0.08%)用分析纯固体铀试剂Ⅲ与超纯水配制。
145Nd或146Nd稀释剂富集145Nd或146Nd同位素的固体氧化钕(Nd2O3)。
149Sm或147Sm稀释剂富集149Sm或147Sm同位素的固体氧化钐(Sm2O3)。
145Nd(或146Nd)+149Sm(或147Sm)混合稀释剂溶液溶液配制与浓度标定见附录86.3A。
普通氧化钕(Nd2O3)光谱纯基准物质,保存在干燥器中。
普通氧化钐(Sm2O3)光谱纯,基准物质,保存在干燥器中。
GBW04419全岩,钐-钕法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实验室专用薄膜(Parafilm)。
超纯硝酸c(HNO3)=3.5mol/L用高浓度超纯硝酸和超纯水配制。
铼带规格18mm×0.03mm×0.8mm
试样分解
操作程序分两种情况:①钐、钕含量的稀释法测定(ID)和钕同位素组成(IC)测定,分别称样、溶样。②一次称样、溶样,但是在试样完全分解后将溶液分成ID和IC两个分样。前者适用于均匀性好的试样,后者多用于均匀性差的试样。
1)当分别溶样时,ID测定是在PFA密封溶样器中称取0.05g(精确至0.00001g)粉末样,按最佳稀释度要求加0.1~0.15g145Nd+149Sm混合稀释剂溶液(精确至0.00001g),轻微晃动使试样充分散开,加5mL左右超纯氢氟酸和几滴超纯高氯酸;IC测定是在PFA密封溶样器中称取0.1~0.2g粉末样,加5~8mL超纯氢氟酸和几滴超纯高氯酸,在大量酸加入前先加入少量,同样轻微地晃动使试样充分散开。紧密盖上溶样器盖子,置于电热板上于150℃温度下加热分解,在加热过程中也需要经常轻微摇动溶样器,加速试样分解。当试样完全分解后打开盖子蒸干溶液,升高电热板温度(180℃左右)赶尽多余氢氟酸和高氯酸,用2mL6mol/L超纯盐酸淋洗溶样器内壁,蒸干,再用5mL2.5mol/L超纯盐酸溶解干涸物,此时溶液很清亮,准备上柱。如果溶液出现浑浊或残渣需进行离心分离,取上部清液上柱。
2)当ID、IC测定采用一次溶样时,先称取0.2g(精确至0.00001g)粉末样,以后的试样分解过程与前面程序相同。在试样完全分解、被处理成5mL左右的清液后,在天平上大致按1∶2的比例将溶液分成ID和IC两个分样,分别称量(精确至0.00001g),再在ID分样中大约加入0.1g~0.15g145Nd+149Sm混合稀释剂溶液(精确至0.00001g),轻微晃动放置过夜,准备上柱(IC分样不加稀释剂)。
根据岩石化学特征,当预计试样中的稀土元素含量较高时(如碱性岩)可以酌情减少试样量。超镁铁质岩的稀土元素含量一般很低,特别是地幔橄榄岩,钐、钕含量常常在10-7~10-8级。对于这一类试样的溶样问题推荐以下程序:采用30mL高压釜将试样称量增大至2~4g,氢氟酸+高氯酸溶样,蒸干,1mol/L盐酸溶解干涸物,加氢氧化铵使稀土元素与氢氧化铁共沉淀,离心分离除去溶液留下沉淀物,2.5mol/LHCl溶解沉淀物,溶液待上柱。这一程序可以在离子交换分离之前将试样溶液的体积减小1/10,而钐、钕含量增加了10~20倍(达到10-6级),同时本底没有明显增加。
Sm-Nd化学分离
钐、钕化学分离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分离总稀土元素,第二步分离钐和钕。
1)总稀土元素分离。
a.阳离子树脂交换柱准备。首次使用的200~400目AG50×8或Dowex50×8阳离子树脂盛于石英烧杯中(约200g),无水乙醇浸泡24h,倾出乙醇晾干后用去离子水漂洗,再用(1+1)优级纯盐酸浸泡24h,转入30mm×400mm大型专用石英柱中,继续用(1+1)优级纯盐酸淋洗直至无铁离子[硫氰化铵(NH4CNS)检验,洗出液不再显红色],最后用超纯水淋洗,转入用于总稀土元素分离的(6mm×300mm)石英柱中,树脂床高100mm,直径6mm,待水淋干后依次加30mL6mol/L超纯盐酸淋洗,10mL2.5mol/L超纯盐酸平衡,待用。以后继续使用时,依次用30mL超纯水分多次淋洗交换柱内壁,30mL6mol/L超纯盐酸回洗,10mL2.5mol/L超纯HCl平衡。
b.上柱分离。将分解完全的试样溶液倒入备好的阳离子树脂交换柱中,待溶液漏完先用5mL2.5mol/L超纯盐酸分多次淋洗管壁,然后加40mL2.5mol/L超纯盐酸淋洗钾、钠、钙、镁、铁、铝等干扰元素,最后用15mL6mol/L超纯盐酸洗脱总稀土元素,下用30mL聚四氟乙烯烧杯接收,电热板上蒸干,待下步分离。
2)Sm-Nd分离。从总稀土元素中分离钕和钐有离子交换法和萃取色层法等多种方法。
a.α-HIBA离子交换法。本方法是个较老的方法,采用铵化阳离子树脂,淋洗液为pH值~4.6、浓度为0.23mol/L左右的α-羟基异丁酸(α-HIBA)。
a)阳离子树脂柱准备。选择200目~400目AG50×8阳离子树脂(约300g)于石英烧杯中(Dowex50×8树脂在粒度均匀性与纯度方面较AG50×8为差,如经过筛选也可用,两者交换性能一样),无水乙醇和(1+1)优级纯盐酸依次各浸泡24h,转入大型专用石英柱中(同上),继续用(1+1)优级纯盐酸淋洗,直至洗尽铁离子[硫氰化铵(NH4CNS)检验,洗出液不再显红色],超纯水淋洗至中性,完全除去Cl-离子[硝酸银(AgNO3)检测,洗出液不再呈现乳白色浑浊物],加稀的超纯氢氧化铵淋洗,至洗出液呈碱性(pH试纸检验),表明阳离子树脂全部铵化。转入500mL试剂瓶,保存在0.23mol/LpH=4.6左右的α-羟基异丁酸溶液中,供长期使用。
b)α-羟基异丁酸溶液配制与pH值调节。称取70g固体分析纯α-羟基异丁酸于250mL氟塑料烧杯中,加少量超纯水微热溶解,转入3000mL石英试剂瓶中,超纯水稀释至刻度(3000mL),充分摇匀。此时α-HIBA的量浓度为0.23mol/L,pH值~2.6,通过加超纯氢氧化铵,酸度计测量,将溶液酸度调节到pH值~4.6。由于平衡氢氧化铵的浓度难以控制,需要分多次加入,每加一次摇匀后测一次pH值,注意掌握pH递增规律,最后是逐滴加入,必要时将氢氧化铵稀释。每次测量pH值是将溶液倒在10mL小烧杯中,测量过的溶液弃去,不再回到大瓶中。将酸度调节好的α-HIBA溶液密封保存,供长期使用。
c)上柱分离。实验证明在采用本方法时,树脂粒度、均匀性以及α-HIBA溶液的浓度、pH值等条件变化对钐、钕洗出峰位置的影响十分明显,而每次处理树脂和配制α-羟基异丁酸溶液都不可能完全重复,因此当每处理一次树脂和配制一次α-HIBA溶液后,都需要用标准溶液做一次分离实验,用ICP或铀试剂Ⅲ法检测,得出修正后的新淋洗曲线。这种离子交换分离又分加压和自然流速两种,前者的稳定性优于后者。
下面以一个有效流程示例。用滴管从大瓶中吸入少量经过预处理的AG50×8树脂加到2mm×350mm石英柱中,以自然沉降或加压方式至树脂床高320mm,直径2mm,此时应注意树脂柱结构的均匀性,不能有分层和气泡。加5mL0.23mol/LpH4.6的α-HIBA溶液平衡,流干。用几滴α-HIBA将经过第一次分离的试样(仅有总稀土元素)溶解,用微量移液管逐滴上柱,流干,再加10mL0.23mol/LpH4.6的α-HIBA,通过光谱纯氮气加压,控制滴速在1滴/55s±5s左右,液滴计数器计数。对于ID试样,0~44滴弃去,45~56滴收集钐,57~150滴弃去,151~175滴收集钕;对于IC试样,0~150滴弃去,151~175滴收集钕。收集液蒸干后不再进一步处理(破坏HIBA),直接进行质谱分析。有的实验室在收集液蒸干后还要加几滴高氯酸分解α-HIBA,或再经一次阳离子树脂分离除去α-HIBA。
经ICP检测该流程钐-钕分离度(Rs)达到5.00。
b.萃取色层分离。由于使用材料不同,本方法又分HDEHP+聚四氟乙烯粉末、P204萃淋树脂和P507萃淋树脂三种。HDEHP(P204)是二-2-乙基己基正膦酸,HEHEHP(P507)是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脂,都是稀土元素萃取剂。
a)HDEHP+聚四氟乙烯粉末。
(a)色层柱准备。将萃取剂HDEHP、聚四氟乙烯粉末、分析纯丙酮按1∶10∶100比例置于50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用磁力搅拌器高速搅拌至丙酮近干,使HDEHP紧密附着在聚四氟乙烯粉末表面,加少量0.20mol/L超纯盐酸调成稀糊状,转入6mm×180mm石英柱中自然沉降、压实,取色层柱高100mm,直径8mm,上覆一层厚10mm的AG1×8树脂帮助压实聚四氟乙烯粉末,30mL6mol/L超纯盐酸淋洗消除本底,超纯水淋洗至中性(pH试纸检验),5mL0.20mol/L超纯盐酸平衡,待用。
(b)上柱分离。用1mL0.20mol/L超纯盐酸将经过第一次分离的试样(仅有总稀土元素)溶解,倒入色层柱,再用1mL0.20mol/L超纯盐酸涮洗烧杯后倒入。加8mL0.20mol/L超纯盐酸淋洗铈,洗出液弃去,流干后加10mL0.20mol/L超纯盐酸洗脱钕,收集于1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对于IC试样分离程序到此结束,ID试样需要继续加10mL0.20mol/L超纯盐酸淋洗,洗出液弃去,5mL2.5mol/L超纯盐酸洗脱钐,收集于1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收集液在电热板上缓慢蒸干,待质谱分析。
(c)色层柱再生。在分离程序全部完成后用30mL6.0mol/L超纯盐酸分2次加入淋洗,再用超纯水淋洗至中性。不用时将整个柱子浸在水中,防止色层柱因失水而断裂。
b)P204萃淋树脂。采用P204萃淋树脂分离稀土元素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技术,萃淋树脂实际上是一种含液态萃取剂的树脂,而P204萃淋树脂是稀土元素萃取剂HDEHP(P204)与阳离子树脂的聚合,基于悬浮聚合原理用特殊方法制成。
(a)树脂柱准备。取20g左右120~200目P204萃淋树脂于6.0mol/L优级纯盐酸中浸泡24h,以稀糊状倒入8mm×180mm石英柱中,缓慢沉降至树脂床高100mm,直径8mm,上面覆盖一层10mm厚AG1×8树脂帮助压实树脂床(此时应注意树脂床中不能有气泡,树脂粒度应该均匀),30mL6.0mol/L超纯盐酸淋洗,超纯水洗至中性(pH试纸检验),5mL0.36mol/L超纯盐酸平衡,待用。
(b)上柱分离。用1mL0.1mol/L超纯盐酸将经过第一次分离的试样(仅有总稀土元素)溶解,倒入树脂柱,再用3mL0.1mol/L超纯盐酸分2次涮洗烧杯后倒入。加7mL0.36mol/L超纯盐酸淋洗铈,洗出液弃去,加10mL0.36mol/L超纯盐酸洗脱钕,收集于1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对于IC试样分离程序到此结束,ID试样需要继续加10mL0.36mol/L超纯盐酸淋洗,洗出液弃去,5mL2.5mol/L超纯盐酸洗脱钐,收集于1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收集液在电热板上缓慢蒸干,待质谱分析。
(c)树脂柱再生。在分离程序全部完成后用30mL6.0mol/L超纯盐酸分2次加入淋洗,再用超纯水淋洗至中性。不用时将整个柱子浸在水中,防止树脂柱因失水而断裂。
c)P507萃淋树脂。P507萃淋树脂与P204萃淋树脂属同一类型。
(a)树脂柱准备。取20g左右120目~200目P507萃淋树脂于6.0mol/L优级纯盐酸中浸泡24h,以稀糊状倒入6mm×300mm石英柱中,缓慢沉降至树脂床高200mm,直径6mm,上面覆盖一层10mm厚AG1×8树脂帮助压实树脂床(此时注意树脂床中不能有气泡,树脂粒度应该均匀),30mL6.0mol/L超纯盐酸分2次淋洗,超纯水洗至中性(pH试纸检验),10mL0.10mol/L超纯盐酸平衡,待用。
(b)上柱分离。用1mL0.10mol/L超纯盐酸将经过第一次分离的试样(仅有总稀土元素)溶解,倒入树脂柱,再用1mL0.10mol/L超纯盐酸涮洗烧杯后倒入。加10mL0.10mol/L超纯盐酸淋洗铈,洗出液弃去,加10mL0.10mol/L超纯盐酸洗脱钕,收集于1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对于IC试样分离程序到此结束,ID试样需要继续加20mL0.10mol/L超纯盐酸淋洗,洗出液弃去,5mL2.5mol/L超纯盐酸洗脱钐,收集于1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收集液在电热板上缓慢蒸干,待质谱分析。
(c)树脂柱再生。在分离程序全部完成后用50mL6.0mol/L超纯盐酸分2次加入淋洗,再用超纯水淋洗至中性。不用时将整个柱子浸在水中,防止树脂柱因失水而断裂。
上述方法分离钐、钕都十分稳定而有效,但是α-HIBA离子交换法流程较复杂,HDEHP+聚四氟乙烯粉末法中萃取剂较容易脱落,P507萃淋树脂由于比重小装柱比较困难,因此目前用得较多的是P204萃淋树脂,该方法钐-钕分离度高,稳定性强,装好一次柱可以长时间使用而效果不变。由于树脂床内径、高度互有不同,不同时间、不同厂家和批次的萃淋树脂在性能上也会有差异,因此每当处理一次树脂装好一批柱子时都需做淋洗曲线,具体确定最佳分离条件。
Sm、Nd同位素分析
Sm、Nd同位素分析操作以双带源MAT261为例,其他型号质谱计类同。
1)装样。灯丝铼带预处理,将铼带用无水乙醇清洗,点焊机将铼带点焊在灯丝支架上,将已点好铼带的支架依次插在离子源转盘上,整体放进灯丝预热装置中,待真空抽至n×10-5Pa后,按预设程序给铼带通电,在4~6A电流和1800℃温度下,每组带预烧15min,以除去铼带上杂质。
将离子源转盘上已烧好的铼带初步整形,依次取下电离带。两小滴3.5mol/L超纯硝酸将试样溶解,用微量取样器将溶液逐滴加在蒸发带中央,给蒸发带通电流,强度1A左右,使试样缓慢蒸干,以后逐步加大电流至带上白烟散尽,进一步升温至铼带显暗红后迅速将电流调至零,转到加下一个样。当试样全部装好后按原位置插上电离带,进一步给铼带整形,要求蒸法带与电离带两者彼此平行靠近,但又绝不能碰到一起,两带间距离以0.7mm为宜。装上屏蔽罩,送入质谱计离子源中,抽真空。
2)Sm、Nd同位素分析。
a.未加稀释剂试样的143Nd/144Nd比值(IC)测定。测定对象为金属离子流Nd+。当离子源真空达到5×10-6Pa时打开分析室隔离阀,电离带与蒸发带通电流缓慢升温,注意在加大电流过程中试样排气和真空下降情况,避免真空下降过快。在真空达到2×10-6Pa以上,电离带电流在4~6A,蒸发带电流2.5A左右,灯丝温度达到1700℃~1800℃时,将测量系统处于手动状态,调出引导峰146Nd(或142Nd、145Nd),小心调节峰中心和带电流,使Nd+离子流强度达到n×10-11A(高压10kV,高阻1011Ω)并保持稳定。采用多接收器自动采集同位素比值143Nd/144Nd、145Nd/144Nd、146Nd/144Nd和147Sm/144Nd等数据,均取6位有效数字,其中147Sm/144Nd监测钐-钕分离情况,145Nd/144Nd监测测定值准确性,146Nd/144Nd用于质量分馏效应校正。每个试样至少采集10组(block)数据,每组数据由8~10次扫描组成,最后取143Nd/144Nd比值的加权平均值并给出标准偏差,必要时增加采集数据流程。
b.试样+稀释剂混合物的Sm、Nd同位素比值(ID)测定。分两种情况:
a)ID分样经过二次分离,此时钐、钕完全分开,它们的同位素比值是分别装样、分别测定的。系统抽真空、通带电流升温、调出引导峰使离子流强度达到最大等操作程序同未加稀释剂试样,仅仅在测钐同位素时离子源温度稍低。采用多接收器,当使用145Nd+149Sm混合稀释剂时,钕、钐分别采集143Nd/145Nd、146Nd/145Nd和147Sm/149Sm、154Sm/149Sm两组数据(根据多接收系统中法拉第杯的配置情况可以做相应调整,此外如果使用146Nd、147Sm等稀释剂取值也应做相应改变),均取6位有效数字。由于钐、钕都有多个同位素,因此应同时采集两组以上比值用于质量分馏效应校正,这样可以将浓度(147Sm/144Nd)的测定精度提高1~2个数量级。具体办法有多种:①与数据采集同步,根据现场测出的两组以上比值及时计算浓度,当两个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时为最佳测定值。②联立方程法(见下节)。③迭代法,该方法适用于平行测定较多的情况。
b)ID分样仅进行一次总稀土元素分离,钐、钕未单独分开。通过一次装样、测定,同时完成钐、钕同位素分析。该方法利用了145Nd、146Nd和147Sm、149Sm分别是钕、钐的特型同位素,不存在同质异位素干扰的特性。系统抽真空、通带电流升温、调出引导峰使离子流强度达到最大等操作程序同未加稀释剂试样。采用多接收器采集146Nd/145Nd与147Sm/149Sm2组数据。该方法优点是节省工作量,缩短了流程,缺点是混合物的单个同位素比值不能进行质量分馏效应校正,此外杂质元素增多也影响离子流的发射和稳定性,总体上测定精度没有钐、钕经过二次分离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