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净水问答 > 超滤海淡设计方案

超滤海淡设计方案

发布时间:2022-12-22 19:56:14

『壹』 海水淡化

如果后段处理是反渗透的话,前处理用超滤
海水经原水泵提升进入混凝池,在混凝池入口处管道上开孔加入絮凝剂,海水经混凝池混凝澄清后经保安过滤器进入原水箱,再通过增压泵进入超滤膜组件进行过滤,超滤产水进入产水箱,其中产水箱也为超滤反洗供水。

『贰』 船用海水淡化装置由哪几个系统组成

海水预处理
无论是海水淡化,还是苦咸水脱盐,给水预处理是保证反渗透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在制定海水预处理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海水中存在大量微生物、细菌和藻类。海水中细菌、藻类的繁殖和微生物的生长不仅会给取水设施带来许多麻烦,而且会直接影响海水淡化设备及工艺管道的正常运转。周期性涨潮、退潮,海水中夹带大量泥沙,浊度变化较大,易造成海水预处理系统运转不稳定。海水具有较大腐蚀性,对系统中所采用的设备、阀门、管道件的材质要作一定筛选,耐腐性能要好。

海水杀菌灭藻
国外海水淡化工程多采用投加液氯、NaClO和CuSO4等化学试剂来杀菌灭藻。考虑到交通等多方面的因素,投加化学试剂杀菌灭藻有一定难度,在本工程设备研制过程中专门采用海水次氯酸钠发生器。海水取水泵后分出一小股带压海水,进入次氯酸钠发生器,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产生NaClO,靠位差直接注入海滩沉井,以杀灭海水中的细菌、藻类和微生物。
由于海水硬度高 海水直接电解产生N aC lO必须克服发生电极结垢问题。在研制过程中 ,借鉴了电渗析频繁倒极 (EDR )技术,即每隔 5~ 10m in倒换一次电极极性,有效地解决了次氯酸钠发生器结垢沉淀问题。

混凝过滤
混凝过滤旨在去除海水中胶体、悬浮杂质,降低浊度。在反渗透膜分离工程中通常用污染指数 (FI)来计量,要求进入反渗透设备的给水的FI值<4。由于海水比重较大,pH值较高,且水温季节性变化大,系统选用FeCl3作为混凝剂,其具有不受温度影响,矾花大而结实,沉降速度快等优点。
本工程项目采用表面接触混凝过滤技术,由双层滤料过滤和活性炭过滤组成,分别设置了2台双层机械过滤器和2台活性炭过滤器,滤器直径为()m滤速在 7~8m /s之间。滤器采用钢衬胶,外涂船用漆,内设ABS水帽布水和316L不锈钢管排布气。为了降低海水预处理系统和瞬间负荷,提高水回收率设置了反渗透浓缩水作为过滤器反冲洗水的气液反洗系统。

渗透海水淡化
海水含盐量高、硬度高,对设备腐蚀性大,而且水温季节性变化较大 使得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比常规的苦咸水脱盐系统要复杂得多,工程投资和能耗也高得多。因此 通过精心的工艺设计,合理的设备配置来降低工程投资和能耗,从而降低单位制水成本,并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就显得格外重要。

化学调节处理
为防止海水淡化过程中因海水浓缩而产生难溶无机盐类,如CaCO3、CaSO4,在反渗透膜表面和系统管道件上结垢沉淀,海水在进入反渗透脱盐系统前要添加防垢剂。
投加H2SO4调节海水pH值分解海水中的HCO-3,以防止CaCO3沉淀,是海水淡化中最常用和最经济的方法。投加 (NaPO3)6(SHMP)是防止CaSO4沉淀的有效方法,但(NaPO3)6在阻垢的同时产生的副产品磷酸盐会助长微生物、细菌和藻类的生长,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从西方国家进口的专用高分子聚合物阻垢剂价格较高,会直接影响海水淡化工程的运转费用。本工程最终选用H2SO4作为阻垢剂,控制反渗透系统给水的pH值在 6.8~7.0之间,同时控制海水淡化系统水回收率,以防止CaSO4沉淀析出。
考虑到在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中采用以芳香聚酰胺为膜材料的复合膜元件 其耐氧化性差要求进水中余氯含量在0.1m g/L以下还原剂脱,因此海水在进入膜系统前投加NaHSO3,控制海水进反渗透装置前的氧化还原电位(ORP),使进反渗透装置前的海水氧化还原电位(ORP)在280~320mV.NaHSO3投加量是海水中余氯量的3倍。
去除海水中的有机物和异臭异味
环岛海域的海水受周边环境影响较大,海水化学耗氧量(COD)在 1.7~2.5m g/L,尤其在夏、秋季节有时海水有较大的异臭异味。因此除添加NaClO进行氧化外,增设活性炭过滤器,选用具有较高机械强度的果型颗粒活性炭能有效地吸附有机物和异臭异味,提高反渗透产水水质,同时能减轻对反渗透膜面污染,延长膜使用寿命。

系统控制
整个反渗透海水淡化控制系统设计采用国内外先进的计算机程序控制,由工控机操作站可编程控制器PLC组成一个分散采样控制,集中监视操作的控制系统。按工艺参数设置高低压保护开关,自动切换装置,电导、流量和压力出现异常时,能实现自动切换、自动联锁报警、停机,以保护高压泵和反渗透膜元件。变频控制高压泵的起动和关停,实现高压泵的软操作,节省能耗,防止由于水锤或反压造成高压泵和膜元件损坏。程序设计在反渗透装置开机和停机前后,能实现低压自动冲洗,特别在停运时,浓缩海水的亚稳定状态会转化出现沉淀,污染膜面,低压淡化水自动冲洗能置换出浓缩海水,保护膜面不受污染,延长膜的使用寿命。对系统的温度、流量、水质、产量等相关参数能实现显示、储存、统计、制表和打印。监视操作中的动态工艺流程画面清晰直观,系统控制简化人工操作,确保系统能自动、安全、可靠地运行。

『叁』 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及能耗

其实具体的太长了,不好粘贴,所以我只粘了概况,具体资料下面有链接,自己点过去看

地球表面2/3的面积被水覆盖,但水储量的97%为海水和苦咸水,这些水是很丰富的。但是,要利用海水必须经过淡化。目前,全世界有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海水或苦咸水淡化技术取得淡水。据统计,海水淡化系统与生产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在增加。亚洲国家如日本、新加坡、韩国、印尼与中国等也都积极发展或应用海水淡化做为替代水源,以增加自主水源的数量。海水淡化的技术主要有蒸馏、冻结、反渗透、离子迁移、化学法等办法。海水淡化虽然耗电耗能,成本很高,但是意义重大。有人估计,海水淡化可能是21世纪诞生出的一种新型的生产淡水的未来水产业。就目前经济技术水平而言,海水淡化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第一个海水淡化工厂于1954 年建于美国,现在仍在得克萨斯的弗里波特(Freep-ort)运转着。佛罗里达州的基韦斯特(Key West)市的海水淡化工厂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它供应着城市用水。
表面看海水淡化很简单,只要将咸水中的盐与淡水分开即可。最简单的方法,一个是蒸馏法,将水蒸发而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淡水。这个过程与海水逐渐变咸的过程是类似的,只不过人类要攫取的是淡水。另一个海水淡化的方法是冷冻法,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淡水变成固态的冰的同时,盐被分离了出去。两种方法都有难以克服的弊病。蒸馏法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在仪器里产生大量的锅垢,相反得到的淡水却并不多。这是一种很不划算的方式。冷冻法同样要消耗许多能源,得到的淡水却味道不佳,难以使用。
1953年,一种新的海水淡化方式问世了,这就是反渗透法。这种方法利用半透膜来达到将淡水与盐分离的目的。在通常情况下,半透膜允许溶液中的溶剂通过,而不允许溶质透过。由于海水含盐高,如果用半透膜将海水与淡水隔开,淡水会通过半透膜扩散到海水的一侧,从而使海水一侧的液面升高,直到一定的高度产生压力,使淡水不再扩散过来。这个过程是渗透。如果反其道而行之,要得到淡水,只要对半透膜中的海水施以压力,就会使海水中的淡水渗透到半透膜外,而盐却被膜阻挡在海水中。这就是反渗透法。反渗透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节能,生产同等质量的淡水,它的能源消耗仅为蒸馏法的1/40。因此,从1974年以来,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将海水淡化的研究方向转向了反渗透法。
在新兴的反渗透法研究方兴未艾的时候,古老的蒸馏法也改弦易辙,重新焕发了青春。常识告诉我们,水在常温常压下要加热到100℃才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传统的蒸馏法只考虑了通过升高温度获得水蒸气的方式,耗能甚巨。而新的方法是将气压降下来,把经过适当加温的海水,送入人造的真空蒸馏室中,海水中的淡水会在瞬间急速蒸发,全部变成水蒸气。许多这样的真空蒸馏室连接起来,就组成了大型的海水淡化工厂。如果海水淡化工厂与热电厂建在一起,利用热电厂的余热给海水加温,成本就更低了。
现在世界上的大型海水淡化工厂,大多采用新的蒸馏法。在西亚盛产石油的国度,往往土地“富得流油”,却打不出一口淡水井。水比油贵的现实,使海水淡化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西亚的海岸线上。1983年,西亚第一大国沙特阿拉伯在吉达港修建了日产淡水30万吨的海水淡化厂;在另一个西亚国家科威特,现在每天可以生产淡水100万吨。波斯湾沿岸地区,有的国家的淡化海水已经占到了本国淡水使用量的80%—90%。

『肆』 海水淡化去盐技术为何如此的难

首先,目前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主要分为膜法和热法两大类。通俗点说,膜法就是过滤,利用外界(装置中的高压泵)施加的高压,把海水中的淡水挤到反渗透膜的一侧,无机盐等组分留在膜的另一侧。而热法则是蒸馏,你就想象吧,类似于一口大锅蒸啊蒸,然后纯水变成水蒸气蒸出去了再冷凝得到淡水。当然实际中这个锅的设计要麻烦一点…

海水淡化在中东地区发展的非常成熟。以色列、沙特等地方的海水淡化厂多如牛毛,技术也很先进,无论是工程能力还是技术研发能力都值得我们学习,目前世界上总规模、单机规模最大的膜法、热法工程都在那边。膜法最大规模已经达到近64万吨/天…而且,淡化水是和其他水源一起混合,进入市政管网的。也就是说,辣么多居民,都在喝淡化水。

当然,日本、韩国、新加坡也都有一些很不错的公司。目前在我国,热法以低温多效为主,最大规模是天津北疆电厂搞的,20万吨/天,但目前没有开足马力;膜法就是反渗透了,最大规模是天津大港新泉(新加坡凯发搞的),10万吨/天,这个也没开足马力。其他的也还有,但总体来说这两个算是比较典型的大型淡化工程了,运营的也还都不错。

热法能耗主要是蒸汽和电力,其中蒸汽又很贵,一般来说,热法淡化都是和电厂共建的,因为电厂有很多废热可以利用,这样就降低了蒸汽的成本。膜法主要就是耗电了,毕竟需要高压泵呼呼呼不停转。

二者都需要大量设备投资。总的算下来,淡化水吨水成本4-6块钱吧。膜法装置占地小,好挪,操作也便利,所以现在市场中用的相对多一些。从技术上来说,海水淡化是很成熟的。当然国产化率目前还差点事儿。


单纯说点技术上的现有问题吧。

一是国产化率比较低。超滤膜做得还可以,但真用起来和国外的膜还是有点差距。至于能量回收和反渗透膜嘛,那基本就全得靠进口了。这个确实要努力。

典型海水淡化厂设计

两种最常用的淡化技术是逆渗透(全球淡化能力的47.2%)及多级闪蒸(全球淡化能力的36.5%)

我们大体认为容易的话,主要是因为蒸馏法,高中化学实验室常用之制备纯水的方法之一。看起来也没啥难度,但是其实不是,商用的话有点麻烦

逆渗透的水是目前水处理中最干净,水中除水分子外无任何矿物质或金属。导电性差。



多级闪蒸,是一种海水淡化方法。强调多级和闪蒸,其装置由多个闪蒸室组成的.

以减压方式降低沸点,并产生蒸汽,再将蒸汽冷凝后即可制得淡水。由于此方法并没有使含盐水真正沸腾(仅是表面沸腾)与热传表面积接触,可以大幅改善因蒸馏产生的积垢问题

于 1950 年代即已有商业化规模


为什么感觉海水淡化那么难?

科技 难度其实不大,但是估计是效益不高,建立一个淡水加工基地,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的

海水淡化去盐技术已经很稳定,【难】的是成本难以再降低。

目前技术主要分两类,薄膜逆渗与蒸馏法,其中又以薄膜逆渗技术成本效能更高。

世界各地缺水的地方,如中东多国一早已广泛采用海水去盐淡化来提供食用水,东南亚方面新加坡目前有两个海水淡化厂每天总共可处理约50万吨,今年底第三个海水淡化厂投产,加上裕廊岛第五个海水淡化厂,预计2020年每天可生产大约90万吨净水,约占新加坡一半淡水供应。而目标是在2060年时,新生水和淡化海水的产量占用水量的85%。

从以上可见海水去盐技术走向成熟,难度已攻克,现阶段是如何降低成本的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物体重要组成成分,是世界上最廉价的“药”。

水对人体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以此补充适量水分对 健康 十分有利。人体对水的需求量因年龄、体重、气候及运动强度等因素而异。

总体来说:成年人一天需要补充1500~2800mL的水,以补充因排尿、呼吸、出汗等人体丢失的水分。

而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直接饮用水获取的,还有一部分通过饮食、新陈代谢获取。除了人体所需,日常生活和生产作业也都离不开水。因此,水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活水平和工业生产。

可是,如此重要的水并不总是满足人类的需求。地球上淡水的分布与经济和人口的分布之间十分不均衡,其中, 贝加尔湖拥有地球地表淡水储量的20%;积雪覆盖,人迹罕至的南极拥有地球淡水储量的72% 。

种种原因之下,世界多个国家或地区处于严重的缺水状态之下,其中就包括我国和中东地区,以及非洲。

为了结束我国南北淡水分布不均,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国家实施了“南水北调”这一浩大的工程。而对于中东那些缺水但不缺石油不缺钱的国家,有心而无力,只能变着法子的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比如从南北极海运冰川、海水淡化等。

耗资巨大的海水淡化,收效甚微

早在400多年前,英国王室就曾悬赏征求经济有效的海水淡化方法。

在16世纪的欧洲,已经有人尝试着从海水中提取淡水,以满足长期海上航行对于淡水的需求。

但碍于科学技术的落后,那是的海水淡化只能满足少数人的日常所需,无法大型化、进行工业化生产。

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随着水资源危机的加剧,海水淡化得到快速、长足的发展,世界各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海水淡化技术,以求找到经济高效的工业化方法。

世界上第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于1954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弗里波特建成并投入使用,并且目前仍然在为市民提供生活用水。

海水淡化技术发展至今,已有超过20余种方法,包括反渗透法、低多效、多级闪蒸、电渗析法、压汽蒸馏、露点蒸发法、水电联产、热膜联产等。

从大的分类来看,主要分为蒸馏法(热法)和膜法两大类,其中低多效蒸馏法、多级闪蒸法和反渗透膜法是全球主流技术。

反渗透膜法具有投资低、能耗低等优点,但海水预处理要求高;多级闪蒸法具有技术成熟、运行可靠、装置产量大等优点,但能耗偏高。

原理不难省钱难

海水淡化在很多人的观念看法中,很简单,的确,海水淡化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把海水中的盐分及其他各种影响直接饮用的物质借助物理或化学方法分离出去。

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蒸馏,借助海水中不同物质的挥发性不同,将水分蒸发出来,然后再冷凝,得到纯净水。这个方法从可行性角度考虑,可以;但如果从经济性角度考虑,能耗偏高。

因此,具有投资少、能耗低等优点的反渗透膜法在这个以经济利益为本的 社会 成为发展的主要方向,它的能耗仅为蒸馏法的1/40。

反渗透法利用到氢键理论、优先吸附-毛细孔流等理论,涉及到分析化学、材料化学、流体力学等多个学科。由于需要在高压中进行,对于半透膜材料的要求很高。

其中预处理系统视原水的水质情况和出水要求可采取粗滤、活性炭吸附、精滤等。为了保护反渗透膜、延长其使用寿命,精滤这一步骤必不可少。

另外,复合膜对水中的游离氯非常敏感,而海水中又含有大量的氯,因而预处理系统中通常都配备活性炭吸附。

科技 让生活更美好

与直接从地表或者地下获取淡水相比,海水淡化的成本较高、前期投入大,成本回收周期长,但随着技术的革新及生产方式的转变,目前淡化海水的成本已降到4-5元/吨,经济可行性已经大大提升,使得“水比石油贵”这一尴尬现象在中东少数地区已经不复存在。

其中,不缺石油、天然气的中东土豪沙特阿拉伯不但财大气粗,在海水淡化上可谓是下足了老本,其拥有全球24%的海水淡化能力。此外, 位于阿联酋的杰贝勒阿里海水淡化厂第二期是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厂,每年可产生3亿立方米淡水。

考虑到未来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以及经济、 社会 快速发展带来的对淡水需求量的日益增长等因素,淡化海水会进入更多平常百姓的家庭之中。同时,未来海水淡化产业有望出现爆式增长,前景广阔。

海水淡化去盐技术并不难,而是成本太高!

如上图所示,海水淡化的原理主要要经过水泵抽海水、叠片过滤器过滤、多介质过滤器过滤、精密过滤器过滤、反渗透过滤器等过滤以后,就可以变成淡水了!据阿联酋等国的经验,这样海水淡化一吨的费用大约需要4—6元人民币!虽然看起来,这个价格和北京居民阶梯水价的最低档的5元一吨差不多!但是这是海水淡化厂的成本价!根据自来水成本价仅为出厂价一半来看,这样海水净化成的淡水其销售价格应该在8元至12元,基本要比现有水价翻倍!

其次,自来水都是在当地建有处理厂,因而其运输成本并不高。而按中国的地理特征,东部沿海地区其实缺水的并不多,而西部很多区域却非常缺水。但是如果要建设输水工程,成本就很高了,不仅其输水线路需要高额投资(参考南水北调工程2000亿以上的预算)。同时由上图可以看出,中国沿海地区都是平原,海拔较低,但是西部地区都是高原,这样还必须利用水泵来把水抽到西部,这个成本就会大幅度上升!估计这样的淡化水的成本预计至少在20元/吨,甚至更多!

总之,海水淡化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是淡化过程需要较高成本。而鉴于中国的地形特点,运输成本就可以说是奇高。因此海水淡化不能成为我们淡水的主要来源!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化相信海水淡化将变得越来越简单而且更加高效、实用。

虽然海水中含有多种矿物,但却很难将其中一种分离出来。不过现在,来自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一组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种全新的海水淡化技术,它不仅能让通过该种技术出来的海水能够饮用而且还能收集到可用于电池生产的锂离子。

而这一技术的关键就是金属有机框架(MOFs),其拥有任何已知材料的最大内表面积。从理论上来讲,这样一种材料光一克展开后能够覆盖一个足球场,同时其复杂内部结构能使MOFs是捕捉、储存和释放分子的完美对象。最近的研究发现,这种材料能让MOFs在碳排放海绵、高精度化学传感器和城市水过滤器找到运用。

眼下最常用的水过滤技术则是反渗透膜,其原理相当简单:膜的孔隙能让水分子通过但对于大部分污染物则不行。然而这一技术的一大问题就在于其需要相对较高的压力将水压过去才行。

但MOF膜却拥有更强的选择性和高效性。来自莫纳什大学、CSIRO和奥斯汀德州大学的科研人员就研发出了这样一种膜。这一设计灵感来自于生物细胞膜的“离子选择性”,它能让特定的离子通过。除此之外,这种过滤膜还不需要像反渗透膜那样需要强大的外力。

除了干净的饮用水之外,MOF膜还能收集到锂离子。由于全球电子和电池对锂的需求量非常高,而海水中富含有大量的锂离子,所以MOF膜的诞生是一个好消息。

此外,这种技术还将能应用到工业废水的过滤。

这项研究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

理论上,海水把盐和淡水分离的技术确实非常简单,比如沿海晒盐场以及海水蒸馏技术都只是简单的物理技术,但海水淡化的难点并不是分离技术,而是分离加收集所投入的成本与回报不成正比。 我们先以海水晒盐来举例,基本上全世界海水晒盐的方法,都是将大片海水引入盐田,直接经过太阳高温直射,海水蒸发以后,留下的结晶体便是盐分,再经过相关的净化技术,得到的就是白花花的食盐。在这过程中,因为海水在蒸发时,盐分子体积更大不会随着水分子同时蒸发,所以只要有足够的温度,盐分和水分就可以进行分离,温度是唯一的要求。 从晒盐技术上来看,似乎将盐和水分离并没有什么难题,但晒盐的过程当中是太阳直射,收集的是盐而不是淡水,两者有天壤之别。如果在晒盐场上方放一块玻璃,也可以得到凝结的淡水水珠,但是数量十分有限,根本缓解不了地球淡水的需求,而且人类使用淡水的总量也远远高于盐,这就需要供海水蒸发的温度更高,范围更大,人类发明的设备就运营而生了,但有设备就要有成本。 一般沿海区域,建几座小型的海水淡化厂,也基本能满足周边生活、生产的需求,而全世界90%以上的地区都缺水,尤其是内陆缺水更甚。本身海水淡化设备投入的成本就很大,如果再加上海水运往内陆,这其中的运输成本更高,说白了就是水资源与地球其他资源互换的条件下,对其他资源的损失太过巨大,损失与收获不成正比,在更加经济的设备发明之前,海水淡化始终不会成为淡水重要来源。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我们公司在北非做过一个大型的海水淡化厂项目,设计和反渗透膜都是新加坡人做的,我公司做施工。

海水淡化技术现在已经很成熟,主要包括反渗透膜法和热蒸发法两种。

由于海水中的很多无机盐无法通过化学反应沉淀下来,人类在解剖动物内脏时,发现一些动物的肠胃上有一层膜,这层膜能阻止无机盐进入体内,进一步研究后发现,这种膜的过滤机制主要在于渗透压,即淡水能通过这层膜进入渗透压低的一边,含盐量高的海水却不能,为此,人类又开始研究了这种膜的化学结构与成分,目前已经得到了逐步破解,然后就生产了这种膜,用于海水淡化,但由于至今没有完全破解这种膜的化学结构和成分,所以,还无法达到动物膜的效果,再者,对于这种膜的再生,仍处于起步阶段,因为无法再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膜被一些无机盐和杂质堵塞,只能更换,并且,膜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逐步被堵塞,产水量也是逐渐下降的。由此导致海水淡化成本居高不下,不过相信人类最终能彻底攻破难关,使海水淡化技术能变得常用。

热蒸发法技术很简单,就是加热让淡水从海水中蒸发出来,然后收集起来,这个工艺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成本比膜技术要高,一般小型的海水淡化厂采用。

中国也在研究反渗透技术,并且在天津、山东等地建得有厂,南海的一些岛屿上,安装有一些海水淡化设备,满足驻军人员的生活所需。

可以预见到的是,如果海水淡化技术被完全攻破,中国可能可以从渤海湾调水去内蒙和西北,改善那里的生态环境,这种方案比从青藏高原引水好多了,对环境的影响也小,而且不会引起印度、孟加拉国等邻国的争议。

海水淡化也称海水化淡、海水脱盐,指将水中的多余盐分和矿物质去除得到淡水的工序,从海水中取得淡水的过程即被称为海水淡化。海水淡化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水质好、价格渐趋合理,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饮用水和工业锅炉补水等稳定供水。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冻结法、电渗析法、蒸馏法、反渗透法,目前应用反渗透膜的反渗透法以其设备简单、易于维护和设备模块化的优点迅速占领市场,逐步取代蒸馏法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世界上淡水资源不足,已成为人们日益关切的问题。有人预言,19世纪争煤,20世纪争油,21世纪可能争水。

作为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到2006年,世界上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应用海水淡化技术,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3775万吨,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供水问题。

“向海洋要淡水”已经形成了方兴未艾的产业。截至2006年底,中国日淡化海水能力接近15万吨,比上一年翻一番。中国在反渗透法、蒸馏法等主流海水淡化关键技术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3000立方米/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以及5000立方米/日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已进入万立方米/小时级产业化示范阶段。中国海水淡化成本逐步下降,已接近5元/立方米。

中国海水淡化虽基本具备了产业化发展条件,但研究水平及创新能力、装备的开发制造能力、系统设计和集成等方面与国外仍有较大的差距。当务之急是尽快形成中国海水淡化设备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条。围绕制约海水淡化成本降低的关键问题,发展膜与膜材料、关键装备等核心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产品,提高关键材料和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率,增强自主建设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能力。

未来20年内国际海水淡化市场有近700亿美元的商机,中国应占有充分份额。根据全国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到2010年,中国海水淡化规模达到每日80万至100万吨,2020年中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每日250万至300万吨,尤其是国家积极支持海水淡化产业,自2008年1月1日起,企业的海水淡化工程所得免征所得税。中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海水淡化难,难的是规模化,也就是大规模的进行海水淡化用于人类生活及生产。海水中不仅仅是盐(氯化钠)还有其他卤族元素和金属离子比如镁盐、钙盐等,小规模蒸发冷凝就可以获得淡水,大规模则要考虑析出物的后期处理。当然还有效率,成本等。

『伍』 超滤膜应用水处理的什么方面

超滤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如下:

1.生活污水的处理:生活污水的产生量较大,是污染环境水体的主要来源,对于生活污水处理中应用超滤膜技术,能够高效的净化生活污水。研究表明:超滤膜技术与传统活性污泥法联用,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生活污水处理后可以进行污水回用。城市污水处理上应用超滤膜技术可以有效回收水资源,利用回用污水进行城市绿化和景观用水。

2.工业废水的处理:工业废水由于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及有毒有害物质,对水环境的破坏极大,因此,工业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后达标才能排放,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的去除效果一般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应用超滤膜技术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并可以回收中水进行利用,且对于有机盐和有机物等也可以进行回用,然后再进行生产使用,极大的节约了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不同类型的工业废水,其处理方式是不同的,因此对于工业废水的处理需要依据水质情况制定科学的处理方案。另一方面可以回收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饮用水的净化:饮用水处理常应用超滤膜技术,对我国不断恶化的饮用水资源能够有效的净化,对水中的微生物、藻类、高分子物质及细菌的去除率较高,且可以降低水的浊度和去除有机污染物,满足国家的饮用水标准。

4.海水淡化处理:海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但由于海水的特性,不能够直接饮用,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时代,海水淡化技术尤为重要。目前随着膜技术的发展应用,超滤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领域,但在海水淡化时容易发生膜污染现象,使得超滤膜技术应用时有一定的困难,但海水淡化领域应用超滤膜技术过滤后水质较好。

5.污水回用处理方面:对于污水回用处理的吸引力的解决办法,主要取决于超滤设备价格方面的优势。其技术应用是从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厂中排出的废水,是作为工业用水,甚至是饮用水的一种较好的水资源。也就是采用膜技术将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回用为饮用水。

『陆』 如何把海水过滤成淡水

你了解了海水的成分就可以了 海水的成分和特性 海水给人的感觉是既苦又咸。那是因为它含有多量的盐类所致 盐度:海水中所含的各种盐类,在每千克海水中所占的克数 海水主要成分:六种盐类 名称 Nacl Mgcl2 MgSO4 CCaSO4 KaSO4 CaCO3 千分比 27.2 33.8 1.7 1.3 0.9 0.1 (1)溶解姓气体:N2, O2, CO2 (2)营养盐:硝酸盐,硅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 O2可提供生物呼吸而营养盐则为海洋植物的养分 把这些放进去就可以了 人工配置海水的方法 先测定本地淡水水源的水质化学成分。测定配水原料的纯度和含量。进行计算,校正配方原料的用量,以满足配方中主要成分的适宜值,在技术上允许的适度可进行经济分析,确定配料用量。逐一溶解。充分搅拌,以防水体内溶解不均。进行沉淀。提取上层清液,入贮水池备用 化学成分最适含量 盐度14,钙200毫克/升,重碳酸盐120-140毫克/升,镁500毫克/升,钾200毫克/升,硫酸盐1000-1200毫克/升,铜、锌、银0.01毫克/升以下,铁0.02-0.2毫克/升,碘0.02-0.1毫克/升。具体配方是:海水14克/升,氯化钙0.4克/升,硫酸镁2.8克/升,氯化镁2.2克/升,氯化钾0.4克/升,三氯化铁0.1毫克/升。若人工配制的海水PH低于7时,可用生石灰调节至微碱性,一般用量为50-100毫克/升。 放到海里,呵呵 蒸馏 特殊的分子过滤 放适量的盐.镁.纳..还有苦卤.一起搅拌. 加盐啊 sorry 说反了 加海盐吧 放适量的盐啊 哇塞 那要点技术啊 加入海水所含的成分,并使含量达到要求,那就成了. 把“淡”字改成“海”字 加盐 1取海水蒸馏,把蒸馏剩的放入淡水,即可. 2把少量淡水加入大量海水中,就是海水了,只是稀释了些. 把你家的盐坛子全放进去就ok啦 把口水弄进水里就是了~ 市面上有海水配方出售,含有各种盐分,可以把淡水处理成海水 雨下到海里,就是最常见的把淡水变成海水的办法,也是最不费事的方法。 树栖、穴居、淡水和海水中均有。内脏器官增长,成对的器官往往前后配置或者一侧退化。这些成对的骨骼可以交替移动。将食物向口内挪。 加盐 淡水既是海水,海水亦淡水 正如空既色,色既空 是我们的主观意识唆使我们的器官欺骗了我们 首先要了解海水的成分以及比例,在配置就是了! 加适量的盐咯 让邻居一起把家里的盐一起倒入淡水中... 两者倒在一起不就得了

『柒』 水处理中超滤出水浊度大怎么处理

说明超滤的过滤出现问题有可能断丝或者开裂,建议检查每个膜组件的进出水情况以及外观找出出问题的膜组件更换。可询济南因科盛华环保科技公司。
超滤膜作为全膜法水处理工艺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过滤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反渗透设备是否能正常稳定的运行,那么超滤在设计时就需要考虑超滤前的预处理工艺和超滤的运行方式,一些超滤膜厂家在超滤膜设计进水导则中只体现进水浊度(例如:浊度小于200NTU)的要求,没有详细的描述颗粒性物质的进水指标,致使有些工程公司在设计包含超滤装置的工艺流程时,认为超滤是“万能的”,而淡化了超滤的预处理(通常超滤前只配置盘滤),在超滤进水颗粒性物质含量较多时,超滤前期运行出水浊度虽然基本能达到超滤设计的要求,但运行一个阶段后,由于超滤组件通水能力过负荷或其他的颗粒划伤而导致超滤断丝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发生超滤系统进水、产水间出现短路现象,进而引发超滤产水量升高、出水浊度增加。
直接导致反渗透装置出现颗粒污堵等污染,这是由于超滤的预处理设计不当导致的出水浊度升高。另一种情况是运行方式的控制不当,其中又包含两种情况,一是超滤反洗和加药反洗的周期设置不当,导致超滤出现污染,严重情况下超滤出现断丝现象,从而导致超滤产水浊度升高,二是超滤前投加的药剂与超滤材质不相匹配,出现化学反应,破坏了超滤的分离层(过滤层),使悬浮物、胶体等物质直接从聚砜层泄露过去,导致超滤产水品质变差,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出水浊度升高很快。出现上述情况后,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哪种原因造成的。

『捌』 有谁知道超滤膜清洗方案,谢谢啊

1、设备运行前先要进行冲洗,设备使用后再次冲洗。
2、可使用浓版度不超过1‰的双氧水进权行正冲清洗杀菌。
3、膜工作温度:最高不得超过45℃,建议40℃下使用。
4、可用NaOH(pH<11,建议根据设备、工艺和水质情况自行调试,逐步提高pH,如pH 9.5,pH10.0)对膜进行清洗。
5、若一次使用后长期不再使用的情况下,为防止微生物污染,建议:先用浓度不超过1‰的双氧水清洗,再用NaOH溶液清洗,最后用纯水清洗。
将膜浸泡在纯水中保存。
超滤膜可以反冲。

『玖』 超滤设备的超滤设备用途

rightleder◆莱特.莱德 矿泉水:在矿泉水制造中,应用超滤技术,在工程设计中,将根据矿泉回水的水源水质分析报答告,针对性地选择膜的孔径和膜的类型,设计超滤设计。◆食品:乳制品、果汁、酒、调味品等食品的生产中逐步采用超滤技术,如牛奶或乳清中蛋白和低分子量的乳糖与水的分离,果汁澄清和去菌消毒,酒中有色蛋白、多糖及其它胶体杂质的去除等,酱油、醋中细菌的脱除,较传统方法显示出经济、可靠、保证质量等优点。◆医药:在医药和生物化工生产中,常需要对热敏性物质进行分离提纯,超滤技术对此显示其突出的优点。用超滤来分离浓缩生物活性物(如酶、病毒、核酸、特殊蛋白等)是相当合适的从动、植物中提取的药物(如生物碱、荷尔蒙等),其提取液中常有大分子或固体物质,很多情况下可以用超滤来分离,使产品质量得到提高。◆纯水、超纯水:工业用水的初级纯化,纯水超纯水制备RO预处理,纯水、超纯水终端处理。◆环保: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城市中水回用系统,电泳漆、油品的回收。◆发酵:生化发酵液分离与精制、酶的浓缩与精制、糖及木糖醇澄清过滤。

『拾』 有关超滤膜设计的问题~

一、超滤和反渗透的情况不一样;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两点:
1、超滤的反洗频率非常内高,正常的设计容(还要根据水质情况)反洗频率在60分钟左右吧,回收率较高的时候产生的膜污堵可以通过反洗来恢复膜通量;
2、超滤膜构造和反渗透也不一样,一般使用的超滤都是中空纤维膜,膜管内的流速较高(内压式),外压式虽然要差点,但一般都会选择气洗;
二、如何了解超滤膜产品以及寻求超滤膜厂家的技术支持是设计合理的关键。
从你提的问题上看,你对超滤可能还是不太熟悉,因此,当你正在选择膜产品型号或者你的超滤膜型号、厂家已经确定的时候,你需要仔细地了解膜产品的说明书以及相关的设计资料,最好是让膜厂商提供一些技术支持(非常重要)。这样你在设计膜的反洗、清洗、排列、回收率等参数的时候就不会出现原则性的错误。
希望对你有用!
谢谢!

阅读全文

与超滤海淡设计方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染废水中cod排放量是多少 浏览:245
冷干机的滤芯如何拆下来 浏览:552
海尔净水器出水管接口怎么拆 浏览:13
河北水垢漏斗 浏览:689
白云区农村ppp污水项目 浏览:498
安吉尔水壶滤芯怎么拆 浏览:318
电厂化学废水调整及注意事项 浏览:892
什么叫纳米微晶技术净化器 浏览:43
百佳境界净水器如何 浏览:695
甲醇蒸馏塔再沸器的原理 浏览:268
ro膜氯化 浏览:984
洁厕灵能除垢 浏览:459
油烟机净化器的价格多少钱一台 浏览:334
净化器电源怎么测量 浏览:332
wq污水提升泵 浏览:415
污水处理50户需多少立方池 浏览:656
树脂是不是ab胶 浏览:694
减压蒸馏怎么拆 浏览:544
饮水机为什么加热一会就保温 浏览:287
电解法处理污水基于什么原理 浏览: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