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提取DNA时去除杂质的方法有哪些
杂质:多酚类、糖类物质较多
去除方法:材料粉碎后,在加细胞裂解液前,加入一些缓冲液清洗来除去多糖:缓冲液配比(100mmol/L Tris-HCl,pH8.0;100mmol/L EDTA;250mmol/L NaCl;50ug/mL蛋白酶K;1%月桂酸钠Nalauroylsarcosine),50度保温过<Rozman和Komel,1994>,或者只用100mmol/L Tris-HCl溶液清洗<李晓波等,2002>。
去除多酚成分,可以添加Vc等抗氧化剂(参考浓度30~60mmol/L)<胡春根等,1998>和PVP、PEG等酚的结合剂,防止酚类与DNA的结合。
㈡ DNA的纯化与分离
DNA纯化是指将DNA从细胞中提取出来并消除杂质的过程。
纯化DNA的第一步是 破碎细胞 。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样本中加入像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之类的去垢剂。破碎后通过两种方法能获得纯净的DNA。
第一种方法涉及降解和去除DNA之外的所有细胞成分,通过添加化学试剂,配合离心,便可获取。
第二种方法是选择性地将DNA从细胞抽提物中移除,主要通过 离子交换层析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技术实现。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不同物质(带负电)吸附在正电荷树脂上的强度不同,而添加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可打破物质与树脂间的结合,通过层析便能分离DNA、RNA与蛋白质。
分离得细胞总DNA后,往往根据需要打碎DNA大分子,形成长短不一的百余或数百碱基的小片段。要想进一步利用这些小片段,如测序、克隆、挑选目的片段等,通常是利用 凝胶电泳 的方法。
凝胶电泳是分离不同长度DNA分子的标准方法。电泳常用的凝胶有两种: 琼脂糖(agarose)凝胶和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凝胶 。
如果要对各小片段做克隆,利用质粒载体并需转化(transformation)回寄主,当要 回收重组子 时,必需去除杂质。此时,影响回收的主要干扰是寄主染色体DNA。为了得到重组子DNA,一种常用的方法利用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虽然质粒和染色体都是由超螺旋DNA构成,但在裂解细菌细胞时不可避免地引起一定量的细菌染色体被打断,从而引起超螺旋的丧失。因此细胞抽提物就包含了超螺旋的质粒DNA和非超螺旋的染色体DNA,然后通过一种利用不同构象区别DNA分子的方法就可以纯化出质粒。一种方法是向细胞抽提物中加入氢氧化钠直到抽提物的pH达到12.0-12.5,这会引起非超螺旋DNA上的碱基对断裂。所产生的单链DNA缠绕在一起形成不溶的网状物,通过离心可以去掉,使超螺旋质粒留在上清中。
有时需要 逐条分离染色体 ,可以利用 流式细胞计数仪 (flow cytometry)实现这一目的。对获取的全DNA染色,由于结合于染色体的染料量依赖于染色体长度,所以较大的染色体结合的染料更多,其产生的荧光比短的染色体强。稀释染色体样品后,将其通过小孔以形成液滴流,其中的每个液滴只含单条染色体。当液滴通过可检测荧光量的检测仪时,就可以确定哪一滴含有所需的某一条染色体。将含有所需染色体的液滴带上电荷,使它们在电场中偏转并与其他的液滴分开。如果两个不同不同染色体长度相近时,此时若使用的染料不是非特异性结合DNA的,而是对AT或者GC丰富区有高亲和力的染料,如Hoechst33258和染色素A3,就可以将二者分开。这是因为两条大小相同的染色体很少具有相同的GC含量。
T. A. 布朗. 基因组3[M]. 第一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㈢ 蛋白质提取和分离过程中进行透析可除去溶液中的DNA。
透析用的是半透膜,只能去小分子,而DNA是大分子,透不过的。
㈣ 肝脏DNA的提取和质粒DNA提取在原理上的显著区别
不同点
一、提取方法不同
DNA提取主要是CTAB方法,其他的方法还有物理方式如玻璃珠法、超声波法、研磨法、冻融法。化学方式如异硫氰酸胍法、碱裂解法。生物方式:酶法。
质粒抽提方法即去除 RNA,将质粒与细菌基因组 DNA分开,去除蛋白质及其它杂质,以得到相对纯净的质粒。
二、提取原理不同
质粒DNA提取用到三种溶液以及硅酸纤维膜(超滤柱)。 溶液Ⅰ:50 mM葡萄糖 / 25 mMTris-HCl/ 10 mMEDTA,pH 8.0;溶液Ⅱ:0.2 N NaOH / 1%SDS; 溶液Ⅲ:3 M 醋酸钾/ 2 M 醋酸/75%酒精。
细胞基因组DNA提取
保证核酸一级结构的完整性;核酸样品中不应存在对酶有抑制作用的有机溶剂和过高浓度的金属离子;其他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和脂类分子的污染应降低到最低程度;其他核酸分子,如RNA,也应尽量去除。
三、提取复杂程度不同
质粒DNA提取一般用沸水浴法和碱裂解法,它主要是将细胞内的环状质粒提取出来,一般需要用SDS裂解,RNA酶降解,然后过柱,再进行洗脱.过程比较简单。
而基因组DNA提取则较为复杂,也需要用SDS裂解和RND酶降解,但降解时间较长,同时对有些革兰氏阳性细菌还要进行溶菌酶处理,最后用氯仿-苯酚进行除蛋白,这一步重复进行多次,在用氯仿除去多余的苯酚,用乙醇清洗烘干后溶于TE缓冲液中。整个过程比提质粒更复杂,耗时也更长。
相同点
都是去除 RNA、除蛋白质及其它杂质。
㈤ 细菌RNA试剂盒提完后有DNA污染,怎么去除
细菌RNA试剂盒提完后有DNA污染,去除DNA的方法:
做普通pcr,看看条带对不对。
DNase I 处理,酚氯仿抽,然后isopropanol沉淀,DEPC水溶。
不需专门灭火,因为在反转录前有一个步骤是加热变性。一般是75度5min 后面取不超过40%反转录体积的RNA用于反转录,但反转录前最好检测一下RNA质量,免得浪费反转录酶。
但是,这样做的前提的,RNA提得要好,浓度要高,这样免得RNA降解到不能用了。因为在有二价阳离子的(DNAseI buffer含有)情况下,RNA在60度以上时必然发生非酶促降解。
㈥ 提取质粒时这样去除基因组总DNA
用碱裂解法提质粒,基因组DNA会与细胞残骸聚集,而小的质粒DNA溶在水相中,通过离心就能除去;如果还担心有少量基因组DNA污染,可以电泳后从胶中回收质粒片段;用核酸外切酶也能消化掉线性的DNA,而环形和超螺旋的质粒DNA则得以保留。
㈦ 提取RNA时如何去除DNA的污染
提取RNA时如何去除DNA的污染的方法:
注意实验室的标准化问题,注意污染的存在,同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操作应该没有
问题。发现DNA污染,用DNAse I 消化1小时,37度
离心取上清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取到中间的膜和下面的液体。
直接加NaOH溶液与提取液混合搅拌,然后离心就可以了.因为RNA可溶于NaOH溶液,而DNA不可溶,离心后的上清液就不含有DNA了。
RNA提取步骤:
1. 匀浆处理:
①组织 将组织在液氮中磨碎,每50-100mg组织加入1ml TRIzol,用匀浆仪进行匀浆处理。样品体积不应超过TRIzol体积10%。
②单层培养细胞 直接在培养板中加入TRIzol裂解细胞,每10cm2面积(即3.5cm直径的培养板)加1ml,用移液器吸打几次。TRIzol的用量应根据培养板面积而定,不取决于细胞数。TRIzol加量不足可能导致提取的RNA有DNA污染。
③细胞悬液 离心收集细胞,每5-10×106动物、植物、酵母细胞或1×107细菌细胞加入1ml TRIzol,反复吸打。加TRIzol之前不要洗涤细胞以免mRNA降解。一些酵母和细菌细胞需用匀浆仪处理。
2. 将匀浆样品在室温(15-30℃)放置5分钟,使核酸蛋白复合物完全分离。
3. 可选步骤:如样品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脂肪,多糖或胞外物质(肌肉,植物结节部分等)可于2-8℃10000×g离心10分钟,取上清。离心得到的沉淀中包括细胞外膜,多糖,高分子量DNA,上清中含有RNA。处理脂肪组织时,上层有大量油脂应去除。取澄清的匀浆液进行下一步操作。
4. 每使用1ml TRIzol加入0.2ml氯仿,剧烈振荡15秒,室温放置3分钟。
5. 2-8℃10000×g离心15分钟。样品分为三层:底层为黄色有机相,上层为无色水相和一个中间层。RNA主要在水相中,水相体积约为所用TRIzol试剂的60%。
6. 把水相转移到新管中,如要分离DNA和蛋白质可保留有机相,进一步操作见后。用异丙醇沉淀水相中的RNA。每使用1ml TRIzol加入0.5ml异丙醇,室温放置10分钟。
7. 2-8℃10000×g离心10分钟,离心前看不出RNA沉淀,离心后在管侧和管底出现胶状沉淀。移去上清。
8. 用75%乙醇洗涤RNA沉淀。每使用1ml TRIzol至少加1ml 75%乙醇。2-8℃不超过7500×g离心5分钟,弃上清。
9. 室温放置干燥或真空抽干RNA沉淀,大约晾5-10分钟即可。不要真空离心干燥,过于干燥会导致RNA的溶解性大大降低。加入25-200μl无RNase的水或0.5%SDS,用枪头吸打几次,55-60℃放置10分钟使RNA溶解。如RNA用于酶切反应,勿使用SDS溶液。RNA也可用100%的去离子甲酰胺溶解,-70℃保存。
注意事项:
从少量样品(1-10mg组织或102-104细胞)中提取RNA时可加入少许糖原以促进RNA沉淀。例如加800ml TRIzol匀浆样品,沉淀RNA前加5-10μg RNase-free糖原。糖原会与RNA一同沉淀出来,糖原浓度不高于4mg/ml是不影响第一链的合成,也不影响PCR反应。
匀浆后加氯仿之前样品可以在-60至-70℃保存至少一个月。RNA沉淀可以保存于75% 酒精中2-8℃一星期以上或-5至-20℃一年以上。
分层和RNA沉淀时也可使用台式离心机,2600×g离心30-60分钟。
预期产量:1mg组织或1×106细胞提取RNA分别为:
肝和脾6-10μg,肾3-4μg,骨骼肌和脑组织1-1.5μg,胎盘1-4μg,上皮细胞8-15μg,成纤维细胞5-7μ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