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水族箱的过滤系统怎么弄
家庭养殖观赏鱼,可供选择的过滤系统多种多样,有上滤,侧滤,背滤,底滤,滴流过滤,滤桶,瀑布过滤,水妖精,反气举等等过滤方式和装备。
一、上滤
四、一米以上的鱼缸我们推荐选择底部过滤。
以上这是一个基本的参考情况,需要结合各种情况去综合考虑,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具体的选择因人而异。
『贰』 鱼缸永清过滤系统怎么做
水中安装潜水泵 ,连接软管,接到过滤盒中,过滤盒中安装过滤棉(记得定期更换)整个系统属于外循环,水泵24小时开机,全系统称为永清过滤系统。
『叁』 鱼缸生化过滤系统怎么建
生化过滤 不是用这些就能建立起来的喔!
他可是要有一段过程的!
当然加入菌种(水族馆有卖) 会比较快建立的
你参考看看吧
上部过滤器架于鱼缸上部的过滤槽(盒),由沉水式水泵或离水式水泵驱动供水,靠泻流口,使水流回鱼缸,维护间格时间较短维护较方便,但不推荐用于加注co2的水草缸
沉水式过滤器
在沉水式水泵下方进水口处直接装上置有滤棉或深化棉的滤盒(桶)维护间格时间较短,亲洗较不便,价格便易
外置式过滤器
一般为桶状结构,水泵一般直接造于桶盖中,经由管道从鱼缸中抽水,在桶内进行物理及生化过滤后,再经由出水管流回鱼缸,滤体较大,维护间格时间较长,清洗较不便,价格贵。
底部式过滤器
利用底砂砂层作为大体积的滤材(渗流滤层),通过铺设在砂层下的进水管道网,经由沉水水泵抽水,达到物理过滤及生化过滤的目地(原理类似于沉水式过滤器)因滤体(砂)较大,所以维护间格时间较长(半年以上),但维护极为不便(须翻缸)
溢流式过滤器
滴流过滤方式,完全的生物过滤,无物理过滤能力。须DIY,在水族箱中隔出一块空间,以生化球或陶瓷环为滤材,用溢出的水以淋灌方式进入滤材间隔,(一般还需要在滤材间隔底部接上气马达的出气砂头打气)进行好氧细菌的生物过滤,再由滤材间隔底部的水泵通过管道将溢下的水打回入鱼缸。一般用于裸缸养大型鱼时采用,此种过滤理论上免维护,但仍需要人为手工清理鱼缸底部之鱼排泄物
外挂式过滤器
扁盒状,自带水泵,因体积不大,水流强度也不高,不会大量占用缸中有限的空间,一般用于中小或小型鱼缸,维护间格时间较短,维护较方便
流沙式过滤器
比较有争议的一种缸外过滤器,本身一般无驱动马达,靠外接水箱中之沉水水泵供水,水流通过桶状滤舱使其中的专用石英砂粒翻滚以增大附着其上的消化细菌分解水中有害化学物质的能力,属纯生化是过滤器材,理论上完全免维护,但需定期更换石英砂。
PS:有一点想不通的是,石英砂在从底部射出的水流作用下,在滤桶内上下不断翻滚摩擦,如何能使消化细菌长期稳固的附着在沙粒上工作??个人完全不能理解)
气动式过滤
比较有名的是惠宏产的水妖精(已经成了气动式过滤器的代名词了)使用气马达带动,利用气举原理(流体总压=动压+静压,由于气体流动导致动压增加,所以静压就降低了,周围的水流就有足够的力量流入,形成流体。详见伯努利方程)使水流过滤体(生化棉),进行生物过滤。
鱼缸的生态系统
前言:
以下是新设缸的时候,一些会重复发生的问题,虽然不是高手,但还是把自己知道的整理一下,提供给各位想设缸又不知从何下手的同好参考,若有任何疑问及不妥,欢迎各位回覆讨论。
1.养鱼所需的设备:
缸的大小与过滤器的流量是决定鱼缸是否乾净的重要因素,过滤器流量太小,鱼缸的水流循环次数不够,鱼缸会脏的很快,若水流过强,不善游泳的鱼会因此而破尾或累死。一般而言,八吋缸至少使用60(L/h)的过滤器,若大于一尺缸则选用180(L/h)~240(L/h)的过滤器较佳。
鱼缸是需要加温的,但有一个错误的观念,鱼不是因为气温太低而冷死的。大多数的家庭,都将鱼缸放置在家中,家中的温度不会低于12度,12度幷不会让大多数的鱼只致死。真正需要加温的原因是台湾多变的气候。以三四月的气温为例,日夜温差可以高达10~12度。这样的剧烈温差变化会导致鱼生病,进而致死。故需加温来减缓此温度变化。
基本上,只要有适合的缸与过滤器,就可以养鱼了,若定要少其中一样,去掉加温器,但春秋就要小心了。过滤器是必要的,因为死水能养的鱼类及鱼只少的可怜,其相对限制也会很严格。其他的东西,都是多的(当然草缸还要灯)。但多的幷不代表没有用,每种东西在缸中都有其作用,也都是生态平衡中很重要的一环,所以,接下来就草缸的程序做一个说明:
1.先期程序
洗沙:沙子是脏的,内部有微小灰尘,不洗直接丢下去,水会雾雾的。
煮沉木:沉木要煮,将内部的黄色煮出来,不煮直接丢下去,水会黄黄的,而且会维持很久。
2.期间程序省略
期间所经过的放水,造景是比较技术层面的问题,不影响缸子的稳定,只是好不好看而已,所以就不讨论啦,有问题的话再提出来。
3.完成
完成之后,恶梦才真正开始,因为有人就开始死鱼了,买多少死多少,毫无幸免,然后水草长的很快,看起来绿意盎然,但几个星期之后,藻类也跟著冒出来了,到底为啥会降子呢?将在接下来中说明(以一尺缸为例):
2.设缸的程序:
[完成0天]
刚完成的缸子,因为裏面什麽都没有,所以很乾净。此时如果你使用的是自来水,请先放置打气两天,顺便做曝气的工作,你的水草营养剂,黑水,水稳之类的,都不要加,原因之后会再说明,硝化菌先依照剂量加一半。
[完成2天]
水稳定了,水中的氯已经挥发乾净,可以放活体了,先放老鼠一只,或黑壳
虾5~10只,不放鱼,若老鼠死掉,捞起来再曝气两天,若黑壳虾死掉一两只,摆著不捞起,若黑壳虾全死,捞起继续曝气两天。
[完成4~7天]
换水1/3,新加入的水什麽都不加,观察老鼠跟虾子的情况,若隔天没死,就可以准备放鱼了,依照个人忍耐力,撑到忍不住就可以放鱼了^^。
[完成14天]
假设你真的很厉害能撑到14天还不放鱼,那可以准备去放了….呵呵。放鱼也是一门大学问喔。
3.适合草缸的鱼:
大家养的,灯鱼,球鱼,神仙,孔雀,老鼠等等,除了孔雀适合碱性水质之外,大都适合酸性水质。草缸也是酸性水质,所以一般水族馆卖的鱼只,都适合放在草缸裏饲养,只要注意到是否互相攻击的问题即可。至于孔雀适合吗?孔雀鱼那麽耐,只要pH值没有过度震荡,都没有问题,过度震荡会造成溶尾或烂尾,所以在新购孔雀时,适水的动作变的非常重要,不是只适温就可以的,若缸是以孔雀为主的草缸,可以在水中加入1~2颗咕咾石(珊瑚石),可让水变成碱性。
4.营养品,黑水,水稳,硝化菌的使用法
设缸一开始,鱼缸不加任何药剂,只加硝化菌,是因为让硝化菌繁殖生长,
此时加入水草营养剂,会导致水质的优氧化让藻类大量生长,剂量减半是对于不知道品牌的做法,对于第一次使用及不知道效果的药剂,减半使用是较安全的方法。到了15~30天之后,水中微量元素消耗的差不多后(可由水草生长速度及颜色判断),每星期换1/3水时可加入1/3~1/4剂量的水草营养剂,若因此而使缸中藻类生长过快,可减少用量。水稳及黑水是加在自来水中稀释之后曝气1~2天,再加入鱼缸中的,不是直接倒进鱼缸裏的,直接加入鱼缸中也会造成pH震荡使鱼只紧迫,尤其是劣质的水稳。
5.完整的生态系统
一个鱼缸绝对不是把水跟鱼放一起就可以的,当一个拥有完整生态系统的鱼
缸成型之后,可以完全不用换水,大型鱼缸甚至可以完全不用喂食,只需要打灯即可,但这一个生态系统的成型及维持稳定也是很麻烦的。前文的步骤就是让每个步骤以正确的顺序前进,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新手的第一个鱼缸通常以下列程序来进行:
设缸→放鱼→死鱼→重复放鱼死鱼的过程→藻类细菌滋生→倒缸
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只是因为细菌看不到,所以常常会忽略。期间重复放鱼死鱼的时间,就是前文所提到0~14天时所提到的培养硝化菌的时间,而此时鱼所累积的便便,因为没有硝化菌分解,所以会累积在缸底,其余的细菌及硝酸盐大量产生,约至30天之后,即使硝化菌培养完成,水质也已经优氧化,开始滋生大量藻类,而水中除了硝化菌只外,亦有其他的细菌,造成鱼只容易生病、死亡,饲主通常会采取大量换水的步骤,在换水的过程中,又加入了一些不必要的药剂,要成 pH震荡及水质的不稳定,又重复了放鱼死鱼的步骤,最后导致生态崩溃(大概3~5个月吧),当然只有倒缸。正常的程序应该是:
设缸→培养硝化菌→放鱼→藻类产生→稳定
既然是正确的程序,为什麽会有藻类的产生呢?我觉得,一个稳定的缸,有藻类才是正常的,缸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也就是便便、二氧化碳等。我们不讨论详细的化学式,因为我懒得查,只说明其程序:
鱼产生便便(大)→虾把便便像切腊肠一样切碎→硝化菌将碎便便分解→便便分解后被水草吸收,水草成长→多的养料被藻类吸收,藻类成长
所以藻类的成长代表意义即是水中已经有多余的养分可以让藻类成长了,至于藻类数量的控制,可以使用喂食次数或除藻动物来控制,如果你的段数很高,的确有可能控制到只有微量藻类。至于水草营养剂也可以依此来判断,但液肥及微量元素是不同的,若藻类过多,好像可以不加液肥,但微量元素仍然要添加,详细的原因可能要请有研究水草缸的大大说明一下。
6.取代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依照前文所言,鱼只、水草、虾子的量一旦固定,就不能再换了,以免破坏稳定,那多麽无趣啊!其实,当你了解了整个循环过程之后,不管做什麽改变,都不会改变生态平衡。喜欢热闹,多买点鱼,那就缩短换水时间,加强过滤器的流量;若工作忙,没时间换水,就只放一只鱼,营造个千山万水我独行的气氛也不错,方法千变万化操之在你,哪有什麽固定的方法与公式。养鱼是快乐的,别让鱼缸把你弄得焦头烂额,那就不好玩了。
『肆』 自己做鱼缸怎么做生态循环过滤系统
适合你这个尺寸鱼缸的过滤系统主要有以下三种,1、上部滴滤,优点:能安放较多的滤版材,过权滤效果好,能增加鱼缸溶氧,制作简单;缺点:因为需要放置在鱼缸上部,因此不够美观;适用滤材:白棉、生化球。2,、底缸过滤,优点:能安放较多滤材,过滤效果好;能够安放于底柜中,不影响美观;缺点:制作复杂,需要在鱼缸上打孔,或者购买专门的免孔底滤。适用滤材:白棉、玻璃环、生物棉。3、购买成品的外置过滤桶,优点:可安放于低柜,较为美观,生化过滤效果较好;缺点:最好安装前置过滤,否则清洗较麻烦,滤材容积比上述2种少,物理过滤能力较弱;适用滤材:白棉、玻璃环、生化棉。另外还有底沙过滤可供选择。
另:滴滤和底滤较适合以鱼为主的鱼缸使用,而外置过滤桶、底沙过滤则更适合以水草为主的草缸使用。
『伍』 鱼缸如何做过滤系统
这么大的鱼缸用20W显然有些小了。再说内循环的效果也不好。
不知道楼主养的什么鱼专,是大型鱼还是小型鱼。属
如果是大型鱼例如地图等,建议上:上虑+滤筒,我的缸是一米的,3条大地图,30左右,上虑加滤筒,一共70多w,不管怎么喂一点都不混。大型鱼一定要过滤强大,否则其他都是扯淡。什么加净水剂什么的根本不好使。对鱼也不好。
上虑的话直接找人粘一个或者买个现成的塑料的都行。滤筒推荐CF系列的。1200什么的都行。这个根本不需要什么原理,很简单的。上虑和滤筒里放满玻璃环,放上过滤棉就ok了。
楼主把泵功率加大,加上上虑,加个滤筒,水再混,你找我!
『陆』 准备在鱼缸里搞一套过滤系统,具体该怎么做
养鱼先养水,养水靠过滤”,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松仔觉得过滤就好比大厦的基石,如果基石不牢固,那就会有大厦将倾的风险。古人在寒冬腊月里瑟瑟发抖给鱼盆捂面被的时候,绝想不到现如今我们可以在隆冬时节穿着裤衩背心坐在铺设了地暖的家里,欣赏鱼缸里一片生机盎然。
过滤系统可以滤除水中的有机物和微尘颗粒,保持水质的洁净。过滤系统所产生的水流可以将缸内的污物冲刷到过滤桶内,保持美观。最著名的古法养鱼就不需要过滤器,草缸养鱼也可以不用过滤器,甚至包括安装了藻屏的鱼缸也不惜要过滤器,再加上鱼菜共生系统,更加是不用过滤器的典型案例。
例如底部过滤器等等以空气力量循环饲养用水的过滤装置,其实都需要空气帮浦与风管。各有各的办法,那么没有绝对好的过滤系统,只有不断完善的过滤系统吧,那么我只能通过介绍各种过滤适合哪种鱼缸有什么好处它主要作用是能够制造和维护一个良好的水族环境,让你的爱鱼能够健康活泼的成长。
市面上常见的鱼缸过滤方式有很多种,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在放置鱼缸的桌下有一盛放滤材的小缸, 小缸被分成几格以放置不同滤材,水从缸顶溢下,经过滤材后再被抽回缸内。
『柒』 鱼缸的过滤系统都需要什么材料
关于鱼缸过滤所需的抄滤袭材,一般情况下会分为以下几种:
一、物理过滤所用的滤材,比如过滤棉。由于过滤棉中含有纤维物质,而这类滤材的作用就是利用纤维阻隔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和废物。在使用中需要经常清洗,这样不仅能增强过滤棉对杂物等的吸附过滤能力,还能有效的减少鱼缸中的有机物,从而达到减轻硝化系统运作负担的作用。
二、化学过滤所用的滤材,比如吸氨石、软水树脂、草泥丸、活性碳。这类滤材的作用是通过化学的方法和原理去除那些可溶于水中的有害物质。
三、进行生物过滤所需的滤材,一般包括玻璃杯、生化球以及生化棉等。这类滤材的作用是为硝化细菌提供良好舒适的生长空间,帮助鱼缸建立完善的硝化系统。这也可以说是保持水质稳定的最终要的环节。
『捌』 鱼缸的过滤系统如何改善呢水整天都可混,基本上三天换一次都可混,过滤布是每天都要洗的,超级脏。
鱼缸的过滤系统需要每小时循环2-3遍的过滤泵 过滤盒(筒)里要有足够大的空间放过滤棉玻璃环 过滤棉上面的黄褐色物质是生化菌不要洗 几个月洗一下
『玖』 鱼缸怎么做强大的过滤系统
12W太小了。可以把滤槽里全放棉,过滤杂质最强悍的始终是过滤棉。因为你的鱼都是喜欢吃内喜欢拉的容小家伙们。
买个滤桶就最好了,滤桶买三格的,一格放陶瓷环,一格放活性炭,一格放玻璃环。这很方便,里面就纯粹养硝化细菌,和调理水质。
『拾』 鱼缸的过滤系统
我来简单讲一下,滤槽里需要两种滤材:物理滤材和生化滤材,物理滤材通常指过滤棉水之所回以混答是因为生化过滤系统没做好,生化滤材主要包括陶瓷环、生化棉、细菌屋之类,用来给添加到水里的硝化菌做房子供其滋生。水混通常是生化过滤没做好,但也不排除过滤器流量不够。大概是这样的,根据养鱼不同过滤器的流量是鱼缸容积5~10倍之间,如果这点没问题就应该考虑是否需要添加足够的生化滤材和硝化菌了。生化过滤系统一旦成功建立水就会逐渐清澈的。最后再啰嗦一句,鱼只的饲养密度不能过大,否则什么样的过滤也是顶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