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配制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
1、培养基配方的选定
同一种培养基的配方在不同著作中常会有某些差别。因此,除所用的是标准方法,应严格按其规定进行配制外,一般均应尽量收集有关资料,加以比较核对,再依据自己的使用目的,加以选用,记录其来源。
2、培养基的制备记录
每次制备培养基均应有记录,包括培养基名称,配方及其来源,和各种成份的牌号,最终pH值、消毒的温度和时间制备的日期和制备者等,记录应复制一份,原记录保存备查,复制记录随制好的培养基一同存放、以防发生混乱。
3、培养基成分的称取
培养基的各种成分必须精确称取并要注意防止错乱,最好一次完成,不要中断。可将配方置于傍侧,每称完一种成分即在配方面军做出记号,并将所需称取的药品一次取齐,置于左侧,每种称取完毕后,即移放于右侧。完全称取完毕后,还应进行一次检查。
4、培养基各成份的混合和溶化
培养基所用化学药品均应是化学纯的。使用的蒸煮锅不得为铜锅或铁锅,以防有微量铜或铁混入培养基中,使细菌不易生长。最好使用不锈钢莴加热溶化,可放入大烧杯或大烧瓶中置高压蒸汽灭菌器或流动蒸汽消毒器中蒸煮溶化。在锅中溶化时、可先用温水加热并随时扰动、以防焦化、如发现有焦化现象、该培养基即不能使用,应重新制备。待大部分固体成分溶化后,再用较小火力使所有成分完全溶化,迄至煮沸。如为琼脂溶化,用另一部分水溶化其它成分,然后将两溶液充分混合。在加热溶化过程中,因蒸发而丢失的水分,最后必须加以补足。
5、培养基pH的初步调正
因培养基在加热消毒过程中、pH会有所变化,培养基各成分完全溶解后,应进行PH的初步调正。例如,牛肉浸液约可降低pH0.2,而肠浸液pH却会有显著的升高。因此,对这个步骤,操作者应随时注意探索经验、以期能掌握培养基的最终PH,保证培养基的质量。PH调整后,还应将培养基煮沸数分钟,以利培养基沉淀物的析出。
6、培养基的过滤澄清
液体培养基必须绝对澄清,琼脂培养基也应透明无显著沉淀,因此 ,须要采用过滤或其它澄清方法以达到此项要求。一般液体培养基可用滤纸过滤法,滤纸应折叠成折扇或漏斗形,以避免因液压不均匀而引起滤纸破裂。
琼脂培养基可用清洁的白色薄绒布趁热过滤。亦可用中间夹有薄层吸水棉的双层纱布过滤。新制肉、肝、血和土豆等浸液时、则须先用绒布将碎渣滤去,再用滤纸反复过滤。如过滤法不能达到澄清要求、则须用蛋清澄清法。即将冷却至55~60°C的培养基放入大的三角烧瓶内,装入量不得超过烧瓶容量的1/2,每1000ml培养基加入1~2个鸡蛋的蛋白,强力振摇3~5分钟,置高压蒸汽灭菌器中、121°C加热20分钟、取出趁热以绒布过滤即可。
7、培养基的分装
培养基的分装,应按使用的目的和要求,分装于试管、烧瓶等适当容器内。分装量不得超过容器装盛量的2/3。容器口可用垫有防湿纸的棉塞封堵,其外还须用防水纸包扎(现试管一般多有用螺旋盖者)。分装时最好能使用半自动或电动的定量分装器。分装琼脂斜面培养基时,分装量应以能形成2/3底层和1/3斜面的量为洽当。分装容器应预先清洗干净并经干烤消毒,以利于培养基的彻底灭菌。每批培养基应另外分装20ml培养基于一小玻璃瓶中,随该批培养基同时灭菌,以为测定该批培养基最终pH之用。
8、培养基的灭菌
一般培养基可采用121°C高压蒸汽灭菌15分钟的方法。在各种培养基制备方法中,如无特殊规定,即可用此法灭菌。
某些畏热成分,如糖类,应另行配成20%或更高的浓液,以过滤或间歇灭菌法消毒,以后再用无菌操作技术、定量加于培养基。明胶培养基亦应用较低温度灭菌。血液、体液和抗生素等则应以无菌操作技术抽取和加入于经冷却约50°C左右的培养基中。
琼脂斜面培养基应在灭菌后立即取出,冷至55℃-60℃时,摆置成适当斜面,待其自然凝固。
9、培养基的质量测试
每批培养基制备好以后,应仔细检查一遍,如发现破裂、水分浸入、色泽异常、棉塞被培养基沾染等、均应挑出弃去。并测定其最终pH。
将全部培养基放入36±1°C恒温箱培养过夜,如发现有菌生长,即弃去。
用有关的标准菌株接种1~2管或瓶培养基,培养24~48小时,如无菌生长或生长不好。应追查原因并重复接种一次,如结果仍同前,则该批培养基即应弃去,不能使用。
10、培养基的保存
培养基应存放于冷暗处,最好能放于普通冰箱内。放置时间不宜超过一周,倾注的平板培养基不宜超过3天。每批培养基均必须附有该批培养基制备记录副页或明显标签。
⑵ 培养基能否重复灭菌多次使用
绝对不行,必须换。可能会产生抑制其它菌生长的物质
⑶ 配好的细胞培养基用过滤么
孔径为0.22微米的滤膜
这种滤膜可以过滤掉细菌和病毒。
孔径0.45微米的滤膜已经可以过滤掉细菌,但是不能过滤病毒。
为了防止噬菌体污染,一般还是用0.22微米的滤膜比较好。
⑷ .为什么配制培养基之前要反复处理配制用水并要事先高压处理
目的是要消毒灭菌去除杂离子
⑸ 在配置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
一、关于培养基配制抄
1、当然是注意浓度配比不要搞错
2、很多培养基的加料顺序有讲究,否则会有沉淀产生
3、有些培养基会有不溶物质,分装前应摇匀
4、不要忘了调节pH值(一般细菌都需要,酵母可能自然pH就行,不过不一定)
5、加热溶解时尽量不要煮沸,会损失营养物质
二、关于微量元素:要看是什么微量元素
1、如果是抗生素、维生素等不耐热物质,应该先过滤除菌,再加入灭好菌的培养基中.
2、如果是金属离子等耐热眼泪,可以配制成母液,配制培养基时加入适量即可同时灭菌.
三、关于浓度配比:既然需要配制培养基,就说明已经到了实验室阶段
1、为了可重复性.总不能今天是这样,明天又那样吧.
2、有适合不适合.
3、为了得到最好的培养效果.
⑹ 培养基过滤
WC型微孔滤膜使用说明书
本厂用二醋酸——三醋酸纤维素为基材,以流涎法制成微孔滤膜(简称MC滤膜),是现在国内新型的一个品种,它克服了目前常用的硝酸—酸酸混合纤维素微孔滤膜(简称混合滤膜)的质脆、易断裂、有静电吸引、易燃,遇75%以上酒精易膨胀与溶解及在偏碱性溶液中易产生有毒的硝酸根和亚硝酸根等的不足之处。本厂MC滤膜在国内上百家药厂、医院、科研所等广泛用于大输液、针剂及各种溶液精滤,使用效果极佳,澄明度合格率普遍提高。目前该产品畅销全国,深受用户欢迎。同时微孔滤膜不但用于制药业,而且在生物制品、医学微生物学、化工、电子工业、冶金工业、临床化验、酿造、钟表、航空等工业方面超纯水的制备、空气净化、医药用油、润滑、燃料用油及科研实验化验室滤除细菌和微粒方面等将有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一、 要用途
(1) 医药工业:用于水针剂,大输液及结晶前溶液的微粒和细菌过滤,抗菌素、球蛋白,疫苗血清及组织培养等过滤。
(2) 电子工业:用于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车间的空气净化,制备洗涤用的高纯水质,对溶剂、显影剂、光刻胶等进行净化处理。
(3) 日化工业:用于日用化妆品中含乙醇和油脂类溶液的微粒过滤。
(4) 公共卫生:用于饮水过滤,河塘水质细菌过滤检查、工作地区粉尘微粒过滤检验。
(5) 食品工业:饮料果汁、酒类、油类等的灭菌和悬浮杂质的过滤。
(6) 亦可用于无菌检查——滤膜过滤法及其它科学研究中的分析测定等。
二、 MC型滤膜性能介绍
(1) 孔径均匀:用汞压法测定额定孔径分布均匀,并用放大电镜扫描图象分析,额定孔径基本一致。
(2) 孔隙率高:每平厘米滤膜中可包含一千万至一亿个额定微孔,以孔隙率测定法测得孔隙率在80%以上。
(3) 滤膜透水率高、滤速快:用透水率测定法测得0.8UM微孔滤膜透水率可达215亳升/平方厘米。分,1.2UM透水率可达311亳升/平方厘米。分。
(4) 强度高有韧性,因MC型滤膜生产过程中的三醋酸纤维素分子乙酰化完全、张力强度高,爆破强度法测定厚度0.10~0.15毫米膜,爆破强度≥3公斤/平方厘米,膜有韧性,即使对折数次也不易断裂,所以使用寿命长。
(5) 滤膜的各向同性:MC型滤膜为各向同性,不分正反面,对额定孔径以上的固体微粒能起到绝对截留作用。
(6) 热稳定性:在120度热压灭茵30分钟,热稳定性良好。
(7) 化学稳定性:可过滤PH2~11各种药液,还可过滤仪表油、5%醋酸、6N硫酸、6N氢氧化钾、无水乙醇、丙三醇、甲醇、正丙醇、导丙醇、偏笨三酸三辛酯、聚乙二醇、各种酒类、饮料、醋等。
(8) MC型滤膜还具有无毒、无媒质迁移等优点。
三、 可供规格
孔径(微米):0.22 0.3 0.45 0.65 0.8 1.0 1.2 3~5
直径(毫米):Ф25 Ф35 Ф50 Ф100 Ф150 Ф200 Ф300 Ф400 (如需特殊规格可定制)
各种孔径适用范围
(1)滤除微粒:应选用0.65um 0.8um 1.2um的滤膜.
(2)滤除细菌:应选用0.45um 0.3um 0.22um的滤膜.
四、 使用方法
(1) 将滤膜于70度左右的蒸馏水中浸泡4小时以上,使用前再用适量新鲜蒸馏水冲洗一二次,然后装入已洗过的滤器中备用。
(2) 过滤方法:可采用加压法、真空法或位差液压法、加压法的滤速随着压力提高而加快,一般不超过3~4公斤/平方厘米,采用抽气过滤时应防止外界空气的细菌、微粒污染。利用位差过滤,一般位差应考虑在3~5米以上(约相当于0.5个大气压),否则影响滤速。
五、 注意事项
(1) MC型滤膜适宜于PH2~11,对强酸强咸或某些有机溶剂不宜使用。
(2) 本品一般耐温120度,热压30分钟,耐2~4公斤/平方厘米。
(3) 微孔滤膜只能作为最后过滤阶段,滤液必须经过沙滤棒、滤纸、滤球等粗过滤材料,可避免滤膜堵塞。
(4) 操作MC型滤膜时不可触及尖硬物品,以免引起穿孔现象。在装滤膜前要严格检查微孔滤膜是否有漏孔,不合格不得使用。
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使用说明书
混合纤维素制成的薄膜滤材,经有关单位多次广泛使用,质量符合标准,其产品表面平滑、质地轻薄、孔隙率高、且微孔结构均匀,因此且有流速快,不易吸附的特点。
一. 用途
本品用于制药业、生物制品、矿泉饮料、酿造、电子等工业方面的水质、医药用油、润滑用油、燃料用油及科研实验化验室等滤除细菌和微粒,一般0。65微米以上可除微粒,0。45以下可滤除细菌。
二. 规格
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各种规格如下:
公称孔径(直径微米)0.2 0.3 0.45 0.65 0.8 1.0 1.2
膜片直径(毫米)25 35 50 60 100 150 200 300 400
(如需特殊规格另行定制)
三. 使用方法
1. 将滤膜平放于清洁盛器内,用70度左右的蒸馏水浸泡,使全部润湿,数小时后(约4小时以上)倾去水,再用上法浸泡过夜,使用前再用适量温蒸馏水清洗一次。
2. 将洗清的滤膜(湿)装入适宜的滤器中,防止周围漏液,自进液口放进滤液,并在:排气口排出空气,即可进行过滤。
四. 注意事项
1. 水膜片适宜于PH2-9的药液,对强酸碱或有机溶剂包括酒精等不宜使用。
2. 本品一般能耐温120度,耐压3~4公斤/平方厘米。
3. 微孔滤膜只能作为最后阶段过滤,滤液必须先经过沙棒或其它滤材预过滤,以免滤膜堵塞。
上述使用方法,仅适用于水剂药液或其它水溶剂的过滤。
⑺ 请问制备培养基时如何过滤除菌
1、灭菌方法
培养基的灭菌方法主要有两种,高压除菌及.22u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与过滤相比,高压灭菌的工作强度小,成本较低,但易造成营养成分的流失,而且在多次加样(无菌谷氨酰胺溶液,无菌碳酸氢钠溶液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大多数培养基采用0.1~0.2μm孔径的微孔滤膜进行过滤灭菌,并且已成为培养基除菌的发展方向,它可低限度地减少培养基的营养损失。
1.1 高压灭菌
某些培养基(如MEM)可进行高压灭菌,例如清大天一的MEM培养基中的MD605、MD609等。这类培养基一般不含有L-谷氨酰胺和碳酸氢钠,一般是在培养基高压灭菌后加入L-谷氨酰胺和碳酸氢钠的无菌的液体。另外可高压的谷氨酸盐(如L-丙氨酰-L-谷氨酰胺)可代替L-谷氨酰胺。
可高压灭菌的培养基在121℃、15psi,15分钟的条件下完全可达到灭菌效果及营养成分的最小损失,不需将灭菌时间延长。为保证高压灭菌的效果,灭菌设备的验证很关键。
1.2 过滤灭菌
可供过滤灭菌使用的滤膜很多,其材料多为polyethersulphone(PES)、尼龙、多聚碳酸盐、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PTFE、陶瓷等。一般情况下采取正压过滤,正压过滤较之负压过滤具有流速高、过滤快、不易污染,可避免蛋白质产生大量气泡等优点。一般使用过滤器可参照各供应商的产品说明书。
目前大多数实验室和制药企业采用微孔滤膜滤器(如Zeiss滤器)或立式微孔滤器(Millipore、Pall)除菌。微孔滤膜滤器为不锈钢,中间可夹放0.22um滤膜。使用这种滤器最重要步骤是安装滤膜及无菌过滤过程。如在使用Zeiss滤器时,先要用培养用水将滤膜充分润湿,在安装滤膜时可在其上放置一层定性滤纸再固定。消毒时旋钮不要扭太紧,凡与空气接触部位都要包好(可用牛皮纸、纱布、无纺布等);高压灭菌后,在无菌环境中立即将旋钮扭紧。过滤除菌结束后,要打开滤器,检查滤膜是否完整,如果滤膜破裂,需重新进行过滤除菌过程。立式微孔滤器可以选用不同的微孔滤柱体积,因为滤膜的折叠,膜面积显著增大,液体处理量大,而且不容易发生堵塞现象。
⑻ 培养基要煮沸,是成分一融化就可以调,还是煮沸以后
培养基要煮沸,是成分一融化就可以调,还是煮沸以后
1、培养基配方的选定
同一种培养基的配方在不同著作中常会有某些差别。因此,除所用的是标准方法,应严格按其规定进行配制外,一般均应尽量收集有关资料,加以比较核对,再依据自己的使用目的,加以选用,记录其来源。
2、培养基的制备记录
每次制备培养基均应有记录,包括培养基名称,配方及其来源,和各种成份的牌号,最终pH值、消毒的温度和时间制备的日期和制备者等,记录应复制一份,原记录保存备查,复制记录随制好的培养基一同存放、以防发生混乱。
3、培养基成分的称取
培养基的各种成分必须精确称取并要注意防止错乱,最好一次完成,不要中断。可将配方置于傍侧,每称完一种成分即在配方面军做出记号,并将所需称取的药品一次取齐,置于左侧,每种称取完毕后,即移放于右侧。完全称取完毕后,还应进行一次检查。
4、培养基各成份的混合和溶化
培养基所用化学药品均应是化学纯的。使用的蒸煮锅不得为铜锅或铁锅,以防有微量铜或铁混入培养基中,使细菌不易生长。最好使用不锈钢莴加热溶化,可放入大烧杯或大烧瓶中置高压蒸汽灭菌器或流动蒸汽消毒器中蒸煮溶化。在锅中溶化时、可先用温水加热并随时扰动、以防焦化、如发现有焦化现象、该培养基即不能使用,应重新制备。待大部分固体成分溶化后,再用较小火力使所有成分完全溶化,迄至煮沸。如为琼脂溶化,用另一部分水溶化其它成分,然后将两溶液充分混合。在加热溶化过程中,因蒸发而丢失的水分,最后必须加以补足。
5、培养基pH的初步调正
因培养基在加热消毒过程中、pH会有所变化,培养基各成分完全溶解后,应进行PH的初步调正。例如,牛肉浸液约可降低pH0.2,而肠浸液pH却会有显著的升高。因此,对这个步骤,操作者应随时注意探索经验、以期能掌握培养基的最终PH,保证培养基的质量。PH调整后,还应将培养基煮沸数分钟,以利培养基沉淀物的析出。
6、培养基的过滤澄清
液体培养基必须绝对澄清,琼脂培养基也应透明无显著沉淀,因此 ,须要采用过滤或其它澄清方法以达到此项要求。一般液体培养基可用滤纸过滤法,滤纸应折叠成折扇或漏斗形,以避免因液压不均匀而引起滤纸破裂。
琼脂培养基可用清洁的白色薄绒布趁热过滤。亦可用中间夹有薄层吸水棉的双层纱布过滤。新制肉、肝、血和土豆等浸液时、则须先用绒布将碎渣滤去,再用滤纸反复过滤。如过滤法不能达到澄清要求、则须用蛋清澄清法。即将冷却至55~60°C的培养基放入大的三角烧瓶内,装入量不得超过烧瓶容量的1/2,每1000ml培养基加入1~2个鸡蛋的蛋白,强力振摇3~5分钟,置高压蒸汽灭菌器中、121°C加热20分钟、取出趁热以绒布过滤即可。
7、培养基的分装
培养基的分装,应按使用的目的和要求,分装于试管、烧瓶等适当容器内。分装量不得超过容器装盛量的2/3。容器口可用垫有防湿纸的棉塞封堵,其外还须用防水纸包扎(现试管一般多有用螺旋盖者)。分装时最好能使用半自动或电动的定量分装器。分装琼脂斜面培养基时,分装量应以能形成2/3底层和1/3斜面的量为洽当。分装容器应预先清洗干净并经干烤消毒,以利于培养基的彻底灭菌。每批培养基应另外分装20ml培养基于一小玻璃瓶中,随该批培养基同时灭菌,以为测定该批培养基最终pH之用。
8、培养基的灭菌
一般培养基可采用121°C高压蒸汽灭菌15分钟的方法。在各种培养基制备方法中,如无特殊规定,即可用此法灭菌。
某些畏热成分,如糖类,应另行配成20%或更高的浓液,以过滤或间歇灭菌法消毒,以后再用无菌操作技术、定量加于培养基。明胶培养基亦应用较低温度灭菌。血液、体液和抗生素等则应以无菌操作技术抽取和加入于经冷却约50°C左右的培养基中。
琼脂斜面培养基应在灭菌后立即取出,冷至55℃-60℃时,摆置成适当斜面,待其自然凝固。
9、培养基的质量测试
每批培养基制备好以后,应仔细检查一遍,如发现破裂、水分浸入、色泽异常、棉塞被培养基沾染等、均应挑出弃去。并测定其最终pH。
将全部培养基放入36±1°C恒温箱培养过夜,如发现有菌生长,即弃去。
用有关的标准菌株接种1~2管或瓶培养基,培养24~48小时,如无菌生长或生长不好。应追查原因并重复接种一次,如结果仍同前,则该批培养基即应弃去,不能使用。
10、培养基的保存
培养基应存放于冷暗处,最好能放于普通冰箱内。放置时间不宜超过一周,倾注的平板培养基不宜超过3天。每批培养基均必须附有该批培养基制备记录副页或明显标签。